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光纖光學電子版

光纖光學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1-03-25 20:23:09

① 求物理意義清晰的光纖光學類書

建議看,華中科技大學 劉德明主編的《光纖光學》

學習光纖光學,建議LZ不要注重繁雜的公式,因為會讓你喪失信心的,書中也明確說明初學者不要

這樣學,而且實際中也木有必要,除非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先把簡單的東西理解透 如 損耗 色散 ....循序漸進的學!

② 哪裡有非線性光纖光學原理及應用的電子版那請高人指點

網路輸入:
非線性光纖光學原理及應用 愛問
可以找到你要的電子書

③ 武漢理工大學的復合材料考研研究方向如何就業如何

理工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下的復合材料學非常不錯哦,加油吧。
考試科目:政治英語+③302數學二④833材料科學基礎、834光纖光學、835高分子化學、836材料成型原理(選一)
參考書:
833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科學基礎》 張聯盟 黃學輝 宋曉嵐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
834光纖光學:《光學教程》 姚啟鈞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835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化學》 潘祖仁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
836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劉全坤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
分數約為:310-330
就業一片大好!

④ 日立w53h現在在市場有賣的嗎是中文版的嗎

公司名稱 株式會社 日立製作所 成立日期 1910年(1920年成為法人團體) 資本金 2,820.33 億日元 員工人數(日立製作所) 41,016 人 員工人數(含控股子公司) 384,444 人 日立,1910年成立於日本。2010年,日立將迎來創業100周年的紀念日。 1910年,在人們都熱衷於引進歐美技術的時代,日立的創始人——小平浪平先生以高速邁向現代化、「振興國產技術」為目標開創了日立的事業。我們秉承著在創業時提出的「和」、「誠」以及「開拓者精神」的「日立精神」,並傳承至今。我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里,「日立精神」依然非常重要。 日立集團由眾多的事業部門、事業公司組成,並擁有多項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技術。像這樣事業范圍廣泛、且多樣化的企業集團,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日立的創業精神之本就是發揮綜合實力,開創新價值,也就是創造"uVALUE"、鼓舞下一時代,這也正是其他公司無法仿效的,日立真正的價值所在。我想將日立集團內廣泛的事業、技術、專有技術進行有機結合,發揮出「真正的綜合實力」,為滿足客戶和社會日趨多樣的需求而創造最好的"uVALUE",實現日立的企業理念"Inspire the Next"(為新時代注入新的活力)。 日立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來到中國,成為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少數外資企業之一。多年來,日立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引進大量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在政府的支持下,日立在中國各地的投資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企業理念】 [編輯本段] 企業理念 自企業於1910年創立以來,我們一直秉承日立創建之初的創業精神精神和「和、誠、開拓者精神」的經營理念。 經營方針 日立公司在2006年11月制定了公司戰略,倡導「共創與收益的經營」。 【品牌戰略】 [編輯本段] 為了滿足新時代的社會及客戶的期望,我們提出了「Inspire the Next」(為新時代注入新的活力)的理念,並將其作為日立集團的品牌承諾。 【日立大事記】 [編輯本段] 1910 由小平浪平創立,最初是一家電氣修理車間。 日本國內首先成功製造3台5kp(3.6775千瓦)電機 日本國內首先成功製造3台5kp(3.6775千瓦)電機,這是公司的第一批產品。 1915 完成10,000hp(7,355千瓦)水力渦輪機。 1924 完成日本首輛在本土製造的大型直流電力機車。日本首輛在本土製造的大型直流電力機車 1931 完成10,000安培水力電解電池。 1932 完成日立第一台電冰箱。 1943 完成85,000千瓦軸同輻流式水力蝸輪機和70,000kVA交流發電機。 1952 完成21,000kW雙級水泵水輪機。 電子顯微鏡獲得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金獎 1954 完成在日本本土製造的首個大型帶鋼冷軋機。 1955 完成100,000kW軸同輻流式水力渦輪機以及93,000kVA交流發電機。 1958 電子顯微鏡獲得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金獎。 1959 製成晶體管電子計算機。 創立日立美國有限公司。 1961 完成試驗性反應堆。 1964 完成首批新干線機車(子彈頭列車)。 完成運行於羽田機場和東京浜松町之間的單軌鐵路。 