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課題
A. 陳同斌的科研項目
曾主持國家863課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與示範」、973課題「植物對幾種重要金屬元素的富集機理與植物冶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農田重金屬污染的環境生物地球化學與植物修復」、中科院重點項目「典型地區土壤污染風險評價與生物修復」、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城市污泥高效低耗快速堆肥與復合肥生產成套技術」、亞洲銀行項目「於橋水庫庫周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風險與對策」等5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曾主持或參與編寫《「十一五」中國生物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十五」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環境污染與防治技術發展戰略》、國務院《農業科技發展綱要》、《中國科學院農業科技發展規劃》、《中國科學院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生態與環境領域)》等戰略規劃報告。
主持的部分重要項目如下:
(1)國家863重點課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與示範」,2001~2005年,1460萬元。
(2)國家863重點項目「礦山周邊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聯合植物修復技術與示範」,2001~2005年,1520萬元。
(3)國家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廣西環江大環江流域重金屬污染農田的修復治理示範工程」(一期),2010~2012年,2650萬元。
(4)「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城市污泥高效低耗快速堆肥與復合肥生產成套技術」1995~2000年。
主持完成10餘項工程項目(總投資10多億元):「秦皇島市污泥生物處理(200噸/日)工藝和設備」、「長春市城市污泥生物堆肥處理(400噸/日)工程」、「山東壽光市造紙污泥(300噸/日)堆肥與制肥工程」、「上海松江區城市污泥(120噸/日)生物無害化處理工程」、「山東日照市城市污泥(120噸/日)生物無害化處理工程」、「雲南馳宏鋅鍺股份公司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工程」、「雲南錫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尾礦區土地復墾和土壤修復工程」、「廣西環江縣重金屬污染農田的植物修復工程」。
B. 做尾礦區的重金屬土壤修復的研究實驗采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1.概況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一直是國際上的難點和熱點研究課題。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屬修復技術主要包括挖掘、穩定化/固化、化學淋洗、氣提、熱處理、生物修復等。其中固化/穩定化技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廢物處置技術,現已應用於土壤重金屬修復的工程領域。固化/穩定化技術與其他修復技術相比,具有處理時間短、適用范圍較廣等優勢,因此,美國環保署將固化/穩定化技術稱為處理有害有毒廢物的最佳技術。1982-2005年間,美國超級基金共對977個場地進行修復或擬修復,其中有217個場地修復使用固化/穩定化技術。美英等國家率先開展了污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研究,並制定了相應的技術導則。而我國污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技術研究比較滯後,大型的處置工程相對匱乏。2.概念及原理土壤重金屬固化/穩定化修復技術指運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屬固定起來,或者將重金屬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形態,阻止其在環境中遷移、擴散等過程,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毒害程度的修復技術。根據EPA的定義,固化和穩定化具有不同的含義。固定化技術是將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滲透性材料,通過減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濾面積達到限制污染物遷移的目的;穩定化是指從污染物的有效性出發,通過形態轉化,將污染物轉化為不易溶解、遷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式來實現無害化,以降低其對生態系統的危害風險。固化產物可以方便地進行運輸,而無需任何輔助容器;而穩定化不一定改變污染土壤的物理性狀。固化技術具有工藝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固化劑易得等優點,但常規固化技術也具有以下缺點,如固化反應後土壤體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固化體的長期穩定性較差等。