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張的答題格式
㈠ 修辭手法的答題格式
修辭手法作用類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3誇張: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6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7反問: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8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9反復: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復..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答題方式:這一句採用了……的修辭手法,…....(作用)論述了……(內容).
說明方法作用類
1.舉例子: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好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徵
2.下定義:完整、科學、准確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區別開
3.列數字:更科學、准確、具體的說明了……的……特點。(《死海不死》關於死海含鹽量的一系列數字科學准確地說明了死海含鹽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徵。)
4.打比方:形象生動的說明了……事物特徵。(《中國石拱橋》「石拱橋的形狀就像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形狀特徵。)
5.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向沙漠進軍》沙漠危害人類的兩種方式:游擊戰、陣地戰)
6.作比較: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答題要結合內容)突出了……(尋找比較點)
7.列圖表:直觀形象的寫出了……
8.作詮釋:對事物的某些特徵作一番的解釋
9.摹狀貌:(類似於描寫)比較生動形象
10.作引用:更有說服力的說明了……
★答題方式:這一句(段)採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特點,起到……的作用。
感覺有用說的話就點個贊吧!
㈡ 修辭手法的答題格式(初中)
這句話用了()修辭手法,然後回答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比如比喻生動形象啊), 結合句子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什麼事物,給人以什麼樣的感受。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作用: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作用: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更加鮮明突出。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作用比直接說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
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㈢ 誇張的答題格式是什麼 如比喻的答題格式:講什麼比做什麼,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什麼的什麼的特點
誇張句:為了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種事物的本質特徵,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對事物的某些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作藝術上的渲染,這種修辭手法叫做誇張.誇張句一般分為三類:
一、擴大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誇張形式.
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誇張形式.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三、超前誇張:在時間上,把前後事物提前一步的誇張形式.
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這里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瀑布誇張為「三千尺」,是突出瀑布的壯觀,令人震撼.
㈣ 排比答題格式
常見修辭手法及其答題格式
常見修辭手法及其答題格式
比喻: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徵,表達了(誰,什麼樣的)(哪些)感情(寫景詠物文)。
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似的,恰似」等連接。
例:孩子們像花朵。
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
例: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
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
例: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優美姿態(1分),表達了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1分)。例2: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文中出處: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老舍《濟南的冬天》))
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把「冬天的濟南」比作「藍水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冬天的濟南給人的清亮、空靈的感覺(1分),表達了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喜愛之情(1分)。例3:那億萬棵寧死不屈、雙拳緊握的枯楊,似一尊巍然聳立的雕塑。
(選句出處:他們讓戰友落淚,他們讓敵人尊敬,那億萬棵寧死不屈、雙拳緊握的枯楊,似一尊巍然聳立的雕塑。一看到他們,就會想起岳飛,想起袁崇煥,想起譚嗣同,想起無數中國人的氣節,一種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氣節。)
答: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寫出了胡楊死後依然挺立的悲壯姿態(1分),表現了胡楊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氣節(1分)。
擬人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XX人格化(或:賦予XX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的地描繪了……特點或情態,含蓄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從未見過開得這么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
答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蘿比做瀑布,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藤蘿的茂盛(1分)。表達了作者對藤蘿花的贊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從土裡鑽出來。
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動地描繪了春天到來時小草生長的可愛姿態(1分),表達了作者對小草的喜愛之情(1分)。例3:霜風擊倒,掙扎爬起;沙塵掩蓋,奮力撐出。
(選句出處:霜風擊倒,掙扎爬起;沙塵掩蓋,奮力撐出。他們為精神而從容就義,他們為信念而慷慨赴死。雖斷臂折腰,仍堅挺著那一副鐵錚錚的風骨;雖傷痕累累,仍顯現著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
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胡楊人格化,形象地描繪了胡楊與霜風和沙塵抗爭的姿態,表現了胡楊頑強的精神和硬朗的本色。
反復
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的修辭方法。
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強調了……(或:強烈地表達了……的情感)。例: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
答案: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強調了「盼望」,強烈表達了作者渴望春天來到的急切心情,同時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春天寫活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臨近了。