1968 開發出混成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 針對高層建築開發出300米/分的電梯。 1969 完成聯機銀行系統。 開發出並大規模製造全晶體管彩色電視機。 1970 為新干線(子彈頭列車)開發出電腦支持的交通控制系統。 為新干線(子彈頭列車)開發出電腦支持的交通控制系統 投放首批廣泛用途大型計算機 1973 開發出新型輻射圖像攝像。 1974 日本首座460,000KW核電站進入商業運行。 投放首批廣泛用途大型計算機。 1975 研製出日立軋輥表面高凸度控制軋鋼機。 1978 完成世界首個場致發射電子顯微鏡,其解析度創歷史新高。 開發出帶有電晶體微型圖像裝置的試驗性照相機。 1982 完成試驗性反應堆 256-千比特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通過使用電波全息攝影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進行磁場微觀觀測。 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 1984 開始大規模生產256-千比特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1985 完成供等離子體實驗使用的"JT-60"大型托卡馬克。 創立日立基金以促進日本和美國之間的文化、教育和科學交流。 1988 創日立亞洲私營公司(Hitachi Asia Pte., Ltd.)。 1989 開發出世界上最快的超導體計算機。 開發出超導體磁共振(MR)圖像設備。 在美國設立了兩所研究和開發中心,在歐洲設立了兩所實驗室。 1990 研製出當時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巨型計算機。 超級TFTLCD模塊,具有超廣視角 試驗性的128兆單電子內存 1991 開發出由變換器控制的電氣機車,具有世界最大的控制能力。 開發出高敏感度的圖像電子顯像管。 1993 開發出最大運行時速高達270公里的新干線(子彈頭列車)。 研製出毛細管陣列式基因測序儀。 1994 日立(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開發出第一部32位RISC處理器,超級H家族。 1995 開發出超級TFTLCD模塊,具有超廣視角。 開發出10Gbit/秒的光纖光學傳送設備。 1998 開發出320Gbit/秒的光學數據傳輸系統。 開發出試驗性的128兆單電子內存。 1999 建立了可靠的自治性硬體實時管理技術。 2000 開發出52.5Gbit/in2的垂直磁化記錄方法。 世界上最小的遙控IC晶元,僅為0.3平方毫米。 外觀小巧、高精確度、超高速的手指靜脈認證系統 在2005年日本愛知縣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能與人直接對話的「EMIEW」雙輪移動機器人 2001 開發出運用於電子政府的公證和證書認證體系。 開發出可移動網路通道系統。 開發出行動電話使用的程序處理器。 2002 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靜音液體冷卻筆記本電腦。 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遙控IC晶元,僅為0.3平方毫米。 開發出攜帶型DNA分析系統,以SNP作基因測定。 2003 成功研製出外觀小巧、高精確度、超高速的手指靜脈認證系統,並迅速推向市場。 採用光學拓撲技術,成功測定出嬰兒大腦的官能。 日立研究員小泉英明博士在梵蒂岡教廷科學院成立400周年紀念慶典上發表演講。 2004 開發出全球體積最小的感測器網路終端,電池壽命超過一年。 研製出無鉛高溫焊錫。 2005 爆炸物痕量檢測系統獲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認證。 在2005年日本愛知縣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能與人直接對話的「EMIEW」雙輪移動機器人。 日立(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日立在中國】 [編輯本段] 70年代,日立率先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成為第一家駐京日本製造企業。這段時期,日立向中國引進了大批成套設備及技術,其中包括火力發電設備、軋鋼成套設備、氣象探測用計算機、港口貨物裝卸設備以及彩電組裝成套設備等,為當時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做出了貢獻。 進入80年代,在中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電視機等消費高峰出現的背景下,日立響應當時提倡的技術及國產化方面的合作,通過在變壓器、電動機、及電視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等方面的合作,日立在中國的事業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從90年代初,日立響應中國政府招商引資、鼓勵外資的經濟政策,積極開展在華的投資項目。目前,日立在中國國內擁有100多家集團企業。日立的成員活躍在電力電機、電子設備、家用電器和信息通信等領域,竭誠為中國社會提供著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日立和中國建立了深厚堅實的合作關系,為今後開拓新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日立珍惜和中國的友誼,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日立希望通過為中國市場帶來更多的品牌產品及服務,從而成為中國的最佳解決方案合作夥伴。 日立,迄今為止已經在中國的許多事業領域展開了相關的工作。為了今後更好地加強事業的發展,2004年10月,日立制定並提出了新的事業戰略"The

