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課題研究設計目的

課題研究設計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3-08 14:59:46

❶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論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選題意義和目的一般作為開題報告裡面的第一塊內容,是闡述你所研究的這個選題有沒有研究價值或者說討論價值的,寫開題報告的目的,其實就是要請導師來評判我們這個選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
寫意義的時候根據你的選題來決定形式
可以分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也可以不細分,把目的和意義和在一起寫,總之突出你觀點的新穎和重要性即可
建議可以從這兩點來敘述,不過要根據自己的選題,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選題)是前人沒有研究過的,也就是說研究領域中一個新穎有意義的課題,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過,或者說闡述過但是沒有闡述論證的足夠全面,你加以豐滿,或者駁斥前人的觀點,
總之,意義和目的一定要敘述的清晰並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論,你是用什麼理論證明你的觀點,也要敘述清楚,否則難以有說服力,在做文獻綜述和國內外研究水平的評價等等也要有翔實的根,這樣才能襯托出你的選題的意義所在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主要內容包括:
(1)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2)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❷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有一欄綜述本課題研究動態 選題目的及意義。綜述本課題研究動態 是什麼意思呀

研究動態應該是課題論文相關背景,旨在全面反映你所選論文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與學術反響,你需要提供相關信息和資料。選題意義可以根據你的題目和任務書及查閱相關材料,寫點就差不多了~呵呵!不過有些東西還得問老師,沒個學校要求不一樣。加油~

❸ 開題報告中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有什麼差別

相同點:

都需涉及研究對象,以及研究的目標方法等。

不同點:

格式及具體要求不同。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內容是基於已有研究現狀基礎之上總結出不足之後,需要進一步拓展的問題以及執行計劃。通過各種的理論和調查的手法完成這個目標,研究目的是事先的理論基礎的提出,研究內容是通過手段證明。

(3)課題研究設計目的擴展閱讀:

內容撰寫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1、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准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准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立論依據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麼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後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於局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於局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

「述」更多的並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於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3、研究方案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並採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條件分析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❹ 課題研究方案設計

