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成本管理論文的摘要

成本管理論文的摘要

發布時間: 2021-03-27 12:43:47

Ⅰ 成本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成本管理論文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為一個突出而又迫切的問題。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全員對成本形成的全過程進行參與,全面控制,以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進行生產經營,從而使企業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競爭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
關鍵詞:企業;成本;全員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義
所謂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它包括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個環節。
成本控制的過程是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科學地組織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制,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和壯大。成本控制的起點,或者說成本控制過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成本控制不從基礎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將受到大大影響。在成本控制過程中要制定兩個標准價格,一是內部價格,即內部結算價格。二是外部價格,即在企業購銷活動中與外部企業產生供應與銷售的結算價格。標准價格是成本控制運行的基本保證。另外,質量是產品的靈魂,沒有質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勞的。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運行的基本保證,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設是根本,文化建設是補充。沒有制度建設,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運行,就不能保證成本控制質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額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費用審報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應注意的問題
1.成本控制要對成本形成全過程進行全面控制
產品成本形成的全過程,包括產品投產前的設計、工藝的確定以及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另外,還要考慮產品使用中的壽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產品成本形成的全過程為對象,結合生產經營各階段的不同性質和特點進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員參與
為了真正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發揮每個部門和廣大職工控製成本、降低成本的積極性,這就必須對全體職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實行獎懲制度,按企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確定成本責任層次和責任單位,以及他們的責權利關系,開展班組經濟核算,建立一個縱橫的群眾性成本控制組織。對於各種定額、費用開支標准、成本目標和降低成本的措施,應廣泛發動職工討論,使其成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樣才能使成本控制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3.成本控制必須從各方面使用效果來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極的將實際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標准范圍內,它還負有對成本標准進行重新審定和修正的任務,使成本標准始終保持著積極先進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於總結經驗和教訓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於更好地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進而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糾正工作中的缺點,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須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與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連,開展成本控制必須做好相應的基礎工作和其他准備工作,否則必將使成本控制流於一種形式。這就要求制定各種消耗定額、材料單價、內部轉移價格以及費用預算的限額,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記錄和考核報告,以及設置一整套完整的計量工具,要實行全面的計劃管理,採用標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獎懲制度。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成本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各盡其職,從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入手,全員、全過程地參與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門在成本控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響成本控制目標的因素分析
確定成本控制目標,要將成本控制放到與企業經營活動、管理措施與戰略選擇的相互關系中考察。
經濟活動越復雜,成本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也就越復雜。這些關系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類:一是成本因經濟活動而發生,降低消耗始終是對經濟活動的基本要求。節約規律要求人們在實現特定目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降低成本。由於成本總額受到活動量的影響,降低成本的基本標志是降低單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經濟活動的制約因素。就具體業務而言,業務經辦人員往往不希望有較多的成本約束。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著較多的自由度,業務處理過程就變得相對容易和輕松。三是成本的代償性特徵決定了人們對成本有不同的判斷標准。在成本變動不影響其他指標的前提下,人們總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絕對額的高低為標准來判斷成本控制措施。然而成本的變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指標的變動。成本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關聯的成本構成要素之間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收益則隨成本、收入的變化而變動。成本與各因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得判斷成本高低的標准由於視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成本控制目標的確定
1.降低成本
只要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利潤,降低成本始終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在既定的經濟規模、技術條件、質量標准條件下,通過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的組織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即改變企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改進產品結構等措施,使成本降低。
2.配合企業取得競爭優勢
企業管理中,戰略的選擇與實施是企業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戰略的需要高於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所進行的戰略選擇,要配合企業為實施各種戰略對成本控制的需要,在企業戰略許可的范圍內,引導企業走向成本最低化。成本領先戰略的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競爭為中心,利用低成本優勢在競爭中或者取得超過競爭對手的高額利潤,或者以低成本為依託,通過價格競爭來擴大市場份額,最終擴大企業的利潤,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
3.在資源限制條件下,通過成本控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企業不能無限制的取得所需的經濟資源時,成本控制的基本作用不僅僅只表現在降低成本方面,還表現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成本控制降低有限資源的消耗,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可以利用有限的經濟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達到「節約增產」的目的。要使總體邊際收益最大化,企業必須先使受限制的資源的邊際收益最大化。此時的重點由降低成本轉向可供利用的成本(資源)的使用。對於存在明顯薄弱環節的企業,如何提高薄弱環節的生產效率,提高瓶頸資源的利用效率是成本控制過程需要重點關注的。
4.在既定的企業戰略模式下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
單純以成本最低為標准容易形成誤區,以成本換效率有其可取之處。在某種情況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是通過增加成本以獲取其他的競爭利益。成本一般不改變風險,但可以改變報酬。通過降低成本提高報酬,只是成本控制的一個方面;通過改變成本的構成、規模等,提高報酬,則是成本控制的另一方面。

