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系統課題研究報告

系統課題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05 15:15:08

❶ 急求一篇課題研究報告

畢業設計報告撰寫格式要求
1 畢業設計報告的撰寫

畢業設計報告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正文、致謝、參考文獻和附錄等幾部分。

1.1 題目

畢業設計報告的題目也就是畢業設計課題名稱,它是畢業設計報告中最重要內容的概括,應該簡短、明確,做到文、題貼切。通過題目能大致了解報告的內容、專業的特點和學科的范疇。題目中不要使用非規范的縮略詞、符號、代號和公式,也不宜採用提問式。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1.2 摘要

摘要是畢業設計報告主要內容的提要,是報告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摘要應說明畢業設計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畢業設計的目的與重要性;②畢業設計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主要工作;③設計的結果或結論,突出設計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見解;④結果或結論的意義。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即不閱讀報告全文就可獲得必要的信息,是一篇獨立而完整的短文。摘要應採用第三人稱的方式表述畢業設計的性質與主題,書寫要符合邏輯關系,盡量與正文的文體保持一致,避免將摘要寫成目錄式內容介紹。摘要的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一般不再劃分段落。摘要字數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為鍛煉與提高畢業生的英文寫作能力,建議報告中增加翻譯成英文的摘要。

1.3 關鍵詞

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採用能覆蓋畢業設計報告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一般列出3~5個。

關鍵詞從畢業設計報告的題目、摘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是對表述畢業設計報告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或術語。關鍵詞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畢業設計報告的內容特徵,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供讀者檢索,應盡量採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漢語主題詞表》查詢系統的URL為: http://adv.agri.org.cn/hanyucibiao/cibiao.asp。

1.4 目錄

目錄獨立成頁,包括畢業設計報告中全部章、節的序號、標題及頁碼。

1.5 正文

正文是畢業設計報告的核心內容,包括前言、主體、結論三大部分。字數一般不少於6000漢字(包括標點符號、圖表等)。

1.5.1 前言

前言用在畢業設計報告的引論部分,一般要說明畢業設計選題的依據,設計的目的、意義、范圍、設計思想、方法等內容,概括地寫出作者的工作。前言要緊扣主題,簡潔明確,不要與摘要雷同。

前言還可以綜述前人的工作並對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說明本人將有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並簡要介紹創新思想與實現方法。

1.5.2 主體

主體是畢業設計報告的主要部分,應該文字簡練通順,內容實事求是,客觀真實、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語言流暢、結構嚴謹、重點突出、書寫工整、符合學科與專業的有關要求。設計中的用語、圖形、圖片、表格等應規范准確,符合國家標准。正文中出現的符號、記號、縮略詞和首字母縮寫字,應採用本專業學科的權威機構或學術團體公布的,否則必須在第一次出現時一一加以說明,給以明確的定義。使用各種量、單位和符號,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單位名稱和符號的書寫方式一律採用國際通用符號。引用他人資料要有標注。正文中可以採用圖形、表格等形式輔助論述觀點或描述設計過程,適當採用程序界面、關鍵源程序段,並結合設計任務或研究工作進行說明;但不要大量地粘貼圖形和源程序(可作為附錄)。

正文的主體部分主要陳述設計目標、方案論證、技術手段、設計過程、結果分析等內容。

① 設計目標:明確用戶需求,確定設計目標。閘述本課題的設計應為用戶提供的主要功能,相應需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最終要實現的目標;

② 方案論證:提出設計思路,選擇設計方案。通過分析、比較不同的設計方案,從中確定一種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方案,同時閘明選擇該方案的理由及其特點;

③ 技術手段:根據設計方案,選取技術手段。包括選擇、確定設計的軟硬體環境、開發工具、核心技術和主要演算法,採用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及其他創新的內容;

④ 設計過程:詳述設計步驟,論證設計思路。通過對設計步驟與過程的詳細描述,對設計方案與原理、實現方法與手段、技術性能與流程詳盡准確的說明,藉以表明自己對本課題了解、研究的程度,所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深度和專業實踐技能高低,以及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反映自己在本課題的設計過程中付出的勞動;

⑤ 結果分析:總結設計結果,分析技術性能。在總結、歸納設計過程的基礎上,說明設計的最終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並對設計過程中所獲得的主要數據、現象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同時對設計成果所達到的技術指標與技術性能進行必要的閘述、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或推論;

1.5.3 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畢業設計報告主要成果的歸納和評價,要突出設計的創新點,做到首尾對應;結論部分一般還應對設計過程中尚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作必要的閘述,並提出相應的見解、建議和設想,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

