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主題閱讀課題
這個……
愛護水源吧……
活著說是健康上網……
我妹學校開展過,據說效果還不錯。
⑵ 怎麼更好確定主題閱讀的主題以及內容
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主題性閱讀的探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
我校是所農村寄宿制小學,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的限制,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離我們的目標還是很遙遠。
2010年5月,我們分別從課外閱讀的興趣、方法、途徑等方面對全校3-6年級1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閱卷調查表附後),共收回有效問卷127份,回收率達97.7%。總結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從閱讀興趣和閱讀目的看,100%的學生都喜歡看課外書,約60%的學生閱讀課外書是為了增長見識和學會做人和處世。
2、從閱讀方法看,雖然53.5%的學生會在看書的過程中邊看邊摘抄好詞佳句,但是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因為44.9%的學生更喜歡卡通漫畫類的書籍,而這些既不需要勞神,也不需要勞力。而約28%的學生因為不知道看什麼書,沒什麼書可讀,影響了他們的課外閱讀。這樣就使我校課外閱讀的實效性低下,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從閱讀途徑看,74.4%的孩子們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選擇的范圍很小。
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現狀呢?
◆經濟條件限制
由於所處農村地區,地方經濟很不發達,很多學生家裡條件還是很艱苦,家長大都在附近的工廠打工。家長的整體素質不高,對於課外書的理解就比較片面,認為讀書只要讀好老師發的書就夠了,不需要再買什麼「閑書」,一定要買也是要買跟學習密切相關的教輔書籍,如《跟我學語文》、《作文書》。調查顯示,只有53.5%的學生家長會選擇性的給孩子買點孩子喜歡的書。
◆教師指導不夠
新課程實施後,很多教師也都知道大量閱讀的益處,也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也有想給學生們指點課外閱讀的。但是對於如何指導,由於受自身的能力的限制,顯得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是在上語文課時附帶指導下(調查顯示佔60.5%),因此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也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學生更多的是課外漫無目的地亂讀,由於沒有目的,就沒有多大的效果。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傾向於看那些不需要動腦的漫畫書。
針對以上研究背景,我們提出了「小學拓展性主題閱讀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簡述
近十年閱讀教學與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研究性閱讀和新概念閱讀兩種新的視角來詮釋閱讀教學理論。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體現在個性化閱讀、語感教學、自主閱讀、快速閱讀、互動性閱讀等方面。閱讀方式的變革體現在網路閱讀、擴展性閱讀、整體性閱讀、比較閱讀和批註式閱讀等。其中較為突出的課題研究有:
竇桂梅的主題教學研究:從兒童自身特點和學習現狀、課程單元以及從教材自身出發,提煉教材的「主題詞」,即與生命體驗有關的屬於「人生意義」的詞語,以「積累、感悟、創造」為形式,由一主題「牽一發」動教材知識體系的「全身」,從而站在哲學的高度,進一步從生命的層次,全新全面認識課堂教學,整體構建課堂教學體系。這一研究側重在課內主題性閱讀的研究,側重在課內提煉教材的「主題詞」,從而加升對教材的認識。而我們的課題則側重於從課外主題性閱讀進行實踐和研究,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從而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拓展性主題閱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特別是在課外閱讀中加以有效引導,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有憑借和依託,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和補充,從而增加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提高語文能力。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摸索出適合我校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研究策略。
2、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高段學生實際和教師特點的主題拓展閱讀內容選擇的課程體系。
五、研究內容
提高小學語文拓展性主題閱讀教學有效性必須選擇有效的閱讀內容。那麼,什麼樣的閱讀內容是有效的呢?有效的內容應該是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能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進行開發與利用,並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那些內容,並且要精當。為此,在帶領學生進行拓展性主題閱讀教學時,我們必須在閱讀內容的取捨上下功夫,要對閱讀內容進行精心選擇。
1、學生的需求。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命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因此,選擇讀書的內容也是不一致的。為此,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讀書內容的確定。每一冊書發下之後,用兩節課左右的時間請學生把整本書的內容瀏覽一番,特別是對每個單元的閱讀主題進行梳理,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本冊教材所定的主題性閱讀進行選擇。
