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pv6報文格式
Ⅰ ip報文格式,並對每個位元組進行說明
IP報文格式如下圖,IP報頭前塊為必選,因此,IP包最少20位元組:
以下為屬性解說供參考:
Version(版本):標識了數據包的IP版本號,一共4位,0100表示IPV4,0110表示IPV6;
IHL(報頭長度):表示32位字長的報頭長度,一共4位;
TOS(服務類型):用來指定特殊的數據包處理方式。一共8位;
Total Length(總長度):接收者用IP數據包總程度減去IP報頭長度,就可以確定數據包數據有效載荷的大小;
Identification(標識符):通常與標記欄位和分片欄位一起用於數據包的分段,長度為16位;
Flags(標記欄位):用於IP數據包分段標記使用,長度為3位;
Fragment Offset(分段偏移):用於指明分段起始點相對於報頭起始點的偏移量,可以使接受者按照正確的順序重組數據包,長度為13位;
Time to Live(生存時間):用於防止數據包在網路上無休止地被傳輸,長度8位;
Protocol(協議):指定了數據包中信息的類型,長度8位;
Header Checksum(報頭校驗和):針對IP報頭的糾錯欄位;
Source Address(源地址):表示發送者數據包源點的IP地址,長度為32位;
Destination Address(目標地址):表示發送者目標的IP地址,長度為32位;
Options(可選項):被添加在IP報頭中,包括源點產生的信息和其它路由器加入的信息;可選欄位,主要用於測試,長度可變;
Loose Source Routing(鬆散源路由選擇):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遞的路徑;可以跨越中間多台路由器;
Strict Soutce Routing(嚴格源路由選擇):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遞的路徑;不同於loose的是,數據包必須嚴格按照路由轉發,如果下一跳不在路由表中,將會產生錯誤;
Record Route(記錄路由):記錄數據包離開每台路由的出介面,區別於traceroute的是,record可以記錄來 回的路徑,而traceroute只可以記錄但方向的;
Timestamp(時間戳):記錄數據包到達設備的時間;
Verbose(詳細內容):查看數據包傳送的詳細內容;一般用於查看延遲;
Padding(填充):通過在可選欄位後面添加0來補足32位,為了確保報頭長度是32的倍數。
Ⅱ 如何讓linux產生icmpv6 packet too big 報文
其實,這一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首先第一點,mysqluery_cache的鍵值並不是簡單uery,而是query加databasename加flag。這個從源碼中就可以看出。在這里不做重點描述,後續可以針對於這一點再具體分析。重要的是第二點,是不是加了空格,mysql就認為是不同的查詢呢?實際上這個是要分情況而言的,要看這個空格加在哪。 如果空格是加在query之前,比如是在query的起始處加了空格,這樣是絲毫不影響query cache的結果的,mysql認為這是一條query, 而如果空格是在query中,那會影響query cache的結果,mysql會認為是不同uery。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及源碼具體分析。首先,我們先試驗一下: 首先,我們看一下mysql query_cache的狀態: 首先,我們可以確認,mysqluery_cache功能是打開的。 其次,我們看一下狀態: 因為這個db是新的db,所以hits,inset都為0,現在我們執行一條select語句: 狀態變為: 可以看到,執行一條select後,現在cache狀態為,insert+1,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斷出,現在剛才那條select語句已經加入了qcache中。那我們現在再將剛才那條sql前面加上空格,看看會怎樣呢? 請注意,這條sql,比剛才那條sql前面多了一個空格。 按照網上的理論,這條sql應該會作為另一個鍵而插入另一個cache,不會復用先前的cache,但結果呢? 我們可以看到,hits變為了1,而inserts根本沒變,這就說明了,這條在前面加了空格uery命中了沒有空格uery的結果集。從這,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網上先前流傳的說法,是不嚴謹的。 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到底應該如何呢?為什麼前面有空格的會命中了沒有空格uery的結果集。其實,這些我們可以通過源碼獲得答案。 翻看下mysql的源碼,我這翻看的是5_buffer_length); thd->convert_buffer_buffer_length); return FALSE; } 這個方法在一開始就會對query進行處理(代碼第4行),將開頭和末尾的garbage remove掉。 看到這里,我們基本已經明了了,mysql會對輸入uery進行預處理,將空格等東西給處理掉,所以不會開頭的空格不會影響到query_cache,因為對mysql來說,就是一條query。
