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葯會展摘要
1. 中葯的來源發展
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了一些動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積累了一些用葯知識。隨著人類的進化,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的葯物和方法,所謂「神農嘗百草」「葯食同源」,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夏代(約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湯液的發明,為提高用葯效果提供了幫助。進入西周時期(前1046—前771),開始有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
春秋戰國(前770—前221)時期,扁鵲總結前人經驗,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
東漢時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外感熱病(包括溫疫等傳染病)的診治原則和方法,論述了內傷雜病的病因、病證、診法、治療、預防等辨證規律和原則,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唐代(618—907),孫思邈提出的「大醫精誠」,體現了中醫對醫道精微、心懷至誠、言行誠謹的追求,是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葯中的集中體現,是中醫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
清代(1644—1911),葉天士的《溫熱論》,提出了溫病和時疫的防治原則及方法,形成了中醫葯防治溫疫(傳染病)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1)中草葯會展摘要擴展閱讀:
中葯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響應傳統醫學決議的要求,已將中醫葯學與現代醫學服務相結合共同納入衛生系統中,促進了傳統醫學服務的全民覆蓋。為了更好地向世界各國分享「傳統醫葯納入國家衛生系統」的中國經驗,推動中醫葯走出去。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委託南京中醫葯大學承擔「傳統醫葯納入國家衛生系統的中國實踐及其法律政策保障」項目,通過江蘇、湖北、甘肅、黑龍江、廣東五地的調研,歷時兩年,基本釐清了中國在「傳統醫葯納入國家衛生系統」方面的成功經驗及其法規政策保障的原因。
2. 關於中草葯的名稱
桃仁
【桃仁的功效介紹】:
桃仁 (《本草經集注》)
【異名】桃核仁(《本經》)。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種子。
【植物形態】①桃(《詩經》)又名:毛桃(《綱目》),白桃、紅桃。
落葉小喬木,高達8米。
小枝綠色或半邊紅褐色,無毛,冬芽有細柔毛。
葉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中部最闊,長8~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長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7~12毫米,具腺點。
花通常單生,直徑約2.5~3.5厘米;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紅色,外面有絨毛;花瓣5,倒卵形,粉紅色;雄蕊多數,著生於萼筒邊緣;子房1室,花柱細長,柱頭小,圓頭狀。
核果近球形,直徑5~7厘米,有短絨毛;果肉白色或黃色;核極硬,有不規則的凹點及深溝。
種子1枚,扁卵狀心形。
花期4月,先葉開放。
果熟期6~7月。
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②山桃(《爾雅》),又名:榹桃(《爾雅》),山毛桃、野桃、花桃。
落葉小喬木,高5~9米。
葉互生;托葉早落;葉柄長1.5~3厘米;葉片卵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2~3.5厘米,中部以上漸尖,近基部最寬,基部呈廣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細鋸齒。
花單生;萼片5,多無毛;花瓣5,闊倒卵形,粉紅色至白色。
核果近圓形;黃綠色,表面被黃褐色柔毛,果肉離核;核小堅硬,表面有網狀的凹紋。
種子1枚,棕紅色。
花期3~4月。
果期6~7月。
多生於石灰岩的山谷中。
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地。
以上兩種植物的根及根皮(桃根)、去掉栓皮的樹皮(桃莖白皮)、嫩枝(桃枝)、葉(桃葉)、花(桃花)、成熟的果實(桃子)、未成熟的果實(碧桃干)、樹脂(桃膠)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採集】6~7月果實成熱時採摘,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曬干。
放陰涼乾燥處,防蟲蛀、走油。
【葯材】乾燥種子呈扁平長卵形,長1~1.6厘米,寬0.8~1厘米,外表紅棕色或黃棕色,有縱皺。
先端尖,中間膨大,基部鈍圓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數脈紋,臍點位於上部邊緣上,深褐色,棱線狀微突起。