結論部分作為新的段落,可以用空行分隔畢業設計報告主體,不必寫結論這個標題。如果結論部分內容很多,也可以設置結論作為一個標題。

1.6 致謝

指導教師和給予指導或協助完成畢業設計工作的組織和個人表示感謝。內容應簡潔明了、實事求是,避免俗套。

1.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畢業設計和撰寫設計報告過程中研讀的一些文章或資料。要按照報告中引用的先後順序,另起一頁編號羅列。

參考文獻是設計報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畢業設計報告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報告中引用的文獻應以近期發表的與設計工作直接有關的學術期刊類文獻為主。羅列參考文獻即是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也是報告的有力補充。

為便於讀者查找,應該遵循國家的著錄格式要求書寫參考文獻,內容要完整准確。一般可供引用的參考文獻包括四大類:著作類、期刊類、論文類和網路類。

1.8 附錄

附錄是與畢業設計報告有關但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設計工作的成果內容,例如程序流程圖、源程序清單、公式的推導、圖紙、數據表格等有參考價值的內容。

2 畢業設計報告的格式

題目(居中、黑體小二號字,不超過20個漢字)

摘要(黑體小四號字) 摘要內容(宋體小四號字,不超過300漢字)

關鍵詞(黑體小四號字) 關鍵詞內容(宋體小四號字,3~5個)

目錄(居中、黑體小三號字,單獨一頁)

序號 標題............. 頁碼(左對齊、宋體五號字)

前言(居中、宋體,小四號字)

前言內容(正文格式:兩端對齊、宋體五號字,首行縮進2個字元)

1 標題1(左對齊、黑體三號字)

1.1 標題2(左對齊、黑體小三號字)

1.1.1 標題3(左對齊、黑體四號字)

1.標題4(左對齊、黑體小四號字,縮進2個字元)

正文內容(正文格式)

結論內容(正文格式)

致謝(標題2格式)

致謝內容(正文格式)

參考文獻(標題2格式)

典型文獻著錄格式如下(左端對齊、宋體五號字)

①著作類:

[序號] 作者.書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碼

②期刊類

[序號] 作者.文章名.學術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頁碼

③論文類

[序號] 作者. 文章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頁碼

④網路類(包括電子文獻)

[序號] 作者. 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網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附錄(標題2格式)

附錄內容(兩端對齊、宋體五號字,首行縮進2個字元)

圖號(宋體小五號,置於圖片下方正中),圖號的格式為:圖號+圖名,如:「圖1 系統結構」

表號(宋體小五號,置於表格上方正中),表號格式為:表號+表名,如:「表1 系統功能分配表」。

3 畢業設計報告的排版

畢業設計報告採用MS WORD或金山WPS等文字處理軟體編輯。

3.1 頁面設置

使用「文件/頁面設置」命令:A4紙,上下頁邊距2.25厘米、左右邊距2.5厘米、頁眉頁腳1.35厘米,裝訂線位置左端。

3.2 插入頁碼

使用「插入/頁碼」或「視圖/頁眉和頁腳」命令。頁碼格式為:採用「第X頁共Y頁」格式,宋體小五號,居中置於頁腳處;封面頁和襯底頁不計入頁碼內。

3.3 設置題目、摘要、關鍵詞等段落和字體格式

3.4 編排目錄

在關鍵詞後插入新的一頁,手工或自動編排目錄。

使用「插入/分隔符:分頁符」命令使得目錄部分獨立成頁。

使用「插入/索引和目錄/目錄:選中「顯示頁碼」,設置顯示級別為3(或4)」進行自動目錄編排。否則需要錄入標題名稱及頁碼。

注意,使用自動插入目錄,需要首先對各級標題進行設置,即採用相應的標題樣式(參看下一個步驟)。還需要注意,在完成排版之後,目錄頁碼才能最終確定。如果目錄插入在同一個文檔中,則頁碼會自動更改。否則,應該在文檔最後位置插入目錄,然後剪切、粘貼到另一個文檔;在後一個文檔中立即刪除原來的頁碼,並在該位置填入與原來頁碼相同的數字。所以,目錄編排也可以在文檔最終排版完成後進行。

3.5 設置標題樣式

使用「格式/樣式」命令打開「樣式」對話框,分別選中「標題1」、「標題2」、「標題3」依次對其「更改:格式」,格式要求如上,主要是字體和段落需要更改。

如果用到「標題4」,則需要在「樣式」對話框的列表下拉菜單選擇「所有樣式」,然後選中「標題4」同上進行必要的更改。

標題樣式設置完成後,將游標定位到需要使用標題樣式的標題行,然後從「樣式」工具圖標中選擇相應的標題樣式即可。

3.6 插入圖像、圖表、公式、表格等

利用「插入」菜單中相應的命令實現。報告中插入的圖片,大小要適中,使圖片中主要內容的文字大小相當於小五號字大小;圖片一般居中,文字上下環繞,文字距圖片的上下均為0.4厘米。圖表、公式等圖形對象的編輯格式要求,與圖片的格式要求相同。

