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業科學
⑴ 有哪些值業為國家作出了供獻
比如說科學家,志願者。都是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的團體。
⑵ 自然科學包括哪些內容
自然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和地理學。
一般認為,古希臘人泰勒斯、亞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伽利雷是將實驗引入自然科學的首倡人。18世紀以前歐洲自然科學與哲學幾乎不可分開,勒內·笛卡爾、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約翰·洛克等等著名的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
在自然科學發展的早期,對自然物體或者分類的系統研究稱之為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拉丁文historia naturalis)。
拓展資料:
自然科學 (natural science )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和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
社會科學是關於社會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科學。社會科學是科學化的研究人類社會現象的科學。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它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稱,包括了人文科學。
⑶ 「科學事業不是一個人的事業」相等值的負判斷
試題答案:①真理都有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於特定過程的,是主觀與客觀、理回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答統一,文化產業化只適用於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加快轉企改制與穩步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不可割裂。(5分)②真理與謬誤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對歪曲理解,堅持文化改革的正確方向。(3分)③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業化是片面的。(2分)
⑷ 草業科學就業前景
草業科學就業前景:
在我國目前10萬從業人員中,草地學知識普遍缺乏,層次大多較低,只了解個別環節的技術,缺乏系統教育和系統觀點。本專業大專以上畢業生不會超過2%,因此本專業就業前景非常樂觀。如四川農業大學最近幾年來草業科學(原草學)專業畢業生除推薦、考取碩士生外,其餘均被園林局、草坪公司、房地產公司、高爾夫球場、足球俱樂部等單位一搶而空,供不應求。而前幾年畢業的碩士生、本科生都成為一些單位、公司的技術主管或技術骨幹,甚至當上了副總經理等。他們都有相當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發揮著重要作用。
農學門類草業科學類草業科學專業面向相關的四個生產層:
第一,前植物生產層(即環境生產層),包括草坪業、草原遊憩業、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和自然保護區等行業;
第二,植物生產層,包括牧草、枝葉飼料、野生葯材、野生花卉、薪柴等的生產; 第三,動物生產層,指基於草地的牧養家畜、野生動物、養蜂、狩獵等行業;
第四,外生物生產層,指對植物生產和動物生產的草畜產品進行加工、交換和流通的全過程。由此看來,該專業涉及行業面廣,大致包括草地畜牧業、園林綠化、運動休閑、水土保持、相關機械、加工流通等。
隨著經濟和文明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也日益重視環境生態問題,重視草業科學發展。中共十三大報告中就提出了生態效益要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並重的思想。
發達國家牧草產值大約與農作物相等甚至達1.5倍,包括天然草地和農田的30%—40%種草。如紐西蘭占草地面積的69.1%是人工草地,達946萬公頃,他們建立起世界上低成本、高效益種草養畜的典範。草地還發揮了培肥地力、保持水土的作用。美國、加拿大等草業大國年產草產品均達1億噸以上,產值達100億美元以上。中國有各類天然草地4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0%,佔世界草地面積的12.5%,人均佔有率是世界人均的一半。中國草地中,牧區草山草地3億公頃,北方、南方草山草地各佔6.29%和18.65%。但由於長期疏於建設等原因,沙漠化面積已達0.9億公頃,並且每年還在增加,約相當於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草地退化造成有的地區草地產草量比50年代下降30%—50%。為此,全國草業科學工作者採取積極措施,如通過圍欄、封育、灌溉、施肥手段培育草原,建設人工草地等。1996年開始,川西北牧區實行「人草畜三配套」,幫牧民建住房,改游牧為定居、半定居生活、生產方式;建棚圈、暖棚等畜牧業基礎設施,加強抵抗嚴重自然災害的能力,強化科技,改變農牧民觀念。成效顯著,至2000年全面完成該項目。又如雲貴高原建設的禾本科、豆科人工草地,產量提高5—8倍,粗蛋白提高8—10倍,飼料餵羊、奶牛、肉牛效果已接近紐西蘭水平。這些都說明我國草地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
就業方向:
畢業後既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又可面向城建環保、旅遊、草業畜牧及其他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草坪及城市園林綠化、綠化工程施工、草種生產、草產品加工和貿易、人工草地建植與管理、退化草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種草養畜等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⑸ 什麼是值業價值觀 大學生職業規劃書中
一、職業價值觀
(一) 職業價值觀的定義