Ⅲ 哪些icmpv6報文由路由器發送
你說的這個問題,首先,默認的路由器的ip地址是192.168.1.1 ,但是這是一個私用地址,你用的tracert命令是追蹤的到達網路伺服器的公網ip地址
再者,在公網上面路由器是不會轉發私用地址的數據包的,這是肯定的。
還是就是這個路由器的ip地址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地址,和loopback環回地址是差不多的,它只是一個界定作用,並沒有數據轉達的能力。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想說的是你需要慢慢研究,這裡面有太多的學問,也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明白的,它是由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決定的。
Ⅳ ICMPv6的報文
當接收到ICMPv6差錯報告報文時,如果無法識別具體的類型,必須將它交給上層協議模塊進行處理。 當接收到ICMPv6信息報文時,如果無法識別具體的類型,必須將它丟棄。 所有的ICMPv6差錯報告報文,都應該在IPv6所要求的最小MTU允許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包括引發該ICMPv6差錯報文的IPv6分組片段,以便給IPv6分組的源節點提供盡可能多的診斷信息。 在需要將ICMPv6報文上傳給其上層協議模塊處理的情況下,上層協議的具體類型,應該從封裝該ICMPv6報文的IPv6分組的下一首部欄位中獲取。但是,如果該IPv6分組攜帶有很多擴展首部,則可能會導致有關上層協議類型的信息沒有被包含在ICMPv6報文中。這時,只能將該差錯報告報文在IP層處理完後丟棄掉。 不能產生ICMPv6差錯報告報文的發送情況:1、一個ICMPv6差錯報告報文。這主要是為了避免無休止地產生ICMPv6報文而引起網路擁塞。2、一個發往多播地址的IPv6分組。但有兩個例外:當使用IPv6多播地址進行路徑MTU探測時,可以發送「報文過長」差錯報告報文;允許使用參數錯誤報文報告:存在不可識別的TLV可選項。3、鏈路層的多播報文。對這類報文也具有與上面第二類情況相同的例外。4、鏈路層的廣播報文。對這類報文也具有與上面第二類情況相同的例外。5、IPv6分組的源地址無法唯一確定一個單獨節點時,這種情況也不能夠引起ICMPv6差錯報告報文的發送。例如,IPv6不明確地址等。 最後,為了限制在發送ICMPv6差錯報告報文時對網路帶寬和轉發處理的消耗,一個IPv6節點必須限制其發送ICMPv6差錯報告報文的速率。但是,這樣可能會導致一個差錯報告報文的源節點因為沒有及時收到報文出錯的報告而不斷地重發該錯誤報文。目前有幾種提供限制ICMPv6速率的方法,例如:1、基於計時器的方法。將發往某個源節點或所有源節點的ICMPv6差錯報告報文的速率,限制在每T時間段內只發送一個差錯報告報文之內。2、基於帶寬的方法。將某個網路介面發送的ICMPv6差錯報告報文所佔用的帶寬限制在這個介面所在鏈路帶寬的某個比例F上。
Ⅳ IPv6地址怎麼表示採用的是什麼報文
IPv6 位址抄大小是 128 位元。 IPv6 位址表示法為 x:x:x:x:x:x:x:x,其中每一個 x 都是十六進位值,共 8 個 16 位元位址片段。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其中Internet Protocol譯為「互聯網協議」。IPv6是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設計的用於替代現行版本IP協議(IPv4)的下一代IP協議。目前IP協議的版本號是4(簡稱為IPv4),它的下一個版本就是IPv6。
Ⅵ IP V6的幀格式
64bit的頭欄位,更少的欄位數
能夠實現基於硬體的,有效率的處理
改善路由選擇的效率、性能和轉發速率 ipv4一般使用12個頭欄位,20bytes;ipv6使用8個頭欄位,40bytes,其中有5個欄位與ipv4相同,有3個新欄位.
ipv6不執行分片操作(fragmentation),因此沒有ipv4的fragmentation信息,ipv6使用一個發現處理過程來判定 和調整一個會話的最合適的MTU.
ipv6的發送方的發現處理功能會依據網路返回的icmp消息自動的調整MTU的大小.
