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網幀格式
Ⅰ 乙太網幀格式有哪幾種
乙太網幀格式,即在乙太網幀頭、幀尾中用於實現乙太網功能的域。
在乙太網的幀頭和幀尾中有幾個用於實現乙太網功能的域,每個域也稱為欄位,有其特定的名稱和目的。
IEEE802.3以太幀頭如圖所示:
擴展:乙太網幀格式多達5種,這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事實上,今天的大多數TCP/IP應用都是用Ethernet V2幀格式(IEEE802.3-1997改回了對這一格式的兼容),而交換機之間的BPDU(橋協議數據單元)數據包則是IEEE802.3/LLC的幀,VLAN Trunk協議如802.1Q和Cisco的CDP(思科發現協議)等則是採用IEEE802.3SNAP的幀。
前導碼(7位元組)、幀起始定界符(1位元組)、目的MAC地址(6位元組)、源MAC地址(6位元組)、類型/長度(2位元組)、數據(46~1500位元組)、幀校驗序列(4位元組)[MAC地址可以用2-6位元組來表示,原則上是這樣,實際都是6位元組]
Ⅱ 如何辨別乙太網中不同的幀類型
一、乙太網幀格式的幾種類型
1、1982年,出現了Ehternet II的標准。
2、1983年,現出了Novell—ether幀的標准。
3、1985年,出現了IEEE 802.3規范。
4、為解決Ethernet II與802.3幀格式的兼容問題,後來推出了Ethernet SNAP格式。
5、cisco設備支持以下幾種不同的乙太網幀格式,包括arpa,sap,snap和Novell—ether。
二、不同類型的幀的格式
1、Ethernet II:
幀頭(Frame Header)由6個位元組的目的MAC地址,6個位元組的源MAC地址,2個位元組的類型域(標示封裝在Frame裡面的數據的類型)組成,後面是46—1500位元組的數據,幀尾是4位元組的幀校驗(FCS)。
2、Novell Ethernet:
幀頭與Ethernet II的區別是其中的類型域變成了長度域,長度域後面的兩個位元組0xFFFF,用於標示此幀是Novell Ether類型的幀;接著後面的數據域為44—1498個位元組,幀尾與Ethernet II相同。
3、IEEE 802.3/802.2:
802.3幀頭與Ethernet II的區別也是其中的類型域變成了長度域,其中又引入802.2協議(LLC)在802.3幀頭後面添加了一個LLC首部,由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佔用1個位元組),SSAP(Source SAP,佔用一個位元組),一個控制域(佔用1個位元組)。SAP是用來標示幀的上層協議的。
4、Ethernet SNAP:
SNAP幀與802.3/802.2幀的最大區別是增加了一個5位元組的SNAP ID,其中前面3個位元組通常與源MAC地址前三個位元組相同,表示廠商代碼。有時也可設為0,後2個位元組與Ethernet II的類型域相同。
三.如何區分不同的幀格式
如果幀頭中源MAC地址後面的2個位元組的值大於1500,則此幀為Ethernet II格式。接著比較後面的2個位元組,如果為0xFFFF則是Novell Ether類型的幀; 如果為0xAAAA則為Ethernet SNAP格式的幀;如果都不是則為Ethernet 802.3/802.2格式的幀。
Ⅲ 乙太網幀格式有哪幾種
乙太網幀格式,即在乙太網幀頭、幀尾中用於實現乙太網功能的域。
在以太專網的幀頭和幀尾中屬有幾個用於實現乙太網功能的域,每個域也稱為欄位,有其特定的名稱和目的。
IEEE802.3以太幀頭如圖所示:
擴展:乙太網幀格式多達5種,這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事實上,今天的大多數TCP/IP應用都是用Ethernet
V2幀格式(IEEE802.3-1997改回了對這一格式的兼容),而交換機之間的BPDU(橋協議數據單元)數據包則是IEEE802.3/LLC的幀,VLAN
Trunk協議如802.1Q和Cisco的CDP(思科發現協議)等則是採用IEEE802.3SNAP的幀。
前導碼(7位元組)、幀起始定界符(1位元組)、目的MAC地址(6位元組)、源MAC地址(6位元組)、類型/長度(2位元組)、數據(46~1500位元組)、幀校驗序列(4位元組)[MAC地址可以用2-6位元組來表示,原則上是這樣,實際都是6位元組]
Ⅳ 乙太網的幀格式是怎樣命名的
