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關於科學的東西

關於科學的東西

發布時間: 2021-03-06 07:11:56

1. 收集關於科學的資料。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香港創業學院院長張世平:即分類的「知識」、「學問」]。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我想也許這樣,科學在十九世紀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細了,即分成許多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不象其它知識那樣是互不聯系的。除了專業概念外,基礎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樣的,「科」的意思是分類或層次條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認為science 對應「科學」還是比較合適的。 中國古代的關於科學的起源,比如各類經典的經書都是關於科學規律的探索的信息記錄!古代的祖沖之的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朝的指南車和指南針等,黃帝內經就是典型的醫學大成!是中國上古社會的科學巨著!但是就科學這個字眼來說,也許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經和傳等都是關於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的科學探索紀錄!自司馬遷開始,根據歷史經傳編著史記,記錄了漢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識別的文字信息歷史紀錄!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著!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復雜方面! 只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開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說以及假定非常艱難!所以,對於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來說,對於世界上任何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所以,給出科學的基本定義需要膽量!需要膽識!還需要深深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度境界!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討論范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么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眾不同了。但知識體系並不只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確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討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里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不能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重復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正確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但只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來源於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並考查其任一導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隨著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復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鑒!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並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確,也只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而范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導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秘密存在於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該定語反映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了科學也有個成長過程。普通人犯錯誤是經常的,偉人也會犯錯誤,象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這樣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著作中,經常描寫偉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節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馬爾薩斯四年內添三個孩子;提倡無為的叔本華對晚來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的始祖的培根則不知道為他治病的哈維發明血液大循環理論。偉人尚且如此,那麼集所有偉人智慧的科學內容要想沒有一點自相矛盾的暇點則十分困難,而且體系越大越難以沒有錯誤,特別是新學科,需要時間的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科學也許是某種情境下的近似,在無限推廣時就可能出現矛盾,而科學決不會裝作沒有看見,必定要去解決這一矛盾,使科學向前邁進。由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由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以及理發師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2. 關於科學的資料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置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復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科學 是技術之母。科學 是知識體系。科學 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如,著名的科學結論「杠桿原理」一樣。它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
科學 是在「科學家」使用「明確」、「具體」、「可操作」、「有數據」、「有演算法」、「有責任」的「動力」及其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內容」、「意義」充分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下進行的「實驗行為」及其通過實驗得出的「科學」和「技術」「結論」。
——張悉妮「科學」實驗室 最新科研成果
編輯於 2012-10-29
查看全部6個回答
【正版】零售-教輔書籍_正版下載
根據文中提到的科學為您推薦
各類書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殺活動天天有書刊超低價格嗨到爽!新人下載領專屬特惠!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兒童科學實驗加盟_一個簡單的科學小實驗
根據文中提到的科學為您推薦
兒童科學實驗加盟,多主題趣味課堂,美式科學教育課程,寓教於樂!兒童科學實驗加盟,五大合作模式,全託管開店模式!
六安中視聯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2條評論
熱心網友贊
1位粉絲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置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復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科學 是技術之母。科學 是知識體系。科學 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如,著名的科學結論「杠桿原理」一樣。它不是生產
查看全部2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計算機科學即投即審_計算機科學 發表首選平台,輕松錄用!
計算機科學內部發稿,加急通道,審稿快,正規高效計算機科學 正刊發表,後收費,提供雜志社票據,發表無後顧之憂。
廣告2020-10-13
關於科學的資料?
1、中國人在公元前(467)年就發現了哈雷慧星。 2、地球上(29%)是陸地,(71%)是海洋。 3、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 4、我國的冰川面積位於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只後,居世界第(4)位。 5、冰川形成的首要條件是(寒冷),一年中最高的溫度也不能超過攝 氏(零度),其次是(降雪)。地球上現存的冰川的面積達一千六百萬 平方千米,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0%)。 6地球上現存的大多數河流的源頭都是(冰川)。 二、選擇題:(每題兩分) 1、冰川作用包括( A A.侵蝕、搬運、堆積 )。 B.搬運、作用、堆積 C.堆積、搬運、移動 2、新疆共有大小冰川1.86萬多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米,佔中國冰川 面積的( B )。 A.60% B.40% C. 80% D.90% 3、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有帝企鵝、阿德利企 鵝、金圖企鵝、( A B C )等7種。 A.帽帶企鵝 B.巴布亞企鵝 C.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 4、火山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它們的活動情況可以分為死火上、休眠火 山和( C )三類。 A.冰火山 B.水火山 C.活火山 5、由於地球的自轉,使北半球的風向( A )吹,而南半球的風向(B ) 吹。 A. 右 B.左 C.上 D.下 6、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 A )海王星。 A.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B.木星、火星 C. 土星 7、雪花是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基本形狀是(C)。 A.五角形 B. 四角形 C.六角形 8、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 A )三種。 A. 半影月食 B.全影月食 C.二影月食 9、石油是一種深色,接近黑色,刺鼻比水要輕的液體,它是由許多的 ( C )及動植物的有計提所變成的。 A.綠色生物 B. 光合作用生物 C.浮游生物 10、力的大小用測力計來測量,大多數測力計是( C )製成的。 A. 鐵制 B.銅制 C.彈簧 1、四大文明古國是人人類文化發祥地,也數字產生和成長的搖籃, 請問這四個文明古國是哪四個國家? 答案:巴比倫、古埃及、印度、中國 2、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誰?答案:袁隆平 3、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於哪一年年發射成功的? 答案:1957年 4、第一個飛上太空的是前蘇聯宇航員是誰?答案:加加林 5、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是什麼?答案:芝加哥西爾斯大廈
261贊·3,443瀏覽2017-11-27
關於科學家的資料
