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的科學
❶ 小學科學《麵包發霉了》這一節應該如何來講
《麵包發霉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麵包的變質發霉是黴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黴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2、通過對黴菌的培養可以進行黴菌生活條件的研究活動。
過程與方法
1、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並設計實驗研究黴菌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
2、堅持記錄黴菌的生長情況,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數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黴菌的觀察,拓寬觀察周圍世界的視野,保護並發展對事物的好奇心。
2、在對黴菌生長的實驗活動中,鍛煉長周期實驗觀察的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
觀察發霉的麵包,了解黴菌;探究麵包發霉的條件。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自己的假設,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
【教學准備】
分組:每組4塊麵包片,寫有1、2、3、4的號碼紙片,4個塑料袋。
教師准備:發霉的花生、發霉的橘子、蛋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我們需要攝入足夠的食物才能保證我們每天的營養。但有時食物太多,我們不能馬上吃完,這就需要把食物保存起來。食物在保存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2.揭題,是啊,發霉了的食物我們可千萬別吃,那食物為什麼會發霉,霉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瞧,這塊麵包就發霉了。
板書:麵包發霉了
二、認識黴菌
1.觀察新鮮的和發霉的麵包,你們發現了什麼?
(麵包發霉了、有白噗、細長的絨毛)
2.怎樣才可以看清楚麵包上黴菌的樣子呢?
(用放大鏡)
講述:當我們需要觀察一件物品的細微部分時,可以藉助放大鏡等工具來觀察。
3.小組觀察,填寫記錄單。
4.匯報交流:投影儀展示各組記錄單,學生代表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黴菌的樣子。
5.你們還看到過別的發霉的食物嗎?
學生交流。
教師展示其他會發霉的食物。
6.小結:黴菌是一種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要時,我們可以藉助顯微鏡來觀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黴菌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二、 麵包發霉的條件
1.討論:麵包上怎麼會長出黴菌?麵包發霉與哪些因素有關?
2.小組探討,作出推測
(水分的多少、溫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條件)
3.全班交流:黴菌長在麵包上,而離麵包最近的塑料袋上並沒有黴菌生長,這可能說明黴菌的生長需要麵包提供養分;麵包如果是放在了溫暖的地方發的霉,這說明黴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發霉的麵包還是軟軟的,有一些水分,這說明黴菌的生長需要水分……
三、哪一塊麵包上的黴菌生長得快
1.過渡:剛才的討論只是我們的一種猜想,黴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各組根據老師為你們提供的材料,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黴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黴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黴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你還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2.選擇實驗條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塊烘乾的麵包,用牙簽在每塊麵包上放一些黴菌。(這是一組對比實驗,用牙簽在每塊麵包上放一點兒黴菌,目的是為了創設在四塊麵包上都有黴菌這樣一個相同的條件。)
第一組:讓第一塊麵包保持乾燥,在第二塊麵包上滴10滴水,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裡,用線扎緊袋口後放在桌上。(探究黴菌的生長和水分多少的關系)
第二組:在第三塊和第四塊麵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裡,並扎緊袋口。然後,把第三塊麵包放進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塊麵包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創設不同的溫度條件,以觀察黴菌的生長速度。)
也可以自主選擇,例如空氣、光照……條件對黴菌生長速度的影響
3.分組准備對比實驗
這組的兩塊麵包中,哪一塊麵包上的黴菌生長得快?