中小學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318000) 李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學(318000) 沈江天
設計研究方案是為了對課題研究的方向和進程形成清晰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有事可為,一步一步地走向預期的目標。可以說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學課題立項評審中,我們發現許多研究方案概念模糊,陳述混亂,沒有整體規劃,對後繼行動缺少實際的幫助。究其原因,除了不夠重視之外,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設計思路也是其症結所在。
課題研究的方案盡管形式多樣,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
基本問題 構成要素 意圖指向
研究什麼 ⑴課題名稱;⑸變數界定;
⑹研究目的(目標);⑺研究假設;⑻研究內容; 切口
為何研究 ⑵課題的現實背景和意義;
⑶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文獻綜述);⑷研究依據; 緣由
怎麼研究 ⑼研究方法;⑽研究步驟;
⑾資源配置(如人員分工、經費預算等); 程序
條件怎樣 ⑿完成條件;⒁參考文獻; 基礎
預計收獲 ⒀預期成果。 效益
這些要素並不是孤立的,它們彼此聯系而成為一個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整體。上表中的序號是課題研究方案展開時各要素的參考排序,也可根據研究需要有所調整。一般地說,課題方案需要體現這樣的思路:清晰梳理相關領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礎上選擇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領域,提煉出新穎而富有實際意義的主題(主題新)→把主題分解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務(任務明)→為完成任務制定符合實際條件的操作方法、步驟和手段(道可行)。
一、背景清
⒈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介紹背景與意義,主要是說明課題的來源,闡述為什麼要研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⑴本課題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的聯系。這是課題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課題的時代特徵不明顯,也可不寫。⑵結合自己當前的教育教學實際,提出實踐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⑶闡述研究的意義,說明理論價值(如課題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論。對於重在實踐研究的課題,也可不寫)和實踐價值(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模式)。
⒉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綜述的「綜」,即綜合,意思是要「綜合性」地敘述某一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而「述」除了「敘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評述」,即作者自己的見解。綜述時需要理清別人已有的相關研究的材料、方法、觀點、結論、成果、水平、動向等,還要評述相關研究的問題和欠缺。在某一個領域,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經很先進、很完美,我們只能在別人的後面重復,無法有所充實、完善、糾正、突破和創新,那就沒有再研究的必要。
撰寫綜述時注意:⑴緊扣主題。綜述應與課題直接相關。⑵高度概括。對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復。⑶考究原文。慎用對原始文獻的解釋或轉述。⑷有所選擇。選擇出自政府、專業機構、有影響、有價值、正式出版的文獻。⑸內容翔實。對相關觀點和成果的敘述要全面客觀,內容精煉而不幹癟,選擇精要而不偏頗。⑹有述有評。引述不可扭曲別人的觀點,但可闡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
如課題「關於加強對高中生歷史學習中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的研究」,其中「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的要點如下:⑴國外研究現狀;⑵國內研究現狀;⑶對樣本學校活動實踐的調查;⑷存在的問題。
上述評述從國外開始,反觀國內,再回歸到研究的學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對現狀進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綜合」了他人的研究和實踐,在聚焦的過程中發現了「存在的問題」。
⒊研究依據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的突破與發展,因此尋求已有理論的依據,可以讓研究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順利進展。如要開展學生認知結構一類的課題研究,就需要以認知心理學及相關知識作為理論依據。當然,理論的選擇要有啟發性和針對性,能指導實際操作,對課題研究具有支撐作用,可以引經據典,也可自圓其說,但不要亂貼標簽,不能為理論而理論。
二、主題新
每個課題都應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研究方案應清楚地表達本課題要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而主題有無新意,則是課題有無價值的關鍵。所謂新意,就是我們的研究與他人研究的不同之處。我們的研究在領域、方向、假設、角度、方法、對象(如學生的地域特點)、可靠度、精確性等等方面,至少要有所不同。這也正是課題方案需要分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關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表述主題時,要讓方案的讀者看出「背景」和「主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在背景的襯托下看出我們提出的核心問題新在何處。主題的新意鋪展於行文,凝聚於課題的名稱,並在研究目標與假設中辯明方向。
⒈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是對課題研究實質的高度概括,應力求文字簡潔而又能展示課題的面貌,最好能體現研究的對象、范圍、內容和方法,讓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麼和怎樣研究。如「初中代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課題名稱多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問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辭藻和口號式或結論式的句型。
課題名稱中往往包含「實踐」、「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詞彙。我們的理解是:含有「實踐」的,則課題多以活動為載體而展開;有「探索」的,則需要研究者有所創新;單寫「研究」的,則課題採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種方法的組合。「××研究」類課題如果採用單一的科研方法,則可在課題名中直接寫明,如「××行動研究」、「對××的調查研究」等。
⒉研究目的(目標)
目的和目標在漢語中幾乎是同義詞,但在課題方案陳述中,兩者還是有些區別。研究目的是對研究結果的概括性預測與期望,是整個研究的歸宿,顯得籠統而抽象(也有人寫成「總目標」)。教育科研要達到預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籠統的目的加以分解,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驗證的具體目標。設計研究目標要注意:⑴統籌兼顧,既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又合乎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研究水平和時間。⑵課題研究目標不等同於教育教學工作目標。課題目標在於探尋未知的教育教學規律,工作目標在於完成具體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前者是為後者服務的。⑶多個目標要在課題研究目的的統領之下形成體系。有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課題,可按各個子課題之間的關系,分解並理出一個多層次的目標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結構。
⒊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所研究的問題預先賦予的有待驗證的暫時性答案,是對課題所涉及的主要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設想。對各種教育問題和現象所作的且尚待證明的初步解釋都屬於假設性質。假設在課題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參照的作用。研究的問題以假設的形式表述,就會變得更加明確。中小學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討的是因果變數之間的關系,相應的假設是關於條件和反應關系的表述。如我們創設了什麼條件,控制了哪些不想研究的因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達到怎樣的預期結果。提出研究假設通常要遵守:⑴不能與已被證實的正確理論或事實相悖;⑵對變數關系的推測要合乎邏輯;⑶應以陳述句的形式簡單、明了地直接表達;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數據和事實加以驗證。當然,研究者可根據研究性質決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設,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單一變數的研究則不一定要預先提出明確的假設。
三、任務明
把主題轉化為明確的任務才具有可操作性。為此,研究方案一般需要寫清如下幾點。
⒈變數界定
變數即變化著的客觀事物。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一個事物的變化可能會引起其它事物的變化。由於教育現象和規律的復雜性和模糊性,變數之間的關系往往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一個課題往往涉及多個變數,對這些變數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異。越是富有新意的課題,變數的公共認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對表現主題的重要變數或者容易誤解的變數,必須給予明確的界定。這樣才能使閱讀者不會誤解,使課題組的成員能形成統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開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標變更、方向轉移和范圍的縮放。反之,對研究變數缺乏明確界定,如「挫折教育」與「磨難教育」,「創新精神的培養」與「考試成績的提高」就容易混為一談。
給變數下定義有兩種基本方式。
⑴變數的抽象定義。即對變數的內涵做出說明,可以參照有關辭典、教育理論書籍、課程標准、教材,或國家對教育問題的方針政策、法規守則等對概念進行科學定義。如果變數的含義不通俗,又查不到確切的定義,一般應該迴避,另換別的概念。如果特別需要,也可自己嘗試下定義,這就要求研究者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並大量查閱文獻資料,對相關問題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⑵變數的操作定義。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現象和方法對變數做出具體的說明。變數的抽象定義僅停留在概念水平,它不能解決實際研究過程中變數的具體測定或操作問題,因此有時還須將其轉化為操作定義。變數的操作定義雖然可以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可操縱的變數是研究中要採取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對其下操作定義的目的就是要明確怎麼操作。可測量的變數是研究中要調查的問題和效果,對其下操作定義的目的就是為了實際測量。可選擇的變數一般用在課題表述中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上,對其下操作定義的目的是要明確劃分和正確選擇。
⒉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要回答課題究竟研究什麼的問題,即區分「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問題。基本要求是依據研究目標,把主題展開為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結構並確定重點,提出解決這些重點問題的實施構想,從而把大問題細化為幾個具體而又關聯的便於操作的子問題,用陳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學困生與非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比較研究」的研究內容:⑴調查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在上課、作業、復習和考試習慣上的不同特點;⑵不同性別的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比較;⑶不同年級的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比較;⑷分類調查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生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矯正學困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對策。
⒊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開之前希望得到的收獲,包括問題解決的程度、可能產生的效益、成果應達到的水平和表現方式。成果的表現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態,如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專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書刊、光碟、網頁、軟體等不同的載體。預先設計成果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為了使研究者能在研究開始時就著手材料的積累,避免研究結束時才發現有些階段性的成果已經流失。
四、道可行
要圓滿完成課題研究的任務,必須依據一定的客觀條件,選擇切實可行的途徑。
⒈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對怎樣研究的回答,可以理解為原則、策略、程序、工具、方式的綜合表述,重點寫明怎樣實施。如准備如何收集數據,將使用何種技術來分析、處理數據並推導出結論。若是實驗研究,還要說明如何選取自變數、因變數以及控制哪些變數。
研究方法可分為:⑴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人為的影響。⑵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
有些研究方案選擇的方法缺乏與研究任務的內在關聯,無法融入具體的研究過程,影響了可行性。孤立地看,方法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聯繫到任務,卻有是否合適的區別。也就是說,同一種方法,對於匹配的任務,就是可行的好方法;對於不匹配的任務,就是不好的方法。因此,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種基本方法,再從完成任務的需要出發選擇方法。如「中學生學習方法及其指導研究」,若要考察研究現狀和進展,選用文獻法;若要驗證一個假設,可用實驗法;若要了解當前學生學習方法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現實狀況,就用調查法。當然,由於教育現象豐富多彩,問題錯綜復雜,所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種方法的組合。
另外,工具性材料如問卷、觀察記錄表、測驗題等可作為方案的補充。
⒉研究步驟
就是課題研究任務在時間順序上的計劃安排。一般分為准備、實施和總結三階段。如研究過程較長,則實施階段還可再分為幾個小的階段。各階段時間安排一般寫明「×年×月——×年×月」,需留有餘地。
准備階段包括調查和前測、理論學習、制訂研究方案、建立研究機構、確立研究對象等。
實施階段包括研究內容的操作、研究方案的調整完善和過程的管理等。要明確如何將自己設計的研究內容和方法落實於具體教育實踐,從哪個角度切入研究,進行操作。同時要明確如何記載整個研究過程的相關材料。
總結階段包括對材料進行統計分析和加工,尋找規律,提煉研究成果,設計出預期成果的形式,寫出結題報告,發表教育論文等。
⒊資源配置
主要是人員分工、經費預算等。人員分工要符合各成員的水平、能力、崗位和特長,每項工作都要落實到人,明確目標和時限。當然,分工的同時也要注意研討與合作,利用集體的力量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課題還可建立領導小組,下設子課題組並明確負責人,必要時聘請課題研究顧問。經費預算主要是指計劃申請或自籌的經費數額以及經費支出的具體科目預算和年度預算。
在制定研究方案時,應讓課題組的所有成員都參與考慮、討論,就研究方案的各個方面充分發表意見。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為周詳,另一方面可以使課題組成員在這一過程中更為明確研究的設想和各人的任務,為研究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⒋完成條件
主要介紹物質條件、人力資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質條件包括圖書資料、研究設備等。人力資源如核心人員的研究經驗和能力,課題組人員的工作崗位、學術優勢、年齡和專業的結構。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課題組已取得的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
⒌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視野與底蘊。因背景分析時已有文獻綜述,故是否要在研究方案後面列出參考文獻,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總之,設計課題方案應仔細分析上述各個方面,理清彼此之間的邏輯關系,並綜合為一個具有內在結構的整體。其思維導圖大體如圖所示。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參考

作者:佚名 文件來源:不詳 點擊數:334 更新時間:2009-10-20

一、什麼是課題研究方案設計

教育科研課題方案設計,是指研究人員為完成研究任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工作。它包括課題研究所必須的人、財、物、信息等,必須按研究的內容、要求和客觀實際的可能性構成為一個包含時間序列、人員活動序列、信息傳遞序列等方面綜合相關的合理系統。

