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研究性課題報告地理

研究性課題報告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06 15:59:38

Ⅰ 起一個關於地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的課題

區域化地理結構

Ⅱ 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怎麼做

先要確定主題,然後找一張你要調查區域的大地圖:確定你要實地考察的地方。記錄。
這是本人將要實行的地理性研究報告,《本人也已頭大》還望各位兄弟姐妹『多多益善』啊~~

Ⅲ 學科研究性報告(地理)

主題建議1,概念的界定研究的意義看,你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講,它是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學習模式,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在各學科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當然,包括學科內的專題調研活動。狹義的理解,它是一個專題調研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科研的積極性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兩個研究的學科教學,學習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是改變學習的方式,簡單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為基礎的學習,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從目標和特點的研究,研究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課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本項目的研究內容涵蓋了上述兩個。 2,背景的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地理和區域的特點,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很實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的學生。傳統的教學灌輸的教學方法,開拓學生的實際被動學習的學生失去興趣和信心,地理,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能力解決地理問題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是非常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地理,主動性,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 3,價值的價值和意義的研究:地理學科交叉,文理兩個家庭參與廣泛的知識,實用性強,特別是人文地理的經濟發展在許多領域,如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旅遊,文化等,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意義:有利於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在未來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由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探索學習,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未來發展的人類精神。同時,加強的老師提高整體素質。主題中的地位和學習,近年來,興起的一個新的方式來學習它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培養專業人才,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泛的全球關注的研究結果。在我國,與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進探究式學習的特點,主動探索,逐步建構自己的知識,大家公認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地理教科書的精神指導下的新課程和教材改革,設計了大量的研究活動。目前的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效的學習模式,我們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探索,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研究目標,讓學生機械記憶,認識膚淺和簡單的應用傳統教育的知識,發展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愛的紀律地理,學生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奠定了基礎,為學生,專注於社會服務社會。提高教師的意識改革和創新,以滿足當前的教育系統改革的要求。地理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實踐。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關心國家建設,關注家庭的發展。二,研究方法的實驗方法,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網上搜索第三幕,第一階段的研究過程:准備階段(2004年11月),學習理論:廣泛收集和學習,以提高教師的研究性學習信息了解研究性學習,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研究的質量。設計;個月舉行一次或兩次會議討論的主題研究落實,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交流學習經驗,明確的勞動分工,負後,考慮到實際情況的高學校的教學,鑒於當前的研究探索階段的學習,高中二年級的第一年的試驗基礎。中學教師積極參與。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4年12月-05月)的具體任務:1,采礦,寫的地理教科書研究材料和信息,組織教師研究研討會,並在教學中寫了一個研究地理教案; 3,撰寫的研究論文,經驗,學習工作的學生做研究。 4寫一個地理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評估報告。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5年六月)的形式,會議的主題了全面的總結,形成的結果,申報驗收四個研究結果,完成高中地理教科書,學習材料和信息美妙的歌聲,楊桂林車英,王偉,肖坤,冷田雅漾銳老師負責收集了高中地理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六單元,7個單位,單位8個學習材料的研究和信息。 2,整理學生的研究工作。收集和整理學生工作的老師王偉的一項研究。 3,完成各種研究報告,論文由本集團負責的歌曲美麗的老師寫的總結報告,研究性學習,小,坤和冷田雅老師寫上的次要學校地理的學習活動在老師的作用研究論文。 4,完成一項研究課計劃,王偉老師的地理研究報告課 - 「丹東七日游,組織學生在學習辯論」全球變暖是否與人類活動有關,「地理研究和編寫的教訓計劃。探索和研究探討了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模式。5,整理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論文。楊桂林老師的組織和記錄工作隊定期會晤。五的研究結論高中地理教學的實施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提高教師的改革意識和創新,發展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和熱愛地理學科,全面提高質量學生,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注於社會服務社會

Ⅳ 關於「地理研究性課題」有哪些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雜訊污染及危害

2、所在鄉鎮的農村耕地利用現狀及處理

3、親自觀察、記錄月相的變化,拍攝系列照片

4、關於句容市水資源利用狀況

5、句容市地區(或自己所在鎮區)大氣污染及危害

6、關於貧困地區與人口問題的探討

7、關於城區(或自己所在鎮區)綠化的研究

8、某工廠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

10、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

11、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調查

14、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15、句容市工業廢水污染情況

16、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

17、農村生活用水調查

18、工廠密集度和生活環境的關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太陽能的利用

22、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從第谷、開譜勒到牛頓)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圖)