而穩定化技術則可以克服這一問題,如近年來發展的化學葯劑穩定化技術,可以在實現廢物無害化的同時,達到廢物少增容或不增容,從而提高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系統的總體效率和經濟性;還可以通過改進螯合劑的結構和性能使其與廢物中的重金屬等成分之間的化學螯合作用得到強化,進而提高穩定化產物的長期穩定性,減少最終處置過程中穩定化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由此可見,穩定化技術有望成為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領域的主力。3.分類常用的固化穩定化凝膠材料可以分為四類:1)無機粘結物質,如水泥、石灰等;2)有機粘結劑,如瀝青等熱塑性材料;3)熱硬化有機聚合物,如尿素、酚醛塑料和環氧化物等:4)玻璃質物質。由於技術和費用等方面的原因,水泥和石灰等無機材料為基料的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水泥或石灰為基礎的固化/穩定化技術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機制穩定污染物:在添加劑表面發生物理吸附;與添加劑中的離子形成沉澱或絡合物;污染物被新形成的晶體或聚合物所包被,減小了與周圍環境的接觸界面。目前已發展的化學葯劑穩定化技術主要包括:1)pH值控制技術;2)氧化/還原電勢控制技術3)沉澱技術4)吸附技術5)離子交換技術4.影響因素水泥和石灰的水化作用是其凝固和硬化的必要條件,因此影響水化反應的因素都會影響污染土壤固化/穩定化的效果。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1)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質,包括:土壤pH值,土壤物質組成;(2)固化/穩定化工藝,包括凝膠材料和添加劑品種與用量、水分含量、混合均勻程度、養護條件等。5.葯劑選擇針對不同種類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充分考慮以上兩個方面(土壤理化性質和固化穩定化工藝)因素的影響,設置多種膠凝材料和添加劑的批量試驗,根據評價指標來確定最佳組合。例如,CCT重金屬穩定化劑就擁有三個類別的葯劑,針對不同重金屬污染土壤選擇性採用不同類別的穩定化修復葯劑。其中,CCT01是一種普適用於絕大部分Cu、Zn、Pb、Cd、Ni、Ag、Hg、Mn、Fe等非變價重金屬污染的穩定化劑,CCT02是一種適合於三價砷等需氧化後處理的重金屬污染穩定化劑,而CCT03是一種適用於六價鉻等需還原後處理的重金屬污染穩定化劑。6.效果評價判斷一種固化/穩定化方法對污染土壤是否有效,主要可以從處理後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對污染物質浸出的阻力兩個方面加以評價。物理性質方面:通常土壤經固化處理後已經擁有一定的固定形態,不利於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只能作為一些要求不高的建築材料。固化體的抗壓強度、抗沖擊性、抗浸泡性和抗凍融性等為主要物理性質評價指標,具體指標評價方法參考相關成熟岩土性質指標評價方法。穩定化處理後的土壤通常並不改變土壤原始形態,十分有利於配合其它工藝進行資源化利用,如作為水泥路面之下的路基材料或者填埋場的中層覆蓋土等。如CCT穩定化葯劑治理後的土壤基本不改變其形態,形成具有1MPa以上的抗壓強度的固化材料。污染物質浸出的阻力:通常要考察處理後土壤在各種環境中釋放重金屬的能力,即重金屬的浸出效應。固化體性質、顆粒物大小、溶液性質和接觸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浸提效果。(TCLP)方法是美國環保署基於毒性對廢物進行危險或非危險性鑒別的標准方法,或者說是唯一被RCRA認可的危險廢物特性浸出程序。。我國在1997年頒布了《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盪法》和《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轉法》,後又加以完善,於2007年頒布了《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緩沖溶液法》和《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以上方法根據需要均可用於浸提穩定/固定化處理後的土壤。各個國家都對浸出液中各個污染物濃度加以限制,該限值可以作為劃分危險廢物的標准,也可以作為判定固化/穩定化處理是否有效的尺度。我國1996年頒布了《危險廢物鑒別標准浸出毒性鑒別》,後經修改,2007年頒布了新的標准。目前,我們尚未頒布相關標准用於進一步評價處理後土壤在自然環境下資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通常根據修復場地的用途,地下水環境質量標准(GB/T14848-93)的II/III類限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的III/IV類限值,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重金屬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等均可被用於評價處理後土壤浸出液中污染物濃度是否達標。7.展望雖然固化/穩定化是一種快速、經濟的處理技術,但關於固化體長期穩定性的研究還十分缺乏,因此,有必要定期對固化/穩定化處理的污染土壤進行取樣檢測,長期追蹤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歸趨,但目前的法規並未對上述過程加以要求,這一現狀仍有待改善。
C. 除了國家發改委,省級或者市級有沒有單獨的對於土壤修復項目的資金扶持政策
你需要一份工作,不是嗎?建議,你首先是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職場論壇,看看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然後找一份工作,沒有更好的事情呢?
