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究課題的價值和意義
目的和意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目的重在闡述論文要解決的問題。即為什麼選這樣一個題目進行論述,要論述出什麼東西;意義重在表明論文選題對理論研究有哪些貢獻,或對實踐具有哪些幫助和指導。
在經濟建設中,作為領導人員和機關的辦事人員,要寫指示、通知、總結、調查報告等應用文;要寫說明書、廣告、解說詞等說明文;還要寫科學論文、經濟評論等議論文。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信息對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信號,是傳達信息的方式;信息的來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儲存、整理、傳播等等都離不開寫作。
Ⅱ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第1節 選題的意義與價值
本部分是要點出為什麼要寫本篇論文的問題,也就是寫作的意圖、緣由。
意義與價值如果能區分開,就分開論述;如果不能,就合在一起說明。一般而言,主要從2個大的方面去寫。一是理論意義與價值;二是實踐意義與價值。
1.1.1理論意義與價值
理論意義與價值一般是指的下面的幾種情況,同學可根據自己的論文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下面的具體標題。本文下列標題僅是寫作的角度,不是題目,請注意區分。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應根據自身題目性質確定自己的具體的研究意義與價值。一般而言,下面所列是常見的意義點。
(1)就哲學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價值意義
(2)就專業或學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價值意義
(3)就某個理論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價值意義
1.1.2實踐意義與價值
實踐意義與價值一般是指的下面的幾種情況,同學可根據自己的論文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下面的具體標題。本文下列標題僅是寫作的角度,不是題目,請注意區分。
(1)就實際的工作實踐活動未來發展趨勢、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價值意義
(2)就實際的現在工作的實踐活動而言,需要研究的價值意義
(3)就實際的現在工作的實踐活動改進而言,需要研究的價值意義
下為本人《袁世凱與中國近代教育》論文中合寫的示例:
風雲一世的袁世凱在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中曾對社會發生過深刻的影響。軍旅出身的袁世凱能夠在歷史的機遇面前順勢而為,憑借著自己的管理才幹,踏上仕途的路程,而直達權利的頂峰。正是這樣的歷史性機遇,使得袁世凱能夠根據社會的實際狀況,在中國的近代教育方面有所建樹。
正是袁世凱逐漸所擁有的政治地位及利用其政治的影響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也使得他在客觀上會涉及到一些中國的近代教育方面的問題。因此,研究袁世凱的教育問題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
對袁世凱進行教育方面的研究與探討,主要應集中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通過對袁世凱的活動去認識晚清與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整個教育實踐活動的歷史發展脈絡;二是去了解並把握中國教育自身的歷史發展軌跡。因此,對袁世凱的教育活動所進行的研究,就要以此作為整個研究工作的切入點。
第2節 研究綜述
研究綜述是梳理前人在本課題相關領域內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識空白,目的是為了確定自己論文寫作的理由。
一般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表述:一要寫明本課題相關領域內研究對象的簡要歷史回顧。如歷史由來、目前現狀、未來發展趨勢。二要做國內外情況的橫向比較。三要對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評價。
本部分的內容也可以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中的內容加工後完成。在論文中,研究綜述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是缺少分析評價。有的只是開列出了別人研究的論著,沒有任何分析,以開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綜述。
Ⅲ 課題研究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作用)課題研究有什麼價值(意義)
很多人做課題都是為了晉職的現實需要,這種職稱式的課題,無疑使課題研究產生了很多的變異。剝離這些扭曲、變態,我們發現課題研究對工作者、學習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其他形式無可替代的。
1、發現興趣、涵養興趣。每個人要做好或者是學會所在的行業工作或專業學科,都必須對自己面對的工作、學習有強大的興趣;課題研究就是最能發現、涵養自己的興趣,能夠彰顯自己的興趣,滲入終身的工作學習中。
2、實現專業化發展。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每個行業都強調專業化的發展。教師要專業化發展,做箱包的也要專業化發展……課題研究就是工作者實現專業化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
3、緊跟學習時代社會發展的步伐。終身學習社會,要使自己不被時代所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而要保持自己強盛的學習動力,保證自己較高的學習效率,大概也只能找到課題研究這種辦法了。
4、保持旺盛的思想力。思想視野、思考能力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工作效率、事業成敗。課題研究強調將理論思想與自己的工作實際問題的結合,強調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略;因此課題研究對提高一個人的思想力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5、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業、創新」成了每個公民篇章中的關鍵詞;但是「創業、創新」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課題就是切切實實的「做」,做課題研究正好能彌補中國學生、工作者大都缺乏的創新實踐能力。
6、觸摸學術前沿,保持課業發展的領先地位。長期做課題研究的人,自然能夠感觸最新理論思想的啟迪;能夠感受科技前沿曙光的魅力。我們觸摸這所屬領域的學術前沿,自然很容易保持自己課業發展的領先地位。
Ⅳ 科研項目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一、基礎研究始終推動著新的科技進步
