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石壕吏課題

石壕吏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07 22:45:03

㈠ 1. [單選題] ()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有關。 A 安史之亂 B 涇原兵變 C 黃

選 A 安史之亂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也是寫安史之亂的

㈡ 初中語文知識總結

一、(1)古代作家作品
課題 作者 時代 出處 備注
《〈論語〉十則》 孔子 春秋末期 《論語》 了解《論語》及孔子
《〈孟子〉二章》 孟子 戰國 《孟子》 了解《孟子》和孟子
《〈莊子〉故事兩則》 莊周 戰國 《莊子》 了解《莊子》和莊子
《公輸》 墨子 春秋戰國 《墨子》 了解墨子
《曹劌論戰》 左丘明 春秋 《左傳》
《關雎》、《蒹葭》 《詩經》 了解《詩經》
《陳涉世家》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了解司馬遷和《史記》
《出師表》 諸葛亮 三國 政治家、軍事家
《觀滄海》 曹操 東漢末年 《樂府詩集》 了解曹操
《桃花源記》《飲酒》 陶淵明 東晉 了解陶淵明
《三峽》 酈道元 北魏 《水經註疏》 了解酈道元及《水經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唐代詩人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唐代詩人
《馬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唐 字退之,文學家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唐 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唐 文學家
《雁門太守行》 李賀 唐代詩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唐
《愛蓮說》 周敦頤 北宋 哲學家
《水調歌頭》 蘇軾 北宋 自號東坡居士
《醉翁亭記》 歐陽修 北宋 自號醉翁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元 著名戲曲作家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元 元代散曲作家
《智取生辰綱》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滸》 小說家
《楊修之死》 羅貫中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明初 文學家
《香菱學詩》 曹雪芹 清 《紅樓夢》 小說家
《范進中舉》 吳敬梓 清 《儒林外史》 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山市》 蒲松齡 清 《聊齋志異》 文學家

(2)現、當代作家作品
課題 作者 時代 出處 備注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
阿長與《三海經》
故鄉 孔乙己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 現代
朝花夕拾
吶喊
野草
且介亭雜文 原名周樹人,自豫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背影 朱自清 現代 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
濟南的冬天 老舍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
我的母親 胡適 字適之,學者。
紙船 冰心 原名謝婉瑩。作家、兒童文學家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臧克家 詩人
吆喝 蕭乾 作家、記者、翻譯家
蘇州園林 葉聖陶 原名葉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祖國石拱橋 茅以升 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
說屏 陳從周 古建築園林專家
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氣象學、地理學家
雲南的歌會 沈從文 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傅雷家書兩則 傅雷 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蒲柳人家 劉紹棠 作家
我愛這土地 艾青 詩人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詩人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詩人
鄉愁 餘光中 台灣詩人
二、文體知識
1 記敘文文體知識要點
(1) 以記敘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敘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確,集中.
(3)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幾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敘.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然後再按著記敘原來的事情.
(4)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敘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5) 記敘文的樣式常見有: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跡作具體報道的通訊.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敘山川景物,旅途見聞為主的游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內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隨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內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 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致地加以描述.
(7) 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敘自己的生平;一類記敘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適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敘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別在於人物故事只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別在於自傳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歷,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歷。

2 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 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並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6)議論文常見的有幾種樣式:社論,評論,學術論文,專題討論,雜感,隨筆以及側重1於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在以上樣式中,有理論性較強的,有文藝性較強的。