參考文獻:
[1]樂艷芬.試談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變革[J].上海會計,1999(10).
[2]焦躍華,袁天.論成本控制目標[J].財務與會計,2000(5).
[3]戈飛平.成本管理觀念的更新與成本控制新思路[J].上海會計,1999(7).

Ⅱ 關於成本管理論文範文大全

對於成本管理論文,只有理論不行,關鍵得有案例。
推薦閱讀一本案例式實戰新書(預售中),書名叫製造業成本倍減42法,作為一本決策者案頭必備用書,書中有42個降低成本的方法和61個鮮活的實戰案例,集作者14年咨詢實戰經驗,汲取企業200多家企業成本管理精華,用了肯定有效果,看後一年輕松省百萬,書中有你想要的全部答案。
對於一篇成本管理論文來說,這些觀念、方法、案例、動作,足夠了!

Ⅲ 成本管理畢業論文

跟你是一個專業的,之前我也在為論文苦惱了半天,網上的範文和能搜到的資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個正文就不錯了,開題報告、中期報告什麼的都沒有,關鍵是沒有數據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來一篇,結果老師說太簡單。還好後來找到品學論文網,直接讓老師輔導我寫作,非常專業,核心的部分幫我搞定了,也給了很多參考文獻資料。哎,專業的事還是要找專業的人來做啊,建議有問題參考下品學論文網吧

Ⅳ 成本管理論文方面的參考文獻

10.杜勇、鄭弘懌、杜軍.成本管理理論的發展與研究趨勢[A].武漢科技大學學報.中圈分類號:t293—09
.文章編號:1009—3699(20o31l03一OO28—05.
11.楊雪梅
,梁權;
成本管理理論與實踐
[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5年24期;
8-9

Ⅳ 項目成本管理 中英文 論文摘要

項目成本管理
----------------------------------------------------------------------------------
http://www.arch-world.cn

7.2成本估計

成本估計涉及計算完成項目所需各資源成本的近似值。

當一個項目按合同進行時,應區分成本估計和定價這兩不同意義的詞。成本估計涉及的是對可能數量結果的估計--執行組織為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化費是多少。而定價是一個商業決策--執行組織為它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索取多少費用,而成本估計只是定價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成本估計包括確認和考慮各種不同的成本替代議程。例如,在許多應用領域,在設計階段增加額外工作量可減少生產階段的成本。成本估計過程必須考慮增加的設計工作所多化的成本能否被以後的節省所抵消。

7.2.1成本過程輸入
1.WBS結構 WBS結構圖見節5.3.3.1,結構圖可用於成本估計以及確保所有工作均一一被估計成本了。

2.資源需求 資源需求見節7.1.3.1。

3.資源單價 做成本估計的個人和小組必須知道每種資料單價(例如:每小時人員費用,單位體積材料價格)以計算項目成本。如果實際單價不知道,那麼必須要估計單價本身。

4.活動時間估計 活動時間估計(見節6.3)會影響項目成本估計,項目預算中包括財務費用(例如由利息引起的財務費用)。

5.歷史資料 許多有關資源成本的信息可從以下一些來源獲得:
-- 項目檔案--項目的一個或數個組織可能保留有先前項目的一些記錄,這些記錄相當詳盡可用以成本估計。在一些應用領域,個別小組成員也許保留這樣的紀錄。
-- 商業性的成本估計資料庫--歷史數據經常可從市場買得到。
-- 項目團隊知識--項目團隊的個別成員也許記得先前的實際數或估計數,這樣的信息資料也是有用的,但可靠性通常比檔案結果要低得多。

6.會計科目表 會計科目表是一個組織機構在總帳系統中使用的用於報告該組織財務狀況的一套代碼。在項目成本估計中,應把不同成本對應到不同科目上。

7.2.2成本估計的工具和方法
1.類比估計 類比估計是用先前類似項目的實際數據作為估計現在項目的基礎。這種估計法適用於早期的成本估計,因為此時有關項目僅有少量消息可供利用。類比估計是專家判斷的一種形式(見節7.1.2.1)類比估計是化費較少的一種方法,但精確性也較差。以下情況下類比估計是可靠的:(a)先前的項目不僅在表面上且在實質上和當前項目是類同的(b)作估計的個人或小組具有必要經驗。