人類文明進步史告訴我們,在科學的基礎研究中每一個重大突破,往往都會對科學技術的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產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在近代科學產生之前,許多技術發明曾經走在相關理論知識發展的前面。但是近二百年以來,基礎研究越來越成為發明與創新的源頭,現代技術已經名副其實地成了「科學的技術」。當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納米技術的迅速發展等無一不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突破之上。如果把現代科學技術比作一條長河,基礎研究則是其源頭。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三次重大技術革命都強烈地依賴於科學理論、基礎研究的突破。第一次技術革命發生於18世紀60年代,主要標志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這同近代力學、熱力學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第二次技術革命發生於19世紀70年代,主要標志是電力的應用,是電磁理論突破引發的成果。第三次技術革命始於20世紀40年代,是在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基礎理論突破的基礎上產生的,其主要標志是原子能技術、電子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
科研項目的重大發現、理論突破往往孕育著新的知識革命,知識革命意味著知識體系、知識結構的大調整、大變革,必然將引發技術和生產方面的新的發展。今天對基礎研究的投資就是在播撒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種子,明日的應用研究及商業競爭力一定是根植在雄厚的基礎研究沃土中。
二、基礎研究引領著當代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
基礎研究對引領我國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我國科學家在973計劃支持下,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理論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推動了該領域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的提高。在水稻研究方面,開展了雜交水稻理論和克隆水稻中與株型相關的單分櫱突變體分子生物理論研究,通過控制分櫱形成數量,大大提高了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產量;在小麥研究方面,育成了國際上小麥第一套全基因組近等導入系/近等基因系,發現了在供體親本中「隱藏」的大粒、多粒、優質、早熟等重要目標性狀,進而為培育第二次「綠色革命」雜交小麥品種奠定了基礎;在豬品種優化方面,確定了豬促卵泡素β亞基基因為豬高產仔數的主效基因,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高產仔數基因診斷盒,可以准確、快速的選擇高產仔的豬種,已在全國9個省市的12個國家級和省級的原種豬場進行了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沒有分子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研究,就不會產生轉基因技術和相關產業。我國是美國之後自主研製轉基因抗蟲棉並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第二個國家。從1997年轉基因抗蟲棉花在我國大面積推廣使用,到2006年我國種植轉基因棉花大約3500萬公頃,占棉花種植面積的60%以上,每畝減支增收130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農民可以減少80%以上的農葯使用量,減少了農葯污染和人畜中毒,提高了棉花的單產和總產,眾多的新型抗逆基因被發掘。隨著研究的開展和技術的普及,一大批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非糧轉基因作物誕生,一批新型生物技術公司誕生,帶動了生物技術育種產業和轉基因科學研究的蓬勃發展,對我國非糧農作物豐產穩產起到了引領和支撐作用。同時,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對基因的基礎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新基因的發現及其功能和調控機理、轉基因安全理論等又對相關的基礎研究不斷提出了新的課題,從而促進人類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不斷向縱深發展。
高效節能、長壽命的半導體照明產品(LED)正在引發新的照明變革。近年來,在一系列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及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產學研緊密結合,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產業化的互動發展的創新局面,實現了從物理、材料、器件、重大裝備到示範應用的創新鏈和產業鏈。目前,已發展出的大功率白光LED發光效率達到80lm/W,超過熒光燈的效率,是白熾燈的5-10倍、壽命是白熾燈30-50倍。在建築景觀照明、大屏幕顯示、交通信號燈、指示燈、手機及數碼相機等用小尺寸背光源,太陽能LED照明,汽車照明,特種照明及軍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半導體照明之所以能夠迅速取得今日的重大進展,得益於幾十年來我們對以氮化鎵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重要基礎問題研究的突破。通過低溫緩沖層消除應力和對P型摻雜機理的認識,提高了材料的質量和發光的量子效率,實現了從材料到器件的躍變;通過第一原理計算對摻雜機理的深入認識,將摻雜濃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將這些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應用到器件上,使產品性能提升了一倍,實現了特種照明的實用化。可以說半導體照明技術發展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對材料相關基礎問題的深刻認知。要實現半導體照明進入通用照明領域,必須重視和研究解決阻礙其快速和持續發展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等重大基礎問題。
通過上述事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認識:其一,基礎研究對我國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不論對科技發展本身還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研究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制高點,必須進行超前部署。只有在基礎研究方面擁有堅實基礎和重大建樹,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有提升之道,才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取得優勢和主動地位。其二,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的互動必須深入到基礎研究的層次和水平上,才會實現真正的緊密的結合,才能實現基礎研究與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相互促進的機制。其三,基礎研究是孕育原始性創新、也是需要原始性創新能力和智慧的領域。這個領域的發展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條件、需要長期的研究積累,需要鼓勵人們充分交流、質疑批判、勇於嘗試探索的學術環境。
三、要重視基礎研究,促進原始性創新
