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師閱讀摘要
①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新課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現在我們面前,新課程更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兒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受到道德品質的教育。教學中課堂面貌和教學形式雖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源於教師本身的理念和行為的問題,導致了課程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下面著重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立足教材,落實課程理念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是新課程標准對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性質的定義。我們通過對教材的研究,結合新課標精神,發現這個學科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如何積極利用好教材,引導兒童開展品德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活動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品德與生活要重視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的心態,教師要抓住學生童年生活的價值,將德育活動滲透到兒童的生活中,實現教材與生活的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模型,促進能力的發展。
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發現品德與生活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通過各類和兒童生活相關的活動為載體,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會有親切的感受,容易和教材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單一的利用教材,而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實際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設計成活動教學的內容,通過搭建平台,將教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從而突出教材的生活性,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得以發展。
二、活用對話教學策略,創設有效情境
對話教學就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學中、尊重信任的氛圍中,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師生經驗共享中創造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形態。因此,對話是師生通過平等溝通,主動而富有個性精神地認識生活以及教材的活動。在對話中,學生被充分地視為具有獨立生活見解的個體,教學則成為真正構建道德認知的過程。這樣,學生對生活的討論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他們因此而由衷地、現實地認識生活,並提高道德認識和行為能力。
1、搭建平台,實施對話
「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搭建開放互動的對話平台,會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發散,胸襟列加寬廣,創意更加涌動,參與意識也更加強烈。可以組織辯論,也可以進行模擬演練等為學生搭建對話平台。
2、抓住生成,組織對話
課前預設與課中生成是師生其同完成的創造性活動,課前預設必須有很強的情景性和開放性,教師需要根據掌握的學情,加上自己的經驗進行構思。課中的「生成」不是沒有導向的自然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標的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建構,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靈活實施預案來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互動,從而構建新的認識,新的經驗,新的情感的過程。
3、解讀文本,關注對話
文本具有不確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從某種意義說,文本的意義只有通過讀者才能充分建構。因此,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品德與生活」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生面對文本,不是單方面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而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真誠面對,相互滲透。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為滲入了讀者的意義;讀者超越了自身,是因為接納了文本的意義,擴大了原來的視野,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個新我。因此,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要走出「教材至上」,而視教材為「新的活體」,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與課文直接對話。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言語實踐活動,走進文本語言的深處,體驗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與文的「對話」與碰撞中生成帶有個性的色彩的思想與言語。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生活化」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這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活動課程,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需要用大多數學生熟知並具有濃厚興趣且貼近生活,價值觀正確的主題作為課程的著力點。由此就需要教師們在組織思想品德和生活(社會)課教學的同時,抓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喜歡並且認同課程,才會有更多的積極性與創新精神去參與到課程中去。這種將知識引入生活,通過身邊的事物來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活動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的教學中,必然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樹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素質。因此,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所有牽涉社會熱點問題、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時,老師應該盡量減少自身的理論灌輸,做到立足教學的內容開設學生喜愛的活動,利用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精神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經過實踐驗證,參與到這種開放的、創新的課程中,可以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調動他們的創新能力,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3.多媒體教學法
在授課中,老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講授《生活中的快樂》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來進行教學,立足於社會實踐,把快樂的場景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對生活中出現的事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由傳統教學模式中枯燥的板書轉變成信息化時代的多媒體技術,通過更加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讓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滿勃勃生機。
總之,兒童生活的現實性,決定了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關注和反映兒童生活的真實性。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緊扣教學目標,想方設法去創造符合兒童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們自主探究,合作發現,培養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準,做適合於現代社會需要的小主人。
② 急求教師職業行為道德7000字論文.