2.參數建模 參數建模是把項目的些特徵作為參數,通過建立一個數學模型預測項目成本。模型可簡單(居民住房成本是以每平方尺的居住面積的成本作為參數)也可復雜(軟體研製的模型涉及13個獨立參數因子,每個因子有5~7子因子)。
參數建模的成本和可靠性各不相同,參數建模法在下列情況下是可靠的:
(a) 用來建模的歷史數據是精確的
(b) 用來建模的參數容易定量化
(c) 模型對大型項目適用,也對小型項目適用。

3.累加估計 該技巧涉及單個工作的逐個估計,然後累加得到項目成本的總計。
累加估計的成本和精度取決於單個工作的大小:工作劃得小,則成本增加,精確性也增加。項目管理隊伍必須在精確性和成本間做權衡。

4.計算工具 有一些項目管理軟體被廣泛利用於成本控制。這些軟體可簡化上述幾種方法,便於對許多成本方案的迅速考慮。

7.2.3 成本估計的結果
1.成本估計 成本估計是項目各活動所需資源的成本的定量估算,這些估算可以簡略或詳細形式表示。

對項目所需的所有資源的成本均需加以估計,這包括(但不局限於)勞力、材料和其它內容(如考慮通貨膨脹或成本餘地)

成本通常以現金單位表達(如元,法朗,美元等),以便進行項目內外的比較,也可用人*天或人*小時這樣的單位(除非這樣做要混淆項目成本,例不能區分具有不同成本的資源)。為便於成本的管理控制,有時成本估計要用復合單位。

成本估計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隨著項目的進展和相關詳細資料的不斷出現,應該對原有成本估計做相應的修正,在有些應用項目中提出了何時應修正成本估計,估計應達什麼樣精確度。例如:AACE已經確認在工程建築成本估計的五個精度等級:數量化、粗略估計、初步估計、精確估計和成本控制。

2.詳細說明 成本估計的詳細說明應該包括:
-- 工作范圍的描述 這通常可由參考WBS獲得。
-- 對估計的基礎作確認,即確認估計是合理的,說明估計是怎樣作出的。
-- 確認為成本估計所作的任何假設的合理性
-- 可能結果用一個范圍表示。

例如 $10000±$1000表示:估計成本在$9000和$11000之間。不同應用領域細節的總量和種類也不同。留下甚至是粗糙的注釋也常被證明是有價值的因為它能提供如何估算成本的一個較好的說明。

3.成本管理計劃 成本管理計劃描述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發生差異時如何進行管理(差異程度不同則管理力度也不同)。一個成本管理計劃可以是高度詳細或粗框架的;可以是正規的也可非正規的;這些取決於與項目相關人員的需要。項目管理計劃是整個項目計劃的一個輔助部分(在節4.1.3.1討論)。

7.3 成本預算

成本預算是把估算的總成本分配到各個工作細目,建立基準成本以衡量項目執行情況。

7.3.1 成本預算的輸入
1. 成本估計 成本估計見節7.2.3.1

2. 工作分析結構 工作分析結構(見節5.3.3.1)確認了項目的細目,而成本要分配到這些工作中
去。

3. 項目進度 項目進度(見節6.4.3.1)包括了項目細目的計劃開始日期和預計結束日期。為了將成本分配到時間區間,進度信息是不可缺少的。

7.3.2 成本預算的工具和方法
1.成本估計的工具和技巧 在節7.2.2項目成本估算中所用的工具和方法同樣適用於編制各項工作成本的預算。

7.3.3 成本預算所得輸出結果
1.基準成本 基準成本是以時間為自變數的預算,被用於度量和監督項目執行成本。把預計成本按時間累加便為基準成本,可用S曲線表示(見圖7-2所示)。
許多項目(尤其大項目)可有多重基準成本以衡量成本的不同方面。例如,一個費用計劃或現金流量預測是衡量支付的基準成本。

7.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與下列內容有關 (a)影響那些會使基準成本發生改變的因素朝有利方向改變 (b) 識別已經偏離基準成本 (c)對實際發生的成本改變進行管理。
成本控制包括:
-- 監督成本執行情況以及對發現實際成本與計劃的偏離。
-- 要把一些合理的改變包括在基準成本中。
-- 防止不正確的、不合理的、未經許可的改變包括在基準成本中。
-- 把合理的改變通知項目的涉及方。

