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黃摘要
① 毛澤東詩詞全集
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 因步其韻奉和
五律 挽戴安瀾將軍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 勇奪虎羆城
浴血東瓜守 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 壯志也無違
七律 有田有地吾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為主 無法無天是為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 延安無屎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 奪地爭城是斗爭
遍地哀鴻滿城血 無非一念救蒼生
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鍾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距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 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飲茶粵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 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勝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
七律 吊羅榮桓同志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里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 每聞欺大鳥 昆雞長笑老鷹飛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賀新郎 讀史
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是)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聖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跖庄足喬流譽後 更陳王奮起揮鈸黃越 歌未竟 東方白
念奴嬌 井岡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參天萬木 千百里 飛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來何所見 多了樓台亭閣
五井碑前 黃洋界上 車子飛如躍 江山如畫 古代曾雲海緣
彈指三十八年 人間變了 似天淵翻覆 猶記當時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獨有豪情 天際懸明月 風雷磅礴 一聲雞唱 萬怪煙消雲落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念奴嬌 鳥兒問答
一九六五年秋
鯤鵬展翅 九萬里 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 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 哎呀 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 雀兒答道 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 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 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 試看天地翻覆
七古 詠蛙
一九一零年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來 愁殺芳年友 悲嘆有餘哀
衡陽雁聲徹 湘濱春溜回 感物念所歡 躑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淚侵雙題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雲西
方期沆養游 零落匪所思 永決從今始 午夜驚鳴雞
鳴雞一聲唱 汗漫東皋上 冉冉望君來 握手珠眶漲
關山騫驥足 飛飈拂靈帳 我懷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願言試長劍 東海有島夷 北山盡仇怨
盪滌誰家子 安得辭浮賤 子期竟早亡 牙琴從此絕
琴絕最傷情 朱華春不榮 後來有千日 誰與共平生
望靈薦杯酒 慘淡看銘旌 惆悵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縱宇一郎東行
一九一八年
雲開衡岳積陰止 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
山川奇氣曾鍾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 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 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 要將宇宙看秭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 世事紛紜何足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於今五百年 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官前友誼多 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詩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嗚呼吾母 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
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間萬萬 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
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 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 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 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 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
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 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 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 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 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
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 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 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 身心表裡 五德犖犖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 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 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 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 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 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
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 均待報齎 總茲所述 盛德所輝
必秉悃憂 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 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
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 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 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 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 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
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 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 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 盡此一觴 後有言陳
與日俱長 尚饗
虞美人 贈楊開慧
一九二零年
堆來枕上愁何狀 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怎難明
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燼 倦極身無恁
一勾殘月向西流 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賀新郎 贈楊開慧
一九二三年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 又恰象台風掃寰宇 重比翼 和雲翥
沁園春 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候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菩薩蠻 黃鶴樓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 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 霹靂一聲暴動