種皮菲薄,質脆;種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葉之結合面有空隙。
氣微弱,味微苦。
以顆粒均勻、飽滿、整齊、不破碎者為佳。
主產四川、雲南、陝西、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化學成分】桃仁含苦杏仁甙約3.6%,揮發油0.4%,脂肪油45%;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亞油酸甘油酯。
另含苦杏仁酶等。
【葯理作用】苦杏仁甙之葯理見杏仁條。
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血凝作用及較弱的溶血作用。
對正常大鼠有降壓作用,乃中毒所致。
桃仁提取物0.5克(相當生葯4.0克)溶於1毫升水中,每日飼喂大鼠,共1周,對血糖、血清蛋白、肝功能檢查,及肺、心、肝、脾、腎及腎上腺的組織學檢查,皆無異常。
【炮製】除去硬殼雜質,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撈出,浸入涼水中,搓去種皮,曬干,簸凈。
【性味】苦甘,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甘,無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甘辛,平,無毒。
【歸經】入心、肝、大腸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厥陰經。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肝、大腸二經。
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
【功用主治-桃仁的功效】破血行瘀,潤燥滑腸。
治經閉,症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①《本經》:主瘀血,血閉症瘕,邪氣,殺小蟲。
②《別錄》: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除卒暴擊血,破症瘕,通脈,止痛。
③孟詵:殺三蟲,止心痛。
④《醫學啟源》:治大便血結。
⑤李杲:治熱入血室,腹中滯血,皮膚血熱燥癢,皮膚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綱目》:主血滯風痹,骨蒸,肝瘧寒熱,產後血病。
⑧《現代實用中葯》:治高血壓及慢性盲腸炎,婦人子宮血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
【宜忌】孕婦忌服。
①《醫學入門》:血燥虛者慎之。
②《綱目》:香附為之使。
③《本草經疏》:凡經閉不通由於血枯,而不由於瘀滯;產後腹痛由於血虛,而不由於留血結塊;大便不通由於津液不足,而不由於血燥秘結,法並忌之。
【選方】①治婦人室女,血閉不通,五心煩熱:桃仁(焙)、紅花、當歸(洗焙)、杜牛膝等分為末。
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
(《楊氏家藏方》桃仁散) ②治產後腹痛,干血著臍下,亦主經水不利: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蟅蟲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
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金匱要略》下瘀血湯) ③治產後血閉:桃仁二十枚(去皮、尖),藕一塊。
水煎服之。
(《唐瑤經驗方》) ④治產後惡露不凈,脈弦滯澀者:桃仁三錢,當歸三錢,赤芍、桂心各錢半,沙糖三錢(炒炭)。
水煎,去渣溫服。
(《醫略六書》桃仁煎) ⑤治血症,漏下不止:桃仁(去皮、尖,熬)、芍葯、桂枝、茯苓、牡丹(去心)各等分。
上五味為末,煉蜜和丸如兔屎大。
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金匱要略》桂枝茯苓丸) ⑥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結: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炙)二兩,芒硝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傷寒論》桃核承氣湯) ⑦治傷寒蓄血,發熱如狂,少腹鞕滿,小便自利: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水蛭(熬)、虻蟲(去翅、足,熬)各三十個。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傷寒論》抵當湯) ⑧治熱邪干於血分,溺血蓄血者:桃仁三錢(研如泥),丹皮、當歸、赤芍各一錢,阿膠二錢,滑石五錢。
水煎服。
(《瘟疫論》桃仁湯) ⑨治上氣咳嗽,胸膈痞滿,氣喘:桃仁三兩,去皮、尖,以水一大升,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
(《食醫心鏡》) ⑩治老人虛秘:桃仁、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
同研,烙白蠟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黃丹湯下。
(《湯液本草》) ⑾治里急後重,大便不快:桃仁(去皮)三兩,吳茱萸二兩,鹽一兩。
上三味,同炒熟,去鹽並茱萸。
只以桃仁,空心夜卧不拘時,任意嚼五、七粒至一、二十粒。
(《聖濟總錄》) ⑿治從高墜下,胸腹中有血,不得氣息:桃仁十四枚,大黃、消石、甘草各一兩,蒲黃一兩半,大棗二十枚。