胡錦濤總書記在春節前看望錢學森、吳文俊兩位科學家時,意味深長地指出:要充分重視基礎研究的戰略意義和重大作用,在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重視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近幾年的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幾乎都授予了長期從事基礎科學或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家,可見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具有研究周期長、風險大、厚積薄發、探索性強、進展往往難以預測、人才作用突出等特點。其產出的新知識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對其進行穩定的支持是政府的職責。我們既要重視依靠科技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更要重視抓住源頭的原始創新。為此,科技部將與有關部門一道採取一些措施,為基礎研究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首先,積極引導全社會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的戰略意義和重大作用。要通過深入的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積極引導全社會深化對基礎研究是經濟社會發展先導的認識、是自主創新源泉的認識,是國家發展和安全重要基礎的認識;深化原始性創新對科技進步乃至國家產業發展重大影響的認識;尤其是深化對基礎研究活動特點和規律的認識,並以此來指導相應的管理和政策制定。
第二,加強在基礎研究領域和前沿高技術研究方面的戰略部署。要在關乎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科學技術的前沿要超前部署一批重點戰略性研究課題,同時繼續鼓勵自由探索在學術研究和活動的開展,高度重視自由探索的研究成果,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及時將其提升為重點基礎研究課題。
第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優化配置基礎研究資助模式。政府將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並將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性支持相結合,在大幅加強競爭性項目經費投入的同時,加大對開展基礎的基地和人才隊伍的穩定支持,加大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科學研究中心等基地的建設費、運行補助費以及設備更新費的投入,使得從事基礎研究的科技家能夠自主決策,開展研究周期長、探索性強的科研工作,促進原始性創新成果的產生。在加大公共財政對基礎研究投入的同時,政府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基礎研究,支持在企業內建立重點實驗室,或與高校、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積極開展應用性基礎研究,推動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第四,加強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如果說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那麼,人才就是科技創新之本。要徹底改變科技資源和投入「重物輕人」的觀念,採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優勢人才投身到基礎研究活動中來。一是支持大學生、研究生參與基礎研究,鼓勵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勵他們在導師的支持下探索;二是鼓勵研究生參與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三是穩定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開展獨立的基礎研究課題。
第五,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方面,加強科研基礎條件平台建設。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科技需求為目標,繼續加強平台建設的頂層設計,加強支撐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以創新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統籌項目、人才、基地建設。重點加強在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和新興前沿交叉學科領域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科學數據共享和野外綜合科學考察工作。另一方面,落實科技評價辦法,加強學風建設。弘揚大膽質疑、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營造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倡導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六,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發揮政府間科技合作的主渠道作用,為廣大科學家開展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打造通暢、便捷的平台,支持我國學者參與ITER、伽利略計劃、千人基因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重大科技工程,支持國外優秀科學家主動參與我國一些開放領域的基礎研究;同時,也大力支持民間科技交流活動的開展,支持我國學者擔當國際學術組織主要職位,支持國際學術組織在我國開展重要的學術活動。
總之,科技工作的重要責任就是促進科學技術本身的科學發展、全面發展,以引導和服務全社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其使命不僅要服務於今天,更重要的是引領未來,創造新的需求和發展優勢。我們要有這個信心和遠見在做好今天事情的同時,為美好的明天做好准備。
Ⅳ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怎麼寫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課題的研究價值所在。一般來說,開題報告的研究目的、意義要開門見山地表達出來,以便有關專家能夠較明確地知道你的研究價值。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寫作技巧可以從下面幾方面著手:首先,要說明問題是如何發現的,即該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麼,是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一般可以從有關國家政策及國內外關注的問題出發來提出研究問題;其次,要說明該選題在理論上的創新性,主要通過分析國內外研究的現狀,來指出自己選題與各個主流觀點的研究前提的差異性,從而突出自己選題在理論上的創新性;再次,要說明研究這個問題的現實意義,這需要對所研究問題的實際用處有所了解,從大多數選題來說,選題一個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給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參考。