ipv6的頭信息中沒有頭校驗欄位,依賴與上層和data link層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IPv6數據包有一個40位元組的基本首部,其後可允許有0個或多個擴展首部,再後面是數據。每個IPv6數據包都是從基本首部開始。IPv6基本首部的很多欄位可以和IPv4首部中的欄位直接對應。
版本(version):該欄位佔4位(bit),它說明了IP協議的版本,對IPv6而言,該欄位值是0110,也就是十進制數6。
通信類型(traffic class):該欄位佔8位,其中優先順序欄位佔4位。首先,IPv6吧流分成兩大類,即可進行擁塞控制的和不可進行擁塞控制的。每一類有分為8個優先順序。優先順序的值越大,表明該分組越重要。對於可進行擁塞控制的業務,其優先順序為0~7。當發生擁塞時,這類數據的傳輸速率可以放慢。對於不可進行擁塞控制的業務,其優先順序為8~15。這些都是實時性業務,如音頻或視頻業務的傳輸。這種業務的數據包發送速率是恆定的,即使丟掉了一些,也不進行重發。類似於ipv4的TOS。
流標號(flow label):該欄位佔20位。流就是互聯網上從一個特定源站到一個特定源站(單播或多播)的一系列數據包。所有屬於同一個流的數據包都具有同樣的流標號。源站在建立流時是在224-1個標流號中隨機選擇一個流標號。流標號0保留作為指出沒有採用流標號。源站隨機選擇流標號並不會在計算機之間產生沖突,因為路由器在將一個特定的流與一個數據包相關聯時,使用的是數據包的源地址和流標號的組合。用由於多層交換和快速交換。
凈負荷長度(payload length):該欄位佔16位,此欄位指明除首部自身的長度外,IPv6數據包所載的位元組數。一個IPv6可容納64KB長得數據。由於IPv6的首部長度是固定的,因此沒有向IPv4那樣指明數據包的長度。類似於ipv4的TOTAL LENGTH欄位。
下一個首部(next header):該欄位佔8位,標識緊接著IPv6的首部的類型。這個欄位指明在基本首部後面緊接著的一個首部的類型。類似於ipv4的PROTOCOL欄位,用於識別ipv6的上層信息類型。
跳數限制(hop limit):該欄位佔8位,此欄位用來防止數據包在網路中無限期地存在。源站在每個數據包發出時即設定某個跳數限制。每一路由器在轉發數據包時,要先將跳數限制欄位中的值減1。當跳數限制的值為0時,就要將此數據包丟棄。這相當於IPv4首部中的TTL欄位,但比IPv4中計算時間間隔要簡單。
源站IP地址(source address):該欄位佔128位,是數據包的發送站的IP地址。
目的站I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該欄位佔128位,是數據包的接收站的IP地址。 ipv6可以有很多類型的擴展頭信息,並且可以同時使用多種擴展頭信息,應用的順序如下:
1)ipv6 header
2)hop-by-hop options header
3)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
4)routing header
5)fragment header
6)authentication header
7)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header
8)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
9)upper-layer header
Ⅶ ICMP報文類型及作用(簡答)
總體上被分為兩種類型:差錯報文和信息報文。差錯報文的報文類型從0到127;信息報文的類型從128到255。
ICMP報文包含在IP數據報中,屬於IP的一個用戶,IP頭部就在ICMP報文的前面,所以一個ICMP報文包括IP頭部、ICMP頭部和ICMP報文,IP頭部的Protocol值為1就說明這是一個ICMP報文,ICMP頭部中的類型(Type)域用於說明ICMP報文的作用及格式。
此外還有一個代碼(Code)域用於詳細說明某種ICMP報文的類型,所有數據都在ICMP頭部後面。ICMP報文格式具體由RFC 777,RFC 792規范。
(7)icmpv6報文格式擴展閱讀
ICMP協議對於網路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ICMP協議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非常容易被用於攻擊網路上的路由器和主機。
比如,可以利用操作系統規定的ICMP數據包最大尺寸不超過64KB這一規定,向主機發起「Ping of Death」(死亡之Ping)攻擊。「Ping of Death」 攻擊的原理是:如果ICMP數據包的尺寸超過64KB上限時,主機就會出現內存分配錯誤,導致TCP/IP堆棧崩潰,致使主機死機。
此外,向目標主機長時間、連續、大量地發送ICMP數據包,也會最終使系統癱瘓。大量的ICMP數據包會形成「ICMP風暴」,使得目標主機耗費大量的CPU資源處理,疲於奔命。