補充:如果您的安全研究,首先向你表示祝賀!不過,你最好先了解正是他們的未來目標,否則,研究生是浪費時間。我建議你??看一下在第一職場論壇(網路看到,career001地址),80碩畢業失業後一年的慘痛經歷和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供您閱讀的研究非常具有參考。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了解,以下介紹:
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3年。的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於1930年,其前身。自其成立以來,在南京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已被打為中國的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服務的重任,聚集和培養了大量人才為國家的土地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獎勵40餘項,200多名省部級科技獎勵,並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國家科研中心和強度的影響研究領域的土壤科學分支學科完整,並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國際先進的人才培養基地,我們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乃至世界土壤科學。
作為中國社科院的科學知識創新工程研究所,確定的戰略發展目標:在國家的發展需要和土壤科學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為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面向我們的主要土壤類型,周圍的土壤資源管理,土壤肥力和調控,土壤環境和健康的的3研究領域提供決策制定和關鍵實用技術,為中國的食品安全,提高土壤生產力和改善環境質量的基礎,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土壤科學和前沿,土壤中豐富和發展現代土壤學理論,建立了一個世界級的科研中心。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的固定人員25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3。研究員:32(包括院士2人),副高級研究人員:68,初中的工作人員:93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人計劃」和「百人計劃」入選者:4。 (以上數據截至9月30日,2005年)博士後流動站和學位授予:一個博士後流動站,與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學位,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研究生180人,其中博士86人,94名碩士。博士後18人。
(以上數據截至9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土壤研究所,現在周圍的土壤資源管理,土壤肥力和調節,土壤環境和健康的三個研究領域有九個實驗室。的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土壤資源遙感應用實驗室,土壤 - 植物營養與肥料研究室,實驗室,土壤化學與環境保護;土壤物理與鹽漬土研究室,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學的研究空間;土壤與環境生物修復研究中心,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農業生態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包括農業生態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科學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土壤分中心;封丘農業生態國家實驗站,江西鷹潭紅壤生態實驗站,常熟農業生態試驗站;生態環境建設的三峽工程秭歸實驗站。此外,學院還舉辦了SCI出版的「PEDOSPHERE」(土壤圈)以及土「,」土「英文期刊,圖書館糧農組織特別圖書館,藏有外文圖書和期刊,23萬的來源;土壤標本館保存和顯示的不同類型在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近6萬個土壤樣品,土壤與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局確定的國家計量認證單位,擁有超過20個大型分析測試儀器。中國土壤學會和江蘇省土壤學會掛靠在研究所。
國家需要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土地資源管理,調控土壤肥力,土壤環境與健康,土壤生物和安全為核心的研究領域,在中國美術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創新基地,生態與環境科學和技術創新基地的組織下,和推動實施的一系列重大科研計劃,參與競爭的國家重大攻關項目,中國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持的同時,發展的前沿針對國際土壤科學,加強現代土壤科學的理論研究,並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中國土壤科學的,輸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國際原始創新,加強支撐平台建設,充分發揮功能的場站,提高能力,以獲取基礎數據。進一步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一個人才的能力,不斷創新,全面推進國際化進程,並建立了一個世界級的土壤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周圍的土壤資源管理,土壤肥力和調控,土壤環境與健康,土壤生物和安全的四大重點領域,8個主要研究方向為一體化的研究,並形成了相應的研究團隊,領先的傳統學科的發展,理論和技術的研究系統相結合的新興學科。方向的土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土壤養分和植物營養控制方向的演變和方向土地利用土壤污染機理及其影響環境變化的影響和他們的反饋方向土壤生物功能和食物的方向6個區域農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安全的方向農業和環境的質量對土壤健康的方向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方向的現代土壤科學的理論研究
椅子承擔對土壤質量的演變和可持續利用,環境質量的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機制和監管原則2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在太湖面源污染控製成套技術,「南方季節性乾旱地區水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兩個國家「十五」重大科技項目和河網地區技術(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主要是農業生態系統的行為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礎研究」等多項國家和有關部門發布了重大科研任務。