⑤ 國外 電子工程 專業的教材

電路就是 electric circuits
其他的在下面這些應該找的到。
1、 應用Web和MATLAB的信號與系統基礎(第二版)
作者:(美)Edward Kamen, Bonnie Heck, Ed Kamen
2、CMOS 射頻集成電路設計(英文版)
作者:美Lee,T.H.著
3、MATLAB原理與工程應用
作者:(美)Edward B.Magrab
4、CDMA 蜂窩移動通信與網路安全
作者:韓-曼揚里
5、 電路(第六版)
作者:(美)James W.Nilsson Susan A.Riedel
6、電子學原理
作者:美Krenz,J.H.
7、邏輯電路設計基礎
作者:美Marcovitz A.B
8、射頻電路設計--理論與應用
作者:美Ludwig,R.
9、CDMA蜂窩移動通信與網路安全(英文原版)
作者:(韓)Man Young Rhee
10、工程電路分析(第六版)英文原版
作者:美 Hay T,W.H.等
11、光纖通信(第三版)
作者:(美)Gerd Keiser
12、實時信號處理——信號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美)John G.Ackenhusen
13、數字圖像處理(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Rafael C.Gonzalez Richard E.Woods
14、小波與傅里葉分析基礎(英文版)
作者:美 Boggess,A
15、自適應濾波器原理(第四版)英文原版
作者:美 Haykin,S.著
16、CMOS模擬電路設計: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Phillip E.Allen Douglas R.Holberg
17、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原理與工程設計—IS-95 CDMA和cdma2000(英文版)
作者:(美)Vijay K.Garg
18、現代無線通信系統電波傳播(英文版)
作者:(美)Henry L.Bertoni
19、數字通信——基礎與應用(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Bernard Sklar
20、半導體器件電子學(英文版)
作者:美 Grung,B.L.著
21、 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英文版)
作者:Martin,K.著
22、數字信號處理頻譜計算與濾波器設計(英文版)
作者:美 Chi-Tsong Chen著
23、現代通信光電子學(第五版)英文版
作者:美 Yariv,A.著
24、信號處理濾波器設計(英文版)
作者utovac,M.D. Dejan V.Tosic Brian L.Evans
25、信號與系統(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Alan V.Oppenheim Alan S.Willsky S.Hamid Nawab
26、線性電路分析基礎(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Leonard S.Bobrow
27、VHDL數字系統設計(英文版)
作者:(英)Mark Zwolinski
28、射頻與微波電子學(英文版)
作者:美 Radmanesh,M.M.著
29、電子通信系統(第四版)
作者美)Wayne Tomasi
30、寬頻無線數字通信
作者奧)Andreas F.Molisch
31、LabVIEW 6i實用教程
作者:Robert H.Bishop
32、 電路基礎(英文版)
作者:(美)James W.Nilsson Susan A.Riedel
33、非線性光纖光學原理及應用
作者:(美)Govind P.Agrawal
34、數字信號處理基礎
作者:(加)Joyce Van de Vegte
35、微電子製造科學原理與工程技術
作者:(美)Stephen A.Campbell
36、專用集成電路(英文版)
作者:(美)Michael John Sebastian Smith
37、電磁波理論
作者:(美)Jin Au Kong
38、無線通信調制與編碼(英文版)
作者英)Alister Burr
39、微電子製造科學原理與工程技術(第二版 英文版)
作者:(美)Stephen A.Campbell
40、硅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理論、實踐與模型(英文版)
作者:(美)James D.Plummer Michael D.Deal Peter B.Griffin
41、通信系統(第四版 英文版)
作者:(加)Simon Haykin
42、統計與自適應信號處理
作者:(美)Dimitris G.Manolakis Vinay K.Ingle Stephen M.Kogon
43、 視頻處理與通信
作者:Yao Wang,Jorn Ostermann,Ya-Qin Zhang
44、自適應濾波器原理(第四版)
作者:[美]Simon Haykin
45、信號與系統(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Barry Van Veen,[加]Simon Haykin
46、數字信號處理實踐方法(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英]Emmanuel C.Ifeachor,Barrie W.Jervis

