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陶冶
1. 陶冶的意思是什麼
陶冶的意思是: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內。
【拼音】容[ táo yě ]
【出處】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所謂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所謂的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是什麼呢?教育他、養育他、取之、任之有方法而已。
【例子】閱讀優秀的詩歌,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
【近義詞】熏陶、鍛練、磨煉、熬煉、訓練
(1)科學知識陶冶擴展閱讀
陶冶的近義詞
1、熏陶
【拼音】[ xūn táo ]
【解釋】長期接觸的人或事物對人的生活習慣、思想行為、品行學問等逐漸產生某種影響(多指好的
【出處】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是一個自小便在士大夫家的女人。」
【例子】用品德去影響學生,用人格去熏陶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情感去關愛學生。
2、磨煉
【拼音】[ mó liàn ]
【解釋】(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煉
【出處】老舍 《茶館》第三幕:「我在外邊也混了這么多年,磨練出來點了,誰跟我瞪眼,我會伸手打!」
【例子】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煉,才能創造出天堂的力量。
2. 陶冶情操「陶冶」什麼意思呢
就是讓自己的性情通過一些外部條件的熏陶而得以改善乃至升華的意思!
例如專通過音樂,美術,攝影的方屬式來熏陶,陶冶自己,讓自身情操得以提升!
拼音:táo yě qíng cāo
造句:
(1)學習啟迪心智,學習凈化思想,學習陶冶情操,學習升華境界。
(2)讀好書,與書交朋友,在陶冶情操,滋潤心靈的讀書活動中,使我們更加地關愛自然、關愛他人、關愛自己。
(3)讀書,是賞心悅目,陶冶情操;讀書,是走進先哲,聆聽教誨;讀書,是體驗鳥語,感受花香。它讓我感受那「醉卧沙場君莫笑」的悲壯、「斷腸東風落牡丹」的凄涼、「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4)我們要在遊山玩水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5)練習書法可以陶冶情操。
3. 小學科普知識手抄報資料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3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廣義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旋光性彎曲。
4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5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裡進行調制,然後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6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7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8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9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10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基於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鬆,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1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大分別,也是透明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海水對光吸收能力而產生出來的現象。只有綠光能被海水吸收,從而反射出來;當海水更深時,綠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藍色。
12我們的皮膚表面長著汗毛,而每一個毛孔下都有一條豎毛肌,當受到神經刺激(例如:生氣、害怕、受涼等情況)後,身體的溫度會下降,而豎毛肌便會收縮而令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雞皮疙瘩。除了有著保溫的作用外,這個生理系統亦可使動物的體型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從而嚇退敵人
4. 陶冶的主要成就