課題方案不是研究的終結,而僅是開始的謀劃,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隨著研究的進展而更改,包括預期之外的新發現、新設想,我們應當允許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根據發展的需要對原有方案進行調整。我們既要反對無計劃的盲目行為,也要反對消極地僵化地按計劃方案一走到底。

二、課題研究方案應包括的主要內容

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必須考慮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一般要求可歸納為六個方面:(1)課題依據與意義;(2)研究目標與范疇;(3)研究任務(實驗內容)(4)研究方法與步驟;(5)課題成果形式與構成;(6)課題研究保證措施。現簡要分述如下:

(一)課題依據與意義

課題依據包括課題形成的理論或實踐上的依據。這常體現在:研究方案的「問題提出」部分中對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具體情況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確了這些,才能真正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這是制定課題方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課題的實踐依據,其核心問題是認真思考和分析所選定的研究課題是否反映了現實教育實踐、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對現在、將來的指導意義的問題。倘對實踐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課題的實踐依據越充分,其指導意義就越大,價值也就越高。

(二)課題目標與范疇

1、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目標是研究者根據課題依據所收集到的有限資料和事實,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對要探索、解決的問題進行綜合性思考後,所提出的一個研究目標。

2、課題研究范疇。課題研究范疇是指研究類型、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等方面的界定。當課題目標確定之後,相應地就要投入到某種范疇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類型、對象、范圍的界定;否則在研究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目標的變更或方向的轉移,也容易產生研究范圍的擴大或縮小。這樣,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離研究主題。

(三)研究任務(實驗內容)

在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范疇的基礎上,確立在研究范疇內,圍繞研究目標所要完成的任務。通常包括理論的探究、教師、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創新型教學模式的確立等內容。要找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並預測出將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於在實驗過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與步驟

1、課題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科研較多採用行動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驟主要包括:(1)發現問題(觀察、思考、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鑒定問題(選定研究主題);(3)文獻探討(深入探討有關文獻);(4)擬訂計劃(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5)設立假設(將要採取的行動和對行動結果的預測);(6)收集資料(常用觀察法、問卷法;調查法、測驗、實驗法);(7)實施行動(根據假設,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收集資料或數據,不斷對計劃內容加以改進);(8)評價結果(將實驗數據轉為有意義的統計量數,供評價實驗效果的預測之用)。

2、課題研究步驟。

在考慮課題主要研究方法的同時,要把課題研究的步驟(包括時間和進度安排)等問題的計劃也反映到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中。

如果把整個課題研究分為前、中、後三期的話,那麼,前期研究的主要內容為:(1)選擇課題和陳述假設;(2)制訂研究方案。中期研究的主要內容為:(3)實施研究,搜集資料;(4)整理和分析資料。後期研究主要內容為:(5)解釋結果。

(五)課題成果形式與構成

1、課題成果的形式。不同類型的課題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決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兩類:一是研究報告,二是學術論文。

如細分,一般有五種表現形式:

(1)先進教育經驗總結。

(2)教育調查報告。

(3)教育實驗報告。

(4)理論概括性的學術論文。

(5)其它一些表現形式。如多媒體課件製作,編寫實驗練習冊等。

2、研究成果的構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經過選擇課題(陳述假設),制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收集資料;加工、整理資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驟後,對某些教育問題的一些新看法、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新產物。一般來說,一項完整的成果大致上都有如下這些內容構成。

(1)准確地闡述研究目的、意義和范圍;

(2)說明該課題必要的研究歷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失敗教訓);

(3)研究工作的對象、時間、地點、大致階段、步驟等概況;

(4)說明研究方法、程序、手段等;

(5)闡釋研究結果和得出結論;

(6)研究問題的討論;

(7)參考資料與文獻。

由此可見,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點內容都在方案設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體現方案設計中的課題依據、研究目標、范疇、方法、步驟及保證措施等決定著課題研究成敗的因素。這表明,方案設計藍圖的水準決定了成果的優劣。

(六)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l、在組織上,要重視做好課題組成員的選拔和優化組合,保障科學充足的時間保證。

2、在經費上,應該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教育科研的開展,必需一定財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要認真做好經費的預算。一方面,要注意厲行節約,讓每一分錢都轉化為研究效益。另方面,在方案設計階段,就應主動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資助和支持。

