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中國圍棋史電子版

中國圍棋史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1-03-24 07:45:31

㈠ 圍棋的歷史

起源中國
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人
下圍棋

黑白象徵陰陽
圍棋少年這個東西,從不曾聽說過,實際上是沒有的,不僅
我國
沒有,另外兩個也善於培養
圍棋
人才的
日本
韓國也沒有,因為從根本上說圍棋是種鍛煉
大腦
縝密
思維

競技
項目,只有下棋越來越經驗豐富、
大腦思維
越來越嚴密和活躍的20-60歲之間,一個
棋手
才會出現
顛峰
期。10幾歲的少年時期適合學棋,但絕對不會出類拔萃到能步入
頂級高手
行列的程度,而不是頂級的棋手,就更本不可能被別人驚嘆為所謂「圍棋少年」。
高手每10-20年就換一茬人,多看看體育新聞就知道動態了。

㈡ 中國圍棋史話txt全集下載

中國圍棋史話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需要別的再問

㈢ 圍棋發展歷史

古今中外,圍棋第一聖手——當屬吳清源大師!!!理由吳清源是圍棋藝術的大海——吳清源大師對圍棋藝術的貢獻是超越時空的,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無人能比。他的理論是通過他的圍棋著作和講座展示給世人,至今仍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他的實踐曾把當時日本所有的超一流全部降級。吳大師不僅是一位具有輝煌業績和德高望重的卓越棋士,還是內心深處蘊藏著一團永不熄滅的熱情之火,更有趣的是,他清潔高貴的人品,會讓人們認為他是禪房中修行多年的得道高僧。

㈣ 中國圍棋

圍棋,在我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世本》所言,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堯、舜是傳說人物,造圍棋之說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前559年,衛國的國君獻公被衛國大夫寧殖等人驅逐出國。後來,寧殖的兒子又答應把衛獻公迎回來。文子批評道:"寧氏要有災禍了,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用"舉棋不定"這類圍棋中的術語來比喻政治上的優柔寡斷,說明圍棋活動在當時社會上已經成為人們習見的事物。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鮮有記載。《西京雜記》卷三曾有西漢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人"的記述,但這類記載亦是寥如星辰,表明當時圍棋的發展仍比較緩慢。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17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系,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瞭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我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與前面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現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行圍棋定製。

由於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也無不雅好弈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對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與棋藝相當的"品格"(等級)。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南史·柳惲傳》載:"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見棋類活動之普遍。現在日本圍棋分為"九段"即源於此。上述這些變化,極大地促進了圍棋游藝技術的提高,為後來圍棋游藝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向國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唐宋時期,可以視為圍棋游藝在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化時期。由於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這時的圍棋,已不僅在於它的軍事價值,而主要在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智慧。弈棋與彈琴、寫詩、繪畫被人們引為風雅之事,成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藝娛樂項目。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187號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圖》絹畫,就是當時貴族婦女對弈圍棋情形的形象描繪。當時的棋局已以19道作為主要形制,圍棋子已由過去的方形改為圓形。1959年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出土的瓷質圍棋盤,唐代贈送日本孝武天皇、現藏日本正倉院的象牙鑲鉗木質圍棋盤,皆為縱橫各19道。中國體育博物館藏唐代黑白圓形圍棋子,淮安宋代楊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圓形棋子等,都反映了這一時期圍棋的變化和發展。

唐代"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是中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標志。所謂棋待詔,就是唐翰林院中專門陪同皇帝下棋的專業棋手。當時,供奉內廷的棋待詔,都是從眾多的棋手中經嚴格考核後入選的。他們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藝,故有"國手"之稱。唐代著名的棋待詔,有唐玄宗時的王積薪、唐德宗時的王叔文、唐宣宗時的顧師言及唐信宗時的滑能等。由於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擴大了圍棋的影響,也提高了棋手的社會地位。這種制度從唐初至南宋延續了500餘年,對中國圍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從唐代始,昌盛的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越出國門。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不但涌現了許多圍棋名手,而且對棋子、棋局的製作也非常考究。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來唐入貢的日本國王子所帶的棋局就是用"揪玉"琢之而成的,而棋子則是用集真島上手談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麗、新羅也同中國有來往,特別是新羅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圍棋的交流更是常見之事。《新唐書·東夷傳》中就記述了唐代圍棋高手楊季鷹與新羅的棋手對弈的情形,說明當時新羅的圍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明清兩代,棋藝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現之一,就是流派紛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形成了三個著名的圍棋流派:一是以鮑一中(永嘉人)為冠,李沖、周源、徐希聖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為冠,汪曙、方子謙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顏倫、李釜(北京人)為冠的京師派。這三派風格各異,布局攻守側重不同,但皆為當時名手。在他們的帶動下,長期為士大夫壟斷的圍棋,開始在市民階層中發展起來,並涌現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們通過頻繁的民間比賽活動,使得圍棋游藝更進一步得到了普及。