作為文化學者,陶冶提出一系列中國文化、陝西文化走向世界的思想觀點,頗有名節、建樹和社會責任感。長期筆耕不綴,堅持十年每期在報紙發表時評,10年來總計發表作品及著述800餘篇(部),600餘萬字,這些雜文言他人所不曾言、不敢言和不能言,充滿著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可以說是新聞和文學的完美結合,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精彩的文學性,也有現實的針對性和豐富的邏輯性。這些文字的背後,有著一顆普世濟世的良心,體現著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這些雜文從文學、文化、意識形態、精神領域把觸角伸向社會、經濟、政治、歷史等廣闊的現實世界,以正確的導向意識、明確的責任感、深重的民族情懷,又以充分的事實論據、巧妙的細節照應、幽默潑辣的語言風格展示出一個媒體負責人博大的歷史胸懷、深遠的世界眼光、精闢的理論思維和獨到的別致見解。 這些雜文,有正面的褒揚和歌頌,也有尖銳的批評和諷刺,還有冷靜的剖析和思考;有捍衛真理、正氣浩然的公信力;神遊萬仞、縱橫捭闔的思想力;直言不諱、有的放矢的親和力;為民請命、字正腔圓的文字功力;文辭嚴謹、語言精煉的感染力;其意深邃、意味無窮的影響力。這些雜文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件,在陶冶筆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我們可以看到,日積月累的寫作,轉眼成為日積月累的精神價值;我們還可以看到,專欄作家堅持真理、服務人民之筆的價值。這些有價值的思想,經過時間檢驗勝過眾說紛紜。這些雜文表露出公共知識分子的風骨,展示出代表著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准則的強大文化實力。其中80餘篇分別獲國家、省部級各類優秀獎項。為每期報紙所撰寫的「時事縱橫」和「人物論壇」欄目,點評國內外社會文化、時事現象,追蹤最新的文壇動態,介紹文化界、藝術界、文學界、影視界人物及作品,體現了傳媒人的擔當和文化人的責任,在參與社會改革和精神構建進程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十餘篇文章在中央電視台《媒體廣場》、《馬斌讀報》等欄目予以播評,多家重要媒體轉載,在全國引起積極反響。其為文正氣好評如潮獲得廣泛影響,連續8年被省委宣傳部和省記協評為陝西省優秀專欄,倍受讀者歡迎。先後翻譯出版了《未發現自我》(22萬字)、《美國歷史上的惡棍》(50萬字);著有《法律期間實用大全》(55萬字)、《文壇風雲錄》(49萬字)、《陶冶雜文選》一、二卷(85萬字)等書八部。其論文十五次在國家級媒體徵文中獲大獎;其論文《文藝家的歷史使命》獲中宣部「2007中國當代優秀論文」二等獎,被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對促進陝西文化大發展、文藝大繁榮,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媒體品牌形象做出突出貢獻。
作為文化藝術報社操盤手,對工作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在工作中顯示出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領導水平,做出了十分優異的成績。他進行了有效的科學管理,探索宣傳品位創新和報業經營管理創新,提高了報社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提高了報社抗風險能力和經濟效益,創新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增強了報社可持續發展能力,報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改變了過去嚴重虧損的局面,為報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文化藝術報在其帶領下已成為傳媒業較有影響力和讀者喜愛的知名品牌,已成為西北地區發行量和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帶領的文化藝術報社高度重視與時代創新主題同步,創新理念超前,創新舉措得力,自2002年起在經營、管理、分配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始終把握產業發展規律,以前瞻性眼光革新經營理念全面增強核心競爭力,注重強化新聞產品的輻射力和品牌的內容優勢;提升綜合競爭力,以資產和資源為紐帶整合資源和運作方式,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報業經濟競爭力;努力完成多元化經濟發展布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非報業經濟競爭力。始終堅守鄉土責任意識,充分挖掘陝西地域文化潛力,根據自身特點對報紙的讀者群進行科學分類,爭當宣傳陝西文化的排頭兵,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思路,注重加強黨團隊伍建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使報社獲得「中國報業十佳專業報」、「中國十大行業媒體」、「中國傳媒創新專業報十強」、「中國行業媒體十強」、「中國報業品牌媒體」、「中國最具品牌價值專業類媒體」、「陝西最具影響力報紙網站」、「中國新聞人才培訓基地」、「中國報業經營管理優秀單位」、「西安市精神文明單位」等眾多獎項與榮譽。《文化藝術報?