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訂婚換帖書寫格式

訂婚換帖書寫格式

發布時間: 2021-03-30 00:43:27

Ⅰ 訂婚換帖怎麼寫規范 訂婚需要走哪些傳統程序

所謂換帖就是逗是傳統的交換八字,和帖子的字體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帖子上要載明:宗祠、姓氏字牌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屬相、農歷幾月幾時幾刻時辰等內容。結婚後雙方將八字貼合在一起,叫做合八字寓意天造地和婚姻美滿。

Ⅱ 女方訂婚換帖字怎麼寫法

所謂換帖就來是逗是傳統的交換自八字,和帖子的字體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帖子上要載明:宗祠、姓氏字牌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屬相、農歷幾月幾時幾刻時辰等內容。結婚後雙方將八字貼合在一起,叫做合八字寓意天造地和婚姻美滿。

Ⅲ 求助訂婚換帖寫法,謝謝!

丁男:父xxx姓名違xx,xxxx年xx月xx日xxxx時生;

xxx姓名違xx,xxxx年xx月xx日xxxx時生;
為兒登門並拜!
xxx年xx月xx日
小女:……(按上面格式照填寫改一下x的內容就行了)————————————非常樂意為你解答,你的採納就是我解答的動力!

Ⅳ 換帖的寫法

回帖,即「允帖」或「允婚帖」。格式是:

忝姻眷弟x x x薰沐端甫拜



大姻望 翁 親家先生大人閣下:

不棄葑菲,仰攀

高弟 願籍鴻音,謹遵

台命。

遂將小女三代年庚開列於後,恭呈

鈞鑒。

三代 諱

曾祖、祖、父

現年歲,生於 年 月 日吉時

好合二姓,永偕百年。

年歲次 月日 浣吉期

Ⅳ 農村訂婚《換帖》用紅紙寫的帖子怎麼寫,不是訂婚請柬

看你是什麼地方的,根據當地風俗的,一般的就是把你的生辰八字寫上,女方把她的生辰八字遞回。

Ⅵ 婚書的格式及內容

立寫「婚書單」:「婚書單」是根據出嫁人「八字」擬定的。一般在請「陰陽」先生「看日子」的同時,『就推究明白,抄寫出來,作為男女完婚當天的「指南」,有關行動都要按「婚書單」上的規定施行。
附:舊「婚書單」樣式(紅紙一張分條開列)
婚書單
一論上頭某時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論冠戴某時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論上轎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一論下轎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註:
①上頭:即打開發辮、盤上纂的時刻;
②冠戴:戴上鳳冠,穿上「迎衣」(「迎」這里俗讀為「寧」)的時刻;
③忌三相:凡一個相屬在有關年份都要忌相沖克的三相,民間舊俗,凡新人上下轎或抬嫁妝時,所忌的屬相人就得迴避,否則,對雙方都不利。一般戒規是:申子辰年蛇雞牛,巳酉丑年虎馬狗,寅午戌年豬兔羊,亥卯未年龍鼠猴。知道後要自覺避開。
5.送好日子:男家將婚期擇定之後,要選吉日送到女家,俗叫「送好日子」。過去都是以,「換帖」形式進行的,表示雙方首肯,再無異議,就可以分頭准備,如期嫁娶了。這種形式早已廢止,後來只是口頭告知女方,同意即可。
婚書在早年間為手寫,多用紅紙墨書,其中包括求婚帖、訂婚單和結婚單,上面書寫著男女雙方的生辰,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1912年以後,婚書多改用油墨印刷,婚書的質地除了有宣紙以外,還有硬本、絹面、毛邊紙等等,有的還塗有金粉。繪制的紋飾出現了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吉祥圖案。有的還貼有如今價值不菲的印花稅票。特別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後,廢除了包辦婚姻,這一時期的婚書中出現了婚姻法的相關條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頭一次並列在了一起。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為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為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系,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隨著社會生活的日趨復雜化,婚姻關系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系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偽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婚書是婚姻當事人持有並作為證據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為我們展現的婚姻各方之間、婚姻各方與社會道德以及國家法律之間的真實關系,是我們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難以具體地和系統地領悟到的。從現有資料顯示,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及至清代這種情況越來越趨簡化了,尤其是契約式婚書,往往一開始就直入正題,顯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更重實質的轉變。隨著社會生活的日趨復雜化,婚姻關系中也出版現了許多以往不見或少見的現象,凸顯了清代婚姻關系中「利」的因素不斷膨脹、婦女地位隨之低下化的特點。清代婚書種類繁多且真偽羼雜,但從歷史的縱向觀察,婚書的主要內容與形式還是基本不變的。

