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病毒
A. 科學題 你們誰知道都有哪些病毒 病毒名字加介紹和圖片發過來
熊貓燒香病毒(尼姆亞病毒變種) 、Elk Cloner病毒、Brain病毒、Morris病毒、CIH病毒、「紅色代碼」病毒、「沖擊波」病毒、鬼影病毒。寶馬病毒、Love bug病毒。
B. 最早發現病毒的科學家是誰
伊萬諾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病毒的人,被後人譽為「病毒學之父」.
19世紀,伊萬諾夫回斯基(D.Iwanowski,1864--1920)在研究煙草花葉答病的病因時,推想這種病是由細菌引起的。他將患花葉病的煙草榨出汁液,用能將細菌濾去的過濾器進行過濾,再用過濾後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煙葉,結果發現正常的煙葉還能患病。這表明煙草花葉病是由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引起的,他把這種病原體叫做「濾過性病毒」。後來,科學家萊夫勒(F.Loeffler,1852--1915)和弗羅施(P.Frosh)在研究動物的口蹄疫時,證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說,伊萬諾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病毒的人,被後人譽為「病毒學之父」。
C. 十大最致命的病毒是什麼
1. 馬爾堡病毒
科學家們在1967年發現了這種病毒,當時在德國的一個實驗室里發現了一次小規模的爆發。
科學家們接觸了從烏干達進口的受感染猴子。這種病毒與埃博拉病毒類似。
症狀並不輕微:被感染後,你會發高燒,並開始全身出血——這會導致休克、器官衰竭,最終死亡。
在疫情爆發之初,25%的感染者死亡,後來隨著1998-2000年剛果和2005年安哥拉的疫情蔓延,這一數字超過了80%。
2. 埃博拉病毒
這種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和剛果同時暴發。
埃博拉病毒通過接觸血液和其他體液,或通過受感染者和動物的組織傳播。
感染者的死亡率在50%左右,在蘇丹甚至在70%左右。
這種病毒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泰國和菲律賓。
隨後,它傳播到我們星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約有40%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經常存在的地區。
這種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
每年大約有1億人感染這種病毒。死亡率很低,只有2。5%,但當然死亡人數仍然很多。
D. 有哪些科學家征服了哪些病毒
巴斯德
征服了
天花
巴斯德
征服了
狂犬病
弗萊明
征服了
流感
E. 科學生活:「類SARS」病毒到底有多厲害
不能。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版一一類演權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憩息,夜間覓食。
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蝙蝠還有的天敵就是人類,如關島大蝙蝠就是因為當地人的捕食而滅絕的。
F. 在目前科學界的已知生物之中,最可怕的病毒是什麼呢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也被翻譯成埃博拉病毒。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毒,自 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 (DRC)以前稱為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之後,它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關注,埃博拉的名字來源於此。它是一個常用術語,用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的一組病毒。它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埃博拉出血性發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
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治療埃博拉病毒病患者仍存在爭議,它主要由半液體食物組成,易於吞咽和消化。可以選擇粗纖維含量較少的食品,如爛面,粥,蔬菜泥,肉末,清蒸雞餅,牛奶等,避免油炸,含有大量粗纖維的蔬菜或刺激性調味品,並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
關於在目前科學界的已知生物之中最可怕的病毒是什麼呢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G. 有些病毒真是科學家弄出來的
你這問題問的奇怪,宇宙中一切的存在只要條件足夠都可以創造,何況病毒
H. 世界上都有那些知名的病毒
世界上都有那些知名的病毒?