動漫周刊》自2005年起,連續六年蟬聯擁有 「中國動漫奧斯卡」之稱的「全國最佳動漫?游戲平面媒體——金翎獎」;其策劃推廣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動畫,現已成為中國民族動漫最具國際知名度和含金量的品牌之一。截止至2011年10月,文化藝術報社報社已有四十餘人次榮獲各類榮譽稱號和表彰,有169件新聞作品獲全國、全省各類新聞獎項,成為業界倍受贊譽的典型形象。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對文化藝術報社的專題調研報告《品牌就是特色,主旋律也有賣點》,形成廣泛影響。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胡悅部長在對文化藝術報批示到:「一張小報,底子很薄,沒有多少扶持政策,但依靠著一種好的理念、好的運作方式和好的帶頭人,幾年苦幹,成績斐然,很值得深思!可在媒體上進行宣傳,予以推廣。」文化藝術報社已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
作為人大代表,十年來,是提交議案、建議、意見最多,質量較高的代表之一,十年來,共就城市立法和修改、市容改觀、選民意見箱、街道人大工委、社區老年護理、社區建設、道路拓寬、市場整頓、道路交通、文化生活、物業管理、網吧管理等問題向市、區人大常委會領銜提交了調研報告、議案32件,提出有關群眾利益的建議、批評和意見54餘件,並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使問題得到解決。十年來,對西安市出版、文化、衛生、交通、市容、教育、勞動、工商、環保等10餘個系統的視察、評議活動,被公安、執法、檢察、法院聘請為特約監察員,連續8年在大會上對被評議單位糾風情況進行評議,對糾正行業之風起到了促進作用。撰寫各類議案、調研報告、建議總計86篇,2007年被評為西安市優秀人民代表。
5. 科學知識給人帶來什麼好處
論科學的精神功能
李醒民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一)科學的批判功能——破除迷信和教條的功能。
科學是迷信的天敵,教條的剋星,也是人為的權威的消解劑。科學從誕生之時起,就擔當起批判者的角色,以破除迷信和教條為自己開辟前進的道路:它既不承認神祗的權威,也不承認宗教和古代學者的權威(如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教條)。科學一方面破除科學內部的迷信和教條——曾經是生氣勃勃的科學思想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成迷信和教條(如牛頓的絕對時空概念和力學自然觀)——為自身的健康發展掃清思想障礙;另一方面也破除科學外部的迷信和教條,把人們從專橫的精神權威和僵化的思想枷鎖中解放出來,從而發揮自身固有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誠如T. H.赫胥黎所說:「科學乃破除舊思想之健將也。」
科學的內部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部破除迷信、克服教條的批判史。科學的外部史也是這樣,西方的啟蒙運動和中國的五四運動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沒有理由懷疑科學是智慧的源泉,是神秘和迷信的驅除者。」 就連費耶阿本德這位激進的反科學批評家也不得不承認,「在17和18世紀科學確實是解放和啟蒙的機器」。他說:
毫無疑問,科學曾經是反對專制的迷信的先鋒。正是科學使我們能不顧宗教信仰而擴充知識和智慧的領域;正是科學使人性掙脫了傳統的思想桎梏而得到了解放。古老的思想方式在今天已一錢不值,這正是科學告訴我們的。科學和啟蒙是一回事——即使最極端的社會批評家也相信這一點。
科學何以具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和功能呢?關鍵在於科學的獨創性和革命性。凡是能夠進入科學知識寶庫的,非有獨創性莫屬。而獨創性的東西,無一不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總會或多或少地難以與現存的科學概念框架和社會習俗或傳統相容。當這樣的新東西積累到相當程度時,舊的科學概念框架無法容納了,於是便出現科學危機。在科學危機時期,相當多的科學人往往依舊墨守舊觀念——要知道,即使獨創性的科學觀念,經過一定的歷史時期,也會蛻變為僵化的教條乃至迷信,從而妨礙科學前進的步伐。此時,科學的批判或啟蒙應運而生,以便為新觀念的涌現掃清思想障礙。在對千瘡百孔的舊科學概念框架修補無濟於事之時,科學革命就來臨了——這是科學的內在邏輯。科學革命打碎了舊科學框架,引起科學觀念急劇而根本的改造。新科學觀念具有難以估量的精神力量,它會越出科學共同體,在社會、文化、思想層面產生摧枯拉朽的效應。情況正如李克特所說:科學並不是通過「擴散」進入其他文化的,而是作為摧毀其他傳統文化形式的一種力量進入的,而且它反過來也同樣破壞性地作用於西方傳統之上。
(二)科學的社會功能——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功能。
對於諸多社會問題,科學和技術成為尋求答案的最好辦法之一,或者至少提供了防止這些社會問題進一步惡化的最佳手段之一。比如為了解決人口爆炸這個社會問題,我們除了從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建立社會保障、加強法制建設等方面著眼外,科學和技術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醫學、人口預測和規劃、避孕機理研究等屬於科學的范疇,而改善衛生條件、改良供水設施、研製避孕葯丸和工具等直接與科學導致的技術相關。許多抱怨科學和技術的人,恰恰出自對這種顯而易見的事實視而不見。
