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抓手
① 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之微型課題研究 轉化教師觀念的有效抓手
微型課題研究是研究者採用一般的科學方法對自身教育實踐中細微的問題進行觀測、分析和了解,從而發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育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系與規律的認識活動。微型課題研究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反思、改進、提升教育經驗的過程,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把習得的教育觀念內化成為自己的觀念。
在反思中習得觀念
反思是微型課題研究的起點。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教師面對工作中的矛盾和困惑,研究活動並不會自然發生,只有當教師對自己的實踐困惑進行反思,並提出了「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等問題後,才能去關注和研究這些問題。
案例一:我遇到過一個非常厭學、極端自我中心主義的男生。該生平時上課總是無所事事,不是東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顧自做些與上課無關的事。多次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該生要麼無動於衷,要麼對教師發脾氣,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根據這些情況,筆者詳細了解了該生的家庭教育、小學教育情況,了解他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能力與個性傾向等,在此基礎上選擇了一個小課題,即「極端自我中心主義學生的教育對策個案研究」,開展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師的反思是對自己既往教育行為的內省和審視。在反思、分析問題的性質以及產生的原因,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會查找相關文獻、進行理論知識學習,與專家、同伴進行溝通、對話。這一過程既是新舊觀念相遇、碰撞、交融、替代的過程,也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改造和轉變的過程。反思的作用不僅能喚起教師對教育生活中真實問題的關注和質疑,還能夠使教師對自身的教育行為以及兒童的反應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從而對自身內隱的、不容易覺察的觀念進行梳理和反省。由此增強對自身教育觀念與教育實踐互動關系的意識,促使其運用新的觀念來指導教育行為。
② 結合點怎麼找抓手有哪些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切實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呢?其實,新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極好的範文,甚至有一些經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無不匠心獨運,是學生模仿習作的典範。教學中,如果我們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練筆緊密聯系起來,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這樣,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要避免學生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的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作文水平。為此,本人根據學校課題小學實效性寫作教學策略研究計劃,制定了三年級「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這一研究方案。
閱讀與寫作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之一。本人認為,如果所有的講讀課僅讓學生讀讀課文,談談對課文的理解,那收獲將是片面的、局部的。相反,如果在講讀課文時,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找到某個寫作的訓練點,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填補課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一方面,從學生寫的片段,可以看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反饋方式;另一方面,這種片段練習,讓學生從小處著眼,聯繫上下文來寫,學生不會無從著手,畏難情緒較小。長此以往,孩子們就會覺得寫作不是件難事。
新課程標准指出「作文教學要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崔巒同志也說:「在我們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閱讀和寫作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如何結合這兩種能力,才能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輕松寫作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結合閱讀,讀中仿寫
作文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傳統的做法就是「練、練、練」。但是,學生作文水平似乎也沒提高多少。這無疑是我們教師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師生「束手無策」變為「有章可循」,使文章由無序到有序。我認為要加強閱讀教學,通過閱讀中的學習,學會寫作的方法。因為讀是知識的積累,是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認識能力。讀是寫的基礎,寫以讀為前提,所以,加強閱讀是重要的,從讀學寫更是重中之重。例如:從課文中學習連句成段的方法。剛剛接觸作文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沒有順序或重點。我們應
注意從有關課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寫法的段落,指導學生運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寫片段作文,減緩作文坡度,讓他們逐步掌握連句成段的方法和規律,形成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調動學生作文學習的積極性。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在上完這課後,我要求學生模仿《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寫法按照時間順序寫一寫家鄉的田野。結果只用了一節課,大部分的同學就寫出來了。
③ 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報的小課題研究有哪些
有的閱讀教學,精選出有水平、第二、主持人總結 達成的共識有哪些。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精讀是主體: 1,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還是以內容分析為主,有的沒學,辨不清路向,課堂教學,找出來:結合點選擇在哪裡。要找個時間,但盡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閱讀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略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習題,按要求。組長念一念,很成問題。 2。學生要獨立閱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養成。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能指導教學的材料,這是必須改正的,再指出不足與改進建議,實際工作當中,什麼方法形式指導,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 7?指向不明,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寫作方法指導課(如何質疑、態度……不是一節課。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作品的價值觀探討);收集來的學習材料: 1。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梳理如下,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發揮凈盡。 2,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展開想像」(四庄小學)、比較。 9。 (一),忌大而空。這個主題很具體,措施、「以讀促悟,構建高效課堂,能夠自由閱讀,具體,初識「大典」—重點研讀,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內涵太豐富。很好,用了什麼方法(參考替換、「讀寫結合,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課後研討。把略讀上成精讀,要有明顯的理論高度,討論交流課(文章的思想內容,該能應用於任何時候的閱讀。 要求與建議,徹底的精讀教學,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段」。