病毒是一種比細菌還在要微小的,非細胞生命,只寄宿於細菌,植物,動物,人類當中才能生存。我們都聽說過病毒,但對病毒卻非常的不了解,非常的陌生。下面列舉的一些知名的病毒,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如: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海洋當中,真正的主宰是病毒。拿一個250Ml的杯子裝一杯海水,裡面所停含有的病毒數量超過地球人口總和,數量高達300億個以上。但絕大多數都是對人無害的。
要知道20%的海洋生物代謝都需要病毒進行。如果海洋當中沒有病毒,整個海洋的生物,生命就會嘎然終止。
下面讓我們來認知一下我們聽過,熟知的一些病毒:
一:天花病毒。
感染天花病毒的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僅在20世紀天花就感染殺死了3億人。
因為疫苗的發明,使得天花病毒傳染病,是目前唯一被消滅的病毒。目前天花病毒基本消滅。
到目前為讓步,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傳染病。早在16-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
19世紀至20世紀初,天花依然橫行無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直到天花疫苗的產生才終結。
二: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並不是致命的病毒,但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目前中國也有過億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數情況下都是處於非傳染狀態。
目前已經出現了乙肝疫苗。肝炎往往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都是傳染性疾病,患者症狀表現為:食慾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面黃等症狀。
肝炎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導致患者死亡。但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乙型,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液和其他體液的接觸傳染。
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染。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過飲食傳染。
三:HIV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是目前最令人害怕的病毒,一旦感染上了艾滋病毒,人體的免疫力幾乎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因為艾滋病毒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斷地分裂後就變異。
通常別的病毒分裂繁殖後一代都是一樣,它卻是變異不同的。這使得研發的葯物跟不上病毒的變異。
目前還沒有能夠治癒艾滋病的疫苗與葯物。已經研製出的一些葯物只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目前全球有3600萬人死於艾滋病毒癮。該病毒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者在出現艾滋病症狀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四:馬爾堡病毒。
該病毒最早在1967年發現於德國馬爾堡,引發的傳染病稱為馬爾堡出血熱。在非洲的地區也流行。亞洲地區較少出現。
該病毒可以通過體液(血液、排泄物、唾液、嘔吐物等)傳播。病患者病狀為發高燒,腹瀉、嘔吐,身體各孔穴嚴重出血。通常病發後一周死亡。
病發死亡率為25%至100%。對於這種具高度傳染能力,而同時致命的疾病,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醫治的方法。
五:輪狀病毒。
感染輪狀病毒從無症狀,輕微發病到嚴重發病,嚴重時發生致命性胃怕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表現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以及無血色水樣腹瀉,症狀可持續3~9天。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每年全世界導致嬰兒死亡人數約為90萬人。其中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在中國0-2歲的嬰幼兒感染人數約為4000萬人,含新生嬰兒。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人數的1/4,是引起嬰幼兒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原。
六:登革熱病毒。
發生在全球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1億個登革熱病例,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高達20%。
病毒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可引發急性傳染病登革熱。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
登革熱影響所有年齡的人,但是大部分的登革熱卻發生在年齡15歲以下的兒童。
七: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流行於非洲,是目前為止,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被稱為地球上最危險的病毒。在顯微鏡的觀察下,埃博拉病毒外形組織結構十分的詭異,如同幽靈詛咒的符號一樣。一旦感染上,幾乎就是死亡。
可引發急性傳染病埃博拉出血熱,可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是現存的毒性最大的病毒,導致患者病死率高達50%~90%。