隨著圍棋游藝活動的興盛,一些民間棋藝家編撰的圍棋譜也大量涌現,如《適情錄》、《石室仙機》、《三才圖會棋譜》、《仙機武庫》及《弈史》、《弈問》等20餘種明版本圍棋譜,都是現存的頗有價值的著述,從中可以窺見當時圍棋技藝及理論高度發展的情況。

滿族統治者對漢族文化的吸收與提倡,也使圍棋游藝活動在清代得到了高度發展,名手輩出,棋苑空前繁盛。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過柏齡、盛大有、吳瑞澄諸為最。尤其是過柏齡所著《四子譜》二卷,變化明代舊譜之著法,詳加推闡以盡其意,成為傑作。

清康熙末到嘉慶初,弈學更盛,棋壇涌現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稱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風奇巧多變,使其後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寧人,並同於少年成名,人稱"海昌二妙"。據說在施襄夏30歲、范西屏31歲時,二人對弈於當湖,經過10局交戰,勝負相當。"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成為流傳千古的精妙之作。

排名前10位的棋手及其等級分:1、古力(2769分);2、孔傑(2705分);3、周鶴洋(2684分);4、王磊(2669分);5、胡耀宇(2666分);6、俞斌(2656分);7、常昊(2633分);8、邱峻(2631分);9、謝赫(2621分);10、王檄(2617分)。

㈤ 「00後」謝科創中國圍棋歷史,這是小將逐步開始發力的趨勢嗎

圍棋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棋類文化,和琴、書、畫並稱為“四藝”。很多人一說起圍棋,就會覺得這是非常小眾的一種棋盤游戲,誠然,和象棋比起來,圍棋確實顯得小眾一些。

不過即使圍棋作為一種古老的棋盤游戲,還是有很多人熱愛的,尤其是在東亞,圍棋的熱愛者更是數不勝數。

年輕的棋手實力不斷地在提升,根據新的棋手實力劃分顯示,大多數年輕一代圍棋職業選手都排在前面。

與之相反的是,很多優秀的“老棋手”們,已經逐漸被後起之秀們不斷趕超,比如曾經的圍棋世界冠軍、圍棋界的老將周睿羊,在最新的圍棋實力排行榜中,竟然屈居第三十位。

不過中國自古都講,青出於藍勝於藍,相信看到圍棋界的這些新人們不斷的趕超自己,周睿羊心中也會有些許欣慰之感。

對於謝科這次圍棋比賽中取得勝利,我在這里衷心的祝願謝科能夠在接下來的圍棋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也希望我國的圍棋“後浪”們,能夠繼續保持對圍棋的熱情,不斷向前。

㈥ 吧里誰了解中國圍棋史嗎

中國圍棋由於8年抗戰和5年解放戰爭遭到了極大的破環。棋手的競爭水平急劇下降。在60年代,曾出現全國圍棋冠軍(號稱「一子不棄過大將」)在中日圍棋友誼賽上,被日本業餘6段的老太太通盤追殺,最後大龍憤死。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中國當時的圍棋水平何其的令人失望。中國圍棋近代真正走上檯面是70年代末,當時中國最高的高手就是陳祖德老院長。他當時戰勝了日本職業九段宮本毅夫。完成了陳毅元帥「中國自己培養一個戰勝日本職業九段的願望」不過,陳老院長並不是中國自己培養的棋手。這里我們要感謝吳清源先生和藤澤秀行先生。沒有兩位的指導,中國圍棋在短短的40年內與日本圍棋抗衡是很難辦到的。

㈦ 中國圍棋史上第一人是誰

中國圍棋史上第一人是聶衛平。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聶衛平,曾開創「連勝11局」的圍棋神話,是中國圍棋史上唯一正式獲得「棋聖」殊榮的人。

聶衛平認為圍棋是最復雜的棋盤類游戲,AlphaGo的圍棋水平已經超越人類棋手,同時AlphaGo的成長速度也遠超與人類,應加強對人工智慧的控制。聶衛平表示學圍棋需要資金支持,更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同時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弈,勝負面前才能泰然處之。

