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一個民族的雙重歷史電子版

一個民族的雙重歷史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1-03-20 03:54:32

⑴ 那裡可以電子版的歷史書

電子書下載的好地方,一個是e書地帶,一個是我不知道,本來我愛e書是很好的綜合性電子書網站可惜因為版權問題被卡擦了。 e書地帶是做網路小說電子書的鼻祖吧,網路書多更新快,但是新人比較難混,因為它一要e幣二要等級。 我不知道簡單一點,比e書地帶好混。 還有九月、綠城等站,我都沒有去過。 看你要求不高的樣子,乾脆直接去16k去看盜帖手打文字版吧。 我愛電子書也不錯吧,號稱是繼承了我愛e書的優良傳統,也有一些我愛e書的電子書,沒有仔細下載過,不太清楚,可能有歷史人物的電子書吧

⑵ 求高中歷史書電子版,不要人教版,就是必修一是橙黃色的那本,全冊,謝謝!病毒遠離你!!

想要高中歷史書的電子版,你可以到電子課本網去查詢那裡面有特別多的教科書,不管是人教版蘇教版等等版本的都有。

⑶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一,必修二 電子版TXT格式的, 下載到手機里看, 哪裡可以下載到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 分封的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諸侯的權利和義務: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②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③在自己的封疆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響):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利於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
2、 西周的宗法制: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分封制(互為表裡)
作用(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 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創立:①皇帝獨尊 ②皇權至上(核心,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③皇位世襲
(2)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下達詔令、監察事務)、太尉(全國軍務)
(3)郡縣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郡守;縣:郡的下級行政機構。縣的長官:縣令或縣長,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
3、 ●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1)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確保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2)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國力增強,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4)強化皇帝的專制權威,激化階級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課)從漢至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1、 了解漢朝郡國並行制
漢初:在地方這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郡國並行制(漢景帝、漢武帝逐步削弱王國勢力)。郡設守,後稱太守,王國設丞相,分別作為郡和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讀14頁地圖)
2、 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13頁圖示)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掌決策(草擬頒發皇帝詔令) 門下省掌審議(審核政令) 尚書省(執行政令)。三省的長官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
尚書省下設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戶部(戶籍、土地和賦稅)、禮部(禮儀、科舉)、兵部(軍政)、刑部(刑獄)、工部(國家工程建設)。
3、 了解元朝的中書省和行中書省
行省制度(中國省制的開端):元朝為改變地方無權、人浮於事的局面,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中央機構)直接管理;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省的最高長官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設置宣慰司。
意義: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行省制度是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第四課)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
1、了解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
(1)廢丞相,權歸六部(明太祖時期),中國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制度達到新高度。
(2)明太祖時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形成。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部權盡歸內閣」,六部幾乎成了內閣的下屬機構。
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權,地位十分鞏固; 內閣,只是皇帝的咨詢機構,無決策權,升降由皇帝決定,對皇權起不到制約作用
2、了解清朝設置軍機處
雍正設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特點:簡、速、密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特點: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不斷加強。
●4、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積極、消極):
(1)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利於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2)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阻礙社會進步。
(3)明清之際,西方許多國家先後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或民主共和制,為資本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而清朝統治者卻繼承明制,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

■ 第二單元 列強武裝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
(第一課 ) 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 了解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主要史實;
戰爭 時間 侵略國 結果 主要事件
鴉片戰爭 1840-1842 英國 簽訂《 南京條約 》 廣州北郊 三元里 自發抗英斗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年 英法 俄美英法《天津條約》英法《北京條約》 焚燒圓明園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日本 《 馬關條約》 黃海海戰中致遠號管帶 鄧世昌 殉國。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1901年《辛丑條約》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

