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決策表格式

決策表格式

發布時間: 2021-03-21 11:12:12

① 決策表判定規則怎麼決定Y和N

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
陶曉俊,朱敏
(華東師范大學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計算中心,上海 200062)
摘要:本文圍繞規則引擎技術分離業務流程和業務規則的思想,探討並提出一套有效使用規則引擎技術開發企業服務應用系統時所遵循的開發模式,其中包括設計一種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模型;提出實際開發過程中緊密結合規則引擎思想,使用規則引擎技術實現企業服務應用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關鍵詞:規則引擎 JSR-94 Rete演算法 Drools
Pattern of Building Enterprise Services with Rule Engine
TAO Xiao-jun,ZHU Min
(Computer Center,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study and advance a pattern 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rule engine for practical building enterprise services that using rule engine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d handy. The pattern includes a model of enterprise services based on rule engine, and the step and process of developing enterprise services using rule engine technology.
Key Words:Rule Engine JSR-94 Rete Arithmetic Drools
1. 引言
規則引擎是用以管理和自動實現業務規則的軟體系統,其主要實現的功能是存儲,分類和管理規則,驗證規則的一致性,通過規則推斷其它規則,聯系規則和執行這些規則的應用程序,其中的規則主要是指企業或商務業務邏輯,法律條款,企業政策等.規則引擎概念的思想是從軟體的應用邏輯中分離出商業規則,以實現商業應用的靈活性.在傳統的企業服務應用程序開發模式下,業務邏輯被直接固定在應用程序代碼中,這使得應用程序維護復雜並且代價昂貴,變化的商業規則和業務流程總是引起對應用程序的頻繁修改,尤其面臨動態商業模型和業務流程的挑戰時,傳統模式下開發的應用程序往往面臨全面和代價高昂的修改,甚至設計變化.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採用新的開發模式,將業務邏輯從代碼層剝離.使用規則引擎恰恰提供了一個將業務處理和業務規則處理分離,共用和統一管理維護業務規則的系統開發構架.本文以下探討的就是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應用開發模式,其中包括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模型和基本的開發步驟和方法.
2. 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模型
設計明確和有效的系統模型是企業服務系統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圖1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基於使用符合JSR-94標準的規則引擎及其模式開發的企業服務應用程序的體系結構.
圖1
"圖1"描述的企業服務體系分為三個部分:
應用程序/數據獲得系統:捕獲和存儲應用程序提交的所有數據,是業務服務的使用者.主要功能是提交業務請求和處理業務判定.
業務服務:通過具體實現的可調用的網路伺服器或者API,調用選定的規則引擎來執行業務規則邏輯或對業務規則邏輯進行運算,產生反饋信息和數據.同時也提供方便和有效維護業務規則邏輯的功能.
支持服務:提供業務服務使用者所提交的相關數據,即規則引擎執行業務規則或運算業務規則所需要的相關數據或應用程序或服務介面.
3. 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中的步驟和方法
在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中,至關重要的原則是:(1)分離工作流程和業務規則;(2)形式化地描述業務規則.在這個開發模式過程中,這兩個原則貫穿始終.分離工作流程和業務規則的目的在於將關鍵的業務判斷規則和業務事件響應提取出來,置於系統的公共部位(業務服務),供不同的應用程序工作流程使用,並且便於維護和管理.這是此模式下開發系統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形式化地描述業務規則的目的則是將業務規則以一種能夠被規則引擎處理的形式描述和表示,使業務規則可被運算化,使應用程序可以按照即定義的約定通過一個服務層來訪問這些規則.
以下提及和討論的開發模式中的方法和原則都圍繞著以上兩個原則展開.
3.1 使用決策表提取規則
在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明確企業應用中有哪些規則以及對應的業務判定.商業事務中條件元素的集合構成規則,規則決定判定和反饋,在散亂的企業業務中初步提取規則和對應的判定可以使用決策表的方法.

規則1
規則2
……
規則i
條件1
條件值

條件2

……

條件j

判定1
是否反饋

判定2

……

判定k

表1
"表1"給出的是決策表的一般格式.參照"圖一"所示模型,其中條件將成為系統中的數據域,條件值則是對應的數據,是支持服務管理和維護的對象,同時是應用程序/數據獲得系統捕獲和提交的對象.若干條件及其值的集合構成規則,是業務服務管理和維護的對象,也是規則引擎處理的根據.判定是業務服務通過規則引擎處理給出的反饋,最後由應用程序/數據獲得系統接收.
下面使用一個企業決定銷售人員當月銷售獎金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明決策表的使用:
A
B
C
D
E
F
G
1