47、高速數字設計(英文版)
作者:[美]Howard Johnson,Martin Graham
48、統計信號處理基礎——估計與檢測理論
作者:[美]Steven M.Kay
49、 電子通信系統(第四版)(英文版)
作者:[美]Wayne Tomasi
50、 數字信號處理系統分析與設計(英文版)
作者aulo S.R.Diniz,Eardo A.B.da Silva;Sergio L.Netto
51、 數字電路簡明教程
作者:[美]Robert D.Thompson
52、低壓低功耗CMOS/BiCMOS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作者:[新加坡]Kiat-Seng Yeo,Samir S.Rofail,Wang-Ling Goh
53、寬頻無線數字通信(英文版)
作者:[奧]Andreas F.Molisch
54、信號與系統(第二版)
作者:[美]Simon Haykin
55、通信系統(第四版)
作者:(加)Simon Haykin
56、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與系統導論
作者:(美)John P.Uyemura
57、調制、檢測與編碼
作者:(瑞典)Tommy Oberg
58、通信系統工程(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John G.Proakis,Masoud Salehi
59、半導體製造技術
作者:[美]Michael Quirk,Julian Serda
60、專用集成電路
作者:(美)Michael John Sebastian Smith
61、信號處理濾波器設計——基於MATLAB和Mathematica的設計方法
作者:Miroslav D.Lutovac,Dejan V.Tosic,Brian L.Evans
62、電子電路設計基礎(英文版)
作者:(美)Richard R.Spencer,Mohammed S.Ghausi
63、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Theodore S.Rappaport
64、數字設計(第三版)
作者:[美]M.Morris Mano
65、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第二版)
作者:[美]Robert J.McEliece 出版日期:2004-2-1
66、 Verilog HDL 高級數字設計(英文版)
作者:(美)Michael D.Ciletti
67、天線(第三版)(上冊)
作者:(美)John D. Kraus, Ronald J. Marhefka
68、片上系統——可重用設計方法學(第三版)
作者:[美]Michael Keating,Pierre Bricaud
69、工程電磁學(第6版)
作者:[美]William H.Hayt,Jr.John A.Buck
70、高速數字設計
作者:[美]Howard Johnson,Martin Graham
71、小波與傅里葉分析基礎
作者:[美]Albert Boggess,Francis J.Narcowich
72、高級電子通信系統(第六版)
作者:[美]Wayne Tomasi
73、無線通信與移動通信中信號處理研究的新進展
作者:(美)Georgios B.Giannakis,Yingbo Hua,Petre Stoica,Lang Tong
74、數字信號處理系統分析與設計
作者aulo S.R.Siniz,Eardo A.B.da Silva,Sergio L.Netto
75、VHDL數字系統設計(第二版)
作者:(英)Mark Zwolinski
76、電子電路設計
作者:(美)David Comer,Donald Comer
77、無線通信與網路
作者:(美)Jon W.Mark,Weihua Zhuang
78、CMOS射頻集成電路設計
作者:(美)Thomas H.Lee
79、自適應濾波演算法與實現(第二版)
作者:(英)Paulo S.R.Diniz
80、Verilog HDL數字設計與綜合(第二版)
作者:(美)Samir Palnitkar
81、 半導體器件基礎
作者:(美)Robert F. Pierret
82、數字信號處理實踐方法(第二版)
作者:(英)Emmanuel C. Ifeachor,Barrie W. Jervis
83、微系統設計
作者:(美)Stephen D. Senturia
84、數字集成電路——電路、系統與設計(第二版)
作者:(美)Jan M.Rabaey,Anantha Chandrakasan,Borivoje Nikolic
出版日期:2004-10-1
85、現代通信光電子學(第5版)
作者:(美)Amnon Yariv
86、 晶元製造——半導體工藝製程實用教程(第四版)
作者:(美)Peter Van Zant
87、數字信號處理實驗指導書(MATLAB版)
作者:(美)Sanjit K. Mitra
88、數字信號處理——基於計算機的方法(第二版)
作者:(美)Sanjit K. Mitra
89、集成電路器件電子學(第三版)
作者:(美)Richard S.Muller,Theodore I.Kamins,Mansun Chan
90、數字圖像處理(MATLAB版)
作者:(美)Rafael C.Gonzalez,Richard E.Woods,Steven L.Eddins

91、 微電子電路(第五版)(上冊)
作者:(美)Adel S.Sedra,Kenneth C.Smith
92、先進半導體存儲器——結構、設計與應用
作者:(美)Ashok K.Sharma
93、CMOS數字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第三版)
作者:(美)Sung-Mo Kang,Yusuf Leblebici
94、信號與系統——連續與離散(第四版)
作者:(美)Rodger E.Ziemer,William H.Tranter, D.Ronald Fannin
95、Verilog HDL高級數字設計
作者:(美)Michael D.Ciletti
96、電路(第七版)(英文影印版)(電路領域的經典之作,美歐「電路」課程採用最為廣泛的教材)
作者:(美)James W.Nilsson,Susan A.Riedel
97、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處理
作者:(法)Henri Maitre
98、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第二版)
作者:(美)Phillip E.Allen,Douglas R.Holberg
99、信號處理引論
作者:(美)James H. McClellan等
100、信號完整性分析
作者:(美)Eric Bogatin

⑥ 高分跪求《光纖光學基礎》此書的電子版

http://wendang..com/view/f82ab807e87101f69e31956a.html

⑦ 求《 非線性光纖光學 》

http://www.google.cn/search?complete=1&hl=zh-CN&inlang=zh-CN&newwindow=1&q=%E9%9D%9E%E7%BA%BF%E6%80%A7%E5%85%89%E7%BA%A4%E5%85%89%E5%AD%A6%E4%B8%8B%E8%BD%BD&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null

⑧ 考研到武漢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難嗎需要考哪些科目

樂意為你解答相關考研問題,可以考慮報讀輔導班啊,那樣就有內部講義,重點筆記,真題解析等等
電子信息工程 參考書目
④819普通物理、834光纖光學、855信號與系統、856數字信號處理、857微機原理及其通信介面(選一)
834光纖光學:《光學教程》,姚啟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855信號與系統:《信號與系統》(第一版),劉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56數字信號處理:《數字信號處理原理與實現》(第一版),劉泉、闕大順,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年
857微機原理及其通信介面:《微型計算機原理》(第四版),姚燕南、薛均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

