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初中語文小課題題目

初中語文小課題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04 20:19:57

❶ 初中語文有關課堂合作學習的研究題目有哪些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於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並且已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產生除了美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
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施方式
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每組3-6人.在組建小組時,教師可視情況進行協調,給予幫助,例如,幫助個別因為某種原因自己未能落實到組的學生加入到合適的課題小組. 各合作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選擇題目並據以建組的方式,可以取開放式、半開放式和集中式三種.
1.開放式
基本式:全年級或班級不設統一研究主題,小組研究題目由學生提出,學生自願組成合作研究小組,各小組研究的課題互不重復. 這類組織方式的特點是,各組研究題目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選題領域不受限制,對於學生興趣與特長的發展比較適合;小組研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經展示交流,將拓寬同學的視野;選題領域廣泛,學生同社會的聯系面比較寬. 變式:與基本式有一點不同,即每一個研究題目至少有二個小組各自獨立地開展研究. 變式基本保持了基本式的優點,同時又便於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
2.半開放式
基本式:全年級或者全班確定一個共同的內涵豐富的研究學習主題(例如:"人與自然"、"科技與社會"等),然後由學生提出一個在該主題范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將這些題目交全班討論予以調整(如合並相近題目,刪減不適當的題目等),確定一批可供開展合作研究的題目.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課題研究合作學習小組,實施研究.各小組研究的主題相同但具體題目互不相同. 半開放式的特點是,學生必須在統一的主題范圍內,自主選擇研究題目. 設定統一主題有利於交珠關注目光引向當今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引導他們研究、探索科學與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 變式:與基本式的區別就在於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每個題目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易於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效果,促進研究水平的提高.
3.集中式
基本式:由全體同學討論或師生共同交流,最後確定一個引起廣泛興趣的研究題目,作為唯一的研究題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獨立開展研究. 這種組織方式研究題目非常集中,但各合作小組就同一個題目獨立地開展研究,其研究的視角、方法、過程及至結果各不相同,差異性大,所以學習活動仍然具有開放性特點.但是"組間競爭"可能比較激烈,相應地引發組內學習夥伴間較強烈的合作動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可以組織全班(或全年級)就同一問題成功地開展討論與交流.這種組織方式不僅適用於綜合性活動型研究性學習,而且適用於學科教學.例如:政治課就"科索沃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課余收集大量有關資料,開展合作研究之後,各組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交流研究結果,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開展研究性學習,究竟採取上述三種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方式及其變式中的哪一種,應當視學校、年級、班級學生的不同,考慮課程的類型、學習的內容、教師的條件、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特點,予以確定.
4.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形式的評價
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是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並且樂於與同學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這就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作法和相應的評價方式,實行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達標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確立全新的合作學習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准. 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的特徵是"兩個結合,兩個側重",即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無論是過程評價還是結果評價,也無論是對小組集體評價還是對個人評價,都必須把"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例如: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內容、頻次、效度,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達成小組研究結果的方式等等,都應當成為對集體的過程評價的重要觀察視角;個人對分擔任務的態度,執行及完成情況,小組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如何與同伴互助合作,個人對課題研究的貢獻(是否有創新),個人達成研究結果的方式以及對集體研究結果的作用等等,則應當成為對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的視角. 面對各式各樣研究性學習的小組合作形式的實踐,如何科學地制訂合作性學習評價標准,如何通過科學的評價手段積極推進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研究性學習,引導中小學生研究、創新、發展,尚有待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深入探討
考試中,要求你體裁不限,並不是說你想用什麼體裁就用什麼體裁,而應該根據「揚長」原則來完成;

❷ 初中語文教師的小課題研究題目都有哪些

需要課題么??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問我下。

❸ 初中語文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進行,對校本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引起基礎教育理論界以及學校方面的重視。本文以生物學實驗教學為主題對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依據課程理論和生物學學科特點確定了生物校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主要內容、教學組織方式以及適於本課程特點的考核評價方式,並在教學實踐進行了相應的嘗試。此外,對高一年級生物選修課結果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 校本課程 生物學實驗