淺談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人格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推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對《綱要》的重要性、先進性、及時性已達成共識,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實施《綱要》,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使其真正地發揮作用。在中小學教育的問題中,我認為最為重要的應是道德教育問題,而道德教育的關鍵是中小學教師自身道德水平的問題,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的道德水準,特別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會進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這也是我們必須把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人格作為研究課題的重要原因。
③ 教師年度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情況小結300字範文
教師年度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情況小結
對照《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本學期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總結如下:
1、在愛崗敬業方面,我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從出勤方面來說,我在學校的時間可以說是最多的教師之一。能做到每天早上7:30到校,下午放學後才回家。
2、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准則,以身作則。在尊重家長方面,我愛聽取學生家長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和學生家長接觸比較多。這學期還特地到家訪了四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的一些特別難的問題。
3、在關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從我所從事的學生思想工作的情況來看又有點特殊,接觸的後進生特別的多,要是不從心裡愛他們,那確實是無法想像的。當學生受傷的時候,我一般是主動送到醫院的,這學期此類事件發生了三件。
④ 試析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合理的教學策略,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有效地學習。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對學習方法的傳授還不夠重視,將重點放在知識的傳授上,所以教師應變教學方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並且通過對問題的探究,總結學習方法,打破學生思維定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我的祖國」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海陸疆域,讓學生結合地圖,進行觀察,然後教師提出問題「祖國的地圖像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回答說:「像一隻大公雞。」然後教師又提出問題「如果你想去徒步旅行,你應該要做什麼准備?」學生可以採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探討,確定徒步旅行的路線等,模擬「徒步旅行」方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通過對活動的自主探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遼闊,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理解能力相對薄弱,教師制訂課堂教學的方法,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學內容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小學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如小組合作方法、自主探究方法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地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傳媒與生活」時,由於現在小學生在生活中接觸了許多的傳媒工具,如電腦、電視以及手機等,學生本身就非常感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傳媒工具及作用,教師提出問題「有關《瘋狂動物城》電影上映的日期,你是通過哪些傳媒工具來獲得的?」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後,學生都積極地回答,有的學生說是從手機上獲取信息,有的學生從電視上獲得的信息,還有的學生說是從廣播上獲得的信息,然後組織學生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這些傳媒工具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今後更好地運用這些傳媒工具。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目標之一,所以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取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解決課上和課下的問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⑤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愛國主義精神教育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實施愛國主義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搞好這項教育是學校工作取得進展的前提條件,通過學習可以讓教師認識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是關系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頭等大事,是培養青少年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二、堅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1.發揮課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養愛國主義信念,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師應該重視思想政治課、晨會、班會、國旗下講話的重要作用,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科學、音樂、美術等各學科都要充分發掘教材的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2.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教育應具有時代特徵,積極宣傳中國近現代史上為國捐軀的愛國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模範人物和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指導學生樹立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崇高思想理念。
三、重視環境熏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1.校園環境的布置,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通過設立閱報欄、校風校訓標語牌、板報、黑板報,懸掛國旗、掛貼名人名言等紿學生創造良好的精神氛圍。
2.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堅持舉辦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大型校園藝術節,舉行歌曲演唱賽、徵文、演講、書法、繪畫、手工製作比賽以及大型文娛
會演,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美的熏陶。
3.重視教師的垂範作用
發揮教師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以活動促教育,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1.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1)加強愛國知識的教育
學校教學活動必須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存於教學與活動之中。
(2)努力激發愛國的情感
運用現有各種教育基地及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積極引導愛國的行為
根據學生的特點抓好系統性、傳統性、制度性、多樣性,達到引導學生愛國行為的目的。
2.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抓住有利時機開展活動
(1)每周組織全校師生舉行庄嚴隆重的升旗儀式,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激發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3.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應該具有多樣性
(1)積極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
制訂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計劃,向學生介紹和推薦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書籍。同時注重運用鄉土教材,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2)積極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教育影視片
從學生實際出發有計劃、有選擇地組織、指導學生觀看優秀教育影視片,看後及時組織開展影評、徵文、主題班會等活動,不僅有助於了解歷史、認知國情,提高認識水平與思想政治覺悟,而且還能開闊視野,接受美育熏陶,寓教於樂。
(3)充分發揮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應充分利用特殊節日、紀念日、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等德育基地,使學生在極富感染力的氛圍中受到生動、形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4.愛國主義教育策略
(1)挖掘教材豐富內容
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觀點,掌握要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所設計的問題和習題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針對性;才能觸及學生思想實際,統一、提高學生的認識。
(2)選擇方法激發情感
運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辨是非、自我教育。
(3)發揮榜樣導向作用
運用榜樣人物的模範行為和優秀品德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動,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論、抽象的道德標准人格化,使少年兒童在富於形象性、感染性和現實性的範例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4)開展活動拓寬空間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可以根據思品課教學內容,採取系列化活動作為思品課教學的補充。
五、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1.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實踐
每年的清明節,組織學生祭掃烈士陵園,利用節假日參加義務勞動、打掃衛生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鄉之情。
2.深入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
學校可以組織向貧困地區、希望工程、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讓學生用知識和愛心為社會作出一份貢獻,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3.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應結合各學科教學,激勵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祖國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⑥ 小學教師年度(任期)工作目標摘要是什麼
1,嚴格落實學校常規教學要求,細致研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尋找突破口,做到了周前認真備課,規范書寫案例,完善備課環節,切實編寫符合實際,富有指導性的案例。
2,加強輔導和轉差。由於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為了提高每個人的實力,縮小差距,提高平均分和優秀率,促優,扶中,轉差顯得尤為重要.