皮爾遜曾經以魏斯曼的遺傳假設為例說明,科學在解決有關社會問題時能發揮重大作用。他說:「與從柏拉圖時代到黑格爾時代的哲學家提出的任何國家理論相比,科學能夠隨時對社會問題提出具有更為直接意義的事實。」例如,在國家教育撥款、濟貧法的修正和管理、公共和私人的慈善事業等問題的決策方面,常常以社會本能和個人偏見形成判斷的強大因素。要保證判斷是道德的或是社會的判斷,「它首先取決於知識和方法,對這一點無論怎麼經常地堅持也不算過分」。因此,「純粹科學最終對實際生活的直接影響是巨大的」。
在解決社會問題時,我們首先不得不提出多種相關計劃和方案進行評估或評價,以便從中挑選出最適宜、最劃算的——這就是決策。科學在技術評估(technology assessment)、風險評價(risk evaluation)和決策(decision making)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在決策模型中,少不了熟悉客觀情況和具備相關能力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基於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倫理,針對特定的項目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說明各自的長短優劣、利弊得失,建議優先採納的順序。當然,最後的決定則是由人民選出的代表即政治家拍板的。
(三)科學的政治功能——促進社會民主、自由的功能。
我曾在一篇短文 中指出,作為知識體系、研究活動、社會建制的科學,在諸多方面都與以民主和自由為特色的現代社會和諧一致的,並有助於社會民主和自由的健全發展。其實,默頓早在1942年就提出這樣一個綱領性的命題:「科學為與科學精神氣質(ethos)一體化的民主秩序提供了發展機會。」 托默的論述更為細致和具體:科學思維能夠自動加強民主文化,即通過為日常生活提供精神模式來加強民主,彷彿科學就是民主的核心。這種看法基於如下思路:受杜威哲學影響的美國知識分子,對於提高生活質量一直抱有樂觀主義態度,因此他們把科學包括在那種樂觀主義精神之中。包括的方式有三種。一是把繁榮歸功於科學和技術。另外兩種方式依靠歐洲的啟蒙運動科學模型,即認為來自科學的理性主義的思維方法可以為成功和幸福指明方向。其一假定一個好政府必須以科學原理和方法,尤其是以實驗方法為基礎——林肯所謂的「政府即實驗」。其二是相信科學思維會提高生活的無形質量,譬如說解放公民的思想。總之,他們把改革和繁榮同科學聯系起來,認為民主和繁榮的哲學核心就是一整套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價值,而科學思維則居於這些價值的中心。有人乾脆說:「美國民主是科學方法的政治翻版。」杜威則一言以蔽之:「科學是專司社會普遍進步的器官。」
也就是在那篇短文中,我這樣寫道:
眾所周知,民主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而科學的目的、前提、過程、結果、方法和精神無一不是自由的。在這一點,民主與科學可謂殊途同歸、相得益彰。民主和科學作為人類的兩大思想發明和社會建制,其最高的價值恰恰在於把人導向自由。更何況,「人存在的本質就是自由」,「人註定是自由的」(薩特),在這種意義上,人的存在、民主和科學的存在本質上是同一的,民主和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即是人的價值和意義。在當前,形形色色的後現代主義者和反科學主義者一葉障目,不遺餘力地攻擊所謂的「科學的暴政」,這實在無異於唐吉訶德與風車搏鬥,顯得既荒唐又可笑。
內格爾似乎主要從「破」或批判的角度,說明了科學能夠把人從不自由的境況中解放出來:「獲得了那種關於各種事件和過程的知識;把人的心靈從往往滋生著野蠻習俗和嚴重恐懼的古代迷信中解放出來;削弱了道德教條和宗教教條的理性基礎,結果揭露了非理性習慣的硬殼為社會非正義的延續提供的偽裝;更一般地說,科學逐漸形成和發展了向傳統信念質詢和挑戰的知識氛圍,與此相伴隨,在以前往往不接受批判反思的領域中,科學採納了根據可靠的觀察資料,以及對關於事實問題或方針問題的可能假定進行評價的邏輯方法。」這一切「足以表明科學事業對於表達和實現那個與自由文明的理想普遍聯系的抱負,已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 馬克思似乎主要從「立」或建設的角度,闡述了科學如何把人導向自由。科學間接導致了物質財富的增長和閑暇時間的增加,為人類走向自由打好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尤其是,人類獲得自由的關鍵之一,應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使勞動真正成為自由的、有吸引力的活動,成為個人自我實現的手段。為此,勞動必須具有社會性和科學性。這樣一來,勞動才有可能從一種負擔變成「身體鍛煉」,「變成一種快樂」,「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的能力的機會」,「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更新他們所創造的財富世界,同樣地也更新他們自身。」(馬克思語) 馬克思的這些預言,今日在科學和技術研究工作中,在高技術產業中,在有關的藝術創造和文化事業中,不是已經部分地實現了嗎?難怪有人這樣說:「科技有一最為根本的正面價值不容忽視:科技的發展乃人類建立真正平等社會的唯一憑藉。」 由此看來,充滿自由品格且與民主秩序和諧的科學的精神價值和人文意義——這是科學存在的至高無上的理由——是怎麼估計也不會過分的。
