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與科學
1. 請問「知識即美德」與「美德即知識」,哪個是蘇格拉底哪個是亞里士多德說的有什麼含義二者有何異同
「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說的,至於「知識即美德」我沒聽說過,應該是「美德即知識」的訛傳吧。
「美德即知識」出自柏拉圖《論美德》(詳見《柏拉圖對話集》)
這個命題的實質其實不是美德是不是知識,而是「美德需要教育」。在蘇格拉底與美諾討論美德是不是需要教育的問題上,呈現了精美的西方形式邏輯推理。
而當我仔細領悟了其中的邏輯過程後,我感到自己對形式邏輯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三段論片斷的水平上而已。而之所以「形式教育論」在西方如此盛行,因為有古希臘「智者教育」的淵源,就不難理解了。
蘇格拉底首先給定了一個哲學前提:要討論一個事物的性質,必須先明確它的「本性」。而美德的「本性」是什麼呢?蘇氏提出了兩個假設:「美德是知識」,「美德是善」。但知識與善是什麼關系呢?蘇格拉底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那麼美德就是知識,那它肯定是需要教育的;另一種是善獨立於知識之外。
於是蘇格拉底著重論述善是否需要教育,他先界定善的特徵是「有益」,但有益的事物,同時也會是有害的,在列舉了許多有益的事物同時也可能有害之後,得出:決定「益」與「害」的是智慧。也就是說,善不是自然就善的,那麼什麼產生了善?只能是教育。所以到最後,蘇格拉底總結說:如果善不是由於本性就是善的,豈不是由於教育而成為善的嗎?
蘇格拉底從美德是善開始,經過善不是天生的,善是需要教育的,最後達到「美德需要教育」的命題。
當然,邏輯僅僅能構造理論的形式,因為邏輯只是形式,形式中的實質內涵有賴於認識的發展。比如在劃分「善」的來源時,蘇氏採用「天生」與「教育」的兩分法,顯然是一種認識的局限,所以後來科爾伯格就面臨了慣偷「知而行竊」的詰問。因此,理論必須經過實踐的不斷檢驗。贊同0| 評論
2. 美德有哪些
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勤儉.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舉止文明.與人為善.鄰里和睦.實事求是,這是我認為的十二大美德,美德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習俗傳統,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的必修之課,也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等我們學會了這些美德,我們中國將會更會強大啊!!
3. 32年前,那個中美德三國都在搶的「科學天才」,如今現狀如何
古往今來,在中國這片富饒而又美麗的地方總是孕育出無數的神童,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勤勤懇懇,虛心求教,最終成為人才,備受關注,而也有許多人,卻只會驕傲自滿,不學無術,最終淪為「仲永之流」,逐漸銷聲匿跡,讓人唏噓。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在在綜合國力的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國家努力發展教育事業。所以我們國家也不斷將學子送出國深造,希望可以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為我們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想法固然很美好,但是現實卻不盡人意,我們送出國的一些學子,沒有回國,而是選擇定居他國。我們就曾經有一位這樣的人中之龍,卻留美定居。他就是獲得「三國五院士」稱號的高華健。
是啊,報效祖國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或許這是一種更優化的方式,用他國的先進技術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奉獻。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顆真正愛國的心,不斷的去用努力的汗水澆灌我們的夢想,用合理正確的方式愛自己喜歡的事物。
4. 道德和美德有什麼區別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美德是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
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主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實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製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
法國教育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提出人類的18種美德:
1、禮貌
2、忠誠
3、明智
4、節制
5、勇氣
6、正義
7、慷慨
8、憐憫
9、仁慈
10、感激
11、謙虛
12、單純
13、寬容
14、純潔
15、溫和
16、真誠
17、幽默
18、愛情
而<<美德書>>展現給我們的是人類本性中永遠不變的十大美德:同情,自律,真人,友誼,勇氣,堅韌,城市,信仰,忠誠,工作。
5. 蘇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識」的教育命題有何進步意義與不
蘇格拉底的「美德就是知識」的教育命題,有其階級的局限性,方法上有一些片面性,在哲學依據上有一 些主觀色彩,但作為教育思想的起步時期無疑是後來西方哲學教育和科學教育的重要源頭。也正是基於這些萌 芽時期的認識,後來教育家們都從哲學和科學的角度來認識道德和知識,以至於「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扛起復 興古希臘人文主義的大旗,倡導自然人性觀、和諧發展觀和個性解放的理論,喊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 。我們探討蘇格拉底的教育命題,就是要使我們正確地認識教育思想中美德與知識的關系,科學地分析美德和 知識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使人在求知的過程中形成美德,使任何一種美德都具備科學知識的基礎。
6. 「美德」的含義是什麼
美德【詞語】:美德
名詞,形容詞
【注音】:měi dé
【釋義】:指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主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實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製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
法國教育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提出人類的18種美德:
1、禮貌
2、忠誠
3、明智
4、節制
5、勇氣
6、正義
7、慷慨
8、憐憫
9、仁慈
10、感激
11、謙虛
12、單純
13、寬容
14、純潔
15、溫和
16、真誠
17、幽默
18、愛情
而<<美德書>>展現給我們的是人類本性中永遠不變的十大美德:
同情(Compassion)
自律(Self-Discipline)
責任(Responsibility)
友誼(Friendship)
工作(Work)
勇氣(Courage)
毅力(Perseverance)
誠實(Honesty)
忠誠(Loyalty)
信念(Faith)
每一種美德各自成章,這些美德無疑是人類作為一個種群得以衍續和發脹的重要精神遺產.
生活中處處有美德,寬容亦是一種美德,擁有一顆寬容,忍讓的心,凡事一寬廣的胸懷去坦然面對,包容別人的失誤,改正自己的錯誤,生活才會更輕松.
同情是一種美德.同情可能會讓我們上當,因而我們不會同情了,也不會愛了.可是,沒有同情,就沒有善良和愛,就沒有美.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死亡,當有一天,你也需要被同情,你也希望被同情時,你會這么想么?
美德(virtue)的拉丁文詞根是vir,意思是man(男人),所以,美德的本意是manliness,即男子氣概,力量和勇氣。美德是一種道德倫理學上的專用名詞,美德是一種修養,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的學習和感悟.在獲取友誼、播撒情愛的過程中,美德總是閃爍一種奇特靚麗的光芒.眾所周知,所有外在的東西,比如皮膚的顏色、相貌的美醜、家庭背景、出生地、宗教、性別、銀行余額等等,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真正價值的標准.只有美德,是代表我們價值永遠的商標.
男人的美德是懂得管理國家,女人的美德是懂得管理家庭。世界上有數不清的美德,每個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美德。美德是獲得美好事物的希 望和能力。正義是一種美德,誠實是一切美德的基礎,平和是一種美德 平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寬容是平和的外觀。平和的人厚德待物,雅量容人,推功攬過,能屈能伸。「原諒失敗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處事方圓得體,待人寬嚴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