一. 概述
近年來,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課程進入學校,對校本課程以及校本課程開發的有關問題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一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也參與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中。
1. 校本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
校本課程與校本課程開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於校本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目前國內學者大多接受以下的觀點。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本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崔允 郭,1999)。校本課程通常是由學校的校長、教師來決策,採取「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的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滿足不同社區、學校、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適應性與參與性(崔允 郭,1999)。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所不同的是,校本課程主要集中體現「以學校為本」的理念,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強調交流與合作。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自主進行課程開發的行為。校本課程開發涉及學校教育經驗的各個方面(崔允 郭,1999)。也有學者(徐玉珍,2001)從新課程開發的策略、課程管理制度的變革、課程改革的新模式、構建學校特色以及國家課程開發的補充等方面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做了更明確的界定。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學校現場發生的,以國家及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為指導,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成員自願、自主、獨立或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旨在滿足本校所有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是一個持續動態的課程改革的過程。同時,徐玉珍強調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兩個基本點和兩個必須。兩個基本點是「學校為本」與「課程開發」。兩個必須是指在課程內容方面必須考慮到校本課程所隱含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假設,必須考慮我國的國情、語言習慣以及中小學教育的實際。
2. 國內外校本課程的發展與現狀
自從近代學校制度建立以來,課程開發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傳統。
一種是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典型的國家課程開發傳統。法國自拿破崙統治的時代開始,一直是由中央政府頒布指令性教育計劃與課程時間表以及全國考試涉及的范圍。德國在18世紀末對學校課程設置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具體規定了義務教育的科目以及各科目教學所需的課時,闡明了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閱讀作業。在這樣的指令性課程標准與統一的外部考試制度下,學校的教學工作受到了嚴格的控制,教師很少有自由行動的餘地。
另一種是以英美兩國為代表的非集中制的課程開發傳統,這種課程開發形式把部分甚至全部課程決策權下放到學校。美國的教育屬州政府的職權范圍,在課程方面,課程決策的所有權力都屬於地方,地方有賦予學校在課程事務上的自主權。由於學區和學校的自主權很大,校本課程一直是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國的教育制度一直秉承學校自主的傳統。由於法律規定課程設計的權力歸地方教育當局和個別學校團體所有,在很長一段歷史上,中央教育機構很少介入課程事務。
從西方國家近兩百年的課程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課程的開發傳統是與其課程行政體制有關的,課程行政體制決定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之間課程決策上的權力分配結構。兩類課程體制各有利弊。國家課程開發在解決課程的基礎性與統一性方面具有優勢,而校本課程開發則利於尊重學校環境和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50年代末,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教育系統都推行了由國家發起的大規模的課程改革——新課程運動,由國家組織各方面專家協同開發真正高質量的課程,其目的是實現課程的標准化、統一化。新課程運動具有這樣的基本教學教育理念:教學的基本主題是學科結構,經過科學地組織的學科包括了社會需要的全部知識。與原有課程包含大量使用知識不同的是,新課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包含最新信息的、邏輯嚴密的學科全貌,其內容強調作為學科結構基礎的關鍵性概念和清晰觀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獲得現成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新知識的方法,並通過科學發現活動增加對科學家工作的興趣。(崔允 郭,1999)
在這一課程運動中,英美兩國表現尤為突出,兩國課程開發者都認同了新課程運動的基本理念,認為過多地把課程權力交給學校與教師是導致教育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真正高質量的課程應該由國家組織各方面的專家協同開發。西方的新課程計劃由專家研究課程制度,新課程開發所涉及的教材等由中央教育部門等組織力量集中開發。
但這一改革由於種種原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除了教師方面的種種原因外,「新課程運動」暴露了國家課程開發的缺陷,其中主要是由於課程開發集權引起的。這種模式使課程開發系統與課程實施系統隔離開來,作為課程實施者的教師無法清楚的了解新課程的意圖和課程目標中每一個細微的革新因素。而新課程的推行要求課程實施者改變他們的教學習慣,對課程重點、學習空間,乃至自己的行為方式等進行一系列的重新組織。這一過程涉及許多實際問題,課程開發者往往與實施者缺乏交流、合作,無法把隱含在課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設、價值取向傳遞給實施者,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提供有利於實施的建議。
70、80年代,非集權化課程決策在許多國家再次得到重視。80年代以來,學校所處的環境日益復雜化,其變化速度日益加快。學校要適應急劇變化的環境,發揮自己應有的功能,需要對環境做出最敏銳的反應。校本課程恰好能夠適應這一要求。一向實施國家課程開發模式的國家,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提供地方和學校層次在課程事務上的主動權,紛紛出台了有關的課程政策。
我國建國後,為保證基礎教育的共同質量,便於管理和評價,採用的是原蘇聯三、四十年代的中央集權的課程管理模式。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課程引起教育界許多理論工作者的關注,校本課程開發也受到一些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的重視。這些學校意識到校本課程對學生的發展、學校辦有特色以及教師的培養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積極對適於本校的校本課程或對原有的選修課、活動課進行改造完善,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與實踐仍處於起步階段。
3. 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與意義
(1)從課程結構改革認識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如前所述,國家課程(包括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各有利弊。為了學生的發展和國家對人才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課程需要幾類課程恰當的結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討論稿)提出在課程管理方面要「改革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傾向,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既保證基礎教育的基本質量,又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對於課程、教材的管理與開發,指導綱要規定了教育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所應承擔的職責,其中學校的職責為「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頒發的《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從實際出發,參與本社區學校課程具體實施方案的編制,同時,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建立學校課程的內部評價機制,以保證學校課程的實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在目標上的一致性。」
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的有關文件明確了今後若干年中基礎教育的課程管理與開發模式,它不僅對於學校課程管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也為學校以及教師參與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由於校本課程開發在我國起步較晚,對校本課程的認識以及有關理論還很貧乏,學校對開發校本課程更缺少實踐經驗,所以,對校本課程有關問題深入研究,有利於我國校本課程的發展。這一工作需要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學校一線教師的參與。
(2)校本課程有助於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
各個學校由於辦學的歷史、辦學的條件、學生的來源、教師的水平等因素的差異形成了學校的差異。學校在組織課程時,既應該體現國家的意志,也應該盡可能滿足學校的差異性和特點,使不同類型的學校具有各自的特點。
學生在發展中會形成各自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表現出其差異性。現代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差異,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盡可能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條件和機會。
校本課程直接指向差異。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主體,學校可以根據本學校教育資源以及學生發展需求開發多樣化的課程,開發課程的內容、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授課教師的特點和課程特點進行調整。校本課程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滿足學校差異、學生差異對課程的需求。