3,學期工作計劃: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素質,能自覺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扎實的基本功,為今後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一批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較少,形成良好學風,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工作,堅持每周推門聽課制度,學其之長彌補之短,實事求是地評課,反饋個人意見和建議,共同進步,積極參加賽教,精心准備,大膽創新,用於展示自我。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虛心傾聽教育理論和成功的案例和經驗。積極參與教科研成果展示,認真編寫教學設計,製作教學課件,撰寫教學論文。
⑦ 急需一篇關於小學教育的論文3000字要求不限
當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亟待關注的幾個問題
摘要: 體現著時代精神的課程理念其 代寫論文所倡導的觀念、行為上的諸多轉變不僅局限於教師和學生這一層面,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也必 須 選准新的立足點,本著有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促進 「人、校」共同發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當的學校定位,實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營 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構建「綠色」管理制度,為課改的實施掃清障礙。
關鍵詞:課改;學校管理;問題
新的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觀念、行為上的諸多轉變並不僅僅局限於教師和學生這一層面, 學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為也要發生相應的變革。沒有與之相應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為的支撐與保障,新課程的實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名副其實。
從一些工作現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為已經明顯滯後,管理問 題瞬時凸現出來。如:重製度忽視人文關懷,重經驗忽視方法創新,重硬體忽視軟體建設, 重形式忽視管理實質等等。對照新的課程理念,就會發現我們在管理中有很多陳規陋習,如 果不加以調整、改變,勢必制約新課程的實施以及學校的發展,甚至教育的發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說,新課程讓學校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面對新課程所引發的諸多新的變化、新的情況以及新的問題,管理者必須 本著有利於學校可持續發展,以及「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促進「人、校」共同發展 的根本宗旨,選准新的立足點,賦予管理新的內涵,創造管理新概念,從而進一步提高管理 層次和管理效能, 為課改的實施掃清障礙,保駕護航。因此,筆者認為,當前的學校管理應亟待關注如下問題 :
一、做好恰當的學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關注學校定位,對學校缺乏一個整體的盤點,推著乾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也 是學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課程理念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即只有從實 際出發,找到促進自己發展的「第二曲線」,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這就需要對 學校進行准確的定位。
做好恰當的學校定位是一個關鍵環節,是學校追求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的起點,它 關繫到學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設計並制定出與自身相吻合的發展戰略。因為只有明確了 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地、創造性地開展好各項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
准確為學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驟:首先要進行戰略分析,對學校內外部環境進行系統思 考 、整合分析。這包括三個方面:(1)把握社會的客觀需要。即:了解社會的發展形勢及對人 才培 養的需求,了解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和動向,教育改革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以及 所在社區的發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觀趨勢。所謂「跳出學校看學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這個道理。(2)正視學校的辦學條件。即從學校實際出發,對學校的文化傳統、社會形象、 學校特色以及師資隊伍、生源狀況、教學設施、設備條件、資源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觀規律。這是學校正確定位的基礎。然後,根據這些實際狀況,採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從S(優勢)、W(劣勢)、O(機遇)和T(威脅)四個方面對學校現狀進行細致分析,從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創建理想的辦學模式。其次要釐清辦學理念,擬定出極具發展空間的 學校規劃。辦學理念是貫穿學校工作始終的一條主線,是「靈魂」,用明確的辦學思想去統 帥學校的各 項工作,指導、規范教育行為,這應成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說,這也是決定辦 學層次高低的標尺。所謂「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深刻含義正在於此 。時下,課改給了學校發展極大的自由度和極大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用先進的理念貫穿 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促進學校的目標達成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實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並不是新生事物,雖然被經常提及,但它沒有真正地在管理過程中生根發芽,在現 實中往往是流於形式,有名無實。究其根源是受傳統的管理觀念束縛太深,習慣於權力支配 、無條件服從這樣落後的管理方式,極大地扼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 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馳。其實,教師不僅僅是被管理者,同時也是管理者,具 有雙重身份。