沉嚴芳
沉仁芳,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常務副主任。,中國智龔打嗯江蘇省委員會1965年10出生於浙江蕭山,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現浙江大學)土壤農化系於1986年,農學學士學位,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在1989年和1993年,分別為一九九四至九五年度RothamstedResearch博士後每年1998至2000年在日本農業環境2000年至2005年在日本香川大學JSPS支持工作,從2002年兩年的工作由STA支持200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刊「百」,他是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內和國外從事環境化學,土壤化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生理學,作物對養分的研究在植物抗逆性(養分脅迫和毒元素應力)的生理機制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機制,環境的污染,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控制措施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前和已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包括19 SCI論文。主持的主要問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和國際合作夥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創新的社區項目課題;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林嫌貴
林XG,黨委書記,南京土壤研究所 - 香港浸會大學土壤與環境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董事長的交叉克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南京,中國社科院科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汕頭市,1955年出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早已從事研究的學科的土壤和環境微生物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叢枝菌根真菌,土壤的微生物生態,污染農田土壤的生物修復。資金已經獲得了國際科學基金會(IFS),曾主持生物技術的應用主辦或參與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社科院的科學創新工程項目多的研究項目,開發項目葯用真菌靈芝系列保健品,生物肥料,水凈化設施漁業技術和設備等,大部分的結果都被轉化成商品。國家項目,目前正在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江蘇省每一個課題,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學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科學的重要方向項目,中國社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部。科學技術進步獎(2005)和三等獎(2006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9年)。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三項國家發明專利。研究方向: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環境微生物學及其應用。
熊
熊,1910-1985年,土壤科學家,貴州省貴陽市,名其毅,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大學農學院前土壤研究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局1947年於1951年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在美國和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前在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學,科學,主任,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學部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國會。生活在土壤研究,首先發現,在淺色層的稻田土壤鐵和錳還原浸出稻田土壤形成和灰化處理之間的差異;率先在土壤中的粘土礦物和土壤膠體化學在中國的研究,組織和領導的中國北方平原土壤調查研究,原則和措施的綜合治理乾旱和洪水在鹽度危險中國北方平原鹽鹼地,在全國首次採用了井灌井排「的治理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他的晚年,在土壤生態系統的研究,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對水稻土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太湖地區。土壤膠體的編輯,「中國北方平原的土壤,主編的」土壤「專著已出版的科學著作,超過百學術報告。
土壤肥力的
生育率,著名的土壤地理學家,生於1930年2月25日,湖北省武漢市1953年愛前南京土壤主任,主任,中國土壤學會,國際土壤學會鹽漬土的小組委員會主席,國際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委員會第一副總統。學科評估目前的國務院,中國社科院農業研究委員會,國際山地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土壤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學位委員會中國紅,浙江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和世界土壤地理與土壤資源研究。在第一次發生在熱帶土壤土壤,顯然有過程古風兩個對立面現代的紅色土壤特性的過程。指出了紅色土,紅壤元素遷移順序的過程仍在進行中的參數,以及紅色的土壤相對和絕對年齡范圍。指出,使用紅水,土的滲透和游離鐵的重要性,如紅色土壤的過程指標,並第一次量化分級的具體區分標准上的紅色土壤,指出了一條新的途徑發生的研究與定量分析紅色的土壤分類。總結熱帶作物開發和利用的橡膠為基礎的分配和土壤性質,土壤的關系,首次提出作為一個標準的熱條件,土壤性質的熱帶作物利用水平評價的熱量和布局的發展計劃,發展計劃可靠的科學依據。近年來,為促進土壤科學的發展,土壤圈的新方向,土壤學術界開放實驗室 - 土壤圈物質循環開放研究實驗室在中國南方紅壤長期從事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總結建議的土壤分區整治,土壤改良和土壤生態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和發展計劃的各種降解。