二. 問題的提出
1. 國內生物學教學的問題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是目前自然學科中發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作為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也是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以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依據學科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生物科學屬於實驗科學。與其他實驗科學一樣,生物學的研究和發展是建立在對大量的生物學現象的觀察與實驗基礎之上的。
生物課是中學階段實驗科學開課最早的課程。由於生物學的特點,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生物學課程時,要學習生物學的基本知識,認識生命現象,也需要了解生物學的學科特徵以及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豐富多彩的生物界、許多未知的生物奧秘使學生對生物課學習有較高興趣,在實驗課上,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觀察、了解生物現象的秘密會激起學生深入探索的慾望。通過實驗課,學生可以學習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研究的興趣和初步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學思考的方法,並可以利用這些方法去探求自己感興趣的生物奧秘,。
目前我國生物學課程的內容與教學方法不能體現出生物科學的學科特點,也不能滿足學生學生探求生物學奧秘的需要。教材內容編排重結論、輕過程;重理論、輕實驗;強調系統性,缺少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系。教材中實驗安排少,實驗多為驗證性的,不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引起思考活動。學生以文科課程學習的思維方法來學習生物課,生物課已經失去了生物學的學科特徵。
國家教育部門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准備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改變生物學教學當前的狀況。在課程未做重大變革之前,考慮到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一些學校通過開設選修課等校本課程解決這一問題。這一方面研究已經有了一些的成果,但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在此情況下,我校從1998年開始,開設了一門以生物實驗為主要內容的選修課程,以彌補現行生物學課程的不足和滿足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愛好。我們認為,即使國家新的課程計劃開始運行,學校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願意發展、提高生物學方面的興趣和能力的學生,促進他們在這一方面的個性發展。我們力求通過我們的課程,引導學生參加他們有興趣的生物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習生物學知識,並為以後自己探討科學問題打下一定的基礎。
2. 課外活動與課程
我們在開設這一選修課之前,曾組織學生通過課外活動小組的形式進行生物學方面的活動。組織課外活動靈活性較強,開展的活動往往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具備的條件安排,但隨意性較大,計劃性較差;缺少課程理論指導,沒有明確的課程目標。
作為課程,需要一定的課程理論指導,制定明確的課程目標和課程計劃,按照確定的課程內容組織實施。此外,課程需要有與課程目標配套的評價體系。所以,開發一種新的課程,必須要解決這樣幾個問題:課程目標確定,課程組織形式選擇、課程評價體系制定、課程具體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決定等。