(四)科學的文化功能——塑造世界觀和智力氛圍的功能。
科學最重要文化功能就是告訴我們宇宙或自然界是什麼樣子,乃至為什麼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其他樣子。在近代以降的文明世界中,人的世界觀和智力——「我們最有價值的資源是智力和獨創性。」 ——氛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學形成的。拉奇對此有明確的認識:「我們的世界觀現在不可避免地由科學承擔,因此,任何力求得到一個統一的、連貫的、有意義的關於外部和內部實在圖像的人,必須掌握科學是什麼,它說什麼,它應該在我們的概念世界和實踐世界恰當地扮演什麼角色。」
薩立凡指出,科學能夠比較正確地告訴我們,人在宇宙中的真實地位。人的世界觀因科學而愈益明了,每一門科學都直接致力於此目的。任何命運的觀念要博得人們的注意,必須要有科學的宇宙觀為其背景,無論是預言家的、哲學家的或是詩人的幻想,必須接受這些前提。科學所啟示的宇宙,不管是由於科學加於心靈的直接影響而啟示,還是加於宗教、哲學和藝術的影響而間接啟示,都是科學對於我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貢獻。 洛倫斯揭示出,科學深刻地改變並開闊了我們文化的眼界。科學完全改變了幾個大的文化神話,否定了許多迷信,把我們從「著魅的」世界解救出來,把真義給予瘴氣、古怪念頭、極光、災禍和生命力,重新闡釋心身的自然的和培養的因素和其他種類的神秘事物。科學揭示了死亡、遺傳和身體健康的發生和原因,使我們洞察到我們來自何處,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我們的所見所聞、一言一行。 克萊因以作為一種方法、藝術、語言、知識、也是一種精神的數學為例,全面展示了科學的文化功能:
在西方文明中,數學一直是一種主要的文化力量。……很少有人懂得數學在科學推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物理科學理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至於數學決定了大部分哲學思想的內容和研究方法,摧毀和建構了諸多宗教教義,為政治學說和經濟理論提供了依據,塑造了眾多流派的繪畫、音樂、建築和文學風格,創立了邏輯學,而且為我們必須回答的關於人和宇宙的基本問題提供了最好的答案,這些就更加鮮為人知了。作為理性精神的化身,數學已經滲透到以前由權威、習慣、風俗所統治的領域,而且取代它們成為思想和行動的指南。最為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寶貴的、無可比擬的人類成就,數學在使人賞心悅目和提供審美價值方面,至少可以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化門類媲美。
其實,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文化活動,科學文化也對其他文化不無裨益。巴爾的摩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科學知識究竟給普通人帶來什麼好處呢?他的回答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科學進展對人類文化做出的貢獻。不斷地收集我們自身以及我們周圍環境的知識,乃是當代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文化活動。科學與藝術一樣,都能說明人類對其自身及其與其他事物關系的看法。……所有這些知識,都有助於我們確立政治辯論和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 以此觀之,邦格理直氣壯的斷言看來並非言過其實:「科學藉助它的精神力量和物質成果,開始占據現代文化的中心。」
(五)科學的認知功能——認識自然界和人本身的功能。
好奇是人本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史前時期的先民,盡管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還是力圖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以及其自身。從溫飽問題得以逐漸緩解的農業社會開始,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更是與日俱增。這也不難理解:腸胃的空虛需要食物來填補,精神的貧乏需要知識來充實。科學是關於自然界和人本身的知識的巨大而可靠的源泉:它不僅決定了人們對世界的總看法,而且也能詳盡地告訴人們世界的細節的知識。薛定諤說得好:「我們熱切地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何處去,但唯一可觀察的只有身處的這個環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如此急切地竭盡全力去尋找答案。這就是科學、學問和知識,這就是人類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對我們所置身的時空環境,我們總是盡可能想知道更多。當努力尋找答案時,我們樂在其中,並且發現它引人入勝(這或許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所在?)。」 陶伯則一語中的:我們生活在科學意識統治的世界中,科學作為認知活動,簡直創造了世界觀 。