rule1
rule2
rule3
rule4
rule5
rule6
2
achieveTarget
N
N
N
Y
Y
Y
3
saleVolume
preMonth
>=10k
<10k
=10k
4
warn
Y
N
N
N
Y
N
5
amortization
0%
1%
2%
2%
2%
3%
表2
表2中的"achieveTarget"表示條件"完成銷售指標";"saleVolume"表示條件"銷售額";"amortization" 表示判定"提成";"warn"表示判定"提出警告";"preVolume"表示數據"上月銷售額".
在"表2"中,列A描述了應用中所涉及的條件和系統處理後的判定,與各個條件或者判定同行的單元格中的值組合構成列B至列G,列B至列G中的每一列都是通過決策表得以分離的規則,規則通過條件值集合和判定反饋值的形式得以描述.例如規則2(rule2)描述的業務規則是:若沒有完成銷售指標,且銷售額大於上月銷售額,那麼不給警告,並且判定提成比率為1%.規則5(rule5)描述的業務規則是:若完成銷售指標,且銷售額小於或等於上月銷售額,那麼給予警告,並且判定提成比率為1%.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通過對企業成文或不成文商業規則的總結和歸納來生成決策表,在必要時,例如商業規則不明確時也可以通過對條件組合的窮舉來制定決策表,在以後的開發過程中再進行精簡.
分離商業規則是基於規則引擎開發企業應用的前提,它是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中的第一步,也是必須和最重要的步驟.如果使用本文提供的決策表方法可以比較方便地分離業務邏輯和商業規則,比較清晰准確地描敘規則,並且具有與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模型結合比較緊密的特點,這一特性使其可以對後續開發步驟中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力支持.
3.2 分析和解決規則沖突.
在分離和提取出規則之後,必須考慮規則之間的沖突,這里提到的沖突主要是指由於規則之間同一條件的值域相交而引起的判定歧義.如果規則之間存在沖突而沒有得到解決將造成判定結果的不確定,使規則引擎的處理不能正確進行.我們可以通過使用決策網格來偵測規則之間的沖突.具體的做法是將各條規則依次置於網格的行首和列首,網格中的每一個單元表示對應規則的交叉點,用以記錄相交的規則或者規則集合為真時,反饋值是否發生歧義.判斷規則是否沖突的依據是相交規則所包含條件值域的交集以及各個判定的反饋值,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以2.1中得到的規則為例,使用決策網格分析對於判定amortization的反饋,各條規則之間的沖突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