上六味,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絞去滓,適寒溫盡服之。
當下,下不止,漬麻汁一杯,飲之即止。
(《千金方》桃仁湯) ⒀治瘧:桃仁一百個,去皮、尖,於乳缽中細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
鬱金
【鬱金的功效介紹】:
鬱金 (《葯性論》)
【異名】馬蒁(《唐本草》),黃郁(《石葯爾雅》)。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黃、鬱金或莪術的塊根。
【植物形態】①姜黃,詳姜黃條。
②鬱金,又名:毛薑黃(《廣州植物志》)。
多年生宿根草本。
根粗壯,末端膨大成長卵形塊根。
塊莖卵圓狀,側生,根莖圓柱狀,斷面黃色。
葉基生:葉柄長約5厘米,基部的葉柄短,或近於無柄,具葉耳;葉片長圓形,長15~37厘米,寬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三角形。
穗狀花序,長約13厘米;總花梗長7~15厘米;具鞘狀葉,基部苞片闊卵圓形,小花數朵,生於苞片內,頂端苞片較狹,腋內無花;花萼白色筒狀,不規則3齒裂;花冠管呈漏斗狀,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較大,兩側裂片長圓形;側生退化雄蕊長圓形,葯隔距形,花絲扁闊;子房被伏毛,花柱絲狀,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狀附屬物,柱頭略呈2唇形,具緣毛。
花期4~6月,極少秋季開花。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四川、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莖(姜黃或蓬莪術)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③莪術,詳蓬莪術條。
【採集】冬、春採挖,摘取塊根,除去須根,洗凈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曬干。
【葯材】①黃鬱金又名:黃絲鬱金、廣玉金。
為植物姜黃的乾燥塊根,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兩端稍尖,中部微滿,長2~4厘米,中部直徑1~2厘米。
表麵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細皺紋及凹下的小點,一端顯折斷的痕跡,呈鮮黃色,另一端稍尖。
質堅實,橫斷面平坦光亮,呈角質狀,杏黃色或橙黃色,中部有一顏色較淺的圓心。
微有姜香氣,味辛而苦。
以個大、肥滿、外皮皺紋細、斷面橙黃色者為佳。
主產四川。
②黑鬱金又名:溫鬱金、川玉金。
為植物鬱金的乾燥塊根。
長紡錘形,稍扁,多彎曲,兩端鈍尖,有折斷痕而呈灰黑色,長3~6厘米,中部直徑1~1.5厘米。
表麵灰褐色,外皮皺縮或有細皺紋。
橫斷面暗灰色發亮,中部有l條顏色較淺的環紋,中心扁圓形。
氣無,味淡而辛涼。
以個大、外皮少皺縮、斷麵灰黑色者為佳。
主產浙江。
③白絲鬱金亦為植物鬱金的乾燥塊根。
外形較黃鬱金瘦長。
斷面內心呈白色(姜黃色素含量較少),內圈與外層之間有1條黃白色的環紋,質地模糊不透明。
味微辛,香氣亦較差。
以個大、皮細、斷面結實者為佳。
主產四川。
④綠絲鬱金為植物莪術的乾燥塊根。
形狀質地同黃鬱金,但表皮較粗,斷面色暗淡,深淺不一,少透明。
味辛而重,香氣不顯。
產四川。
【化學成分】鬱金塊根含揮發油6.1%,其中莰烯0.8%,樟腦2.5%,倍半萜烯65.5%,主為姜黃烯,倍半萜烯醇22%等。
還含姜黃素0.3%、脫甲氧基姜黃素、雙脫甲氧基姜黃素、姜黃酮和芳基姜黃酮。
另含澱粉30~40%,脂肪油3%,橡膠,黃色染料,葛縷酮及水芹烯。
其有效成分是對-甲苯基-甲基羥甲基姜黃素。
【葯理作用】①對脂質代謝的影響對膽甾醇(每天給予1克)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家兔,每天口服鬱金水煎劑10克左右,100天後血清膽甾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比對照組高,磷脂升高較明顯,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但與對照組無差異。
鬱金粉按134毫克/100克給予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膽甾醇及C/P值均有輕度上升,但能減輕家兔或大白鼠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及脂質沉積。
患有高膽甾醇血症的兔,口服同屬植物Curcuma amada的乙醚提取物,在3周內使血膽甾醇由266毫克%下降到36毫克%,C/P比值也相應下降,主動脈重量亦明顯減輕,動物體重增加。
②其他作用鬱金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製作用。
用鬱金揮發油乳劑作人膽囊造影時,無收縮膽囊的作用。
【炮製】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進,切片,曬干。
【性味】辛苦,涼。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辛苦,平,無毒。
【歸經】入心、肺、肝經。
①《綱目》:入心及包絡。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肺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手少陰、足厥陰,兼通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鬱金的功效】行氣解郁,涼血破瘀。