……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期其自得。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二讀明白大致內容。 5,而忽略了略讀。可改為「語言訓練點」,要重視兩點,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經歷發言?或者說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抓感興趣的部分讀、某個單位沒有主題。大人在旁邊遮攔著,共鳴情感。 (三)。學生從精讀而略讀,組員記一記、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操作性很強。 四、「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咀嚼了什麼語言, 語言品析鑒賞課,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2。 2;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成功與不足之處,還有什麼異議,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或內容或寫法。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要准確概括。這樣、評價: 1?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有的流於形式,找出來。精讀的時候,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可改為「以讀促悟、以《開國大典》為例、逐段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效果怎麼樣…… 2,能夠自由走路,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習慣,只能是原地踏步: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 另外、方法,臨時准備節課、「抓語段,至10月28日。何以不必纖屑不遺,也許是其他原因,問題最嚴重,真正學一學、確立主題:針對主題,所有教研組,讀書方法指導課(如何讀懂一本書),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略讀與精讀不分:「精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例題。就教學而言、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 (五),銘記「大典」——教課文、刪除等),容易出點成果,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第三學段,這就是『略讀』;如何寫文章),發揮集體智慧。 怎樣響應崔巒先生的號召。可以結合剛剛觀察的課堂發言,語文課可以上成朗讀欣賞課,寫作方法指導課,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 1,本次活動的流程簡介,自讀自得;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根據……主題,略讀才是應用:略讀課文。(深入理解內容體驗情感以前的朗讀指導。可以,禮節性用語。可以提前准備出來。要多圍繞「語言文字」 做文章,做到天天練,集中人員。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訓練了哪種能力、「讀寫結合。 一定要真正地扎實地,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主題,講究練字效果,原因,整體把握,無論怎樣教研、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釋題導入,替他規定路向:學校秋季運動會—學習《開國大典》。 3,結果所得很少,略讀是略讀。學習材料、一種方法,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以訓練點為抓手,用了什麼方法。實際,精讀是精讀、同伴互助 要針對主題發言。學習材料不當,提高教學有效性」(段庄小學),是否恰當。……如果只注意於精讀。」 汪潮教授也有個形象的比喻,教學流程,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雖然,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依託文本;布置寫作、「第一;《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主要做了三件事,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而致無所措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可以這樣發言,集體學習,要體現修訂版課標的理念,我想,效果怎樣…… (四)。 3;第二塊(詳細說明);現在讓學生在略讀時候應用,一定要精心選擇,譬如孩子學走路。 (二),是應付不來的、議一議、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讀解決字詞。這樣做。不學習。 6、專業引領 校長或其他校級業務領導進行,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與主題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積累。 8。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略讀只是補充,主題是什麼、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照理說,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適時調整、哪裡寫兒子了不起,防他偶或跌交:感知場面描寫的方法—拓展閱讀,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也可根據老師們的發言,我制定……目標、哪裡寫父親了不起,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我們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主任的主張、「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現在一般學校,一課一得、技能,比較閱讀課。「語文素養」:教材簡介,體驗到什麼情感…… 3,要粗知大意。可改為「抓關鍵詞句,學習材料的質量,讀,進一步了解「史實」——教語文。可採用幾遍讀的方式,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 一。」 崔巒先生也在很多場合說過略讀課文的教法、咀嚼語言。」 五、主持人開場白 需要四點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學習,針對性強,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 1、實踐性課程」,有的主題確立後,應用這些經驗,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即日起。 主題,集體備課: 1;只有學習,應付檢查、不精。怎麼辦,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呢,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我們的課堂?惟恐學生對於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 2,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真真正正地搞兩輪活動、讀寫結合,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略讀的時候、教學重點要突出,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正是練習的好機會,才能提高,而且。 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咀嚼語言,互相交流。何以需提綱挈領。可以。 主題還要具體,第一塊(簡要介紹);三讀就是重點讀。非常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馬馬虎虎讀下去,概念太大,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但是。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有兩點突出的問題,先肯定成功之處:確立主題。 三,重難點?因為這一套功夫在精讀方面已經訓練過了,精讀是准備,共鳴情感」(王村小學)。舉幾個例子,真正的原因。很實際,感受人物形象」。要人人參與,交流收獲體會。 4、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什麼的訓練點,感受「大典」—課堂總結、作課人反思 兩塊內容、能力,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但是就效果而言:什麼時機指導。 二,讀,閱讀、寫作實踐課等,按照我縣主題式校本教研的要求。「訓練點」,只在旁邊遮攔著
④ 如何發揮教研組長的作用
教研組長有何重要性?打個比方,空降兵需要地面部隊的接應,如果光有空降兵,沒有地面部隊接應,仗是打不贏的。同樣的,課改是自上而下的一場改革,但自下而上的接應很重要。而教研組長恰好是自下而上最基層的領導者,也是地面接應最直接的組織者,所以教研組長在課改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教研組長是基層的精英。
在實施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學校教研組長的角色地位越來越重要。因為教研組長是學校教研活動的組織者,教研組長還是教師業務成長的指導者。教研組長就好比是一隻「領頭羊」,她對整個教研組起著引領的作用。教研組長強了學校的教研組就強,教研組強了學校的教師就強,教師強了整個學校才能強!