⑨ 非線性光纖光學原理及應用的內容簡介

《非線性光纖光學原理及應用(第2版)》內容豐富翔實,是理論和實踐、基礎和前沿緊密結合的典範,其獨特之處是全面覆蓋了非線性光纖光學學科,涵蓋了與該領域有關的所有課題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特點使該書不僅適合作為教材,也是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原理篇對發生在光纖中的各種非線性現象做了全面闡述,反映了該領域的最新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光傳輸方程、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調制、光孤子、偏振效應、交叉相位調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淵散射、四波混頻、高非線性光纖和新型非線性現象。與前版相比,除新增高非線性光纖、新型非線性效應這兩章以外,幾乎各章節都有所修訂,尤以第8章至第10章更新得較多。對於對光波技術不同領域感興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而言,正確理解以上課題是非常必要的。
應用篇重點是非線性光纖光學在光波技術、光纖通信等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光纖光柵、光纖耦合器、光纖干涉儀、光纖放大器和光纖激光器、光脈沖壓縮、光纖通信、光學信號處理、高非線性光纖和量子應用。與前版相比,除新增光學信號處理、高非線性光纖和量子應用這三章以外,幾乎各章節也都有所修訂,尤以第7章和第8章更新得較多。

⑩ 上海理工大學050201英語語言文學是教育部上海市重點學科嗎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不是上海理工大學的重點學科。
她的重點學科如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0807)

一、學科概況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是研究能量以熱和功及其它相關的形式在轉化、傳遞過程中的基本規律,以及按此規律有效地實現這些過程的設備及系統的應用科學及應用基礎科學。

常規能源的日漸短缺,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使節能、提高能效和發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為本學科的重要任務。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然促進用能設備和系統的總能化、集成化、自動化、無污染化以及向多元化能源結構轉移的趨勢。

本學科包含了6個二級學科。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推動,使本學科成為內容豐富、應用廣泛、持續發展,不斷更新的應用體系。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柱,是一切生產活動和科學、文化活動的驅動力,是社會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證。能源與材料、信息一起,組成了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應用於交通、工業、農業、國防領域,與人類生活、生產密切相關,並成為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同時又幾乎與所有的科學技術領域密切有關,推動人類利用能源與現代動力技術的發展。本學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將日益加強和突出。

光學工程(0803)