25、古代中國的地理學貢獻(或者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較美國西進運動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29、小論文:從電球箱到臭氧層

30、泰山為什麼成為帝王封禪的選擇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點(從氣候、地理位置等要素來研究)

32、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或者農葯污染問題

3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研究(中國的國界問題)

34、部分廢品的回收利用

35、調查本市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產品的情況及發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給句容市帶來的變化(問題或好處)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鎮區)過去的歷史沿革,歷史地位,地理、人文優勢,現狀分析(優、缺點),未來的發展構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38、句容市城市規劃布局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城市的特色、規模、布局、環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40、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問題研究

Ⅳ 高中關於地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可以做什麼急急急!!!立刻要!!!

關於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性論文
按照自主學習理論之父霍勒克的定義,自主學習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講,自主學習可以使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外語能力,直至掌握這門外語。大學生擁有較多的業余時間,可利用的課外資源也比較豐富;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目標和職業目標也更加明確,所以他們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而大學英語又是一門重要課程,大學生不僅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還要應對社會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日益增強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英語自主學習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根據國內外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做起。

1 培養自知,樹立自信
自知包括對自己的學習願望、目的、觀念、風格等的認識。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項學習活動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學習者對世界、尤其是對該學習活動的態度,自我感覺,學習慾望為條件的」。所以,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觀,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態度,形成主動學習的願望。只有擁有主動的態度,學習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產生獨立的想法,並利用各種學習機會,而不是僅僅對老師的教學刺激做出反應。此外,強烈而積極的動機是對外語產生興趣、進而要努力學會這門語言的重要條件,動機能在困難的時候使學習者產生堅韌不拔的信念,而堅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環境所帶來的局限, 所以, 動機培養也很重要。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要讓他們相信自身的努力對學英語至關重要,而自己有決心付出努力;不論自己的英語基礎是好是壞,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自尊和自信可以產生責任感和獨立感,促使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和後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認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認知特點是理性還是感性,場依賴型還是場獨立型,視覺型還是聽覺型等,學生就不會盲從和模仿別人,而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於自身特點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確立目標,制定計劃
目標在個體的學習過程中起參照點的作用,個體正是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不斷調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因此,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但徐錦芬等人的研究發現,很多大學生雖然認為英語學習很重要,但他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預習、復習課文等之外,並無學習英語的計劃,即使有,時間的安排也相當隨意,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鑒於這種情況,教師應擔當起幫助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能力水平、個人興趣、專業特點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制定學習目標。告訴他們不要制定諸如「我要盡量爭取過四級」這樣模糊的目標, 要制定多項小的、具體的短期目
標,因為近期目標的實現能夠使學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長,對他們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個目標的成功實現往往會促進新目標的確定和實現。計劃中的學習時間安排非常重要。根據調查結果,很多學生不是自覺地利用自習時間或業余時間安排學習活動,有70% 被調查的學生自稱對這些時間抓得不緊,其他類似的調查也表明學生在學習時間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盡如人意。毫無疑問,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況下,要獲得較高的英語能力,就得在環境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者齊莫曼建議讓學生確立有規律的學習時段,使自己在每天預定的時間內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他認為教會學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是自主學習教學中需要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這種教學一般包括如下步驟:與學生討論時間的運用;讓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內記錄下自己的時間運用,認識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制定個人時間表,確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時間;讓學生估計完成自主學習活動所需要的時間,並相應地填入時間表;本段結束後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和學習效果。