三. 課題研究目標與實施步驟
(一)研究目標
教學一線的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研究的重點,不是研究它的理論,是要在實踐校本課程理論指導下,開發具有本校特點的課程。根據上述認識,我與我校其他生物學教師共同研究了開發以生物學實驗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確定了以下課題研究目標。
1.研究確定本課程目標。
2.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組織形式和課程中的師生關系。
3. 研究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二)實施步驟
1.前測:本學期課程開始時,對學生水平的測試。測試目的是要了解學生對生物學信息的關注程度以及生物學技能水平和情感情況。
2.實施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分為初中年級、高中一年級、高中二年級三個層次。各個年級在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方式等有所不同。
3.後測:檢查一個學期課程完成後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生物學操作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變化,課程進行中存在的問題,並且反饋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和要求,以進一步完善課程。
4.過程監測、有關資料收集整理
在實施過程進行中,各年級任課教師對課程情況進行經常交流,根據課程開展情況,對研究方案調整,特別是由於學校工作安排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整理收集與研究有關資料,以備總結完善課程;對為本課程編寫的講義進行整理、修改,准備匯編為生物選修課教材。

❹ 初中語文課題有哪些

學會感恩,收獲美好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2008-05-09
馮友余
今天,我們講讀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句話:感恩是至高的人生智慧;感恩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感恩是巨大的人生力量!

一、再讀杜牧《清明》詩

上一周,清明節前我們對清明節的相關知識作了介紹,但卻沒有提到晚唐詩人杜牧非常有名的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人把這首詩改成了短劇本:

場景:清明節,天下作紛紛細雨

人物:路上行人,牧童

情節:行人斷魂,欲買酒澆愁,牧童遙指杏花村。

無論是詩還是劇本,里邊都有疑問:路上行人為何會斷魂?他要到何處去?為何喝酒?

答案是:行人清明回家掃墓祭祖,途遇雨天難歸去,所以憂思難遣,借酒澆愁!這體現了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忘本的人文精神,根的理念,感恩的思想!

有人說中國無西方的感恩節,缺乏感恩的傳統和意識,我堅定的告訴他:不對!聽我講了以後,你們聽到類似觀點,也應該堅定的告訴他:中國一切傳統節日都可以說是有感恩意義的節日,我們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寄寓著不忘本、紀念先賢、感恩先賢的深意!

二、人為什麼要感恩?

(一)首先,感恩是至高的人生智慧——會感恩就會正確認識自我,進行清晰的人生定位。

1、個體的人是非常渺小的,吃、穿、住、行,無一不是他人的支持,一個人不可能獨立生存於世間。我們漢字的「人」字非常有意思,一撇一捺互相支撐,象徵人是要相互溫暖,相互照亮才能走完各自的人生歷程!

2、介紹一下佛家的理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指的是國土恩、眾生恩、父母恩、佛恩。

(1)國土恩:國家安定,我們才有安定的生活環境,古人說「寧為太平雞犬,不做亂世之人」,意思是說寧肯作太平盛世中一隻雞,一隻狗,也不願意作亂世中的一個人,戰爭災亂年代的人比不上太平年代的一隻動物。不要說大的戰爭,就是自然界的地震、雪災等災害來臨時,我們就知道個人需要國家的恩護。

(2)眾生恩:眾生,就以人而言,如前所述,我們是相互依存的。

(3)父母恩:生養之恩比天高!

(4)佛恩:這是佛家觀念,對我們不信仰佛教的人而言,佛恩可以理解為師長教化教育的恩情。因為「佛」是印度音譯,意思是覺悟者的意思,佛的一切功德可高度概括為「覺、正、凈」,覺悟宇宙真理不迷惑、意識言行正確、心念純凈無私,以此德行來化度眾生。所以,佛恩我們理解為師長教育之恩,師長讓我們由蒙昧走向文明,由無知孩童成長為一位有知識的少年,再走向自己美好的人生!

3、再談佛家大慈大悲的觀念,八個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緣由,比如今天我對你微笑,明天你對我點頭,微笑是緣,點頭是果,但佛家崇尚沒有緣由的慈愛,因為眾生,宇宙間一切生命本來一體,自然人苦為我苦,人飢為我飢,生起同體的大悲(憐憫)之心!