一、 學科概況
光學工程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年輕的學科。它的發展表徵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它的理論基礎-----光學,作為物理學的主幹學科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道路,鑄造了幾何光學、波動光學、量子光學及非線性光學,揭示了光的產生和傳播的規律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關系。在早期,主要是基於幾何光學和波動光學拓寬人的視覺能力,建立了以望遠鏡、顯微鏡、照相機、光譜儀和干涉儀等為典型產品的光學儀器工業。這些技術和工業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本世紀中葉,產生了全息術和以傅立葉光學為基礎的光學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技術。特別是六十年代初第一台激光器的問世,實現了光亮度和高時---空相干度的光源,使光子不僅成為了信息的相干載體而且成為了能量的有效載體。隨著激光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的崛起,光學工程已經發展成為以光學為主的,並與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精密機械與製造、計算機科學及微電子技術等技術等學科緊密交叉和相互滲透的學科。它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新興學科分支,如激光技術、光通信、光存儲與記錄光學信息處理、光電顯示、全息和三維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學、光電子和光子技術、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弱光與紅外熱成像技術、光電測量、光纖光學、現代光學和光電子儀器及器件、光學遙感技術以及綜合光學工程技術等。這些分支不僅使光學工程產生了質的躍變,而且推動建立了一個規模迅速擴大的前所未有的現代光學產業和光電子產業。
近些年來,在一些重要的領域,信息載體正在由電磁波段擴展到光波段,從而使現代光學產業的主體集中在光信息獲取、傳輸、處理、記錄、存儲、顯示和感測等的光電信息產業上。這些產業一般具有數字化、集成化和微結構化等技術特徵。在傳統的光學系統經不斷地智能化和自動化,從而仍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對集感測、處理和執行功能於一體的微光學系統的研究和開拓光子在信息科學中作用的研究,將成為今後光學工程學科的重要發展方向。
本校光學工程專業設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國內較早設立該專業的高校之一。本校於1998年獲光學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也有碩士學位授予權(1981年獲批)。學科帶頭人是著名光學專家莊松林院士。現有博士生導師6人,還有一批高學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分別致力於光學工程領域的不同方向上。我校光學工程學科也緊跟國內外工程光學學科發展的主流,在學科方向、科研項目、課程設置方面都有不斷的更新。目前已逐步建立了幾個有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光學、光電精密測試技術、光通信器件及集成光電子技術等。本學科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受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歷年來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市、部級的縱向項目和橫向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五百多萬左右。學科師資力量比較強,有院士1人,正高級9人,副高級19人。
二、 培養目標
應在光學和光學工程專業的研究領域中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了解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及國際的學術研究前沿,能夠從事理論和實驗研究並作出創造性的結果,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能力,有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能勝任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科研、教學、工程技術管理工作。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光學工程一級學科覆蓋光學儀器、光電子技術、光信息、光電檢測技術等學科。這些學科所包含的范圍大致是:
1.光學儀器:光學儀器學,光電檢測技術,光學系統設計,光學元件加工工藝學,薄膜光學及技術,近場光學及納米檢測技術,輻射度學和色度學,光譜技術,紅外技術,空間光學,海洋光學,天文光學,生物醫學光學及視覺光學,非光波段的光學儀器和光學綜合裝置及工程設備,還有一些新型的高精度的光機電一體化的儀器,如亞微米級光刻機,光碟存儲器,納米掃描探針顯微鏡,激光武器等。本專業主要研究現代光學儀器設計理論和方法,近代光學和光信息處理,視光學及眼科光學儀器。光學儀器的圖象融合、處理、理解和識別技術,光學儀器的特種工藝技術。
2.光電子技術:激光器及其單元技術,激光雷達,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激光應用,微結構光學和光學集成,光纖光學及技術,非線性光學技術,光電材料,器件及技術上。我校光電子技術主要研究光纖技術應用,光通信技術,薄膜波導技術,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器件技術,集成光迴路技術,微光器件,光學及感測器等特種材料研究,液晶光電子器件,光纖感測器等。
3.光信息技術:光通信器件和系統,成像技術,機器視覺,光學信息處理,遙感技術,顯示技術,光存儲與記錄,全息術和三維成像,光計算,自適應光學。
4.光電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是同時採用現代光學技術和電子學技術的手段結合計算機技術對各種對象實施檢測的綜合技術。本學科研究方向是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科重要研究運動目標速度與位移檢測、零部件尺寸與表面質量檢測、光散射顆粒檢測技術、光信息獲取技術與裝置。
(二)課程設置
與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有關的專業課:高等光學、導波光學、顆粒測量技術、光纖與通信技術、光波導耦合理論、現代光學技術與感測器等;另外與博士學位研究工作有關的國際發展動態綜述,由教授主持,博士研究生定期報告研究工作的進展。
應具有堅實的系統工程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專業文獻並撰寫論文摘要;具備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技術從事科學研究或實際工程工作的能力。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復雜系統行為分析,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系統建模與模擬,運籌與決策,最優化理論與應用,人一機系統綜合集成。
(二)課程設置 運籌學,控制理論,管理學,系統科學,決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交通工程,人工智慧,系統動力學原理,信息工程,演算法分析與設計,模糊統計與模糊決策,組合優化,隨機過程,土地利用與交通系統,系統建模與模擬,計算機網路理論與技術,復雜系統分析,經濟系統分析(宏觀和微觀)等。

四、主要相關學科
系統科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心理學,應用數學,應用經濟學。
四、主要相關學科
物理學,儀器科學和技術,電子科學和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系統工程(081103)

一、學科概況
系統工程是為了解決日益復雜的社會實踐問題而形成的從整體出發合理組織、控制和管理各類系統的綜合性的工程技術學科。系統工程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作用將更加重要和突出。系統工程以工業、農業、交通、軍事、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領域中的各種復雜系統為主要對象,以系統科學、控制科學、信息科學和應用數學為理論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基本工具,以優化為主要目的,採用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研究解決帶有一般性的系統分析、設計、控制和管理問題。系統工程與控制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有密切的聯系。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從事各種系統的組織管理,包括規劃、計劃、調度、預測、決策、優化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製冷及低溫工程(080705)

一、學科概況

製冷及低溫工程學科主要是研究獲得、並保持低於環境溫度的原理與方法,實現該條件所需要的儀器和設備,以及研究低於環境溫度的條件下工程應用。根據溫度的不同,它又可劃分為製冷工程和低溫工程兩個領域,前者涉及低於120K的問題,後者涉及高於120K的問題。本學科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它的地位越顯重要。本學科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環境、生物醫學、低溫超導以及航天技術等諸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本二級學科與相鄰幾個二級學科有共同的學科基礎和內在聯系,但又有區別於相鄰學科的研究內容。本學科的有些研究內容與流體機械及工程以及化工過程機械的有些研究內容比較接近,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

我校在1981年和1986年先後獲得國內首批「製冷及低溫工程」的碩士學位點和博士學位點。並在1988年培養出國內第一位獲「製冷及低溫工程」博士學位的研究生。

本專業為省部級重點學科,科研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教學方面曾獲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本專業除招收製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外,特別歡迎及其他跨學科的考生和有關產業、研究部門有實踐經驗的人員前來報考。