❺ T形板課題設計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課題的目的、意義及必要性(1)保溫材料引發火災的形勢嚴峻目前,我市及全國的保溫材料基本為有機材料,其中聚苯乙烯膨脹泡沫塑料(EPS)為主要品種,其次為擠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和聚氨酯硬泡塑料(PU)。這些有機材料燃燒等級為B2級,屬於難燃材料,在特定的條件下還是會燃燒的。由於有機保溫材料所引發的火災接連發生,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並造成人員傷亡,教訓及其慘痛。保溫材料用於非透明體的圍護結構保溫,包括牆體、幕牆、屋頂、地面、鋼結構的彩鋼板等。典型例子如下:北京CBD華貿中心在建造過程中,兩年內發生了6次火災,火災原因是有機保溫材料,僅一次較大火災經濟損失數千萬,誘因不明;2007.7.2,北京大學體育館,外牆有機保溫材料,過火面積達1000平方米;2008.4.30,東直門「當代MOMA」工地,外牆有機保溫材料,6層至20多層著火;2009.2.9,央視新址配樓,XPS幕牆結構牆體保溫材料火災,損失過億;2009.3.26 中央美院宿舍,EPS夾心彩鋼板建築火災,過火面積1000平方米;2009.4.6中國科技館新館,擠塑板保溫材料火災,損失情況不詳。(2)研究和開發不燃A級保溫材料及其工程應用技術勢在必行有機保溫材料本身是不會自燃起火的,失火第一步是其它火種的點燃,點燃和被點燃是保溫材料內外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步是材料點燃後的蔓延,這是材料內因決定的,蔓延的既是保溫材料本身燃燒,也可點燃其它材料,產生傳播。第三步是保溫材料轟燃,轟燃的火災已是難以控制。由於點燃是火災發生的必要條件,因此焦點往往關注在火源管理上。有機保溫材料連連發生的火災表明僅僅通過管理已經不能控制現有材料火災的發生。在建築物建造過程、在建築物使用過程、在極端條件下(如地震、戰爭等),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火種,因此,可以被點燃的有機保溫材料引起火災的潛在危險始終是存在的,有機保溫材料燃燒問題不可迴避。當前一個城市的建築林立都在向立體空間發展,這種潛在的危險是對城市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研究和發展不燃型保溫材料及其工程應用技術勢在必行。(3)研究開發A級防火保溫材料是工作和法規的需要當前國家相關職能機構對保溫材料引發的火災及其重視,建築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委、消防局、規劃委、經信委、發改委、財政局、質監局等部門先後出台了對建築保溫工程火災問題提出了加強並研究解決建築保溫消防安全領域的問題。 「科技北京」計劃中也明確了開展高層建築防火、滅火及救援等城市安全方面重點技術和裝備的研究的工作內容。 2009年9月20日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築部聯合頒發公通字[2009]46號「民用建築外保溫系統及外牆裝飾防火暫行規定」,首次明確A級防火保溫材料的使用要求,其它的規范將相繼出台,這樣規范的完整性不足只是時間問題,要求相適應的保溫材料滿足規定和規范的要求。(4)課題目的通過本項目解決材料生產和應用的基礎問題,確定不燃型A級保溫材料性能要求,解決材料生產的關鍵技術,試制具有技術經濟可行性高的A級防火保溫材料,推進材料製造的產業化實現;以材料為基礎設計防火保溫系統和保溫構造,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應用技術規范,施工技術和工程檢驗驗收要求。以材料為基礎,以圖集、標准、規范、施工工法等形式將應用技術規范化、程序化;通過工程試點加以示範和推廣,最終為建築保溫防火安全的法規出台提供依據和支撐。(5)課題意義按一個城市的建築年竣工面積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保溫面積百萬平方米。建築物使用壽命在50~70年。同時,城市建築林立的三年大變樣,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國建築節能減排推廣應用城市的普及。建設防火等級更高的建築對於城市消防減災具有廣泛和持久的意義。二、課題相關行業、領域國內外研究發展現狀、趨勢(1)建築保溫系統發展現狀和趨勢我國的建築保溫體系基本是從歐美保溫系統中發展起來,其中歐洲標准「EN13499:建築絕熱製品-基於膨脹聚苯乙烯外牆保溫復合體系-規程」和美國專威特保溫系統(Dryvit Systems)對我國影響深遠,前者是我國標准化的基礎,後者是工程化的基礎。然而,歐美國家對使用有機保溫材料十分審慎。德國規定高度在22m以上的高層建築(該高度為現有消防撲救設施可及高度),以及賓館、學校、醫院、商場、體育館等「具有特別的形式或功能的建築體」 必須採取特別的措施來滿足防火要求。作為與EN13499並行的標准,採用A級防火材料的礦物棉系統的「EN13500:建築絕熱製品-基於礦物棉外牆保溫復合體系-規程」則一直沒有「國產化」。其原因是多重的,但我國礦物棉材料不能滿足外牆外保溫的性能要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的有機保溫材料對氧指數進行了限定,近幾年對防火構造研究很多,目前防火構造方面的規范正在積極推進中。今年出台的「民用建築外保溫系統及外牆裝飾防火暫行規定」在法規上提出了具體要求。國內外現狀和趨勢是,保溫系統防火是依據建築物的用途、高度、使用功能等綜合因素決定的,不是簡單的一種取代另一種。但是,A級防火保溫材料不可或缺是公認的。(2)A級保溫材料的發展現狀和趨勢A級保溫材料一般屬於無機材料。現有規模化的A級保溫材料中,加氣混凝土的導熱系數過高,單一材料用於框架結構填充牆可以滿足節能65%標準的要求,與牆體配合使用,因需要厚度太大,基本不採用。泡沫水泥有類似的問題,且用於立面很難,現在屋頂保溫中有一定市場。玻璃棉因抗拉強度過低,不能用於牆體外保溫,一般用於填充式保溫中,如幕牆和彩鋼板等。粒狀的保溫材料(如珍珠岩、閉孔微珠等)需要和其它膠凝材料混合使用,這樣其導熱系數增大,強度下降,單一材料需要很大的厚度才能達到保溫指標要求,一般與其它有機材料配合使用。從國內外狀況看,國外的岩棉製品和泡沫玻璃主要用於建築節能,既可用於牆面,也可用於屋頂。其中泡沫玻璃強度高,吸收性極低,在屋頂保溫中優勢明顯。