成本控制包括尋找產生正負偏差的原因。成本控制必須和其它控制過程結合(范圍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其它(見節4.3))。例如,對成本偏離採取不恰當反應常會引起項目的質量或進度問題或增大風險。

7.4.1 成本控制的輸出
1.基準成本線 基準成本線見節7.3.3.1

2.執行報告 執行報告(見節10.3.3.1的討論)提供了項目實施過程中成本方面的信息,例如,超預算的是哪些工作,仍在預算范圍內的是哪些工作。執行報告可提醒項目團隊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3.改變的要求 有關改變的要求可以有多種形式--口頭或書面,直接或間接的,組織外部要求的或內部提出的,強制規定的或可選擇的。實現這些改變可能要增加或減少預算。

4.成本管理計劃 見節7.2.3.3。
7.4.2 成本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1.成本改變控制系統 一成本改變控制系統規定了改變基準成本的一些步驟,它包括一些書面工作、跟蹤系統和經許可的可改變的成本水平。成本改變控制系統應和整體改變控制系統相結合(見節4.3討論)。

2.評估執行情況 評估執行情況技巧(見節10.3.2討論)幫助估計已發生的偏離的程度。盈餘量分析(見節10.3.2.4)對成本控制特別有用。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確定什麼原因引起偏差以及決定是否需要採取糾正措施。

3.原計劃的修改 很少項目精確按計劃進行,可預見的改變可能需要對原成本估計進行修正或用其它方法估計成本。

4.計算工具 一些管理軟體經常被用以成本控制,可進行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間的對比以及預測成本改變的後果。

7.4.3 成本控制的輸出
1.原成本估計的修正 修改原有成本數據並通知與項目有關的涉及方。修改成本估計可能要求對整個項目計劃進行調整。

2.預算修改 預算修改是一種類形的成本修改。預算修改是對原基準成本的更改,這些數字通常在范圍改變時作修改的。有時成本偏差是如些之大以至於重新制訂基準成本顯得必要,以便對以一步執行提供一個現實的基準成本。

3.糾正措施 指採取措施使項目執行情況回到項目計劃。
4.完成項目所需成本估計 完成項目所需成本估計(EAC)是根據項目執行的實際執行情況為基礎,對整個項目成本的一個預測。最常見的EAC有以下幾種:
-- EAC=實際已發生成本+對剩餘的項目預算(但一般用成本執行因子對原預算進行修正見節10.3.2.4),在項目現在的偏差可視為將來偏差時,這種方法通常被利用。
-- EAC=實際已發生成本+對剩餘項目的一個新估計值。當過去的執行情況表明先前的成本假設有根本缺陷或由於條件改變而不再適用新的情況時,這種方法最為常見。
-- EAC=實際已發生成本+剩餘原預算。當現有偏差被認為是不正常的(由偶然因素引起)項目管理小組認為類似偏差不會發生時,用這種方法最為常見。

不同的工作可選用上述方法中一種。

5.教訓 應記錄下產生偏差的原因、採取糾正措施的理由和其它的成本控制方面教訓,這樣記錄下來的教訓便成為這個項目和執行組織其他項目歷史資料庫的一部分。
7.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指:a)對造成成本基準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以保證所有變更均經過有關方面的認可,b)確定成本基準是否發生變更,和c)實際變更發生時對其實行管理。成本控制包括:
監督成本績效,找出與計劃的偏差,並弄清原因。
確保所有恰當的變更都准確的記載於成本基準之中。
阻止不正確、不恰當或未經批準的變更納入成本基準中。
將經核準的變更通知利害關系者。
採取措施將預期成本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成本控制包括查找正、負偏差的原因。它必須與其它控制過程(范圍變更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等,參看第4.3節介紹的其它控制 )緊密地結合起來。 例如,若對成本偏差採取不恰當的應對措施,就可能造成質量或進度問題,或在項目的今後階段產生無法接受的巨大風險。