乙太網幀格式及例子很多人將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和乙太網(Ethernet)混為一談,這個誤解大概是因為和其他區域網技術比較起來,乙太網技術使用得是如此普遍、發展得是如此地迅速,以至於人們將"乙太網"當作了"區域網"的代名詞。
1乙太網概述
1973年,施樂公司(Xerox)開發出了一個設備互連技術並將這項技術命名為"乙太網(Ethernet)"。Ethernet採用了匯流排競爭式的介質訪問方法(起源於夏威夷大學在60年代研製的ALOHA網路),它的問世是局城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79年,Xerox與DEC、Intel共同起草了一份10 Mbps乙太網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規范,稱為DIX(Digital、Intel、Xerox)規范-DIX 1.0。
1980年2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成立了專門負責制定區域網絡標準的IEEE 802委員會。該委員會開始研究一系列區域網(LAN)和城域網(MAN)標准,這些標准統稱為IEEE 802標准。其中,IEEE 802.3對於基於匯流排型的區域網進行了規定(實際上IEEE 802.3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參考、借鑒了很多已經實現的乙太網技術)。
1982年,DIX修改並發布了自己的乙太網新標准:DIX 2.0。
1983年,Novell根據初步形成的IEEE 802.3規范發布了Novell專用的乙太網幀格式,常被稱為802.3 原始幀格式(802.3 raw)。
1984-1985年,IEEE 802委員會公布了五項標准IEEE 802.1~IEEE 802.5。其中,公布了兩種802.3幀格式,即802.3 SAP和802.3 SNAP。
後來,IEEE 802標准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修訂並作為國際標准,稱為ISO 8802。
2乙太網技術概述
盡管區域網的各種標准在內容上有不少區別,但是,其主要的技術實現方法是相近的。
2.1Ethernet地址
為了標識乙太網上的每台主機,需要給每台主機上的網路適配器(網路介面卡)分配一個唯一的通信地址,即Ethernet地址或稱為網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IEEE負責為網路適配器製造廠商分配Ethernet地址塊,各廠商為自己生產的每塊網路適配器分配一個唯一的Ethernet地址。因為在每塊網路 適配器出廠時,其Ethernet地址就已被燒錄到網路適配器中。所以,有時我們也將此地址稱為燒錄地址(Burned-In- Address,BIA)。
Ethernet地址長度為48比特,共6個位元組,如圖1所示。其中,前3位元組為IEEE分配給廠商的廠商代碼,後3位元組為網路適配器編號。
Ⅳ 乙太網數據幀格式是什麼
乙太網數據幀格式是起始部分由前同步碼和幀開始定界符組成,後面緊跟著一個乙太網報頭,以 MAC 地址說明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以太幀的中部是該幀負載的包含其他協議報頭的數據包,如 IP 協議。由一個 32 位冗餘校驗碼結尾,用於檢驗數據傳輸是否出現損壞。
(5)乙太網幀格式擴展閱讀:
當乙太網軟體從網路層接收到數據報之後,根據需要把網際層的數據分解為較小的塊,以符合乙太網幀數據段的要求。把數據塊打包成幀。每一幀都包含數據及其他信息,這些信息是乙太網網路適配器處理幀所需要的。
乙太網幀的整體大小必須在 64~1518 位元組之間(不包含前導碼)。有些系統支持更大的幀,最大可以支持 9000 位元組。有些系統支持更大的幀,最大可以支持 9000 位元組。
Ⅵ 簡述乙太網幀封裝格式和802.1q封裝格式有什麼不同
乙太網幀與802.1q的主要差別在於802.1q幀頭有vlan信息,所以如果要用vlan則必須要用802.1q,這也是為什麼三層交換機埠做trunk時必須要吧封裝協議換成802.1q的原因。
Ⅶ 簡述乙太網幀封裝格式有那些欄位。
在乙太網的幀頭和幀尾中有幾個用於實現乙太網功能的域,每個域也稱為欄位,有其特定的名稱和目的DIX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Intel, Xerox——數字設備公司,英特爾,施樂)
Preamble
8
Destination
6
Source