西江月 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人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重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清平樂 蔣桂戰爭
一九二九年
風雲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洋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 直下龍岩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採桑子 重陽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 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如夢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寧化 清流 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漁家傲 反第一次大圍剿
一九三一年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漁家傲 反第二次大圍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各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
菩薩蠻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行動上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樂 會昌
一九三四年夏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郁蔥蔥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 離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 萬馬戰猶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 賴以拄其間
憶秦娥 婁山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七律 長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念奴嬌 昆侖
一九三五年十月
橫空出世 莽昆侖 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 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 江河橫溢 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 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 不要這高 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
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 一截贈美 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 環球同此涼熱
清平樂 六盤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六言詩 致彭德懷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沁園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妖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臨江仙 贈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紅旗飄落照 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 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 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將軍
四言詩 祭黃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
總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中華民族之始祖
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
赫赫始祖 吾華肇造 胃衍祀錦 岳峨河浩
聰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偉業 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 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 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 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 敵欲豈足 人執笞繩 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 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 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 劍屨俱奮 萬里崎嶇 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 備歷險夷 匈奴未滅 何以為家
各黨各界 團結堅固 不論軍民 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 救國良方 四萬萬眾 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內政 億兆一心 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 衛我國權 此物此志 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 昭告列祖 實鑒臨之 皇天後土
尚饗
四言詩 婦女解放
---題<<中國婦女>>之出版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婦女解放 突起異軍 兩萬之眾 奮發為雄
男女並駕 如日方東 以此制敵 何敵不傾
到之之法 艱苦鬥爭 世無難事 有志竟成
有婦人焉 如早望雲 此編之作 佇看風行
五律 挽戴安瀾將軍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 勇奪虎羆城
浴血東瓜守 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 壯志也無違
七律 有田有地吾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為主 無法無天是為民
② 摘抄什麼意思
摘抄[ zhāi chāo ] :選取一部分內容抄錄下來(多用於書名或文章標題):格言~。論文~。
亦作「 摘鈔 」。擇要抄錄。
出自: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二:「 仲達妄人,其書無足取,而所載多本,不為無功,摘鈔之以資參考焉。」
譯文 :皇甫仲達妄人,他的書不可取,而所載多本,不為無功,摘鈔的以資參考了。
示例:成長是摘抄本上一首首小詩,或歡快或哀怨,開心時高聲吟唱,低落時黯然淚流。
近義詞:摘錄、抄錄、節錄、選錄
(2)蒼黃摘要擴展閱讀
近義詞
一、摘錄[ zhāi lù ]
解釋:書刊、文件等里頭選擇一部分寫下來:這篇文章很好,我特地~了幾段。
示例:看書不能信仰而無思考,要大膽地提出問題,勤於摘錄資料,分析資料,找出其中的相互關系,是做學問的一種方法。
二、抄錄[ chāo lù ]
解釋:抄寫:~名人名言。
示例:公司就開立帳戶及交易細則安排之決議摘錄證明抄錄.
③ 艾青的《吹號者》的寫作背景和象徵意義是什麼
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目錄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基本信息
4作品原文
5作品賞析
6作者簡介
《吹號者》是一首現代詩,作者為艾青。體裁:現代詩。
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吹號者
作者
艾青
出處
《艾青全集》
作品體裁
現代詩
外文名
Trumpeter
基本信息
名稱:吹號者
體裁:現代詩
作者:艾青
作品原文
好像曾經聽到人家說過,吹號者的命運是悲苦的,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
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
一
在那些蜷卧在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的
睏倦的人群里,
在那些穿著灰布衣服的污穢的人群里,
他最先醒來——
他醒來顯得如此突兀
每天都好像被驚醒似的,
是的,他是被驚醒的,
驚醒他的
是黎明所乘的車輛的輪子
滾在天邊的聲音。
他睜開了眼睛,
在通宵不熄的微弱的燈光里
他看見了那掛在身邊的號角,
他困惑地凝視著它
好像那些剛從睡眠中醒來
第一眼就看見自己心愛的戀人的人
一樣歡喜——
在生活註定給他的日子當中
他不能不愛他的號角;
號角是美的——
它的通身
發著健康的光彩,
它的頸上
結著緋紅的流蘇。
吹號者從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濕的泥地上,
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
他看著那些發出睏乏的鼾聲的同伴,
於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
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沒有到來,
那驚醒他的
是他自己對於黎明的
過於殷切的嚮往
他走上了山坡,
在那山坡上佇立了很久,
終於他看見這每天都顯現的奇跡:
黑夜收劍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顆顆地散去……
黎明——這時間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從天的那邊到來……
我們的世界為了迎接她,
已在東方張掛了萬丈的曙光……
看,
天地間在舉行著最隆重的典禮……
二
現在他開始了,
站在藍得透明的天穹的下面,
他開始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
吹送到號角里去,
——也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么?
