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任重道遠

科學任重道遠

發布時間: 2021-03-10 23:25:41

Ⅰ 如何評價《走進科學

《走近科學》這檔節目爭議其實挺大的,那麼這檔節目真的是偽科學欄目么?但後來隨著年齡和見識的進一步增長,我發現了一個現象···以前初中時QQ空間的年代經常會有一些「SHE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小龍蝦都是日本人引進處理屍體的」···等等文章,其實稍加思考便能分辨出真假,可如今微信時代的到來,父輩一代才開始接觸移動互聯網,並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教育,這種類型的文章滅跡了一段時間又開始重新泛濫起來了。


Ⅱ 有很多事情是科學家無法解釋的

,哥斯大黎加石球

哥斯大黎加這個中美洲國家,16世紀之前這里是印第安人,瑪雅人,阿茲台克等原住民的天下,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班牙船隊很容易就把這里征服,隨著歷史的推移,哥斯大黎加的神秘地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范圍,在神秘地帶存在著300多個神秘的石球,它們的大小從幾厘米到2米多,科學家認為這些石球被製造於公元700年到1530年間。這些石球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之下製造都有一些難度,別說在工具落後的古代了,那它們如何被製造的呢


安提基特拉機械

二,安提基特拉機械

在1901年的一次沉船打撈過程中,安提基特拉機械被發現,所有的人都感到十分的吃驚這個精密無比的機械竟然是在公元前150到100年製造出來的。這是古希臘人為了進行太空星象的測量而發明的。這個星星測量機械擁有多個齒輪,它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模擬計算機」,但是直到今日科學家還不能完全弄懂該機器是如何使用的。真是太神奇了,你要知道如此復雜的製造工藝直到14世紀才可以達到,古希臘人的製造工藝竟然領先世界1500年。


納比米亞怪圈

三,納比米亞圈

在非洲的納比米亞存在一個特別奇怪的自然現象:野草總是圍繞著一個圈生長,這個圈裡邊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的生命存在。這一奇怪的圈被當地人親切稱為「仙女圈」,這些類似於麥田怪圈的現象,至今也沒有被科學家所解決。

四,失落的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描述的國家,但是因為一場大洪水的來臨,整座城市都被淹沒了。但是很多的歷史學家都認為亞特蘭蒂斯只是柏拉圖在他的書中虛構的國家。現在全世界共有一千多處被認為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關於亞特蘭蒂斯是否存在過,至今沒有答案。但是亞特蘭蒂斯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著神秘國家。

Ⅲ 任重道遠怎麼接下句

全句為「風潮洶涌,自當揚帆遠航;任重道遠,更須(戮力同心)」

源自於:

郭勇毅——在2010年全市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0年2月10日)

演講題目:
解放思想 重在提升
在海西建設新起點上實現質監事業的新跨越
...
...
...

同志們,「風潮洶涌,自當揚帆遠航;任重道遠,更須戮力同心」。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凝聚全系統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齊心協力、奮發有為,努力推動質監工作再上新台階,為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Ⅳ  農業生態地質研究任重道遠

農業生態地質研究是介於地球科學中的地質學、地理學於與農業科學之間的交叉科學,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特別是在國土資源大調查的新形勢下,更是任重道遠,為此宜值得重視下列方面的研究。

1.緊緊圍繞國家需求,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地質與農業的實質結合,搞好農業生態地質區劃工作

以「開展農業地學研究,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宗旨,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圍繞全國糧食及名特優果品基地建設、廣大林牧漁業基地建設以及農業生態縣建設、生態省建設的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建設的實施為中心,引入新的科學思維和新的技術,以及地學、農學、生態學、環境學的發展,特別是社會、經濟科學新內容的滲入,促進實現西部社會經濟及生態效益的統一,進一步明晰地質科學與農業科學相結合的突破點,搞好農業生態地質區劃,發展農業生態地質理論。

2.生態地球化學和生態水文地質學的創新研究,將是我國農業生態地質研究發展的雙翼

研究岩(土)—水—植的礦質營養元素的生態地球化學循環機制,注重土壤水作為植物營養和營養元素活動載體在養分「供、輸、耗」平衡系統中的作用,是以「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為目標的生態農林建設的深層次理論問題和生產實際問題,這兩方面的創新研究,將帶動整個農業地學的起飛。