比如說,11冊教材很多學生就選擇了比較感興趣的第三單元的「人」這一主題進行閱讀。那我們在教學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在課堂上就從「導」字下功夫,使他們懂得學習方法,再把課上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如學習《窮人》,在學生預習的時候就應提出相關的要求,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找出人物描寫的方法,並細細地體會這些人物描寫對表現人物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析這些詞句,投影出示: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用了這么多省略號是因為桑娜心理活動的斷斷續續,從中可以體會到桑娜內心的矛盾,那是因為畢竟是在家庭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來的。這樣一來,就意味著漁夫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所以她不得不擔心漁夫會罵她、會打她。通過矛盾心理的描寫,也可以看出桑娜內心的善良,寧可自己挨打、挨罵也義無返顧。
在課內指導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課外文章或書籍,如《綠山牆的安妮》、《根鳥》、《窗邊的小豆豆》、《小海蒂》,讓他們把課內學過的方法用到課外相關閱讀上,比如《綠山牆的安妮》一文中,安妮那種思想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就特別細膩,一下就把學生給吸引住了。
2、主題閱讀的需求。
現在的人教版教材每一個單元都相應的有一個閱讀主題,但不是每個單元的教學主題都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拓展性閱讀的。一是時間上不允許,大量的閱讀,必定要有時間保證。二是內容多,學生閱讀的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要學會對主題進行取捨和選擇。但如何去選擇閱讀主題呢,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閱讀的興趣直接決定閱讀的量和效果。但學生畢竟心智都不夠成熟,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他們選擇的內容肯定都是感興趣,離他們比較近的一些主題進行閱讀。
如11冊的第三單元,12冊的第四單元的外國名著這一主題。這時,教師也不能一味只依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定,在滿足他們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材編排的需要來確定閱讀的主題的。如11冊第五單元安排了認識魯迅、了解魯迅這一主題,但是光靠書本上幾篇文章,學生是很難體會到魯迅這一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崇高精神的。為加深學生對魯迅這一偉人的認識,我還確定了11 冊教材中另一個閱讀主題——讀魯迅的文章,感受魯迅的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孔乙己》等作品都讓學生進一步地走入魯迅,去認識和了解魯迅。在開展這一主題閱讀時,因為魯迅的文章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懂的,我主要是組織學生邊讀邊將書中看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特別是小學生閱讀魯迅的文章可能有些困難,所以我特別要求讀與思共,思與讀隨。與學生一起閱讀,要求學生在讀的時候將不理解的地方用讀書符號在書本上標出來,在大家討論的時候就有話可說了。最後,還要求每個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整本書之後完成相應的讀書隨感,這樣我們再出一本讀後感集。
總之讀書就要做到「手腦並用」,只有這樣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六、研究原則
1、過程性原則
小學階段要完成總量145萬字的閱讀量,這是需要持之以恆才能做到的,所以過程很重要。注重了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快樂,在過程中體會堅持,才能在收獲結果的時候有成功感。這也需要教師持之以恆,注重過程監督和管理,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的對策,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掃清障礙。
2、激勵性原則
課外閱讀由於多半是利用自己在家或課後自己獨立支配的時間內進行,這些往往是語文教師關注的空白地帶。因此,激勵性顯得很重要。試想,一個幼小的心靈,在課外閱讀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得不到老師、同學、家長的肯定,對於他們來說,該是多麼淡然無味的事情呀!因此,老師一定要堅持激勵性的原則。
3、主題性原則
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單元的主題,然後組織學生針對這一主題開展課外閱讀。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人」,在學這一單元的同時,就應該圍繞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開展《綠山牆的安妮》《根鳥》等富有真情實感的閱讀,通過這一主題的閱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人與人之間那種美好的情感,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學生課外的閱讀量。
七、研究方法
1、調查法:採用問卷的形式,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就學生課外閱讀狀況
細致調查,客觀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2、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研習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課程標准,為學生閱讀提供正面教材,要體現時代性,專業性,傳揚祖國優秀文化。
3、行動研究: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立足所教班級,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制定科學的研究方案,並針對實驗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的、較為完善、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模式。同時積極撰寫階段科研成果,從而轉變教師的職業行為,提高科研水平。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八、研究步驟