每天觀察記錄一次麵包上黴菌的生長情況,檢驗我們的推測。
四、小結
1.麵包發霉是因為在它的上面生長了一種生物——黴菌,與其他生物一樣,它的生長需要獲取營養和適宜的生長環境。
因為霉變過程中產生的黴菌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發霉變質的食物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2.後續觀察活動:根據剛才我們設計的實驗方法,以四人合作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實驗,每天觀察麵包上黴菌的生長情況,下次上課時帶上你們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
【下一課時進行的時間可根據實驗進展情況靈活安排】
【板書設計】
❷ 麵包哪個國家發明的
在當時首都孟菲斯的一個貴族奴隸主家裡 有個叫蒙卡坦努的奴隸 他每日為主人烤制薄餅 一天 奴隸主要為女兒舉辦盛大的生日宴會 蒙卡坦努為准備充足的薄餅款待客人 一連幹了三天三夜沒合眼
疲憊不堪的他將最後一批面餅放到爐子後 不知不覺地躺在一個角落裡睡著了 爐子里的火也漸漸的熄滅了 夜裡 生面餅在爐子里溫暖的余溫中 慢慢開始變化 變得膨大起來 當蒙卡坦努醒來時 打開爐子發現面餅比昨晚大了很多 但卻生著呢
他嚇壞了 這要是被主人發現了 就會罰他怠工 那就要遭受皮肉之苦 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 加大火繼續烤制
不一會兒 烤餅做好了 可出來的烤餅卻讓蒙卡坦努驚出一身冷汗 他發現這次的烤餅比以前的要大一倍 而且又松又軟 這下可遭了 餅做壞了 該怎麼向主人交待呢 他尋思著想把這些松軟的烤餅藏起來 可又怕主人說他偷吃東西 還是難逃責罰
正在他犯難的時候 負責准備宴會食物的一個奴隸跑了進來 對他說 蒙卡坦努 有新出爐的烤餅嗎 小主人要吃剛做好的 還沒等蒙卡坦努答話 這個奴隸突然看到了爐子里的烤餅 這是剛出爐的嗎 他立刻問 可嚇壞了的蒙卡坦努無法回答 也不敢回答 那個奴隸見他不吱聲 便也以為他是默許了 便將這些烤餅放到盤子里快速的端走了 蒙卡坦努絕望的癱坐在地上
幾分鍾後 那個奴隸跑了回來 急切地對蒙卡坦努說 蒙卡坦努 快點起來 主人叫你去見他 蒙卡坦努戰戰兢兢的來到主人面前 跪在地上 心裡做好了受責罰的准備 然而 主人卻異常高興的對他說 蒙卡坦努 你這餅是怎麼做的呀 跟以前的不一樣 鬆鬆軟軟 太好吃了 蒙卡坦努不禁鬆了一口氣 原來主人並沒有責罰他的意思 他靈機一動 回答到 尊敬的主人 今天是小主人的生日 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小主人 所以特意烤制了這松軟餅 祝小主人生日快樂 主人一聽 非常的高興 一下子給蒙卡坦努很多的賞賜 並讓他每天早上都要做這樣的松軟餅 後來 奴隸主為這個松軟餅起名叫麵包
❸ 麵包製作的科學 用科學的方式了解麵包的為什麼
物理反應加化學反應加生物反應
❹ 用科學的方式,了解麵包製作的為什麼
麵包也寫作麺包,一種用五穀(一般是麥類)磨粉製作並加熱而製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糖、鹽等為輔料,加水調製成面團,經過分割、成形、醒發、焙烤、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❺ 科學小論文麵包為什麼有洞400字
為了讓麵包松軟可口,做麵包時,一般會在麵粉里加上乾酵母粉,乾酵母粉里有一種特殊的生物——酵母菌,它可以把麵粉中的一些澱粉分解,並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那些小洞洞就是氣體的藏身之處。
❻ 麵包科學能給我一份嗎謝謝
材料來:水或牛奶 250ML、雞蛋 1(2也行)個源、鹽 一小勺、色拉油 3大勺、砂糖 3大勺、高筋粉 3杯、酵母 1.75小勺 (註:用麵包機附帶的勺子和量杯) 其次,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啦!【使用步驟】1、麵包桶從麵包機中取出,把攪拌刀安裝好。2、倒入水之類的液體,要溫熱一些。3、加入色拉油(或黃油據說味道比較好,本人用食用油也不錯)。4、在麵包桶的一角倒入鹽,在另外一角倒入糖。5、倒入一個雞蛋。6、加入麵粉,麵粉要覆蓋住水面。7、在麵粉上按出一個小洞,裡面倒入酵母。8、把麵包桶安裝到麵包機上,插上電源。9、選擇程序1(普通麵包,如果沒有這個程序就選擇「普通」)。10、按下啟動鍵。11、麵包機開始揉面。12、蓋上麵包機蓋子,接下來就是等著麵包機自己完成任務了。(備註:這個是做700克普通麵包的食譜,如少於或多於700克請酌情增減)
❼ 用科學方式了解麵包的為什麼
<關於麵包材料的為什麼?>
◆ 麵粉、發酵種、油脂、乳製品、雞蛋、水、鹽、砂糖及其他添加物…等37個詳盡解答
◆ 單點課程:蛋白質、直鍊澱粉與支鍊澱粉、酵母、pH酸鹼值…與麵包有什麼關連?