國家重點實驗室,土壤與持續農業
研究人員進行的土壤調查 BR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由國家科學技術部於2003年批准建設,其前身是成立於1987年,中國的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圈物質循環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學,目前實驗室主任,副主任,研究員周東梅徐華研究員沉嚴教授方的綜合作用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現有的實驗室工作人員48人,其中:2科學院院士,研究員,26,4,「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四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社科院科學人才的引進「百人計劃」6。實驗室著重於高強度的人類活動,土地資源的進化和退化防治措施,土壤養分供應與植物營養調控的原則和方法;土壤污染與修復理論與技術;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土壤生物過程及其調控技術。土壤質量為核心的現代土壤科學,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土壤資源信息系統,土壤資源數字化管理;發展農業清潔生產和維修水和肥料高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建立受污染的土壤;提出的農業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模型為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改善了土壤的生產力,並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服務,自2000年實驗室共承擔的國家和地方研究項目超過200,其中包括「973」三個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之一,9個國家和省級部門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十二五等獎;超過1200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在國內和國外,其中SCI期刊論文400餘篇。實驗室在國內外學術機構的積極合作與交流。實驗室開放
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基金,為國內外學者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個工作平台和資金。
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南京土壤研究所科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2月土壤和生物修復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的重點實驗室地球科學,化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科學,先進的多學科理論的綜合運用的研究和發展目標,方法和技術,主要用於主要土壤環境的污染問題和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修復技術,圍繞著三個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壤環境監測和安全,土壤環境過程與健康土壤環境恢復和管理,環境污染物,研究,多尺度的重點研究土壤內部介面與相鄰環境介質材料的功能,流程,預測,監測和評價,污染整治和風險管理的主要對象,旨在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土壤環境和土壤修復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並提供決策的基礎和關鍵技術,以改善土壤的環境質量,確保農產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以及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土壤科學和土壤修復技術研究中心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發揮帶頭和示範作用
土壤資源與遙感應用實驗室
使用土壤科學,信息科學,土壤地球化學國際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技術研究通過形成的土壤資源,分類,進化,以及其對環境的影響。不同質量土壤資源在使用中的進化機制通過土壤條件和其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生態環境監測。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3S」技術研究的土壤資源及其演變的時空特徵的研究,建立土壤 - 地體數據信息系統在土壤和生態環境監測,預測,恢復,改善,新方法和新技術。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信息,為國家經濟決策和評估部門,也從事農業,環境,生態的科學家提供了重要的先進的技術。目前,15總服務的實驗室,研究人員,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研究生11人。
會見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研究關系,如英國洛桑試驗站日本農業環境研究所的一些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簽訂了長期全面合作協議,共同出資,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德國德意志研究聯合會「中德土壤與環境聯合實驗室,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共建的「土壤環境研究實驗室,以及全球性的土壤整治網路(GSRN),單位亞洲分中心。
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2 ,先後主持研究所承擔3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個「15」專題項目(863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之一基金會的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項目三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以及11家重要方向性項目。研究所的SCI論文251 EI論文63,ISTP收錄論文11,CSCD 857收錄論文,出版了13個學術專著26宗申請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發明專利授權1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我的第一個完整的單元1,國家自然科學獎,國際科學和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2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為參賽單位,省級和部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2此外,還收到一份特殊的科學和技術的一些相關組織頒發的獎項。