● 了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
1、鴉片戰爭(1840——1842):●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割讓 香港島 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2)賠款 2100萬 銀元 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3)開放 廣州 廈門, 福州 寧波, 上海 五處為通商口岸,打開了中國沿海門戶;(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國商定 (協定關稅)。
影響: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開始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英、法聯軍發動,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戰役:豐島海戰、遼東之戰、平壤戰役(回族將領左寶貴)、黃海大戰(管帶鄧世昌)、威海衛之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結果:中國戰敗被迫簽定〈〈馬關條約〉〉(1895)
(1)、清政府割 遼東半島 、 台灣極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款2億兩白銀。
(3)、開放 沙市 ,重慶, 蘇州 ,杭州 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允許日本在華通商口岸 投資設廠 ,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反映帝國主義時代侵略特點)
影響:①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劃分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②巨額賠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使得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③在華投資辦廠(資本輸出),使得西方列列強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沉重打擊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資本輸出。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台灣人民反割台斗爭:清軍劉永福、秀才姜紹祖、義軍首領徐驤英勇抗敵
4、 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
爆發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結果:清政府與侵略者簽定了《辛丑條約》。
內容:(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 4.5 億兩,分 39 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賠款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2)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 使館界 」,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這樣的使館界就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3)拆毀 北京 至 大沽 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這樣,京津到山海關一線的廣大地域,就被置於列強的武裝控制之下。 (4)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5)改總理衙門為 外務部 ,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①賠款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②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城。 ③京津到山海關一線的廣大地域,被置於列強的武裝控制之下。 ④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⑤列強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接受《辛丑條約》並受列強「保全」的清政府,完全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⑥《辛丑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第二課)抗日戰爭
1、 了解南京大屠殺和「七三一」部隊的罪行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殺害人數超過30萬;
日本在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七三一」部隊,用中國活人做實驗。
2、 了解中國軍民抗戰的重要戰役
(1)凇滬會戰:1937年8-10月。堅守寶山縣城的姚子青營長率500官兵全部犧牲,謝晉元副團長堅守四行倉庫
(2)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役(中共八路軍)---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
(3)徐州會戰中台兒庄戰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4)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00多個團。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一次大規模的戰役
3、 了解洛川會議:中共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戰路線,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人民戰爭路線。
3、 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作用:
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是勝利的根本保證。
4、 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抗戰勝利的意義:①國內: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國際: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勝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戰是勝利的根本保證。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第一課 )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標志:1851年金田起義 2、發展:1853年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
3、失敗:1864夏,天京陷落,標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頒布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 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
土地分配方法: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產品分配 原則: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方法: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空想性: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幻想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無法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只是空想。
5、《資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目的:振興太平天國
內容:政治、經濟、文教三方面。進步意義: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局限性:不是農民革命斗爭實踐的產物,不能滿足農民的要求。迫於形勢,並未實行。
(第二課)辛亥革命
●1、同盟會:1905年孫中山、日本東京。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創辦機關報《民報》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民族)
創立民國: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 三民主義
平均地權:資本主義土地綱領(民生)
三民主義的評價:積極: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消極: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觸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同盟會成立的意義: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爆發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新軍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
3、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民國紀元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體制、責任內閣制。 意義: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5、認識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1)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意義:①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②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④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⑤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影響
(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據是: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敗的依據是: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第三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和勝利
1、 了解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
(1)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導火線)
(2)過程:第一階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學生。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具有反帝反封性質)、「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要求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第二階段:6月5日以後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階級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學生、罷免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2、 認識五四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①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②各階層的作用:青年學生起了先鋒的作用,工人階級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③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3、 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和「二大」的主要史實
(1)條件:經濟:辛亥革命後民族工業迅速發展 政治: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並登上歷史舞台 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組織:各地共產黨組織的建立
(2)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共的誕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 嘉興
主要內容:①黨的名稱 ②黨的奮斗目標 ③中心任務 ④領導機構
(3)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
條件:對中國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性質(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分析
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意義: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4)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①性質:新型工人階級政黨; ②特點:不僅代表工人階級利益,也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③影響: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4、 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
(1)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
合作的條件:中共認識到統一戰線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與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2)了解北伐戰爭(1926-1927年)
北伐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 。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過程:殲滅孫、吳主力,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遷都武漢
工農運動發展:農民建立農民政權;工人組織武裝舉行罷工;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3)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1927年):
失敗的標志: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局部失敗)。汪精衛發動的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徹底失敗)
失敗的原因:主觀: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根本原因)。客觀: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強大。
5、 了解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第一次工作重心轉移)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南昌起義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今年80周年紀念。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
6、 了解紅軍長征主要史實(1934—1936)讀54頁地圖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錯誤思想。 (2)過程:1934年10月從瑞金出發
(3)結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吳起鎮會師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7、● 理解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1935年1月):內容:①糾正博古等人軍事上、組織上的「左」傾錯誤 ②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③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8、 解挺進大別山和三大戰役的主要史實
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開始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為解放全國奠定了基礎。
9、 了解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開(第二次工作重心轉移)
1949年春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指出黨的工作中心轉移並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10、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國內: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
國際: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具有世界意義。它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
思想: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第四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1949年9月北平)
內容:(1)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2)通過《共同綱領》(臨時憲法的性質):國家性質:新民主主義國家;(3)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4)確定了首都、國旗、國歌、公元紀年。 新中國誕生:1949年10月1日 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
意義:(1)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紀元。(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已經結束,中國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新中國的成立,是繼俄國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2、了解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內容: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
意義: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它結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以「共同綱領」代替國家憲法的過渡狀態。
●3、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初步確立:49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正式確立:①確立: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並發揮作用。②職能和地位: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3)新階段: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4)進 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確立了中共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已建立。1949年《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都作了規定。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5、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國憲法修訂的情況: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內容: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加強對公民人身權利的保障,特別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意義:是對建國三十多年來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寫進憲法。意義:使中國民主法制建設達到新高度,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
6、 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80年代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時提出
7、 了解香港、澳門的回歸:1984年12月簽署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意義: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開創了香港和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開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8、 了解《告台灣同胞書》: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委員會發表呼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
9、