7.4.1 成本控制的投入
1 成本基準。成本基準在第7.3.3.1節中描述。
2 績效報告。績效報告(在第10.3.3.1節中介紹)提供有關項目范圍與成本績效的情況,例如哪些預算達到要求,哪些還沒有。績效報告還提醒項目班子注意將來可能出現麻煩的問題。
3 變更申請。變更申請具有多種形式——口頭或者書面,直接或者間接,外來或者內部,具有法律強制性或者留有選擇餘地。變更可能要求增加預算,也可能允許將其削減。
4 成本管理計劃。成本管理計劃已在第7.2.3.3節中介紹。

7.4.2 成本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 成本變更控制系統。成本變更控制系統規定成本基準變更所應遵循的程序,包括書面申請、追蹤系統以及核准變更的審批級別。成本變更控制系統應與第4.3節描述的綜合變更控制系統緊密結合起來。
2 績效量度。第10.3.2節所描述的績效量度技術有助於評估已出現偏差的大小。第7.4.2.3節和第10.3.2.4節介紹的實現價值管理(EVM)則對成本控制極其有用。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確定何種原因造成了偏差,並決定偏差是否需要採取糾正行動。
3 實現價值管理(EVM)。所有實現價值管理(EVM)控制帳目計劃(CAPs),均應以下列三個獨立變數的相互關系為手段,來連續的量度項目的績效:1)計劃價值,已安排要完成的實際工作,包括該項工作的估算價值(原來稱為計劃工作預算成本(BCWS)和2)實現價值,已完成的實際工作,包括該項工作的估算價值(原來稱為完成工作預算成本BCWP),以及3)為完成實現價值而付出的實際成本。實現價值(2)減去計劃價值(1)就是進度偏差(SV)。實現價值(2)減去實際成本(3)就是項目的成本偏差(CV)。另請參看第10.3.2.4節。
4 補充規劃。很少有項目能一絲不苟的按計劃執行。預期的變更或可能要求制訂新成本估算、修改現有成本估算、或者分析替代方案。
5 電腦化工具。項目管理軟體、棋盤式電子表格程序等電腦化工具常被用來對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跟蹤,並預報成本變更的後果。

7.4.3 成本控制的產出
1 經修改的成本估算。經修改的成本估算指對用於管理項目的成本資料所做的修改。必要時,必須通知有關的利害關系者。經修改的成本估算可能要求,也可能不要求對項目計劃的其它方面進行調整。
2 預算更新。預算更新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經修改的成本估算。預算更新是對經批准成本基準所做的變更。這些數字一般只在范圍變更之後才作修改。在某些情況下,成本偏差有可能極其嚴重,需要重新調整基準,才能對績效進行現實的量度。
3 糾正措施。糾正措施指為把項目未來期望績效達到項目計劃規定而採取的任何行動。
4 竣工估算。竣工估算(EAC)是根據項目的績效和第11.4.3節描述的風險量化對項目最可能的總成本所做的一種預測。最常用的預測技術為以下三種方法的某種變種:
EAC = 迄今為止的實際成本 + 對所有尚未完成工作的新估算。此種方法最通常用於以往績效表明原有估算假設有重大缺陷,或者由於情況改變,原有假設不再適用時。公式為:EAC=AC+ETC。
EAC = 迄今為止的實際成本 + 剩餘預算(BAC - EV)。此種方法通常用於當前出現的偏差被視為非典型特例。而且項目管理班子預計將來不至於出現類似偏差時。公式為:EAC= AC + BAC –EV。
EAC =迄今為止的實際成本 + 剩餘的項目預算( BAC – EV)乘上一個績效系數,通常是累計成本績效指數(CPI)。此種方法最通常用於當前出現的偏差被視為具有典型性,可以代表未來偏差時。公式為:EAC = (AC + (BAC –EV)/CPI)——此處的CPI為累計CPI。
對於任何特定項目來說,上述方法中無論哪一種都可以是正確方法,都能為項目管理班子提供EAC預測是否超過可接受容差的信號。
5 項目收尾。應當制訂結束或取消項目的過程和程序。例如,狀況報表(美國注冊公共會計師協會——AICPA——頒發的SOP 98-1表)要求失敗的IT項目的所有成本都在項目取消的當季度全部銷帳。
6 汲取的教訓。造成偏差的原因、 所採取糾正措施的依據以及從成本控制中應汲取的其它教訓都應形成文字記載 ,留做本項目和實施組織其它項目歷史資料庫的組成部分(參看第4.3.3.3節)。
http://www.studa.net/chengben/

Ⅵ 關於成本分析的論文摘要,300~500字

摘要內容:
成本分析是在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回執行結果答,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成本分析揭示了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確地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了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成本分析還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水平。
本文應用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關分析法對成本分析方法及應用進行了闡述,以期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提出改進措施,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利用成本分析,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成本分析,可使企業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標,防止實際成本超過目標成本的范圍,對成本執行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總結成本降低的經驗,以利於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動的開展。

Ⅶ 成本管理論文摘要翻譯

網路搜索yard,點擊進入第一個網站裡面有你要得答案!