職業價值觀指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也可稱之為擇業觀,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或人們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在選擇職業時,個人的擇業標准及對具體職業的評價集中反映了其職業價值觀。
(二) 職業價值觀與需要理論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人類的行為從低級需要向高級需要循序上升。在人們的生活有基本保證,物質待遇差別不大的情況下,人們的行為目標往往容易指向高級的精神需要。如果存在獲取更多物質利益之可能的情況下,人們的行為就會向滿足低層次的物質需求方面回歸。
二、大學生擇業價值觀的取向
由於每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閱歷、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大學生擇業價值取向也存在著差異。從大學生群體來講,因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等原因也會出現擇業價值取向的不同。當代大學生擇業價值取向的特點如下。
(一) 在價值主體上個人取向增強
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追求上更多地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很少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大學生個體更多地考慮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慮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結合,這是價值取向上的一種失衡,是很值得注意的問題。
(二) 在價值目標上注重經濟價值
畢業生在擇業時,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對未來專業知識的發揮看得較輕、甚至不顧,這反映出大學生在擇業價值取向上首先追求經濟利益。
(三) 在地域選擇上普遍嚮往經濟文化發達地區
普遍趨勢是邊遠地區的學生嚮往內地,內地的嚮往沿海地區;農村的嚮往城市,中小城市的嚮往大城市,而不願到邊遠貧困地區工作,加劇了艱苦貧困地區人才缺乏的狀況。根據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1999 年全國高層次名牌大學畢業生到京、津、滬工作的畢業生占總數的25%(研究生佔40%),而到十個邊遠
省區工作的本科畢業生只佔3.2%。僅教育部所屬高校到深圳就業的就達兩千多人,比1998 年增加了一倍。
(四) 行業的選擇
在對行業的選擇中,盡管對行業選擇上可能因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別,但總的標准大都把經濟利益、個人發展、社會地位等幾個方面作為重要因素來考慮,這也是90 年代大學生擇業價值取向的最突出的特點。社會形成的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某些大學生在學與用、個人生活目標與社會長遠發展、物質享受和精神理想之間產生了尖銳的沖突,將大學的功能看做是獲得一些實用技能,將教育目標定為畢業以後找一個「金飯碗」,部分喪失了大學生應具有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素質。
三、大學生擇業價值觀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擇業觀的變化成了時代變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20 世紀80 年代選擇職業最重要的標准幾乎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需要」的發展因素。如1987 年馮伯麟對北京892 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全部能力」、「與自己興趣一致的工作」、「能從中得到樂趣的工作」、「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和「能實現自我價值」等五項因素排在前面。到80 年代末,大學生擇業時「符合個人特長」成為他們擇業的首要標准。與此同時,大學生最看好的熱門職業與傳統職業相比,也表現出了明顯的變化。與 80 年代末不同,90 年代初期的大學生更看重工作穩定,發揮個人特長被逐漸取代。受這種求穩心態的影響,科研、文化、衛生部門成為大學生畢業後最想去的地方,其次是三資企業、黨政機關等單位。1992 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當時青年最迫切需要,許多青年第一職業求穩定,第二職業求發財,當年全國約有一半的知識分子在從事第二職業。人才的流動逐漸活躍,青年擇業三級跳即指從「國營」跳到「集體」,從「集體」跳到「合資」,從「合資」跳到「獨資」的現象,尤其到了1993、1994 年,出現了大學生踴躍奔赴沿海開放地區的熱鬧景象。
90 年代中期以後,曾經流行的「待遇決定職業選擇」的模式已基本過時,「能否發揮專長」又成為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准。這時跳槽熱有所收斂,一項調查顯示,57.9%的青年表示安心或比較安心工作,只有21.7%的人近期有調動工作的打算,效益好的國有企業重新受到大學生的青睞。還有一些年輕人選擇了自己當老闆,開始嘗試「下海」經商。
近幾年來,大學生在就業面前,更是做出了多樣化的選擇,考研熱、出國熱繼續保持高溫,大多數大學生在求職時,已經顯得更為成熟和理性,努力在現實提供的條件和可能下謀求個人的發展。當前青年的擇業標准第一位是發展前景,第二位是施展才幹機會,第三位是薪酬福利,第四位是工作環境,當前大學生首選行業第一位是IT 業,金融保險業和日用品行業分別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四、大學生擇業價值觀變化的原因
我國社會體制改革帶來了觀念上的變化,「鐵飯碗」被打破,職業的穩定性被動搖,用人制度、工資制度、醫療保險和退休制度的改革,迫使人們選擇職業時,除了看重自身的發展,還得考慮「保障」因素,尤其是在目前多數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經濟效益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在擇業觀上發生變化是自然的。正如恩格斯指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大學生擇業價值觀的另一突出變化是,以前對工作單位的選擇往往看重工作單位級別、地位、知名度、規模大小以及是否容易成名成家等;而現在這些都被列入不重要的位置,這種變化有利於人才流動,有利於各行各業的發展。
五、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