■ 第五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提出: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原則」。 意義:A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B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 C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D在世界,它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2、 解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和亞非會議:
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這是新中國首次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國際會議。
參加萬隆會議(1955年4月)。周恩來提出「 求同存異」的方針。
3、 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原因:①20世紀70年代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②中國的國際地位如一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恢復:1971年聯合國26屆大會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兩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義:①說明長期以來美國實行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利於年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③改變了聯合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4、 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
(1)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一個中國原則。(2)1978年底、中美兩國發表《中美建交公報》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則:「斷交

⑷ 急求人民版 歷史必修一、二 電子課本(圖片也可以),感謝![email protected]

⑸ 求路德維希 德國人<一個民族的雙重歷史>電子書 隨便什麼格式都行,謝謝!

這個網上還沒有的,建議你去買一本。這個書很不錯的,值得購買。

⑹ 南北朝歷史,電子書的,要下載鏈接

兩晉南北朝的華麗血時代 如果能有部歷史回放機,我們按「返回」鍵,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歷史,肯定會在這315年間中華歷史上稱作「兩晉南北朝」的時間段上發現許許多多驚心動魄、嘆為觀止而又駭人心目、荒誕離奇的「場景」。 場景一: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滅吳國一統天下,飄飄然之餘,這位身材魁梧的美男子皇帝日日歡宴,夜夜笙歌,成日坐在羊車之上,在錦綉皇宮內的美人玉體叢中倘佯、流連; 場景之二:公元291年,晉武帝的兒子、又黑又胖又憨愚的晉惠帝端拱於巨大的龍椅之上,大臣們向他稟報外間天災頻頻,老百姓無糧,餓死不少。惠帝翻翻大眼珠子,想了想,反問道:「百姓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喝肉粥解飽呢?」 場景之三:公元310年,西晉「八王之亂」末期的一天,羯族石勒的軍隊在寧平城圍獵一樣一日之內竟射殺和砍死倉惶逃跑途中的西晉王公士庶十餘萬人,轉天,劉淵的匈奴部將又四面縱火,把僥幸未死的二十萬晉朝兵民活活燒死,並以「烤人肉」為食。 