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錯誤
㈠ 論文選題常犯的錯誤有哪些應如何避免
畢業論文寫作中經常犯的九個錯誤,你犯過幾個
2020-01-03 2頁 用App查看
嘎豆小精靈的店
關注
畢業論文寫作中經常犯的九個錯誤,你犯過幾個?
寫畢業論文有哪些常犯的錯誤呢?
老司機要發車....
算了,不發了。
學習最重要!
1·寫學術論文之前一般會寫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在文獻中大家一般會總結出該論點的學界通說和各個專家的觀點,在論文中引用別人的論文是很正常的事;
2·不要心存僥幸,不要忽悠你的老師,你的能力,老師很清楚;
3·你的論文寫出來,研究該領域的老師拿過來掃一遍大概能指出你那些部分是借鑒的,哪些部分是自己寫的;
4·不是你的觀點,就註明來源和出處,不必羞答答,以你目前的能力或許還達不到創造出一套理論來,老師其實都可以理解的。
格式排版不符合要求
1·論文格式並不是通用的,每個學校都有一套自己的畢業論文格式要求,一般會在學校官網上公布,一定要仔細閱讀學校發布的權威格式版本;
2·格式這東西,沒什麼難理解的,按要求來,別參考其他版本,別自己發明;
3·在修改論文時,多用格式刷,能節省大量時間;
4·在寫論文時要注意保存文檔,設置自動保存時間,並保存備份文件,以防止文件損壞的情況發生。
直接大量引用數據
1·寫論文引用數據是很常見的,然而大段大段的引用數據查重的時候此處會全部飄紅(紅色為嚴重抄襲,橙色為可疑抄襲);
2·建議做成表格形式,既能保證數據引用,又可以避免重復率超標。考驗你Excel的能力時候到了。
直接用別人的腳注
1·在收集整理論文材料的時候,有些人會覺得別人引用的這段話很好,於是直接把這段引用復制到自己的文章里,同時也明確標注了腳注來源,這樣就算完事了嗎?
2·學術論文良莠不齊,有些論文的腳注並不規范,甚至是作假。如果不是核心期刊,如果不是學術專家,如果你拿不住腳注的真偽,一定要多留個心去查看,看到底有沒有這篇文章;
3·學術論文總會有腳注,建議每一頁至少出現一個腳注。
選題大而空
1·如何定位、如何表達自己的研究及其意義,是涉及作者自我意識及涵養的問題;
2·「作為一個教育理論的研究者······」,「作為一個研究者······」,「通過我的研究······」,「眾所周知······」,「我認為」等等話語,當這些話語缺乏內容支持時,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學術的敬畏也是一種進步;
直接用翻譯軟體完成英文摘要
1·論文的封面後緊跟著的就是中英文摘要,不要隨隨便便使用翻譯軟體直接漢譯英,這樣翻譯出來的東西,結果只有一個:連語法都不通;
2·別心存僥幸,英文摘要專業性很強不好寫,所以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認真對待;
3·英文摘要的寫作盡量使用簡單句,表達要求簡單完整,避免使用口語,應使用易於理解的常用詞,不用生僻詞彙;
4·作者所做工作用過去時,結論用現在時,多使用主動語態。
沒看過的書列入參考文獻
1·在論文的末尾會有專門一頁內容的參考文獻,各類文獻首當其沖的是著作。不要想著「看上去很美」就畫蛇添足多寫幾本著作;
2·沒看過的書,千萬別往參考文獻里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沒讀過就是沒讀過,沒人笑話你,可是不懂裝懂就不對了。
抄襲他人的結語致謝
結語致謝是論文的最後一部分了,寫到這里你已經離成功不遠了,但仍需謹慎,不要功虧一簣,不要直接復制別人家的「致謝」,「 結語致謝 」部分往往幾百來字,而且寫完了那麼多文字的論文,你就沒有一點想抒發的嗎?