6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IEEE802.3(Original)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IEEE802.3(Revised 1997)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Ⅷ 乙太網鏈路數據幀的格式是什麼
目前,有四種不同格式的乙太網幀在使用,它們分別是:
●Ethernet II即DIX 2.0:Xerox與DEC、Intel在1982年制定的乙太網標准幀格式。Cisco名稱為:ARPA。
●Ethernet 802.3 raw:Novell在1983年公布的專用乙太網標准幀格式。Cisco名稱為:Novell-Ether。
●Ethernet 802.3 S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 802.3的SAP版本乙太網幀格式。Cisco名稱為:SAP。
●Ethernet 802.3 SN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 802.3的SNAP版本乙太網幀格式。Cisco名稱為:SNAP。
在每種格式的乙太網幀的開始處都有64比特(8位元組)的前導字元,如圖3所示。其中,前7個位元組稱為前同步碼(Preamble),內容是16進制數0xAA,最後1位元組為幀起始標志符0xAB,它標識著乙太網幀的開始。前導字元的作用是使接收節點進行同步並做好接收數據幀的准備。
圖3 乙太網幀前導字元
除此之外,不同格式的乙太網幀的各欄位定義都不相同,彼此也不兼容。
四、Ethernet II幀格式
如圖4所示,是Ethernet II類型乙太網幀格式。
圖4 Ethernet II幀格式
Ethernet II類型乙太網幀的最小長度為64位元組(6+6+2+46+4),最大長度為1518位元組(6+6+2+1500+4)。其中前12位元組分別標識出發送數據幀的源節點MAC地址和接收數據幀的目標節點MAC地址。(註:ISL封裝後可達1548位元組,802.1Q封裝後可達1522位元組)
接下來的2個位元組標識出乙太網幀所攜帶的上層數據類型,如16進制數0x0800代表IP協議數據,16進制數0x809B代表AppleTalk協議數據,16進制數0x8138代表Novell類型協議數據等。
在不定長的數據欄位後是4個位元組的幀校驗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採用32位CRC循環冗餘校驗對從"目標MAC地址"欄位到"數據"欄位的數據進行校驗。
五、Ethernet 802.3 raw幀格式
如圖5所示,是Ethernet 802.3 raw類型乙太網幀格式。
圖5 Ethernet 802.3 raw幀格式
在Ethernet 802.3 raw類型乙太網幀中,原來Ethernet II類型乙太網幀中的類型欄位被"總長度"欄位所取代,它指明其後數據域的長度,其取值范圍為:46-1500。
接下來的2個位元組是固定不變的16進制數0xFFFF,它標識此幀為Novell以太類型數據幀。
六、Ethernet 802.3 SAP幀格式
如圖6所示,是Ethernet 802. 3 SAP類型乙太網幀格式。
圖6 Ethernet 802. 3 SAP幀格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Ethernet 802.3 SAP幀中,將原Ethernet 802.3 raw幀中2個位元組的0xFFFF變為各1個位元組的DSAP和SSAP,同時增加了1個位元組的"控制"欄位,構成了802.2邏輯鏈路控制(LLC)的首部。LLC提供了無連接(LLC類型1)和面向連接(LLC類型2)的網路服務。LLC1是應用於乙太網中,而LLC2應用在IBM SNA網路環境中。
新增的802.2 LLC首部包括兩個服務訪問點:源服務訪問點(SSAP)和目標服務訪問點(DSAP)。它們用於標識乙太網幀所攜帶的上層數據類型,如16進制數0x06代表IP協議數據,16進制數0xE0代表Novell類型協議數據,16進制數0xF0代表IBM NetBIOS類型協議數據等。
至於1個位元組的"控制"欄位,則基本不使用(一般被設為0x03,指明採用無連接服務的802.2無編號數據格式)。
七、Ethernet 802.3 SNAP幀格式
如圖7所示,是Ethernet 802. 3 SNAP類型乙太網幀格式。
圖7 Ethernet 802. 3 SNAP幀格式