(二)第二點,感恩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感恩的人不會怨天尤人,會自省、自立、自強。

1、感恩立足於正確認識個體與他人、與世間萬物正確認識的至高智慧,形成於真誠內省之中。

2、感恩的人會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所以一定會是謙虛的,不狂妄自大的。

3、感恩的人是進取的,因為珍愛人生,包括珍愛順境,也珍愛逆境和苦難,在感恩的人看來,苦難是老師,教會自己智慧,值得從中反思,所以不但不埋怨,反而視為學習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三)第三點,感恩是巨大的人生力量——感恩的人會堅強、自信、健康、仁慈!

1、感恩帶來堅強,因為感恩的人珍愛人生的順逆境界,所以淡看一切不幸甚至災禍劫難,自然堅強無畏!

2、感恩帶來信心,感恩的人以苦難為師,心中會永遠看到希望!

3、感恩帶來健康,感恩的人心底坦盪知足,少私慾雜念,睡能安睡,醒時心靜,身心和諧,自然健康!

4、感恩創造和諧,感恩的人對他人,包括父母、親人朋友,乃至天地萬物常懷敬意,與天人合一,所謂仁者無敵,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一切行為無損世界而順世間生化之道理,自能於和諧中擁有無盡的創造力量。

三、我們如何感恩?

1、繼承好中華民族的感恩傳統,就是對創造優秀傳統文化的祖先的感恩。中華民族是有感恩傳統的民族。古人說:「人有德於我,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不可不忘也」,又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2、感恩從孝順父母做起。有兩句非常嚴重的話大家一定要記住——「不孝父母乃畜類,不愛國家是賊徒」。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覺得他的母親年紀大了,是家庭的拖累,打算把母親背到深山裡去扔了。他的母親知道後也同意兒子這樣做,覺得自己確實拖累了兒子,她給兒子只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給自己准備一些乾燥的柴禾。兒子也沒有在意母親為啥提這個要求就答應了,然後在一個大雪天里,這個人就背著母親進深山去,一路上,遇到難走、溜滑的地段,母親就扔下幾根柴禾,兒子不解地問母親為啥這樣做,母親說,兒子,你把我扔進深山後,你還得回家,我怕你回來時摔倒啊。兒子一瞬間,良心發現,淚流滿面,把母親背回了家中。這個故事的道理引人深思:我們回報父母的很少,有時覺得父母親嘛,太親近了,不必客氣,大吼大叫,從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可是,父母也是人,也需要我們的關愛。同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日韓現代文明,在這方面就比中國人做得好得多!正如前邊所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感恩,應從孝順父母做起。

3、感恩從細節做起,感恩生活,感恩一切人,感恩整個世界。

4、感恩是一種心態。感恩不一定非要驚天動地的行為,有的時候是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關鍵是不要如小說中的曹操所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而應該是天下沒有人對不起我,我是這個世界給予我的已經太多太多,我要盡己所能,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回報天地!願同學們都能學會感恩,收獲美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❺ 想做一個有關初中語文教學方面的課題(小課題)研究,不知道寫一個方面能否告知一些課題題目

作文教學素材積累的方法初探

❻ 初中語文校本課程有哪些好題目

《中學教材全解:8年級語文上(語文版)(工具版)》是對教材講解細致入微。以語文科為例,小到字的讀音、詞的辨析,大到閱讀訓練和作文訓練都在《中學教材全解:8年級語文上(語文版)(工具版)》中有所體現。其次是重點難點詳細講析,既有解題過程又有思路點撥。再次是解題方法細,一題多解,多題一法,變通訓練,總結規律。

第一單元
1 春
2 濟南的冬天
3*雨的四季
4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寫作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第二單元
5 秋天的懷念
6 散步
7*散文詩兩首(金色花、荷葉母親)
8 《世說新語》兩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寫作 學會記事
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
第三單元
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0*再塑生命的人
11*竊讀記
12《論語》十二章
寫作 寫人要抓住特點
第四單元
13 紀念白求恩
14 植樹的牧羊人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
16 誡子書
寫作 思路要清晰
第五單元
17 貓
18 鳥
19*動物笑談
20 狼
寫作 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單元
21 皇帝的新裝
22 詩兩首
23*女媧造人
24 寓言四則
寫作 發揮聯想和想像

❼ 初中語文小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答案如下 亢龍有悔 飛龍在天 見龍在田 鴻漸於陸 潛龍勿用 利涉大川 突如其來 震驚百里 或躍在淵 雙龍取水 魚躍於淵 時乘六龍 密雲不雨 損則有孚 龍戰於野 履霜冰至 羝羊觸蕃 神龍擺尾

❽ 初中語文教研課題有哪些

這個你找老師問問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