<麵包製作方法的為什麼?>
◆ 直接揉和法(直接法)
◆ 中種法(海綿法)
◆ 發酵種法(酸種法)
◆ 短時間發酵法(縮時法)
◆ 低溫(冷凍)長時間發酵法
◆ 液種法(Polish液種法)
<麵包步驟的為什麼?>
◆ 測量、混合、揉和、折疊、烘焙…等46個詳盡解答
◆ 單點課程:焦糖化反應、梅納反應…對麵包有何影響?
<麵包的各種知識Q&A>
◆ 麵包歷史、營養價值、內餡與面團比例的平衡、黴菌繁殖的條件…等18個
◆ 單點課程:水份活性、裸麥麵包…與製作有什麼關連?
<困難排解的Q&A>
◆ 膨脹不良、判斷烘烤狀態、縮小變形、產生裂紋、表面產生縐褶,困難排解…31個詳盡解答
◆ 單點課程:麵粉的熟成、燒減率…對麵包有何影響?
以科學角度解答製作麵包的疑問,就是零失敗與進步的訣竅!
麵粉、酵母、水,只要將這些材料混合,就可以製作出各種美味的麵包。麵包製作很簡單,但困難之處在於其材料種類很少。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熟知每種材料的特色與性質,將這些單純無比的材料混合,就能烤焙成千變萬化、全新樣式與造型的麵包。
❽ 牛奶配麵包是否科學
奶類及其製品是日常生活中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什麼時間喝?喝多少?如何與其他食物搭配?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
一、牛奶飲用的季節和時間
牛奶可以在任何季節飲用。在夏天,氣溫高,造成人體大量排汗,導致體內的鈣、鎂、鐵、鋅等礦物質流失,而牛奶是鈣補充的良好來源,可以很好地緩解人體鈣缺失的狀況,同時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人體體能消耗也增大,牛奶所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可起到一定的蛋白質和能量補充的作用。
牛奶是人們的一種基礎性食品,一日三餐均可以飲用,也可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在三餐之外的時間喝,但要注意先吃點谷類食物後再喝,這樣有利於營養素的全面吸收和利用。早餐時,一杯牛奶加雞蛋或加麵包比較好。除此之外,課間學生飲奶,可以彌補早餐不足,使課堂學習精力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晚上睡前一小時可以喝一杯牛奶有助於睡眠。
二、飲用量
牛奶作為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喝少了難以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喝多了難以全部消化吸收利用,應該根據年齡、體能消耗和經濟條件,確定每天的喝奶量。一般來說,成年人一天應喝400~500毫升,即兩瓶(兩袋)牛奶,至少要喝250毫升左右,即一瓶(一袋)牛奶,最好不超過1000毫升,否則其營養成分難以全部吸收利用。
過量飲用牛奶,特別是高脂牛奶易導致脂肪攝入過多,尤其對體力勞動較輕,體重過重的人要注意飲用量。
三、與其他食品的搭配
1、牛奶和谷類食物。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一些谷類食物或者邊吃邊飲用。因為空腹大口喝下牛奶會減少在口腔中混合唾液的機會,一經接觸胃中的胃酸,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就會結塊,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質。一旦有腸功能衰弱時,便會引起腹瀉,或因異常發酵而導致腹脹不適。
2、牛奶和糖。有人喜歡牛奶加糖,這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能量,但必須限量,且最好是蔗糖,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如果加糖過多,對身體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對於嬰幼兒,過多的糖進入體內,會將水分瀦留在身體中,使肌肉和皮下組織變得松軟無力。這樣的嬰兒看起來很胖,但身體的抵抗力很差。過多的糖進入體內將轉變成脂肪儲存在皮下脂肪,還會成為一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如動脈硬化等。牛奶中不要加紅糖,因為紅糖含有一定的草酸,會使牛奶中豐富的蛋白質發生凝膠或沉澱,不僅會引起腹脹,而且會影響人體對鐵、銅微量元素的吸收。