使號角由於感激
以清新的聲響還給原野,
——他以對於豐美的黎明的傾慕
吹起了起身號,
那聲響流盪得多麼遼遠啊……
世界上的一切,
充溢著歡愉
承受了這號角的召喚……
林子醒了
傳出一陣陣鳥雀的喧吵,
河流醒了
召引著馬群去飲水,
村野醒了
農婦匆忙地從堤岸上走過,
曠場醒了
穿著灰布衣服的人群
從披著晨曦的破屋中出來,
擁擠著又排列著……
於是,他離開了山坡,
又把自己消失到那
無數的灰色的行列中去。
他吹過了吃飯號,
又吹過了集合號,
而當太陽以轟響的光采
輝煌了整個開穹的時候,
他以催促的熱情
吹出了出發號。
三
那道路
是一直伸向永遠沒有止點的天邊去的,
那道路
是以成萬人的腳蹂踏著
成千的車輪滾輾著泥濘鋪成的,
那道路
連結著一個村莊又連結一個村莊,
那道路
爬過了一個土坡又爬過一個土坡,
而現在
太陽給那道路鍍上了黃金了,
而我們的吹號者
在陽光照著的長長的隊伍的最前面,
以行進號
給前進著的步伐
做了優美的拍節……
四
灰色的人群
散布在廣闊的原野上,
今日的原野呵,
已用展向無限去的暗綠的苗草
給我們布置成庄嚴的祭壇了:
聽,震耳的巨響
響在天邊,
我們呼吸著泥土與草混合著的香味,
卻也呼吸著來自遠方的煙火的氣息,
我們蟄伏在戰壕里,
沉默而嚴肅地期待著一個命令,
像臨盆的產婦
痛楚地期待著一個嬰兒的誕生,
我們的心胸
從來未曾有像今天這樣的充溢著愛情,
在時代安排給我們的
——也是自己預定給自己的
生命之終極的日子裡,
我們沒有一個不是以聖潔的意志
准備著獲取在戰斗中死去的光榮啊!
五
於是,慘酷的戰斗開始了——
無數千萬的戰士
在閃光的驚覺中躍出了戰壕,
廣大的,激劇的奔跑
威脅著敵人地向前移動……
在震撼天地的沖殺聲里,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里,
在狂流般奔涌著的人群里,
在緊密的連續的爆炸聲里,
我們的吹號者
以生命所給與他的鼓舞,
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
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
在死亡之前決不中止的沖鋒號,
那聲音高過了一切,
又比一切都美麗,
正當他由於一種不能閃避的啟示
任情地吐出勝利的祝禱的時候,
他被一顆旋轉過他的心胸的子彈打中了!
他寂然地倒下去
沒有一個人曾看見他倒下去,
他倒在那直到最後一刻
都深深地愛著的土地上,
然而,他的手
卻依然緊緊地握著那號角;
在那號角滑溜的銅皮上,
映出了死者的血
和他的慘白的面容;
也映出了永遠奔跑不完的
帶著射擊前進的人群,
和嘶鳴的馬匹,
和隆隆的車輛……
而太陽,太陽
使那號角射出閃閃的光芒……
聽啊,
那號角好像依然在響……
1939年3月末
作品賞析
現在是極少能聽到號聲了。但是,世界上有一些聲音,如鍾聲和號聲,與人的生命、靈魂和命運有著特殊親密的聯系,失卻了它們會感到深深的遺憾。在高聳的鍾樓上,虔誠的敲鍾人和搖晃的刻有銘文的大鍾,以及那回盪不絕的深沉的鍾聲,永遠會給人的心靈以肅穆的感覺。吹號者總是挺立在高處,吹號時目光炯炯、全神貫注的面部表情和姿態,是異常庄嚴的。吹號者把整個生命包括熱血化為聲音,傳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在戰爭年代裡,號角和軍旗同是一個部隊絕不可少的聖物。但是號角從來不是讓人頂禮膜拜的象徵物,它十分現實而可愛,永遠充滿生命的渴望和激情,千千萬萬戰士的呼吸和脈搏都彷彿與彎曲的銅號相通,並隨著號聲的節奏匯成了不可阻擋的旋律。
感謝《吹號者》的作者,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