Ⅷ 請簡述ip地址報文格式並對每個位元組說明
IP報文格式如下圖,IP報頭前5塊為必選,因此,IP包最少20位元組:
以下為屬性解說供參考:
Version(版本):標識了數據包的IP版本號,一共4位,0100表示IPV4,0110表示IPV6;
IHL(報頭長度):表示32位字長的報頭長度,一共4位;
TOS(服務類型):用來指定特殊的數據包處理方式。一共8位;
Total Length(總長度):接收者用IP數據包總程度減去IP報頭長度,就可以確定數據包數據有效載荷的大小;
Identification(標識符):通常與標記欄位和分片欄位一起用於數據包的分段,長度為16位;
Flags(標記欄位):用於IP數據包分段標記使用,長度為3位;
Fragment Offset(分段偏移):用於指明分段起始點相對於報頭起始點的偏移量,可以使接受者按照正確的順序重組數據包,長度為13位;
Time to Live(生存時間):用於防止數據包在網路上無休止地被傳輸,長度8位;
Protocol(協議):指定了數據包中信息的類型,長度8位;
Header Checksum(報頭校驗和):針對IP報頭的糾錯欄位;
Source Address(源地址):表示發送者數據包源點的IP地址,長度為32位;
Destination Address(目標地址):表示發送者目標的IP地址,長度為32位;
Options(可選項):被添加在IP報頭中,包括源點產生的信息和其它路由器加入的信息;可選欄位,主要用於測試,長度可變;
Loose Source Routing(鬆散源路由選擇):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遞的路徑;可以跨越中間多台路由器;
Strict Soutce Routing(嚴格源路由選擇):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遞的路徑;不同於loose的是,數據包必須嚴格按照路由轉發,如果下一跳不在路由表中,將會產生錯誤;
Record Route(記錄路由):記錄數據包離開每台路由的出介面,區別於traceroute的是,record可以記錄來 回的路徑,而traceroute只可以記錄但方向的;
Timestamp(時間戳):記錄數據包到達設備的時間;
Verbose(詳細內容):查看數據包傳送的詳細內容;一般用於查看延遲;
Padding(填充):通過在可選欄位後面添加0來補足32位,為了確保報頭長度是32的倍數。
Ⅸ ip報文格式
IP報文格式如下圖,報頭前5塊為必選,因此,IP包最少20位元組:
以下為屬性解說供參考:
Version(版本):標識了數據包的IP版本號,一共4位,0100表示IPV4,0110表示IPV6;
IHL(報頭長度):表示32位字長的報頭長度,一共4位;
TOS(服務類型):用來指定特殊的數據包處理方式。一共8位;
Total Length(總長度):接收者用IP數據包總程度減去IP報頭長度,就可以確定數據包數據有效載荷的大小;
Identification(標識符):通常與標記欄位和分片欄位一起用於數據包的分段,長度為16位;
Flags(標記欄位):用於IP數據包分段標記使用,長度為3位;
Fragment Offset(分段偏移):用於指明分段起始點相對於報頭起始點的偏移量,可以使接受者按照正確的順序重組數據包,長度為13位;
Time to Live(生存時間):用於防止數據包在網路上無休止地被傳輸,長度8位;
Protocol(協議):指定了數據包中信息的類型,長度8位;
Header Checksum(報頭校驗和):針對IP報頭的糾錯欄位;
Source Address(源地址):表示發送者數據包源點的IP地址,長度為32位;
Destination Address(目標地址):表示發送者目標的IP地址,長度為32位;
Options(可選項):被添加在IP報頭中,包括源點產生的信息和其它路由器加入的信息;可選欄位,主要用於測試,長度可變;
Loose Source Routing(鬆散源路由選擇):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遞的路徑;可以跨越中間多台路由器;
Strict Soutce Routing(嚴格源路由選擇):可以指定數據包傳遞的路徑;不同於loose的是,數據包必須嚴格按照路由轉發,如果下一跳不在路由表中,將會產生錯誤;
Record Route(記錄路由):記錄數據包離開每台路由的出介面,區別於traceroute的是,record可以記錄來回的路徑,而traceroute只可以記錄但方向的;
Timestamp(時間戳):記錄數據包到達設備的時間;
Verbose(詳細內容):查看數據包傳送的詳細內容;一般用於查看延遲;
Padding(填充):通過在可選欄位後面添加0來補足32位,為了確保報頭長度是32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