土壤中舉辦的「中國土壤學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中國承包商(英文摘要核心期刊(雙月刊)的表,和關鍵字) 。 「土壤科學」,以反映土壤科學研究的創新或新的,較高的學術價值,主要是發布的土壤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各個分支,如植物營養科學,肥料科學,環境科學領域的創造性的研究論文,土地和資源,研究簡報,前沿問題上的進展和問題的回應。科學和技術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雜志的土壤科學及相關學科,機構,高等院校的幹部,教師,學生和管理的「前身」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始建於1948年12月和1952年在1966年下半年更名為「土。1955年至1956年,每半年定期公布,於1957年由科學出版社一年兩次的季度,全國各地郵局發行。」文革「開始後,研究停工,土「的」被迫停刊8月經中國科學院院士,1978年批准正式復刊。雜志開本:16,144,國內和國際的公開發售於2002年,從一季度為雙月刊雜志擔任主編:1948編輯器是宋教授大全,1950至54年,主編馬蓉之教授,1955年至1983年編輯器是教授熊毅主編1984至1996年,的路如髡教授目前的編輯器是教授姬劉國梁雜志編輯部現有的編輯人員。
D. 請問哪個環境類核心期刊好投一些,我做的課題是土壤污染修復方面的,謝謝
〈綠色科技〉 或〈環境保護〉
E. 土壤修復概括分析及前景展望.怎麼分析這個課題主題
我這邊剛好有這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67495242fa254ac6.html 顯示,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及其冶煉排放、長期對土壤進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為活動引起的大氣沉降、化肥和農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嚴重。隨著國家對土壤安全的重視,將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土壤修復土地置換政策若能出台,將使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佔地和毀田200萬畝,合計約佔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其中多
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嚴重的土壤污染造成巨大危害。據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
和生物三種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並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因此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
F. 農葯廠搬遷後的土壤修復怎麼設計
我不是很專業啊,清除農葯在土壤中的殘留可以用翻耕、酸洗法,但是由於農葯的品種繁多,農葯廠往往不止生產一種或幾種農葯,所以最好去一些農業大學咨詢一下相關專業的教授以及去大學論文庫搜尋一些專業論文看看
G. 土壤修復為什麼需要多學科的交叉綜合
土地修復仍處於一個萌芽期的階段
2012-08-13 11:05:38
目前,國內進入行業的企業主要主要引進的是西方國家已經試驗過的技術。「引進的成本較高,但是為一個項目引進的技術和成本是否適合另一個項目也是個問題。有的技術通用性比較強,但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引進的設備也要根據土壤性質和水文條件加以改進等。生物技術可能不適合中國的土壤情況,物理化學的方法相對好一些。」高勝達表示。 同時,由牽頭制定的《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序,有望在近期正式公布。根據該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撥出300億元用於全國污染土壤修復。 浙江、江蘇、陝西、湖北等省份也先後下發了關於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的規劃及辦法。「未來3到5年,是這個行業的發展期。要經過10年,才能算進入成熟階段。」高勝達表示。 「場地修復的影響因素眾多,場地的污染歷史、使用這塊場地的企業的生產歷史,時間長短,場地本身的特性,都是需要考慮的。一塊場地的污染物可能有幾十種上百種,沒有經驗診斷不了,沒有高科技也解決不了。此外,中國的土壤,南北有很大不同,因此土地修復實在是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程。」龔宇陽表示,將來土壤修復要和地下水治理關聯在一起,修復一個場地甚至可能需要幾百種技術,「沒有技術含量的公司一定會被淘汰。」 掌握技術是關鍵 事實上,早在年初,國家就對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青海省份的發改委發出了組織申報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治理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的通知,要求申報范圍包括污染隱患嚴重且責任逐日滅失的重金屬廢渣治理、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等工程項目,提出重點支持污染物類型為鉛、汞、鎘、鉻和類金屬砷五種重金屬的治理項目,但鉻渣不在范圍內。中央預算將給予項目最高30%~45%的補助。 在環境產業發達的國家,土壤修復產業占環保產業的市場份額高達30%~50%。在中國,污染土地修復作為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方面的最後、也是蘊含產值最高的一個領域,近期開始被廣為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這個領域內獲得成功的機會。 「打造領軍企業必須要在技術上和人才上形成優勢,進而獲得市場優勢。」 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艷麗表示,由於行業的特殊性,fussballschuhe günstig kaufen,環境修復產業對人才的要求與其他行業不同,更注重從業者的工程實踐經驗,而在國內,由於環境修復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產業,人才匱乏,必須引進、培養一起抓,才能突破企業發展的人才瓶頸。 無論具體數字如何,土壤修復被稱作環保產業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塊領域,已經開始登上舞台。