文獻綜述羅列堆砌、分析概括少
1·文獻綜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並又開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間
2·有些綜述內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與研究多少沾點邊但又無直接相關的的歷史資料或名人觀點堆積,而不是當下研究者所需要研究的那個問題的研究綜述;
3·材料羅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難看出研究者個人對已有研究的認識、評價和個人觀點傾向。
㈡ 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課題結題材料
「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現實背景
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說錯話、做錯事是正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生錯誤。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屬於不成熟的個體,從發展的角度講,出錯是孩子的權利,是學習的正常現象。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往往是害怕學生有錯,像扶著孩子走路一樣,不敢撒手。導致教學方法傳統,講授多。深入課堂,還有很多教師對「錯誤」唯恐避之不及,課堂教學追求的效果是「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稍有閃失,便自責不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或板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的教學中,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也有高招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正確方法去解決,這樣就掩蓋了錯誤的暴露以及糾錯過程。殊不知,這樣的結果是學生還是會有錯誤。所以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更不要藏著、輕描淡寫的帶過。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切切實實面對並且重視和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2、理論依據
(1)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力。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
(2)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含著寶貴的"亮點",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則能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建構。
3、國內的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
針對課堂錯誤資源的探討和研究,許多一線教師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的針對錯誤成因、有的從學生層面進行分析,並已經取得一些成果。我們認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錯誤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領域中錯誤資源的原因,以及錯誤資源利用的策略。
4、課題研究的意義:
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同錯誤,研究各種錯誤的成因,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更要提高教師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提高教師對教材和課堂的駕馭能力,使學生在錯誤中成長,進而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數學思維品質,突破思維性干擾。讓教師在研究學生的錯誤資源中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錯誤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產物,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表達形式各不相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
課堂錯誤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師用資源的眼光看待錯誤,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
三、研究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分析錯誤原因的意識和能力,完善其認知。
2、培養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錯誤資源的意識和策略。
四、研究內容
1、研究四大領域學習中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
2、教師利用錯誤資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的現錯誤,並且記錄下來。
2、行動研究法:通過聽課或在自己的課堂中尋找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資源,並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獻法:通過上網搜集、閱讀理論書籍等途徑收集教育學、心理學方面對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資源的利用研究」有幫助的知識,加深對本課題的理論認識。
4、個案法:通過對班級學生的個案研究,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錯誤原因和內容差異性,並根據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運用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六、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4年5月至12月)
(1)搜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的提綱,並組織力量進行論證;
(2)撰寫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開題報告),擬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健全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組內分工,明確各自職責。
2、實施階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理論學習。課題組教師全面收集、查閱有關理論和相關資料。