二、培養目標

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製冷與低溫工程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近代製冷與低溫技術的研究方向和發展動向;掌握製冷與低溫領域中的測試、信息處理和分析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從事科研的能力;能解決製冷和低溫工程領域理論或實踐方面的問題並有新的見解;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碩士學位獲得者可勝任本學科或相鄰學科的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工作或相應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製冷低溫設備與系統,凍結和凍干過程機理,低溫生物醫學技術,冷量儲存及輸送技術,製冷及低溫系統的自動控制及計算機模擬,製冷及低溫工程的測量技術和測試設備,製冷、空調與低溫技術在有關領域中的應用以及節能。

(二)課程設置

基礎理論課 現代數學方法概論,現代測試技術,製冷與低溫技術,低溫生物醫學技術,製冷與空調應用新技術,動力工程學術報告,高等熱工學,數值傳熱學。

專業課 製冷換熱器傳熱強化,製冷系統測試與控制,製冷壓縮機新技術,環保新工質,葯品與食品冷凍乾燥技術,葯品與食品冷凍乾燥技術,製冷與空調裝置模擬,吸收吸附製冷原理及應用,熱泵技術,食品冷凍冷藏裝置。

課程設置應體現加強理論基礎,拓寬專業知識,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四、主要相關學科

本一級學科內的二級學科: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與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相關一級學科中的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二級學科。

印刷工程

印刷出版重點學科介紹

一、學科概況

印刷出版重點學科設有光學印刷工程、傳媒管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所屬的數字傳播實驗室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重點實驗室,現代傳播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出版印刷學院。學院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印刷出版高級人才培訓基地,是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上海研究基地。上海印刷集團、上海煙草工業印刷廠等多家大型出版印刷集團、公司、出版社等在我院設立技術研發、產學研和人才培訓基地等。

本重點學科涵蓋我校印刷工程、包裝工程、數字印刷、出版編輯學、傳播學、廣告學、動畫等本科專業,並與藝術設計學、工業設計等專業密切相關。印刷工程專業的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印刷學校的印刷技術專業。編輯出版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59年的出版專業。數字印刷專業是由我校申請設立的目錄外專業,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獨立設置該專業的院校。

印刷出版學科主要是研究現代印刷技術、現代出版與傳播與印刷光學工程等領域的現代技術、工作原理與方法,研究現代印刷出版與傳播的工作裝備、儀器與設備及其最優工作狀態,充分發揮設備效能的最佳工作條件等。本學科圍繞數字印刷、數字出版和印刷出版數字化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應用問題開展科學研究。人均擁有圖書量或印刷用紙消耗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之一。

本學科涉及「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的九大領域中的七個,也涉及國家重點推進的四大文化產業項目,是我國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21世紀重點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文化生活的發展提高,學科地位將越顯重要。本學科涉及新聞媒介、移動流媒體、數字印刷與出版、按需印刷與出版、新媒體、知識產權(版權)、出版文化與經濟、中國優秀文化傳承及其光學工程、機電一體化、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諸多領域。

本學科圍繞紙質出版物、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等新媒介出版物,以印刷復制技術為紐帶,把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意設計、版權服務、發行與傳播等形成有機的整體,實現學科內各專業領域的融合與交叉滲透,凝練本學科特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本學科現有我國新聞出版業領軍人才4名,正高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18名,副高職稱專家近37名,聘有行業知名專家、學者、教授20餘名。本學科帶頭人和主要成員的科研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教學方面曾獲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上海市優秀教材獎等多項獎勵。

二、學科主要研究范圍

現代印刷技術、防偽印刷技術、印刷光學工程、包裝創意產業、出版文化與出版史、出版產業經濟、數字傳播、數字印刷與出版、按需印刷與出版、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戰略、動漫畫產業與政策、印刷集成系統、復合出版系統、綠色出版與印刷、印刷裝備製造與自動化等。

醫療器械工程

2005年9月,「醫療器械工程」被批准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我校醫療器械學科在全國最早開展醫療器械專業人才培養,在行業內聲譽很高。在近年的學科建設中,學院通過篩選隊伍、優化人選、引進人才,形成了包括生物力學與醫械工程技術、醫學信息與醫學儀器、醫療器械熱科學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科研梯隊。同時,引進博士學位人才十幾人。

主要研究方向的優勢、特色及發展前景

1、生物力學與醫療器械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生物力學為基礎,研究生物力學、熱力學在血流循環系統、人工心臟瓣膜測試、人體假肢、葯物制備技術及消防醫學等方面的應用。本研究方向在心肌橋模擬、內皮細胞應力培養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機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屬於國內外這一領域創新性的研究;在人工智慧下肢、新型葯物制備工藝等領域亦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生物力學、熱力學是醫療器械工程的重要基礎,其與醫葯工程結合在血流循環治療與檢測儀器、人工假肢及新型葯物制備等醫葯裝備的開發應用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醫學信息和醫學儀器

