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傳輸格式
『壹』 http協議中傳輸的數據是什麼格式
有TCP/IP協議之類的
用抓包軟體抓一下就知道了
抓包軟體都是用16進製表示的,不單是文本。
『貳』 常用的數據傳輸方式有哪幾種
1. EGPRS(EDGE)全球增強型數據
2. GPRS通用無線分組業務
3. HSCSD高速電路交換數據
4. CSD是電路交換數據
作為3G標准之一,CDMA1X技術允許用戶通過手機快速下載鈴聲和圖片,實現屏幕保護動畫,並能使用手機進行動態游戲、多媒體聊天、卡拉OK,享受電子書籍、股票信息、移動銀行、電子交易等各種信息服務。CDMA1X手機上網的傳輸速率可達每秒鍾144Kb,比現有CDMA產品高出10倍。
『叄』 簡述匯流排按數據傳輸格式分類
有兩種:
1)並行匯流排
這樣的匯流排一次傳輸一個位元組或多個位元組。例如GPBI匯流排
2)串列匯流排
這樣的匯流排將位元組(8位)轉換成位流傳輸(也就是一個位元組傳8次,每次一個位)。例如RS232/RS485以及我們常用的乙太網,都是是串列匯流排
『肆』 如何選擇傳輸協議及格式
網路傳輸數據格式的選擇
對於客戶端和服務端的數據傳輸通常會有以下幾點考慮:
1.網路數據大小——佔用帶寬,傳輸效率:雖然對單個用戶來說,數據量傳輸很小,但是對於伺服器端要承受眾多的高並發數據傳輸,必須要考慮到數據佔用帶寬,盡量不要有冗餘數據,這樣才能夠少佔用帶寬,少佔用資源,少網路IO,提高傳輸效率;
2.網路數據安全性——敏感數據的網路安全:對於相關業務的部分數據傳輸都是敏感數據,所以必須考慮對部分傳輸數據進行加密;
3.編碼復雜度——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復雜度,效率,數據結構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對於平台相關業務的代碼實現也需要考慮到數據發送方和數據接收方數據處理的復雜度和數據結構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人力成本和實施復雜度也必須考慮在內;
4.協議通用性——大眾規范:數據類型必須是跨平台,數據格式是通用的,大家普遍能接受上手的;
以下我們通過幾種不同類別的協議數據類型進行比較:
自定義二進制
優點:信息體積小,對應以上」1「
缺點:編碼復雜度高(自己定義消息格式,自己編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方法,自己進行容錯處理,可擴展性不強,比如添加個欄位,就必須改兩端的邏輯處理),對應以上」3「;
提供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庫的開源協議
比如protocol buffers, json, Thrift
優點:是一種流行的通用數據格式,擴展相當方便,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相當方便(有相應庫),錯誤處理方便(庫支持);
文本化協議
比如xml,json
優點:序列化,反序列化容易(庫支持),調試方便,可視化強
缺點:相對於二進制存儲佔用體積大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種協議?
我會選擇json,因為他是「提供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庫的開源協議還是文本化的協議」,原因如下:
1.自定義二進制格式進行傳輸的工作,整個過程在定義消息,write,read的過程過於復雜,還很容易出錯,對於很多數據交互的程序,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上面;
2.自定義二進制格式不便於擴展,但json可以很好地解決這種問題;
3.雖然相比較二進制,json的佔用空間稍大,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網路數據壓縮來解決,況且json本身也是輕量級的,傳輸效率也很高;
4.去看《unix編程藝術》吧,第5章--文本化,好協議產生好實踐;第6章--透明性:來點兒光 會告訴你使用文本化協議的好處;
『伍』 wifi無線網路數據傳輸的格式是什麼
WIFI只是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是一樣的,並不存在什麼格式,只是最後還原出內來的,原zd來什容么格式就什麼格式,當然,你可能想問是用什麼來傳送,其實在電腦里,內運算的就是電子碼,也就是0101。。。因此出去的也就是這類電子碼,最後收到端再進行還原。軟體(或者數據),之所以會有各種格式,主要是為了使用中區分不同類型的文件、軟體,以方便、快捷地做出判斷及使用的平容台。
『陸』 數據傳輸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 並行傳輸指的是數據以成組的方式,在多條並行信道上同時進行傳輸。常用的就是將構成一 個字元代碼的幾位二進制碼,分別在幾個並行信道上進行傳輸。例如,採用8單位代碼的字 符 ,可以用8個信道並行傳輸。一次傳送一個字元,因此收、發雙方不存在字元的同步問題, 不需要另加「起」、「止」信號或其他同步信號來實現收、發雙方的字元同步,這是並行傳 輸的一個主要優點。但是,並行傳輸必須有並行信道,這往往帶來了設備上或實施條件上的 限制,因此,實際應用受限。 串列傳輸指的是數據流以串列方式,在一條信道上傳輸。一個字元的8個二進制代碼,由高位到低位順序排列,再接下一個字元的8位二進制碼,這樣串接起來形成串列數據流傳輸。 串列傳輸只需要一條傳輸信道,易於實現,是目前主要採用的一種傳輸方式。但是串列傳輸存 在一個收、發雙方如何保持碼組或字元同步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接收方就不能從接收到的數據流中正確地區分出一個個字元來,因而傳輸將失去意義。如何解決碼組或字元的同步問題,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解決辦法,即非同步傳輸方式和同步傳輸方式。 (2)非同步傳輸與同步傳輸 非同步傳輸一般以字元為單位,不論所採用的字元代碼長度為多少位,在發送每一字元代碼時 ,前面均加上一個「起」信號,其長度規定為1個碼元,極性為「0」,即空號的極性;字元 代碼後面均加上一個「止」信號,其長度為1或2個碼元,極性皆為「1」,即與信號極性相 同,加上起、止信號的作用就是為了能區分串列傳輸的「字元」,也就是實現串列傳輸收、 發雙方碼組或字元的同步。這種傳輸方式的特點是同步實現簡單,收發雙方的時鍾信號不需 要 嚴格同步。缺點是對每一字元都需加入「起、止」碼元,使傳輸效率降低,故適用於1200bi t/s以下的低速數據傳輸。 同步傳輸是以同步的時鍾節拍來發送數據信號的,因此在一個串列的數據流中,各信號碼 元之間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即同步的)。接收端為了從收到的數據流中正確地區分出一個 個信號碼元,首先必須建立准確的時鍾信號。數據的發送一般以組(或稱幀)為單位,一組數 據包含多個字元收發之間的碼組或幀同步,是通過傳輸特定的傳輸控制字元或同步序列來完成的,傳輸效率較高。
『柒』 物理層的傳輸格式是( )
物理層的傳輸格式是(幀)。
【擴展】
物理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回底層,它直接面向實際承擔答數據傳輸的物理媒體(即通信通道),物理層的傳輸單位為比特(bit),即一個二進制位(「0」或「1」)。實際的比特傳輸必須依賴於傳輸設備和物理媒體,但是,物理層不是指具體的物理設備,也不是指信號傳輸的物理媒體,而是指在物理媒體之上為上一層(數據鏈路層)提供一個傳輸原始比特流的物理連接。
『捌』 數據傳輸方式,基本原理
光,電,無線電波等都可以。
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信號的振幅(模擬信號),或者通斷(數字信號)來進行信息傳輸,然後用詞典將信號編譯成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