(2)分析歸類。在全面深入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收集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資源,進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實驗研究。結合課堂教學,記錄、歸納學生容易出錯資源,記錄學生對待錯誤題型的態度和錯誤的原因;反思學生錯的原因,探索運用錯誤的資源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出錯誤資源化的教學策略,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2015年1----6月)
(1)完成研究資料的整理,寫出研究報告;
(2)研究成果的及時推廣,鞏固成果,並做好後續工作。
七、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據典型案例總結出學生錯誤資源合理利用的途徑、策略,並撰寫成論文。
2、提高課題組成員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辯的能力。
3、撰寫本課題研究報告,力爭有多篇論文獲獎和發表。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
本校屬於山西省示範小學,領導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曾多層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教學設備在同等學校中比較完善,教師教研氣氛濃厚,利於開展課題研究。
本課題負責人李兆峰擔任學校的教學校長,既有教學一線的教學經驗,又有足夠的管理經驗,更利於組織老師們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他十分重視學校的教學工作,有足夠的課題研究經驗,時間充足,能勝任課題負責人的工作。
參加課題研究的成員,工作熱情高,教學態度端正,都是學校的骨幹教師,又分別來自教學一線低、中、高段,都承擔過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的研究,有課題研究的經驗和時間保證,研究熱情高,有研究的主動性。其中康慧和劉改榮老師是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同時承擔學校教研工作,能帶動和引領教室們進行研究。其他幾位教師中有兩位是教研組長,都是學校教學的中堅力量。
㈢ 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課題參考文獻
「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現實背景
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說錯話、做錯事是正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生錯誤。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屬於不成熟的個體,從發展的角度講,出錯是孩子的權利,是學習的正常現象。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往往是害怕學生有錯,像扶著孩子走路一樣,不敢撒手。導致教學方法傳統,講授多。深入課堂,還有很多教師對「錯誤」唯恐避之不及,課堂教學追求的效果是「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稍有閃失,便自責不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或板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的教學中,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也有高招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正確方法去解決,這樣就掩蓋了錯誤的暴露以及糾錯過程。殊不知,這樣的結果是學生還是會有錯誤。所以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更不要藏著、輕描淡寫的帶過。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切切實實面對並且重視和利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2、理論依據
(1)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力。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
(2)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含著寶貴的"亮點",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則能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建構。
3、國內的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
針對課堂錯誤資源的探討和研究,許多一線教師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的針對錯誤成因、有的從學生層面進行分析,並已經取得一些成果。我們認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錯誤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領域中錯誤資源的原因,以及錯誤資源利用的策略。
4、課題研究的意義:
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同錯誤,研究各種錯誤的成因,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更要提高教師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提高教師對教材和課堂的駕馭能力,使學生在錯誤中成長,進而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數學思維品質,突破思維性干擾。讓教師在研究學生的錯誤資源中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錯誤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產物,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表達形式各不相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
課堂錯誤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師用資源的眼光看待錯誤,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
三、研究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分析錯誤原因的意識和能力,完善其認知。
2、培養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錯誤資源的意識和策略。
四、研究內容
1、研究四大領域學習中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
2、教師利用錯誤資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的現錯誤,並且記錄下來。