牛頓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 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 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 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 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 。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 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 ,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 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 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 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 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 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 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 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 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 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 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 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 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 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 ,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 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 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 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 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 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 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 ,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 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 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 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 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 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 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 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 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 里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 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 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 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 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 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 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 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 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 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 」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 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 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111贊·1,703瀏覽2017-11-23
收集關於科學的資料。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香港創業學院院長張世平:即分類的「知識」、「學問」]。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我想也許這樣,科學在十九世紀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細了,即分成許多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不象其它知識那樣是互不聯系的。除了專業概念外,基礎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樣的,「科」的意思是分類或層次條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認為science 對應「科學」還是比較合適的。 中國古代的關於科學的起源,比如各類經典的經書都是關於科學規律的探索的信息記錄!古代的祖沖之的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朝的指南車和指南針等,黃帝內經就是典型的醫學大成!是中國上古社會的科學巨著!但是就科學這個字眼來說,也許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經和傳等都是關於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的科學探索紀錄!自司馬遷開始,根據歷史經傳編著史記,記錄了漢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識別的文字信息歷史紀錄!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巨著!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復雜方面! 只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開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說以及假定非常艱難!所以,對於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來說,對於世界上任何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所以,給出科學的基本定義需要膽量!需要膽識!還需要深深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度境界!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討論范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萬象無所不及。這么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眾不同了。但知識體系並不只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確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討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里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不能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重復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正確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但只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來源於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並考查其任一導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隨著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復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鑒!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並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確,也只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而范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導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秘密存在於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該定語反映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了科學也有個成長過程。普通人犯錯誤是經常的,偉人也會犯錯誤,象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這樣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著作中,經常描寫偉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節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馬爾薩斯四年內添三個孩子;提倡無為的叔本華對晚來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的始祖的培根則不知道為他治病的哈維發明血液大循環理論。偉人尚且如此,那麼集所有偉人智慧的科學內容要想沒有一點自相矛盾的暇點則十分困難,而且體系越大越難以沒有錯誤,特別是新學科,需要時間的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科學也許是某種情境下的近似,在無限推廣時就可能出現矛盾,而科學決不會裝作沒有看見,必定要去解決這一矛盾,使科學向前邁進。由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由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以及理發師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5贊·129瀏覽2016-06-13
關於科學的資料 300字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不載人的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在完成預定的科學試驗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人成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號飛船座艙內放置有一個高1.70米左右、身著航天服的男性模擬人。這個模擬人是一個感應器,用於收集返回艙在太空中的溫度、濕度、氧氣等各種試驗數據。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在全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協同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的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三大技術難題,即研製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建造了載人太空飛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 「我們的飛船比美、蘇的晚40年才發射,但飛船技術水平要和他們現在的相當,要體現技術進步,不能照抄,要迎頭趕上。」王永志說。 短短七八年的時間,中國航天人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 中國第一艘神舟號無人飛船的發射升空,揭開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新的一頁。 神舟二號:全新亮相 神舟二號雖是第二艘無人飛船,但卻是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也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種技術狀態與載人時基本一樣。 飛船在軌飛行7天後返回地面。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美國一家報紙發表評論說,隨著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二號飛船,「中國古老的飛天夢想將不僅僅是傳說,中國航天員離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舟三號、四號:百折不撓 神舟三號飛船在產品進場的第4天,出現了飛船穿艙插座信號有一個點不導通的問題。決策者們毅然決定:進度服從質量,推遲發射! 當飛船船艙內3000多個接點個個導通之後,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 試驗結果表明: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9個月後的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低溫嚴寒條件下發射成功。 前所未有的持續低溫天氣:-28℃,比發射《大綱》規定的最低發射溫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就是由於一個O形橡膠密封圈因低溫變形失效而導致的! 經過充分的試驗數據論證和氣象會商,專家們優選了一個較好的窗口,並調整了發射程序。低溫嚴寒下,參試人員用149件保暖物品,嚴嚴實實地將火箭關鍵部位包裹起來,同時不斷地吹送熱風,直到臨近發射前15分鍾,才把這些保暖物品撤下來。 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神舟三號、四號在全載人狀態下連續發射成功,預示著中國人「摘星攬月」已為期不遠。 神舟五號:神州圓夢 作者: 中國第一航母 2006-10-12 16:22 回復此發言 -------------------------------------------------------------------------------- 2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 歷史將銘記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 21個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這一刻,距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發射3年零329天,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僅11年零25天。 在發射載人飛船之前,前蘇聯進行了5次不載人的飛船升空試驗,美國進行了8次不載人的飛船發射試驗。中國的神舟號飛船在進行了4次飛行試驗