Ethernet 802. 3 SNAP類型乙太網幀格式和Ethernet 802. 3 SAP類型乙太網幀格式的主要區別在於:
●2個位元組的DSAP和SSAP欄位內容被固定下來,其值為16進制數0xAA。
●1個位元組的"控制"欄位內容被固定下來,其值為16進制數0x03。
●增加了SNAP欄位,由下面兩項組成:
◆新增了3個位元組的組織唯一標識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OUI ID)欄位,其值通常等於MAC地址的前3位元組,即網路適配器廠商代碼。
Ⅸ 乙太網幀的傳輸方式分為哪三種
以太幀有很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幀具有不同的格式和MTU值。但在同種物理媒體上都可同時存在。
乙太網第二版或者稱之為Ethernet II 幀,DIX幀,是最常見的幀類型。並通常直接被IP協議使用。
Novell的非標准IEEE 802.3幀變種。
IEEE 802.2邏輯鏈路控制(LLC) 幀
子網接入協議(SNAP)幀
所有四種以太幀類型都可包含一個IEEE 802.1Q選項來確定它屬於哪個VLAN以及他的IEEE 802.1p優先順序(QoS)。這個封裝由IEEE 802.3ac定義並將幀大小從64位元組擴充到1522位元組(註:不包含7個前導位元組和1個位元組的幀開始符以及12個幀間距位元組)。
IEEE 802.1Q標簽,如果出現,需要放在源地址欄位和以太類型或長度欄位的中間。這個標簽的前兩個位元組是標簽協議標識符(TPID)值0x8100。這與沒有標簽幀的以太類型/長度欄位的位置相同,所以以太類型0x8100就表示包含標簽的幀,而實際的以太類型/長度欄位則放在Q-標簽的後面。TPID後面是兩個位元組的標簽控制信息(TCI)。(IEEE 802.1p 優先順序(QoS)和VLANID)。Q標簽後面就是通常的幀內容。
Ethernet II
以太 II 幀(也稱作DIX乙太網,是以這個設計的主要成員,DEC,Intel和Xerox的名字命名的。),把緊接在目標和源MAC地址後面的這個兩位元組定義為乙太網幀數據類型欄位。
例如,一個0x0800的以太類型說明這個幀包含的是IPv4數據報。同樣的,一個0x0806的以太類型說明這個幀是一個ARP幀,0x8100說明這是一個IEEE 802.1Q幀,而0x86DD說明這是一個IPv6幀。
當這個工業界的標准通過正式的IEEE標准化過程後,在802.3標准中以太類型欄位變成了一個(數據)長度欄位。(最初的以太包通過包括他們的幀來確定它們的長度,而不是以一個明確的數值。)但是包的接收層仍需知道如何解析包,因此標准要求將IEEE802.2頭跟在長度欄位後面,定義包的類型。多年之後,802.3x-1997標准,一個802.3標準的後繼版本,正式允許兩種類型的數據包同時存在。實際上,兩種數據包都被廣泛使用,而最初的以太數據包在以太區域網中被廣泛應用,因為他的簡便和低開銷。
為了允許一些使用以太II版本的數據報和一些使用802.3封裝的最初版本的數
Ⅹ 畫出乙太網幀結構圖,並描述各欄位含義
乙太網中的MAC幀的格式與各欄位的作用為:
1、前導碼(7位元組):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
2、起始定界符SFD(1位元組):指示一幀的開始。
3、目的地址DA(6位元組):指出要接收該幀的工作站。
4、源地址SA(6位元組):指示發送該幀的工作站地址。
5、數據欄位長度長度(2位元組):指示其後的邏輯鏈路控制(LLC)數據位元組的長度。
6、邏輯鏈路控制幀LLC:攜帶的用戶數據。
7、填充欄位PAD:以保證幀有足夠長度來適應碰撞檢測的需要。
8、幀校驗序列FCS(4位元組):採用循環冗餘校驗碼(CRC)用於檢驗幀在傳輸過程中有無差錯。
(10)乙太網幀格式擴展閱讀:
在乙太網鏈路上的數據包稱作以太幀。以太幀起始部分由前導碼和幀開始符組成。後面緊跟著一個乙太網報頭,以MAC地址說明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幀的中部是該幀負載的包含其他協議報頭的數據包(例如IP協議)。以太幀由一個32位冗餘校驗碼結尾。它用於檢驗數據傳輸是否出現損壞。
來自線路的二進制數據包稱作一個幀。從物理線路上看到的幀,除其他信息外,還可看到前導碼和幀開始符。任何物理硬體都會需要這些信息。
下面的表格顯示了在以1500個八比特組為MTU傳輸(有些吉比特乙太網甚至更高速乙太網支持更大的幀,稱作巨型幀)時的完整幀格式。一個八比特組是八個位組成的數據(也就是現代計算機的一個位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