岩棉保溫板和泡沫玻璃單一材料採用外牆外保溫即可滿足節能65%標準的要求,因此,它們是性價比、產業基礎綜合可行性俱佳的防火A級的保溫材料。(3)岩棉國內外現狀和課題基礎1840年英國首先發現融化的礦渣噴吹後形成纖維,並生產出礦渣棉;1880年德國和英國開始生產礦渣棉,以後其它國家才相繼使用和生產,本世紀30年代開始大規模生產和應用;1960年至1980年,世界各國礦物棉發展最為迅猛;1980年以後至今,國際上礦物棉製品的產量處於比較平穩的階段,主要原因是其它保溫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發展加快,加之發達國家發展速度放慢,近年來世界礦物棉製品年產量約800萬噸左右,礦物棉在建築中應用最為廣泛,有統計認為英國佔85%、德國佔70%、日本佔92%、美國佔90%以上。國外製訂建築節能的相關標准,如材料標准( EN 13162),應用標准(EN13500)等。我國礦物棉工業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其應用集中在工業保溫的范疇。我國現有礦岩棉生產企業有上百家,甘肅、東北曾採用岩棉做過試點保溫工程,但問題較大,無法繼續推行。主要問題一是耐水性差,吸潮後逐漸下垂,二是強度不足。問題根源在於材料的組成中含有水化的成份,工藝也不能滿足高強度岩棉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設計岩棉的組成,並根據組成變化和性能要求對工藝進行改造和調整現行岩棉製品的標准(《GB/T 19686-2005 建築用岩棉、礦渣棉絕熱製品》、《GB/T 11835-2007 絕熱用岩棉、礦渣棉及其製品》)可以滿足填充保溫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外牆外保溫的要求,因而需要提出新的檢測項目、指標和測試方法。(4)泡沫玻璃國內外現狀和課題基礎 1935年, 法國St.Gun公司就已經成功的研製出了泡沫玻璃,國外泡沫玻璃生產廠有20餘家,無論配方上和工藝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美國是研製和生產泡沫玻璃較早的國家,主要用於建築保溫石化管道保溫。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玻璃生產國,其泡沫玻璃總產量達上千萬立方米。美國康寧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生產廠,其年產量可達120萬立方米。康寧公司已在歐洲幾個國家建立泡沫玻璃生產廠。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泡沫玻璃小批量生產以來,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毛坯產量已從初期的300m3/年增加到約20萬m3/年,單窯生產能力也從300m3/年提高到4萬m3/年。我國泡沫玻璃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一帶,主要應用在石化管道保溫領域。建築節能強制性標准施行後,這些企業積極向建築節能領域發展,性能突出在高穩定性、高耐久性和高強度,防火性能的宣傳並不突出。由於泡沫玻璃的抗壓性能優於其它保溫材料,尤其適用於屋面保溫。在2001年10月,泡沫玻璃被列入國家GB 50207-94《屋面工程技術規范》修改稿所推薦的屋面保溫材料,這樣泡沫玻璃在第一次進入到建築規范領域。北京工業大學從事泡沫玻璃的研究工作達20年,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軍工吸波泡沫玻璃的研究,分別榮獲建材工業行業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總參科技進步二等獎,現擁有專利8項,推廣應用企業2家,並有示範工程。現有的泡沫玻璃生產的基礎是建築保溫,針對建築節能規格單一和低成本要求,北工大積極開展了薄板泡沫玻璃的研究,研究採用無模成型工藝方法降低對耐熱鋼的消耗,薄板減少退火的時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三、課題任務與目標1、課題任務:(課題任務應明確科技工作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責任和完成工作的范圍、界限,即課題全部工作和成果的整體描述。)課題是根據城市的建築節能防火需求和工作任務提出的,項目的最終目標是解決A級保溫材料的工業化和工程化,課題分為兩步實施,第一步為「基於防火減災的保溫關鍵材料研究」,其任務是:解決不燃型保溫材料製造基礎性關鍵技術問題,為材料配方、工藝改進,技術改造、工業化製造提供依據;提出不燃型保溫應用技術要求和配套材料要求,為不燃型保溫材料構造設計、施工和檢驗提供依據;調查材料北京市產業配套能力和規模,應用推廣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和供應的可行性分析。第二步是工業化和工程化實施,即「基於防火減災的保溫關鍵材料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其任務是:攻關不燃型保溫材料製造技術,進行產業化實施,解決保溫材料和保溫工程防火減災關鍵材料;系統研究並解決不燃型材料工程應用所需的工程構造、設計、施工和檢驗等工程技術,提供完備的標准、規范、圖集等技術文件,為最終防火保溫系統的應用和推廣提供支撐;依託企業製造技術改造實現材料產業化生產,依託工程應用實現工程示範,系統測試和總結應用結果並進行推廣,為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依據和支持;第一步是為第二步作基礎工作,為第二步實施提供直接支撐依據。2、課題目標:(課題目標體現任務完成的程度和實際效果,包括定性、定量兩個部分,定性的內容應概括課題預期效果的幾個方面,定量的內容應說明預期效果的程度和范圍。)課題將材料定位於有產業和應用基礎、技術經濟可行性好的岩棉保溫材料和泡沫玻璃保溫材料,著重解決材料研發和產業化轉化的關鍵技術。完成材料配方的調整,材料工藝的制度和工藝參數的確定,實施產業轉化的工藝和設備改造內容,產品的技術指標和建材方法,產品應用的構造和基本要求等內容。