3.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與科技有關

1、尿不濕
尿不濕起源於80年代,「太空服之父」華人唐鑫源為解決太空人排尿問題,改進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尿尿才不再是宇航員的難題。技術後來轉為民用,就是現在千家萬戶使用的「尿不濕」。
2、電子條碼稱
電子條碼秤是廣泛用於大型商場、超市及連鎖企業、配送企業的計量器具。該計量器具應用了航空儀表和製造技術。

3、氣墊鞋
氣墊鞋起源於航空服,指的是鞋底上部和鞋底下部之間設置有可形成氣墊的儲氣腔,儲氣腔與設置在鞋上的進氣孔道和出氣孔道組成通氣裝置,其中進氣孔道是豎向設置在鞋子後端,從上而下與儲氣腔相通,出氣孔道是橫向設置在鞋底上部,上下分別與鞋內的儲氣腔相通 。
4、煙霧探測器
煙霧探測器,來源於太空實驗室,主要應用於消防系統,在安防系統建設中也有應用。它是一種典型的由太空消防措施轉為民用的設備。
5、天線(無線電設備)
無線電通信、廣播、電視、雷達、導航、電子對抗、遙感、射電天文等工程系統,凡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都依靠天線來進行工作。

4. 科學具有什麼特點怎樣的東西才叫做符合科學

科學,原指分科而學的意思,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也就是今天所謂的」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分支。
在現代用法中,「科學」經常指的是追求知識,不但對知識本身的一種方式。它也經常受限於研究這些分支尋求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尋求在自然法則,如牛頓運動定律方面制定知識。而在19世紀的過程中,「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紀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它是在19世紀也使科學家一詞是由博物學家區分自然知識和知識創造。
邏輯(理則學),源自古典希臘語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詞語」或「言語」,(引申出意思「思維」或「推理」),該詞是由「倫理」分拆而來;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日語則譯為「論理學」。 傳統上,邏輯被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邏輯經常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研究。邏輯的范圍非常廣闊,從核心主題如對謬論和悖論的研究,到專門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確的推理和涉及因果關系的論證。
二者的聯系:科學的發展需要推理,例如孟德爾發現遺產定律應用了演繹推理,而數學中的推理更是層出不窮,數學的發展則服務了物理、化學等各種學科。科學研究需要合理的假設和推理,邏輯是科學的基礎。

5. 關於科學處理的東西..

