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科學家
A. 德國科學家名單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擁有著全球能力最強的科學家。其軍工水平也遠在美國之上,希特勒為了實現自己瘋狂的戰爭理想,更是命手下科學家們研製出了各種各樣先進的武器裝備。 曾有人說過,猶太人與中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但希特勒卻偏偏是一個強烈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二戰開始後,一些猶太科學家秘密逃往美國,而美國當然也欣然接受。大批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到來,讓美國意識到了比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東西——德國的科技人才。 至此,美國開始發動一切力量「搶奪」德國的先進科學家。上世紀1945年三月,美軍攻入了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畔的重工業城市——科隆。在當地的大學中,美軍的情報人員竟然在一間不起眼的廁所中,發現了丟棄在下水道里的一份神秘資料。 這份資料上不僅記錄了德國正在研究的最新軍工技術,還包括當時德國近1500名先進科學家的名單。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拿到名單後的美軍,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便逐步控制了這些德國科學家。二戰結束後,美國更是挖走了超過1500名先進的德國科學家。而這些科學家們,也不出所望的為美國創造了巨大的科技財富。
B. 軍事問題 納粹德國也是專制國家。為什麼它可以培養出那麼多頂級科學家 製造出連自由美國都沒有的武
二戰主要參戰國裡面,武器最落後的就是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在戰後靠瓜分戰敗國科技一躍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美蘇第一代噴氣式飛機幾乎都一樣的,簡直就搞笑的。
但是德國的科學家也不是納粹培養的,二戰前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比美國多的多,德國近代崛起後是全方位崛起,在世界大戰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而已。
至於說中國沒有創造力什麼,完全就是屁話。中國科技現在沒有美國強,做的事情當然是跟在美國後面的,美國造航母中國當然也要造,不造航母難道造帆船?這不煞筆嗎,這種屁話也只有煞筆才信。
最後,要糾正你一點,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而不是專制國家。這點你記清楚了。就是用腳趾頭也應該能明白,發動過文革那種大民主的國家怎麼可能是專制國家?社會主義陣營的口號從來就是大民主,蘇聯解體後,東方陣營不再喊口號了,就被西方陣營盜用了。美國現在趁蘇聯死了搞的什麼民主陣營才是掛羊頭賣狗肉,你也不要無形中被他們洗腦了。
C. 二戰期間德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傑出的科學家
二戰前德國是被美國扶持去偷襲蘇聯的
二戰爆發前美國資本確實為納粹德國提供了大量資金技術。
1924年到1933年,通過華爾街的國際財團經手流入德國的貸款總額為330億馬克,其中的最大三筆款項,分別建立和幫助了三家大工業卡特爾(一種壟斷形式)。這三家卡特爾分別是德國通用電力(A.E.G),聯合鋼鐵,I.G.法本,它們分別控制了電力、鋼鐵和化工行業,把握了德國的工業命脈。到1937年,聯合鋼鐵和IG法本生產的爆炸物加起來佔全國總量的95%,著名的克虜伯軍火公司也在它們控制之下。這個不僅得益於美國貸款,還有美國的技術。
華爾街還通過所控制的德國寡頭企業向希特勒的競選提供了支持。希特勒上台後,1933年8月,美國銀行協會同德國就貸款問題進行談判。美國銀行同意德國延期償還以前的貸款,並且保證今後美國在德國的資本和產業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國使用,並用此來興建新的軍事企業或者改建原來的軍工企業。
從1933年到1939年,在德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准備的6年時間里,杜邦財團與化學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及它控制的電報電話公司、福特汽車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於與納粹的合作還得到了十字鷹徽勛章)爭先恐後跟德國簽下了巨額的戰略原料和軍工項目的訂單。僅僅飛機一項,1934年8個月中美國對德國的出口數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間,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機構中營業的美國公司超過60家。
在技術輸出貿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過I.G.法本把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的技術賣給德國;坦克潤滑油的技術是從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發展空軍的重要幫助來自於美孚在德國設立的一家飛機專用汽油廠;電報電話公司參加了德國新型飛機的研製。後來在戰爭中,連美國的海軍部長都承認是美國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進的飛機發動機。
D. 二戰時那些著名的科學家為納粹德國賣命
海森堡為納粹德國賣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法國巴黎差點被納粹炸毀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E. 列舉一些服務納粹的著名科學家
奧托·哈恩Otto Hahn (1879~1968)
德國的傑出科學家,以研究元素同位素和放射化學著稱。
http://ke..com/view/397797.htm
魏茨澤克(Carl Friedrich von Weizs cker,1912—)
德國物理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1912年6月26日生於基爾。1946年為格丁根大學理論物理學名譽教授。1937年提出恆星能源的機理。1944年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旋渦說。
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1912年——1977年)
德國工程師,在火箭技術和太空探測等方面都有光輝的成就。他先後為著名的V-1、V-2火箭的誕生、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貢獻,而美國太空梭的研製也是自他手中發端。
奧博特
1894年6月25日,奧博特生於羅馬尼亞的赫爾曼施塔。在第一次打戰服兵役時,奧博特就專注於宇航基礎理論的研究。1922年,奧博特提出空間火箭和脫離地球引力的方法。布勞恩的導師,參加V2導彈的研製。
F. 政治問題 納粹德國也是專制國家。為什麼它可以培養出那麼多頂級科學家 製造出連自由美國都沒有的武
你的說法有幾點是不正確的,首先,說美國90%的科技來之於德國,那是有點扯,美國在二戰前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最雄厚的科研資金,最多的工程人員,和最多的理論科學家。如果占後美國科技90%來源於德國,那麼二戰的戰果就應該是反過來的。事實上公認幫助美國打贏二戰的尖段科技:1:無線電近炸引信2:雷達3:密碼破譯系統4:重型轟炸機。幾乎都是美國自己的獨門專利。
就算戰後傳言最多的原子彈和火箭,美國單方面的科研也佔了主導。-
原子彈就不要說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並不是他獨創的,事實上當時物理學界對於原子能量的釋放早已有了理論公識,愛充其量只是給了些無關痛癢的建議和構想,就和放火箭一樣,中國古代萬戶了解火箭的原理,但能說他造出了V2?否則原子彈之父就不是奧本海墨,而是愛因斯坦了,事實上由於當時原子彈的最高機密,就連美籍德國人都是排除在核心計劃邊緣的,就更別說德國科學家幫忙發展了。
爭議最大的不過是德國的火箭之父戰後幫助美國人發展火箭,但是最為諷刺的是V2之父的V2火箭原型發動機的構想,卻是英國人乾的。
德國的科學和教育的確很發達,但並沒有好過同期的英美,比如從1915年到1937年這段時間在諾貝兒獎最能反應科學精神,最關鍵的物理學(當時主要是理論物理)獎項中,德國的獲獎和英,美是不相上下,英國還比德國多出2個物理學獎!