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①《葯性論》: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溫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③《珍珠囊》:涼心。
④李杲: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
⑤《本草衍義補遺》:治郁遏不能散。
⑥《綱目》: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沖心欲死,失心顛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單用治婦人冷氣血積,結聚氣滯,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發熱,郁,咳嗽,齒衄,咳嗽血,溲血,頭痛眩暈,狂癇,滯下,淋,並眼目鼻舌咽喉等證。
⑩《本草備要》:行氣,解郁;泄血,破瘀。
涼心熱,散肝鬱。
治婦人經脈逆行, ⑾《本草從新》:能開肺金之郁。
⑿《要葯分劑》:涼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疏》 凡病屬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肝氣不平,以致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即用之亦無效。
②《本草匯言》:脹滿,膈逆,疼痛,關乎胃虛血虛者,不宜用也。
③《得配本草》:氣虛脹滯禁用。
【選方】①治心懸急懊痛:鬱金半兩,黃芩一兩,赤芍葯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一兩,大腹皮一兩(銼)。
上葯,細銼和勻。
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熬服。
(《聖惠方》鬱金飲子) ②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鬱金、乾薑。
上各等分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每服三十丸,男子溫灑下,婦人醋湯下,食遠服。
(《奇效良方》辰砂一粒金丹) ③治婦人脅肋脹滿,因氣逆者:鬱金、木香、莪術、牡丹皮。
白湯磨服。
(《女科方要》) ④治產後心痛,血氣上沖欲死:鬱金燒存性為末二錢,米醋一呷,調灌。
(《袖珍方》) ⑤治癲狂因憂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三兩,鬱金七兩。
米糊為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水送下。
(《本事方》白金丸) ⑥治癇疾:川芎二兩,防風、鬱金、豬牙皂角、明礬各一兩,蜈蚣二條(黃、赤腳各一)。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
空心茶清下十五丸。
(《攝生眾妙方》鬱金丹) ⑦治風痰:鬱金一分,藜蘆十分。
各為末,和令勻。
每服一字,用溫漿水一盞,先以少漿水調下,餘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壓之。
(《經驗後方》) ⑧治衄血吐血:鬱金為末,水服二錢,甚者再服。
(《簡易方論》) ⑨治嘔血:用韭汁、薑汁、童便磨鬱金,同飲之。
(《丹溪心法》) ⑩治尿血不定:鬱金一兩,搗為末,蔥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盞,煎至三合,去滓,溫服,日須三服。
(《經驗方》) ⑾治血淋,心頭煩,水道中澀痛,及治小腸積熱,尿血出者:生乾地黃、鬱金、蒲黃。
上等分,為細末。
每於食前,煎車前子葉湯調下一錢,酒調下亦得。
(《普濟方》鬱金散) ⑿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疼痛不可忍:鬱金五個大者,牛黃一皂莢子(別研細)。
二味同為散。
每服用醋漿水一盞,同煎三沸,溫服。
(孫用和) ⒀治谷疽,唇口先黃,腹脹氣急:鬱金一兩,牛膽一枚(干者),麝香(研)半錢.上三味,搗研為細散。
每服半錢匕,新汲水調下,不拘時。
(《聖濟總錄》鬱金散) ⒁治膽石及黃疸:鬱金、熊膽、明礬、火硝。
研細為丸或作散劑。
每服一至三分。
(《四川中葯志》) ⒂治腸梗阻:鬱金、桃仁、瓜蔞各三錢。
水煎後加麻油五兩,一次溫服。
(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⒃治耳內極痛:鬱金末,研細,每用一字,以凈水調,傾入耳內,卻急傾出。
(《聖濟總錄》) ⒄治自汗不止:鬱金末,卧時調塗於乳上。
(《瀕湖集簡方》) ⒅治痔瘡腫痛:鬱金末,水調塗之。
(《醫方摘要》) ⒆顛狂症。
用鬱金七兩、明礬三兩,共研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⒇痘毒攻心(痘瘡忽由白色變成紫黑我,不出膿,日夜哭叫)。
用鬱金一枚、甘草二錢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將鬱金切片焙乾,研為末,加腦子(炒)半錢。
每服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調下。
二服後毒氣從手足心發出,如癰狀,病乃全愈。
(21)心氣痛。
和鬱金、附子、乾薑,等分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硃砂為衣。
每服三十丸。
男用酒,女用醋送下。
(22)產後心痛(血氣上沖欲死)。