rule1
rule2
rule3
rule4
rule5
rule6
rule1
NC
Y[1,2]
N
N
N
N
rule2
Y[1,2]
NC
Y[2]
N
N
N
rule3
N
Y[2]
NC
N
N
N
rule4
N
N
N
NC
Y[1]
N
rule5
N
N
N
Y[1]
NC
Y[1,2]
rule6
N
N
N
N
Y[1,2]
NC
表3
"表3"清晰地描述了各條規則之間的沖突情況,其中Y表示規則可能同時為真,並且有沖突,跟隨其後的"[]"中指出具體發生沖突的判定名,判定序號或判定的描述;N表示規則沒有沖突或者不可能同時發生.
在明確了規則之間的沖突關系之後,自然必須考慮如何解決沖突.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三種解決規則沖突的方案:(1)優先順序模式;(2)隊列模式;(3)常用模式
優先順序模式:設定規則的優先順序順序,在規則發生沖突時採納較高優先順序規則的判定反饋.有利於保持業務處理結果的長期穩定性,適用於業務處理規則比較明確的企業應用
隊列模式:先進先出原則,即先使用原則.在一個時間段內集中批處理業務時,若發生規則沖突,則採納先使用(前一次或第一次處理已使用)規則的判定反饋.有利於保證統一批次業務處理結果的一致性,適用於有業務高峰的企業應用.
常用模式:記錄和參考業務處理中規則的使用頻率(規則為真的頻率),在發生規則沖突時採納使用頻率較高或較低的規則反饋.有利於根據業務開展情況靈活適用規則,適用於業務開展情況多變的企業應用.
在一個企業應用服務中,以上提出的規則沖突解決方案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以構成企業應用的規則沖突解決機制.在沒有採取規則沖突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一般規則引擎會採用LIFO (last in, first out)原則解決規則沖突,但是對於一個成功的基於規則引擎開發的企業應用,一套規則沖突解決機制是必不可少的.
3.3 形式化描述規則
規則集的沖突問題得到解決之後,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的下一步是要形式化地描述規則,使其具有可代碼化和可運算化的性質.當前的規則引擎一般都是基於Dr. Charles L. Forgy 於1979年提出的Rete演算法(網路演算法).Rete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組織一個有效的辨別網路,通過數據在網路中的傳播來過濾數據.Rete演算法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建立一個根結點(root node)作為數據對象進入辨別網路的入口,根據規則所包含的條件建立測試結點構成辨別網路,在網路的最底層構建若干終結點(terminal node)描述相應的規則.數據對象進入辨別網路之後經過途徑結點,最終到達某個終結點,激活這個終結點所描述的規則.根據Rete演算法的特性,要求將規則分割為LHS(left hand side)和RHS(right hand side),LHS由規則的條件部分組成,決定辨別網路中測試結點的生成,RHS由規則的判定部分組成,決定辨別網路中終結點的生成.
以2.1中得到的規則為例,可以採用在提取規則步驟中得到的決策表來解決問題,對於各個規則,其所在的列條件值構成它的LHS,判定反饋值則構成它的RHS.由此,每一條規則都可以被形式化地描述為:
形式化地描述規則為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中後續的將規則代碼化過程做了鋪墊.
3.4 設計業務流程
與通常的設計模式相同,基於規則引擎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也包含和關注企業服務的業務流程設計.由於實現了業務流程與業務規則的分離,使得業務流程的設計得到很大的簡化,業務流程中不再需要設計繁瑣和龐大的條件判斷,大大減輕了業務程序的負擔.業務流程的設計原則應遵從"圖1"描述的服務模型,設計方法則採用與以往設計模式相同的UML方法,在本文中不作詳細的討論,只以2.1中提出的例子為例,給出相應的業務流程活動圖來直觀說明分離業務流程與業務規則之後使得業務流程設計得到簡化的程度.
圖3
從"圖3"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業務流程已不包含業務邏輯,當業務邏輯改變時,不需要對業務流程作出改變.
3.5 業務規則代碼化和業務流程代碼化
代碼化的步驟既是企業服務具體得到實現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程序代碼實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從前序步驟的設計和結果,並且圍繞"圖1"描述的服務模型展開.在此以2.1中提出的例子為例,選用Java語言和"Drools"規則引擎來實現代碼化.本文只給出需要實現的類及其簡述,而不給出具體實現代碼.
應用程序部分的實現
SellApplication.class 捕獲數據,提交業務判定請求,接收反饋,實現業務流程.
SalesPerson.class 記錄銷售人員相關數據的數據對象.
FeedBack.class 記錄判定和反饋數據.
支持服務部分的實現
AchieveTargetService.class 負責給出銷售人員完成銷售指標的情況.
SaleVolume.class 負責提供銷售人員月和上月的銷售額.
業務服務部分的實現
AmortizationService.class 接受業務判定請求,調用規則引擎服務,反饋判定
規則的代碼化
以"表1"中的rule1為例,其對應"Drools" 規則引擎的代碼如下
rule "rule1"
salience -100 //優先順序設定
when //LHS
SalesPerson(achieveTarget == false, SaleVolume <= 100000)
$sa: SellApplication()
$fb: FeedBack()
then //RHS
fb.setWarn(true);
fb.setAmortization("0%");
sa.setFeedBack(fb);
end
4.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基於規則引擎構架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緊密地與規則引擎思想相結合,提出的步驟和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開發人員在開發企業應用服務過程中分離業務流程和業務規則,明確業務規則,並且使得這些業務規則具有可描述化,可用化的性質,最終得以在應用服務中實現作用.雖然規則引擎的應用還不廣泛,不深入,但是其概念和理論已經比較成熟,針對於企業服務應用,尤其在動態商業模式下的企業應用有著明顯的優勢.在實際的企業應用服務開發過程中,引入基於規則引擎構架的企業服務開發模式將使得企業服務應用具有更高的可維護性和更高的靈活性,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Malcolm Chisholm.How to Build a Business Rules Engine [M]. USA:Morgan Kaufmann,2003.11
[2] Ian Graham.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M]. USA:Wiley,2007.01
[3] (美)伽瑪 等著,李英軍 等譯.設計模式[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06
[4] (美)迪達等 著,李宏東等 譯,模式分類(原書第2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09

② 在Print方法中,若用逗號分隔, 則按 1 格式輸出各表達式的值,若用分號分隔,則按 2 格式輸出各表達式的

在C語言中,分號(;)只有一個作用,即作為語句結束的標志,所以,你希望以分號分隔參數是不可實現的,除非你把分號放到雙引號中作為普通字元交給Print方法處理。但是參數名不可以做為普通字元傳遞,所以.......