3 學習並運用學習策略
目標制定出來之後, 就要付諸實踐, 採用適合自己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說:「如何學和學什麼是密切相關的——一個學習者所採取的總體方法將極大地影響他的學習結果」。那麼,我們的學生策略使用情況如何呢?徐錦芬等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的調查顯示,許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學習策略;而根據王靜等對自主學習的調查,無論對於英語學習的總策略,還是對於各單項技能如詞彙學習、閱讀學習等的策略使用,受試學生絕大多數在「有時使用」的范疇以下,表明我們的學生學習策略使用頻率很低。這種情況與我國英語教學一貫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有關,所以,對學生進行明確的策略培訓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觀點,「提高學習者策略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把以策略為基礎的教學作為外語課程的一部分傳授給學生」,「明確地教給他們如何應用語言學習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外語。研究者查莫特和盧賓提出了策略培訓的做法: 發現並討論學習者已經使用的策略;呈現新的策略;示範新策略;解釋為什麼、在什麼時候使用這些策略;用真實的任務練習策略使用、驗證其效果。因此,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進行自我診斷;讓他們對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習得的策略進行比較、試驗; 讓他們自己決定以什麼策略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給他們機會嘗試將以往的成功策略用於新的學習情景。這些對學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學習大有益處。策略滲透最好在英語課堂上長期進行,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隨時給學生介紹相關策略,並指導和監督他們使用,同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有自覺的意識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時使用何種策略, 而不是以傳授具體的策略為重點, 因為它們可能難以窮盡。
4 適時反思、評價和調節
我們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自我反思、評價這一環節,他們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程序走, 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監督和檢查,而從未把自己當作自己學習的觀察者,監督者, 評判者和操縱者,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幫助他們培養這種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斷的過程,包括自我評價和歸因分析。自我評價指對學習結果是否與預期的目標一致以及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的評判,歸因分析是指對造成既定學習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如較差的學習成績是因為能力有限還是因為努力不夠造成的,等等。評價可從學習的質量、數量、速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者們大都認為學生用書面形式進行反思會受益很多,比如寫學習日記,階段總結,自我報告等,教師只需幫助他們弄清楚用哪些標准來評價自己的學習。
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節的學習,亦即個體主動選擇、調節、控制自己的學習的過程,對英語學習而言,指「學習者不停地根據系統內外因素的變化來調整觀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處於最佳協調狀態,使學習英語的潛在能力全部發揮出來」。語言學習系統是開放的,動態的,在不同的時期,學習的重
點和難點是不一樣的,學習策略也應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調控」是策略系統良好運作,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學生不能做到適時、自覺進行策略調整時,教師可加以提醒、點撥,或親自進行調控,隨後逐漸放手,只對學生的自我調節進行監督, 作出鼓勵性、形成性評價即可。

5 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們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非教學環境中自主地學習其職業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語知識和技能,大學階段的自主能力培養很重要,應從激發學生自知、指導他們制定學習計劃、進行策略培訓、發展元認知調控等幾個基本步驟逐步、全面地發展。

Ⅵ 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 初一的 2000字左右 謝了,大神們 急用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是千米,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米。
2、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軸是地球自轉軸(假想軸),現實中並不存在。
3、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4、地球的自轉軸叫做地軸,地軸的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北極,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南極。
5、緯線是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長度不等,緯線長度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緯線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度數<=90°地球上緯線有無數條。
6、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相交的半圓,經線有東西之分,0°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0°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度數<=180°。所有的經線長度相等,地球上有無數條經線。
7、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位於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赤道紀念碑位於南美洲厄爪多爾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處。
8、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160°E和20°W組成的經線圈。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求一條經線相對的那條經線:度數之和為180°,東西經相反。
9、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
10、晝夜形成的原因:由於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1、由於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12、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13、地球公轉的特點: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季節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五帶的劃分。
14、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范圍23.5°S~23.5°N)、北溫帶(范圍23.5°N~66.5°N)、南溫帶(范圍23.5°S~66.5°S)、北寒帶(范圍66.5°N~90°N)、南寒帶(范圍66.5°S~90°S)。
15、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16、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指向標指示圖上的方向。
17、比例尺可分為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三種類型。

18、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在經緯網地圖上:同一條經線只存在正南正北方向,同一條緯線只存在正東正西方向。北極是地球上最北的地方,其四周方向都是南;南極是地球最南的地方,其四周方向都是北。
19、圖例和注記幫助我們區分不同類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們的特徵。
20、我們常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1、在既沒有指向標又沒有經緯網的情況下,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22、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兩條等高線之間的距離稱為等高距,等高線之間等高距相等;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
23、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同;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24、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
25、去公園游覽,需要尋找景點,應該從導游圖上找到答案;外出旅行,確定行程,應該參考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應該查閱世界政治地圖。
26、在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範圍越大,內容越粗略。
27、河流發育於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中,不能發育於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中。
28、山地不同部位:
山峰:閉合曲線,內高外低

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鞍部:等高線呈馬鞍形,位於兩山峰之間
陡崖:等高線重合
五種基本地形:
高原:海拔較高,1000米以上
山地:海拔一般高於500米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盆地:中間高,四周低,海拔不確定
地球公轉補充:

節氣 太陽光直射位置 日期 晝夜變化情況
春分 赤道 3月20或21日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北回歸線 6月21或22日 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有極晝現象(南半球相反)
秋分 赤道 9月22或23日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南回歸線 12月22或23日 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以北有極夜現象(南半球相反)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27、地球表面最顯著的差別是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它構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徵。
28、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佔29%;概括地說,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29、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30、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31、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半島;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32、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按面積由大至小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33、世界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面積最大的半島是亞洲的阿拉伯半島。
35、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爾其海峽為界;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亞洲與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北美洲與南美洲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
36、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37、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全國約1/4的陸地低於海平面。
38、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其在此假說中提出的地球「活動論」觀點,後來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39、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40、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等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
41、全球大致可劃分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4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43、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第二,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44、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45、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46、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
47、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
48、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
49、空氣質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有的時候,人類活動的影響尤為重要。
50、按污染指數的高低,空氣質量一般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和五級,它們對應的空氣質量狀況分別是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51、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的平均數,就是日平均氣溫。
52、對氣溫的觀測,一般是在一天中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進行4次。
53、氣象台觀測和記錄的氣溫,是用放在百葉箱里的溫度計測得的,單位記做「℃」。
54、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55、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56、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57、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58、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59、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60、當等溫線呈封閉形狀時,如果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62、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63、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64、測量降水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6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66、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
67、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68、終年炎熱的地方,降水有多少不同;常年濕潤的地方,氣溫有高低差別。
69、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區,氣候都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特點,這種氣候叫做熱帶雨林氣候。
70、全球的氣候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式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11種氣候類型。
71、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們因此也成為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72、人們描述天氣時,關注的時間是一天,描述氣候時,關注的時間是一年。
73、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74、出生率是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內死亡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長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
75、2006年3月,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5億。
76、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是人/平方千米。
77、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低緯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困難,是人口稀疏地區。
7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
79、人口數量過多、人口數量增長過快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80、人口增長過快必然會帶來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和飢餓貧困等問題。
81、為了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82、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
83、三大人種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
84、黃種人皮膚呈淡黃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白種人膚色、眼色、發色都很淺,頭發天生就是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
85、世界上的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86、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印度北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東部和南部以及南美洲東部沿海。
87、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和大洋洲西南部,南、北美洲也有分布。
88、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8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90、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其次是英語,第三位是西班牙語;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1、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9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伊斯蘭教徒被稱為穆斯林,該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93、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94、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95、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96、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
97、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98、由於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不同類型的聚落所呈現出的景觀有較大的差異。
99、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100、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各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築風格。
101、如何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102、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103、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
104、傳統聚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05、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省的平遙古城、雲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等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06、世界上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面積最大的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是梵蒂岡。
107、從陸地面積來看,居前六位的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108、到2003年為止,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共有11個,按人口數由多至少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奈及利亞、日本、墨西哥。其中位於東亞的是中國和日本,位於東南亞的是印度尼西亞,位於南亞的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位於北美洲的有美國和墨西哥,位於南美洲的是巴西,位於歐洲的是俄羅斯,位於非洲的是奈及利亞。
109、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110、中國一貫主張「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五項原則。
111、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112、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是國家主權范圍的邊界。
113、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114、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115、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116、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117、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118、中國是繼俄羅斯、美國後第三個發射載人太空飛船的國家。
119、習慣上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120、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121、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122、聯合國的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123、聯合國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秘書處和國際法院等6個主要機構。
124、聯合國安理會是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補充:
緯線 經線
形狀特徵 圓圈 半圓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長度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相等
度數起點 赤道為0°,南北兩極為90° 本初子午線為0°
數量特徵 0°~90° 0°~180°
度數變化規律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至90°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至180°
表示符號 北緯用N,南緯用S 東經用E,西經用W
半球劃分 赤道劃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劃分東西半球
宗教 發源地 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 形成於亞洲的西部 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 產生於阿拉伯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 創始於古印度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和國家
漢語 亞洲、東南亞等地區,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地區,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俄語 歐洲的東部、亞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區,主要是俄羅斯
法語 歐洲的西部、非洲等地區,法國及非洲的一些國家
西班牙語 歐洲的南部、拉丁美洲等地區,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的西部非洲北部的許多國家
溫度帶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徵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高溫,降水稀少
溫帶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氣溫在0℃以上,四季較分明
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溫和濕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降水少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氣溫在0℃以下,四季分明
寒帶 寒帶氣候 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
高山 高山氣候 氣溫垂直變化顯著