可見這說明了2個問題:
第一:同比比起來,就算國土人口都接近的德英兩國來說,德國的獲獎人數並沒有表現出其國家體制上的特別優勢。
第二:德國的科研能力在其納粹化前就已經非常強經。
德國科學技術的發達在於德國還在普魯士時代就型成了歐洲數一數二的系統化的公共教育和圖書系統。且崇尚人文科學(這其實也是整個西歐的傳統,同期英國的科研能力完全不在德國之下,很多工業化時代的第一,都是英國人創造的)
而二戰,納粹事實上是在抹殺了這個優良的科研傳統,比如:科研為軍事服務讓步,軍事和政治首腦不切實際的對科研(武器裝備)進行干預和規劃,以及最臭名昭出的排猶(這使德國失去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包含愛因斯坦)。可見體制並沒有給納粹帶來科技優勢,他們不過是通過集權,使德國科研優勢的歷史傳統為國家意志服務而已!
總結,當然集權能夠帶來某些科技方向的重要突破,比如前蘇聯的航空和火箭,以及核彈頭!國家不計代價的統一投入人力和物理到一些科研和某些項目,有時候地確是能夠走在一些國家的前面!如中國的2彈一星也是如此,但問題在於真正的科學,是極為寬泛和服務於人類生活各個角度,他需要極大的系統化,市場化,開放多元的支持,才能夠獲得長久生命力!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聯在冷戰航天上形勢奪人,卻在其他幾乎所有方面都落後於美國的關鍵原因,只有多元和開放的環境,才能為科學的百花振芳創造條件,反之,最多隻有國家意志有限的突破!最好的例子,其實就是中國自己,在開放前,中國拿的出手的科技創新,說來說去就是兩彈一星,但改革開放後,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科技競爭者,這恰恰很好的反駁了你的觀點!科學的生命力!離不開體制的發展!沒有開放,沒有多元,沒有包容的現代社會,中國科學發展是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的!
G. 德國「納粹鍾」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連現代科學家都沒法解釋
德國納粹曾經研究過很多種飛行器。這些飛行器大部分都是飛碟型的,至於當時納粹為什麼要研究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可能也是由於當時納粹已經面臨崩潰了,想要在空中領域拿下制空權。也不知道當時納粹到底是聽了什麼傳言,傳輸在西藏有一個地球的能量軸。納粹為了尋找這個能量軸,特意派人到了西藏地區。但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這個能量軸,但是這並不影響德國納粹製造納粹鍾。
比如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一個前納粹科學家到了阿根廷之後,對阿根廷當時的政府說自己會造氫彈。結果這個科學家騙了阿根廷政府2億美金。而這個科學家當時創造出來的所謂的氫彈只是一套聲波加熱器。並且這一套加熱器只能把核燃料的溫度提升到10萬溫度,所以像納粹鍾這種東西,也只是當時一種極其扯淡的設備。有人靠著這個東西騙吃騙喝,而像希特勒在當時則是將這個東西寄予了絕對的精神寄託。
H. 二戰有哪些著名的德國科學家幫助德國
奧托·抄哈恩Otto Hahn (1879~1968)
德國的傑出科學家,以研襲究元素同位素和放射化學著稱。
魏茨澤克(Carl Friedrich von Weizs cker,1912—)
德國物理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1912年6月26日生於基爾。1946年為格丁根大學理論物理學名譽教授。1937年提出恆星能源的機理。1944年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旋渦說。
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1912年——1977年)
德國工程師,在火箭技術和太空探測等方面都有光輝的成就。他先後為著名的V-1
I. 為什麼納粹德國戰敗後,那些德國科學家都心甘情願的為美蘇效力
科學不分國度,英雄最怕無用武之地。況且這些人研究的都是跟回軍事工業相關的。
可以說另有答抱負,也可以說無奈,因為二戰後德國實際已被四國瓜分,分成了四個區。很多科學家也被俘虜,如果他們願意毫無保留的合作,就能隱瞞他們原來的身份,免遭審判。至於這些科學家各自心裡怎麼想,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美蘇軍備競賽勢均力敵,且許多成果,如朝鮮戰爭中的噴氣式飛機還有後來的衛星設計幾乎相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