③ 表格式管理的特點是什麼

表格化管理的好處
所謂管理表格化,是企業規范化管理的主要實施途徑。把制度轉化為表內格容,表格化是落實制度的重要途徑。其具備簡潔、明了、易操作的特點,易把制度化的東西轉化為可實際操作的東西。數據化是企業規范管理的現實體現。只有數據最能體現結果。無論是制度化,還是表格化,最終能體現規范管理的只能是數據。
數據最能體現成績,最能表達結果。理論化是加快企業規范管理的實際成果。在數據化的基礎上形成更高的理論體系,理論的創新,制度化建設才能不斷完善。企業的精細化服務是一個規范化、標准化、制度化、程序化、表格化、數據化、理論化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
然而,管理工作的成敗,取決於能否做出有效的決策,而決策的正確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對整體把握和後期實施質量的程度。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更加統籌化、層次化和條理化。理清工作流程,理順管理思路,向管理要效益 , 善經營謀發展。這也是我們建立表格化創新管理體系的初衷。

④ 《管理信息系統》期末復習資料哪位同胞有啊

信息和數據的定義和區別管理信息系統處理的對象是數據,處理的結果是信息。數據是存儲在一種媒體上的非隨機的記號或符號,它對客觀世界中某種實體的特徵進行描述,是可識別的抽象符號。信息是經過加工處理後的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是具有一定含義的數據,是對決策或行為有現實或潛在價值的數據。信息的分類按企業主體分為系統內部信息和外部環境信息,按規范性分為格式化信息和非格式化信息,按描述性分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按描述字元分為文字信息和數字信息,按重要性分為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按應用領域分為政治、經濟、軍事等,按企業管理層次分為戰略規劃(戰略層)、管理控制(戰術層)和作業控制。信息的屬性信息價值性、可加工性、可傳輸性、可存儲性、共享性、信息的滯後性、信息的時效性。系統的特點集合性、相關性、層次性、整體性、目的性、環境適應性。系統工程思想總體最優思想、組合思想、分解協調思想、系統工程思想(明確問題、系統分析、系統綜合、系統設計、最優化、決策、計劃實施)。信息系統的分類過程式控制制系統、信息資源服務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其他。信息系統功能: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傳輸、輸出。管理信息系統以現代管理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和網路通信設施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系統思想為主導,建立起來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存儲並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信息的人機信息系統。三種類型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和特點①事務處理系統TPS:處理企業的日常事務,特點:事務信息是高度結構化的信息,信息量大,問題明確,處理方法規范,提供的信息一般是規范的報表。優點是明顯提高了管理人員處理日常事務的效率,提高了管理信息處理的准確性和及時性。缺點是沒有從企業全局優化的角度來開發系統,在基層使用,不支持中高層的工作。②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從企業全局優化角度開發建設,除處理日常事務外,還提供有關企業的總結報告和各種常規數據報表,在基層使用,對中層管理工作有支持作用,但對高層很少或沒有。③決策支持系統DSS:系統包括MIS和決策支持功能,對中層管理工作有支持作用,對高層管理工作決策有輔助支持作用。特點是包含高度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事務包含規范和不規范問題。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從管理方面:1. 數據處理2. 預測功能3. 計劃功能4. 控制功能5. 輔助決策功能。從信息處理方面:信息的採集、輸入、傳輸、存儲、加工、維護、使用。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1企業數據2計算機硬體系統3軟體系統4海量存儲介質5通信系統6專用信息收集、處理設備7管理信息系統規章制度8管理機構9工作人員。條碼技術一種光學自動化識別技術。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由一定的字元、數字及符號組成的信息。優點信息採集速度快,採集信息量大,誤碼率低於百萬分之一,相對於其他自動識別技術成本較低、操作簡單。一維條碼碼制條碼條和空的排列規則,常用的一維碼碼制:EAN碼、39碼、交叉25碼、UPC碼、128碼、93碼,及Codabar(庫德巴碼)等。不足:信息量有限。僅能標識物品,描述時需要後台資料庫的支持。表示漢字不方便、效率低。二維條碼特點高密度、具有糾錯功能、多種語言文字表示、加密機制。條碼技術應用生產線上的產品跟蹤、產品標簽管理、產品入出庫管理 、倉庫內部管理 、配送管理、保修維護。 GPS概念導航、授時和定位系統。組成部分1.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24顆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內的衛星,包括21顆實用衛星和3顆備用衛星。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包括1個主控站、3個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 3.