課題目標如下:(1)提出適用於粘錨結合方式岩棉保溫板材的技術要求,建立性能測試方法;(2)設計適用於牆體保溫要求的岩棉組成,確定相應的熔制、成纖、成型工藝制度,優化粘接劑及其固化工藝,研發出製品,獲得工業改造所需技術資料,完成可行性研究;(3)設計利廢無模泡沫材料組成,確定相應的發泡工藝、退火工藝制度,生產裝備的改進,研發出無模泡沫玻璃製品,並獲得完整的工業化技術資料,提供實施報告;(4)獲得兩類材料構造設計、應用的技術要求;(5)調查材料產業轉化基礎,轉化後產能狀況,對城市的供應能力。四、課題研究開發內容岩棉保溫板的耐水性能研究礦岩棉製品的耐水性和耐潮濕性能是應用於建築牆體的主要障礙,其性能不足時,岩棉製品在濕氣作用下強度下降,形成自然下墜,工程表現俗稱為「垮褲腰」。首先,研究纖維結構與耐水性能的關系。岩棉成分屬於CaO-Al2O3-SiO2系統,分析發現現有岩棉的組成位於CaO-Al2O3-SiO2相圖的硅灰石-鋁方柱石-硅酸二鈣的結晶作用區(即CS-C2AS-C2S 區)內,其中雖然鋁方柱石、硅灰石不會與水發生反應,但硅酸二鈣三種晶型中,除γ-構造外,α-和β-構造性能相似,均能與水發生水化反應。在岩棉中不希望存在這兩種構造,應盡量創造條件使α-、β-構造向γ-C2S 的方向轉化,以改善其耐水性。但是α-C2S 和β-C2S 只有從高溫緩慢冷卻至675 ℃以下時,才能實現向γ-C2S的轉變。在實際成纖過程中,熔體不是緩冷而是被急驟冷卻,其粘度隨溫度的急降而迅速增大,這時離子運動受阻,不可能繼續有規則地排列,抑制了晶體的生長,硅與氧離子便連接成連續、不規則的網架,在低溫下保留了β-C2S 變體的形態,形成較多量的玻璃態β-C2S,這意味著它將在水溶液的作用下,形成更多的水化硅酸鹽和水化鋁酸鹽,使礦渣棉纖維在潮濕環境中的穩定性下降。當岩棉組成點應落在硅灰石-鋁方柱石-鈣長石結晶作用區(即CS-C2AS-CAS2 區) 內,其固相中必定留有這三種結晶相,由於硅灰石、鋁方柱石、鈣長石均不具備水硬特性,遇水後變化很小,使岩棉具有較好的耐水性。 CS-C2AS-CAS2 區域的酸度系數MK必然要求很高,或者說酸度系數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材料的處於的相圖位置,提出酸度系數的要求是為將來行業質量控制提供定性強的考核指標。因此,配方設計不僅是為了滿足成分要求,更重要的是滿足生成物相的要求,這是其中的技術關鍵。其次,研究纖維的表面處理與防潮性能關系,新鮮的纖維表面能極大,極易吸附其它物質(主要是水分)以平衡界面能,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對纖維實施憎水處理,優化憎水劑和處理工藝對於獲得理想的處理效果至關重要。岩棉保溫板的強度性能研究礦岩棉製品的耐水性和耐潮濕性能是應用於建築牆體的另一障礙。在外牆外保溫系統中,由於岩棉板自重壓剪作用和風壓的作用,對強度性能要求提高。第一,保溫板的強度與組成相關,在CS-C2AS-CAS2 區域纖維,因無為硅酸二鈣及其水化作用對結構的變化的影響,纖維自身的強度會得到極大改善。同時,高酸度系數意味著鹼含量小,纖維中硅氧鍵斷裂減少,橋氧鍵的網路提高,強度提高。另外,鹼金屬離子還易於吸附空氣中的水份,使微裂紋擴展,降低鹼含量可以降低該因素對強度的不利影響。第二,成纖纖維直徑,纖維的直徑越小,則強度增加。因此,在工藝允許和料性可控的范圍降低纖維直徑,有利於提高纖維強度。第三,與粘接劑及其固化條件密切相關,粘接劑的目的是將纖維形成空間立體的交織點,並通過固化工藝將這種結構固定下來。因為材料開裂總是在最薄弱的地方開始的,固化劑的均勻性對強度影響很大,因此如何在高速成纖的情況下將粘接劑噴塗均勻需要對噴膠系統進行不斷的調整。增加粘接劑用量可增加纖維間的連接強度,但粘接劑屬於有機材料,過量的粘接劑將使得材料的燃燒性能得不到A級要求。第四,保溫板打褶工藝,棉片打褶目的是棉片曲面疊加,提高垂直於板面的拉伸強度。從目前強度破壞狀態看,打褶的深度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樣研究擺動鋪氈技術,優化擺動機構,保證形成連續的迭棉帶,包括擺動鋪氈工藝參數的確定,迭棉帶成形工藝。岩棉保溫板的工藝研究從以上可以看到,改善岩棉板的耐水性能和強度性能幾乎貫穿了岩棉板生產工藝的全部,是各種工藝過程協調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原材料分析和選用,配方和料方設計,熔制工藝制度、燃料配用量,成纖工藝,粘接劑選擇與噴塗,集棉與打褶,固化溫度與時間等諸多環節。這些工藝因素絕大部分與岩棉配方和粘接劑配方改變相關,當配方確定之後,利用設備參數及工作原理進行優化、調整,並最終確定工藝參數。泡沫玻璃的玻璃溫度-粘度特性與發泡工藝研究泡沫製品主要利用廢棄玻璃,這些玻璃可以是平板玻璃(如玻璃微珠生產形成的超細廢粉,玻璃後加工產生的邊角廢料等)、瓶罐玻璃和電子玻璃(廢舊電視),它們的成分變化很大,挑選分類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發泡劑選用和設計上,需要選取發泡溫度適應性強的種類。為此,需要研究不同玻璃品種混雜時玻璃的溫度-粘度特性,明確玻璃軟化的溫度變化,然後選取和優化發泡劑的用量和發泡溫度。泡沫玻璃成型工藝的研究泡沫玻璃的成型工藝,主要分為平攤法、壓製法和澆注法三種,各有特點。平攤法適合大批量生產,因為其生產工藝簡單,發泡溫度較低,節省能源,所以適合大批量生產時所採用。壓製法適合在生產對表面平整度要求較高的泡沫玻璃時採用。澆注法生產的泡沫玻璃的表面平整度也很好,而且這種方法還適合生產對形狀要求比較復雜的泡沫玻璃。成型方法還與使用的窯爐相關,因此,成型方法需根據具體生產條件確定。無模成型工藝的裝備研究為了獲取適用於建築節能的泡沫玻璃產品,首先在保持原有泡沫玻璃性能的前提條件下,其次應該提高生產規模和降低生產成本。這樣無模平攤成型工藝成為首選製造工藝,但是這樣的裝備在國內尚屬首次開發,僅能借鑒一些國外技術資料和相關行業的裝備,進行系統設計與開發。玻璃材料應用技術研究應用技術主要內容為兩類用於建築節能外牆外保溫是技術要求,結構構造,構造節點,配套材料要求,施工技術等幾個主要方面。應用技術研究關注點以現有工程技術為基礎,關注點為應用廣泛的粘錨結合方式。技術關鍵: 組成調節使熔體在既能滿足熔制和成纖工藝的要求,又能獲得所需的硅灰石、鋁方柱石、鈣長石物相,協調組成與工藝之間的關系;協調高酸度系數與熔制工藝的關系,保證在受限值的熔制設備條件下達到熔制要求和成纖工藝要求;在粘接劑用量受限值條件下,保證材料防火A級要求; 如何控制泡沫玻璃的變形,使之均有發泡,需要同時協調配方和發泡工藝兩個因素。創新點:性能上,從材料結構和製造工藝兩個方面,突破耐水性和強度兩個岩棉牆體保溫應用障礙問題。成分設計上,根據相圖理論,以材料最終的形態相組成為依據,結合組成和酸度系數進行設計。工藝上,緊密結合岩棉和泡沫玻璃工業化實際問題,以實現研製材料的性能和結構研究工藝及其滿足工藝的裝備條件。