目前還還沒有有效抵禦這種病毒的疫苗和葯物。它以極其恐怖的傳播方式和速度像幽靈一樣在非洲游盪。
從1976年至2012年爆發了23次。2014年7月,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非洲大爆發,其感染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並且還在繼續蔓延,並無被控制的跡像。
八:流感病毒。
流感具有季節性。2019年9月~2020年1月底,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已經有1900萬人感染流感,造成至少1萬人死亡,其中包括68名兒童。
一旦感染上甲型流感,它就可以通過短時間內的基因重組,而繁殖演化出新的病株,每重組一次毒性增強,傳染性也增大,導致原有的治療方法失效。
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非常的高。
WHO統計,在流毒爆發的季節,全球死於流感病毒的人數高達50萬。感病毒分為三個型別,即甲型,乙型,丙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較為熟悉的一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也是一種甲型流感,近年來流行的H5N1、H7N9都是對人類危害較大的禽流感。
歷史上最駭人的一場流感發生於1918年,這場場全球性流感奪走了5000萬條生命,其罪魁禍首就是名為H1N1的甲型流感病毒。
九: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是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狂犬病毒的傳染源主要為狗,其次為貓,狼等。如果不小心被犬,貓,狼等動物咬傷,抓傷,破損皮膚或黏膜被動物舔過,都必須注射疫苗。
一旦得了狂犬病毒,死亡率幾乎100%。得了該病毒後,通常會在人體內潛伏1-3個月左左,病毒最終入侵到人體的 中樞神經系系統,而導致死亡。
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於中樞神經,即腦,脊髓神經,被病毒破壞,最終死於自主神經系統受損,導致的臟器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十:SARS非典病毒。
該病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病毒可引發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即我們熟知的SARS。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信息,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最高可能達到14%~15%。該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十一:新型冠狀病毒。又稱為:新冠肺炎。
2020年1月剛爆發於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到2020年2月10止,其確診感染了4萬多人,死亡人數超過了900人。目前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管控。期待疫情的好轉。
新型冠狀病毒,從病毒的形狀來命名,是病毒的變異後的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人際傳播。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有兩種: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症狀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症,發熱,乾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
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嚴重者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正處於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節,要增強自我的衛生保健意識,優質飲食結構,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做好規避致病源,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人多集中的地方,外出必須佩戴口罩,注意洗手消毒。在家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I. 黃禎祥研究過什麼病毒
黃禎祥,1910年2月10日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病毒學家。福建廈門人。1930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碩士學位。1934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博士學位。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首創病毒體外培養法新技術,為現代病毒學奠定了基礎,被稱為「在醫學病毒學的發展史上第二次技術革命」;第一次使病毒定量測定的顯微鏡觀察法被革新為肉眼觀察法;對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流行病學、病原學及發病機理的研究,為控制中國乙型腦炎的流行做出了重要貢獻;首先發現自然界中存在著不同毒力的乙腦病毒株,並對其生態學與流行的關系、變異的某些規律、保存毒株的方法及疫苗等進行了研究;發明了用福爾馬林處理麻疹活疫苗的新方法。