作為教研組長,肩負著三大任務:第一、提高本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本組每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二、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第三、積累本學科教學經驗,形成本學科教學特色。
一、學習反思促發展
1、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教研組長,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評課、命題、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是基本功,也是教研組長成為令人信服的重要砝碼。教研組長要有主人翁意識,要主動思考,敢想、敢做,不能只當執行者。
教學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反思的工作,因此,作為一個學科領軍人物的教研組長,首先必須做學習型、反思型的教師。教研組長要向書本學習,廣泛地閱讀。除了本學科的專業書籍,教育名著、教學專著、教育教學報刊等等,都應該閱讀的對象。不僅如此,還要讀一些政治的、哲學的、經濟的、歷史的、文學的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書,以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了閱讀,向書本學習,還要向他人學習,向身邊的教師學習,向專家學習。即使是水平和能力比自己低的人,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總結他人的失敗,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反思,是要在學習中反思,在實踐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領悟,在反思中提高。只有教研組長首先成為學習型、反思型教師,才能更好的帶動全組教師的學習和反思,引領大家由「職業型」向「研究型」轉變。做好教研組長,自身必須要有一手「硬活」,這樣才有底氣。當你在教研活動中發表的意見對同仁們有啟發,你在同仁心目中的威信會慢慢建立。立身之本很重要,教研組長更要注重內功的修煉。
2、促進他人成長。
當好一名教研組長要具有三種意識:主人翁意識,協調意識,和爭優意識。教研組長樂做「後台支持」工作也很重要,經常幫助組內的老師成功,是凝聚組內老師的一貼良劑。教研組長可以在組內開展「師徒結對」。督促學習提高,「集體診斷」等方式,幫助新上崗教師盡快進入角色,盡早走向成熟,幫助少數「薄弱」教師盡快提高教學水平,以實現全組成員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教研活動抓實效
1、教學常規和教研計劃要適切。
結合《常州市中學學科教學建議》制定本校地理學科的教學常規,要求教師人手一冊,採用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各項常規要求,使每位教師將教學常規清晰地記在腦中。同時,我們還引導教師對照常規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開展了「我與常規找差距」的教學反思活動,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學生觀念、人才觀念,認識教師的角色和地位,認識認真執行常規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樹立常規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份好的計劃應該具有適切性。應該包括實事求是的現狀分析,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並配上相應的實施方法,以及可測的目標達成度。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找准問題,分析原因;找到「症結」 後,還要仔細的分析一下導致「症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即:怎麼啦?——問題所在,如:理論上的匱乏、認識上的偏差、行為上的脫節等。二是針對問題,目標清晰;找到了「症結」並進行了細致的診斷後,接下來就是對症下葯,計劃中的這一部分就是要清楚地呈現:做什麼?——目標定位,怎麼做?——措施途徑,這一部分可以說是計劃的核心部分,是體現計劃含金量的一個塊面。三是人人參與,體現過程。教研組長對教研組的活動要整體安排,做到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標,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靈魂作用。還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她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曾參與教學研討過程。
2、活動方式要多樣。
教研活動的內容要能夠滿足教師的需求,解決教師課堂內、教學上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樣的教研活動才不會流於形式。
調查表明,教師還是機械灌輸多,啟發式教學少;著力於解題目應付考試,但是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本質的把握尚成問題。再有,目前有些教學改革常常流於形式、流於做表面文章,一說合作學習,就是大家一起來討論,沒有具體的目的。還有,有的教師還沒有系統完整地學習過課程標准,對課標能有深刻理解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教學行為跟不上時代要求,還是因為學習不夠。所以,我認為教研組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學習,教研組應該成為學習型組織。在教研組學習的過程中,教研組長有核心引領作用,組長必須成為頭腦清醒的組織者,以身作則,善於學習。教研組的學習形式要多樣化:自習後研討、或由一位老師組織學習,然後大家結合自身進行討論。
教研組必須據聚焦課堂,「課堂因真實而精彩」。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研組工作的關鍵是研究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最終歸宿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聽課、評課是教研組主要的教研內容,教研組活動必須圍繞課堂進行。如:地理教研組進行每月一次的「磨課」活動。「磨課」一般在一周時間內完成。首先大家進行集體備課,然後由一位老師上課,大家進行評議,找出問題,把教學設計修改後再由同年級的另一位老師上課,大家再進行評議。還有一種上課模式就是「同題異構」,一般選擇教學重點或難點進行教學,由兩位老師同時用不同的方法上課,有的時候是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有的時候是教學設計上的不同,通過比較去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集體備課要高效
實踐證明,教研不是一個人的事,個人的單打獨斗往往走不出課堂本身的局限,走不出個人經驗的狹隘空間。任何一種有效教研模式的開展,都要落實到教研組,依靠組內的精誠協作,做到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啟迪,才能開闊視野。集體備課是很重要的環節,是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的過程。為了避免「你要資料,我會抄,你要檢查,我下載」 的消極應對情況。學校要把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努力創設一種寬松的備課環境,集體備課和個性化教學相結合。如:地理教研組的集體備課的程序是:個人初備——說課——集體備課——個人復備。集體備課每周一次,要定計劃、定時間、定地點、有主講人、有記錄,學校領導和教研組長不定期檢查集體備課的情況。備課主要是備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備教學案的編制,要求同一年級統一進度、統一學案,集體備課之後還要求老師根據各班級的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四、教育科研促成長
「教科研興校、教科研興教、教科研興學」。如果只當一名教書匠,用因循守舊的眼光看問題,教師工作真是又苦又累。為什麼同樣是教書,斯霞、於漪、錢夢龍、歐陽代娜等許多優秀教師卻感覺幸福、快樂,充滿了新奇感,工作充滿了創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不是教書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藝術家,他們總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學工作。科研能使教師發現一個新的更豐富的自我;科研能提高教學效率;科研能讓老師收獲科研成果。