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GIS概念即地理信息系統,是整個地球或部分區域的資源、環境在計算機中的縮影,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體的支持下,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採集、管理、操作、模擬、分析和顯示,並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為地理研究和地理研究決策服務而建立起來的計算機技術系統。信息組成空間信息(位置信息、非位置信息即屬性信息、時間信息)和地理信息,包括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GIS功能數據採集與輸入、數據編輯與更新、數據存儲與管理、空間查詢與分析(核心)、數據顯示與輸出。應用1城鄉規劃2資源清查3自然災害監測4土地調查5城市網管6宏觀決策7在交通領域的發展。EDI概念即電子數據交換,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是用標準的格式以電子方式在計算機之間自動進行的傳送企業商業交易資料的技術(實現各有關部門或公司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過程)EDI要素:①計算機應用(是應用條件,包括計算機軟硬體,主要進行標准數據文件的傳送及對接發文件進行自動識別和處理)、②通信網路(為EDI傳輸文件提供一個覆蓋面廣、高效安全的數據通信網作為技術支撐的環境;消息處理系統MHS為實現EDI提供了最理想的通信環境)、③數據標准化(UN/EDIFACT對文件結構、格式、語法規則等方面作出了標准規定,成為EDI標準的主流)MIS五種開發方式及各自特點 ①購買成熟軟體。優點:節省時間和費用、技術水平較高,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規范企業管理,解決許多累積問題。缺點:專用性差,不一定完全適合本公司業務處的需要,且隨著使用模塊的增多和應用的深入出現問題,要麼報廢,要麼降低系統目標。②部分定製。專用性較強的部分的維護以後會有一定麻煩。 ③委託從頭開發。優點:快速、省事,開發的系統技術水平較高。缺點:費用十分高、系統維護需要開發單位的長期支持。此方式需委託單位派業務人員參與系統的分析論證工作,開發過程中需雙方及時溝通,進行充分協調。④合作開發。優點:在開發過程中建立完善和培訓提高自己的開發技術隊伍,培養本單位的技術力量,便於將來的系統維護和升級。缺點:雙方在合作中易出現溝通不暢的問題,需要雙方及時進行協調達成共識。⑤完全獨立開發。優點:企業可以最終擁有系統的源代碼,方便對系統的升級和維護,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其他類似系統,開發的系統可以做到完全適合自己的需要且滿意度較高。條件成熟時可以把系統軟體推向市場,成立計算機軟體公司,進一步獲得收益。缺點是開發風險較高,成功的比率很低,系統開發往往拖期。一旦失敗,造成很大損失。 MIS的開發原則效益第一原則、分步實施原則、適應性原則、規范化原則、可靠性原則。結構化開發方法的思想核心階段化、模塊化(系統劃分成子系統,再分成模塊,再分成子模塊)、自頂向下化(自頂向下分解,自底向上組合開發)。結構開發生命周期①系統規劃:根據企業的目標與發展戰略缺點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戰略(戰略規劃),對企業信息需求進行總分析,確定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方案,劃分建設項目(企業信息需求分析),對系統建設所需各類資源進行估計與安排(資源分配)②系統開發:系統分析(初步調查,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現行系統的詳細調查,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方案)和系統設計(總體結構設計、數據存儲設計、輸入輸出設計、處理過程設計、計算機與網路系統方案的選擇、軟體編程),是系統建設的核心階段。③系統實施:軟體包購置、計算機與網路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系統測試、新舊系統轉換④系統運行與維護(系統運行的組織管理、系統評價、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預防性維護)。結發特點1) 嚴格區分工作階段。便於計劃管理和控制進度,前後銜接,不易返工。2)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則。在系統分析與設計時要從整體全局考慮,在系統實現時,根據設計要求先編制一個個具體的功能模塊,再自底向上逐步實現整個系統。3)用戶至上原則。用戶對系統開發的成敗至關重要,在開發過程中必須與用戶保持密切聯系,充分了解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和願望,也讓用戶了解系統的進展,以保證開發工作的正確方向和質量。4)工作成果文檔化、文檔規范化和標准化。便於管理、交流和使用。5)適用性。適用於大型系統和復雜系統,目的是保證系統的可靠性,步驟嚴格,強調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和全局性,每階段及時總結、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和糾正。結法缺陷1. 開發周期長,不能充分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可能發生的變化,僅在開始幾個階段與用戶溝通多,用戶介入系統開發的深度不夠,系統需求難以確定。2.文檔過多,開發過程繁瑣、復雜。快速原型法基本思想先藉助軟體開發工具快速建立一個系統的運行結果模型(原型),這個原型只是系統的框架,但反映了系統的主要功能和結構,內部還沒實現。(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首先要對用戶提出的初步需求進行總結,然後構造一個合適的原型並運行,此後通過系統開發人員與用戶對原型運行情況的不斷分析、修改和研討,不斷擴充和完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直至符合用戶要求為止)快原特點遵循人們認識事務的客觀規律,易於掌握和接受,能及早暴露系統實施後潛在的一些問題。