1.煤氣泄漏時就應該開窗,把煤氣排出去
火災時不能開窗,以免空氣對流,加大火勢
2.毛細血回管出血,答出血緩慢,出血量少,一般等它自然凝固就行
靜脈出血,血量多,但沒動脈出血那麼急,要按住遠心端
動脈出血,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應迅速按住近心端
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經過止血處理後,都應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6. 50個關於身邊的科學小知識有哪些

科學無處不在,下面是50個科學小知識
1。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光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速快
2。中國第一個奧運會冠軍是誰?
許海峰
3。眼鏡由誰發明的?
羅傑•培根
4。為什麼自行車能動?
自行車的輪胎與地面相互摩擦
5。下面的稱號各是誰?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骨—陳子昂 、詩狂—賀知章
6。月亮圍繞什麼東西轉?公轉一周的時間有多長?
地球、27.32天
7。我國三大平原是哪些?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
大約500萬次
9。太陽系中,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麼?
冥王星
10。地球的厚被是什麼?
大氣圈
11。飛機上為什麼要裝黑匣子?
它是用來記載失事時飛機上的各種情況的,幫助人們了解事故的原因
12。春節有哪些風俗?
掃房、放爆竹、貼春聯、吃年夜飯等
13。什麼動物能預測地震?
牛、馬、兔、雞、鴨、狗、蛇、鼠、魚等
14。什麼植物先開花,後長葉?
臘梅、木棉花、連翹、桃樹、迎春花、梨樹、銀柳、紫荊、結香、石蒜、梅花
15。蜜蜂是怎樣造蜂房的?
每一隻工蜂的腰部都有一個蠟腺,能分泌出蠟,這種經過嘴巴的咀嚼後變得又軟又韌,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
16。葯瓶為什麼是淺色的?
因為淺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陽光一照,吸收光多,葯品容易變質
17。誰發明了蒸汽機?
瓦特
18。哪種恐龍最硬?
劍龍
19。地球的血是什麼?
岩漿
20。地球的骨架是什麼?
岩石
21。為什麼不要看電焊火花?
內含一種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
22。為什麼不能關燈看電視?
電視機的屏幕和圖象都比較小,在黑暗中看,視力要高度集中和擴展,對電視機屏幕上的光線的強烈反映特別敏感,會使眼睛受到刺激,視力下降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是誰?
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劉伯承、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林彪、葉劍英
24。按順序寫出我國古代都有什麼朝?
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
25。為什麼兔子不用喝水?
因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夠身體的需要了,如果腸里的水一多,就會患腸胃炎。但兔子體內缺水時,也是可以喝水的
26。什麼是流星?
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
27。舉例說出幾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天文學家。
張衡、一行、郭守敬、李善蘭
28。電池的發明人是誰?
伏特
29。維蘇威火山在哪裡?
義大利
30。第1個到達月球的兩個宇航員是誰?
阿姆斯特郎和奧爾德林
31。泰山在哪個省哪個市?
山東泰山市
32。亞馬遜河流經哪些國家?
巴西,秘魯,哥倫比亞
33。伊洛瓦底江流經哪些國家?
中國、緬甸
34。世界上最寶貴的五大寶石叫什麼?
鑽石、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貓眼石
35。魚類的祖先叫什麼?
文昌魚
37。哪些魚會發光?
安康魚、光瞼鯛、龍頭魚、燈眼魚等
38。人有多少塊肌肉?
一共有600多塊肌肉
39。木頭都會浮在水上嗎?
不,有一種「鋼鐵樹」不會浮在水上
40。什麼花最大?
大王花
41。誰發明了麻醉術?
華佗
42。法國的首都是什麼?
巴黎
43。英國的首都是什麼?
倫敦
44。日本首都是什麼?
東京
45。義大利的首都是什麼?
羅馬
46。美國的首都是什麼?
華盛頓
47。鳥類的祖先之一是什麼鳥?
始祖鳥
48。我國的四大海產是哪四樣?
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
49。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藍鯨
50。最大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娃娃魚

7. 什麼網上有關於科學的東西

http://www.3hhome.com/3hk

8. 科學是什麼東西

科學,本指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
在現代用法中,「科學」經常指的是追求知識,不但對知識本身的一種方式,它也經常受限於研究這些分支尋求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尋求在自然法則,如牛頓運動定律方面制定知識。而在19世紀的過程中,「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紀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它是在19世紀也使科學家一詞是由博物學家區分自然知識和知識創造。
然而,「科學」還繼續使用在廣義上表示可靠,可教的知識的一個話題,反映在現代術語如圖書館學和計算機科學。這也反映在學術研究的某些領域,如「社會科學」或「政治學」的名稱。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