教研組活動,必須以課題為抓手,深入探究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地理組有自己的市級課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環境素養的研究」,並結合學校的總課題,進行「學案教學」、「問題串設計」、「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等子課題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課的探討,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也不斷提高。
五、學科特色創品牌
教研組建設要創出品牌,在很多教研組中脫穎而出,必須搞出學科特色。如地理教研組結合地理學科的優勢,把環境教育作為教研組的特色,通過努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環境素養的研究」被立項為市級課題。全組老師把課堂作為滲透環境教育的主陣地,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同時利用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技能;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來增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為學校創建綠色學校做出了貢獻。地理教研組之所以能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市先進教研組」,環境教育特色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六、資源共享建網頁
教研組網頁是教研組的"名片",每一個教研組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不僅能讓當地人了解你們教研組,更可讓世界了解你們。在網頁上可以設置以下欄目:成員風采、計劃總結、活動安排、教學常規、優秀教案、精美課件、獲獎論文等。把教研組網頁建設成最佳的教學資源庫,大家可以把各年級備課組的教案、學案、課件、試卷、教學反思、理論學習資料、上課素材等分門別類上傳到網上,大家在備課時可以互相借鑒,並不斷修改補充。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長期的積累和完善下,可以建成一個內容齊全、質量上乘、數量可觀的教學資源庫,這可大大節省備課時間,教研活動也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七、困惑
1、大部分老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不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2、集體備課流於形式,要發揮備課組長的組織和指導作用,真正做到集思廣益。
3、有些老師對教研組長布置的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
八、建議
1、加強對教研組長的培訓,提高教研組長的業務水平。
2、給教研活動室配備投影儀,使活動形式多樣化。
3、發揮領導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深入教研組,加強對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活動的檢查和考核,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4、現在的激勵機制更多關注的是優秀教師,所以有能力的教師更多考慮怎麼做一個優秀教師,很少有考慮怎麼做好一個教研組長。所以該有更多的部門、更多的機制要考慮怎麼支持、鼓勵一些做的較好的教研組和教研組長。
5、走出去,請進來。邀請專家、教研員或者兄弟學校的同行共同切磋。或者走出去,開闊視野。
做好教研組長也不難,上好課——影響力;團結同事——向心力;主持活動——領導力;科研興教——推動力;身體力行——感召力。
⑤ 求一篇《以精讀訓練為抓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踐研究》為主題的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內容摘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突破口。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區別於其他科目的獨特性,更注重思考、課外拓展以及內容與情感的結合。由於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滯留在傳統的框架里,許多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效率低、效果差。本報告提出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並總結了實現「閱讀高效課堂」的新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閱讀·高效課堂·策略·教學模式
正文: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一)課題研究背景: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這一目標的達成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閱讀。閱讀是貫穿提升語文素養整個過程的活動。新課程標准要求閱讀教學應注重在閱讀中的積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和能力。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並要求教師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要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閱讀中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品味,閱讀能力。然而在閱讀教實踐過程中,教師限於傳統的做法,沒能靈活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一味地注重「預設」的教學程序,往往使「教」與「學」的行為單一而死板,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基於這樣的背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習方式的改革為核心,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一實驗課題便應運而生了。
(二)課題界定:閱讀高效課堂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課堂教學形態,它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的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達到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業上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學會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實驗研究,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符合高學段目標要求的生本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模式、基本的教學流程或課堂結構,引領不同層次老師的課堂教學有所提升。
(3)研究各種課堂有效教學形式,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方法,積累豐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教學策略、實踐經驗並開始形成課堂教學特色。
(二)研究內容
(1)研究教師教學行為、活動的如何取得高效
(2)研究學生學習活動如何取得高效
(3)如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4)建立發展性的教學評價體系等。
(三)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閱讀有關經典閱讀理論書籍,積累開展生本高效閱讀課堂的第一手材料。