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周圍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現象)

一、課題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看,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於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習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課題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以上的兩項內容。
2、課題研究背景及解決問題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對學生來說是個很有趣、很實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由於傳統的教學主要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很少,被動地學習使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和信心,更談不上培養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十分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3、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價值:地理學科跨文理兩科,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實踐性強,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經濟發展的諸多領域,如工業、農業、交通、商業、旅遊、文化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意義:有利於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將來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和探索學習,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未來發展的人文精神。同時,增強老師的全面素質提高。
4、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成果
研究性學習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作為一種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新型學習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的關注。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進,以主動探究、建構自己的知識為特色的探究性學習也逐步為大家所認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地理教材以新課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為指導,設計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動。目前的研究性學習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學習模式,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探討、不斷創新。
5、課題研究目標
使學生由傳統教育的知識點的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發展為具有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理解和熱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學生將來關注社會、服務於社會打下基礎。
提高教師的改革創新意識,適應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為實踐服務。使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國家建設,關注家鄉的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上網查詢法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04年11月)
學習理論:廣泛搜集並學習了研究性學習方面的有關資料,提高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設計方案;每月召開一至兩次會議共同研究探討課題的實施情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明確分工,各負其職,考慮到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鑒於目前處於研究性學習的探索階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級試行。高三教師積極參與。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體任務:
1、挖掘、編寫出地理學科教材中的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2、組織相關教師上好研究性學習研討課並撰寫出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教案;
3、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體會,學生做研究性學習作業。
4、撰寫地理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05年6月)
以會議的形式對課題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成果,申報驗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麗、楊桂玲、車穎、王崴、於曉坤、冷天崖、楊蕊老師等分別負責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六單元、第七單元、第八單元的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學生研究性學習作業。
由王崴老師搜集和整理了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作業。
3、整理各種研究報告、論文
本課題組負責人曲秀麗老師撰寫了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於曉坤和冷天崖老師分別撰寫了淺議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的作用等研究論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學習課教案
王崴老師上了地理研究性學習匯報課— 「丹東七日游」,組織學生進行了「全球變暖是否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地理研究性學習辯論會,並撰寫了研究性學習教案。探討和摸索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
5、整理形成了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論文。
6、由楊桂玲老師整理和形成了課題組例會的紀錄。
五、課題研究的結論
高中地理教學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改革創新意識,發展了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理解和熱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學生將來關注社會、服務於社會打下基礎

Ⅷ 地理研究性課題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雜訊污染及危害

2、所在鄉鎮的農村耕地利用現狀及處理

3、親自觀察、記錄月相的變化,拍攝系列照片

4、關於句容市水資源利用狀況

5、句容市地區(或自己所在鎮區)大氣污染及危害

6、關於貧困地區與人口問題的探討

7、關於城區(或自己所在鎮區)綠化的研究

8、某工廠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

10、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

11、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調查

14、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15、句容市工業廢水污染情況

16、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

17、農村生活用水調查

18、工廠密集度和生活環境的關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太陽能的利用

22、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從第谷、開譜勒到牛頓)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圖)

25、古代中國的地理學貢獻(或者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較美國西進運動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29、小論文:從電球箱到臭氧層

30、泰山為什麼成為帝王封禪的選擇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點(從氣候、地理位置等要素來研究)

32、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或者農葯污染問題

3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研究(中國的國界問題)

34、部分廢品的回收利用

35、調查本市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產品的情況及發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給句容市帶來的變化(問題或好處)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鎮區)過去的歷史沿革,歷史地位,地理、人文優勢,現狀分析(優、缺點),未來的發展構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38、句容市城市規劃布局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城市的特色、規模、布局、環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40、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問題研究

Ⅸ 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

什麼東東。看不懂你問的啥

Ⅹ 地理研究報告怎麼寫

一、研究的動機二、研究的目的三、研究方法四、研究內容五、研究心得。例如:研究內容
經過研究,得知因暴雨誘發,所造成的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有陡峭、便於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游堆積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暴雨洪水還會引發山洪和山體滑坡等災害。
最後宣揚保護環境,倡導節能減排,大力發揚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