3.加強國土資源持續利用的技術方法研究,開展農業生態地質工程設計

在公益性、基礎性的國土資源大調查中,注意農業生態地質調查的規范性、標准性,為配合地區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開展農業生態地質工程設計奠定基礎。

4.加強新技術的應用,重視新領域的開拓

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極大促進農業生態地質研究在我國建設信息農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新技術包括「三S」技術等。

我國陸上和海下的水下(特別是近海水下)養殖資源急待開發,近海水下養殖的農業生態地質研究和環境保護尤為重要,我國有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近海水下可供養殖的面積約(0.13億hm2)。各地水深、水溫、水質含鹽量不同,水下土質來源、岩性、厚度、粒度組分、地球化學元素及有機質含量不同,所處沉積環境不同,正在經受的海洋地質作用或堆積或侵蝕程度不同,表徵其不同的水動力條件,反映自然和可能被利用養殖生物的環境不同,要研究生長發育海生生物的最佳海洋生態地質環境因子組合,並參與我國近海資源的開發與淺海生態環境的保護。

Ⅳ 有人認為科學理論已經到頭了,你怎麼看

由此,科學任重道遠,科普任重道遠,國人素養任重道遠。

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要達到一級文明,還需要200年,要達到二級文明還需要5000年,要達到三級文明尚遙遙無期,或許要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不管這個預測准與不準,科學永遠在路上。現在的科學首先要解決人類生存問題,人類不亡,才有實現一級文明二級文明的機會。

但人類首先要戰勝螻蛄,也就是愚昧,才能更好前行。

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尊重原創,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支持。

Ⅵ 科學對我國發展的作用

科技進步對世界經濟的決定作用

21世紀第一年頭,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大大放慢,使人們為新千年而構想的宏偉藍圖黯然失色。對待世界經濟當前的形勢和未來的走向,樂觀論與悲觀論兼而有之,要從本質上把握它們,有必要回顧歷史,在一個比較寬廣的層面上進行分析,以加深對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
科技進步 決定世界經濟的形成

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生產發展到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世界市場、從而形成統一的世界經濟體系,無不依靠科技進步的作用。近年來出現的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實際上是世界經濟這一概念的延伸,它和世界經濟一樣,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使信息傳遞更快、更便捷,促進了全球經濟協調機制的形成。當前國際分工的資源基礎不斷削弱,技術基礎大大增強,科技進步的水平成為國際分工的主要依據。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發揮各有關國家的技術優勢,一件產品的零部件可以在許多不同的國家生產,然後在某國組裝,這說明當代國際分工與協作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空前緊密。受科技進步的作用,當代國際交換的規模、速度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各國的生產和消費越來越離不開世界市場。對經濟全球化起巨大推動作用的國際投資近年來迅速發展,這也是因為科技進步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國際投資機會大大增加,並使金融、交通、通訊等行業空前發展,為國際投資提供了便利條件。

科技進步 決定世界經濟的增長

世界經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形成後,雖然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但經濟總量是不斷增長的。僅從1958年算起,全球生產總值由1.2萬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32萬余億美元,增長了近28倍。世界經濟總量的增長,是由科技進步推動的。

二戰前,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是不夠緊密的,戰爭期間和戰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科學對技術的指導作用越來越大,技術對科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沒有量子物理學就沒有現在的電子技術,沒有分子生物學也就沒有現在的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還體現在從科學發現到技術形成的時間大大縮短,科研機構與技術開發機構相互滲透,有的甚至是完全融合在一起。

隨著商業競爭的加劇,企業產品創新速度的快慢和科技含量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的盛衰成敗。科學、技術、生產之間以及各門科學和各項技術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空前加快,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在西方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現在已達到80%。

科技進步 決定世界經濟的結構

科技進步對世界經濟結構的決定作用,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由於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員和科技活動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作為一個整體,製造業就業比重不斷下降,服務業就業比重不斷上升,呈現出由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過渡的趨勢;另一方面,佔世界人口70%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投入較少,大部分國家還處在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的階段。