三、文言實詞虛詞
A:10個文言虛詞
1、之
(一)代詞
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如: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陳勝佐之,並殺兩尉。(《陳涉世家》)③ 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
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如: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2.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如: 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②於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3.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無義,一般不翻譯。如: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4.結構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銘》) ②宋何罪之有?(《公輸》)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滿井游記》)
5.結構助詞,是定語後置的標志。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②北顧黃河之奔流。(《上樞密韓太尉書》)
(三)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2、者
(一)結構助詞,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相當於名詞性短語。如: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③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後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諸葛孔明者,卧龍也。(《隆中對》)
3、而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系:
l.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十則》)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承接關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環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折關系,譯作「但是」「可是」「卻」。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遊記》)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③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隆中對》)④環而攻之而不勝。後一個「而」字表示轉折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遞進關系,譯作「而且」「並且」或不譯。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5.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遊記》)
4、其
(一)代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譯作「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後受其敵(《狼》)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上樞密韓太尉書》)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③以勉其學者也(《墨池記》)
也可譯作「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①其一犬坐於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二)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詰、願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麼」「難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後一個「其」可譯為「恐怕」。③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如: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
5、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後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③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②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二)連詞
1.表示目的,相當於現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遊記》)
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有時相當於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②醉則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遊記》)
(三)「以」還可作動詞(屬於實詞)用,可譯為「認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②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說新語〉三則》)
6、焉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裡」。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3.代詞,相當於「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用於動詞、形容詞之後,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於「從這里」「在那裡」。如:①不復出焉(《桃花源記》)②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判論戰》)
7、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如: ①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8、然
(一)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傷仲永》)②謂為信然。(《隆中對》) ③然後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遊記》)
(二)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②然志猶未已。(《隆中對》)
(三)語氣助詞,分三種情況:
1.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譯作「……地」。如: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用於詞尾,譯作「……的樣子」。如:①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墨池記》)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3.用於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當於「……的樣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9、乃
(一)作副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如:①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②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世說新語〉三則》)
2.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就」。如: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用於判斷動中,相當於「是」「就是」。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二)作連詞,表示前後的銜接或轉折,可譯為「於是」。如:①乃入吳尋二陸。(《周處》)②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三)作代詞,譯為「你、你的」。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10、於
介詞「於」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如: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子墨子聞之,起於魯(《公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愚公移山》)②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孟子〉二章》)⑤況仁人庄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
B:60個文言實詞

1.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准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綉)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里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J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2、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飢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問之/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彷彿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遊人從)
47. 過:1、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犯過失(人恆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 患:1、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嘗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鍾於我何加焉)3、虛誇,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於版築之間)5、期間(奉命於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於王) 3、召見,接見(於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2、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㈢ 初二上冊語文第一第二課的課題是什麼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1 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2 蘆花盪 3 蠟燭 4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5 親愛的爸爸媽媽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第二單元 6 阿長與《山海經》 7 背影 8 台階 9 老王 10 信客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讓世界充滿愛

第三單元 11 中國石拱橋 12 橋之美 13 蘇州園林 14 故宮博物院 15 說「屏」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說不盡的橋

第四單元 16 大自然的語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20 你一定會聽見的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走上辯論台

第五單元 21 桃花源記 22 短文兩篇 陋室銘 愛蓮說 23 核舟記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蓮文化的魅力

第六單元 26 三峽 27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28 觀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游山西村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怎樣搜集資料

課外古詩詞背誦 名著導讀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附錄 欣賞王羲之書法 漢語詞類表(虛詞) 後記

㈣ 把下面的課題連成一句話(不一定每個都要,每個單元有一個連起來就好啦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和『老王』在『蘇州園林』遊玩,這里『你一定會聽見的』到『大自然的語言』,讓人想起『桃花源記』。此刻正在『湖心亭看雪』。

㈤ 課題串串連 例:《楊氏之子》帶著《金色的魚鉤》正站在《橋》上釣魚呢

《石壕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川彭山青龍初中 徐敬德
聽說杜少府即將赴蜀州上任,《石壕吏》非常高興,背上《金色的大斗笠》,騎上《黔之驢》送行去了。出門時,還沒忘帶上《羚羊木雕》——《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珍品,他要把它轉贈給自己的得意門生。
師生見面後,杜少府高興地收下了老師的禮物,隨即命《工之僑獻琴》,以回謝老師的厚意。飯後,杜少府邀老師一起去登《黃鶴樓》《望岳》《觀滄海》。一路上,他們談《為學》之道,講《讀書有感》,稱贊《〈論語〉十則》《陋室銘》《愛蓮說》是千古《絕唱》,沉浸在《相見歡》的濃濃氣氛里。《石壕吏》還沒忘《提醒幸福》:從《龜雖壽》尚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談起,講到《宋定伯捉鬼》。希望杜少府為官一任,造福一 方,不要沉緬於《白蝴蝶之戀》,忘了《孫權勸學》,還要警惕《狼》《蚊子和獅子》,免得落個《傷仲永》的下場。杜少府聽了,大為感動。
回來後,師生又一 起賞《口技》,看《社戲》,觀《安塞鑼鼓》,《擺渡》去《村居》聽《鶯》鳴鳥唱,感受《花的話》,體味《大自然的語言》,陶醉《在聲音的世界裡》。
《海濱仲夏夜》,他們毫無睡意,用《七根火柴》點燃了《小桔燈》,頭頂《西江月》《卧看牽牛織女星》,想像《月亮上的足跡》 ------閑談中,不免感慨《歲月,從黃土地上流過》,《石壕吏》講起了《我兒子一家》,其間飽含著濃濃的《父子情》.。杜少府談起了自己《十三歲的際遇》,那年《春》天,自己沿《錢塘湖春行》,《游山西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步》,《過故人庄》時,老遠就看見《濃煙和煙囪》。在村口,有一座《古代英雄的石像》。石像前,《樂羊子妻》《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在那兒聽《兩小兒辯日》和背誦《木蘭詩》;《賣油翁》在那兒講《扁鵲見蔡桓公》,想要一 件《皇帝的新裝》的故事。總之,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數字雜說》,都是他們的話題。
第二天,杜少府要上路了,《石壕吏》堅持要送他一 程。在《紫藤蘿瀑布》,他們共同《挖薺菜》《紀念白求恩》;過梅嶺,杜少府作了《梅嶺三章》;經桃園,《石壕吏》寫了《桃花源記》;在一《村居》,見 戶戶都《清平樂》,更有那《愚公移山》正歡 ,受其《勇氣》感染,二人詩興大發,分別寫了《詩五首》和《詩詞五首》。
《次北固山下》,《石壕吏》要回家《歸田園居》了。望著《石壕吏》蹣跚的背影,杜少府潸然淚下。
《濟南的冬天》,《石壕吏》去世了。此時,杜少府的船正《泊秦淮》不能親往祭奠,於是,他含淚寫了《如夢令》和《短文兩篇》《夜雨寄北》。他在心裡說:「我要把老師的《最後一課》《書湖陰先生壁》,永遠不忘師恩,永遠祭奠《師魂》!」

