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化冰實驗
① 幼兒園科學案例怎樣讓熱水涼的更快些
設計思路 有一天,有幼兒問:「熱水怎麼會變成冷水的?」這促使我分析幼兒有關這方面的生活經驗,發現幼兒己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讓熱水快點變冷」的辦法。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知識。於是,我決定引領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中,我首先通過...「一杯熱水一直放著不動,結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幼兒了解熱水會自然冷卻的常用,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提出各自的想法,運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藉助空氣流動,在熱水中放進冷的東西,將熱水放在一個更冷的環境中。等等,都會使熱水冷得快些。 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現「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熱水冷得快些」,從而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 目標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熱水快點變冷,探究熱水變冷水的秘密。 2.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3.敢於在集體中提出問題。 准備 l.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讓幼兒感知水量相同),內裝顏色水。 2.溫度計、毛巾。 3.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 4.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 過程 一、提出主題 1.師:這里有許多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麼辦? 2.幼兒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溫度計測水溫。個別幼兒試測,並將水溫38攝氏度的結果告訴所有幼兒,大家記錄水的溫度。 3.師:如果這幾杯水一直放著,結果會怎樣呢? 幼:水溫會下降。 幼:熱水最後會變成冷水。 二、設計方案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實驗報告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方法,教師巡迴指導並了解幼兒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兒說:「將水放在冰箱中,水溫會下降快些!」有幼兒說:「放在風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說用調羹不斷攪拌……幼兒共提出16 種方案,教師將方案-一記錄在黑板上。 三、實驗論證 1,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如:是否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變了自己的實驗計劃,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 @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教師以幼兒沒有採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後玻璃杯中的水溫,並將實驗過程記錄完整。 四、交流討論 1.出示一杯沒有使用過任何降溫方法的水,測量其溫度為34攝氏度。 2.請幼兒測量樣杯中的水溫,引導幼兒將自己水杯的水溫與之比較,並想辦法使熱水快點變冷,讓水溫低於34攝氏度。 3.提問: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 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兒將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溫,有的幼兒嘗試在水杯中放冰塊,有的幼兒在水杯中放入許多鵝卵石,有的幼兒對著水杯吹氣……於是,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為什麼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 幼:因為熱氣出來了,冷氣進去了。最後有一位幼兒這樣總結:在攪拌時,水杯中的熱空氣會不斷地往外跑,使熱水快快變冷。 師:為什麼同樣往水杯中加東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鵝卵石,兩杯水溫會不同呢? 幼:冰塊更冷。 幼:鵝卵石放進去後,它自己變熱了,而冰塊不會變熱,它只會越變越小。 幼:因為水杯中的熱傳給了鵝卵石,鵝卵石也熱了。 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放進更冷的物體,能使水溫下降得更快。 5.引導幼兒發現新問題:為什麼將熱水倒在一個大與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或許還會碰到其他各種問題,如: ·為什麼熱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點變冷呢? ·為什麼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增加了與冷空氣接觸的面積) ·冬天,我們對著手呼氣,會感到溫暖,可同樣呼氣為什麼卻能使熱水快點變冷呢? ·為什麼許多塊冰放在水中,水溫會下降到0攝氏度,而等冰融化後溫度又會上升到5攝氏度呢? 雖然活動中用到了溫度計,但教師沒有將目標落實到知識點上,而是突出「做中學」的精神,讓幼兒通過活動需要來了解、使用溫度計,與此同時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記錄,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驗事實。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使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過程、方法,從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
② 幼兒園大班科學熱水怎麼變冷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變化。
2.能運用生活經驗,想出多種讓熱水變冷的方法。
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能夠想出多種讓熱水變冷的方法。
活動准備:
1.扇子、杯子、冰塊、等,數量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
2.溫度計、熱水杯、抹布每人1份,每人一張記錄單、筆。
3.活動前已學會使用水溫表看讀數,並會記錄兩位數的數字。
方法手段:
觀察法、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設想讓熱水變冷的各種方法。
1.師從熱水瓶中倒一杯熱水:我有點口渴了,水太燙了!你有辦法讓熱水快點變涼嗎?
2.根據幼兒的回答畫出各種方法的簡筆畫:你有什麼辦法?
3.帶領幼兒數一數:看看現在一共有多少種方法?
4.師幫助幼兒歸納出現在可行的方法:哪些方法現在就可以用的?
(分析: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活動,把孩子們一下子帶進了我們今天所進行的活動中,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當幼兒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時,教師用簡筆畫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方法,調動了幼兒開動腦筋踴躍發言的慾望,並從中滲透了數學知識,豐富了活動內容。)
二、引導幼兒討論實驗的操作方法。
1.提問:那老師想考考你們了,怎樣才能知道用了這些辦法後,熱水是不是真的變涼了?(用手摸、喝一喝)
2.提問:可以用什麼來測量水溫?(溫度計)
3.師在投影儀上給幼兒觀察溫度計:溫度計上有什麼?怎麼測呀?