吹號者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是一片黝黑,他就把黎明的聲音與光明一起吹送到寧靜的遠方:
「他最先醒來——/他醒來顯得如此突兀/每天都好像被驚醒似的,/是的,他是被驚醒的,/驚醒他的/是黎明所乘的車輛的輪子/滾在天邊的聲音。」
這是第一章開頭的七行詩,詩人把「驚醒」這個詞語重復了三次,加深了我們對「最先醒來」的吹號者被遠方傳來的黎明的滾動聲所驚醒的印象。但其實驚醒他的並不是天邊滾來的聲音,而是他對於黎明的「過於殷切的想望。」他意識到自己是黎明的通知者。因此,他起身立即拿起號角。上面摘引的七行詩,朗讀時三個不斷加強音量和感情重量的「驚醒」形成一浪高一浪的節奏。起伏而迴旋的號聲是從號管里帶著深情彎彎曲曲流出來的,並且帶著吹號者被驚醒時的震動感。我以為這震動感正是作者創作這首詩時在心靈上引起的對黎明充滿預感的顫動。從這里我們又可以深刻地領會到一首詩的語言和節奏是怎樣生成的。
1939年末,讀這首詩時,我正在一個中學讀書,並充當一名吹號者(為了領一點津貼),我懷著感激的心情,把它朗讀了不知有多少遍。對第二節我感受特別深切,因為我有吹號者真實的感受。作者在卷首的小引里說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這絕不是誇張之詞。我吹號不到一年,就累得患了肺病,在一篇文章里,我曾回憶到這段經歷。那麼我的號聲里也一定有著血絲。因此當我讀《吹號者》的這幾行引詩時,心裡非常難受。我為什麼對第二節感受特別深呢?這是由於這一節詩里吹號者的崇高的感情深深感動了我:
「他開始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吹送到號角里去,/——也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么?/使號角由於感激/以清新的聲響還給原野,/——他以對於豐美的黎明的傾慕/吹起了起身號,/那聲響流盪得多麼遼遠啊……/世界上的一切,/充溢著歡愉/承受了這號角的召喚……」.
當時我只有十六歲,盡管不是一個戰斗隊伍的吹號者,但我已經參加了中共的地下組織,對於人類的命運和民族的危難,有了一些覺悟。因此對於詩的深邃的內涵,我能完全領悟。我開始跟著艾青的詩學著寫起了詩。不論做人還是寫詩,吹號者的精神境界都給我很深的鼓舞和啟迪。當時我還畫過一張表現吹號者形像的畫,登在學校牆報上。《吹號者》不但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還懂得了詩人都應當是向人世間通知黎明到來的吹號者。象號聲一樣,詩人寫的每一行詩里,都有看不見的纖細的血絲,當時,我十分相信。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向太陽》、《他死在第二次》、《吹號者》以及後來的《虎斑貝》等詩都夾帶著來自詩人心靈的血絲。艾青是一個不惜付出生命的吹號者。
④ 蒼黃的目錄摘要
我的客廳掛了一幅油畫,海外慈善義賣場拍買下的。畫的是深藍色的花瓶,插著一束粉紅玫瑰。玫瑰正在怒放,像籠罩著一層薄霧。構圖有些像凡?高的《向日葵》,只是調子為安靜祥和的藍色,不同於凡?高的熾烈。花瓶卻是歪斜著,將傾欲傾的樣子,叫人頗為費解。我似乎總怕那花瓶碎落一地,忍不住想伸手去扶。可是,扶正了花瓶,畫框歪了;扶正了畫框,花瓶又歪了。
1.序
2.劉半間點將劉差配
3.鄉黨委書記要求出場費
4.銀杏樹下的一筆秘密交易
5.白鼻孔陪考
6.一幅像《向日葵》的油畫
7.笑床與啞床
8.玩筆桿子的 PK 玩槍桿子的
9.被信訪局盯上的骨幹分子
10.硬派人物田副書記
11.差額選舉的內幕
12.拉票開始了!