場景之四:公元318年1月,占據中原廣大地區的匈奴帝王劉聰命令被俘獲的西晉皇帝晉愍帝身穿仆佣青衣,洗盞行酒,並責令這位失位帝君立於自己身後手執儀蓋。殿中數位晉臣失聲痛哭,均被拖出斬首。當夜,時年十八的晉愍帝也被匈奴人活活勒死; 場景之五:公元306年,大文豪劉琨困守愁城晉陽,一夜,城外胡騎紛紛,團圍如桶,劉琨一襲白衣,乘月登樓,發出陣陣清嘯之聲。匈奴勁卒聞之,皆凄然長嘆。夜闌人寂,劉琨又吹奏胡笳,哀感賊人,大批鐵騎匈奴均流涕唏噓,頓起懷鄉感懷之望,一時之間,竟棄圍而去; 場景之六:公元349年,石虎昔日的手下大將冉閣、李農因惱怒羯人反叛,頒發了「殺胡令」。一天一夜之間,鄴城鳳陽門外廣場上堆滿了數萬羯族兵民的人頭。幾天之內,二十多萬羯族人被長久以來深受殘酷壓榨的漢人兵民殺掉,「以暴易暴」,一個壓迫民族就這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世界上消失掉; 場景之七:公元318年,建康城內,東晉元帝司馬睿登基,百官陪列,樂聲清揚,出於真心的感激之情,即位新君不停召呼大臣王導與他共升御座,最後,王導推辭說:「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雖如此,「王與馬,共天下」,已廣為世人所知,東晉南朝門閥士族的政治時代正式開始了; 場景之八:淝水兩岸,一邊是東晉八萬精兵嚴陣以待,一邊是前秦的苻堅大帝十餘萬大軍。前秦軍隊背後,還有源源不斷、正從長安等地奔赴前線的數十萬鋼鐵士卒組成的洪流,但是,在東晉軍開始渡河、秦軍陣腳後移的瞬間,雙方都沒有料到,苻堅大帝一句「稍稍後撤」的命令會斷送一個偉大的帝國,中國北方又將重陷四分五裂、互相殺伐的血海之中; 場景之九:公元420年夏,晉恭帝草詔,推國「禪位」與老英雄劉裕,南朝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宋。一年多後,廢黜的晉恭帝正在軟禁處念佛,劉裕派去的兵士逾牆而入,用被子活活悶死了這個「欣然」讓出國家的前朝廢帝。自此,有樣學樣,南朝前朝末帝再無一個有善終的下場; 場景之十:公元42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克大夏暴君赫連勃勃修築的統萬城,仰觀窮極文采、雕梁畫棟的壯大台榭,再摸摸堅硬得可以磨礪刀斧的統萬城牆,太武帝嘆道:「蕞爾小國,窮侈如此,怎能不亡!」十三年後,拓跋燾滅掉十六國割據政權中最後一個北涼沮渠氏,一統中國北方; 場景之十一:公元453年正月甲子夜,剛剛經歷了北伐大敗的宋文帝劉義隆正在寢宮辦公,其太子劉邵與謀逆兵士提刀闖入。文帝本能舉凳自衛,叛兵快刀砍下,文帝五指皆落,被弒於床邊,時年四十七,名噪一時的「元嘉盛世」終於打上了黑色的休止符。 場景之十二:公元528年,淫盪成性並且忍心毒死自己親生兒子的北魏胡太後被押至契胡大將爾朱榮面前,未等這位母儀天下的太後多做解釋,爾朱榮拂袖而起,命人把胡太後與她新立的年僅三歲的小皇帝扔入黃河濁流,活活淹死,北魏王朝走到了盡頭; 場景之十三:公元549年夏,在建康軍民死亡十多萬人之後,原東魏大將侯景攻入台城。八十六歲的一世英傑梁武帝後悔自己引狼入室,當時,他身邊無一侍從,獨自躺在凈居殿的草席上,多病口苦,無人答應。凄惶之下,連聲「嗬嗬」,含恨而死; 場景之十四: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篡取北周帝位,把自己年僅十歲的外孫小皇帝宇文衍殺掉後,又遍誅宇文氏皇族,共計殺掉北周文帝子孫二十五家,節閔帝及明帝子孫六家,武帝子孫十二家,數千鳳子龍孫,一時之間,屠戮殆盡; 場景之十五:公元589年,隋軍共近百名大將,兵卒五十二萬人,在晉王楊廣統領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建康。南朝最後一位文人帝王陳叔寶與二妃蒼惶入井,成為隋軍的俘虜,中國重新進入了大一統時代。在數十萬隋軍蜂擁渡河時,秦淮河竟一度窒塞不流,正應了預測大師郭璞「淮水絕,王氏滅」的預言。由此,延亘數百年的門閥世族制度,也如玉樹後庭花一樣,終於「花開不復久」,走到了盡頭。 上述種種,似幻似夢,但全都是歷史真實的瞬間! 