1、准備啟動階段(2010、9-2011、1)
進行閱卷調查,掌握相應的資料,完成課題方案並申報課題;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資料,開展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的研究方向。
2、研究實施階段(2011、2-2011、12)
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研究。充分展開研究的過程,努力在過程中發展。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3、總結鑒定階段(2012、1-2012、6)
進一步總結、提煉、篩選、整理,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參加論文評比。
九、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1、拓展性主題閱讀是教育教學的要求。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開展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閱讀面、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拓展性主題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課外閱讀成為開啟語文教學的又一把金鑰匙。因此,本課題的開展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2、語文學科注重實踐性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因此,語文教材只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拓展性主題閱讀注重教師以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在於閱讀種種與課內主題相關的書。
3、語文人教版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於本課題的開展。
現行的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如人教版第11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這就有利於教師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主題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十、本課題研究價值和創新
我們現在的教材是人教版,每一冊都是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如人教版第11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這就有利於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所以開展小學拓展性主題閱讀的實踐研究,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由課內向課外、由以教科書為本向課外閱讀過渡、由應試教育向讀書滋養人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該課題的實踐研究對小學語文學科拓展性主題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習慣的有效培養、讀寫結合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的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體系的建構都很有價值,也對改善我校3至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無序狀態、無主題問題,規范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增強課外主題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所謂拓展性主題閱讀,是指教師在課內根據每個單元的專題,和學生一起提煉出「主題詞」,也即圍繞每個單元進行主題教學,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的同時,列出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可供學生閱讀的文章或書籍,讓學生在學完一篇課文後,把課內教師指導的閱讀方法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即課內向課外延伸。如在學《窮人》一文時,對於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教師就應該引領學生進行細致地揣摩,讓學生在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中去感受桑娜的內心活動,從而進一步感受桑娜那種在自家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仍然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撫養的善良品質。上課時,我圍繞讀一讀,圈一圈,品一品,寫一寫四步驟進行指導,把桑娜那種內心的矛盾的詞語通過讀、圈、品和進一步地寫感悟,體會桑娜寧可自己挨打、挨罵也要撫養鄰居西蒙的孩子的決心。
根據這一指導方法,我為學生了《草房子》一書,因為書中的人物男孩桑桑的內心描寫非常細膩。書本描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
十一、課題成員分工
張慧英:組織課題申報、立項,撰寫課題實施方案和研究報告,負責調查問卷。具體負責課題研究工作,負責課題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對課題進行階段性總結和評價。
王平波:學校拓展性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組織與實施,資料收集整理,撰寫小課題研究報告或案例
徐淑萍:學生拓展性課外閱讀的實施與指導,資料收集整理,撰寫小課題研究報告或案例。
⑶ 怎樣提高閱讀能力研究課題
一、預設的研究目標和任務及思路
1、中學階段語文科教學的特點
