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課題開題報告
『壹』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報告
(一)核心概念
1.課標關於有效數學教學的相關界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關於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
課題組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組織和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的發展,包括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生智慧的發展;生成性的發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而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有差異,課堂教學低效。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重「結果」輕「過程」,練習欠精當,事倍功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過程簡短,全員參與性不夠);學力培養不夠,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課堂評價浮於表面,缺乏導向性和激勵性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我們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本研究著眼於以學生長遠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三)研究內容及假設
1. 研究內容
(1)學習相關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
(2)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理性分析;
(3)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研究假設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僅可以將國內外有關系統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中,實現已有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升值,還可以為其它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參考,帶動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一)相關研究成果
國外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有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探尋。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還有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報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縱觀國內外研究,多是側重於宏觀理論研究,相對微觀的、可直接用於指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們進一步探究。基於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著力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研究理論基礎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
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3、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 「教學應當是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設置的問題應該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是合適的,所謂「摘挑子,要讓學生跳一跳」。如果問題設在現有發展水平區域內,學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對學生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但如果問題設在超過最近發展區,學生即使使勁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對學生也同樣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4、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准來看,發揮最有效的(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觀點,最優化最重要的標準是效果和時間,所有的教學行動都要使師生耗費最少的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5、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的理論要點:
(1)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學習目標,區別僅是時間長短;
(2)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總結性評價。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長安小學1-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六年級的3個班)的課堂教學。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藉助網路和有關書籍,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
對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進行調查,並作理性分析。
3、實驗總結法
主要是採用班級教學實驗研究,通過一定時期的實驗,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從中找出優劣,更好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研究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0年8—12月):准備和啟動階段的工作和成果
1.制定實驗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組成員工作任務。
2010年9月1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並對課題研究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負責;組織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由柳昌雨、毛自環、王懷偉、黃天壽負責;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黃天壽負責;在實驗驗證、個案分析中不斷完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黃天壽、楊艷、駱燁、周吉飛負責;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推出研究成果,並做一定范圍的推廣普及工作,形成結題報告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負責。
2.理論學習反思。
2010年9—11月,組織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重點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和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等。同時,還組織課題研究組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撰寫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參加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審活動。
3.籌備舉行開題報告活動。
2010年11月2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商量決定舉行課題開題報告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活動議程,並確定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課題開題報告會在長安小學舉行。會上,鄉中心校校長李縉鈄作動員講話並宣讀立項通知;課題負責人王忠穩作開題報告;鄉中心學校陳遠強代表評議專家組作評議;課題組成員付兵老師代表課題組作表態發言。開題報告會為課題組指明了方向,使參加研究的教師明確了任務。課題研究組依據與會領導和評議專家指導意見進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1年1—7月):研究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1.確定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
2011年2月25日,為了使實驗研究順利進行,確保便於科學、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課題組對長安小學六年級的3個班分別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將這3個班的2010年春季學期統一抽測的數學平均成績分別進行對照,最後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中間水平的的班級確定為實驗對照班,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較高和較低的班級確定為實驗班。六丙班為實驗對照班,六甲班、六乙班為實驗班。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數學平均成績對照表
年級 六年級
班級 丙班
(對照班) 甲班
(實驗班) 乙班
(實驗班)
2010年春
(實驗前) 76.5 78.5 75.5
與對照班差距
(實驗前) — +2 -1
由上表可見,實驗前實驗班六年級甲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高2分,實驗班乙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低1分。三個班的數學成績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平衡發展水平,便於今後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