時間黯淡了不盡精采,流年老去了多少英雄,但兩晉南北朝時代中華大家庭那些未經雕飾的、人性化的、非戲劇而恰恰又是最戲劇化的出出「大戲」,不得不讓我們對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產生無盡的神往之情。 在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只有西晉王朝有幸「享受」過短短三十七年的暫時統一,其餘時間內,中華大地一直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共出現過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數百萬胡族民眾湧入中原,無數北方漢族人口流寓江淮以南地區,各種階級關系、民族關系達致了嶄新的重組,士族門閥經歷了從巔峰到谷底的過程,中華民族的血肉交融也在這一時期攀升到一個高潮。 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痛苦、最黑暗的時期,同時,它又是中國古代一個偉大的英雄時代,文明的崩潰總會帶來「時勢造英雄」必然後果。西晉的滅亡,雖然使黃河流域跌入了血海深淵,各個少數民族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烽火處處,但也最終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中華國家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胡族新鮮的文化和尚武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中增添了勃勃的活力,為中華文化增加了無與倫比一的新鮮因子,並為日後隋、唐的盛世大一統奠定了豐厚的民族心理積淀。 在那個風起雲涌的偉大時代,鮮卑子、漢家兒、羌中傑、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彎弓走馬,颯爽俊逸,玄言味永,飛鴻盪天,真個是精彩絕倫,讓人嘆為觀止。在這樣一個使後人屏息凝神的偉大時代,出現了那麼多英雄、豪傑、騷客、奸雄、懦夫、賢媛,他們共同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世間大戲。與台上之戲不同,台上戲是先離後合,世間戲卻是先合後離,辛酸處處,血跡斑斑。 同時,在這充滿血與火的三百多年間,卻又是中華民族精神大豐收的年代,千山竟秀,萬壑爭流,佛教、道教、儒教、玄學、法家、名家以及其它各種學派爭奇斗艷,百花齊放,標新立異。文學流派五采紛呈,宗教藝術大放奇葩。舞蹈、音樂、繪畫、書法、雕塑均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個思想最解放、個性最張揚的美學高峰期,五彩繽紛、眼花繚亂之際,讓人在贊羨無極之餘對這個偉大時代那令人窒息的美艷絕倫不得不拍案叫絕。 為了避免像一般的斷代歷史書那樣用枯燥的事件依時間順序刻板地書寫「流水賬」,筆者力圖以鮮活的、另類的角度,獨特地以描寫歷史存在的真實個人來帶出歷史事件,擷取兩晉南北朝中最具戲劇性的人物和歷史事實,串珍珠般把此段歷史綴連在一起。 同時,筆者爭取釘入新穎、獨特的鍥入點,使得各個王朝的重要人物在敘述中有主次分明、安排合理、梳理精密之感,鮮明地展現兩晉南北朝大時代的獨特脈絡。同時,由於本書涉及面十分廣博:歷史、人文、詩歌、經濟、文學、戰爭史、官職錄、稱謂錄、歷史地理、人物源流等等,要做到繁而不蕪、精而不碎、亦庄亦諧、旁徵博引,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筆者想呈獻給讀者一部以人串史、以人物烘託事物的嶄新內容和形式的斷代史,這種新穎獨特的歷史寫作方式迄今為止可以說是本人的新發明。我希望以這種獨辟蹊徑的歷史寫作方法,既能避免一般歷史小說注水豬肉般的不必要「虛構」,又能使偏傾學術化的歷史研究著作看上去更加生動、有趣、平俗易懂。 歷史不是死亡的人與事物,歷史不是年代、數字、人名、名詞解釋的乾燥混合體。如果寫者能達到「精緻的寫作」,讀者能夠進行「趣味的閱讀」,我們總會得到一種在沉睡的歷史深處突然發現珍寶奇物般的超乎想像的驚喜。