「科學的主要功能是創造和優化關於外部世界的新知識」 ,「科學的價值在於對自然的一致性的不斷完善的認識之中。」 萊伊(A. Rey)以科學的代表物理科學為例,說明了科學的知識價值的重要性:「科學尤其是物理學具有功利主義的價值,事實上是值得重視的價值。但是,那是它們作為無私利的知識的價值旁邊的小事一樁。為前者而犧牲這個方面是忽視物理科學的真正本性。我們甚至可以說,物理科學本身自然而然地僅有知識的價值。」迪昂贊同萊伊的觀點,他在其科學哲學名著中專門探討了這個問題。他也認為,物理科學的知識價值高於它的實用價值:「物理學理論不僅具有實際的功用,而且尤其具有作為物質世界的知識的價值。」
為什麼人們如此之高地估價科學的知識價值呢?除了能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和對於世界、自身的認識外,它對於人類種族的延續,對於理解世界的意義,對於比較可靠地達到我們的各種各樣的目的,都是須臾不可或缺的。賴文斯確認,觀點對於人種的倖存,對於因潛在的感覺輸入而引起信息爆炸的世界有意義,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科學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普適性的觀點,闡明了我們與世界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我們有可能理解它們,並指導我們的行動。 庫瓦利斯指出,大多數科學知識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幫助人們達到各種各樣的目的。我們是掠奪自然還是拯救敏感的生態系統,科學知識將是有用的。科學知識比來自非科學傳統的知識主張更可靠,因為後者未被以相同的嚴格方式加以檢驗。因此,依據科學知識做判斷的人和所做的判斷也比較可靠。
科學的知識功能或知識價值的重要地位,決定了科學家把對科學工作評價的重點放在知識創新上,由此也順理成章地確立了科學的自主性和自由品格。默頓這樣寫道:
科學家在評價科學工作時,除了著眼於它的應用目的外,更重視擴大知識自身的價值。只有立足於這一點,科學制度才能有相當的自主性,科學家也才能自主地研究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而不是受他人的支配。相反,如果實際應用性成為重要性的唯一尺度,那麼科學只會成為工業的或神學的或政治的女僕,其自由性就喪失了。
(六)科學的方法功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功能。
以實證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為特色的科學方法 ,是科學的重要內涵之一。科學方法不僅是科學得以興旺和統一的根據,而且它在科學自身之外也具有巨大的功能。科學方法在其他各個非科學學科或部門或多或少的應用,給這些學科帶來新的生機或轉機。科學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也有助於處理困擾我們的社會問題乃至個人問題,從而大大有益於人類共同體。皮爾遜言之有理:「受到科學方法訓練的心智,很少有可能被僅僅訴諸激情、被盲目的情緒激動引向受法律制裁的行為,而這些行為也許最終會導致社會災難。」把科學方法帶進社會問題的領域的人,「他將不滿意僅僅皮相的陳述,不滿足僅僅訴諸想像、激情、個人偏見。他將要求推理的高標准、對事實及其結果的洞見,他的要求不能不充分地有益於共同體。」 列維特則自信地宣稱:
科學是人類經驗的一個領域,總體上說,它在認識論上獲得了巨大的、絕對的成功。在這一點上,用不著羞澀和缺乏自信。它就同任何其他歷史一樣,是一個絕對的事實。科學是我們唯一明確的鼓舞人心的模式,告訴我們證據如何搜集和權衡,理論如何被提出、驗證,以及在需要的時候如何進行修改甚至駁斥。科學是一種人類實踐,當它的主張得到內部邏輯的確證之後,它有權直面所有的競爭對手,並單獨成為公眾關注的無數領域中決策的實際基礎。這樣說不是提出一種「科學的」主張,即各種知識的探索必須向著一般科學或者一門特殊科學的榜樣奮斗。它所斷言的是,科學之外的任何學術領域和研究模式都沒有像科學那樣在公共領域擁有絕對的權威。
毋庸諱言,正像科學不是萬能的一樣,科學方法或科學思維方式也不是萬能的。任何一種美妙絕倫的方法,若使用不當或者超越了它的適用范圍,不僅無用,而且說不定還會惹禍。貝倫布盧姆揭示這一點:「科學的果實可以作為進一步的努力的激勵物起作用;科學思維的習性可以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並影響我們在其他領域的思維。但是,即使最好的方法,如果誤用或根本不用,那也是無用的。」
(七)科學的審美功能——給人以美感和美的愉悅的功能。
科學是理性的詩歌,抽象的繪畫,符號的音樂。的確,科學像藝術一樣,也充滿美妙的想像、斑斕的色彩及和諧的旋律。大凡科學大家,在科學發明中都有體驗到科學的美的魅力和由此而引發的審美感的強烈震顫。彭加勒深有體會地說:「一個名副其實的科學家,尤其是數學家,他在他的工作中體驗到和藝術家一樣的印象,他的樂趣和藝術家的樂趣具有相同的性質,是同樣偉大的東西。」 他繪影繪聲地描繪了數學家在數學創造中所體驗到的類似於繪畫和音樂給予的樂趣:
他們贊美數與形的微妙和諧;當新發現向他們打開意想不到的視野時,他們驚嘆不已;他們感到美的特徵,盡管感官沒有參與,他們難道不樂在其中嗎?……對所有傑出的藝術家來說,情況難道不也是這樣嗎?