13.李濟運有個怪毛病
14.美國同學頭痛的一道難題
15.保不住的物價局長
16.劉星明捅破了誰家的窗戶紙
17.代縣長通報緊急情況 都在批評人民代表的素質,李非凡越來越坐不住。他分明也是知道真相的,仍把話說得底氣十足。他說人民代表都是嚴格按程序選出來的,我們沒有理由從整體上懷疑他們的素質。他們對選舉也許會有自己的想法,但這是政治素質提高的表現,不能看作問題。也許有個別代表伸手要錢要物,但不能因此就把人民代表的形象完全歪曲了。他建議是把工作再做細一點,多加宣傳和引導。
1.一個被踩爆了的「汽球」
2.兩個緊急會議
3.代縣長轉「正」有點懸
4.誰私下給代表團送了錢?
5.正在上映《真實的謊言》
6.明陽落選了
7.莫名其妙的掌聲經久不息
8.劉差配瘋了
9.政治公關的慣用手法
10.這個位置留給談話對象
11.千萬不要叫公安
12.兩條帖子滿天飛
13.那條鱷魚仍不露面
14.開始忽悠成大記者
15.兩個官方,不一回事
16.就怕《內參》來電話
17.劉半間夜訪劉差配
18.送他去精神病醫院?
19.「消防隊長」的官方匯報 朱芝建議請市委宣傳部駱部長也出出面,駱部長同省里宣傳口的人更加熟悉。朱芝有個本事,就是很會講話。她能把很硬的話笑眯眯地講出來,也能把很嚴肅的事玩笑似地說出來。李濟運很欣賞她這套功夫,卻又想這是別人學不到的。她的語氣、笑容和女人態,都幫了她的忙。
1.最離奇的夢游症
2.被發明的「網屍」
3.烏柚縣天天上演的小品
4.十分尷尬的提拔
5.舒澤光倒霉的日子快到了
6.誰要的國家賠償
7.節外生枝查窩案
8.最年輕的一把手
9.熱烈歡迎局長清清白白回家
10.老舒肯定在房間洗澡
11.「怕」也是一種可貴品質
12.請老舒來查縣委書記的問題
13.真真假假場面話
14.悠閑的業務型幹部
15.放牛佬說趕的是石頭
16.最害人的強盜寶 李濟運回到家裡,吵醒了舒瑾。舒瑾沒有理他,翻了個身又睡去了。他去洗澡,看見一隻壁虎,趴在窗玻璃外面。牆外栽了爬牆虎,開春以後就是滿牆的綠。綠藤掛在窗口,搖晃著極有風姿。小時候的屋子是土牆的,東牆上也爬著密密的青藤。他喜歡在東牆下玩泥巴,時常看見青藤里鑽出壁虎。媽媽總說別坐在那裡玩,怕藤里有蛇。他從來沒見藤里爬出過蛇,只看見過壁虎。
1.運坨當官——卵用
2.四兄弟換換角色
3.縣委賓館里的「嫖娼事件」
4.香港警察的公開報道
5.我要到北京去喊冤!
6.意義非常重大的「創衛工程」
7.拘留所里的「自殺事件」
8.女人的嘴巴靠不住
9.劉星明的批示另有曲直
10.巴不得上中央台打廣告
11.縣財政局長的寶座仍然空著
12.關於「時代先鋒」的民間傳聞
13.幼兒園突發食物中毒事件
14.明星縣委書記遭遇群眾演員
15.驚慌失措的幼兒園園長
16.至今還沒有醒來的「推土機」
17.最講政治的馬教授
18.重大嫌疑人浮出水面 周應龍回去了,李濟運上樓去。他想找舒澤光聊聊天,卻不便到病房裡去。如今烏柚有兩個特殊幹部,劉星明和舒澤光。舒澤光天天不上班,工資照領也沒人說他。老同學劉星明天天夾著包晃盪,財政局把薪水直接打到他工資歷卡上。有人編出話來更有意思,說是財政直接發工資的,一個人,一棵樹。原來大院里那棵老銀杏樹,已被視為縣里的寶貝,每年財政撥八百塊錢養護。
1.老婆讓老公替她自首
2.烏柚縣再也不能出事了
3.調戲大記者
4.當官的兒子怎麼了
5.屠夫帶刀找上門
6.副縣長砸了誰的攤子?
