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科學實驗
⑴ 小學生科學小實驗
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
昨天,好不容易做完堆積如山的作業,我長長舒了一口氣,還好媽媽不在,我可以放心地看書了,我翻開剛買的《300個科學問題》看了起來,第一眼便看到目錄上的一行字:「神水」。啥?神水?有意思,我連忙翻到那頁,原來這是一個實驗,看著我也萌發了一個念頭:做一下這個實驗。
我准備好實驗工具:一個玻璃杯、一瓶藍墨水,一瓶熱水,一杯冷水。首先,將冷水倒入45%玻璃杯,再用藍墨水滴入5%左右,接著,將墨水與冷水調均勻,這時,將剛燒開的水的玻璃杯倒滿。天啦!!奇跡出現了,這…這…這…這藍水與清水竟然層次均勻地出現在我眼前!(神水!神水!實在是神水!)中間一條分界線,將藍水清水分開。我接著把這一章「神水」看了下去,我實在弄不懂怎麼回事?原來呀,熱水的體積比冷水輕(與水與油不相溶解的道理一樣)所以,熱水當然在冷水之上了!(我恍然大悟!)
科學是一片遼闊的海洋,需要有敢於實踐的船員,才能找到大陸,科學是一座巍蛾的巨山,需要有勇於拼搏的登山者,才能一覽那無限風光,通過這次有趣的科學實驗,既使我身心得到了放鬆,又讓我明白了一個科學概念:體積輕的物體與體積重的不能溶解,真是一舉兩得,不亦樂乎呀!
⑵ 適合小學生玩的益智趣味科學小實驗
趣味小實驗三則
1.氣墊飛行
用熱水沖淋一隻玻璃杯子,並在杯里留少許熱水。然後把杯子迅速反扣在光滑的桌面上。這時,朝杯子輕輕地吹風或用羽毛推它,玻璃杯便鬼使神差似的在桌面上輕松地滑行起來,就像滑冰一樣,幾乎沒有什麼摩擦力。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由於,當杯子迅速反扣在桌面上時,杯中熱水倒出,便有空氣進入,杯壁及留下的熱水具有的熱量使這些空氣發生熱膨脹現象,從而把反扣在桌面的杯子微微向上托起。這時的杯子已經不再與桌面直接相接觸了,而是支持在一層薄薄的水膜和「飛墊」上。因此,杯子和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就變得很小很小了。故此,只要有很小的外力作用,杯子便向前滑行啦!
2.摩擦產生熱
右手捏緊銅絲往右拉,讓銅絲在握著的左手間滑動,這時左手便會有熱的感覺。
兩手捏緊銅絲,迅速地來回彎折多次,銅絲的被彎折處就會變得灼熱燙手了。這是咋回事呢?
這是因為,物體摩擦可以產生熱。上面的兩實驗中,第個實驗是銅絲與手之間的摩擦。第二個實驗是銅絲在彎折時,銅絲內部分子之間的內摩擦。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機械能通過摩擦轉換成熱能的。
3.奇特的冰凍
實驗(1)將汽水放在冰箱里冷凍到快要結冰的程度(但尚未結冰)。把汽水拿出冰箱,打開瓶蓋,雖然處於室溫中,汽水瓶中卻很快結出冰塊來。
實驗(2)將一瓶普通冷水,用布包好後放入冰箱中進行冷凍。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後,瓶里的水結成了冰,但瓶子卻被脹裂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因為:在實驗(1)中,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因而冰點較低,難以結冰。打開瓶蓋,二氧化碳氣化後,冰點升高了;同時,二氧化碳氣化時還要吸熱,使汽水的溫度進一步降低。於是,瓶里很快結出了冰塊。
在實驗(2)中,水在結冰時體積要增大,所以瓶子被脹裂。用布包著是為了防止瓶子脹裂時玻璃碎片散落到冰箱里的緣故。
⑶ 小學生科學趣味小實驗
科學小實驗
1. 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後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後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起嗎?
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
講解:
由於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於杯內的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
2. 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
食鹽黏結劑-科學小實驗
小石頭拿爸爸的釣魚竿玩耍時,被媽媽訓了一頓,他撅起了嘴。這時,哥哥安慰小石頭說:沒有釣魚竿也能釣冰。於是,小石頭的氣,頓時煙消雲散。
「能釣冰?怎麼釣啊?」
怎麼做呢?