薩立凡也持有類似的看法:科學具有美學價值,許多科學都被說成是超越之美物,尤其是數學。在科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出與《神曲》一樣完美的方略來,即令我們知道這些方略是真實的,那也不會減少它們美麗的魅力。用於求學說的方法也往往同學說一樣美麗。一部巧妙、艱難與經濟的思想作品常常供給美學以極大的興趣,這並不因享用此興趣的人少而降低。通常人們不把電磁理論和相對論當作一首詩,僅僅是因為文字和教育的隔閡。 皮爾遜則一語道破了科學和藝術在美學上相通的原因,並強調科學比藝術更能使人們的審美感得到滿足:「藝術作品和科學定律二者都是創造性想像的產物,都是為審美判斷的愉悅提供材料。」「科學達到的真理是能夠持久地滿足審美判斷的真理的唯一形式」,「因為它是永遠不會與我們的觀察和經驗相矛盾的唯一的東西」。
對科學的審美和鑒賞不是科學家共同體的專利,一般人在學習和鑽研科學時也有可能獲得科學美的體悟。在學習平面幾何時,你難道沒有為歐幾里得體系的邏輯之美而震撼?在接觸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麥克斯韋電磁方程式和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式時,你難道對在十分簡單、對稱、優美的公式中涵蓋的深奧的宇宙秘密無動於衷?此時,我們像科學家一樣,也被科學美俘獲,融化在美的極樂世界中——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精神境界!難怪彭加勒把心靈的美的享受看得比物質和金錢享受有意義得多:
講究實際的人要求我們的無非是生財之道。這些是非曲直無須作答;相反地,可以恰當地詢問他們,聚斂如此之多的財富有什麼用處呢,而且為賺錢逐利耗費時日,我們不得不把能使我們獲得心靈享受的藝術和科學置之腦後。這豈不是「為生存而犧牲生活的全部理由」嗎?
(八)科學的教育功能——訓練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功能。
在科學的萌芽時期,柏拉圖就洞察到科學的教育功能:「算術能喚醒天性懶散、遲鈍的人,使他們善於學習、記憶並精明起來,藉助這種神奇技藝的幫助,他可以遠遠超過他的天資所能達到的境地。」 在近代科學誕生之後,人們更為清醒地認識到,科學在訓練心智、陶冶性靈、提升精神境界諸多方面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例如,孔多塞對此頗有遠見卓識。1792年,他以法國公眾教育委員會的名義,向國民議會提交了「關於公眾教育總組織法令的報告和計劃」。他說:「眾多動機促成了那種對數理科學的偏愛。首先,對於那些不打算進行長久沉思、不探索任何知識的人來說,甚至這些科學的初等學習也成為發展他們的智力、教育他們正確推理並分析自己思想的最可靠手段。……這是因為,在自然科學中,思想比較單純,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定,還因為它們的語言比較完美等等。這些科學對偏見,對心智的渺小都提供了補救。這種補救即使不比哲學本身更確實,也至少比它更普遍。」 如果說這是從正面闡述科學的教育功能的話,那麼愛因斯坦則從防微杜漸的角度強調同樣的事情:物理學和數學「像一切高尚的文化成就一樣,它們作為一種有效的武器,以防止人們屈從於消沉乏味的物慾主義,這種物慾主義反過來能夠導致毫無節制的利己主義的統治。」
科學的教育功能主要並不在於科學知識,而在於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皮爾遜不滿意人們太容易忘記科學的純粹教育方面了,尤其是忘記科學方法的教育。他說,科學訓練的第一要求即它在方法上的教育。與手工教育和技術教育相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教育置於純粹科學,將會取得最大的成就。同時,科學也比哲學能為現代公民提供更好的訓練,因為哲學方法不是基於從事實的分類開始的分析,而是通過內部深思達到它的判斷的,容易受個人偏見的影響,從而導致無數對抗的和矛盾的體系。科學則不然,它立足於事實的分析,不同的人研究相同的事實可以導致實際一致的判斷。他的結論是:「近代科學因其訓練心智嚴格而公正地分析事實,因而特別適宜於促進健全公民的教育。」 中國學人對此也有真知灼見。任鴻雋說:
科學於教育上之重要,不在於物質上之知識,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尤不在研究事物之方法,而在其所與心能之訓練。科學方法者,首分別事類,次乃辨明其關系,以發現其通律。習於是者,其心嘗注重事實,執因求果,而不為感情所蔽,私見所移。所謂科學的心能者,此之謂也。此等心能,凡從事三數年自然物理科學之研究,能知科學之真精神,而不徒事記憶模仿者,皆能習得之。以此心求學,而學術乃有進步之望。以此心處世,而社會乃立穩固之基,此豈不勝於物質知識萬萬哉。吾甚望言教育者加之意也。
6. 中學生的主要生活主要基本任務是學好課堂知識,沒有必要浪費時間陶冶情趣,對不對為什麼
額,樓上的看不懂?