❻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的研究目的與意義主要研究內容怎麼寫

你看下這個,這個可以幫你理解開題報告怎麼寫,你要多看看。參考參考


  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國內外研究現狀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狀況,介紹各種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著重說明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發展趨勢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達到什麼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法。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即選題的意義,包括對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說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開題報告撰寫者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2. 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相對於選題的意義而言,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比較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想說明什麼主要問題,結論是什麼,在開題報告中要作為研究的基本內容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研究基本內容可以分幾部分介紹。

  3. 研究方法及措施,選題不同,研究方法則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確,會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甚至成敗。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准備採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比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老師的指導或建議。

  4. 研究工作的步驟、進度。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對於指導教師在任務書中規定的時間安排,學生應在開題報告中給予呼應,並最後得到批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時間安排一般應提前一點,千萬別前松後緊,也不能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任務。

  5. 主要參考文獻。在開題報告中,同樣需列出參考文獻,這在實際上是介紹了自己的准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源,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同樣應具備不少於2篇的外文文獻。


❼ 研究這個課題的目的是什麼 成本管理方案設計

中小學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學() 沈江天
設計研究方案是為了對課題研究的方向和進程形成清晰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有事可為,一步一步地走向預期的目標。可以說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學課題立項評審中,我們發現許多研究方案概念模糊,陳述混亂,沒有整體規劃,對後繼行動缺少實際的幫助。究其原因,除了不夠重視之外,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設計思路也是其症結所在。
課題研究的方案盡管形式多樣,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
基本問題 構成要素 意圖指向
研究什麼 ⑴課題名稱;⑸變數界定;
⑹研究目的(目標);⑺研究假設;⑻研究內容; 切口
為何研究 ⑵課題的現實背景和意義;
⑶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文獻綜述);⑷研究依據; 緣由
怎麼研究 ⑼研究方法;⑽研究步驟;
⑾資源配置(如人員分工、經費預算等); 程序
條件怎樣 ⑿完成條件;⒁參考文獻; 基礎
預計收獲 ⒀預期成果。 效益
這些要素並不是孤立的,它們彼此聯系而成為一個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整體。上表中的序號是課題研究方案展開時各要素的參考排序,也可根據研究需要有所調整。一般地說,課題方案需要體現這樣的思路:清晰梳理相關領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礎上選擇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領域,提煉出新穎而富有實際意義的主題(主題新)→把主題分解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務(任務明)→為完成任務制定符合實際條件的操作方法、步驟和手段(道可行)。
一、背景清
⒈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介紹背景與意義,主要是說明課題的來源,闡述為什麼要研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⑴本課題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的聯系。這是課題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課題的時代特徵不明顯,也可不寫。⑵結合自己當前的教育教學實際,提出實踐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⑶闡述研究的意義,說明理論價值(如課題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論。對於重在實踐研究的課題,也可不寫)和實踐價值(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模式)。
⒉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綜述的「綜」,即綜合,意思是要「綜合性」地敘述某一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而「述」除了「敘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評述」,即作者自己的見解。綜述時需要理清別人已有的相關研究的材料、方法、觀點、結論、成果、水平、動向等,還要評述相關研究的問題和欠缺。在某一個領域,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經很先進、很完美,我們只能在別人的後面重復,無法有所充實、完善、糾正、突破和創新,那就沒有再研究的必要。
撰寫綜述時注意:⑴緊扣主題。綜述應與課題直接相關。⑵高度概括。對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復。⑶考究原文。慎用對原始文獻的解釋或轉述。⑷有所選擇。選擇出自、專業、有影響、有價值、正式出版的文獻。⑸內容翔實。對相關觀點和成果的敘述要全面客觀,內容精煉而不幹癟,選擇精要而不偏頗。⑹有述有評。引述不可扭曲別人的觀點,但可闡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
如課題「關於加強對高中生歷史學習中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的研究」,其中「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的要點如下:⑴國外研究現狀;⑵國內研究現狀;⑶對樣本學校活動實踐的調查;⑷存在的問題。
上述評述從國外開始,反觀國內,再回歸到研究的學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對現狀進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綜合」了他人的研究和實踐,在聚焦的過程中發現了「存在的問題」。
⒊研究依據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的突破與發展,因此尋求已有理論的依據,可以讓研究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順利進展。如要開展學生認知結構一類的課題研究,就需要以認知心理學及相關知識作為理論依據。當然,理論的選擇要有啟發性和針對性,能指導實際操作,對課題研究具有支撐作用,可以引經據典,也可自圓其說,但不要亂貼標簽,不能為理論而理論。
二、主題新
每個課題都應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研究方案應清楚地表達本課題要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而主題有無新意,則是課題有無價值的關鍵。所謂新意,就是我們的研究與他人研究的不同之處。我們的研究在領域、方向、假設、角度、方法、對象(如學生的地域特點)、可靠度、精確性等等方面,至少要有所不同。這也正是課題方案需要分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關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表述主題時,要讓方案的讀者看出「背景」和「主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在背景的襯托下看出我們提出的核心問題新在何處。主題的新意鋪展於行文,凝聚於課題的名稱,並在研究目標與假設中辯明方向。
⒈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是對課題研究實質的高度概括,應力求文字簡潔而又能展示課題的面貌,最好能體現研究的對象、范圍、內容和方法,讓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麼和怎樣研究。如「初中代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課題名稱多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問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辭藻和口號式或結論式的句型。
課題名稱中往往包含「實踐」、「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詞彙。我們的理解是:含有「實踐」的,則課題多以活動為載體而展開;有「探索」的,則需要研究者有所創新;單寫「研究」的,則課題採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種方法的組合。「××研究」類課題如果採用單一的科研方法,則可在課題名中直接寫明,如「××行動研究」、「對××的調查研究」等。
⒉研究目的(目標)
目的和目標在漢語中幾乎是同義詞,但在課題方案陳述中,兩者還是有些區別。研究目的是對研究結果的概括性預測與期望,是整個研究的歸宿,顯得籠統而抽象(也有人寫成「總目標」)。教育科研要達到預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籠統的目的加以分解,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驗證的具體目標。設計研究目標要注意:⑴統籌兼顧,既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又合乎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研究水平和時間。⑵課題研究目標不等同於教育教學工作目標。課題目標在於探尋未知的教育教學規律,工作目標在於完成具體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前者是為後者服務的。⑶多個目標要在課題研究目的的統領之下形成體系。有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課題,可按各個子課題之間的關系,分解並理出一個多層次的目標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結構。
⒊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所研究的問題預先賦予的有待驗證的暫時性答案,是對課題所涉及的主要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設想。對各種教育問題和現象所作的且尚待證明的初步解釋都屬於假設性質。假設在課題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參照的作用。研究的問題以假設的形式表述,就會變得更加明確。中小學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討的是因果變數之間的關系,相應的假設是關於條件和反應關系的表述。如我們創設了什麼條件,控制了哪些不想研究的因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達到怎樣的預期結果。提出研究假設通常要遵守:⑴不能與已被證實的正確理論或事實相悖;⑵對變數關系的推測要合乎邏輯;⑶應以陳述句的形式簡單、明了地直接表達;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數據和事實加以驗證。當然,研究者可根據研究性質決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設,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單一變數的研究則不一定要預先提出明確的假設。
三、任務明
把主題轉化為明確的任務才具有可操作性。為此,研究方案一般需要寫清如下幾點。
⒈變數界定
變數即變化著的客觀事物。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一個事物的變化可能會引起其它事物的變化。由於教育現象和規律的復雜性和模糊性,變數之間的關系往往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一個課題往往涉及多個變數,對這些變數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異。越是富有新意的課題,變數的公共認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對表現主題的重要變數或者容易誤解的變數,必須給予明確的界定。這樣才能使閱讀者不會誤解,使課題組的成員能形成統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開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標變更、方向轉移和范圍的縮放。反之,對研究變數缺乏明確界定,如「挫折教育」與「磨難教育」,「創新精神的培養」與「考試成績的提高」就容易混為一談。
給變數下定義有兩種基本方式。
⑴變數的抽象定義。即對變數的內涵做出說明,可以參照有關辭典、教育理論書籍、課程標准、教材,或國家對教育問題的方針政策、法規守則等對概念進行科學定義。如果變數的含義不通俗,又查不到確切的定義,一般應該迴避,另換別的概念。如果特別需要,也可自己嘗試下定義,這就要求研究者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並大量查閱文獻資料,對相關問題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⑵變數的操作定義。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現象和方法對變數做出具體的說明。變數的抽象定義僅停留在概念水平,它不能解決實際研究過程中變數的具體測定或操作問題,因此有時還須將其轉化為操作定義。變數的操作定義雖然可以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可操縱的變數是研究中要採取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對其下操作定義的目的就是要明確怎麼操作。可測量的變數是研究中要調查的問題和效果,對其下操作定義的目的就是為了實際測量。可選擇的變數一般用在課題表述中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上,對其下操作定義的目的是要明確劃分和正確選擇。
⒉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要回答課題究竟研究什麼的問題,即區分「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問題。基本要求是依據研究目標,把主題展開為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結構並確定重點,提出解決這些重點問題的實施構想,從而把大問題細化為幾個具體而又關聯的便於操作的子問題,用陳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學困生與非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比較研究」的研究內容:⑴調查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在上課、作業、復習和考試習慣上的不同特點;⑵不同性別的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比較;⑶不同年級的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比較;⑷分類調查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生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矯正學困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對策。
⒊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開之前希望得到的收獲,包括問題解決的程度、可能產生的效益、成果應達到的水平和表現方式。成果的表現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態,如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專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書刊、光碟、網頁、等不同的載體。預先設計成果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為了使研究者能在研究開始時就著手材料的積累,避免研究結束時才發現有些階段性的成果已經流失。
四、道可行
要圓滿完成課題研究的任務,必須依據一定的客觀條件,選擇切實可行的途徑。
⒈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對怎樣研究的回答,可以理解為原則、策略、程序、工具、方式的綜合表述,重點寫明怎樣實施。如准備如何收集數據,將使用何種技術來分析、處理數據並推導出結論。若是實驗研究,還要說明如何選取自變數、因變數以及控制哪些變數。
研究方法可分為:⑴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人為的影響。⑵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
有些研究方案選擇的方法缺乏與研究任務的內在關聯,無法融入具體的研究過程,影響了可行性。孤立地看,方法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聯繫到任務,卻有是否合適的區別。也就是說,同一種方法,對於匹配的任務,就是可行的好方法;對於不匹配的任務,就是不好的方法。因此,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種基本方法,再從完成任務的需要出發選擇方法。如「中學生學習方法及其指導研究」,若要考察研究現狀和進展,選用文獻法;若要驗證一個假設,可用實驗法;若要了解當前學生學習方法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現實狀況,就用調查法。當然,由於教育現象豐富多彩,問題錯綜復雜,所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種方法的組合。
另外,工具性材料如問卷、觀察記錄表、測驗題等可作為方案的補充。
⒉研究步驟
就是課題研究任務在時間順序上的計劃安排。一般分為准備、實施和總結三階段。如研究過程較長,則實施階段還可再分為幾個小的階段。各階段時間安排一般寫明「×年×月——×年×月」,需留有餘地。
准備階段包括調查和前測、理論學習、制訂研究方案、建立研究、確立研究對象等。
實施階段包括研究內容的操作、研究方案的調整完善和過程的管理等。要明確如何將自己設計的研究內容和方法落實於具體教育實踐,從哪個角度切入研究,進行操作。同時要明確如何記載整個研究過程的相關材料。
總結階段包括對材料進行統計分析和加工,尋找規律,提煉研究成果,設計出預期成果的形式,寫出結題報告,發表教育論文等。
⒊資源配置
主要是人員分工、經費預算等。人員分工要符合各成員的水平、能力、崗位和特長,每項工作都要落實到人,明確目標和時限。當然,分工的同時也要注意研討與合作,利用集體的力量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課題還可建立領導小組,下設子課題組並明確負責人,必要時聘請課題研究顧問。經費預算主要是指計劃申請或自籌的經費數額以及經費支出的具體科目預算和年度預算。
在制定研究方案時,應讓課題組的所有成員都參與考慮、討論,就研究方案的各個方面充分發表意見。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為周詳,另一方面可以使課題組成員在這一過程中更為明確研究的設想和各人的任務,為研究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⒋完成條件
主要介紹物質條件、人力資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質條件包括圖書資料、研究設備等。人力資源如核心人員的研究經驗和能力,課題組人員的工作崗位、學術優勢、年齡和專業的結構。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課題組已取得的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
⒌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視野與底蘊。因背景分析時已有文獻綜述,故是否要在研究方案後面列出參考文獻,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總之,設計課題方案應仔細分析上述各個方面,理清彼此之間的邏輯關系,並綜合為一個具有內在結構的整體。其思維導圖大體如圖所示。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參考