系統、深入地研究和解決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研究,為今後更廣泛、更深入地開展教學改革特別是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份具有從理論到實踐、操作性較強、涵蓋面較廣的課堂教學實踐實施指南;並在此研究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2、研究的任務,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以九年語文教材為基礎,以本班學生為實驗對象,以語文課堂為實驗陣地,針對語文課堂中的不同課文類型,對語文閱讀中學生的學習進行觀察、分析、探究、及時總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我從閱讀教學活動的意義出發,研究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閱讀教學中的弊端,激發學生閱讀活動的興趣。課堂閱讀教學中的「質疑—討論—探究」的環節取得實效是關鍵,我指導學生有效提問,整合學生的問題;在討論活動中,師生、生生之間學會傾聽、學會尊重;鼓勵問題生成,鼓勵創新思維,在與學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3、基本研究思路
(1)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目的有計劃地反復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課前主動預習,邊閱讀邊思考,抓重點要點,使用工具書和參考書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等等。良好的讀書習慣使他們建立起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成為他們在語文閱讀活動中的一種心理需要和行為定勢。這對他們閱讀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保證和促進的作用。即使是智力和基礎稍差的學生,在良好讀書習慣的作用下,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迎頭趕上來。
(2)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適當地延伸至課外。課內學習內容、范圍都極為有限,學生得到的閱讀鍛煉也就帶有局限性;而課外閱讀卻可以把學生帶入無比廣闊的天地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實踐證明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語文成績好的學生無不得益於課外閱讀,正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有效地提高了閱讀能力。每學期給學生制定課外閱讀篇目,讓學生自主吸取知識。
(3)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新課改需要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這樣的課堂著實讓學生耳目一新、熱情高漲。對此,除了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外,還注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比如,引導他們在傾聽同學的發言時,通過及時記筆記和記關鍵詞等方法快速、准確地把握同學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極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設置相關情境,引發認知沖突,激活學生的思維。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於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給予充分的肯定。
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准備階段。主要工作:收集資料,學習理論,確定研究對象,作好調查工作,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的總體設計,預期階段成果,積累相關資料。
具體實施階段。主要工作:認真實施研究方案,進行不斷的實踐探索。如:「通過課堂閱讀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通過指導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對課外文學作品分專題進行閱讀」「針對練筆發現問題,進行寫作系列指導」「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通過個人閱讀、小組閱讀、交流與指導等形式,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等預期階段成果,逐步完成研究計劃,並作個案記錄、分析、總結。
總結階段。主要工作:分析處理在實踐中積累的個案資料和有關記錄,總結實踐,研究探索的理論,撰寫研究報告。
下面對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和課題研究的一些工作總結如下:
以課題實驗方案為指導,全面扎實地開展實驗研究。現在,我能自覺結合自己研究的課題,充分挖掘文本資源,既關注教材對學生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又關注自己的研究課題,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了,課題研究實驗也就落到實處了。還有,由於參與到教學研究活動中,教師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研究,為自己的教學制定更高的標准。
三、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向課堂要效率,逐漸克服了上課隨意性的毛病。在備課的全面性、針對性上下功夫,以文本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我在《小石潭記》中以名人身份跨越時空與柳宗元對話,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擴大了閱讀量。在《古詩詞鑒賞專題指導》中分內容、思想、鑒賞、意向等四個專題,進行指導,並立足文本,進行實踐練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讓古詩詞鑒賞由課內走向課外,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學習興趣。
「課外專題閱讀系列——與名人牽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專題中,我設計了:人物介紹、主要成就、評價、喜歡的理由、收獲和感悟等幾方面進行閱讀整理。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已有一定的成效,改變了學生以往漫無目的的讀書習慣。制定出課題的實驗方案,開展了兩次閱讀能力調查,撰寫教學設計和專項指導十餘篇,教學反思六篇。結合課題研究多次開展了諸如「古詩詞鑒賞」、「我最喜歡的古詩詞」、「我與名人牽手」等活動。切切實實的把課題研究落實到實處!