Ⅶ 訂婚換書寫法

雙方家長中意後,議日舉行訂婚儀式,俗叫換書,也叫換婚憶,民間還叫「傳書」,是迎親前婚禮的一種禮儀。換婚書要選在雙月雙日進行。是日,媒人一早從男家攜帶婚禮(2斤粉條和3升米)和婚帖給女家送去。女家收下禮物,將預先准備好的12至16個套搭勾形麵食、兩雙鞋及回書等讓媒人帶回,送給男家,以表婚姻牢不可破。男家將女家回贈的面搭勾分送親戚鄰居,宣布兒子有了媳婦。換書不隔年,一定要在定婚的當年進行。1960年以來,傳換婚書漸少,而由媒人轉達雙方意願。換婚書格式:
註:1、以男家長名出現。
2、「老親家」只寫對方姓。
3、「天作之合」下的小字多省略不寫。
4、女家回書式中間四字改為「敬答鸞箋」。
安陽城鄉舊式婚姻,多沿封建社會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合八字: 兩家子女年齡相當,具有婚配可能時,則邀媒人或親友說合,徵得兩家同意,互換龍鳳庚貼,請瞽者合命謂之「合八字」,男女屬相無沖克時,方行擇吉換書。
換書: 經媒妁之手投啟(發求婚書帖)、簽啟(復表女家意見),經此傳啟,互稱姻家。男始贈簪珥,女送書墨(鄉間多送衣物),此為行聘訂婚,婚約即成。
通信: 成婚年齡,男備食盒大禮(雞鴨肉等),美酒喜綢,連同迎親吉期先告女方。待女家同意,擇日舉行婚典。
請期: 按既定吉日,向親友告請期。屆時,結紅彩,貼喜字,佳餚相備,以待賓客。
迎親: 迎親吉日民間統擇雙日。前一日,男家備酒菜一桌,送至女家,稱「養酒禮」(現多改送現金)。女家將妝奩送到婿家。由婿家備喜封(用紅紙包現金,按妝奩多少或商定數額一次付給喜封,款額多為雙數),謂之送包袱錢。婚典當日,富戶立紅色牌坊,貼大紅雙喜字,布置華麗洞房。娶親起程,新郎冠插花翎,肩披紅綢,乘八抬六頂轎(新郎,男儐相二,女儐相二,押轎童子,儐相俗稱「伴客」 ),或八抬四頂(男女儐相各一)陪郎前往。鼓樂笙器居前齊奏,彩旗繽紛,隊馬騎士居中,花轎於後,行遊街巷。普通人家乘轎二頂或四頂,執事簡朴。至女家,婿先祭堂祭祖(三拜九叩),再行奠雁禮。禮畢,女家設宴待婿。宴畢,境內有「蹲女婿」之風俗,即先將新郎送至門外,入轎內等待新娘起程。這期間,新婦冠帶粉妝,開容梳髻,紅帕蓋面,婦拜尊堂,起轎由兄弟或親屬4人護送,民間俗稱「送客」(女家送客一般為男家儐相的一半),並由拉紗女童陪伴上轎。送客郎舅與新婦嫂子(俗稱「送女婆」 )各乘一轎,其他男女儐相各一人及押轎童子,隨女家男女儐相乘車於婚隊之後,送至婿家。途經街巷村落,鳴鑼開道,笙樂齊奏,鞭炮不斷。婚隊不能行原路。迎娶之風今雖仍然存在,但舊式婚儀多已不用,城區青年有的取旅行結婚式,也有不接不送的。女伴結隊送新娘,宴親友,送包袱等禮儀今仍普遍。
婚典: 新人花轎到門,樂炮齊鳴,差人持火紅犁灑上醋,圍花轎正轉倒轉各三圈,邊轉邊頌:「前撒撒,後撒撒,新娘明年生個胖娃娃」等吉祥歌訣,新娘下轎,由女儐相迎,女家送客攙扶護衛,有「撒蓋頭」之風,並頌「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富貴滿家門,再撒新娘生貴人」。新娘沿鋪地紅氈跨馬鞍,抱寶瓶,步入喜堂。花燭禮場設於內堂,天地案上焚香燃燭,斗內糧滿,插秤及大蔥一束,意表金玉滿斗,稱心如意,四季長青。婚典開始,由月老(年長者)主持,用「多福多壽多男子,越福越壽越康寧」等詞祝賀。而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步入洞房,婚典告成。