將模擬手段引入系統分析的初始階段,溝通了用戶和開發人員的思想,能調動用戶參與的積極性,解決了結構化方法中最難於解決的一環。強調用戶參與、描述、運行、溝通。缺點:不適合大量運算及邏輯性強的模塊;對原企業基礎管理工作要求較高,否則容易走上機械模擬原手工系統的軌道。應用范圍:不適合大型系統的開發,處理過程明確、交互功能多、簡單的系統;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統。面向對象的基本思想客觀世界是由各種各樣的對象組成的,每種對象都有各自的內部狀態和運動規律,不同的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就構成了各種不同的系統。面向對象特點封裝性、抽象性、繼承性、動態鏈接性。 ①面對對象法是現實世界和人對現實世界認識的自然映射,其思想使得系統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與客觀實體相對應,符合人類的思維習慣,有利於開發過程中用戶與開發人員的交流和溝通,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系統開發的效率。②系統開發基礎統一於對象之上,各階段工作平滑,避免了許多中間轉換環節和多餘的勞動,加快了系統的開發進程。③軟體程序的可重用性提高,面向對象技術中的各種概念和特性,如繼承、封裝、多態性及消息傳遞機制等,使軟體的一致性、模塊的獨立性以及程序的共享性和重用性大大提高。缺點:必須依靠一定的軟體技術支持對大型項目,在大型項目的開發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須以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自頂向下的系統調查和系統分析作基礎,否則會存在系統結構不合理,關系不協調的問題。MIS戰略規劃的內容①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約束條件及總體結構。②企業現有的管理信息系統情況和評價。③業務流程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流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組織的資源狀況。④對影響規劃的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⑤近期計劃。影響系統總體規劃的關鍵因素 1.企業戰略是系統總體規劃的核心2有效性3.管理信息系統環境適應性。制定MIS戰略規劃的三個方法①戰略集合轉換法SST:在制定MIS的戰略規劃時,從組織的戰略目標導出MIS戰略目標。MIS戰略由組織戰略集合(使命、目標、策略、設計原則和其他戰略等)組成,包括系統目標、系統約束、系統開發戰略。②關鍵成功因素法CSF:找出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圍繞成功因素分析,確定企業的信息需求是什麼,並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步驟:1確定企業或MIS的戰略目標;2識別所有的成功因素3確定關鍵成功因素。3識別每個關鍵因素的性能指標和標准。4確定信息化建設的優先順序別。③企業系統規劃法BSP:通過對企業全面調查,分析其信息需求,制定MIS總體方案的方法。作用:確定出未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明確系統的子系統組成和開發子系統的先後順序。 對數據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和控制,明確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關系,保證信息的一致性。優點:保證信息系統獨立於企業的組織機構,使信息系統具有對環境變更的適應性。發生變化時信息系統的結構體系不會受太大沖擊。BSP步驟(1)定義企業目標。確定企業的總目標和各級部門的子目標,各個部門的目標應服從總體目標。(2)定義企業業務流程。企業業務流程是邏輯上相關的一組決策和活動的集合,識別和定義其過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企業業務流程大體上分為三類:計劃和控制流程、產品與服務流程、支持資源流程。(3)定義數據類。在識別企業過程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將所有的數據進行分類,利用過程/數據矩陣(U/C矩陣)來表示過程和數據之間的關系(4)定義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定義MIS的整體結構,劃分子系統,確定管理信息系統各部分數據之間的關系。根據數據產生和使用來劃分子系統,盡可能地將數據類密集的業務流程合並成一個子系統,可以減少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業務流程重組BRP強調以業務流程為改造對象和中心、以關心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為目標、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利用先進的製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從而實現企業經營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業績大幅提高。重組手段①信息技術:充分發揮IT的潛能,利用IT改造企業過程,簡化企業過程。②組織變革:變革組織結構,達到組織精簡,效率提高的目的。主要技術企業流程重組的主要技術是簡化和優化流程。流程簡化的主要思想是:戰略上精簡分散的流程;職能上糾正錯位的流程;執行上刪除冗餘的流程。 業務流程改進四原則ECRS即E(取消)、C(合並)、R(重排)、S(簡化)。橫向集成、縱向集成、減少檢查校正和控制、單點對待顧客、單褲提供信息、並行功工程等。調查的類型和方法初步調查(為可行性分析),詳細調查(系統分析時),補充調查(系統設計時)。方法:查閱資料、開調查會: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調查表法、實地調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項目可行性分析內容1)技術可行性 2)經濟可行性 3)社會環境方面的可行性 。系統分析的目的和內容 業務流程分析、數據流程分析、功能分析和劃分子系統分析、數據屬性分析、數據存儲分析、數據查詢要求分析、數據的輸入輸出分析等。數據屬性分析、數據存儲分析、數據查詢要求分析、數據的輸入輸出分析等可以在系統設計階段進行。詳細調查的方法重點詢問調查 、全面業務需求分析的問卷調查、深入實際的調查方式、詳細調查主要針對管理業務和數據流程兩部分進行,以現場和面談的方法為主。處理過程的邏輯描述的形式結構化語言、決策樹、決策表。系統設計的原則適應性、可靠性、系統性、經濟性。 主要任務