7.胡玉英的古董爸媽
8.誰是真正的劉書記
9.一面來得蹊蹺的錦旗
10.「劉繁體」的傳說
11.有預謀的圍堵事件
12.美國都沒有這種好事
13.公安局的周密部署
14.劉星明的統一口徑
⑤ 魯迅《故鄉》主要內容
魯迅的《故鄉》的主要內容: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並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
(5)蒼黃摘要擴展閱讀
魯迅對故鄉紹興的復雜情感:
在魯迅25篇小說中,有13篇取材紹興或以紹興社會生活為背景。而他眾多的散文更是處處鄉情鄉景:百草園、三味書屋、魯鎮的街景、紹興的橋,烏篷船、集鎮、村莊農舍、酒店、閏土的氈帽、民間故事、迎神賽會、社戲等等。
魯迅毫不掩飾地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這種濃厚的地域文化。紹興,對於魯迅是自小就滲入了他的生命之中,不論魯迅自己如何判定這份影響的好壞,紹興的文化都已與其作品非常好地融合了,成了魯迅小說不可或缺的依託,魯迅散文的最真實感人的背景。
但是,魯迅常自稱浙江人,問到祖籍時總想迴避「紹興」這個名字。甚至生前最後的時光,在離家鄉不遠的上海,也沒有回過故鄉。
紹興人並不一直是以「紹興」這個地名為榮的。魯迅便不願意說自己是紹興人。這兩天翻看周作人的回憶錄,其中有這么一段頗有趣味。「但是紹興人似乎有點不喜歡『紹興』這個名稱,這個原因不曾深究,但是大約總不出這幾個理由。
第一是不夠古雅,於越起自三代,會稽亦在秦漢。紹興之名則是南宋才有。第二是小康王南渡偷安,但用吉祥字面做年號,妄意改換地名,這是很可笑的事情。
第三是紹興人滿天飛,《越諺》也登載『麻雀豆腐紹興人』的俗語,謂三者到處都有,實際上是到處被人厭惡,即如在北京這地方紹興人便很不吃香,因此人多不肯承認是紹興人;魯迅便是這樣,人家問他籍貫,回答說是浙江。」
魯迅之不喜歡紹興想必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人們對紹興有一種先入為的成見,反正梁實秋在跟魯迅打嘴仗的時候便說魯迅「單有一腹牢騷,一腔怨氣」,接著便以他的籍貫來攻擊,說因為「他是紹興人」,便「也許先天的有一點『刀筆吏』的素質」。
⑥ 板橋道情的圖書摘要
五 紅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國婚姻嫁娶的傳統模式。紅娘,便是男女雙方牽線人的特定稱謂。紅娘並非歷史人物,而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人物。
追本溯源,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中寫到書生張生與少女崔鶯鶯從戀愛、結合到離異的悲劇故事。作者抱著欣賞文人風流韻事的態度,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加以肯定,但崔鶯鶯的悲劇形象和悲劇命運也贏得了人們的同情。當時小說中便有了紅娘這個人物,不過紅娘在戲中純屬「條件人物」,只是為鶯鶯和張生傳送書信的普通婢女而已。