作者:佚名 文件來源:不詳 點擊數:334 更新時間:2009-10-20

一、什麼是課題研究方案設計

教育科研課題方案設計,是指研究人員為完成研究任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工作。它包括課題研究所必須的人、財、物、信息等,必須按研究的內容、要求和客觀實際的可能性構成為一個包含時間序列、人員活動序列、信息傳遞序列等方面綜合相關的合理系統。

課題方案不是研究的終結,而僅是開始的謀劃,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隨著研究的進展而更改,包括預期之外的新發現、新設想,我們應當允許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根據發展的需要對原有方案進行調整。我們既要反對無計劃的盲目行為,也要反對消極地僵化地按計劃方案一走到底。

二、課題研究方案應包括的主要內容

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必須考慮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一般要求可歸納為六個方面:(1)課題依據與意義;(2)研究目標與范疇;(3)研究任務(實驗內容)(4)研究方法與步驟;(5)課題成果形式與構成;(6)課題研究保證措施。現簡要分述如下:

(一)課題依據與意義

課題依據包括課題形成的理論或實踐上的依據。這常體現在:研究方案的「問題提出」部分中對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具體情況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確了這些,才能真正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這是制定課題方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課題的實踐依據,其核心問題是認真思考和分析所選定的研究課題是否反映了現實教育實踐、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對現在、將來的指導意義的問題。倘對實踐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課題的實踐依據越充分,其指導意義就越大,價值也就越高。

(二)課題目標與范疇

1、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目標是研究者根據課題依據所收集到的有限資料和事實,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對要探索、解決的問題進行綜合性思考後,所提出的一個研究目標。

2、課題研究范疇。課題研究范疇是指研究類型、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等方面的界定。當課題目標確定之後,相應地就要投入到某種范疇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類型、對象、范圍的界定;否則在研究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目標的變更或方向的轉移,也容易產生研究范圍的擴大或縮小。這樣,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離研究主題。

(三)研究任務(實驗內容)

在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范疇的基礎上,確立在研究范疇內,圍繞研究目標所要完成的任務。通常包括理論的探究、教師、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創新型教學模式的確立等內容。要找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並預測出將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於在實驗過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與步驟

1、課題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科研較多採用行動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驟主要包括:(1)發現問題(觀察、思考、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鑒定問題(選定研究主題);(3)文獻探討(深入探討有關文獻);(4)擬訂計劃(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5)設立假設(將要採取的行動和對行動結果的預測);(6)收集資料(常用觀察法、問卷法;調查法、測驗、實驗法);(7)實施行動(根據假設,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收集資料或數據,不斷對計劃內容加以改進);(8)評價結果(將實驗數據轉為有意義的統計量數,供評價實驗效果的預測之用)。

2、課題研究步驟。

在考慮課題主要研究方法的同時,要把課題研究的步驟(包括時間和進度安排)等問題的計劃也反映到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中。

如果把整個課題研究分為前、中、後三期的話,那麼,前期研究的主要內容為:(1)選擇課題和陳述假設;(2)制訂研究方案。中期研究的主要內容為:(3)實施研究,搜集資料;(4)整理和分析資料。後期研究主要內容為:(5)解釋結果。

(五)課題成果形式與構成

1、課題成果的形式。不同類型的課題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決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兩類:一是研究報告,二是學術論文。

如細分,一般有五種表現形式:

(1)先進教育經驗總結。

(2)教育調查報告。

(3)教育實驗報告。

(4)理論概括性的學術論文。

(5)其它一些表現形式。如多媒體課件製作,編寫實驗練習冊等。

2、研究成果的構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經過選擇課題(陳述假設),制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收集資料;加工、整理資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驟後,對某些教育問題的一些新看法、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新產物。一般來說,一項完整的成果大致上都有如下這些內容構成。

(1)准確地闡述研究目的、意義和范圍;

(2)說明該課題必要的研究歷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失敗教訓);

(3)研究工作的對象、時間、地點、大致階段、步驟等概況;

(4)說明研究方法、程序、手段等;

(5)闡釋研究結果和得出結論;

(6)研究問題的討論;

(7)參考資料與文獻。

由此可見,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點內容都在方案設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體現方案設計中的課題依據、研究目標、范疇、方法、步驟及保證措施等決定著課題研究成敗的因素。這表明,方案設計藍圖的水準決定了成果的優劣。

(六)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l、在組織上,要重視做好課題組成員的選拔和優化組合,保障科學充足的時間保證。

2、在經費上,應該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教育科研的開展,必需一定財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要認真做好經費的預算。一方面,要注意厲行節約,讓每一分錢都轉化為研究效益。另方面,在方案設計階段,就應主動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資助和支持。

❽ 課題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內容

課題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一般來說主要是: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研究專的對象和內容、研究的屬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假設、研究原則方法和手段、評價、實施步驟和措施等等這些方面,關於課題研究申報的細節,你可以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❾ 研究室內設計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1.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准,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設計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明確地把「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作為室內設計的目的,現代室內設計是綜合的室內環境設計,它包括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內容。
2.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系,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鑒的觀點,例如: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系,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大師普拉特納(W.Platner) 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