4.提問:怎樣就證明水變涼了?
5.教師:要證明水變涼了需要用水溫表測量兩次,實驗前先測一下,用過了一種方法後再測一下。
(分析: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講述用大家想的方法是否會使水變涼,用怎樣的方法可以知道水溫的變化等等,問題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對活動內容越來越感興趣。並且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到要證明水變冷了必須用溫度計測量兩次,突破了活動的重點。)
三、引導幼兒試驗使熱水變冷的方法。
1.出示記錄表:今天老師請你們在這X種方法中選擇一種試一試。老師為你們每人准備了一張記錄表,想一想,第一次測量的水溫記錄在哪裡?選擇的方法畫在哪裡?實驗後再測的水溫記錄在哪裡?
2.要求:現在先請你去選擇一種方法,先測一下杯中水的溫度,記住一定要等紅線停了才能讀數,然後記錄下來。
3.在幼兒記錄好後:現在我們一起開始實驗,准備,開始!
4.師巡迴觀察幼兒的實驗,看到使用冰塊的基本化了之後,喊「停」。
5.引導幼兒第二次測水溫並記錄下來。
(分析:記錄表的運用,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幼兒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這是老師介入幼兒活動的一個好辦法,也是觀察幼兒使用水溫表測量水溫變化的情況,從而突破難點,使活動順利開展。在幼兒做實驗時,教師控制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為了幼兒能更好、更准確的完成測量結果。)
四、引導幼兒講述實驗過程、結果,並通過比較得出哪種方法能使水溫下降的最快。
1.提問:誰來說說你使用的是哪一種方法?最先測量的水溫是多少度?後面幾次測得的水溫分別是多少度?你們認為這種方法能讓熱水變涼嗎?你們是根據什麼知道的?(幼兒講述:一開始測的水溫是XX,後來測的水溫是XX,水溫下降了,說明這種方法是可以使熱水變冷的。)
2.提問:誰和他用的是不一樣的方法?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和總結:那你們知道這些方法中哪種可以讓水溫下降的最快?你是怎麼知道的?
4.利用記錄表進行小結:原來我們選擇的這些方法都可以使熱水變冷,但是通過實驗我們知道,XX的方法可以最快讓熱水變冷。
5.延伸:回家後我們可以試一試今天沒有用到的方法,看看哪種方法最快能讓熱水變冷!
(分析:教師請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及結果,並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方法是否使熱水變涼了。接著,老師繼續請用同樣方法的幼兒來講述他們的實驗結果,從而讓大家知道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最後,再請其他幼兒介紹不同的方法的實驗結果,通過比較得出這些方法使水溫下降的快慢,加深了知識。)
③ 幼兒園大班科學冰是怎麼融化的教案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科學概念:
1、當環境溫度高於0℃,冰的溫度升至℃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1、觀測並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
2、觀測並記錄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
3、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成冰塊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初次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
【教學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
【教學難點】探究促進冰融化的因素
【教學准備】小組:燒杯一隻(內盛小半杯冰塊),溫度計4支,冰融化時溫度記錄表(參考書P50),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隻、冰塊1塊(要求每組的塑料袋、冰塊的形狀、大小規格一樣).
教師: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觀察冰的融化
1、師:上節課我們探究後得出了液態的水在0℃以下就會凝固成冰,那麼固態的冰能夠重新變成液態的水嗎?在什麼條件下能夠變成水呢?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知識的同時引出本節課需要探究的話題.)
2、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做出預測.
(學生可能說的五花八門,一般情況下不予否定,可以告訴學生完成本節課的試驗後你就會得出自己的結論.)
3、師:你們親眼看到過冰的這個融化過程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親自來看一看.板書:冰融化了
師:我們要怎麼來觀察呢?教師作出提示(小黑板出示)
(1)把冰塊放入燒杯內,用溫度計測量,並記錄冰塊的溫度.
(2)讓冰塊自行融化.在冰塊融化的過程,按均勻的時間間隔測量溫度.
(3)當冰塊完全化成水時,記錄溫度計上的讀數.