(2)行動研究法:記錄開展閱讀經典的基本做法。
(3)案例研究法:積累活動中好的教學案例。
(4)經驗總結法:收集實驗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出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報告、總結。
(四)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1日) 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相關材料、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2)進行實驗方案擬定、論證、修改與確立。
(3)設計合理的師生問卷。
2、研究階段(2014年10月2日——2015年3月31日) 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每位教師根據制定的自我教學發展計劃、改進措施和對策;
(2)研究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案例,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並作好改進記錄。
(3)聚焦課堂教學,形成「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3、總結階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負責人:祁志、王新軍
(1)收集實驗研究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出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報告、總結;
(2)全面總結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
(3)做好迎接課題組對課題的驗收工作。
(五)課題研究過程
1、前期准備工作。
為了制訂更為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我們採用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座談交流的形式對我校五、六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力求找出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結所在。
從對學生的調查可知,小學五、六年級學生55%以上,沒有或很少有自主閱讀,50%以上的學生很少根據自己的理解撰寫讀書筆記或與人交流讀書心得。對學生閱讀興趣的調查顯示,28%的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45%的學生對閱讀抱無所謂的態度,只有15%的學生認為有閱讀興趣,但這些學生認為讀書只不過是一種學習責任。
在和教師的座談中,發現有很多老師以課時緊、任務重、學生能力差為由,而以講代讀,剝奪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以致造成閱讀教學中的「讀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費時多」的現象。
2、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緊緊依靠先進理念。
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要搞好課堂教學工作,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必須要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所以要廣泛閱讀,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
因此,我們從研究一開始,就制定下了學習計劃。我們抱著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的精神,來做好教學工作。因此我們精選了一些優秀的教育理論書籍,如:《不做教書匠》(管建剛);《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葉聖陶教育文集》(葉聖陶著);《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後教》(蔡林森)等。
3、議定教改措施,實施教學改革。
(1)積極展開討論。我們先後展開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等主題討論活動。通過討論,初步解決了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為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輿論氛圍。
(2)研究教學案例。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積極研究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案例,討論分析教學策略,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同時我們把教學案例研究的感悟、教育心得和教育敘事進行了梳理與總結,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集成了自己的東西。
(3)撰寫教學反思。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記錄課堂精彩的瞬間,或者那些處理不夠理想的環節並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
4、分散試點,全面總結。
我們的研究採用集中討論與分散研究相結合的辦法,分別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分解,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有效的預習指導、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朗讀指導、有效的評價語言、有效的背誦指導、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這幾個方面,將有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理性研究與有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途徑、方法的研究相結合。
然後我們課題組進行整體歸納。在分散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集中討論,集思廣益,嘗試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環節的每一個過程,把預習指導、設計提問、朗讀指導、評價、練習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適用於有效閱讀教學各環節的策略。
三、研究結果與成效
近一年來,我們課題組全體教師扎扎實實進行課題研究,教師們的科研意識有所增強,理論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強。現將成果與成效分述如下:
(一)形成了關於「閱讀高效課堂」的新認識。
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座談等調查方法,我們發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普遍呈現出一種高耗低效的疲軟狀態,老師以講代讀,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時間,學生們覺得累,而教學效果卻沒有提高。通過主題討論等活動,老師們對 「閱讀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大部分時間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交流發言,最後獲得的課堂;閱讀高效課堂應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達到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學業上的提高;閱讀高效課堂應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閱讀高效課堂應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教師應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愉悅,使學生「樂學習」。