(7)中國圍棋史電子版擴展閱讀

聶衛平少年時常與陳毅元帥對弈,陳毅曾鼓勵聶衛平:「繼承發展我國圍棋事業,超越日本,要靠你們這一代!」超越日本,為祖國爭光,成為聶衛平從小的奮斗目標。

1983年,中國《新體育》與日本棋院《圍棋俱樂部》協商舉辦「中日擂台賽」的消息傳出後,在人們心中引起極大的震動。

擂台賽於1984年10月3日在東京開幕。比賽中,聶衛平連勝日方小林光一、加膝正夫、藤澤秀行三位大將。這是中日圍棋比賽史上的轉折點,宣告了中日圍棋抗衡時代的來臨。

由於聶衛平與日本九段棋手對弈數十局,勝多負少,成績卓著,猶如舉兵而來、旋風出擊、凱旋收兵的常勝將軍,日本圍棋界稱他為「聶旋風」,這個美稱很快傳遍了全中國。

從1984年10月至1988年12月,四屆擂台賽,中國以3比1領先,聶衛平也取得了11局連勝的戰績。當年擁有日本七個大賽頭銜的超一流棋手均敗在他的手下。1988年國家體委授予他"棋聖"稱號,他是獲此稱號的第一位中國棋手,曾四次入選全國十佳運動員。

參考資料來源:CCTV-《開講啦》聶衛平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第一個獲得「棋聖」稱號的棋手

㈧ 圍棋的起源和發展

圍棋起源於中國。它比象棋出現得更早,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類。在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學士、才人淑女都喜愛這種棋藝。

圍棋的棋盤面由縱橫的19條交叉線組成,構成361個交叉點,棋子就下在這些交叉點上。圍棋棋子分黑白兩色,各有180枚。圍棋對弈,千變萬化,緊張激烈。雙方動用各種技術、戰術攻擊對方,非常富有戰斗性。由於圍棋奧妙無窮,古人曾經誇張地說,只有神仙才能發明它。

圍棋是一種智力型運動,學圍棋既可鍛煉提高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陶冶性情,培養人們頑強、冷靜、沉著的性格。因此,它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歡迎。

隋唐時期,圍棋傳到日本,19世紀時又傳到歐洲。現在,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圍棋運動。其中,以中國、日本、韓國的圍棋運動水平最高。中國的圍棋選手聶衛平、馬曉春等,都是國際著名的選手。圍棋已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體育競賽項目。

(8)中國圍棋史電子版擴展閱讀

圍棋在古代頗為風行,不管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常以弈為尚。春秋戰國出現了像「弈秋」這樣的圍棋高手,可謂圍棋的鼻祖。春秋時,圍棋理論逐漸形成,對於圍棋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國時,圍棋出現了大發展的局面,涌現出大批圍棋高手。由於社會賢達的喜愛和注意,這個時期出現了一些有關圍棋的專著。魏末晉初,興玄學,作為娛樂工具的圍棋也風靡一時。南北朝時圍棋在宮廷中受寵,劉宋時曾舉行全國性的圍棋比賽,選拔出278位圍棋高手。

宋明帝在位時還給棋家設置官署,授以俸祿,梁武帝蕭衍就親自撰寫過《棋經》,我國現存最早的圍棋著作是從敦煌石室發現的北周時期的手抄本《棋經》,記載了當時的圍棋規則和棋藝。

唐時,圍棋有了空前發展,唐玄宗為棋手們設置了官階九品的「棋待制」,使棋手成為國家的高級文職官員,從而促使圍棋在更大更廣的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南宋更是出現了有理論、有經驗、有指導的系統圍棋著作《忘憂清樂集》。

明朝,圍棋高手輩出,女棋手薛素素頗負盛名。清王朝的前期,也是中國圍棋高手輩出的時代。黃龍士、徐星友、施襄夏、范西屏的棋藝至今仍為中外人士稱道。但是到了清道光年間,由於帝國主義入侵,清朝政府的腐敗,經濟文化衰退,圍棋的命運也日益艱難,這是圍棋史上最衰退的時期。

這種情況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才得以恢復,當代棋聖聶衛平以一己之力,數次打敗日本超一流高手,撼動了日本的霸主地位,在這崛起的關鍵時期,被曹薰鉉統治的韓國圍棋界阻擊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