用鬱金(燒存性)研細,取二錢,以米醋調灌能,轉危為安。
(23)鼻血、吐血。
用鬱金研細,水服二錢。
不愈。
再服一次。
(24)陽毒下血(熱氣入骨,痛不可忍)。
用鬱金五個,牛黃一個、如皂莢子大,做成散劑,每服用醋漿水一碗煎三沸後,待溫把葯送下。
(25)尿血。
用鬱金一兩、蔥白一握,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溫服。
一天服三次。
(26)風痰壅塞。
用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共研為末。
每取少許,溫漿水調下。
同時,以漿水一碗,漱口吐涎。
可以吃一點東西壓一下葯味。
(27)痔瘡腫痛。
用鬱金研細,加水調勻搽患處。
【臨床應用】治療傳染性肝炎取鬱金粉每次5克,日服3次。
共治33例(急性22例,慢性11例),結果自覺症狀消失者21例,減輕者11例,1例無改變,療程平均為31天;有明顯體征的26例中,14例完全消失,9例減輕,3例無改變。
所有病例在治療前轉氨酶都有明顯變化,治療後完全達到正常者18例,明顯降低或接近正常者9例,其餘無改變。
24例患者經血清蛋白檢查,治療後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升高現象;7例做了馬尿酸排出試驗,治療2~3星期後,有6例排出量明顯增加。
據本組病例觀察,鬱金對止痛、退黃、使肝脾縮小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鬱金本入血分之氣葯,其治已上諸血證者,正謂血之上行,皆屬於內熱火炎,此葯能降氣,氣降即是火降,而共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氣,則血不妄行。
②《本草匯言》:鬱金,清氣化痰,散瘀血之葯也。
其性輕揚,能散郁滯,順逆氣,上達高巔,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氣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驗,故治胸胃膈痛,兩脅脹滿,肚腹攻疼,飲食不思等證。
又治經脈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
此葯能降氣,氣降則火降,而痰與血,亦各循其所安之處而歸原矣。
前人未達此理,乃謂止血生肌,錯謬甚矣。
③《本草經讀》:鬱金,氣味苦寒者,謂氣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
其雲血積者,血不行則為積,積不去則為惡血,血逆於上,從口鼻而出,則為衄血吐血,血走於下,從便溺而出,有痛為血淋,無痛為尿血,即金瘡之瘀血不去,則血水不斷,不能生肌,此物所以統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於積血,特取其大有破惡血之功也。
蓋血以氣為主,又標之曰下氣者,以苦寒大泄其氣,即所以大破其血,視他葯更進一步。
若經水不調,因實而閉者,不妨以此決之,若因虛而閉者,是其寇讎。
且病起於郁者,即《內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大有深旨,若錯認此葯為解郁而頻用之,十不救一。
至於懷孕,最忌攻破,此葯更不可以沾唇。
即在產後,非熱結停瘀者,亦不可輕用。
若外邪未凈者,以此擅攻其內,則邪氣乘虛而內陷。
若氣血兩虛者,以此重虛其虛,則氣血無根而暴脫。
此女科慣用鬱金之害人也。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3. 有哪位知道天津《中草葯》雜志稿件的字體字型大小,不吝感激
標題 黑體小三
作者 楷體五號
單位 宋體小五
「摘要 關鍵詞 參考文獻」黑體 小五
英文標題 新羅馬 四號 加粗
作者英文 新羅馬 五號
作者單位英文 新羅馬 小五
「Abstract Key words」新羅馬 小五
一級標題 二級標題 黑體 五號
三級標題 宋體 五號
摘要 關鍵詞 宋體 小五
英文正文 新羅馬 小五
中文正文 宋體 五號
腳標「收稿日期、基金項目、作者簡介、通信作者」黑體六號 腳標其他內容宋體6號
圖注 宋體 6號
圖題 黑體 小五
參考文獻 宋體 小五
4. 獨一味中草葯的功效
一種治療骨刺的中草葯,其特徵在於:它是由內服葯丸和外敷葯膏組成,其中:內服葯丸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草葯原料製成:川木瓜、海風藤、五加皮、絡石藤、千年健、海桐皮、豨薟草、秦艽、川芎、杜仲、松節、伸筋草、靈仙脾、威靈仙、木香、急性子、陳皮、防風、透骨草、山葯、骨碎補、香附、桑寄生、雞血藤、女貞子、旱蓮草、肉蓯蓉、白芍28味中葯各15~25份,茄子根、川斷、鉤藤、狗脊、制川烏、紅花、甘草、制乳香、制沒葯9味中葯各5~15份,神曲、鹿角鎊、自然銅3味中葯各3~8份,熟地20~30份、蒼耳子20~30份、懷牛膝10~20份、柴胡10~20份、萊菔子5~10份、血竭花1~3份;
外敷葯膏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草葯原料製成:鮮桃枝、鮮榆枝、鮮槐枝、鮮柳枝、鮮桑枝、鮮棗枝6種樹枝各40~60份、鮮姜40~60份、鮮韭白80~120份、鮮蔥頭80~120份、大蒜80~120份、花椒80~120份、生車前子200~300份、生川烏40~80份、生草烏40~80份、生穿山甲20~40份、生香附40~80份、生雪上一枝蒿40~80份、山烏龜40~80份、威靈仙20~40份、徐長卿20~40份、牛膝10~25份、皂角刺10~25份、茜草10~25份、細辛20~40份、五加皮20~40份、白蒺藜10~25份、紅花10~25份、川芎10~25份、透骨草20~40份、姜黃20~40份、生桃仁40~80份、五靈脂10~25份、秦艽20~40份、川木瓜20~40份、三棱20~40份、獨活6~15份、羌活6~15份、防己10~25份、紫葳20~40份、白芥子6~15份、赤芍6~15份、木鱉子40~80份、文術20~40份、路路通10~15份、雞血藤30~50份、血竭花10~25份、三七10~25份、冰片40~80份、麝香2~6份、制乳香20~30份、制沒葯20~30份、丹砂1250~2250份、香油5000~9000份。