表格中文字的格式為:宋體小五號字,水平和垂直居中。表格與正文文字上下環繞,距離均為0.4厘米。

3.7 繪制圖形

用「視圖/工具欄:繪圖」命令顯示出繪圖工具,選擇相應圖標進行繪制。圖形的大小、比例應適中,標注的指向箭頭應指向明確、到位;圖形、圖像、圖表等對象的標注文字,其格式是:宋體小五號。

4 畢業設計報告的印裝

畢業設計報告以A4幅面復印紙縱向單頁列印,每人共列印兩份,一份自留,一份交系裡存檔備查。

畢業設計報告應按要求裝訂,便於查閱。裝訂時要加裝封面頁和襯底頁,起標識和保護的作用。畢業設計報告按封面、摘要頁、目錄頁、正文、參考文獻頁、附錄頁和襯底頁的順序裝訂成冊,使用兩顆統一訂書釘在距頁左邊0.5厘米處裝訂,且上釘的上端距頁上邊5厘米,下釘的下端距頁下邊5厘米,兩顆訂書釘應成一直線。

4.1 封面

封面是畢業設計報告的首頁,應包括:編號、院系名稱、「畢業設計報告」標題、畢業設計題目、選題分類、專業與班級、報告作者姓名、學號、指導老師姓名、報告完成時間等。

4.1.1 編號

編號是畢業設計報告的順序編號,由一行高0.75厘米、寬5厘米、右對齊的1行2列表格構成,其中第1列的寬度為1.7厘米。「編號」格式為:宋體小四號字。

4.1.2 院系名稱

院系名稱為「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XXX系」,格式為:宋體二號字,加粗居中,段前距2行,段後距0行。

4.1.3 標題

標題名稱為「畢業設計報告」,格式為:黑體小初號字,加粗居中,段前距為1行,段後距為0行。

4.1.4 設計題目

設計題目為本次畢業設計所選定的選題名稱,格式為:宋體三號字,加粗,下劃線,首行縮進3個字元,段前距為6行,段後距為0行。

4.1.5 選題分類

選題分類是指按專業方向不同所選擇的畢業設計選題類型。如:程序開發設計類、影視編輯製作類、網站設計建設類、平面三維設計類等。其格式與「設計題目」的格式相同,但段前距為1行。

4.1.6 專業班級名稱

專業班級名稱按「專業名+班級名」方式構成,如「多媒體應用0001班」,其格式為:宋體三號字,首行縮進8個字元,段前距為7行,段後距為0行。

4.1.7 學號

學生的學號必須按學生處制定的完整學號。學號的格式:宋體三號字,首行縮進8個字元,段前後距均為0行。

4.1.8 學生與指導老師姓名

學生姓名和指導老師姓名的格式:宋體三號字,首行縮進8個字元,段前後距均為0行。

4.1.9 完成時間

完成時間為畢業設計及報告定稿的完成時間「XXXX年XX月」,格式為:宋體三號字,居中,段前距6行。

4.2 摘要頁

摘要頁是畢業設計報告的標識頁,應包括:題目、學生姓名、指導老師姓名、學院和系名稱、報告摘要、關鍵詞等。

4.2.1 題目

畢業設計報告的題目按「題目」格式設置其格式,且段前距為1行,段後距0行。

4.2.2 學生與指導老師姓名

學生與老師姓名同行並列,兩者間空8~10個空格,格式為:宋體四號字居中,段前距1行,段後距0行。

4.2.3 學院及系名稱

學院及系名稱「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計算機工程系」的格式,與學生、老師姓名的格式相同。

4.2.4 摘要

摘要標題及摘要內容的格式,分別按「摘要」格式和「摘要內容」的格式,且與院系名稱間空1行。

4.2.5 關鍵詞

關鍵詞標題及關鍵詞內容的格式,分別按「關鍵詞」格式和「關鍵詞內容」格式,且與摘要間空2行。

4.3 目錄頁

報告的目錄單獨成頁,目錄名及目錄標題、頁碼均按相應格式設置。

4.4 正文

報告的正文內容中,各級標題及正文內容均相應格式設置。

4.5 參考文獻頁

在畢業設計及報告撰寫過程中,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目錄單獨成頁,標題及文獻項的格式均按相應格式設置。

4.6 附錄頁

報告的附錄也應單獨面成頁,附錄標題及附錄內容的格式均按相應格式設置。

4.7 襯底頁

襯底頁是畢業設計報告的末頁,主要起保護作用,同時在襯底頁的封三上提供報告作者的相關個人信息,便於聯系。包括:學生姓名、專業班級、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地址、個人網頁網址等,其格式為:宋體小四號字,首行縮進7個字元,行間距1.5倍行距。