要實現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須充分體現以教師為本的主體思想,營造一個寬松 的管理和心理環境,喚醒廣大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充分 發掘他們的潛能,這才是提高學校管理質量的根本保證。高效益的管理,有賴於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參與、團結協作。所以作為管理者應轉變「家長式「的工作作風,打破單一的、 封閉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強民主意識、團隊意識,採取柔性的、 開放的管理策略,把廣大教師當作合作夥伴,與教師進行廣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討,最大 限度地實現教師的「參政」、「議政」、「創新」、「求異」,傾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不 斷完善工作目標和任務,從而取得最大認同和理解,這是暢通管理渠道、保證目標實現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動中謀求統一的過程,教師如果不再只是被動 服從,而是主動適應,管理才會有質的飛躍。
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極致
「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基於此點,關注教師的成長,立足 於發現人、培養人、促進其專業化發展應是現代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說的那樣:管理的最大價值,不在於做了什麼事,而在於發現了多少人和培養了多少人。
反思我們的管理實踐,凸現的是教師的工具價值,即把教師當作完成學校目標的工具,沒有 全面地關注教師的需要、成長和發展,忽視了對教師的發現和培養,或者說僅僅維持在低效 的培養水平上。這無異於慢性自殺,因為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學的本質指標只有一個,就是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難理解「 立足於發現、致力於培養」該有多麼的重要。所以作為管理者,更多考慮的應是如何造就一 支專業化的隊伍,如何用發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觀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師,如何根據 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優勢,制定出因人而異的培養規劃,如何按時代的要求,促進 他們的專業化發展。尤其在課改的起始階段,管理者面臨著諸多難題,例如,研究型教師 的培養、教師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信息技術等新的技能培養等等,都需要 一個一個地去攻破,只有這樣,教師的工作能力才會與日俱增,教師的整體實力才能不斷攀 升。
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學校是培養人、教育人、促進人不斷發展的文化場所,它應該追求一種文化品味,體現一種 特有的文化氣息和文化底蘊,從而達到時時引導人、塑造人、實現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進 一步地推動學校的發展。
受一定的認識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學校硬體設施的建設上,雖說這也 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僅強調物質建設未免有些偏頗。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應在建立學習 型組織、建設學習化校園上多做文章,創設開放、寬松的交流空間,開展各種科研活動,開 設豐富多彩的論壇、辯論會、信息發布會等,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充滿學術氣、書卷氣,體 現出一種文化追求,這對師生的成長以及學校的發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文化氛 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需要幾代的管理者 和廣大教師共同為之努力奮斗,才能不斷豐富其內涵,提高其文化品位。
五、重建「綠色「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一種常規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學校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的全 面推進,我們不難發現,舊的制度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學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重建管理制度應體現「綠色」宗旨。所謂「綠色」宗旨,意指新課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思想,立足於催人奮進、共求發展這樣的主題,要充滿生命的活力 。 具體說,有兩層含義:一要「新」。即總體上要符合時代精神和課改的指導思想,要體 現學校的管理意圖,引導、矯正教師的教育行為,充分 發揮制度管理的導向功能。二要「活」。即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可隨時根據形勢變化以及實 際狀況進行微調,同時還不束縛人的手腳,有利於教師的探索和創造,有利於教師的進一步 發展,充分發揮制度管理的激勵功能。
總之,重建制度是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教師的意見 和要求,取得目標上的認同,本著促進人、發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煥發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孝彬,程鳳春
⑧ 師德師風有哪些內容
1、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2、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3、教學生知識的人,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方向標。
4、「德高為范,技高為師」,從這個標准衡量,老師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於人,「老師「兩字可分解來看,中國歷來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學,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養,而這個「老」就代表了「德」,師者就不必細言了。
5、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這都是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都是師風。
(8)小學品德教師閱讀摘要擴展閱讀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師德准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好師德培養好教師,好教師造就好學生,好學生譜寫好未來,可見師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