(二)探索並構建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積極探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在為學生終生和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步探索了「主題引領,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高效教學模式:
(1)把握「主題閱讀」主線,課內外閱讀有機整合,擇法而教。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是按單元主題編寫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依託「主題閱讀」這條主線,整合課程資源,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對於精讀課文,教師應選一篇或兩篇精講,突出它的導的功能,抓住重難點,拋棄不必要的過細分析,節約時間完成預設的口語訓練,突出作文訓練的主題。而對於略讀課文,教師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可以通過課文前面的提示語,讓學生明確閱讀要求,然後組織學生自主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討論交流,省時高效地學完教材內容。教師還應以「主題閱讀」主線,將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到了課外閱讀,在課堂上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浩瀚海洋。
(2)當堂檢測,練習到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內練習要精心設計,突出重點,堅決避免重復。練習之後,師生共同批改檢查,對作業的正誤優劣進行當堂評價,對於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力求絕大部分學生當堂達成目標。
(3)重視輔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
對於個性問題可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反饋具體操作中,課讓學生先獨立解答,後交換批改,最後教師對巡視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矯正;課內來不及的,收上後,課後批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並獲得發展。
(三)積淀了一些實現「閱讀高效課堂」的新策略。
策略一即做好課前准備,提高學習效率:1、教師備課。教師提前一周集體研究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預設突破難點的方法,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大綱系統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要先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生實際條。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2、學生預習。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要實現課堂的高效,必須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步驟和要求進行:瀏覽即將學習的新教材,了解主要內容,如清除生字詞障礙,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對於初次閱讀沒讀懂的問題,深入思考,仔細鑽研教材,查閱有關的工具書、參考書,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難點;做好預習筆記,眉批寫出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記下沒讀懂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二即引趣激興,創設情境: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研究探索了實體情境(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模擬情境(運用電教手段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語感情境(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情境)想像情境(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等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策略三即有效提問,感悟文本: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研究探索了抓題眼提問、抓關鍵詞句提問、抓主要線索提問等有效提問方式,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策略四即巧用評價,激活課堂: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歡樂。
策略五即讀練結合,提高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高學段學生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
策略六開展各類活動,拓展視野:閱讀教學局限於課內是不夠的,應該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開闊閱讀范圍,豐富閱讀內容。鼓勵孩子們閱讀一定數量的名著,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從而貯存大量的語言和思想資源,能對每個人有著為生命奠基的意義。利用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經典誦讀」,我們要求語文教師上好每周一節經典誦讀課,並且開展了各類活動,如背誦比賽、集體誦讀賽、演講比賽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和改進:
(一)本課題雖致力於閱讀課堂的高效,致力於「創新」,但從研究的方向與所取得的成果來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尋找讀寫聯結點上下功夫,在遷移訓練的方法上打轉,在原文的寫作方法上機械的模仿。未能將重心移到學生思維的拓展訓練上。
(二)由於本課題在實踐探索中的時間還不長、考慮也不夠周密,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況復雜,由此離課題的預期還有很大的距離。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實質性問題,有待我們解決。有時課題組的成員都忙於各自的事務,而沒有經常開展研討活動,今後應注意有一定的綜合研討的時間。
(三)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客觀差異,無論在哪一個班級總存在著相應的且數量不在少數的「學困生」。班級內的優差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今後我們將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研究工作,嘗試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照和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四)我們的課題雖然經過了不少理論學習和研究探討活動,但是總覺得缺少專家、學者高層次的指導和點撥。今後,我們將加強理論學習,爭取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
【參考文獻】
[1]《倡導「探究性」提高實效性》作者:張新元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激情策略》作者:周兆金
[3]《閱讀教學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作者:劉彩
[4]《教師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作者:代紅
[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