⑺ 急求嶽麓版高中歷史教材的電子書下載

電子版的嗎,可以去中學歷史教學園地,注冊個賬號,在「教材教輔」欄中,有在線閱讀的版本,有可以下載的電子版。它是一課一課安排,太雜,所以你自己去看吧!

⑻ 求人民版必修一歷史的電子書啊謝謝謝謝謝謝了!

三練一測大聯盟 歷史 必修1 人民版 熊榮輝主編,可以付費製作電子書,已發私信

⑼ 一個民族應該擁有值得回顧的輝煌歷史怎麼改為雙重否定句

一個民族不應該沒有值得回顧的輝煌歷史。

⑽ 需要一份(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全套的電子版本,跪求大神發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逗刀耕火種地、逗火耕地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逗耜耕地或逗石器鋤耕地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范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逗男耕女織地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後,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逗工官地制度)

1. 逗工官地制度始於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一直占據著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煉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 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⑵ 局限於為帝王貴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 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 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 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

六、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 ①青銅器鑄造 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②冶煉生鐵和鋼 發明於春秋時期

春秋-塊煉鋼;杜詩(東漢)發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領先;大大推動生產發展

③燃 料 煤 冶 鐵——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 ①絲織-上古 學會養蠶繅絲 世界最早

西周 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 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逗絲國地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 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 鼎盛時期 蘇州、杭州

②棉織-宋末元初 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 代 黃道婆 發明腳踏三錠紡車

元 明 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明 後 期 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 新石器時代 開始燒制陶器

商代 燒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 燒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燒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藝臻於成熟,瓷窯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 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 邢窯(白瓷)

宋代 景德鎮成為逗瓷都地,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發明又推進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制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七、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為主兼營副業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

2、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則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佔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生產對於穩定小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後,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發育。

八、有關市的發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逗市地, 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 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逗市地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 也較完備;

(6) 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九、主要的商業城市與著名的商幫

1.先秦:商業城市開始興起

2.漢代:長安和逗五都地(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以逗市地為標志的全國商業中心形成

3.唐朝:長安、洛陽、廣陵(即後來揚州,當時號稱逗雄富冠天下地)

4.宋代:汴京(開封)

5.明清:蘇州(逗十萬煙火地,財富逗甲於天下地)

商幫的出現 (晉商、徽商勢力最強)

十、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業起源很早,並且在不斷地發展;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政府的商業政策息息相關。

2、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於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的進步,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十一、簡述古代中國執行逗重農抑商地政策的基本史實,分析這一政策得以長期推行的原因。

史實:1、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逗重農抑商地政策。

2、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嚴禁商人逗衣絲乘車地和購置土地,並逗重租稅以困辱之地

漢武帝時:實行均輸平準、鹽鐵官營、逗算緡地、逗告緡地等經濟措施,全面控制工商業。私營工商業者受到沉重打擊,再也無法與國家抗衡。

3、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松動。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時期:朝廷昧於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大勢,依然堅持抑商政策並實行閉關,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原因:①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又是古代最具決定性的生產部門,直接關系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②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農業和小農經濟是國家賦稅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擔者。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

十二、如何評價逗重農抑商地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逗重農抑商地政策是為了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慮。

2、但是,明清時期的抑商政策,不僅阻礙工商業發展,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而且強化了自然經濟,使之遲遲難以瓦解,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3、逗重農抑商地政策,雖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它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從根本上說,逗重農地是正確的,但不能把逗農業地和逗商業地長期放在對立面。

十三、明清為什麼要實行逗海禁地政策?如何評價逗海禁地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海禁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稱為逗海禁地。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② 清初主要是為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

③ 後來,清政府一方面為防範逗外夷地侵犯,另一方面認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國交流。

評價:消極作用佔主流地位。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堵塞了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望採納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