❷ 求一份「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汽車尾氣與環境

研究課題名稱: 汽車尾氣與環境
研究者姓名 所在學校
所教年級 初三 研究學科 物理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設計日期 指導教師
課題組其他成員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怎麼會想到本課題的):
現代熱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條件,但是,所有熱機工作時都要排放廢氣,熱機排出的廢氣不僅溫度高,而且還含有鉛、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嚴重污染空氣,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動植物的生存。
隨著汽車數量的與日俱增,汽車排放的尾氣對大氣的污染日益嚴重,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准。目前,我國的家庭轎車也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如何減少汽車尾氣中的有害物質,控制尾氣排放的總量?已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2、課題的意義(為什麼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汽車排放的尾氣對大氣的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嚴重影響,使學生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而且通過學生親歷課題探索的過程與方法,提高調查、收集、處理信息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學習、利用互聯網學習的能力
3、課題介紹
學生剛學習完熱機,僅僅了解了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對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的有害物質還不清楚,因此通過這項研究性學習,可以詳細了解汽車尾車中含有的成份,以及它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對人類健康、動植物的影響,了解改善汽車尾氣的措施和新能源的使用,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汽車尾氣中含有什麼有害物質;
2、了解汽車尾氣對環境的直接影響;
3、了解汽車尾氣對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影響;
4、了解減少汽車尾氣對環境影響的措施和新能源的使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收集、整理資料;
2、學習團隊分工合作與交流技巧;
3、學習研究問題的一般思路;
4、經歷收集資料、合作交流、研究問題、評價與自我評價等 ;
5、學習、經歷如何根據調查材料寫小論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科學探索的精神;
2、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
4、感受社會發展與政策決策對我們自身的重要影響,培養尊重自然、和諧統一的重要意識形態。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1、學生是初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稍微成熟的個人思想和意識形態;
2、學生學習的物理、化學知識已經可以對汽車尾氣做初步的科學研究;
4、學生對環保知識了解的不多,基本都是停留在課本和簡單的一些聽聞;
5、學生對電腦、網路等比較熟悉,基本能自己完成網路上查找資源;
6、學生由於畢業的壓力,研究熱情一般。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一、 通過網上查閱有關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的污染物,了解它們產生的原因,並用化學和生物的知識分析這些污染物對環境、人類以及動植物的危害。邊查閱,邊歸納下列問題:
1、 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哪些污染物?
2、 廢氣污染物的產生和危害
〈1〉 一氧化碳(CO)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碳氫化合物(HC)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3〉 氮氧化合物(NOx)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4〉 鉛化合物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5〉 炭煙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6〉 硫氧化物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7〉 二氧化碳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二、 分幾個小組,去汽車流量大的地方,調查汽車排放的尾氣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1、 對傢具、門窗金屬外殼的影響;
2、 對小孩智力的影響;
3、 老人這幾年得肺氣腫、氣管炎、神經衰弱等疾病的人數。
三、 查閱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標准〉〉,了解我國對汽車尾氣排放的限量值。
四、 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為了減少由於汽車的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各國已採取的相應措施。並回答下列問題:
1、 推廣使用無鉛汽油的原因;
2、 安裝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發動機(EFI系統)的原因;
3、 天然氣汽車、太陽能汽車、電動汽車等將逐步取代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的原因。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
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了解,使學生對汽車排放的尾氣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對各國為保護環境採取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研究的最終成果以小論文形式呈現。

六、資源准備
1、老師提供〈〈汽車尾氣排放標准〉〉;
2、教材中「背景資料」;

3、學生查報紙、科技書籍和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了解本次活動的學習目的;
2、討論研究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步驟、方法、要求。 1、提供汽車排放尾氣和城市空氣被污染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環保的重要性;
2、按老師提供的資料引導學生去討論研究實驗步驟、方法。 2課時
第二階段 課題准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讓學生自由討論提出課題 指導學生選好研究的課題。 2課時
成立課題組 1、學生自己選定研究課題,並根據選題形成小組;
2、選定課題組長,學習討論制定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量規;
3、進行小組分工,可以分為收集資料小隊、資料整理小隊、數據整理分析小隊。 協作學生完成課題小組的成立及完善小組中的各項事宜。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分配研究時間,細分研究的內容,製作調查表,預定成果等。 1、設計「研究方案」模版,為學生制訂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設計「調查記錄表」為學生調查記錄提供指引;
3、設計成果展示模版,為學生展示研究結果提供指引。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收集資料活動
本活動採取的形式多樣:走訪、上網下載、上圖書館查閱、問卷調查。
2、整理分析數據活動
第一步:從各方面搜集的數據;