四、課題研究的思考
有些問題的研究有待於進一步的深入:對語言的品析怎樣隨著學生語文素養的加深而逐步全面而深入?還有如何進一步養成學生積極閱讀課外書的習慣?等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下階段開展以下具體研究實踐活動:
(一)針對語文學科對閱讀的具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的分別展開:
1、開展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的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從「我要讀」到「我愛讀」的轉變。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訓練。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並探索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掌握知識,理解文章,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初中生,正處於形成能力的關鍵階段,更要培養這種好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多讀、精思、勤記、善用」四個方面:(1)多讀,就是要平時除了學好課本之外,對課文中典型篇章,優美段落能背誦,對課文以外的資料也要多讀。(2)精思,就是要手腦並用,讀寫結合,在多讀中比較,在多思中創新。(3)勤記,就是在閱讀時,勤記筆記,摘抄美妙的詞句、語段,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對名言佳句,精彩片段,能背誦自如,積少成多,運用時便能信手拈來。(4)善用,就是要善於把閱讀中吸取的營養,學到的方法,自學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以讀促寫,讀寫互動。有了這些良好的閱讀習慣,便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字功底。
2、開展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教學中,力求發揮教材的最大功用。組織教師進行閱讀專題的編寫,在專題訓練上動腦筋,主要有以下步驟:(1)提示訓練重點;(2)回憶閱讀方法;(3)自學試用方法;(4)討論思考結果;(5)交流小結方法。長期這樣有步驟,有計劃地專題訓練,學生逐漸加大積累,熟練操作,從而達到閱讀能力提高的目的。科學有序地加強閱讀能力訓練,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且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
3、開展語文閱讀答題技巧指導的研究:(1)明確閱讀量和閱讀時間。(2)交給學生多種閱讀答題技巧,加以指導。(3)針對不同文體,進行專項閱讀訓練。(4)定期進行生生交流,以期共同進步。
(二)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勤向學生推薦讀物。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讀物,推薦那些思想內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同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和閱讀水平的讀物,如《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2、要督促學生長期閱讀。讓學生制定一個長期的閱讀計劃,分期完成。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做好閱讀記錄,寫出讀後感,讓學生每次的閱讀都有收獲。
當然,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發現其實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語文教學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困惑越來越多,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會從自己每天的教學開始實踐、反思、討論,立足於本職進行教學研究,在學中教,在教中思,在思中悟。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定會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⑷ 語文閱讀教學研討主題有哪些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專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屬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⑸ 春天的聲音.作者是.語文主題閱讀課題組.出版社是中國青少年出版社.我要買.哪
當溫柔的春風輕撫我的臉頰時,我很快樂;當調皮的春雨打濕我的腳丫時,我很快樂;當威武的春雷震動我的耳朵時,我很快樂……
春,四季最美的季節,生命從這里開始,單調的世界從這里開始上色。今年的春天來得很早,我安靜了一個寒假的心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當我聞到了青草泥土的香味,便更加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想探出腦袋去瞧瞧今年的春姑娘。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走出了家門。一個股涼涼的輕輕的風吹動了我幾根發絲。仔細用鼻子聞一聞,會聞到風中還夾著新生命的氣息。我不禁沉浸在其中,彷彿所有的喧囂在此刻都變得安靜了起來。心裡有洋溢著一種不可名狀的快樂。往前走,走向茂密的樹林里。啊,春天在我的眼前清晰起來了。大樹褪去了原來灰棕色的樹衣,穿上了一件綠色的衣服,竟然變得年輕起來,活像一個小夥子。嫩嫩的小葉芽東一點西一點的纏在細長的枝條上,煥發出生命的氣息。蹲下身來,我發現從泥土裡居然冒出了一個個小尖腦袋。彷彿就要脫土而出了似的,讓我忍俊不禁。藏在草叢中幾朵小野花,若隱若現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撥開草叢,仔細瞧瞧這花。花苞還未完全盛開,藏著幾顆晶瑩剔透的露珠。這不就是春天最美的點綴嗎?
這時幾只小鳥唱起歌來,它們也在慶祝春天的到來吧!
眼睛看著這一切景色、耳朵聽著這一切歌聲、雙手摸著這一切全命。這個春天,我真快樂!