一般地,選題要具有「創新性」、「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也要兼顧「方法上的意義」。「創新性」與「重要性」是指研究的問題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性,對理論發展具有貢獻,在實踐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操作性」指具有實際操作性,預期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方法上的意義」是指研究這個問題預期會使用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但是新的研究方法只是對你的研究的補充,重要的是研究的創新性與重要性。
Ⅵ 研究性學習課題有哪些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怎麼寫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實踐意義
(一)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適應國際教育創新的基本要求
從國際形勢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席捲全球。它促使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給教育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在新科技革命面前,發達國家均瞄準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教育的培養目標重新進行調整和定位,嘗試教育創新。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的咨詢報告提出,21世紀教育的目標是:①寬廣的胸懷、健康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②自由、自律與公共精神;③世界之中的日本人,並強調在現階段教育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具有豐富創造力的人才。美國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的報告也指出:「要重建美國的教育制度,以適應培養21世紀富有創造力的新一代和經濟急劇變化的需要。」法國、德國和英國近年來在一些報告中也紛紛提出:要根據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來調整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世界各國都普遍要求:學校要加強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突破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舊習,著重去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使他們具備分析、表達、理解和應用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隨著創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經由宏觀的理論建構、機制探索轉向微觀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因此,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適應教育創新的根本要求,是當前教育改革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二)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從國內形勢看,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為迎接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挑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概念,並要求基礎教育(包括其他類別的教育)把實施素質教育提到自己的日程上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實踐能力的提高是在長期的創新學習過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見,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有一些地方對創新學習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重慶市教科所在1998年提出了「創新學習」理念,經重慶市教委批准立項,組建了「重慶市創新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著力構建創新學習理論與創新學習模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其成果在《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第8期相繼介紹。《人民教育》在2001—2002年開辟創新學習徵文專欄,及時介紹國內創新學習的研究成果。但是,總體而言,國內的創新學習研究由於起步較晚,尚處於起始階段,其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的層次也較淺。為此,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探討,需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進行理論完善和實踐嘗試。
(三)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內在要求
實施新課程是教育的全面創新,是一場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刻變革,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建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充盈個性。而且,在實施新課程中,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無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在課改進程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生命體驗和發展感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掘學生的特異潛質,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這些都為創新學習研究打下了基礎、作好了鋪墊。
(四)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我市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1997年以來,我們積極開展系列創新課活動,大力實施「創造學習」工程,認真探討創新學習策略和評價方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形成了很多富有創意的學習理論觀點,推出了一些科學新穎的學習策略,從而使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成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種客觀要求。具體來說,我們主要通過開展以下幾項工作為創新學習研究奠定了基礎:一是開展系列創新課活動。1997年8月至今,我們依據創新教育理論,開展了系列創新課活動實驗,通過創新教案、創新課和創新課教師評選活動,培養了大批學科帶頭人,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創新能力,從而為開展創新學習研究奠定了師資基礎。二是實施「創造學習工程」。1998年,我們啟動了「創造學習」工程,通過舉辦學法講座、開展學法經驗交流會等形式,使學生了解認知規律,掌握了先進的學習策略,初步實現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同步發展。可以說,實施「創造學習工程」使廣大學生具備了參與創新學習實驗的基本素質。三是嘗試創新學習理論研究。從1999年起,我們開始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進行創新學習理論研究,對創新學習的科學理念、價值取向、基本特徵、一般過程等做了初步探討,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研究成果。2002年,《創新學習應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在《山東教育》第1、2期合刊發表。2003年,《課程改革應著力把握的幾個問題》在《山東教育》第35期發表;《談新課程改革視野中的課堂教學觀》在《煙台教育》第6期發表。這樣,通過多年的創新學習理論探索,我們為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理論支持。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組織形式