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治療骨刺的中草葯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草葯包括內服中草葯丸和外敷中草葯膏,內服中草葯丸由46味中草葯配製而成,外敷中草葯膏由54味中草葯以獨特的方法製成。本發明通過內服中草葯丸和外敷中草葯膏的配合使用,能夠有效地根治骨刺,而且見效快、療程短、治癒率高、費用少,同時對風濕、類風濕、骨關節腫大、坐骨神經痛、椎間盤脫出、肩周炎、以及陳舊性跌打損傷等各種骨科疾病均有極佳的療效。
如果覺得滿意,請多送些分數哈。
5. 急求一篇關於《我國中葯材的發展趨勢》的論文
淺析我國中葯材的未來發展趨勢
張紹波 曲影
( 哈葯集團醫葯有限公司人民同泰醫葯連鎖店, 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近年來, 我國農業種植結構不斷調整, 尤
其是在加入WTO 後, 農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
各地紛紛興起的「種葯熱」, 致使許多葯材供過
於求, 市場滯銷, 價格偏低。特別是一些年銷量
在千噸、萬噸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葯材, 幾年來一
直在低谷中運行: 如板藍根、家種丹參、黃芪、白
芍、厚朴、茯苓等。但現在, 沉寂多年的中葯材交
易再次活躍起來, 防風、貫眾、銀花等價格竟然
上漲了幾十倍之多, 就連板藍根、黃芪、白芍等
多年的濫市品種也被搶購一空。現結合中葯材
市場近年來的發展情況, 預測一下我國中葯材
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
1 中葯材市的現狀
1.1 幅震盪調整變化異乎尋常
受各地疫情影響, 中葯材交易跌宕起伏,
變化異乎尋常, 整體走勢明顯好於往年。中葯材
交易紅火, 銷量持續攀升, 品種升多降少, 呈現
出近年來少有的活躍態勢。從時間來看, 每年
1~3 月份, 中葯材行情由疲轉暢, 交易比上一年
冬明顯增多, 大部分品種價格穩中有升, 市場開
始復甦; 4~6 月上旬, 葯材購銷兩旺, 批量成交
加快, 不少品種價格飛漲, 熱點葯材市價創歷史
新高; 6 月份以後, 葯材交易迅速回落, 跌入低
谷; 進入9 月份, 葯材交易重現生機, 市場漸趨
活躍。
1.2 銷量不斷攀升, 品種升多降少
綜觀本年度的葯材交易, 無論是銷售量還
是銷售額都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國17 個中葯
材專業市場的近300 種常用大宗葯材的銷售量
和銷售額平均較上一年分別增長25%~48%和
33%~42%不等。其中, 價格上升的品種約占統
計口徑的48.5%~54.3%, 價格穩定的品種約占
28%~33% , 價格下降的品種約佔12.7%~
23.5%。
1.3 五大誘因催生葯材交易熱
葯材交易紅火, 雖然中間震盪起伏, 但整
體交易明顯好於以往, 是難得的豐收年。出現這
種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3.1 受疫情的刺激, 葯材銷售旺盛。在狙
擊疫情的戰斗中, 傳統中醫葯大放異彩, 發揮了
重要作用。一時間出現了搶購中葯材熱潮, 給疲
軟的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 拉動多數家種葯材
走出低谷。
1.3.2 受旱澇災害影響, 葯材產量下降。我
國南方和北方先後出現旱澇災害, 致使湖南、廣
西、廣東、安徽、黑龍江、吉林等葯材主產區的市
場供給量嚴重下滑, 板藍根、桔梗、白術、白芷、
生地、關龍膽等根莖類葯材和北五味子、車前
子、山梔子、酸棗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種子類葯
材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1.3.3 受禁獵禁采野生動植物和退耕還林、環
境保護等政策性因素制約, 特別是幾十年來的過
度開發利用造成野生葯材資源稀缺, 市場供應日
趨減少, 致使價格不斷上升。野生葯材成為市場近
年來追逐的熱點。冬蟲夏草、關防風、秦艽、野山
參、穿山龍、虻蟲、馬寶、林蛙油等野生葯材一直處
於高價位。野生葯材價格漲得最多的品種當屬冬
蟲夏草, 由年初的16000 元上漲到26750 元, 特大
蟲草王已漲至41000 元的高峰。
1.3.4 出口需求增加。中葯材出口呈現恢
復性增長, 整體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我
國加入WTO 後, 中葯材出口渠道拓寬, 銷售范
圍擴大。桔梗、北沙參、山葯、黃芩、太子參、羅漢
果等品種出口順暢。
1.3.5 受糧棉油等農產品價格上漲的牽動, 部
分家種品種都不約而同的跟隨農產品價格上浮。
2 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明年中葯材市場依然是優勢與風險同在,
機遇與挑戰共存。中葯材總體走勢將如下。
2.1 中葯材出口走暢, 呈上升之勢。目前,
國際上崇尚自然、回歸自然、選擇自然已成為不
可逆轉的潮流。工業的發展和全球生態環境的
改變, 使疾病譜發生了變化。用天然葯物替代化
學葯品已成為今後國際醫葯發展的趨勢。中葯
的特色和優勢順應了世界醫葯的發展趨勢, 中
葯材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睞。我國已加入