2、行動研究法:通過聽課或在自己的課堂中尋找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資源,並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獻法:通過上網搜集、閱讀理論書籍等途徑收集教育學、心理學方面對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資源的利用研究」有幫助的知識,加深對本課題的理論認識。
4、個案法:通過對班級學生的個案研究,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錯誤原因和內容差異性,並根據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運用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六、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4年5月至12月)
(1)搜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的提綱,並組織力量進行論證;
(2)撰寫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開題報告),擬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健全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組內分工,明確各自職責。
2、實施階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理論學習。課題組教師全面收集、查閱有關理論和相關資料。
(2)分析歸類。在全面深入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收集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資源,進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實驗研究。結合課堂教學,記錄、歸納學生容易出錯資源,記錄學生對待錯誤題型的態度和錯誤的原因;反思學生錯的原因,探索運用錯誤的資源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出錯誤資源化的教學策略,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2015年1----6月)
(1)完成研究資料的整理,寫出研究報告;
(2)研究成果的及時推廣,鞏固成果,並做好後續工作。
七、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據典型案例總結出學生錯誤資源合理利用的途徑、策略,並撰寫成論文。
2、提高課題組成員捕捉並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辯的能力。
3、撰寫本課題研究報告,力爭有多篇論文獲獎和發表。
八、課題研究的保障
本校屬於山西省示範小學,領導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曾多層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教學設備在同等學校中比較完善,教師教研氣氛濃厚,利於開展課題研究。
本課題負責人李兆峰擔任學校的教學校長,既有教學一線的教學經驗,又有足夠的管理經驗,更利於組織老師們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他十分重視學校的教學工作,有足夠的課題研究經驗,時間充足,能勝任課題負責人的工作。
參加課題研究的成員,工作熱情高,教學態度端正,都是學校的骨幹教師,又分別來自教學一線低、中、高段,都承擔過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的研究,有課題研究的經驗和時間保證,研究熱情高,有研究的主動性。其中康慧和劉改榮老師是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同時承擔學校教研工作,能帶動和引領教室們進行研究。其他幾位教師中有兩位是教研組長,都是學校教學的中堅力量。
㈣ 研二了,沒有自己的一篇文章。課題接連失敗,進行不下去,開始懷疑自己
碩士很多都是奔著學位證和學位證去的 肚子里的墨水真不好說
怎麼說呢 碩士和博士不一樣 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的 頂多也就延期半年
好好努力 現在才研二 又不是研三 時間還多
㈤ 我的研究課題「小學數學計算錯誤的成因分析」將要結題,需上報哪些材料
作為課題研究一套完來整的自資料,應該包括三大部分:開題報告、過程性研究資料和結題報告。根據你的描述,好像是學校安排的小課題研究,不知對不?小課題研究一般也要有立題報告(也就是課題計劃,說說你為什麼要立這個題以及打算從哪些方面去進行研究等等)、中間的過程性資料(平時的收集整理,平時學生計算錯誤的常見情況及相關的原因分析等等)和最後的結題報告(課題總結,即針對研究的中間過程中學生計算錯誤的常見情況和成因進行歸納總結,提出相應的教學措施或建議)。簡單地講就這么多,不知道能否給予你幫助,望能採納。
㈥ 如何有效利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課題重點難點
【摘要】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而且是必然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找到學生錯誤的原因,正確篩選錯誤,利用錯誤,讓這些「錯誤」成為課堂中的「閃光點」,成為學生獲取新知的有效資源。 【關鍵詞】 錯誤成因 錯誤篩選 錯誤利用 學生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於學習活動本身資源生成,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有價值的學習資源。課堂上,教師期待聽到學生「准確無誤」的回答;作業中,教師又期望看到學生「完美無瑕」的答案。但往往事與願違,學生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隨時會出現錯誤,課堂更是學生出錯的地方。課堂教學中能否有效地利用學生錯誤資源,關鍵在於教師。教師運用巧妙的方法使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並得到正確的糾正,從而使課堂更高效。 一、 數學課堂中學生錯誤資源的成因 (一)學生對概念、方法的認識不清晰。概念是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做題的重要依據。而學生的學習往往會朝著「死記概念,死套公式」的趨勢發展。他們並沒有理解概念、公式的真正內涵。如五年級下冊的《找規律》,例題中發現:不同和的個數=總數—框的次數 + 1,學生利用這個公式能解決一系列類似的問題,但題目稍做變化,學生硬套公式就出現了問題。 (二)學生的知識建構不完善。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建構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生的知識建構不完整,往往會導致學習中出現錯誤。如二年級下冊的《角的初步認識》中,部分學生會錯誤地認為「角的邊越長,角就越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主建構「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三)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足。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缺乏實際生活經驗往往會導致學生出現各種錯誤。如在《認識厘米和米》中,一根黃瓜25( ),很多學生會填「米」,這正是學生缺乏經驗所導致的。 