到了北宋年間,崔、張故事十分流行。文人利用民間說唱文學中的鼓子戲的形式改編了《鶯鶯傳》,這就是《元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詞》,由於鼓子戲是韻散相間的曲藝形式,能夠發揮的只有短短十二首詞,戲中人物形象很難進一步展開,所以在鼓子戲中,紅娘也只是作為崔、張愛情悲劇的目擊者而存在。秦觀、毛滂的《調笑令》以一詩一詞詠唱這個愛情故事,使它成為歌舞曲詞。趙德麟創作了可說可唱、韻散相間的《商調蝶戀花詞》。小說有《張公子遇崔鶯鶯》,見於南宋皇都風月主人的《綠窗新話》。此外,羅燁的《醉翁談錄》「小說開辟」中記有小說《鶯鶯傳》。趙德麟的鼓子詞和《綠窗新話》中的《張公子遇崔鶯鶯》,與元稹的原作不同,它們都刪去了傳奇小說文中張生詆毀鶯鶯為「尤物」、「妖孽」的部分,贊賞鶯鶯的真情,同情她的命運,並對張生的行為頗有微詞。 鄭板橋的書畫藝術可謂人人皆知。然而他的文學作品較之其書畫毫不遜色,他的文學成就涉及詩、詞、道情、文章等方面,「板橋詩文,自出己意,理必歸於聖賢,文必切於日用。」他主張直抒胸臆,「道著民間痛癢」,反映和服務於現實生活,其中尤以他的《道情》十首最為聞達。
《道情》是一種民間小調。它源於何時無考,相傳原本是道家用以傳道的工具,故名《道情》。後流落民間深受百姓喜愛,成為民間藝人混飯吃的手段,使得《道情》由「雅」走向了「俗」。板橋先生看中了這一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於雍正三年(1725年)始作道情,雍正七年(1729年)三十七歲時完成了《道情》十首初稿,幾經修改,至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一歲時方付梓,刻者為板橋先生好友司徒文膏,歷時十四年,定名《小唱》。板橋先生堪稱中國文人將《道情》還其本來面目的第一人。
現流行於世的《板橋道情》有別於異地《道情》,它採用的是流行於揚、淮間的兩種「淮揚小調」,一為「宮」調式,一為「羽」調式,在本地尤以「宮」調式最為盛行。
道情演唱方式簡單,藝人懷抱長長的, 蒙著鼓皮的道筒(漁鼓),手持兩片三、四尺長的簡板(拍板)。竹片不緊不慢地打節奏, 藝人忽緊忽慢地手拍道筒。一般又稱唱道情。
道情源於唐朝道教經韻。最初的道情稱道歌,是傳道者宣傳教義及募捐化緣的工具。道情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也有隻唱不說的。
現揚州揚劇王子李政誠演唱的《板橋道情》最為地道,以下有一網址可以觀看到他演示的《板橋道情》,曲調優美給人以清雅、高亢、清風徐徐之感,不過網速過慢,需耐心觀看!不過第二遍就好啦。 開場白:
楓葉蘆花並客舟,煙波江上使人愁;勸君更盡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頭。
自家板橋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間,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譜得《道情十首》,無非是喚醒痴聾,銷除煩惱。每到山青水綠之處,聊以自遣自歌。若遇爭名奪利之場,正好覺人覺世。這也是風流事業,措大生涯。不免將來請教諸公,以當一笑。」
道情詞:
1.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荻港蕭蕭白晝寒,高歌一曲斜陽晚。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2.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夾綠槐,茫茫野草秋山外。豐碑是處成荒冢,華表千尋卧碧苔。墳前石馬磨刀壞。倒不如閑錢沽酒,醉醺醺山徑歸來。
3.老頭陀,古廟中,自燒香,自打鍾,兔葵燕麥閑齋供。山門破落無關鎖,斜日蒼黃有亂松。秋星閃爍頹垣縫。黑漆漆蒲團打坐,夜燒茶爐火通紅。
4.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蘆,戴袱巾,棕鞋布襪相廝稱。修琴賣葯般般會,捉鬼拿妖件件能,白雲紅葉歸山徑。聞說道懸岩結屋,卻教人何處相尋?