第三步:由數據分析提出環保的措施和方法。 1、指導學生制定好問卷調查表;
2、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資料和數據的收集;
3、指導學生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4、引導和幫助學生加強環保意識,並提出環保措施和方法。 一周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1、展示各小組的研究計劃(方案)
2、展示各小組研究的成果;
3、交流研究中的感受。
4、對各小組進行客觀的評價。 1、組織學生聆聽各組的活動計劃,組織學生商討出有效的活動方法、步驟;
2、參與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建議;
3、為學生提供研究結果的評價量規 2課時
八、總結與反思(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1、全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對各小組的研究性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反思其優缺點,幫各小組分析並提出改進方法和建議,然後由各小組的組長在同組成員的幫助下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作修改,對以後再次開展研究性學習取得寶貴的經驗;
2、完成各種評價表。

❸ 高中研究性課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研究(研究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社會。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這股強有力的信息技術之風,對傳統教育也起著革命性的變革:過去是教師+教材+學生,現在是教師+教材+信息技術+學生;過去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死板、僵化、滿堂灌,學生處於被動學習,氣氛沉悶,效率底下;現在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積極提倡創新教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特別是新課標的提出,要打破舊的學習模式,建立新型學習方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樹立教師學生雙主體的教育思想。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與學的策略與手段,它反對被動地接受、繼承、記憶知識,主張學生主動地理解、應用、探索、創新知識,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有必要開展相應的研究。
我校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有著開展課題研究的物質基礎,近幾年來,先後投入1200萬元用於硬體和軟環境的建設,電教設施堪稱省內領先,全國一流,400台方正品牌電腦,100套多媒體演示系統,價值百萬的專業級演播系統,千兆乙太網百兆交換到桌面。同時我們還具備扎實的科研能力,在「九五」期間,「利用校園電視台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獲江蘇省電教館「九五」優秀電教課題成果獎。「學習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獲常州市「九五」課題成果一等獎,並已被推薦參評江蘇省優秀課題成果獎。我們還有著較為廣泛的學生基礎,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學習信息技術,連續3次在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競賽中獲一等獎,獲獎人數及名次均列前茅。基於以上優勢,我們選擇「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作為研究課題。
二、
三、
研究目標
1、形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模式。
2、促使學生全面提高信息素養,學會主動學習,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
3、培養鍛煉一批素質過硬、具有科研能力,能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優秀師資隊伍。
四、研究的措施
(一)作好研究准備
1、學生層面:課堂教學改革+課外活動輔助
開展本課題研究,我們始終立足於把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放在前列,因為學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與保障。我們首先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在充分保證師資力量的情況下,我們首先優選教材,因為好的教材不僅充分體現了大綱的精神,更考慮到學生的學;第二,我們加強學生的基礎實踐操作,特別是漢字輸入、文字編排、電腦繪畫、演示文稿製作、上網瀏覽搜索下載信息、電子郵件收發、留言板論壇的應用等。第三,我們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充分滲透學科內容、思想,比如學習powerpoint製作演示文稿,我們要求學生設計學科封面為內容,要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科特點以及美術效果、合理性;第四,注重軟硬體的相互應用,同時滲透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是以硬體和軟體為載體的,在利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和故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故障和分析故障、解決故障的能力。如《電腦的研究》基於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根據平時實踐應用的體會,研究分析總結常見問題。第五,課外拓展延伸,分兩方面:一、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特長;二、開放網路教室。開展本課題研究以來我們堅持開放網路教師,給學生提供課後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場所與環境。目前我校學生非常自覺而且主動課余來上網搜集信息查找資料,我們剛剛畢業的學生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撰寫了一本《畢業小論文集》,題材來源於INTERNET網路,通過電腦輸入,word編排,最後列印裝訂全過程都是學生親手實踐出來的。
2、師資層面:自學+輔導
學者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研究的方向,從理論上指導我們的研究工作;而校內的精英人物或團隊可以更貼近我們的教學,我們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
為此,我們在首先加強了相關教育理論的學習:支撐信息技術教育的建構主義理論,現代教育理論包括主體教育論、多元智能和研究性學習理論等。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教學設計方法培訓、「INTEL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的培訓。
每學期堅持邀請至少兩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座,從理論上幫助我們提高理論素養,規范我們的研究行為。同時我們還積極利用校內的精英資源,如在電教課題研究方面,陸一平校長一直是我們的領路人和開拓者,他本身具備扎實的課題研究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是全國科研型教師,還有嚴曉東校長、韓玉宇主任、何江燕主任等校內專家都是我們學習的資源,每一次研究活動,我們都邀請他們參加我們的的活動,對我們的研究過程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一點也是我們覺得做的比較成功的方面之一。
我們學校為教師創設了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而且從制度層面上做出了公開課必須利用信息技術的規定,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課件製作、網站製作評比活動,評比結果直接與教師「五自」考核掛鉤,這些內外在因素促使教師非常自覺地學習信息技術;同時我們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比如:課件製作培訓、網站製作培訓、省教育技術考核培訓等, 大大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3、研究者層面:改進研究活動方式,推進人的動態發展。
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本身就是各個方面的骨幹教師,同時也是多個課題爭搶的對象,同時還有繁重的本職工作。如何協調課題之間的關系,在保證課題研究質量的同時,盡量減輕課題組教師的工作量,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從兩個方面解決這一矛盾:
整合課題研究活動,在教科室的協調下,對於不同課題的活動進行整合,對於同一個研究活動,不同課題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這樣即降低了活動的頻繁程度,還可以借鑒其它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開拓自己的思路。
我們原來的主要研究活動方式,就是開研究課,之後評課,對照研究目標進行分析,研究活動就告一段落,這樣出現的問題就是研究不能深入,缺乏系統性,對於研究課的問題不能再次研究。針對這一矛盾,從2005年開始,我們改進了開展研究活動的方式,提出了「基於教師行為跟進的校本研修模式」。 每學期每個學科組或課題組提出一個研究的目標,確定上研究課的教師,確定課題,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分三步開展研究活動:第一步,教師備課,拿出第一教案,課題組教師圍繞研究目標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二步,上課教師拿出第二教案,同時第一次上課,課題組教師再次圍繞研究目標進行分析、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三步,上課教師拿出第二課堂,課題組教師再次進行討論、分析;整個循環用2~3周的時間,促進教師在整個活動中進行深入有序的研究和思考。
(二)開展實踐研究
課題的開始階段,我們從語文、科學和史地生及物理等學科嘗試開展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工作。這些學科相對而言易於操作,適合研究性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內容較多一些,通過實踐研究,我們對本模式有了以下幾方面的共識,並將以下共識推廣到其他學科:
1、研究性學習目標的確立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體驗性目標 ,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直接參與和親身體驗。