⑹ 如何結合新課標開展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課題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閱讀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這些要求,我們針對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就教材教教材,就課文上課文,課程資源匱乏,閱讀量嚴重不足,「滿堂講」、「滿堂問」、「滿堂練」,學生閱讀時間嚴重不足的弊端,從2007年起開始了長達7年的艱辛探索之旅,我們一路走來,經歷了自由素讀——經典誦讀——群文海讀——主題閱讀,逐步形成了今天的「1413」單元整體閱讀,讓閱讀真正實現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構建出了低消耗高收獲的語文閱讀教學。
【課題研究的內容】
1. 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不同文本的主題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依託教材以及其他優秀的閱讀資源探索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各類課外閱讀課的基本模式及相應策略,構建課內外閱讀相互溝通、相輔相成的閱讀體系。
3. 學校及家庭在課外閱讀興趣培養、方法指導上的配合的研究
4.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的途徑研究。
【課題研究的思路】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以單元主題為核心展開教學流程,遵循「整體性原則」組織閱讀教學,以一個單元的教材為單位組織教學,進行整體設計;以學校的「四環十六字」的總體教學模式為依據,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三級教案」的形成推進課題的研究和發展。具體開展以下活動:
1. 開展單元主題閱讀的研究、研討活動。
2. 開展單元主題閱讀的研究經驗交流活動。
3. 開展單元主題閱讀的研究案例、示範觀摩活動。
4. 開展單元主題閱讀的研究實踐活動。
【課題研究的原則】
1. 科學性原則 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3. 可操作性原則
【課題研究的方法】
1. 文獻研究法:認真學習主題式閱讀相關的科學理論,廣泛汲取、借鑒主題式閱讀相關的先進經驗,收集處理各種資料,把握依託教材開展主題式閱讀的規律和特點。
2.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問調研等,了解主題式閱讀現狀,發現和分析其存在的利弊、問題和需要,為研究指導方向,提供決策依據,調整和促進課題研究。
3. 個案研究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習個體和學習組織,進行專題研究,研究項目各有側重,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發展過程,得出結論,形成案例。
4. 經驗總結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資料,分階段總結經驗,形成成果,建立適應我校開展主題式閱讀的機制。
【課題研究的步驟】
1. 准備階段 2011年 8月—— 2011年10月
(1) 加強理論學習,申報課題。
(2) 確定研究對象,培訓研究人員。
(3) 制訂研究方案和課題研究計劃。
(4) 編寫校本教材《主題閱讀》。
2. 實驗階段 2011年 10月—— 2014年 12月
(1) 以學期為單位,制訂計劃,進行小結,形成研究管理制度。
(2) 以抓單元主題閱讀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根據實際,修正研究思路,加強對課題的指導和管理。
(3) 組織相關的培訓、交流、研討等活動,認真及時總結有關成果和成功案例。
3. 總結階段 2013年 11月—— 2014 年 12 月
(1) 收集整理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2) 撰寫結題報告,報請上級科研機構評估鑒定。
【課題成果分析】
單元整體閱讀是在一個單元中不斷地讓學生踐行著精讀與略讀結合,誦讀與默讀結合,通讀與情讀結合,細讀與海讀結合,讀一課書與讀整本書結合的綜合性、整體性閱讀。單元整體閱讀是將國拔課程資源與自我開發課程揉為一體,將學生讀書興趣的激發與讀書能力的培養揉為一體,將學生讀出情感體驗與讀書思想分享揉為一體的主體性、多元性閱讀。單元整體閱讀是從教材出發通往浩瀚書海,從課堂出發通往孩子自然生活,從情感出發通往人類精神文明,讓閱讀真正實現「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旗幟性構建性閱讀。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的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更收獲了主題文化,收獲了學習能力,收獲了良好的習慣。
一、「一主多元」的課程體系讓課程資源豐富充實
「一主多元」的課程體系中的「一主」即以現行的「語文教材」為主體,「多元」即指圍繞語文教材,我們編寫的《經典伴我成長》讀本、《主題閱讀》讀本、圍繞單元主題推薦的一本閱讀書籍,以及學生自己進行拓展閱讀的主題讀物。在這種課程體系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主題文化大單元,主題文化大單元以課本中的4篇課文為核心統領,由《經典伴我成長》中的5篇優秀詩文,《主題閱讀》校本教材中的5篇美文和每單元一本推薦書形成14篇+1本的主題文化內容。主題大單元的閱讀內容與過去的一本教材比成倍增長,在這樣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更廣的語文閱讀資源,閱讀空間大、閱讀視野廣、閱讀內涵深、閱讀效率高。
此外,《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各地區、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