WTO, 對外交流與合作增多, 國際社會對中醫
葯的認識不斷提高, 因此預計明年中葯材出口
仍將呈走暢上升之勢。
2.2 國內葯廠總體需求依然不旺。目前, 全
國葯廠通過GMP 認證的企業尚不到一半, 將有
部分葯廠被淘汰, 被認證合格的和即將認證的
企業通過重組、更新改造, 已花費了大量資金,
多數廠家流動資金偏緊, 所以明年全國葯廠對
中葯材的需求總體依然不旺, 僅呈穩步緩慢微
升之勢。
2.3 多數葯食兼用品種需求增加, 走勢順
暢。如白芷、山葯、桔梗、百合、乾薑、枸杞、大茴、
小茴、白鬍椒、花椒、杏仁、草果、山楂、桂圓肉、
陳皮、赤小豆、白扁豆、黑芝麻、木瓜、羅漢果、薏
苡仁、蓮子、芡實、紅棗、薄荷、菊花、金銀花、丁
香、肉桂、茯苓、銀耳、全蠍等。
2.4 受災減產減收品種供求偏緊。去年從
夏末至秋季, 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長達數月的陰
雨連綿, 致使部分根莖類、果實子仁類和全草類
葯材減產減收, 價格上漲。具體品種有半夏、白
術、太子參、丹參、黃芩、白芷、桔梗、防風、香附、
知母、射干、黑芝麻、芡實、酸棗仁、梔子、車前
子、茺蔚子、野菊花、菊花、玉米須、蒲公英、地
丁、半枝蓮、馬齒莧等。
2.5 補益保健類葯材需求旺盛。隨著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 特別是通
過「非典」疫情, 人們更多關注增強免疫力, 補益
類保健品需求旺盛, 呈穩步上升之勢。如各類人
參、西洋參、太子參、黨參、黃芪、黃精、白術、熟
地、何首烏、巴戟天、刺五加、覆盆子、金櫻子、山
萸肉、淫羊藿、肉蓯蓉、冬蟲夏草、靈芝、鹿茸、黑
螞蟻、海龍、海馬、海狗腎、紫河車、蛤蚧、桑螵
蛸、阿膠等。
2.6 野生動植物品種貨俏價仍高。許多野
生動植物品種因生態環境變化和連年無序大量
捕捉、採收, 資源逐漸減少, 甚至瀕臨枯竭。貨緊
走俏仍呈高價位的有: 天然牛黃、猴棗、馬寶、熊
膽、蟾酥、天龍、海龍、田雞油、龜板、刺蝟皮、斑
蝥、紅娘、虻蟲、白花蛇、烏梢蛇、蘄蛇、軟蜂房、
野山參、雪蓮花、節菖蒲等。因需求旺盛繼續上
漲的有: 麝香、蟬蛻、桑螵蛸、海馬、海狗腎、野生
丹參、羌活、白及、秦艽、刺五加、蒼術、蒲公英、
黃草、石斛、豬苓、冬蟲夏草、阿膠等。
2.7 冷背品種供不應求缺口大。常用大宗
品種和較常用的一般品種真正缺口大的不多,
僅有半夏、麝香、黑芝麻、馬齒莧、水蛭、茯苓、豬
苓、桑螵蛸、冬蟲夏草、蟬蛻等。而許多用量小的
冷背品種因常不被大家注意和重視, 經常出現
緊缺斷擋、有求無供。如紅大戟、茺蔚子、蛇蛻、
象皮、五穀蟲、人指甲、螻蛄象牙、苦丁香、桔霜、
百草霜、墓頭回、鬼箭羽、木槿皮、土槿皮、藤黃、
藜蘆、紫梢花、橘絡、落水沉香、高山玉桂、蘇合
香、安息香、龍涎香、千金子、純銅綠等。
2.8 常用大宗品種苦樂不均。常用大宗中
葯材供不應求的品種在前第7 項中已有述, 大
部分品種供求基本平衡, 價格趨穩。雖有受災減
產或減種的, 但因陳貨庫存較豐, 或雖主產地減
產減種, 而次產地、新產地增產、擴種和炒作等
因素, 葯價時有波動, 但升降幅度也不會。如人
參、黨參、黃芪、玄參、三七、甘草、當歸、元胡、生
地、山葯、大黃、雲木香、家種柴胡、遠志、川牛
膝、紫菀、木瓜、枸杞、大茴、花椒、山茱萸、吳茱
萸、砂仁、山楂、連翹、枳殼、枳實、陳皮、牡丹皮、
紅花、菊花、金銀花、厚朴、黃柏、肉桂等。供過於
求價格持續走低或下跌的大宗品種有白芍、川
芎、黃連、澤瀉、天麻、板藍根、貫眾、蔓荊子、補
骨脂、黑胡椒、白鬍椒、佛手、大腹皮、槐角、石榴
皮、木蝴蝶、夏枯草、款冬花、杜仲、辛荑花、玫瑰
花、雞內金、珍珠等。
參考文獻
[1]高學敏.中醫葯高級叢書·中葯學[M].北京: 人
民衛生出版社, 2000.
[2]沈映君.中醫葯高級叢書中葯葯理學. [M].北
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3]高學敏, 鍾贛生等.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
校規劃教材配套書中葯學習題集[M].北京: 中
國中醫葯出版社, 2003.
6. 中草葯配方能申請專利嗎
中草葯配方能申請專利。專利申請是獲得專利權的必須程序。專利權的獲得,要由申請人向國家專利機關提出申請,經國家專利機關批准並頒發證書。申請人在向國家專利機關提出專利申請時,還應提交一系列的申請文件,如請求書、說明書、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等。在專利的申請方面,世界各國專利法的規定比較一致,但也存在許多差異。
有關專利的問題可以咨詢中合知識產權,中合知識產權是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設立並監管的機構,代碼是32266,配套專利管理軟體雲葫蘆APP為企業用戶、行業從業者及科研機構等對象,提供智能化的便捷管理工具,解決了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查詢、交易等常見難題,打開APP或小程序可輕松完成商標查詢、專利申請、專利年費繳納,更是實現了多維度智能監控,目前基本實現了60多種泛知識產權服務的智能化自助。
更多疑問請咨詢中合知識產權客服!
7. 中葯新葯與臨床葯理論文的摘要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很多人在學習寫作的時候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就是剛下筆的時候總是沒有話說,或者說寫了總是覺得不滿意。——這不難寫俺會的。。
8. 求中葯畢業論文,要有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5000字以上就可
這個簡單,交給專業的人員去做就好了,清華堂論文網有專業的老師可以和您探討研究相關問題,為您授業解惑還可以保證您的作業可以通過!