二、教師對課堂中錯誤資源的有效篩選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的確,學生的有些錯誤資源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但不是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每一個錯誤都是有效的教學資源。當一些關鍵性的、有普遍意義的錯誤,被教師及時捕捉並經過提煉,成為全班學生新的學習材料,並及時而適度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用敏銳的洞察力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篩選。 如在教學《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這一課時,引出比較46和32之後,我詢問學生有什麼好的比較方法。 生1:因為46在32的後面,所以我覺得46>32; 師:你想的辦法真好,會用昨天學得「百數表」來比較數的大小! 生2:46是四十幾,32是三十幾,當然是四十幾大啦; 師:的確如此,你的想法真了不起! 生3:我是直接看十位上的數字,46十位上是4,32十位上是3,所以46>32; 生4:應該是看個位上的數字吧,6>2,所以46>32; 這個學生無意間的一句話,讓我靈機一動,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己來驗證他們的想法呢?於是,我說:「這兩位小朋友的方法到底誰的有道理呢?讓我們再來試試:請比較54和38的大小」。這回他們開始議論紛紛:如果看十位,是54>48,如果看個位,則是48>54,這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要求小朋友自己擺小棒,或撥計數器來完成,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直觀地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幾分鍾後,他們都有了感悟。我再請那位學生回答時,他給出了讓我意想不到的答案:應該看十位上的數字,因為54裡面有5個十,38裡面只有3個十,肯定是5個十大。但仍有個別學生還沒轉變看法。這種情況,我並沒有在課堂上將這個知識點再做重復,而是在課後對著幾個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小小的動作,都可能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對這些資源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時捕捉並進行篩選,使它們成為課堂中的「亮點」。 二、 教師對課堂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合理利用錯誤,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 認知心理學認為:錯誤是學習的必然產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而當學生發言出現錯誤的答案時, 如果教師立即給予「錯誤」這一簡單評價,再接二連三換學生回答, 或親自加以糾正, 把正確答案雙手奉上。長此以往,學生會非常擔心出錯,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很多學生擔憂出錯會受到同學歧視,因而不敢在課堂上發言,失去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不能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那麼,想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愛上數學課,首要任務就是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維發展過程。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時,我主要讓學生在擺小棒,撥計數器的活動中感知計算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出「相同數位相加」的演算法。其實,很多學生已經會算這類不進位的加法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因此,在練習時,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就遇到了難題,如「想想做做」第1題的第二組習題:50+34和5+34,這組題將整十數和一位數放到前面,這給他們的計算帶來了許多麻煩。為了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多一些學習機會,我請一名所謂的「差生」起來回答,她毫不猶豫地說:「50+34=84,5+34=84」。教室里頓時響起了笑聲。這位學生立即漲紅了臉,悄悄地低下了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簡單地對學生說「你錯了」, 挖掘學生錯誤中的積極因素,不僅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和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學生大膽思考。於是,我微笑著說:「咦?這兩道加法算式的加數不完全相同,為什麼它們的和卻是相同的呢?」這個學生思考了一會,說:「我算錯了!」 師:那麼你覺得哪兒不對勁呢? 生:5+34,這個5應該加4,和是39。 師:為什麼5要加4而不是加3呢? 生:5在個位上,4也在個位上。 師:哦,原來這個5表示5個一,和4個一合起來是9個一,再和3 個十合起來是39。你分析得真有道理!你們覺得呢? 這時,其他小朋友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其實,一些學困生在課堂上出差錯是常見的現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這些錯誤資源,不僅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還能給其他學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舉兩得。 (二)精心預設錯誤,提高學生思辨力 有句古語說的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教學內容,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差錯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將一些要用到的,對減少錯誤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該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增強教學的計劃性與針對性。 一次聽二年級下冊《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這堂課的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的算理,掌握演算法,而難點則是在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材的例題安排了143+126,學生在列豎式計算這題時不太會出錯,因為兩個加數都是三位數。那麼計算三位數加兩位數時情況就沒這么理想了,教師充分預設到了這一點,因此教師在突出「數位對齊」後,馬上安排了一道判斷題: 2 6 3 + 3 2 5 8 3 部分學生覺得這題是正確的,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錯誤,教室里響起了一片爭論聲。