2.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初步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課題研究組組織研究成員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並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的行為反思。
『貳』 如何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課題開題報告
(一)教師的准備——備課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書。課前精心備課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備課時,教師必須先解讀文本、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以文本為憑借, 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生的准備——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較多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之所以在課 堂上無法集中注意,聽課效率差,畏難情緒重,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不到位,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不能適應老師上課的正常節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因此,在課前預習的工作上,我講明預習的要求並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
1、牢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勤動嘴,多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勤動手,勾畫重點詞句,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3、勤動腦,針對課後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4、勤動筆,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課文就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良好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降低了課堂聽課難度,增加了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叄』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題報告
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順利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順利。
先說下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的來源及選題的依據。主要是研究生對其研究方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著重說明所選課題的經過,該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和對開展此課研究工作的設想,同時闡明所選課題的理論意義、實用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以及准備在哪些方面有所進展或突破。
2、對所確定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的意義、價值及可能達到的水平,給予充分的闡述,同時要對自己的課題計劃、確定的技術路線、實驗方案、預期結果等做理論上和技術可行性的論證。
3、課題研究過程,擬採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儀器設備和其他各方面條件是否具備。
4、闡述課題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論文工作所需經費,說明經費來源。
再談下開題報告的要求
1、開題時間:開題報告至遲應於第三學期末完成。凡未按時開題著,可酌情在論文成績中減1至5分。
2、研究生要進行系統的文獻查閱和廣泛的調查研究,寫出詳細的文獻綜述,並進行現場考察和初步的試驗研究,然後寫出5000字左右的書面開題報告,並制定出詳細的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審閱、修改後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前研究生應將有關的參考文獻和已做過的作為開題依據的各種理論分析、試驗數據,事先印發給參加會議的有關人員。
3、開題報告必須在學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進行,組成3至5人的開題報告審查小組,並邀請本專業的教師、學生參加,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審查小組成員應事先審閱提交的開題報告及有關資料,為開會做好准備。
會議應發揚學術民主,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嚴格審核和科學論證。對選題適當、論據充分、措施落實的,應批准論文開題;對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補充,並重做開題報告。若再次開題不能通過。則取消研究生學籍,終止培養。
4、開題通過後,應將開題報告與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教研室主任和學院院長簽字後交校學位辦公室。研究生、導師、學院各存一份開題報告和論文工作計劃的復印件,以便定期檢查論文工作。
5、開題通過後,一般不得改變研究課題。確有特殊情況需要更改課題者,由導師寫出書面報告說明理由,經教研室主任、學院院長、研究生教育學院院長批准後,方可另做開題報告,改換研究課題,更改研究課題後仍不能進行下去的,則對研究生取消學籍,並取消指導教師指導研究生的資格。
『肆』 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界定
1、情境創設:「情境創設」應是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一種「渴望與需求」,不應僅限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應該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是點燃學生心中探究慾望之火,是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一種「內在需求」。「情境創設」還是從現實生活通向知識的橋梁,「情境創設」要想辦法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不應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是一種「裝飾」應是促進學生進行較為深刻的思考,讓學生關注情境,在觀察過後有渴望、有思索,有利於促進「新問題」的解決。
2、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展最大化的教學。有效課堂的基本標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設計精當;(2)講課精煉有效;(3)主體作用發揮;(4)分層教學落實;(5)師生關系和諧;(6)教學目標達成。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傳統教學也注重情境創設,新課程從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情境的內涵,並對情境創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創設因此成為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也明白了教學情境創設的意義和重要性,但是目前還有些教師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情境創設的基本功,主要表現有二:一是不會創設情境或情境創設的不到位;二是不會運用創設的情境,導致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游離與知識之外,或脫離學生實際,或花里胡哨的。出現了不少情境創設「花」,問題引入「偏」整堂課成了情境化的課堂,有些課教師在情境創設上也花了大量的時間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所有這些不僅僅沒有達到方便、激發、吸引學生學習的目的,反而影響了教學進程,教學任務完不成拖堂,課內損失課外補,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在一片「熱熱鬧鬧」失去了價值。
所謂教學情境的創設,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有其重要的意義。
1、 從知識及來源上看。
知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是對實際事物及其運動和變化發展規律的反應,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其本身具有豐富的、生動的、實際的內容,而表徵它的語言文字(包括符號圖表)則是抽象和簡約的,學生所學的正是語言文字所匯集成的書本知識即教材(文本)。這就要求學生不論學習什麼知識,都要透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把它們所代表的實際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來,從而真正把兩者統一起來。這樣的學習就是有意義的學習。相反,如果學生只記住一大堆乾巴巴的文字元號,而沒有理解其中的實際內容,這樣的學習便是機械的學習。適度優質的知識呈現情境既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文化的教學情境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知識的掌握需要創設教學情境。
2、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上看。
課堂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是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的橋(橋梁與引橋)。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見的應盡量地放在眼前,聽得見的應盡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盡管這種論述未免有些絕對,但的確也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並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教師更應該注重創設情境。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調動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結合,從而促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3、從新課程理念上看。