中國面臨著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民進城打工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三峰疊加」的局面,從當前實際情況和就業形勢分析,今後高校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畢業生人數的明顯增加,導致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競爭加劇。另一方面,隨著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國家對產業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不同學科的畢業生也存在需求的不平衡。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的標准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僅優選重點大學、名牌院校的學生,對學歷的要求也很高,流行的說法是「碩士生最俏,本科生剛好,專科生不要」。此外,掌握較高專業技術知識和外語、計算機能力復合型人才成為就業市場的首選,因此,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練好內功,增強社會競爭力,成為一個當務之急的工作。
⑹ 什麼是科學
科學是具體的事物及其客觀規則,具體的實事求是,諸多的實踐經驗,實證之學,科學主要內容是具體的世界觀與具體的方法。
科學是宇宙的現象和規律,宇宙所定下的規律不會互相否定,例如宇宙不會規定它的規定是錯誤,宇宙不會規定既能穿越時空,又規定不能穿越時空,在這兩個規定中宇宙只能規定一個是對的,另一個是錯誤的。
宇宙定下的規律不會沒有意義,例如宇宙不會規定在宇宙什麼都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存在沒有意義,故宇宙中的物體才會運動,出現生命這種存在。
(6)值業科學擴展閱讀
科學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
布魯諾被燒死不是因為傳播日心說,而是因為捍衛自己的宗教信仰;哥白尼並沒有被燒死,而是壽終正寢;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繼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並不是被蘋果砸中後憑空想出來的......一開場,吳國盛教授就澄清了公眾對科學知識的一些常見誤解。
並指出科學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不是絕對正確的,一個時期它是正確的,後面又被修正,後面的理論使前面的理論變得局部正確,有條件的正確,而不是絕對正確,比如牛頓力學在誕生時是標準的科學理論,但是有了相對論以後,就變成局部正確的理論。
科學理論也不完全是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來的,審美也可以引導科學發現,比如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就說過:「當大自然把我們引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和異常美麗的數學形式時,我們就不得不相信它們是真的。」
科學家可能在別的問題上不計較,但在科學發現的優先權問題上一定是要計較的。比如牛頓,和胡克搶萬有引力的優先發現權,和萊布尼茨搶微積分的發明權。因為優先權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制度安排,諾貝爾獎就只獎勵第一個發現的人。
科學家也不都是狹隘的專家,很多人都有廣泛的愛好,比如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玻爾同時也是一名足球運動員, 1922年當地報紙報道說「我國著名足球運動員玻爾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⑺ 什麼是科學
科學是指發來現、積累自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科學包含自然、社會、思維等領域,如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科學要發現人所未知的事實,並以此為依據,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的空想。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
⑻ 科學是什麼
科學 正確反映世界本質與規律的理論,包括正確的概念、命題、原理與理論體系;其對象是客觀本質與客觀規律,內容是科學本質與科學規律,形式是語言,包括自然語言與數學等人工語言。科學和科學理論是同義語。真正的科學或科學理論不可證偽。根據科學反映對象的領域,科學目前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橫斷科學、縱深科學、哲學六個大類。
⑼ 生態高值農業是哪個科學家提出的
在農產品安全方面,至2050年,實現覆蓋全基因組的基因時空表達、翻譯、修飾和調控技術,通過分子模塊的耦合對動植物個體實行全基因組優化組裝,從而創制出智能品種,肉蛋奶等人均佔有量增加1倍以上,全面實現農產品優質化、營養化、功能化、高營養及功能型農產品佔比提高50%以上
「生態高值農業」是充分應用現代及未來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以及新信息技術、新生物技術等武裝起來的農業高新技術體系與生產模式,其宗旨是在確保生態環境友好的前提下,通過提高農業科技內涵和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實現農業產業的高值化,從而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產業化水平、競爭力和比較效益。
(9)值業科學擴展閱讀:
「生態高值農業」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實現農業生物質資源、水土資源和廢棄物資源的生態高值化利用,實現農產品的生態高值化生產,實現產後生態高值化加工及其市場化。「生態高值農業」產業體系主要包括農產品安全、可持續農業、智能農業和高值農業建設四個方面。
在農產品安全方面,至2050年,實現覆蓋全基因組的基因時空表達、翻譯、修飾和調控技術,通過分子模塊的耦合對動植物個體實行全基因組優化組裝,從而創制出智能品種,肉蛋奶等人均佔有量增加1倍以上,全面實現農產品優質化、營養化、功能化、高營養及功能型農產品佔比提高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