(1)通過開展對「真實問題」的學習 ,提高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圍繞解決問題而展開的。要求學生從書本中 ,從社會實際生活中發現和提出許多實實在在而又復雜紛繁的各類現實問題 ,如地理學科中各種資源短缺問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 ,科學學科中恐龍到底是什麼原因而滅絕,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是否真的都不相同,以及基因問題、人類營養素問題等,語文學科中的麋鹿為什麼失而復得,作家為什麼能成為作家等,物理學科中的力學問題,物體的沉浮條件等,藉助信息技術通過主動探究去解決問題。這樣 ,既打破了傳統的「千人一面」的固有模式 ,又有助於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思維品質。
(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創造興趣。傳統的教學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在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 ,為了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網路、電子閱覽室、光碟資料等多種途徑主動獲取課本以及課外的知識,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教室內可以體驗天馬行空遨遊世界的感覺,這樣 ,更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 ,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 ,由學生自行設計的研究目標與課題 ,形成一個指向不同的個體目標群 ,使每個學生都有發現和體驗、創造的自由空間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比如,在學《恐龍時代》一課,我們學生遠離恐龍的生活時代幾千萬年,但他們對恐龍了解的知識是廣泛的,興趣盎然,主要得益於資料來源網路有數百個恐龍網站、電影有《侏羅紀公園》等,還有恐龍模型,以及學生參觀了常州恐龍園後帶回的攝制錄像,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體驗、探究發展的空間。
(3)培養科學精神 ,增強社會責任感。研究性學習是本著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開展學習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開展研究性學習。如地理環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都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開展研究性學習 ,有利於學生了解和體驗地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電視采訪、錄像、數碼相機等社會調查、網上查閱資料等 ,再通過excel統計分析,形成數據統計圖,從強烈的數據對比中、鮮活的現實生活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識儲蓄 ,在不斷的發現中發掘了創造的潛能,在試圖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過程中 ,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4)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現代社會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和學習夥伴交流、可以和老師交流、可以和專業人士交流,這樣增強了對社會的了解與關注。在學習活動中 ,學生要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同時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 ,學會分享與交流研究成果 ,加強人際之間的合作。
(5)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研究性學習密切了師生關系 ,對我們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里,教師的職能從傳授知識向激勵思考轉移。教師的著眼點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教師的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領路人」 ;②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進展 ,教師成為學生實踐探索的「指路人」;③善於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成為學生集體研討的「組織者」。
2、研究性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選擇
(1)內容。我們選擇部分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學生感興趣的、易於學生操作的,令學生產生困惑的,有一定價值取向的。一是從教材中確定研究專題。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研究性學習滲透 ,在每節課後設計列舉一些研究課題 ,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社會生活 ,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二是從教材中引申並合學生實際 ,提出問題 ,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淹城遺址的開發、中國乒乓在世錦賽上的走向、我們的飲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策略。①由於研究性學習過程依賴於學生主體的信息加工 ,因而課題選擇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且考慮到不同層次的需要;②課題設計以增進學生的創造才能為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避免把學生引向單一性的思維;③研究性學習不僅在於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生創造性與主體人格的培養,並以此作為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④教師要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與指導:選題的評價與指導、中期檢查與指導、結題時的評價。
(3)方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一般有:①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 ,分析、比較得出結論。②調查法。通過實地調查、考察 ,運用有關的理論 ,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③實驗法。藉助有關的實驗、分析有關數據,尋找答案。
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可以是:發現並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並修正方案———匯總成果———交流評價。
①發現並提出問題。最初可以由老師提出可行性研究專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逐步發展到學生自己主動發現、提出問題 ,確定研究專題。在這一階段信息技術主要對研究專題進行價值評判分析,如《麋鹿》一課,我們可預先網上搜索一下有無關於麋鹿的資源信息,如果沒有的話,畢竟麋鹿遠離我們生活,很少見,就不能確定為研究專題。
②設計方案。問題提出後,要認真分析產生該問題的背景,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然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信息技術提供方案設的平台,可以用word工具編輯而成,並且把不同的方案發布在網上,供不同小組交流、比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計
③實施方案,匯總成果。學生依據課題要求,收集有關文章、數據、圖片等資料,並進行整理歸類,和有關的實驗等。當然實施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微調方案,以使方案更趨完善;最後要將研究成果表現出來。收集資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不僅可以利用網上現成的,而且可以通過網路交互功能調查采訪專業人士獲取更多信息;整理歸類、實驗可藉助現有的office辦公軟體、幾何畫板、以及各種模擬實驗室來進行操作。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圖畫形式、小論文形式、電子板報形式、也可以製作成演示文稿或網站形式等。
④成果交流,總結評價。成果交流可以採取班級匯報、辯論賽或者網路共享等多種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評價時側重「四重」 :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評價結果的表示可以是定量的 (分數、等第等 ) ,還可以是定性的 (如評語 ) ,也可以是定量與定性的結合 ,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時可借鑒多元智能理論,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 ,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問題探討
1、「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課題研究,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提出了挑戰。在具體操作中,雖然我們從二年級開始就將計算機教學作為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來開發,力求使所有學生都能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實際上學生在技術上的差異較大,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由於受技術的影響而難以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養,是我們今後一個階段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2、「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課題研究,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它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還要求教師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瀏覽、去設計、去製作,在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這也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挑戰。因此,如何解決教學需求提高與教學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這也成為本課題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3、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薄弱,有待進一步研究。需要研究的主題或知識點的呈現方式還值得商榷。