㈥ 石壕吏 的教案

《石壕吏》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彙,熟讀、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

3、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和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了解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直接進入新課講解。(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誦讀。

朗讀要求: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提示是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奏、語調)

(1)、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2)、聽讀課文錄音。

(3)、選一學生讀,師生點評。

(4)、全班齊讀。

2、感知詩意。

方法: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釋字詞的意思。(學生搶答)

投:投宿 逾:越過 一何:多麼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戍:防守 已:停止 猶得:還能夠

絕:沒有了 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2)、學生質疑字、詞、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圖片,學生討論。

1、這首詩寫了一件什麼事?你把這件事告訴大家。

2、寫了哪些人物?你認為這些人怎麼樣?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三、質疑

1、學生自由質疑。(從詩的情節內容入手)

2、教師引導問題,加深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可一言也未發,最後走時也沒對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原因是什麼?

3、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 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件事,你感覺到他的心情如何?我們應用怎樣語氣來讀呢?

2、學生齊讀。

3、你認為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可從內容、構思、語

言上分析)

① 情節生動

② 構思巧妙

③語言精練

4、與《望岳》詩比較。(從內容、構思、語言上進行比較)

5、這首詩與前面的《望岳》比較,風格完全不同,想想:一個作者寫出兩篇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為什麼?

① 圖片:唐代兩幅畫面。

② 歸納: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我們的寫作素材要來自於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書:文學 生活

③杜甫的詩歌反映生活,揭露社會現實,所以有「詩史」之稱。讀杜甫的詩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1、《石壕吏》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2、了解了杜甫詩歌的不同的風格。

3、知道了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

六、作業

1、閱讀杜甫詩歌,進一步理解他詩歌內容和風格。

2、背誦本詩。

【教學目標】1、了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和歷史背景;
2、領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3、反復誦讀增強文言積累。
【教學重點】領會詩歌思想內容及誦讀。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思想內。
【教學時數】1課時
上課時間:2004年9月22日下午第一節
地點:06級3班 上課人:劉順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復習導入)
1、盛唐時期,我國有兩個著名的詩人,他們一個被後人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他們是 、 。
2、杜甫的詩大多都真實地表現了現實生活,後人把他的詩叫做「詩史」。特別是他親身經歷「安史之亂」時期所作的《三吏》、《三別》更是真實的反映了戰爭給人發帶來的苦難生活。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之一《石壕吏》。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 自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把握好節奏。
2、 齊讀課文,自我尋找語感。
3、 結合書下注釋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 質疑並討論
1、 從內容看這是一篇敘事詩,記敘的時間、地點、事件分別是什麼?主要人物有哪些?
2、 明明是朝庭徵兵,為什麼不說「徵兵」、「招兵」而說「捉人」?這里含有什麼意味。
3、 同對「徵兵」這件事,對「小吏」和「老婦」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4、 「聽婦前致詞」是誰在聽?「老婦」的致詞可分為幾層?致詞的內容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嗎?
5、 故事的結尾一段暗示了什麼?你對獨與老翁別作何感想呢?
四、 表演
根據課文的分析請同學把故事編成短劇進行表演。最後對課文進行簡短的小結。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吏——乎——怒
婦——啼——苦
致詞——吏夜歸——獨與老翁別