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所以,我們在進行「單元主題整體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經常根據教材中的相關主題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來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豐富學生的課程學習資源。如:四、五、六年級每個學期的教材中都會有寫景類的文章。主題大都是「壯麗山河」「祖國各地」「景物聚焦」等,在這些主題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就會讓學生在網上搜集祖國秀美河山的圖片,或自己旅遊的照片,並配以文字介紹、導游詞或旅遊日記的形式,開展「詩情畫意綉山河」展覽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以此達到主題教育的目的。在學完「春之旅」主題單元後,就讓學生假期在父母的帶領下走進田野、走進公園、走進大自然開展「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郊遊活動;在學了「名人風采」主題單元後,我們便開展了「尋找身邊的名人」調查走訪活動;在學了「民俗風情」主題單元後,讓學生去體驗趕廟會、看大戲、圓十三、二月二吃糕、七月十五送娃娃等地方風俗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學了「綠色的夢」主題單元後,讓學生開展「爭做環保小衛士」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走上街頭義務宣傳、自製超市環保袋、變廢為寶小製作、環保時裝秀等多彩的活動形式讓環保意識深入到每個學生心裡。異彩紛呈的主題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學生們在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自主編寫的主題教材廣受好評並推廣運用
在「單元主題整體閱讀」的實驗過程中,我們圍繞語文教材編寫了《經典伴我成長》讀本、《主題閱讀》讀本及每單元推薦的對應整體閱讀書籍。我們編寫的《經典伴我成長》讀本分年級共6冊,每冊基本由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及《三字經》、《千字文》、《論語》、《聖經》四部分構成。我們所編寫的《主題閱讀》教材,配合各年級學期學習共分為12冊,每年級分上下兩冊,每冊教材配套語文課本分為6——8個單元,每個單元由單元導讀、美文賞析、名家名篇推薦三個部分組成,每冊最後編入本學期推薦書目。這些配套的主題閱讀校本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和廣闊的閱讀空間,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我們編寫的主題閱讀校本教材還受到了教育界權威專家和領導們的一致認可,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姚文俊專門給我們的主題閱讀校本教材寫了序;市、縣教育局局長還專門為我們的校本教材題了詞。同時來我校參加教學研討、觀摩學習的省內外20多所兄弟學校和相關單位對我們編寫的主題閱讀校本教材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在他們學校進行了廣泛的推廣使用。還有一些慕名而來要求購買主題閱讀校本教材的單位和個人也得到了我們的贈與。在他們的閱讀反饋中,我們感受到我們編寫的主題閱讀校本教材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三、「1413」的教學策略讓語文課堂多元高效
「1413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策略」是從大單元14篇課文的整體入手設計教學流程,組織教學活動的。經過幾年的實踐研究,我們逐漸形成了「課型多元,課堂高效」的鮮明教學風格。
1.課型多元
「1413單元整體閱讀教學」體系中第一個「1」是每單元的一節起始課——略讀導引課。「4」是每個單元的四節自主閱讀課——精讀品析課。這里的精讀品析課包括「得法型單篇精讀品析課」「遷移型1+X精讀品析課」「運用型多篇聯動課」三種課型。第二個「1」是每個單元精讀之後的思想文化成果匯報課——情讀分享課。最後的「3」是14篇教學任務完成之後圍繞單元主題文化開展的三節由課內向課外的拓展延伸課——海讀拓展課。其中包括了三類7種課型,具體有好書推薦課(繪本推薦課、主題讀物推薦)、名篇欣賞課(古詩吟唱課、詩詞賞析課、美文欣賞課)、名人研究課(名人推薦課、名人交流課)等幾種特色課型。
2.課堂高效
「1413單元整體閱讀教學」模式中的各種課型的課堂都體現了容量大、節奏快、效率高的特點。學生在課堂上思維靈活,表達生動,在獨立閱讀中大膽思考與想像,在分析、比較、歸納中捕捉閱讀感受,對課文的內容、層次、主題、寫法等各個方面在導學案的引領下能夠進行高效、有序的學習。在合作交流環節,學生能夠以小組為核心,先在組內充分地交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讀書收獲,同時又能夠在小組內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在全班交流時組內成員分工明確,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合理高效,充分凸顯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多種學習能力。