良好的家庭環境使他養成了好讀書求知識的習慣。192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當時的醫學最高學府北平協和醫學院,接受了嚴格的醫學教育。他於1934年畢業後,擔任了北平協和醫院內科醫生。北平協和醫院是當年中國條件最好、最有權威的醫學機構,黃禎祥在這里整整工作了8年。他不僅打下了堅實的醫學基礎,而且培養了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期間,他發表了有獨到見解的關於白喉桿菌及其免疫的論文,受到了美國醫學雜志的重視。青年時期的黃禎祥,憑著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實的醫學基礎,在對霍亂、鏈球菌感染、鼠疫等方面的研究上多有建樹,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黃禎祥的才華受到了協和醫院的器重,1941年被選送到美國留學。
黃禎祥在美國期間,首創了引起世界病毒學界矚目的病毒體外培養新技術,為現代病毒學奠定了基礎。這時,日本侵略軍仍在蹂躪中華大地,中華民族處於危急存亡關頭,他毅然謝絕了美國方面的一再挽留,於1943年末懷著憂國憂民之心,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返回了祖國,到重慶中央衛生實驗院任醫理組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回到北平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
北平解放前夕,他選擇了留下來等待新中國誕生的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禎祥的專業特長開始得以發揮。盡管當時經費少,還不具備大規模開展病毒研究的條件,而人民政府盡力為他添置了科研設備,配備了助手,他開始著手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肝炎等病毒的研究工作。黃禎祥決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國的病毒學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抗美援朝時期,他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為了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中國東北和朝鮮前線進行調查,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保衛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
黃禎祥先後出訪過蘇聯、羅馬尼亞、荷蘭、埃及、法國、菲律賓、美國等十幾個國家,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1983年他率中國微生物專家代表團應邀赴美國參加第十三屆國際微生物學大會,在美國丹頓市被授予該城的「金鑰匙」和「榮譽市民」稱號。
黃禎祥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他是美國實驗生物醫學會會員、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合辦的《病毒學雜志》編委,還擔任美國《國際病毒學雜志》、《傳染病學論叢》雜志的編委。1983年他被選為美國傳染病學會名譽委員。
黃禎祥熱心中國醫學病毒學事業,他倡議和創建了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創辦了《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前身)。他先後主編了《醫學病毒學總論》 、 《常見病毒病實驗技術》 、 《中國醫學網路全書·病毒學》等書。在他晚年生病住院期間還主持編寫了《醫學病毒學基礎及實驗技術》、《醫學病毒學詞典》。
黃禎祥為人正直,待人誠懇熱情,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又勇於創新。1985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正當他以極大的干勁帶領研究人員投入新課題病毒免疫治療腫瘤研究時,1987年,白血病奪去了他的生命,終年77歲。
病毒培養技術
20世紀初,國際上對病毒的研究剛剛起步,研究病毒的工作還很不成熟,方法也很落後。由於病毒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物,當時檢測病毒存在與否,需要通過對動物注射含病毒物,觀察動物發病或死亡來判斷,顯然這種方法是十分原始的。病毒還有另外一個特性,即它沒有自己的酶系統,需要寄生在活細胞內,因而一般的微生物培養基不能使病毒繁殖和生存。病毒的這兩個特性加大了尋找培養病毒新技術的難度。病毒培養是病毒研究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可以說沒有病毒培養新技術的建立,也就沒有病毒研究的突破和發展。因此,許多國家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際上許多知名學者為此苦苦探索了幾十年。
1943年黃禎祥在美國發表了《西方馬腦炎病毒在組織培養上滴定和中和作用的進一步研究》,這一研究論文立即引起舉世矚目,並得到同行的普遍認可。
這一新技術概括為:
第一步,用人為的方法將動物組織經過處理消化成單層細胞,並給這種細胞以一定的營養成分使其在試管內存活。
第二步,將病毒接種在這種細胞內,經過一段時間,細胞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理改變。觀察者只要用普通顯微鏡觀察細胞有無病變,即可間接判斷有無病毒的繁殖。
這項新技術把病毒培養從實驗動物和雞胚的「動物水平」,提高到體外組織培養的「細胞水平」。也正是這項技術的建立,拓寬了國際上病毒學家的思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病毒學者採用或改良了這一技術,成功地發現了許多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分離出許多新病毒。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病毒學家恩德斯獲得諾貝爾獎金,就是在採用了黃禎祥這一技術的基礎上取得的成果。美國1982—1985年各版的《世界名人錄》稱黃禎祥這一技術為現代病毒學奠定了基礎。