Ⅷ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論文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論文
日本佳能公司中國區新任總裁小澤秀樹坦言:"利潤率提高的秘訣在於成本控制,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這一系列的過程都做了嚴格控制,在保證優質產品的同時,把產品成本降下來,從而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潤。"
那麼,一些企業要做到科學的控製成本,首先就是要正確地認識"成本"的意義,進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製成本。
一、成本控制在於把錢花得恰到好處
麥肯錫曾這樣評價中國企業:"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實,成本控制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將企業的每一種資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這是中國企業在新的商業時代共同面臨的難題。
傳統的成本管理是以企業是否節約為依據,片面從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入手,強調節約和節省。而國際公司則認為,以節約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業只是土財主式的企業,他們除了剝削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現代企業應有的成本控制戰略及方法。企業要想有長期效益,就只能從戰略的高度來實施成本控制。換句話來說,不是要削減成本,而是要提高生產力、縮短生產周期、增加產量並確保產品質量。
單純地削減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為唯一目標,並不能得到有遠見的企業家的贊同。單純地追求削減成本,一般簡單的做法都會考慮降低原材料的購進價格或檔次;或者減少單一產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慮降低工藝過程的工價,從而達到削減成本的目的。這樣是十分危險的,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企業勞力資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經擁有的市場。
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學機制
要做到合理控製成本,該如何做呢?我們來看看跨國企業是如何建立成本控制體系的:
第一步:戰略目標指導成本控制目標
方向正確等於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樣。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的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所以,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贏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於成本形成於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1.企業項目分析
各個部門以營銷目標導向,進行年度工作的項目立項,列出為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各類項目,同時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再對時間、成本、性能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比成本與收益。比如市場部明年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需要完成多少市場宣傳及推廣的項目,項目逐一分解成任務後,對每個任務所需要的費用進行合理預算,同時對產生的收益進行估算。
2.進行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是企業存在於某一行業價值鏈的某個點,包括與上、下游與渠道企業的連接點,如供應商產品的包裝能減少企業的搬運費用,改善價值的縱向聯系也可以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和渠道企業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優勢。
3.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
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然後,自己企業與之相比較,就找出了與競爭對手在任務活動上的差異,揚長避短,爭取成本優勢。
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執行法
1.減少目標不明確的項目和任務
在企業目標清晰的情況下,每個項目及任務都是為實現目標所服務的。項目立項分析後,可以把目標不明確的項目與任務削減掉。
2.明確各部門的成本任務
實行"全員成本管理"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先測算出各項費用的最高限額。然後橫向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縱向分解落實到小組與個人,並與獎懲掛鉤,使責、權、利統一,最終在整個企業內形成縱橫交錯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3.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
沒有數字進行標准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台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原料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財務匯總後發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異常的數據就用紅色特別標識。在月底的總結會議中,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釋。為了讓員工養成成本意識,最好建立《流程與成本控制SOP手冊》。手冊從原材料、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製成本的方法。當然,有效的激勵也是成本控制的好辦法,所以,成本控制獎勵也成為員工工資的一部分。
4.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
"提前"就是加大技術投資,控制采購成本;"延伸"就是將上下游整合起來。當今的市場競爭,是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也是成本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管理者要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貨幣時間價值與投資決策