同時,這幾種課型均以學生探究為基礎,以自學感悟為主線,注重讀書方法的遷移、運用、滲透,真正體現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略讀導引課教會了學生略讀、瀏覽的方法,培養了學生概括表達、總結歸納的能力。精讀品析課則側重指導學生運用畫、注、批的方法對文本進行深度品析感悟,創設了開放自主的閱讀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能力。辨析文本的能力、概括中心的能力、品詞析句的能力、內化表達的能力。同時,學生在精讀品析課上由「扶」到「放」的過程,也正是學生逐步習得方法的過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在精讀品析課上掌握了不同文章的閱讀方法後,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多篇聯動課和海讀拓展課中運用內化、形成技巧、收獲能力。幾年下來,學生們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了運用語言的規律,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豐厚的語言積累。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我們的「1413單元整體閱讀教學」不僅是對單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挑戰,更是對信息時代的主動應對,不僅提高了閱讀效率,更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同學討論分享,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有證據的思考、多維度的思考、辯證的思考,以此實現了開闊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潛能、開放學生思想的價值追求。
四、主題閱讀碩果繽紛成就學校鑄就輝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我們第二小學的校園硬體設施並不是最好的,但這些年我們的「單元主題整體閱讀教學」課改活動卻進行得風生水起,名聲在外。正所謂「牆里開花牆外香」。
2008年全縣古詩文教學研討觀摩會在我校召開,2008年全縣養成教育現場會在我校召開,2009年全市養成讀書寫字好習慣現場會在我校召開,2010年全國養成教育晉城現場會上我校六百多名(兩個年級)學生讀書成果展示得到陶西平郭振友等專家及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2013年4月全縣「1413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研討推廣會」在我校召開,同年5月,山西省區域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陽城現場會上,我校800名學生的主題文化誦讀展示贏得與會代表的熱烈掌聲和高度評價。2014年5月,「晉城市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在我校召開,與會專家、同仁觀摩了我校課內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拓展課的八種課型的教學,我校的「單元整體閱讀教學」模式受到省教育學會崔雲宏主任、市教研室盧團雲老師的高度好評和認可。而這次現場會的星火也正以燎原之勢,在晉城大地上掀起一片「單元主題整體閱讀」的熱潮!與此同時,我們的課改經驗也先後在《太行日報》《晉城教育》《山西教育》《青少年日記》《全國語言文字報》上刊登,數次在全省校長論壇、骨幹教師培訓會上交流。
如今,「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已經成為我們陽城縣第二小學一張響亮的名片,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同仁。幾年來,來自河北、河南、山西臨汾、運城、太原、長治、呂梁、晉城等省、市、縣學校的局長、校長、教師紛紛前來觀摩學習、取經尋寶,先後觀摩學習20餘次,人數達幾千人。每次他們都是慕名而來、滿載而歸。同時長治潞城、離石城內小學、晉城城區三小等幾所學校已經成為我校課題實驗推廣學校,並將我校的課改經驗做法在他們的學校全面鋪開實踐。
一份耕耘,一分收獲。學校榮譽室內一面面錦旗、一座座獎杯記錄著我校行走在課改路上的點滴收獲。五年來,我們學校年年被評為晉城市和諧校園、晉城市養成教育示範校、晉城市先進單位、陽城縣紅旗單位、小學教育先進單位,課改先進單位,先後獲得中華經典誦讀實驗學校,全國作文教育示範學校,山西省語言文字示範學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等三十多項榮譽。
【問題與反思】
思考一:單元主題整體閱讀具有較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可供借鑒較少,實踐過程中光有教師們的摸索實踐往往會走一些彎路,需要有更多的專家引領和實踐指導,才能更好的發現課堂中的一些隱性問題,讓課堂更加高效。
思考二:課題組領導、教師都兼任了學校管理工作或班主任工作,工作量較大,而實施單元主題整體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自身的閱讀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並能敏銳地挖掘課內外可整合的因素,這對我們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參與課題研究,很多學習和思考都在八小時以外,教師負擔相對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師課改能力、業務水平提高不快的現象。
總之,既然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課改方面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路,我們就會以課題的結題為一個新的起點,繼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並對課題內容進一步細化、深化,爭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成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為課程改革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