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推進重點地區污染場地和土壤修復。以大中城市周邊、重污染工礦企業、集中治污設施周邊、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廢棄物堆存場地等典型污染場地和受污染農田為重點,開展污染場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對責任主體滅失等歷史遺留場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復的投入力度。 研發適用中國本土的修復技術是中科院地理所及國內其他環境科研院校努力的方向。「土壤修復是生物化學、物理化學、毒理學、土壤學、植物學、工程土建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技術。國內專業性的技術人才缺乏,導致國外技術在國內很難完全消化利用。」楊軍介紹,目前科研人員結合國內土壤污染特徵,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研發適合中國本土的修復技術,一些技術在小規模修復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工程應用以及市場推廣方面,仍然需要和企業進一步溝通。 據了解,污染土地修復一般包括幾個步驟:調查土地的基本狀態和歷史污染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制定修復目標值;制定修復方案;通過投標來選擇企業進行施工;環保局或者第三方進行監理,出具工程檢測報告,並連續跟蹤3~5年。 「現在,土地修復仍處於一個萌芽期的階段,還遠未進入充分競爭狀態,每個環節都是有機會的。」高勝達表示。但是,「目前國內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大多都是做簡單的土方工程,高速公路護欄板價格,掌握土壤修復核心技術的企業並不多。」中環循(北京)環境技術中心董事總經理陽博士認為。 隨著重金屬污染土地的信息逐漸披露,污染土地修復這個行業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人們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和房地產開發商對於讓土地保值開發的願望,以及國家層面對土地污染治理的開始重視,都刺激著這個行業的發展。 「我國和美國的發展歷程比較像。所以,我認為美國的土地污染情況可以作為我們的一個參考,如果按2015年中國土壤修復(包括地下水修復)產值是美國的十分之一計算,屆時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元人民幣。美國城市化已經完成,需要修復的土壤在逐步減少,也有起重機設備本身的質量問題,行業產值也逐年減少,但中國城市化率才50%,需要修復的土壤會逐年增加,因此400億元是保守估計。」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預測,並認為到「十二五」末期,這個數字將達到1000億元。 因此,了解先進的、實用的技術,做好實驗和技術研發,認真積累經驗,對想在這個行業長期做下去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修復公司的真正實力在於經驗。經歷的越多,越知道怎麼做。不能總想著簡單的填埋,短視的行為可能會毀掉這行業。未來三到五年,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沒有技術優勢的企業生存會比較危險。」高勝達表示。 污染土地修復究竟會達到多大的市場規模,因為我國缺少對污染場地的統計數據,目前尚沒有一個精確的說法,fussballschuhe günstig。 而公眾一直期待的環保部與調查的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結果已經上報到國家有關部門。但高勝達認為,「該調查是大尺度調查,與對具體確定污染場地的多少和污染程度的關系不是太大。」 龔宇陽認為,土壤修復必須是個團隊工作,要求多方協助,是個系統工程。未來,「每家都掌握一二種最先進的專業技術,專業上高度分工,現實中團隊合作。一家企業要麼要有前期調查評估最先進技術,要麼要有修復技術的專利,要麼就要有專業的施工隊伍。在某一個環節擁有核心技術才有可能生存。」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陳同斌課題組的楊軍博士介紹。考慮到全國的城鎮化速度正在加快,各地都有相當數量的工礦企業需要搬遷,未來將要形成的市場規模不可小覷。 7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節能環保發展規劃》,提出總體目標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 「如何整合技術資源,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力度,還需要時間。」高勝達表示。 誰也不想住在一片被污染、威脅自己健康的土地上。 商機潛力巨大 「北京目前有200多家污染工廠要遷移出去,置換大量土地進行二次開發,通常這些場地存在嚴重的污染,在進入市場之前需要進行污染評估、土壤修復。目前,一塊場地土壤治理費用至少上千萬元。」
H. 土壤修復對化肥行業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土壤修復對化肥行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更是系統工程,僅憑化肥行業自身很難完成,推動土壤修復亟待政府拉一把。
土壤退化有多重根源,棒子只打在化肥行業,顯然有失公允。中國的國情和農情是土壤退化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中國有世界最龐大的人口,但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有限的耕地上養活世界最多的人口,土地利用率非常之高,承載負擔非常之大,這是導致耕地質量不高的首要因素。
有資料顯示,化肥對提高中國糧食生產能力的貢獻率為45%~50%。不過,由於化肥利用率低,在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追求增產增收的壓力下,化肥過量施用情況確實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壤生態環境,這也是客觀事實。
修復土壤、提升耕地質量,是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命題之一,在這個時代命題面前,化肥行業作為農業最大的供給側,自然要肩負起使命,責無旁貸、義不容辭。而解決藏糧於地問題,除了化肥行業自身不斷研發新產品、普及科學施肥技術之外,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
一方面,目前農民對土壤修復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土壤修復的效益一時半會兒看不見摸不著,他們沒有使用更高效更環保肥料的積極性,不願為土壤修復買單。另一方面,化肥企業研發推廣新型肥料,意味著前期大量人財物投入和後期漫長艱苦的示範推廣,這在產能過剩、經濟效益整體性下滑的今天,企業壓力可想而知。
土壤質量的棒子不應只打在化肥上,同理,土壤修復的任務也需要大家合力完成。行業快速轉型期,企業需要政府拉一把、送一程,尤其是土壤修復這項長期性、戰略性的任務更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