①系統的總體設計:信息系統流程圖設計、功能結構圖設計、功能模塊圖設計和系統的平台設計 。②系統的詳細設計:軟體模塊處理流程設計、資料庫或數據文件設計、代碼設計、輸入設計、輸出設計和對話設計。③寫出系統設計報告。軟體模塊劃分的原則模塊具有輸入和輸出、功能、內部數據、處理過程等四個特性。原則是要求劃分出的模塊具有相對獨立性,模塊間的依賴性盡量小,便於分階段完成。一個系統分解成模塊的基本要求:(1)模塊內聚度高(2)逐層分解劃分模塊(3)模塊間低耦合度。模塊分類(1)M類:完全由手工處理的模塊。(2)C類:完全由計算機處理的模塊。(3)I類:輸入模塊。(4)O類:輸出模塊。(5)D類:人和計算機對話的模塊。IDO三類是人機介面模塊。MIS平台設計也是系統總體配置方案設計,包括計算機處理方式、軟硬體選擇、網路系統的設計、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選擇。輸出設計的內容1)規范的外部信息輸出 2)內部信息輸出。方式1)顯示器輸出 2)列印輸出 3)電子文檔輸出 輸入設計的原則1減少輸入量。2提高輸入速度。3輸入錯誤。4輸入過程應盡量簡化。輸入設備1)鍵盤輸入 2)自動輸入設備 條碼閱讀器、語音輸入設備、掃描儀、光電識別、手寫輸入設備、自動接收設備、觸摸屏、IC卡讀卡機 3)電子數據導入。輸入數據校驗1)重復錄入校驗 2)列印校驗3)范圍校驗 4)平衡校驗 5)邏輯校驗。 人機對話方式類型⑴菜單方式 ⑵填表式 ⑶問答式 ⑷提問式。系統實施的主要任務系統實施是新系統付諸實現的階段,是在完成系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本階段任務是在前面對系統所做的分析、設計工作基礎上,完成系統硬體環境的建立、軟體程序設計、系統調試和系統轉換、培訓用戶等任務,最後把一個可以實際運行的系統交給使用者。(1)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平台;(2)編程,物理上實現系統;(3)進行系統測試,排除錯誤並完善功能;(4)用戶培訓;(5)進行系統交接;(6)制訂系統管理和操作制度,正確運行系統。系統測試步驟單元測試、組裝測試、確認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系統測試方法分為人工測試和機器測試。人工測試目的在於檢查程序的靜態結構,找出程序設計的邏輯錯誤,是機器測試的准備,測試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機器測試先設計測試標准實例,然後以事先設計好的測試標准實例執行被測程序,對比運行結果與預期結果,如果有差別就發現錯誤,包括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系統轉換方式及各自特點①直接轉換:立刻停止老系統,啟用新系統,適用於過程不復雜,數據不重要即使失敗也影響不大的場合。特點為轉換簡單,費用低。②並行轉換:新老系統並行運行,確認無誤後新系統正式代替。特點是安全可靠,期間如不滿意可以馬上對新系統進行修正,但是費用高工作壓力大。③分段轉換:逐步轉換,每次只轉換部分系統。特點是過程可靠、費用不高,但增加了部分轉換中的業務介面和數據介面問題。系統轉換前的准備工作組織准備、物質准備、文檔的准備、數據准備、用戶培訓。 系統評價的目的①檢查系統的總體目標是否達到預期設計要求; ②檢查系統的功能是否達到預期設計要求,有哪些功能不足。 ③檢查系統的各項運行指標是否達到預期設計要求; ④檢查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與預期的比較; ⑤根據評價結果,提出管理信息系統的進一步的改進意見。 軟體維護的類型1)糾錯性維護,糾正系統中的錯誤。2)適應性維護,使系統適應環境的變化。3)預防性維護,為未來的修改和調整奠定更好的基礎,消除潛在錯誤。ERP電子商務概念是指通過信息網路以電子數據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並完成的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電子商務實際上是以網路為主的多種信息技術在商業領域的集成應用。以國際互聯網為主的計算機網路上進行的一切經濟和商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都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模式1)商務流程:以電子查詢的形式來進行需求調查→以電子單證的形式調查原材料信息確定采購方案→生產→通過電子廣告促進商品銷售→以電子貨幣的形式進行資金接收→同電子銀行進行貨幣結算→商品交割。2)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交易前的准備、易談判和簽定合同、辦理交易進行前的手續、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索賠。3)BtoB電子商務的網路結構。 決策支持系統概念與作用DSS是在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決策活動過程中,通過人機對話,向決策者提供信息,協助決策者發現和分析問題,探索決策方案,評價、預測和選擇方案,以提高決策有效性的一種以計算機為手段的信息系統。數據倉庫特點①面向主題②集成化(③穩定性 ④反映歷史變化性。
電子數據處理系統(EDPS)決策支持系統(DSS)主管信息系統(EIS)辦公自動化(OA)專家系統(ES)戰略信息系統(SIS)遙感RS數字地球DE物料需求計劃MRP製造資源計劃MRP II企業資源計劃系統