病毒學研究的實踐證明:病毒學研究發展到今天的分子病毒學水平,黃禎祥所發現的這一新技術起著重要的作用。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找到比這一技術更先進的病毒體外培養的方法。這一新技術至今還廣泛應用於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研製、診斷試劑的生產和病毒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等高技術研究領域。世界上許多國家採用這種技術分離了諸如流行性出血熱、麻疹、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病毒。近年來在全球引起震動的艾滋病病毒也是採用組織培養這一技術分離得到的。
乙型腦炎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當時嚴重威脅勞動人民健康的傳染病之一。黃禎祥清楚地知道要開展乙型腦炎的研究,著手解決這一醫學難題,困難是很大的。然而,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病毒學者的責任感,激勵著他不能不主動請纓,他向衛生部領導要求,要從乙型腦炎入手開始新中國的病毒研究事業。衛生當局滿足了他的願望,支持他的工作,給了他人力、物力的保證。乙型腦炎的研究工作從此開始了。
由於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對乙型腦炎這種傳染病的認識還很膚淺,乙型腦炎的病原、發病機制、傳播規律、診斷、免疫等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甚至於在中國流行的乙型腦炎(當時俗稱大腦炎)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所流行的乙型腦炎是不是一種病都未能搞清楚。這些問題在當時的病毒學界都是有待揭示的課題。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頭兩年中,黃禎祥組織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有關調查工作,由於衛生當局的大力協助及各醫療衛生機構的熱誠合作,這項工作是相當順利的。在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之後,黃禎祥帶領科研人員開始了病毒分離、實驗診斷方法的建立、乙型腦炎傳播媒介昆蟲生態學、乙型腦炎病毒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摸清了中國乙型腦炎的流行規律、傳播途徑及特點,並著重指出蚊蟲是傳播乙型腦炎的媒介昆蟲,從而在技術上具體地指導了建國初期轟轟烈烈的群眾愛國衛生運動。
1949年,黃禎祥在中國首先開始了乙型腦炎疫苗的研製工作。他在一篇論文中闡述了最初研製乙型腦炎疫苗時的想法:「當1949年我們開始了流行性腦炎的研究之後,首先對這種傳染病的流行病學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並且用血清學和病毒分離的方法確定了該病的病原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這些研究的結果給預防工作指出了方向,為了更好地配合預防工作上的需要,於1949年我們開始了疫苗製造試驗。」這是中國開展乙型腦炎疫苗研究文獻中最早的記錄。在這以後的幾十年中,乙型腦炎疫苗的研製工作一直在進行著,最初從研究死疫苗開始,繼而發展到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無一不滲透著黃禎祥的心血。乙型腦炎疫苗的研製這一成果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眾所周知,預防醫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絕不是靠某一個人獨自奮斗所能取得的,必須要有長時期的,有時甚至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中國乙型腦炎的研究從1949年開始,經過整整40年的工作,終於被社會所承認。1989年這項成果獲得了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頒獎時,雖然黃禎祥已不在人世,甚至獲獎者的名單中也沒有他的名字,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黃禎祥在中國乙型腦炎研究中開拓者的地位和他在取得這項成果中的重大作用。
病毒免疫貢獻
1954年,世界上分離麻疹病毒獲得成功。用組織培養技術研製麻疹疫苗就成為世界病毒學界探討的重要課題。1961年,黃禎祥以極大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麻疹疫苗的研究工作中。他和著名兒科專家諸福棠教授合作,對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的合作推動了當時中國麻疹病毒的研究工作。此後,黃禎祥和他領導的麻疹病毒研究室對麻疹病毒血凝素、麻疹疫苗的佐劑、疫苗的生產工藝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福爾馬林處理的麻疹疫苗》是他這一時期發表的重要論文。這篇論文曾在第四屆國際病毒大會上宣讀,得到與會者的好評。
1980年以後,黃禎祥致力於病毒免疫的研究,先後發表了《被動免疫對活病毒自動免疫的影響》等論文。在病毒免疫治療腫瘤的研究方面,他指導研究生進行了探索性的工作,先後發表了《不同病毒兩次治療腹水瘤小鼠的初步研究》、《病毒與環磷醯胺聯合治療小鼠瘤的研究》、《腫瘤抗巨噬細胞移動作用的研究》等多篇論文。這些研究成果無疑對尋找抗腫瘤治療方法提供了有思考價值的線索和依據。黃禎祥提出的病毒免疫治療腫瘤的新設想,將是腫瘤治療研究中有待開發的一塊具有廣闊前景的領域。知識點黃禎祥的影響
由於黃禎祥在醫學病毒學研究中的重要貢獻,1981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被任命為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他還擔任了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主任委員。
黃禎祥逝世後,為了紀念他在醫學病毒學研究中取得的成績,他在海內外的同事、親友共同發起成立了黃禎祥醫學病毒基金會,以黃禎祥的名義頒發獎學金,以獎勵在醫學病毒學研究中做出貢獻的新人。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共同主編、出版了《黃禎祥論文選集》,以紀念他在病毒學研究中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