摘要:貨幣時間價值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視的,很多在理財上也忽視了這個問題,從而導致企業周轉的困難甚至破產。本文主要闡述了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產生實質、與投資決策的關系,以及在投資決策中的具體運用(用一個例子說明)等問題。
Abstract: Currency's time value is an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our everyday life, while it is always neglectful. As we know, some enterprises have difficulty in capital tumorer and even result in bankruptcy. reason mainly is that they neglect the problem in conc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chiefly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urrency's time value, its essence for generation, its relation with investment's policy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s policy-making.
關鍵詞:貨幣時間價值 投資 投資決策
Key words: currency's time value investment
investment's policy
我們知道貨幣時間價值在投資決策中有著重要的,有時甚至決定投資的成敗。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某人手中現在有100元錢,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將它存入銀行,還可以用它進行投資。假如此人選擇了存入銀行,當時銀行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此人可從銀行取出110元,與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錢,這10元錢是怎麼多出來的呢?它又代表著什麼呢?這就涉及到我們所要討論的一個問題:貨幣時間價值與投資決策。
(一)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及其產生
筆者簡單的為貨幣時間價值給出一個初步的定義: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它反映的是由於時間因素的作用而使現在的一筆資金高於將來某個時期的同等數量的資金的差額或者資金隨時間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資金的循環和周轉以及因此實現的貨幣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時間,每完成一次循環,貨幣就增加一定數額,周轉的次數越多,增值額也越大。因此,隨著時間的延續,貨幣總量在循環和周轉中按幾何級數增大,使得貨幣具有時間價值。
貨幣時間價值問題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經常會遇到這類問題,我們是花30萬買一幢現房值呢,還是花27萬買一年以後才能住進的期房值呢?我們若想買一輛汽車,是花20萬現金一次性購買值呢,還是每月支付6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也就是的兩大基本原理之一:貨幣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今天的一元錢比明天的一元錢值錢。
那麼,貨幣時間價值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剛才那人將錢存入銀行,銀行為什麼會多給10元錢,是不是對那人沒將錢拿去消費從而推遲消費的耐心的一種補償呢,在西方,大多數學家都認為貨幣時間價值是對貨幣所有者推遲消費的耐心應給予的報酬,如果是這樣,我們大可以將錢放在家裡不消費,等到以後在消費,這樣也是推遲消費,而且比存銀行更方便,因為錢在自己手上,想何時用就何時用,想怎樣用就怎樣用,這樣的貨幣會增值嗎?顯然不會。他們所得出的概念只是說明了一些現象,並沒有說明時間價值的本質。馬克思經濟學原理告訴了我們貨幣時間價值的產生實質。在馬克思經濟學原理中,馬克思並沒有用到"時間價值"這個概念,但正是他揭示了所謂"時間價值"就是剩餘價值。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流通的變化形態是G-W-G .企業首先將一筆資金G投入生產,用於購買必要的生產資料、勞動力等必需的資源,生產出產品,然後將產品送到流通領域銷售出去,最終獲得一筆資金G .在生產過程中,企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它們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並轉換成產品價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創造了補償其勞動消耗所必需的價值之外,還創造出了剩餘價值,這部分價值使生產出的產品的價值(C+V+M)大於初投入的價值(C+V),因此,銷售產品所獲得的資金G 大於投入資金G,即原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保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有了一個增值,即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一個增加的價值,這部分增加的價值是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即時間價值的真正來源是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它不可能由"時間"創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創造,只能由工人的勞動創造,如果沒有工人的勞動,就算有一大筆資金也不會產生時間價值。這也告訴我們,貨幣如果閑置不用是沒有時間價值的,只有當作資本投入生產和流通後才能增值,因為貨幣時間價值既然來源於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如果閑置不用,也就是企業未將資金投入生產,沒有必要的生產資源,工人怎麼可能創造剩餘價值,那又怎麼可能產生時間價值呢?由此可見,多出的十元錢是由於銀行將其存款投入生產流通領域,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增值即貨幣時間價值,並不是對耐心的補償。
在理解貨幣時間價值時,我們要注意兩點:第一,貨幣時間價值是在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平均資金利潤率,如果社會上存在風險和通貨膨脹,我們還需將它們考慮進去。第二,不同時點單位貨幣的價值不等,不同時點的貨幣收支需換算到相同的時點上,才能進行比較和有關[1].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不同時點的資金進行直接比較,而應將它們換算到同一時點後再進行比較。