4、師:方法知道了之後,我們就來測量一下吧,同時記錄冰塊融化時的溫度和周圍空氣的溫度,每隔1分鍾測一次,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可增加一個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④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冰塊融化後會怎樣
思考:在一個杯子中放一個冰塊,然後倒滿水。當冰融化後,杯內的水會溢出來嗎?材料: 1塊冰塊、2個杯子、水操作: 1.在托盤上放置一個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塊冰。 2.往杯中倒滿水,使冰塊的一大部分會高出水面。 3.等待冰塊融化。觀察融化後,水會不會溢出 杯子。講解: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質量變輕,自然會浮在水面上。當冰塊融化時,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體積,因此,水不會溢出。其實冰塊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個冰塊的水的體積。
⑤ 關於冰的知識幼兒園用的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科學概念: 1、當環境溫度高於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1、觀測並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 2、觀測並記錄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 3、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成冰塊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初次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 【教學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 【教學難點】探究促進冰融化的因素 【教學准備】小組:燒杯一隻(內盛小半杯冰塊),溫度計4支,冰融化時溫度記錄表(參考書P50),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隻、冰塊1塊(要求每組的塑料袋、冰塊的形狀、大小規格一樣). 教師: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觀察冰的融化 1、師:上節課我們探究後得出了液態的水在0℃以下就會凝固成冰,那麼固態的冰能夠重新變成液態的水嗎?在什麼條件下能夠變成水呢?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知識的同時引出本節課需要探究的話題.) 2、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做出預測. (學生可能說的五花八門,一般情況下不予否定,可以告訴學生完成本節課的試驗後你就會得出自己的結論.) 3、師:你們親眼看到過冰的這個融化過程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親自來看一看.板書:冰融化了 師:我們要怎麼來觀察呢?教師作出提示(小黑板出示) (1)把冰塊放入燒杯內,用溫度計測量,並記錄冰塊的溫度. (2)讓冰塊自行融化.在冰塊融化的過程,按均勻的時間間隔測量溫度. (3)當冰塊完全化成水時,記錄溫度計上的讀數. 4、師:方法知道了之後,我們就來測量一下吧,同時記錄冰塊融化時的溫度和周圍空氣的溫度,每隔1分鍾測一次,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可增加一個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
⑥ 關於幼兒園大班科學實驗教案有哪些
大班科學活動:《讓物體站起來》教案 活動目標: 1.在不斷操作中,發現、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2.能夠及時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協作、商量的能力。 3.在活動中感受動手記錄、合作探索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知識儲備:提前引導幼兒觀察需要協助才能站立的現象與實例。 2.物品准備:書、紙、瓶、吸管、積木、玩具、果凍盒、夾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簽、橡皮泥等,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物品,區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來 1.啟發幼兒通過猜測、操作驗證的方式,將可以站起來與不能站起來的物品進行分類。 (1)猜測。 你認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來?哪些不能?(吸管、竹簽等不能自己站起來,瓶子、書、積木等能自己站起來) (2)操作驗證。 請你來試一試,你猜得對不對。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東西可以站起來,有的卻不能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猜測) 二、幼兒再次玩物品,發現讓物體站起來的各種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1.讓竹簽站起來,並掌握記錄的方法。 (1)教師出示竹簽,請幼兒想辦法讓其站起來。 怎樣能讓竹簽站起來?(用橡皮泥做一個底座、插在沙子里、用書夾住等) (2)幼兒操作實驗。 請你試一試,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實驗結果,討論記錄方法。 你是用什麼方法讓竹簽站起來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那我們怎樣才能在很長時間以後還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方法呢?(把我們做的留著、我們把它畫下來等)2.豐富材料,進行操作,發現、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更多方法。 教師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添加盒子、瓶蓋、沙子、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請幼兒選擇一種不能獨自站立的物體,想辦法使其站起來。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並用簡單繪圖的方式進行記錄。 3.通過交流,使幼兒感受到方法的多樣性。 操作完畢,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幼兒的記錄表,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表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 三、幼兒分組協商、合作,想多種辦法讓吸管站起來,並進行記錄 1.幼兒四人一組,分工合作,想各種辦法讓吸管站起來。 現在請同組的四個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選一位小朋友負責記錄實驗結果,而且一會兒還要進行介紹。 2.各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進行集體交流。 四、通過討論生活中的支撐現象,拓展幼兒的思維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站起來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撐才能站起來的現象?(相框後面有支架才能站起來、我們班的雲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來、肢體殘疾人要靠拐杖站起來、自行車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動 1.將活動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學探索區,便於幼兒進行操作。並將幼兒的記錄表進行展示,提高幼兒記錄的能力。 2.家園合作: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尋找生活中需要支撐才能站住的實例,開拓幼兒思維,並收集更多材料豐富活動區,引導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的秘密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幼兒對沖劑類葯物放入水中後會發生溶解現象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像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幾課,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在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中了解物質的溶解現象。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難點: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一隻玻璃杯、鵝卵石。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三隻透明杯、一隻食用匙; 每組三種實驗材料,分別為面糖、砂糖、方糖;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 3、袋裝果珍、泡騰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麼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什麼顏色,什麼滋味?(豐富詞彙: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2、開始做實驗。 實驗一: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 (1)老師: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游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2)幼兒猜想並記錄。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老師: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的小記錄本後面,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畫出來。 (2)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麼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後,又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糖化的快。 (4)指導幼兒做記錄,那種糖化的快。 (5)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 (6) 幼兒將自己配製的飲料喝完,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麼形狀的,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可溶於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 實驗二: (1)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那個碗里的糖化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並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於與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後飲用的? 幼兒將泡騰、果珍倒入水中攪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出現的現象,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生活經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裡?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教學反思:這節活動課中幼兒經歷了從猜想、實驗、記錄,到討論和交流的基本環節,注重了幼兒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讓孩子在自己的動手操作試驗中驗證猜想的結果,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實驗中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