3、牛奶與富含草酸的食物
牛奶中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而有一些食物如莧菜、菠菜、空心菜、巧克力、紅糖等含有草酸,將兩者混在一起吃,牛奶中的鈣會與這些食物中的草酸發生反應,就會生成不溶解於水的草酸鈣。這樣一來,牛奶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不但得不到較好的吸收利用,還很容易發生腹瀉、頭發乾枯等症狀。因此這些食物在食用時,最好與牛奶分開。
四、牛奶的加熱
對於經過殺菌後的鮮牛奶,飲用時無需再加熱或煮沸,可以直接飲用,以免造成營養成分損失。如果需要加熱,溫度應不超過40℃,高溫久煮,牛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呈褐色,並逐漸分解產生乳酸及少量甲醛,能使牛奶味道變酸。煮奶時最好不要加糖,若必須加糖,等牛奶煮好放涼不燙手時再把糖加入奶中。另外加熱奶的器具不要用銅器,因為銅能加速對維生素的破壞,尤其是在加熱過程中,銅對牛奶中的一些物質發生的化學反應具有催化作用,會加快營養素的損失。
❾ 小學科學麵包發霉了,老師教我們做實驗要觀察七天誰能告訴我氣天來麵包的觀察記錄
生活中,我們都會碰到食物存放一些時間後,會發霉,這時我們就不再食用這些食物了。然而,不同的食物在同樣的環境中,發霉的速度不一樣;相同的食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發霉的速度也不一樣。那麼食物發霉的快慢到底與什麼有關呢?為此,我做了一個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准備:4塊麵包,第一塊放在乾燥常溫中,第二塊加一小勺水,放在潮濕常溫中,第三塊加一小勺水,放在潮濕低溫(冰箱)中,第四塊加一小勺水,放在潮濕高溫(家裡最熱的地方)中。四塊麵包分別裝在四個塑料袋中放置相應處。
觀察記錄:
第一塊麵包
(乾燥常溫)
第二塊麵包
(潮濕常溫)
第三塊麵包
(潮濕低溫)
第四塊麵包
(潮濕高溫)
第一天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第二天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第三天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第四天
有點硬
有點白
沒有變化
有些粉紅色的斑點
第五天
更硬了
更白了
沒有變化
斑點變成棕褐色了
第六天
越發硬了
開始有點黑了
沒有變化
面積擴大了
第七天
與第六天一樣
面積有點大
沒有變化
面積更大了,還有些毛茸茸的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第四塊麵包最早發霉,它是處於潮濕高溫的環境中。從麵包發霉的實驗中,我們知道了麵包發霉的條件。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食物發霉要有一定的條件,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食物才能發霉。因此,只要我們破壞食物發霉的條件, 就能延長食物保存的時間並且不發霉。
❿ 中班科學教案《麵包店》
活動目標
1、了解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和製作過程。
2、通過模仿表演制內作麵包、念兒歌,知容道麵包來之不易。 3、對麵包師傅的勞動產生感激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動畫片:製作比薩麵包
2.圖片:麵包店,麵包師
活動過程
一、出示麵包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你喜歡吃麵包嗎?
2、你知道麵包是從哪裡來的?麵包師怎麼做出來的嗎?
二、通過圖片,觀察了解麵包的製作過程。
1、觀察麵包房裡的環境布置。
麵包房裡各種各樣的麵包怎樣擺放的呢?
(整整齊齊、分類擺放)
2、麵包房裡這么多麵包是用什麼做出來的?
製作麵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誰做出了這么好吃又美觀的麵包呢?
3、教師當麵包師傅介紹製作麵包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