(二)舉 例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詹寧斯於198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車事故中死亡,享年53歲。他的家屬起訴另一輛車的駕駛員行為上疏忽,他們要求賠償的主要部分是,如果事故沒有發生,詹寧斯先生作為一家航空公司飛行員所能得到收入的現值。如果詹寧斯先生在1986年工作,他的年工資收入是85000美元,而航空公司飛行員的正常退休年齡是60歲,為准確計算詹寧斯先生失去的收入的現值,我們需要將幾件事考慮在內:第一,在以後幾年內,詹寧斯的工資可能增加。第二,我們不能確信,如果事故沒有發生,詹寧斯就一定能活到退休,或許可能由於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1993年底退休時,詹寧斯失去的收入的貼現值是: PV=WO+WO(1+g)(1-m1)/(1+R)+WO(1+g) (1-m2)/(1+R) +…WO(1+g) (1-mt)/(1+R) .其中,WO是他1986年的工資,g是工資增長的年百分率,(因此WO(1+g)是他1987年的工資,WO(1+g)* (1+g) 是他1988年的工資等),而m1,m2,…m7是他的死亡率,即他在1987年,1988年…1993年由於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死亡率資料可以從相同年齡和種族的男性死亡保險表中得到。至於g,我們採用過去十年航空公司飛行員工資的平均增長率8%,對於利息率R,我們採用政府債券的利率,在 1986年大約是9%,則詹寧斯先生失去的工資計算如下表:
年份WO(1+g)1-mt1/(1+R)WO(1+g) (1-mt)/(1+R)
1986850000.9911.00084235
1987918000.9900.91783339
1988991440.9890.84282561
19891070960.9880.77281671
19901156420.9870.70880810
19911248930.9860.65080043
19921348840.9850.59679185
19931456750.9840.54778408
合計---650252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到用現值計算的失去的工資為650252元美金,如果我們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不是計算收入的現值,而是直接計算失去的工資,則詹寧斯的家人所得到的賠償額是85000*7=595000元美金,遠遠小於650252元美金。
開頭曾提到的某人,如果現在決定投資油田,這時問題是他發現如果現在開發,馬上可獲利100萬元,如果5年後開發,由於原油價格上漲,可獲利160萬元,此人該選擇什麼時候投資呢?有人主張在5年後投資,因為160萬元明顯大於100萬,有人主張應將貨幣時間價值考慮進去,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投資獲得 100萬,這100萬又可以進行新的投資,當時社會平均獲利率是15%,那麼5年後100萬可變成175萬(100*(1+15%)*(1+15%)* (1+15) *(1+15) *(1+15) =175),金額顯然大於160萬。這樣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後,此人賺的錢又多了,如果不考慮,此人的油田投資雖然不至於失敗,但肯定是不的。
(三)貨幣時間價值與企業的投資決策
企業是一個大型的家庭,時間價值又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任何企業都象家庭一樣在時空中經營、活動,排斥時間價值,企業的收支和盈虧就無從計量和評價,因此,在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我們也應適當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前面談到貨幣如果閑置不用是不會產生時間價值的,同樣,一個企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後,肯定會賺得比原始投資額要多的資金,閑置的資金不會增值,而且還可能隨著通貨膨脹貶值,所以企業必須好好地利用這筆資金,最好的就是找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將資金投入進去,讓它進入生產流通活動中,發生增值[2].
企業的投資需要佔用企業的一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是否應被佔用,可以被佔用多長時間,均是決策者需要運用科學方法確定的問題。因為,一項投資雖然有利益,但伴隨著它的還有風險,如果決策失誤,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災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自身經濟因素的,韓國一些大企業集團頻頻陷入危機,先後有起亞集團、韓寶集團等10家大企業集團因債台高築,資金周轉困難而宣告破產,其中一個重要的財務原因便是企業往往不進行深入的調查便亂上投資項目,投資決策失誤較多[3].在我們國內,有很多企業正走著與韓國集團相同的路子,亂投資,瞎投資,造成公司壽命縮短的現象,我們有必要呼籲一下,投資決策要科學合理,要利用企業的每一分每一毫。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進行投資決策,貨幣時間價值如何對它產生影響。
企業投資的最主要動機是取得投資收益,投資決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選方案中,選擇投資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進行投資決策,一般有兩大類決策方法,一類是非貼現法,在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另一類是貼現法,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
回收期法和收益率法屬於非貼現法。回收期法是根據重新收回某項投資所需時間來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將計算出的回收期與預定回收期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則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會計收益率法是將投資項目的會計收益率與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加以比較,進而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會計收益率大於資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會計收益率越大越好。貼現法包括現值法、凈現值法、獲利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四種方法。現值法是將項目投產到報廢的各年凈現金流量折算成的總現值與投資總額進行比較,若大於,可行,否則不可行,而且差額越大越好。凈現值法是現值法的變化形式,它直接根據凈現值的正、負來判斷(凈現值=總現值-投資總額),凈現值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獲利指數法則是根據獲利指數大小來進行判斷可,大於1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法將內含報酬率與資本成本比較,前者大於後者,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越大越好。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可採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種方法進行決策。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