(一)課題研究的假設和界定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創新學習逐漸成為一個倍受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門課題,成為一個亟待出成果、出效益的重點研究領域,但,從國內同類研究情況來分析,創新學習研究還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理念混亂,層次偏低。當前的中小學創新學習實驗在理論研究層面存有概念釐定不科學、研究基點較低、忽視學生生命發展等問題;在實踐探索層面存在著重「教」輕「學」、重知識輕智慧、重理性輕感悟、重創新技能訓練輕創新精神構築等不良傾向。二是策略陳舊,方法落後。在中小學創新學習實驗中存在著重形式輕實質的「貼標簽」式研究傾向,即,簡單地將一些較有影響的教學策略歸結為創新學習策略,實質上並沒有探索出新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況且這些所謂的創新學習策略和方法並不適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規律。三是評價簡易,標准模糊。現行的中小學創新學習評價體系不完善,與新課程標准存有偏差,其評價理念滯後,評價標准模糊,評價方法操作性差。而且在實際評價中過於注重小組合作、學法指導、質疑釋疑等顯性層面,而忽視知識活化、情緒追求、審美塑造、生命感悟以及學生精神生命、智慧生命關懷等隱性層面。
本課題研究是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中小學校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方式陳舊、學習效率偏低等現實問題,在新課程理念的觀照下,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學習理論,結合縣區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際,以培育創新精神為終極目的,以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內容,以元學習知識掌握為根本措施,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前提條件,教會學生創造性地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和生命質量,從而初步形成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學習能力的科學理論體系和操作運行機制。課題研究提出從新課程改革的視野審視、反思、改革傳統學習方式,站在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根據知、能、情、意、行五個維度,採用知識重組、非同步發展、自我實現、意志磨礪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的學習策略,變「知識」課堂為「生命」課堂,引導學生追求自己生命意義的實現和生命質量的提升。研究方向有三個方面:
1、創新學習理論研究
①創新學習的基本理論研究。對創新學習的歷史發展、基本內涵、主要特徵、科學理念、價值取向和一般過程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進行理論探討。②創新學習的教學理論研究。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目標定位、過程調控、原則把握、方法運用、情境營造、模式建構等進行研究。③創新學習的心理過程研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小學生創新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操作、非認知調控、創新障礙及其克服等進行理論探索。④創新學習的理論基礎研究。對創新學習的科學基礎、社會基礎、心理學基礎、教育學基礎和哲學基礎等進行初步研究。
2、創新學習策略研究
①創新思維訓練策略研究。創新思維活動的基本要素、創新思維的基本能力、創新思維形式的主要類型的研究,創新思維訓練的方法、措施、組織形式的研究,創新思維訓練課的特點、內容、結構的研究。②創新學習方法指導策略研究。學生學習類型、個體差異研究,學習方法分類、選擇、創新方式的研究,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方法創新研究,學生掌握學科基本技能的學習方法、方法創新研究,創新學習指導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創新學習方法研究。③創新學習組織實施策略研究。創新學習實驗階段、實驗操作、組織調控的研究,創新學習實驗中遇到困難和解決對策以及測驗方法、評價策略的研究,實驗教師培養培訓的方式方法研究。④創新學習認知調控策略研究。創新學習的閱讀策略、聽講策略、記憶策略、解題策略研究,主要學科的教學要求、學習策略和學習策略教學調控的研究,提高學生創新學習策略水平的方法研究,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元學習知識、群體創新的策略研究。⑤創新學習情感調控策略研究。學生創新學習情感需要的層次分析,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追求創新體驗的策略研究,激發學生創新激清、學生情緒自控、焦慮心理調適的研究,學生情知互促、情意互促的方法、措施的研究。
3、創新學習評價研究
①創新學習的評價原則研究。從目的性、科學性與客觀性、創新性與有效性、學習成績與創新思維、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等方面確立創新學習評價的基本原則,從民主開放、成功快樂、激勵求異、發現探究、發展個性等方面確立評價教師組織創新學習的基本原則,從超前思維、質疑問難、知識重組、揭示規律、方法創新、交往互動等方面確立評價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基本原則。②創新學習的評價指標研究。研究如何從創新精神與創新態度、創新方法與創新能力、創新思維與學習行為等方面對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評價,研究如何從師生共同參與創新學習活動、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師生對話和通過挑戰性活動發展學生認知技能等方面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確定如何根據研究成果、實驗成效和學生學習成績、創新作品等對實驗學校進行評價。③創新學習的評價程序研究。創新學習的一般程序、調節控制的研究,創新學習評價的困難和解決辦法的探索,創新學習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的研究,創新學習的評價步驟、組織措施的研究。④創新學習的評價方法研究。確定創新學習評價指標權重的方法研究,創新學習評價資料的搜集方法的研究,創新學習評價資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學生學習中創新因素的測驗分析方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本位價值和主要目標