醫學信息和醫學儀器方向主要研究對人體生理病理信息進行檢測和成像,並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和交換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為理解生命過程和提高臨床診斷水平提供新的手段。近年來在上述有關領域已經取得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在醫學高頻超聲成像、醫學圖像的計算機輔助診斷、核磁共振功能成像(MRI)及其處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用於醫學信息檢測和成像的醫學診斷儀器是醫療器械的重要內容,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醫療器械熱科學

醫療器械熱科學應用低溫工程學與生物醫學相結合進行細胞/組織保存、腫瘤冷熱治療、醫療器械開發等方面的基礎性與應用開發研究。生物系統熱科學及低溫生物醫學在我校已具有20多年的歷史,在低溫冷刀優化設計、血管低溫斷裂的防止、量熱式生物感測器測量技術、生物活體低溫保存、低溫醫學手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這一方向為醫療器械的設計與改進、組織器官的保存、葯品的開發與儲存等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和理論依據,且在多個領域保持了技術優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學科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預期成效

力爭通過三年的學科重點建設,提升學科的整體實力,並實現碩士點的突破。

培養出多位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和成果的青年學術骨幹,以及一支以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為主的學術梯隊,為進一步的學科發展構築堅實的人才高地。

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多學科交叉的實驗研究基地。建設公共基礎研究實驗平台(包括醫學、力學、熱學和機、光、電等專業基礎學科)和專業研究實驗平台(包括生物力學與醫療器械工程、醫學信息與醫學儀器和醫療器械熱科學)。

力爭在三個研究方向各培育出一到兩個在該方向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特色科研項目。

使本學科在科研經費、高質量論文、研究成果的轉化率以及與企業的產學研結合等方面處於國內同類學科院校的前列。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

製冷及低溫工程(080705)(同上)

光學工程(0803) (同上)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一、學科概況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門類中的一級學科。該學科側重於研究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管理理論、方法和工具。應用現代科學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率。並針對由於世界經濟不斷變化所產生的新的管理問題,研究創新建立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推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上海理工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1984年設立系統工程碩士點、1991年設立工業工程碩士點,1998年設立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是上海市非重點院校中唯一設有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學校。

本學科點現擁有教授20名,其中博士導師16名,副教授10名。該學科點與美國、德國、加拿大及台灣和香港地區開展廣泛的合作、學術交流。本學科十分重視科研活動,曾先後完成國家86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及各類省市級基金項目50多項、在二級學術刊物以上發表論文500多篇、獲得國家級科技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20項,目前在研項目3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重大重點項目10多項。

二、培養目標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該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且具有較高管理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具有寬廣堅實的管理理論基礎,掌握系統深入的管理知識,並能正確地運用管理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及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解決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廣泛了解國際上有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創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確的觀點、理論、方法或科學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解決重要的實際問題。能夠獨立開展業務工作、教學工作和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並具有繼續學習、創新、提高的基礎和能力。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能熟練地運用一種主要外語閱讀本學科的文獻資料,並撰寫專業論文,具有較好的聽說能力,具備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所需的水平。身體健康,能勝任工作和學習任務。

三、業務范圍

(一)學科研究范圍

我校本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有:

1. 管理科學:運籌學演算法及其應用軟體研究、組合優化的智能演算法研究,特別是蟻群演算法研究、決策科學中的方法論研究,特別是模糊決策方法研究、企業生產(運作)管理與控制研究、與物流及交通相結合的智能裝載與配送演算法及其軟體研究。

2.工業工程:先進製造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企業知識管理理論、方法、工具與應用、企業管理模式、復雜製造系統運作管理、現代設備維修管理研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

3.管理工程(含工商管理): 管理工程與行為科學的交叉研究、管理工程與經濟學的交叉研究、知識評價研究、管理機制的設計技術研究、具體行業的管理工程方法研究。

4.系統工程: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智能交通系統工程研究、區域規劃、復雜系統建模與優化、系統動力學、城市交通污染控制

5.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統: 系統分析方法與工具、知識獲取、挖掘、評價、管理、互聯網上供需網路研究及應用、信息安全管理。

6.科技管理: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機制研究、中小企業創新體系的研究、知識管理等

(二)課程設置

管理學前沿,經濟學前沿和科學研究方法論。

四、主要相關學科

管理學門類下設的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及有關二級學科;經濟學門類下設的應用經濟學及有關二級學科;理學門類數學科學下設的運籌學與控制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以及系統科學及下設二級學科。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