於是教師請了一位覺得它錯誤的學生起來說說原因。這位學生說:236中的2表示2個百,32中得3表示3個十,3不能和2對齊。聽完他得回答,其他同學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有了這道題的鋪墊,學生在完成練習中類似的三位數加兩位數時,正確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教師預設的這道判斷題是學生容易混淆的「錯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辨別、分析、爭論、探討,弄清「數位對齊」的真正內涵,讓原先出錯的學生找到了錯因,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判斷,讓「錯點」變成了「亮點」。 (三)及時反思錯誤,提高教師反思能力和學生的認知能力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教授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沒有反思,學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從一個水平升華到更高的水平。」及時的反思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還能促進我們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在教學一年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一課時,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比較到位,練習題也完成得比較理想。說明他們對直觀的數字間的大小以及10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得不錯。但回家作業本上的一道習題卻做得非常糟糕:同樣的兩個籃子,一籃雞蛋有40個,估計一下一籃蘋果可能有多少個?給出的答案有5個、25個、45個。大部分學生選擇了45個,這充分說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足。 《新課標》指出:數學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直觀與抽象的關系,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系。課後我進行了及時的反思: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抽象思維對學習數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二天,我帶了一碗雞蛋和一碗蘋果進教室。學生馬上感知了蘋果的個數比雞蛋少,但少得不多。追問一個為什麼?他們搶著回答說:因為蘋果的個頭大!是呀,何不讓我們的數學課充滿生活的味道呢?這對我以後的教學也將是一個重大的啟發。在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並以此為契機,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智慧,用更適合學生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獲取新知。 總之,在新課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時時都會遭遇「錯誤」的伏擊。教師應用資源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精心預設錯誤,篩選錯誤,充分利用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因勢利導,變「錯誤」為重要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在「糾錯」、「思錯」、「改錯」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㈦ 開題報告中擬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意思
開題報告中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指的是對該題目的應用意義做出的猜想,即通過這個立項旨在解決什麼樣的實際問題。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項目研究時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明確的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並採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例如,通過本研究,旨在解決XXX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的,其應用機制具體是什麼樣的;實際運行的效率如何等。
(7)課題錯誤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題目要准確
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論文的研討中心,題目就是告訴別人你要干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因此,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題目應當精練並完整表達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簡單的羅列現象或者陳述事實。
文章題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標題;文章題目要體現研究的側重點,要呈現研究對象以及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研究的對象和研究內容一定要在題目呈現);論文題目要新穎、簡潔,字數最好不超過20個字,如果確因研究需要,就採用主副標題;
二、框架要完整
開題報告框架主體部分包含的內容主要有:
1、選題緣由
2、文獻綜述
3、研究的理論基礎
4、研究的主要內容
5、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6、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7、研究的步驟
8、論文提綱
三、主體要完美
(一)選題緣由
選題緣由就是要說清楚我們為什麼選這項研究。首先,要闡明我們的研究人員的整體素質以及綜合考察研究人員在這個領域的合作研究更切實一些;第二,選題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以及後續研究具有哪些代表性、典型性、新穎性;第三,該選題的時代背景和實現背景的意義如何;
(二)文獻綜述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文獻是我們文章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撐,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們的文獻綜述很容易犯兩方面的錯誤,一是只是高度的加以概括和總結,三言兩語就結束了;二是把所有的文章和書本都一一羅列上去。
文獻綜述的目的在於幫助我們理清思路,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的,已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獻綜述是我們現有研究的依據。對於文獻綜述的梳理我們不能馬虎或潦草的完成,文獻資料查詢一定要結合論文的關鍵詞,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觀點提煉,並在歸納總結中思考自己研究的亮點。