❹ 開題報告中的課題研究方案怎麼寫

你好,同學,你的開題報告老師讓你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❺ 王者榮耀健康系統選題研究報告的目的和價值

王者榮耀健康系統選題研究報告的目的和價值。可以了解玩家的真實想法。從而對游戲後續的開發提供寶貴的經驗。

❻ 課題研究報告該如何寫啊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4)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6)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7)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二、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三、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四、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經驗的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2.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4.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五、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六、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七、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關於案例含義的基本觀點: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並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現為一個事件。但是能夠作為案例的事件必須要具備這樣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須要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沒有問題在內的事件不能稱為案例;二是這個事件應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過這個事件可以給人帶來許多思考,帶來若遇到同樣或類似事件如何應對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為案例。案例講述的肯定是一個故事,並且許多情況下講述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其中會有一些生動的情節、鮮活的人物。作為案例的故事至少應該具備這樣兩個兩個條件:一是這個故事必須是一個真實的事例,不能是編制者自己憑空想像杜撰出來的,沒有真實發生的故事不能作為一個案例;二是這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片段的、支離破碎的無法給人以整體感的所謂故事不能成為一個案例。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對某一個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為案例。

除了滿足上述兩個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敘寫上,要具備下列條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沖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體、明確,不應是對事情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對事情所具有的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發生的特定的背景。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雖然一項練習、一個難題、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於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課堂上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但它們並不能稱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礎,都是個人或一個單位在實際情景中所面對的事實,若把虛擬的材料、沒有任何問題或疑難包含在內的材料也納入案例的陣營,案例的主要特徵也就幾乎不存在了。

案例的結構(每個完整的案例大體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①主題與背景——每個案例都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常應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困擾事件,要富有時代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應是一件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麼深刻、故事是多麼復雜,它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應來源於教師真實的經驗(情境故事,教學事件)、面對的問題;當然,具體情節要經適當調整與改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緊緊環繞主題並凸顯了討論的焦點。

③問題討論——首先可設計一份案例討論的作業單,包括學科知識要點、教學法和情境特點,以及案例的說明與注意事項。然後提了建議討論的問題,如學科知識問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方法和情境問題、擴展問題。