由於國內創新學習研究尚處於起始階段,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尚不成熟,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新課程框架下對創新學習進行深化性和拓展性研究,不斷豐富創新學習的理論體系。基於課題研究假設,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先期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對創新學習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研究,認為,主要發展趨勢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注重立體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掌握生命發展的主動權;二是注重知識重組,讓學生在學習中釋放靈感,部分地體驗前人的創新過程;三是注重學生差異,堅持因材施教、非同步發展的原則,既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共同提高,又促使學生挖掘潛能、非同步達標;四是注重懷疑批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五是注重自我實現,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引導學生追求愉悅的成功體驗;六是注重個性培養,促使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根據已掌握的發展趨勢,課題組把研究價值定為:把個體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創新學習,讓每一名學生都富有生命活力和創新智慧。主要表現在:
1、主體參與,自主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和興趣,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獨立獲取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探求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
2、質疑問難,思維轉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懷疑批判,在創新思維訓練中能快速地轉換思維,從而發現知識間的新關系,提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進而增強心智。
3、活化知識,化「知」為「智」。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積累、應用、重組和創新,領悟蘊含在知識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做到在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智慧。
4、情緒追求,高峰體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追求積極的情緒體驗,實現知情的內在統一,提升情感層次,感受學習創新時所帶來的快樂高峰體驗。
5、張揚個性,生命關懷。通過心靈溝通、精神對話和經驗共享,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個性延展的自由,形成鮮明的個性,自覺追尋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
為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追錄探究創新學習有力的理論支撐和科學的操作模式,課題組確定的主要目標是:1、要在理論上求突破。站在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從生命學、成功學、哲學、美學等視角拓展創新學習的理論基礎,提出知識活化、思維轉換、情緒追求、生命感悟等一系列富有創意的理論觀點,初步形成更加科學系統的創新學習理論體系。2、要在策略上求突破。以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為根本目標,從知、能、情、意、行五個維度,積極探討有關新課程實施中創新學習的認知調控策略、思維訓練策略、情感優化策略、組織實施策略、方法指導策略,形成一些新穎有效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策略。3、要在評價上求突破。堅持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從目的性、科學性、客觀性、創新性、有效性等角度,加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學習評價原則、評價指標、評價程度、評價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初步構建起一個科學完善的創新學習評價體系。
Ⅶ 選擇一個研究課題,對於整個社會研究工作來說,具有怎麼樣的意義
能具體說說嗎
Ⅷ 研究選題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
課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怎麼寫
2019-12-03 分類:課題研究
課題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在撰寫時,語言一定要精煉、簡潔、明了。慎用研究成果填補空白、國內首創等詞句。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深。所說的結論一定要盡量客觀一些。那麼,課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怎麼寫?
課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是撰寫課題論證內容組成部分,體現的是實事求是、短小精悍。不過我們也明白,每一個選題都有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價值,能所有選題千篇一律,因此,我們從案例中學習是最好的方法。
舉例:《教育培訓機構的現狀調查及其建設標准研究》的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當前教育培訓行業內競爭激烈、魚目混珠,對我國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培訓機構的建設標準的探討,無論對政府主管部門還是對教育培訓機構自身都具有重要意義。
(1)當前國內培訓機構普遍存在著定位不準、同質化經營等問題。對教育培訓機構主管部門來說,可以通過該課題研究全面了解我國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特徵及存在的問題,把握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要素,對教育培訓機構的建設標準的分析,有利於主管部門規范教育培訓市場和行業環境,指導教育培訓機構的運作,為決策提供依據。
(2)本研究有助於廣大教育培訓機構了解自身的運營特點、瞄準定位,為培訓機構額自我評價提供了可參照的標准,促進自身的規范化發展,提升我國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水平。
課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怎麼寫?以上就是本文關於此問題的介紹。更多課題申報的疑問,可以隨時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