鬧房: 境內婚禮趣事多表現在鬧房中,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說,賓友長幼都可參加,趣事越多越顯喜慶氣氛。舊時多以耍笑新娘為趣,現時鬧房多各種游戲,如讓新婚夫婦對吃吊蘋果,新娘點煙,新婚夫婦談戀愛經過,或請新娘歌舞等,耍鬧直至深夜。此刻,婆家備酒菜4樣,燒餅8個,飲交杯酒,喝子孫湯,夫嫂(或姐)掃床鋪被唱喜歌,如唱「左一輪,右一輪,閨女小子一大群……」。掃鋪畢,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抬著尿盆不能離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給小妹喜封,表示感謝。洞房花燭夜設星宿燈,徹夜通明。新房雙枕裝竹筷一雙,被褥內裝人參果(花生)、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此俗今鄉間仍有。
回門: 新婦翌日回門,新郎備禮相伴,婦家耍戲新郎。民間有互相「偷富」習俗,即婚娶當日,男儐相偷女家、送客偷男家一兩樣東西(如酒杯、壺蓋、湯勺等)。在新婦回門時,再互相交換,此舉民意稱「偷富」,取意雙方締姻,共同致富。女家可在回門的當日扣留男方的物品,男方用「喜封」交換,當晚新婚夫婦仍回婆家。
拜親: 俗稱「認親」。婚後數日,新婦拜祖墳,而後依次拜見伯叔姑舅姨。長輩則分別贈送現金若干,稱「拜面禮」,並以糖果款待新婦。再數日,男家邀女近親屬(伯叔姑姨舅)行認親禮,雙方親家相見,歡宴聚餐,密切姻緣親情。
新婚夫婦蜜月禁守空房,新娘回娘家「住三」、「住九」,即新婚三日和九日回娘家探望雙親,以慰父母,於當日仍返婆家。也有夫妻同住娘家的。蜜月期滿回娘家住對月(一個月)。
追閨女: 女成婚後的第一個農歷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追閨女」。此舉由娘家備夏令實物如涼席、竹簾、蒲扇等用品,近年也有備電扇等高檔電器,給女婿備新衣一套,帶以上物品看閨女。婆家備豐盛餐餚接待,雙方家長共敘家常。城鄉至今沿襲。
以上婚禮儀俗,多屬富家之舉。貧家雖力沿此俗,但多簡朴從事。
舊時婚俗中還有招贅、結娃娃親、童養媳、娶孀婦、續弦、娶鬼妻等。招贅一般從簡,僅備宴招待中人和自家族親。結娃娃親多系近親結婚,如姑表親、姨表親、婚禮如常,民間稱輩輩親。因近親結婚有損優生,今已摒棄。童養媳,解放前,因家貧將幼女送至有幼男的人家,成人後再行婚典。續弦,俗稱填房,即妻亡後男性再娶,其婚禮一般沿舊俗,稱「再婚之喜」。舊時還有納妾、休妾,多不舉辦儀式,今已廢。娶鬼妻,即年少夭亡,雙方家長商定,男女牌位合並,以成姻親。今個別僻鄉尚有。
新中國成立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廢除媒妁之言和父母包辦,男女自由戀愛,選擇配偶,經政府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後,結為合法夫妻。50年代初,廢除訂婚,但仍為新婚舊儀,納采坐轎,講究陪送嫁妝。60年代至70年代,男女相愛自擇對象後,與家長議定,吉日成婚,宴請賓客,且宴席水平日高。進入80年代,部分男女青年有的採取集體婚禮儀式。集體婚禮有公辦的,也有單位聯辦的。城市婚禮多新事新辦,由雙親或機關領導主婚,新婚夫婦戴紅花,主婚人祝詞,雙方簡述戀愛經過,品嘗糖果,戲耍新婚夫婦,而後歡散。也有旅行結婚,簡備宴席的。今農村結親,索要彩禮較普遍,男到女家也日漸增加。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