④詮釋與研究——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可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作技術分析,教師的課後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結論可在這一部分展開。這里的分析,應回歸到對課堂教學基本面的探討才能展現案例的價值。最後,案例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例如橫向的差別比較,縱向的改變和進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八、實驗法:

1.什麼是「實驗法」

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先想後做的研究方法(相對來說)——「想」:從已有的理論和經驗出發,形成某種教育思想和理論構想,即「假說」(亦可稱「假設」);——「做」:就是將形成的假說在積極主動有計劃有控制的教育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對實驗對象變化、發展狀況的觀察,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效的驗證和完善假說。

2.試驗法的特徵:「驗證假說」和「控制條件」是一切實驗方法所具備的共性。但教育實驗還有倫理原則、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過程是很有價值的)等特徵。

教育實驗的幾層含義:首先,教育實驗必須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次,教育教學實驗必須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再次,教育教學實驗也必須控制和操縱實驗條件。實驗應當具有可重復性,亦即應不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經過重復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應大致相同)。

3.什麼叫「假說」?

所謂「假說」,就是根據事實材料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對所研究問題的因果性和規律性在進行研究之前

預先做出一個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假說的形成是一個理論構思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發現問題——初步假設——形成假說。

4.教育實驗中的「變數」

①自變數(又稱做實驗因子或實驗因素因素)。它由實驗者操縱,由實驗者自身獨立的變化而引起其它變數發生變化。舉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在這里,教材就是實驗自變數。再如我校構建「『樂學·會學』式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實驗……。一個實驗因子至少要有兩種水平(比如兩個組、兩個班級等等)才能進行比較(如上所舉就必須至少要有兩種教材)。否則其本身就不能構成實驗因子。

②因變數。因變數是一種假定的結果變數是對自變數的反應變數,或曰「輸出」。它是實驗變數作用於實驗對象之後所出現的效果變數。實驗因變數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測性。

③無關變數(也稱「控制變數」)。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要研究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這些統稱為該實驗研究的無關變數,也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較實驗,教材之外的教師水平、學生原有基礎、家教、學習時間等一切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是該實驗中的無關變數。

控制無關變數非常重要: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關系,以確實保證因變數的變化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就必須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影響,控制無關因素,使實驗除了自變數以外的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則,實驗就失敗了。

5.實驗的操作(嚴密控制實驗過程至關重要):——形成假說

——研究制定嚴謹科學的實驗方案(選擇被試、確定對比組、實驗方法過程的設計、實驗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研究無關變數及其控制措施、實驗的階段劃分、原始過程性資料積累的方案與分工、成果形式的確定等等)

—— 按照方案實施實驗

—— 形成實驗的階段性報告和總結性報告。

—— 對實驗進行評價論證。

教育科研的方法當然不只是上述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師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❼ 關於課題研究報告

軍用微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作為當今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基石,給各行各業帶來回了革命性變化。微電答子技術在軍事裝備中的應用,實現了軍用電子裝備的小型化、輕型化、輕量化、高可靠。現代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武器裝備的巨大變革,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微電子技術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結果。「微電子技術對當今防務的重要性,無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

軍用光電子技術激光測距、光電火控、光電制導、光電監視、預警、偵察、觀瞄、光纖通信等一系列軍用光電子技術應運而生並被廣泛應用,成為高技術武器裝備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目前,光電子技術領域主要涉及光電子元器件及材料和光電子應用技術兩個方面。軍用計算機技術軍用計算機及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成為現代軍事科技、各種軍事系統和武器系統研製開發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柱,而且是現代戰爭作戰指揮、通信聯絡、後勤保障等諸多決定戰爭勝負關鍵因素的依靠和保證,並業已或正在對傳統的軍事理論和軍事觀念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當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呀

❽ 課題研究報告的預期成果,和成果表達形式怎麼寫

論文的預期結果一般在開題報告裡面,也就是論文的研究對象預期中期望能帶來的理論意義(比如開創性的理論研究方法,對某個理論或者計算方法的優化等)、經濟效益等。

舉個例子,假設發現了城市停車難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做一個智能停車系統,這個系統有什麼,就是預期成果形式,比如這個系統包括一個車載接收器,包括停車場停車樁,以及停車場控制系統軟體,這些就是預期成果形式。


(8)系統課題研究報告擴展閱讀:

科研立項申請立論依據注意事項:

一般指重要科學意義或國民經濟重要科技問題。選題決定其科學意義。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問題,重大地質事件的形成機制,新理論與新方法。

這是此部分的關鍵點,也是整個立項申請書的特色與靈魂。問題重要是前提,研究創新是基礎。要有明顯創新。了解過去與現在,提出問題的關鍵,通過研究策略與角度,方法與手段的革新在可行性基礎上進行風險性研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