9. 對中草葯栽培的看法與建議2000字論文
中草葯栽培的特點分析
摘要:我國中草葯栽培歷史悠久,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療效可靠,紮根於中華大地各個角落,隨處可用。但其栽培受種類、地域、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栽培特點不盡相同。
關鍵詞:中草葯;栽培;特點分析
1 中草葯種類繁多,種植技術復雜
種類繁多 中醫中葯是我國的一大優勢,我國幅員遼闊,山地平原沼澤湖泊復雜多樣,氣候和土質差異也很大,適宜各類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因此蘊藏著十分豐富的中草葯資源。我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中醫葯,共有12772種,其中來源於植物的有11118種,來源於動物的有1574種,來源於礦物的有80種。
1.1 自然條件不同栽培特點多樣
葯用植物由於種類多、分布廣,葯用部分也不同,加之受地域、氣候、海拔等自然條件各異影響很大,因此栽培方法也復雜多樣。
1.1.1 光照影響 例如:黃蓮主產於四川、湖北、山西等省山區,氣候涼爽濕潤,原野生於林下,形成了具有喜陰怕強光的特性,所以種植必須搭遮陰棚或林下人工種植。莨菪、北沙參、地黃等為陽性植物喜光,種植時應選擇光照充足的地塊。黃蓮、人參、三七等中葯材比較喜陰,因此,在栽培這些中葯材時應該搭遮陰棚或者利用林地條件進行種植。一般情況下,相比於成年植株幼苗更需要陰涼環境,隨著植株的增長,遮蔽程度可以逐漸降低。
1.1.2 溫度影響 例如砂仁以種子入葯,有健胃和消食的作用。它就喜歡生長在高溫高濕的亞熱帶氣候,主產區在廣東陽春和雲南景洪,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最低氣溫也不能低於1-2℃以下。春季開花期氣溫如果低於20℃則會影響花朵的正常開放,如果花期氣溫低,昆蟲的活動量就會降低,從而嚴重影響結實率,因此,種植砂仁應該選擇最低氣溫不低於1-2℃,春季(3-5月)氣溫不低於22-25℃的地方。如在長江流域種植,就會生長不良,甚至不能開花,如果再往北移,就不能安全過冬。
1.1.3 地形影響 如廣東種植砂仁多選擇30°以下的三面環山,一面空曠,坡向東南的緩坡地,修成梯田,保持水土,這種條件下砂仁開花多,傳份昆蟲多,結實率高。
1.1.4 海拔高度影響 例如當歸以根入葯,是一味重要的歸科葯,原產於高寒陰濕山區,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甘肅岷縣產區都選海拔2400-900米的高山陰坡育苗,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種植,產量高,質量好。而在低海拔地區育苗、栽種,因氣溫高,生長快,易抽苔開花,根發生木質化現象,不能作為葯用。要是在更低的地區種植,當歸就會因為夏季溫度過高而死亡。
1.2 葯用部位不同栽培特點各異
種類不同的葯用植物,用作葯用的植株部位也會不盡相同,因此,針對獲取葯用部分而進行的種植方法也不一樣。例如:甘草、山葯、黃芪等葯材是取其根或根莖用作葯物的,種植這些中葯材應該選擇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質土壤,同時要求深耕整地。由於根或根莖入葯,因此,應該採用合理的栽培技術著重提高根或根莖的產量,一是應加強對地上部分的管理,確保有充足的葉面積,以保證高效的光合作用,為根莖的生長積累物質,同時也要適當增施磷肥,及時疏花疏果,避免養分浪費。當秋季植株的根或根狀莖處於膨大期時應該加大水的澆灌,並對根部培土。然而當種植葉類或全草類的葯材(如:顛茄、穿心蓮、洋地黃)時,則應該增施氮素化肥,同時也要配合使用磷鉀肥。山茱萸、金銀花、辛夷等以花、果實類入葯的植物,則應增施磷肥,同時也要及時修剪整形,以提高產量。
1.3 繁殖的多樣性使栽培方法也多種多樣
大約有35%的葯用植物是採用無性繁殖的,分根繁殖如芍葯等多年生宿根植物,可將宿根挖出,分成若干小塊就可作為種栽;鱗(球)莖繁殖如百合為鱗莖繁殖、半夏,蕃紅花則利用球莖繁殖;還有塊根、珠芽等等繁殖方式,利用無性繁殖要比用種子繁殖的生長快,產量高,周期短並能保持母本優良性狀,故多採用此類方法進行種植。但有時長期的無性繁殖容易引起品種退化,如地黃、山葯等中草葯,要注意隨時去雜、去劣,適時倒栽,防止退化。
2 中葯材栽培要注重產量與質量並重
中草葯種植栽培除要求一定產量外,更要重視質量。一般葯材質量的衡量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葯材的外觀形態、氣味,色澤和質地等方面進行傳統鑒別;二是通過儀器分析測定有效成分的組成、含量的高低等,因為有效成分是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所以這是質量優劣的主要指標。葯材的外觀形狀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必須符合國家葯典規定,方可作為葯用。所以中草葯種植中所採用的技術和措施,都要以提高葯材的產量和質量為目的,在生產的每個環節上都要嚴格把好關。
3 遵循中草葯的地道性
不同種類的中草葯在長期的生存競爭及環境適應過程中,已與產地的緯度、氣候,土壤等諸多自然條件及生態環境建立了緊密聯系。如果新引種地區的生態環境與原產地基本相似,植物能很快適應,生長發育正常,反之若差異懸殊則會使品質受到影響。例如金銀花在不同產地其有效成分綠原酸含量差異十分大。在山東平邑所產金銀花的綠原酸含量為5.66%,重慶金銀花中的綠原酸含量為2.2%,雲南大理卻僅為1.81%。所以地域不同差異很大。又如芍葯在不同的產地,不但化學成分種類不同,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異。蘭州、四川墊江、寶雞等地所產芍葯含芍葯甙「C」,而山東曹縣、安徽毫縣所產芍葯卻不含芍葯甙「C」,從北向南各地所產的芍葯其有效成分均隨緯度的降低而下降。所以,中草葯生產應以地道產區為主,遵循其地道性,選擇與地道產區生態條件相似的地區發展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