排比:
使句式工整,節奏感強,強化語勢,使語言精煉、有力,強調了……
敘述:運用排比,形成語勢,鋪敘了……,強烈地表達了……
抒情:運用排比,形成語勢,強烈地表達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摯感人。
景物描寫:運用排比,形成語勢,鋪寫了……,渲染了……氣氛(或:突出了……的美),表達了……
議論:運用排比,形成語勢,強烈(層層深入)地表達了……,增強了說理力量,有雄辯的氣勢。例1: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採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花的鮮艷美麗,句式整齊、音律和諧、氣勢如虹,表達了作者對春花的喜愛之情。例2: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誰是最可愛的人》)
答: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文章的節奏感更強,氣勢更強烈,強調了志願軍戰士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對志願軍戰士的贊美之情。例3:靜物是凝固的美,動景是流動的美;直線是流暢的美,曲線是婉轉的美;喧鬧的城市是繁華的美,寧靜的村莊是淡雅的美。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
答: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文章的節奏感更強,氣勢更強烈,強調了美無處不在的特點。
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注意,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問題,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就叫做設問句。
①開頭設問:點明寫作對象(內容),吸引讀者注意,引出下文
②中間設問:承上啟下,引發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進一步深入,使文章脈絡清晰。例1:中學生應樹立怎樣的金錢觀?(首先……)
答: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啟發讀者對中學生應樹立怎樣的金錢觀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重語氣的一種修辭手法。反問只問不答,人們可以從反問句中領會別人想要表達的意思。
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強調了……強烈地表達了(什麼)之情。例1:這能全怪我嗎?
答案: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意思是說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責任,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父母的責備之情。
誇張
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什麼怎麼樣,啟發讀者聯想,使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例1:教室里靜得出奇,連針掉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
答: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別安靜,啟發讀者聯想,使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例2: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了。(老舍《駱駝祥子》)
答: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天氣的酷熱,使北京的夏天給人的熱的感覺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例3: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答: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場地小的特點,使場地的小表達得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 例4: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註:根據具體語境回答)
答①: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她不勝酒量的特點,使她不善喝酒的特點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
答②:……突出地表現了她面對幸福突然來臨時的感覺,使她的陶醉感表現得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
對偶(駢句、對仗,漢語特有)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的景物(或:抒發了……的情感;或:闡述了……的哲理),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例:雪茫茫 雨霏霏
答: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雨雪紛飛的景象,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
幾種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們知道,比喻有三種基本類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實,比喻還有若干種形式。了解和掌握這些形式,對於靈活運用比喻,提高語言表達技巧,是大有好處的。
一、博喻:又名復喻,即運用多個不同的喻體來說明或描繪同一個本體。這種比喻能夠充分地描寫事物的特徵,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內涵,又能大大地增強文章的氣勢。如:……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白、藍、紫,五彩繽紛,像綿延的織錦那麼華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天山景物記》)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將比喻中的本體和喻體的關系倒過來使用,它能使本體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現,而且意趣盎然。如: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干癟得很,樣子十分難看。(《反對黨八股》)
三、反喻:即從本體的反面設喻,來說明本體不具備某種性質或特徵。這種比喻具有正反對照的效果,能夠加強觀點和感情的鮮明性。如: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顯耀自己。(《致橡樹》)
四、引喻:即運用一種事物蘊含的道理來引出並比喻另一種事物蘊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體部分,後面是本體部分。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天上的街市》)
六、較喻:又稱強喻,是指本體不僅像喻體,而且超過喻體。如:可是在中國,那時是確無寫處的,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為了忘卻的記念》)
七、飾喻:是指本體和喻體間構成修飾和被修飾的關系。它有兩種形式,一是喻體作定語,本體作中心語,如:在太陽下,那點點水泡似的蒙古包,閃爍著白光。(《天山景物記》)二是本體作定語,喻體作中心語,如:有時,望著莽莽蒼蒼的大地,我騎著思想的野馬賓士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土地》)附:中學課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識
一、地區名
1、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例如:江表英豪咸歸附之。《赤壁之戰》
2、江東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如:亮兄瑾也,避亂江東。《赤壁之戰》
3、關中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如: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過秦論》
4、山東指崤山以東的地區。如: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鴻門宴》
5、河北河南指黃河以北和黃河以南的地區。如: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6、中國指中原地區。如: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
二、政區名
