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大氣科學家

大氣科學家

發布時間: 2021-03-09 16:04:55

㈠ 發現空氣組成的科學家是誰

C 拉瓦錫

㈡ 測量大氣壓強值的科學家是誰

最早測出大氣壓強的數值的科學家是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
早在1643年,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長的細玻璃管中注滿水銀(汞)倒置在盛有水銀的水槽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水銀大約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後就不再下降了。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間無空氣進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據此推斷大氣的壓強就等於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標准大氣壓為:1.013×10^5Pa(帕斯卡),等於760mmhg(毫米汞(水銀)柱)。

㈢ d一個發現空氣是有重量的科學家是誰

答案:第一個發現空氣是有重量的科學家是誰
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里略做了試驗,證明了空氣是有重量的。

最早的試驗很簡單,伽里略用氣泵向一個大玻璃杯打足氣,也就是用加壓的辦法使瓶中多裝一些空氣。這時,用天平稱稱它的重量,記下來。然後,把瓶口打開,那些多裝的空氣跑了出來,這時再稱稱重量。結果,瓶子變輕了。這是為什麼呢?伽里略認為,這是打進去的空氣又跑出來的緣故。很顯然減輕的重量應當為跑出來的空氣的重量。
他找一個裝滿空氣、又不讓空氣漏掉的圓筒,然後把水灌進圓筒,使水佔有圓筒四分之三的容積。換句話說,把圓筒的空氣壓縮到原來體積的四分之一。設放進圓筒的水重l千克,但圓筒稱了後,重量卻超過了水重加上原來圓筒的重量。這超過的重量恰是圓筒內被水壓縮的那四分之三容積的空氣重。這時只要將這個超出數除以水重就得出了空氣的比重。伽里略計算的結果,空氣的重量只有水重的四百分之一,即0.0025克/每立方厘米,但這個數字是不準確的,因為後來人們用精確的試驗測定,在接近地面的空氣層里,l立方厘米的空氣重0.00129克

㈣ 中國著名的大氣科學家是誰

竺可楨(中國氣象學奠基人,解放前原浙江大學校長)

㈤ 他是大氣科學家,是吳國雄的老師,他的簡介

吳國雄院士的老師應該不止一位吧,不過我猜你問的應該是葉篤正院士,他是吳院士讀碩士時的導師
葉篤正,1916年2月出生於天津市,1940年獲清華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43年獲浙江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度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1950年10月回國,先後在科學院地球物理所和大氣物理所任研究員、大氣物理所所長;
1981-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現任科學院特約顧問;
1979-1987年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
現為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受聘為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員。

㈥ 科學家把地球分為四大氣層分別是什麼

地球自地表起垂直向上,大氣層通常分為:對流層 、平流層、中間層 、熱層(四大氣層)。
對流層 ——12km左右(赤道地區18~19km,極地地區8~10km),貼近地面的最低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層。我們常見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該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平流層——50km左右,該層大氣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飛機一般在這一層中飛行;另外,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該層中溫度隨高度迅速增高。

中間層——80km左右,大氣層的中間層,進入大氣的流星體大部分在中間層燃盡。該層溫度隨高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熱層——從80km到約500km,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並微帶青色的夜光雲。

㈦ 哪個科學家研究了空氣的組成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以天平作為研究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首先提出了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舍勒、普利斯特里在空氣成分的研究中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並沒有得出空氣的成分.
故選:D.

㈧ 最早證實空氣是有重量的科學家是誰

在古代,雖然古希臘的一些哲學家,如柏拉圖等已經假定空氣是有重量的,可是他們無法稱出這個重量,因而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是沒有重量的.到了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里略做了試驗,證明了空氣是有重量的。

最早的試驗很簡單,伽里略用氣泵向一個大玻璃杯打足氣,也就是用加壓的辦法使瓶中多裝一些空氣。這時,用天平稱稱它的重量,記下來。然後,把瓶口打開,那些多裝的空氣跑了出來,這時再稱稱重量。結果,瓶子變輕了。

(8)大氣科學家擴展閱讀

伽利略認為實驗是知識的唯一源泉,深信自然之書是用數學語言寫的,只有能歸結為數量特徵的形狀、大小和速度才是物體的客觀性質。伽利略對17世紀的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為了證實和傳播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伽利略的科學發現,不僅在物理學史上而且在整個科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不僅糾正了統治歐洲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更創立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新方法。

㈨ 中國科學家排名是怎樣的

中國科學家排名是: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李四光、袁隆平、茅以升、錢三強、於敏、趙九章、王淦昌等。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9)大氣科學家擴展閱讀: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

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

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

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