必備用品
線、食鹽或氯化鈣(作乾燥劑)、杯、冰塊(最好是四方形)。
1.杯里裝冰塊,然後將線的一端搭在冰塊上。
2.在搭著線的冰塊上撒一些食鹽(或氯化鈣)。
盡量把少量的食鹽撒在搭線的冰塊上。
3.等10-20秒後小心地提起線。
為什麼會那樣呢?
冰塊隨線被提上來。
因為將食鹽放在冰上時,冰在低於0℃的溫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鹽撒在冰塊上時,結冰點就會更低,在0℃下結冰的冰塊便開始融化。
也就是說,撒有食鹽的部分,冰被融化,變成小水窩,將線埋於其中。但是,隨著冰塊的融化,鹽的鹹度逐漸下降,使水的結冰點重新被提高而結冰。於是線就被凍到冰塊裡面了。
這個原理被利用於我們生活中的還有哪些呢?
冬天的大雪使路面結冰時,被用來做融化雪的物質(除雪劑)的,正是鹽或氯化鈣。因為氯化鈣比鹽更有效,所以在一些國家主要使用氯化鈣。而平均氣溫稍高的日本,用廉價的鹽來除雪。
⑷ 小學生可以搞哪些科學實驗
做一些沒有危險的實驗比較安全,對科學習有幫助的實驗,最好有老師和家長在一旁看著。
⑸ 適合小學生做的科學實驗有什麼
小學生有很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可以做,都不復雜。
下面列舉幾個適合小學生做的科學小實驗:
一、
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鑷子、液體清潔劑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個鑷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慢慢地移出鑷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3、向水裡滴一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講解:
1、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表面張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內聚性的
連接。這種內聚性的連接是由於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間相互擠壓,
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薄膜被稱做表面張力,它可以托住原本應該沉下的物體。
2、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住了。
說明:針有危險,請家長幫助操作。
二、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三、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讓水沖在手帕上。
3、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小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意義:
幫助學生加興理解自然科學知識
培養學生的科學志趣
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思維
鍛煉優良的心理品質
⑹ 「適合小學生玩的」益智趣味科學小實驗有哪些
趣味小實驗三則
1.氣墊飛行
用熱水沖淋一隻玻璃杯子,並在杯里留少許熱水。然後把杯子迅速反扣在光滑的桌面上。這時,朝杯子輕輕地吹風或用羽毛推它,玻璃杯便鬼使神差似的在桌面上輕松地滑行起來,就像滑冰一樣,幾乎沒有什麼摩擦力。這是怎麼回事呢?
2.摩擦產生熱
右手捏緊銅絲往右拉,讓銅絲在握著的左手間滑動,這時左手便會有熱的感覺。
兩手捏緊銅絲,迅速地來回彎折多次,銅絲的被彎折處就會變得灼熱燙手了。這是咋回事呢?
3.奇特的冰凍
實驗(1):將汽水放在冰箱里冷凍到快要結冰的程度(但尚未結冰)。把汽水拿出冰箱,打開瓶蓋,雖然處於室溫中,汽水瓶中卻很快結出冰塊來。
實驗(2):將一瓶普通冷水,用布包好後放入冰箱中進行冷凍。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後,瓶里的水結成了冰,但瓶子卻被脹裂了。
詳情如下:
在實驗(1)中,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因而冰點較低,難以結冰。打開瓶蓋,二氧化碳氣化後,冰點升高了;同時,二氧化碳氣化時還要吸熱,使汽水的溫度進一步降低。於是,瓶里很快結出了冰塊。
⑺ 有啥簡單的科學實驗,適合小學生的,有趣些的
與蠟燭有關的
蠟燭吹不滅思考:
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
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步驟2這樣吹氣時,火苗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步驟3),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紙杯旋轉燈
思考:蠟燭紙杯燈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紙杯2個、牙簽1支、蠟燭1支、膠帶1卷、繩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紙杯,在杯身對稱處各剪開一個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蠟燭,作為燈的底座。
2、另一個紙杯則在杯身約等距離位置剪出三四個長方形的扇葉,在杯底中央處穿上繩子,並用牙簽棒固定,作為燈的上座。
3、將兩個紙杯上下對口用膠帶貼好固定。
4、點上蠟燭,拉起繩子,看看有什麼現象產生。
講解:
1、蠟燭燃燒的時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氣受熱會上升,然後沿著上方紙杯的扇葉口流動,因而造成旋轉的現象。
10個有趣的小實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0NjM0Nj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