㈦ 初二上冊語文課題串聯

假設你在旅遊,走到哪想到哪

㈧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標簽課題研討

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使用和閱讀祖國的語言。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們的閱讀能力要求也相應提高,閱讀教學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作為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教師要善於利用以計算機網路為主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徹底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因為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下面就談談信息技術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麼信息技術下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呢?
教學中,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優勢,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 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我在教《與朱元思書》一課時,講到富春江到底有多麼的美麗,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於富春江山水的圖片和視頻等資料,展示出各種各樣的富春江美景。這時,學生們個個都瞪大眼睛,盡情地欣賞著美景,還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似乎已置身於富春江。這時讓學生討論回答: 「富春江山水美在哪裡?」這一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我又問: 「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如何寫這篇課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美景的?」,學生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進入閱讀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
課外,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網路的實際,給學生推薦網上讀物與書籍。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鮮明的形象、活潑的內容,可推薦他們看網上童話、寓言、卡通、動漫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他們看網上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網上一些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範的讀物。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而應是「廣積糧」,加大學生讀書的量。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網路的優越性就在於它能夠集多種信息資源於一體。使人們在最快的時間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除了課本中的精讀資料外還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料。學校多媒體可以存儲存大量教學資源,為閱讀提供大量詳實的材料。所以應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或指引網上大量閱讀空間。
二、利用多媒體上好閱讀課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給學生,把課堂還給閱讀,讓語文閱讀課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課,應該指導學生好好去讀,美美地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思考中閱讀,在思考中發現、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首先,在語文課堂上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相結合,有效默讀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能明顯提高閱讀速度,有利於正確而深入於理解所閱讀的材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應將它放在與朗讀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們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地讀,陶醉地讀,美美的讀,自由自在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精彩,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語感的培養、情感的升華、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飛躍。各個階段,都要以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情感為宗旨,提出一些能體現梯度差的閱讀思考題,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吃好」,並鼓勵思維敏捷的同學進行閱讀理解或分析時敢於突發奇想。這樣,就能增強學生整體的閱讀教學活動參與意識,激發語言學習興趣。
其次,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古代詩詞、經典散文、課文中出現的精彩的段落具有很強的審美性、抽象性和精煉性。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社會理解以及知識儲備的有限,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品所體現的美與學生感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我們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像,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他們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如《石壕吏》這篇古詩,由於學生自身知識的限制一般很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上課時就可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精心創設歷史情景和作者背景。先通過視頻介紹杜甫本人及他所在處的時代和社會狀況,學生就可以同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此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不能及的。
再次,加強背誦記憶。現在,語文教學中有重理解輕背誦的傾向。其實,語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對前人的經驗的一種模仿。中國古代素來學習文章以強調「背誦」為主,而一些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以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蘇東坡更把每天花兩個時辰誦讀作為自己每天的必修課。我對課文中的優美文段,都要求學生背誦下來。課堂上針對優美文段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網路環境下,個學習小組成員可以通過網路來傳遞信息,達到互相交流、共同學習的目的。每節課拿出五到十分鍾,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優美文段、詩詞等。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語感、遣詞造句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素養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三、指導寫讀書心得或博客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內外閱讀、網上閱讀,博覽博聞,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薄發」了,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個人日記、博客等。或三言兩語的評論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及其寫法等的點評,或寫寫讀後感想體會。點點滴滴都是學生的收獲,應該寫下來,久而久之,有助於習作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讓學生感受到與文本對話的樂趣。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豐厚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廣闊的空間,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拓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成為一個多姿多彩、魅力無窮的交流平台。

㈨ 要考大學語文,有沒有什麼復習資料

還是重在語文基礎知識,再就是自己平時多閱讀,拓寬自己的閱讀面,了解各種漢語知識,增強自己的能力。可以適當的找參考書來看,關鍵是國學知識。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詩句與人: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⑤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⑥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⑨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⑩ 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 毛澤東稱朱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 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 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 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 自稱: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稱: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 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 對將軍:麾下

3、 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 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 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 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十、特殊稱謂:

1、 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 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 遷:調職、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 謫:降職並遠調。

3、 拜:授給官職。

4、 授:授予官職。

5、 擢:選拔,提拔。

6、 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 罷:罷免、停職。

8、 免:免除官職。

9、 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 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 右:西為右。

3、河:黃河。 江:長江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 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 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 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