(三)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要對論文的關鍵詞下操作性定義,借鑒前人已有的經驗和經歷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尤其是要解釋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關概念的實際含義。如教學就研究論文當中就必須明確是學科教學、課堂教學、單純的指教師對學生的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等等,我們就必須根據論文內容的需要界定清楚。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
研究的理論基礎要基於自己的研究內容進行選擇,我們常常所說的理論基礎有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各類學科的權威性的一些教育教學觀點和理論。
研究對象:根據自己的選題,確定研究對象,首先,一定要介紹清楚你的研究對象來源於哪些地區;其次,這些研究對象你是如何選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哪個年齡段,哪個學歷層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對象一共有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等,也可根據研究的需要對研究對象分類。
四 內容要要點化,注意術語的選用。
研究內容一般是2~3點,當然也可以更多,但是如果只是一點是絕對不夠的。在研究內容中,首先提一下自己的研究內容,然後對自己的研究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解釋。這一部分一般有半頁到一頁基本也就夠了(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研究內容是要和將來的畢業設計結合起來的。
所以在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要注意工作量和涉及的內容。首先工作量一定要夠,其次是涉及的面不能太散亂。因為在後面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中,自己的研究內容也就兩章,所以要把自己的工作做的相對集中一些,這樣更有利於將來寫畢業論文。
在寫研究內容時的術語。一般可以選擇的有:改進…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切忌寫:實現…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寫自己的研究內容的時候,一定是要可行的,有科學依據的,切忌自己憑空想像。
㈧ 課題名字出現錯誤怎麼辦
確定研究課題的名稱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要經歷一個從產生研究動機到選定研究方向,研究問題朦朧到逐漸清晰,只有初步的研究構想到有明確的研究思路,再確立研究方法的過程。因此,課題名稱將隨著課題設計的逐步深入越來越清楚。課題名稱的確定大致可分以下幾步進行: 一、分析課題的研究背景,弄清基本問題 選定課題後,不能馬上進行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課題的研究背景,並將課題具體化。分析課題的背景主要是避免重復勞動,弄清一些基本問題。如:①本課題能解決哪些教育實踐、教育理論中的問題,也就是它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是什麼?②以前是否進行過同類或相關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哪些成果是可以借鑒、繼承的?③現在是否有人在進行同類或相關課題的研究,本課題與別人研究的課題在目標、對象、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課題的研究背景分析可以查閱文獻資料,進行調查咨詢。經過這一步研究課題也就更加明確了。 二、確定課題的研究內容,分解研究問題 確定研究內容時我們要考慮:①該研究內容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哪些需要繼續深入挖掘;②研究者在此方面有無較多的信息積累和研究基礎;③研究者有無更多的環境條件優勢。 在基本確立了課題研究的內容以後,還要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細化。研究內容中會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這就要求研究人員:列出必須研究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重要程度進行梳理;根據自身研究的可能性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主要問題進行研究。 三、明確課題的研究目標,提出研究假設 在確定研究目標時我們要把研究目標和日常工作目標區分開,前者是為獲得對教育規律的正確認識,後者是為完成具體教育教學任務。作為一個科研課題,所確定的目標必須描述精確,要經過深思熟慮,才可能把研究問題的內容與方向把握住,並作為界定研究范圍的尺度。科學研究一般是從問題開始、以假設為目標來進行的。研究假設是研究課題確定後依據一定的知識、事實和資料,對所研究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說明,是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時的理論,是對研究課題設想出的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結論或答案。而提出研究的假設是研究者對一個明確目標進行的設想,它是一個課題完整的理論框架,對確定課題名稱起重要作用。 四、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選擇研究方法 方法是完成任務、實現目標的程序、途徑、技術、手段、操作規則的總稱。我們要根據研究目標、內容和對象的性質、特點選擇好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研究的價值和研究的效率。在課題名稱的表述中往往會涉及到研究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的確定直接影響課題名稱的確定。 在上述基礎上,最後才識推敲課題表述,確定課題名稱。因為有了課題,不見得就有了好的名稱表述方式。在最後確定課題名稱時,我們還要對課題名稱進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力求把課題名稱表述准確。另外,一個科研項目,應只有一個主題。遇有不止一個主題時,應分為相應數目的課題,或化為相應數目的次級課題,並定出能包括這些小題的總課題的名稱。並且課題名稱確定後,最好不要中途更改,以免打亂後繼環節的工作。只有在科研進行過程中,根據生產和科研部門的要求,或遇到客觀情況發生大的變化。才作必要的相應的修改。
㈨ 教師資格證面試課題板書錯誤是致命傷嗎
具體要看那方面的錯誤,整體來看肯定是減分項
確認鍵教師考試網
㈩ 項目錯誤如何解決
1.啟動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然後在頂部菜單的「工具」菜單上,單擊回「Internet 選項」。 之後再在「答Internet 選項」對話框中,單擊「安全」。 然後選擇單擊「默認級別」。,之後再點擊底部的「確認」即可,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