5.老書生,白屋中,說黃虞,道古風,許多後輩高科中。門前仆從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龍,一朝勢落成春夢。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
6.盡風流,小乞兒,數蓮花,唱竹枝,千門打鼓沿街市。橋邊日出猶酣睡,山外斜陽已早歸,殘杯冷炙饒滋味。醉倒在迴廊古廟,一憑他風打雨吹。
7.掩柴扉,怕出頭,剪西風,菊徑秋,看看又是重陽後。幾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殘陽下酒樓,棲鴉點上蕭蕭柳。措幾句盲辭瞎話,交還他鐵板歌喉。
8.邈唐虞,遠夏殷。卷宗周,入暴秦,爭雄七國相兼並。文章兩漢空陳跡,金粉南朝總廢塵,李唐趙宋慌忙盡。最可嘆龍盤虎踞,盡銷磨《燕子》、《春燈》。
9.吊龍逢,哭比干。羨莊周,拜老聃,未央宮里王孫慘。南來薏苡徒興謗,七尺珊瑚只自殘。孔明枉作那英雄漢,早知道茅廬高卧,省多少六齣祁山。
10.撥琵琶,續續彈,喚庸愚,警懦頑,四條弦上多哀怨。黃沙白草無人跡,古戍寒雲亂鳥還,虞羅慣打孤飛雁。收拾起漁樵事業,任從他風雪關山。
尾白:
風流家世元和老,舊曲翻新調;扯碎狀元袍,脫卻烏紗帽,俺唱這道情兒歸山去了。
跋語:
是曲作於雍正七年,屢抹屢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⑦ 描述秋天美的句子
描寫的秋天的美句子
1: 秋天,楊樹葉子黃了,掛在樹上,好像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飄落在空中,像一隻只黃色的蝴蝶;落在樹旁的小河裡,彷彿是金色的小船。
2: 秋天,紅艷艷的蘋果扒開綠葉往外瞧;小紅燈籠似的棗子掛滿了枝頭;像紫瑪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3: 有人愛春天,那是因為她花如海,柳如煙;有人愛夏天,那是因為她生機勃勃,綠如墨染;有人愛冬天,那是因為她冰封雪漫,氣象萬千。而我對秋天獨有鍾情,衷心贊美。
⑧ 誰可以幫我網上搜集一篇 杜甫的詩歌特色論文 裡面有摘要,參考文獻 2000字左右 記得是論文哇,本人定十分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兵車行
【題解】
見《杜工部集》,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是年,唐征伐作戰,大肆徵兵,致使民無寧日。杜甫有感於此,作《兵車行》以抒其憤忿之意。
【原文】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春望
【題解】
唐蕭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今陝西富縣)的羌村,隻身投奔,途中為安史叛軍所俘,押往長安,次年春天才得脫身。在被迫留居長安的日子裡,他寫了許多反映淪陷區生活的詩篇,或感時憂國,或思家念親,《春望》就是作於此時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題解】
見《杜工部集》。為《三吏》之一,作於公元759年。安史之亂後,唐由盛變衰,國不成國,民無寧日。是年,作者經新安、石壕等地流離遷徒,目睹官吏征丁後有感而作。《三吏》,分別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戌。」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新婚別
【題解】
杜甫「三列」中的《新婚別》,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此詩採用獨白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原文】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忽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白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蜀相
【題解】
見《杜工部集》。約作於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覽、憑吊,作了這首《蜀相》,以抒述婉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春夜喜雨
【題解】
見《杜工部集》,作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飄泊西南」時在成都所作。詩人在對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題解】
見《杜工部集》,作於公元761年,時值安史之亂尚未平定之際。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親友資肋,於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蓋一草堂,以安頓其家。翌年八月,草堂為秋風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記之。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題解】
見《杜工部集》。代宗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兵敗,自縊於林中,其將田承嗣,李懷仙皆舉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區相繼收復。時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詩。河南河北,指今洛陽一帶及河北北部。
【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絕句四首(其一)
【題解】
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多,然而這一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可說是以俗為雅,雅俗共賞。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旅夜書懷
【題解】
《旅夜書懷》,是杜甫離開成都,攜家乘舟東下,經過渝州(四川重慶)、忠州(四川忠縣)時(765年)寫的。
他早歲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到頭來什麼事都沒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親朋零落,隻身飄泊,置身於這樣浩渺的江上,自己彷彿是天地間的一隻沙鷗,飛往哪裡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登高
【題解】
見《杜工部集》,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時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節)。古九月九有登高習俗,此詩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寫其長年飄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江南逢李龜年
【題解】
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名樂師。杜甫年青時在洛陽曾聽過他的演唱。晚年飄泊江南後,杜甫竟與樂師異地重逢。這時候距「安史之亂」以前的「盛唐時期」已經十多年了,詩人和李龜年都是晚年了,在這樣的境地相逢,有回憶,有傷感。於是,詩人用非常含蓄的語言,說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