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故「九州」也用來指代中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已亥雜詩》
2、八州、八荒泛指中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並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3、郡行政區域。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如: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4、國漢代諸候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國的區域略大於郡,所以「郡國」連稱。如: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張衡傳》
5、道唐代的道是臨察區,相當於漢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為十道,後又分為十五道。陳明選下騎搏戰,至兵備道前被殺。《閻典史傳》
6、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徵收賦稅轉運漕糧的,後來帶有行政區和軍區的性質。如: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省本是官署名稱。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後來行省成為正式的行政名稱,簡稱省。
8、縣地方基層行政區域。如:欲開道置縣,以靖鄉土。《海瑞傳》
三、山川關隘名
1、江指長江。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2、河指黃河。如: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
3、崤指崤山。如:崤有二陵焉。《崤之戰》
4、函指函谷關。如: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過秦論》
5、岱指泰山。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岳》
6、五嶽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如: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
7、四瀆指長江、黃河、淮水、濟水。
9、大澤指雲夢(在今湖北省長江南北,本為兩澤,江北為雲,江南為夢。後來淤為陸地,今洪湖等是其遺跡。)洞庭、彭蠡(今鄱陽湖)、具區(又名震澤,今太湖)。
10、五湖指具區、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東南)、洞庭湖。
11、有古稱、別稱的地名。
(1)、南京又稱建康、建業、金陵、江寧、白下、石頭城等。如:金陵降,君臣出走。《閻典史傳》
吳中孫公兆圭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梅花嶺記》
(2)、杭州又稱臨安、錢塘、武林等。如: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柳敬亭傳》
(3)、福州又稱三山。如: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指南錄〉後序》
(4)、鎮江又稱京口。如:去京口,挾旨首以備不測,幾自剄死。(同上)
(5)、開封又稱東京。如: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柳敬亭傳》
12、三都、兩都、三輔。
(1)、三都東漢的三都指東都洛陽、西都長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東都洛陽、北都晉陽、京都長安。
(2)、兩都漢代指長安、洛陽,又叫兩京。
(3)、三輔漢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於郡的政區,因為是管轄京都及其附近地區,故合稱「三輔」。
13、畿古代王都所在地的千里地面。後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如: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㈤ 誇張的作用答題格式
①運用了誇張修辭手法。
②突出了(什麼事物)的(什麼)特點。
使(什麼)形象更加鮮明,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㈥ 語文誇張的答題格式要什麼+對象+特徵的答題格式
強調突出加對象加特徵
㈦ 誇張的答題格式是什麼
誇張句:為了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種事物的本質特徵,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對事物的某些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作藝術上的渲染,這種修辭手法叫做誇張。誇張句一般分為三類:
一、擴大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誇張形式。
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誇張形式。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三、超前誇張:在時間上,把前後事物提前一步的誇張形式。
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這里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瀑布誇張為「三千尺」,是突出瀑布的壯觀,令人震撼。
㈧ 語文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和答題格式
修辭手法有:
1、比喻: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專有相似點,使用一屬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擬人: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3、排比: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4、誇張: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5、反問:又稱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答題格式(語文的答題不要只局限在一種格式里,可以根據個人的理解發揮):
這句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通過xx(簡述一下該修辭手法的特別,比如比喻的修辭手法,就說把xx比作xx),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加強語氣,突出了什麼,表達作者某情感;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㈨ 誰知道修辭手法的作用和答題格式
比喻:①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
②議論文中,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
(擬人必須要模擬的人動作、神態、語言等。)
排比:①增強語氣語勢;
②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④通過排比句寫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復:強調所說內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
(反復強調的是被重復的詞語本身;排比強調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復的詞語。)
誇張:突出事物××的特徵,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對偶:①語言簡練工整;
②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
③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對比: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
反問:①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②引起讀者反思。
設問:①提出問題,引起讀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開頭或結尾,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③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進一步深入,脈絡清晰。
引用:①說明文、記敘文:既形象地描繪了……,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
②議論文:增強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反語: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不明白請及時追問,滿意敬請採納,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