科技進步通過影響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和勞動力等生產力諸要素,推動了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以現在的美國為例,信息產業對美國GDP的貢獻不斷增大,已經取代汽車製造業、建築業而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支柱。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美國各類產業的各個部門,極大地提高了傳統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使社會分工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美國的收入和就業人口,在第一、二產業中的比重下降,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上升。信息技術替代了一部分人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使勞動方式和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導致藍領工人減少,白領階層擴大。信息技術動搖了美國傳統貿易的基礎,增加了美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使世界貿易結構中科技和服務產品的份額增加。信息技術還影響了美國人的消費方式,使娛樂、教育等消費的比例上升。信息技術所起的這些作用,不僅僅是在美國才有,在其它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也程度不同地存在。

科技進步使勞動力和資金在整個要素中的比例下降,技術和組織要素的比例不斷上升。有研究表明,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資至少能為社會帶來30%的收益,而新機器設備等有形資本投資只能帶來8%至10%的收益。目前,美國私營和公共部門每年用於研究和開發的支出高達2000多億美元,而聯邦儲備委員會認為這一支出還應該比現在的實際支出高三倍以上。近年來頻繁出現的知識經濟這一概念,實質上是突出科技和管理在生產要素中的作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提升科技和管理在生產要素中的地位。

科技進步 決定世界經濟的格局
科技進步的快慢,對各國經濟實力的對比,進而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至關重要。現在世界經濟格局是「三足鼎立」,即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最強,美、歐、日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是與它們的科技水平相稱的。從總體上看,目前美國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還在拉大;它的大學教育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並仍在以優越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條件從世界各地吸引人才,是人才薈萃之地。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超級大國地位不會改變。

現在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是相互滲透、影響和依存,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居主導地位。世界經濟組織,如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都由它們把持著,世界經濟的游戲規則主要由它們來制定,這是由它們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決定的。盡管發展中國家在資源、勞動力和個別技術上有比較優勢,但由於整體的科技水平較低,要將這些優勢轉化為生產力的優勢還存在許多困難。因此,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新秩序任重道遠。

正確利用科技進步 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帶來了生產力的空前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也要看到,科技進步總是與一定的生產關系相聯系的,其作用受到一定的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的制約。當美國經濟實現了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增長後,有人聲稱在高技術條件下美國經濟的周期規律已不復存在。誠然,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美國當局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提供了便利條件,一些企業也確實依靠信息技術減少了生產的盲目性,但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化的矛盾並沒有解決,只是表現形式有了很大變化,由這對根本矛盾派生出的從信息產業開始的生產過剩,是當前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事實表明,科技進步本身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科技進步的成果運用不當,也將阻礙經濟的發展。

現在世界上仍有一些人只把科技進步當作自己致富的手段,他們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將自己的富裕建立在別國的貧窮基礎之上,使世界經濟中南北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如果說二戰結束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用槍炮去打開落後國家的市場、掠奪其資源,那麼戰後它們則主要是以科技為武器來達到同樣的目的。近年來,有的發達國家在亞太經合組織中極力推動商品貿易,阻撓技術貿易,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打開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市場,同時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封鎖,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技術壟斷,進而進行經濟壟斷,從發展中國家榨取更多的壟斷超額利潤。世界經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各國經濟協調發展,世界經濟才能發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對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乃至世界經濟的增長都是非常不利的。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發達國家憑借自己的科技優勢和以此為基礎的經濟優勢、綜合國力優勢,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這只能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局勢的動盪,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甚至使世界經濟出現大倒退。過去兩次世界大戰都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人類的這一慘痛教訓是應該牢記的。因此,只有公正、和平地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才能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否則只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

應當看到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不是科技進步造成的,而是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世界經濟要走向復甦離不開科技進步。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我們不僅需要資本的全球化,更需要技術的全球化,一切阻礙科技進步和技術全球化的因素都應該被清除。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作為經濟生活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的發展終將沖破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經濟舊秩序,代之以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新秩序。盡管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可能較長,但這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參考資料:應該行了吧?設為最佳答案哦```不要辜負我的一番心意``

Ⅶ 任重道遠的意思

Ⅷ 任重道遠怎麼接下句

任重而道遠下句: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出處:《論語·泰伯》——春秋·孔子弟子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為此理想而奮斗終身,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8)科學任重道遠擴展閱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本篇的基本內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在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容以及曾子在若干問題上的賞析。

參考資料:網路——任重而道遠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