⑤ 決策表和決策樹的功能在於描述() A.輸入內容 B.數據儲存 C.處理邏輯 D. 輸出格式

選C沒問題。決策的過程就是某實例經過其滿足判斷條件的所有節點的一條邏輯路徑,即從根節點到葉子節點的一次遍歷。

⑥ 調查表格式!!!!

怎樣寫調查報告?
講兩個問題:
? 調查報告的寫法
? 調查報告的撰寫格式
Ⅰ 調查報告的寫法,包括標題、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
1.1 標 題: 三種寫法。
① 標題是文章標題的寫法(如:《西部企業生態立旗「一石三鳥」》,《某某市蔬菜的品種結構問題》,《興「母親水窖」工程 擺脫缺水窘境》)。
② 標題是類似於公文標題的寫法(如:《某鋼廠技術供應處實行經濟責任制調查》,《關於農村信用社業績的調查報告》,《對內蒙古生態移民面臨問題的調查》)。
③ 正副標題寫法,一般是正題揭示主題,副題寫出調查的事件或范圍。(如:《 振興經濟要靠科學技術——包頭市依靠科技人員發展工業的調查》。)
1.2 署 名: 標題下面要署名,即寫姓名、年級、班級。
1.3 正 文: 由兩個部分構成,即 前言;調查報告的主體。
1.3.1 前 言:扼要說明 調查的目的;時間、地點;對象或范圍;做了哪些調查;本文所要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基本情況和提出問題,寫法可靈活多樣。
1.3.2 調查報告的主體:主要是對事實的敘述和議論。 一般把調查的主要情況、經驗或問題歸納為幾個問題,分為幾個小部分來寫。每個小部分有一個中心,加上序碼來表明,或加上小標題來提示、概括這部分的內容,使之眉目清楚。
Ⅱ 調查報告的撰寫格式
題 目
姓 名
( 經濟管理學院 2001級 經濟學專業 )
前 言
一、
1、



2、
3、
4、
二、
三、
結 語

調查報告參考格式
調查報告的結構
題目
前言(導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調查目的)
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1. 題目
應以簡煉,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所要調查的對象,領域,方向等問題.題目應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紹應簡明,扼要,切題,背景介紹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獻小結.
調查目的:闡述調查的必要性和針對性,使讀者了解概況,初步掌握報告主旨,引起關注.
3. 方法
詳細描述研究中採用的方法,使讀者能評價資料收集方法是否恰當.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地點
時間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選擇(抽樣方法),樣本量的估計
調查方法:定性,定量
質量控制
4.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可以放在一起寫,也可以分開寫.
結果和討論分幾節來完成.一般採用描述,分析,討論來寫.
描述:
描述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
描述調查人群的人口社會學特徵,
描述調查事物的特徵
對比:
歷史對比
他人研究對比
本調查中不同特徵人群對比
4. 結果與討論
推斷:
在對比的基礎上進行統計推斷
(前提條件: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
討論:反映作者學術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要緊緊圍繞結果,以及可能有爭議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討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把調查結果上升到理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揭示內在聯系.
與他人結果相矛盾的地方,討論發生的原因和理論依據.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論點明確.
5. 結論與建議
結論
用扼要的文句把論文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切忌重復文章內容.
文字結構應該准確,完整,精練,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結果.
建議
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建議
進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議
6. 參考文獻
列出主要理論依據和方法,以及有爭議的論據.
具體格式見文獻綜述中講述的參考文獻的格式.
7. 附錄
在論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沒有使用,但又與論文有關的具有科學價值的重要原始資料,數據,如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復雜的公式推導,計算程序,各類統計表,統計圖等都可以放在附錄中,有利於說明和理解調查報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學信息.

⑦ 什麼是非線性編輯

非線性編輯是相對於傳統上以時間順序進行線性編輯而言。傳統線性視頻編輯是按照信息記錄順序,從磁帶中重放視頻數據來進行編輯,需要較多的外部設備,如放像機、錄像機、特技發生器、字幕機,工作流程十分復雜。非線性編輯藉助計算機來進行數字化製作,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計算機里完成,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外部設備,對素材的調用也是瞬間實現,不用反反復復在磁帶上尋找,突破單一的時間順序編輯限制,可以按各種順序排列,具有快捷簡便、隨機的特性。非線性編輯只要上傳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編輯,信號質量始終不會變低,所以節省了設備、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線性編輯需要專用的編輯軟體、硬體,在現在絕大多數的電視電影製作機構都採用了非線性編輯系統。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