這個是政治辨析題
用政治語言回答啊^
7. 德育中對人的陶冶,其內涵就是環境陶冶.這種說法對嗎
判斷:
德育中對人的陶冶,其內涵就是環境陶冶。
這種說法錯誤!
因為:陶冶教育法的方式有環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藝術陶冶、科學知識陶冶及各種活動 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8. 科普知識寫點啥
科普說明文有兩種:一種是科學小品,另一種是一般科學說明文。科學小品屬於文藝性說明文,在說明中兼用文藝性筆調講述科學道理,介紹科學知識,是用小品文的形式來表現科學內容的文章。一般科學說明文是單純客觀地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不大講文藝性筆調。
二、科學小品的特點和寫作
1.科學小品的特點
科學小品既有別於一般小品文,又和其它科普說明文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
⑴亦小亦新
科學小品不僅篇幅短小,還要內容新鮮獨特。能尺幅千里,寸鏡萬菌。它緊跟科技的發展和時事的變化,及時普及新的知識。
⑵亦俗亦雅
科學小品用語通俗,淺顯易懂,既能引發眾人的興趣,又能准確地說明科學知識。
⑶亦詩亦哲亦知
科學小品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因此憑添的詩、哲、知合一的風味,使人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啟發了思想,陶冶了情操。
2.科學小品的寫作要求
⑴必須准確地說明科學知識或科學道理。
⑵要活用各種說明方法,如比喻法、擬人法等,增強說明的形象感和趣味性。
⑶要從科學中發掘美,開人心智,陶冶性情。
三、一般科學說明文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1.一般科學說明文的特點
⑴說明性
科普說明文的寫作目的在於介紹科學知識。是科普說明文,就要介紹科學知識。
⑵單一性
一篇科普說明文,一般只說明一個科學現象,介紹一種科學知識。
⑶通俗性
科普說明文介紹的知識多是普及性的,所以要求用通俗有趣的浯言,深入淺出地進行說明。
2.一般科學說明文的寫作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如此才能抓住重點,突出中心。
(2)與科學小品不同,這類科普說明文一般不需要有形象,有感情,只需直接介紹事物的特徵,說明某一科學現象即可。
(3)因為科普說明文的根本任務在於普及科學知識,所以在表達上應力求用淺顯朴實的浯言說明復雜抽象的內容
9. 科學文化知識方面的小文章
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完善自我。
1、具有一定的文學知識,能夠提高內理解問容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助於進行業務洽談,總結業務活動的經驗,改進經濟管理,
2、具有一定的哲學、歷史、心理學知識,能夠提高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善於處理經營管理中的各種矛盾,協調各方面關系,掌握公眾心理,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和要求,運用不同的方法,使其滿意。
3、具有一定的經濟學、法律知識,能夠掌握經濟規律,依法辦事,提高辦事能力。
4、具有一定的美學、音樂、繪畫方面的知識,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人情趣高雅,充滿活力,工作中積極熱情,瀟灑自信。
10. 人們常說: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陶冶性情.結合你讀的一本課外書,談談對這句話的認識和體驗(80字)
方法:列舉出你所讀過的一本書,說這本書給你的感受,再評論讀書的作用,也就不過是下面所說:
「書能影響一個人的心靈。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也可以培養一個完人。」
讀書可以教人寬厚,心地善良,萌生純真熱情的氣質;讀書可以教人謙虛謹慎,持重內斂,衍生成熟悉穩重的品格;讀書可以教人自強不息,不畏艱難錘煉剛毅堅定的神情;讀書可以教人勤於思考,勇於創新,增添睿智深沉的個性。「讀書可以怡性情……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常讀書,讀好書,可以彌補天然之不足,人不怕長得丑,就怕沒有好的心靈。長得丑不要緊,如果有了美的心靈,必然會產生美的氣質。托爾斯泰說:「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所以古人講:「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書不讀子孫愚」。「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在我國歷代曾流傳著這樣一句格言:三代不讀書,子孫皆如豬。自古以來,人們就認識到讀書可以怡情益德,輕鄙讀書就會走上無知和愚味,精神的家園永遠也不會走出荒蕪的沙漠。
相反,讀書愈多,也就愈會接近文明,愈會走向成功。
從書中,人們均可獲取一份感悟,一份智慧,從而也會多給人生帶來一份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