要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營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有資源意識等,得靠教師、學生、文本對話。單靠我講你聽,我寫你看,我問你答的單一的簡單的教學形式顯然達不到效果。因此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4、從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地處農村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知識面較窄,而根據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農村學生生活的環境、農村學生生活的經驗、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更有利於學生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小學語文、數學課標: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標根據不同學段的實際情況,對語文、數學學科情境化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進行情境創設的研究是課改的需要。
2、情境主義的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的歷史中,有關學習的理論經歷了三個主要范形的轉變,即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到情境主義的轉變。情境主義主張按照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科學研究探索活動改造學校教育,使學生在真實或逼真的活動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情境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促進有意義學習,而且有助於知識向真實生活情景的遷移。
3.直觀教學原理。直觀教學原理從實踐論出發,認為教學必須從感性認識入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縮短認識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4.情知對稱原理。情知對稱原理就是情境教學的心理學依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心理分認知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從認知因素來看,情境教學強化了實體感,縮短了學生的認識時間,加速了理解過程。從情感因素來看,它讓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進行。認知和情感在教學中同步進行、相互滲透,體現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補,實現理性與非理性的默契。同時是教學雙邊合作,是教書育人的統一。
5.寓教於樂原理。健康主動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起著積極發動和促進的作用,而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對認知活動的開始和進行起著阻礙和抑制的作用。快樂的情感是人們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一種積極力量。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要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到認識新事物的樂趣,體驗克服學習中困難的喜悅」。
6.個性和諧發展原理。現代社會要求教育必須促成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力求個性優化,避免畸形成長。在語文情境教學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循環往復,使學生的身心智能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把創設和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情境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圍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認真研究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一: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的特徵是什麼;
問題二:教材中的情境有哪些不相適合的情境,如何改進;
問題三: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
問題四:如何充分利用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發揮情境的最佳作用
五、研究對象與范圍
1、衙口中心小學一至六年級各一個班的學生。
2、衙口中心小學一至六年各一名語、數老師。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行動研究法。
此次研究活動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總體上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以縱向對比法、調查法以實現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的理想之路。課題研究應成為學生和教師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動。
2、個案發展觀察法:
觀察課堂教學,研究網路技術和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行為,探究行為的相關性,力求使網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運用。
3、調查測查法:
採用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和學生需求,為研究提供依據。
4、理性思辨法:
對課堂教學和研究資料進行理性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及操作模式,在研究和反思中,完善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若干案例;
2.「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系列論文;
3.「 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4.「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資源庫;
5.「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綜合報告。
八、課題研究預期的階段成果
1.前期准備階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建立課題博客 調查報告
選題立項,制定課題方案,撰寫計劃,搜集相關資料,建立研究檔案,做好理論准備,進行研究。
2.實驗階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優秀論文專輯、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錄 教學情境
創設的課件、教具、學具 不同教學情境創設的操作方法,以文字呈現
組織、落實開展實驗研究;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統計分析數據,做好資料的搜集;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取經,接受專家的指導及培訓;進行實驗反饋,交流研究情況。 反思前段研究情況,以論文形式匯報階段性研究成果;調整研究方法,形成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3.總結階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
進行實驗後測和實驗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專家鑒定和課題驗收
九、完成階段成果的策略
1、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到閱覽室、上網、看教育雜志等形式學習多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制定子課題的活動計劃,組織課題組成員每周參加一次集體學習,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關課題實驗材料。
2、與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各課題組成員確定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次備課有中心發言人,並有專門記錄。學校領導不定期參加各組備課活動,了解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指導協調課題工作的順利進行。
3、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實驗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堂教學研討課,課後進行評課研討。每月開一節課題研究匯報課,每個月進行一次小結匯報,每半期進行一次匯報總結。
4、與個案剖析、教學反思結合起來。 每位實驗教師都要圍繞課題收集典型個案、寫好教學反思,進行書面交流,從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並注重材料的收集與積累。
5、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學期末結束後,每位實驗教師都要根據本學期初制定的研究課題,進行總結提煉,寫出經驗論文,積極向各教研報刊雜志投稿。
6、與成果鑒定結合起來。每學期結束後,負責人要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鑒定的主要內容有: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無發生變化,課堂有無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無轉變;學生及家長反映如何;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無得到提高;論文有無交流發表等。
7.與網路平台結合起來。實驗教師應盡可能發揮平台及資源的優勢。學校應對平台和教學資源給予及時的關注。學校積極調動實驗教師、計算機教師的力量,盡可能保質保量完成資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