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內容摘要
㈠ 《儒林外史》主要內容 簡短一些大概50字
《儒林外史》,中國清代章回小說、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全書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所作),約40萬字,描寫了近二百個人物,花了他十幾年的時間完成。描寫了康雍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令人「百讀不厭。」《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託明朝,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
它真實地描繪了康雍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
吳敬梓以對待功名富貴的態度來肯定或否定書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書,捉刀代考,卻被溫州學政「把他題了優行,貢入太學肄業」,嚴貢生無惡不作,卻被前任周學台推舉為「優行」。
作者無情地鞭撻丑惡事物時,同時也歌頌少數幾位正面人物,王冕是書中的第一流人物,為人「嶔崎磊落」,庄紹光追求「以禮樂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頌的。程晉芳在《懷人詩》稱:「外史記儒林,刻劃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運用樸素、靈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語言,撰寫了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胡適形容本書:「……國家天天掛著孔孟的招牌,其實不許人說孔孟的話,也不要人實行孔孟的教訓,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試帖詩;其餘的『文行出處』都可以不講究,講究了又『那個給你官做?』」
(1)儒林外史內容摘要擴展閱讀:
取材
儒林外史中有不少是史實,其中人物有真實存在過的。如寫「王冕畫荷鬻錢養母」,其中主角王冕是真有其人,其事也是真有其事。
季羨林指出《儒林外史》第八回的蘧公子道:「是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與尤侗《艮齋雜記》、褚人獲《堅瓠集》十集卷一中袁籜庵的故事雷同。《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和第四十一回寫的女詩人沈瓊枝與《隨園詩話》卷四雷同。《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與《酉陽雜俎》卷一雷同。
藝術成就
《儒林外史》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蛻盡「話本」文學痕跡的長篇小說,由一連串短篇、中篇性質的「段落」連綴組合而成。每個段落有大量精彩情節,全書主題明確,「雖雲長篇,形同短制」。
《儒林外史》是中國諷刺小說中的傑作,運用諷刺文學的手法,對當時傳統社會的科舉制度和「吃人」的禮教,以至官僚政治、社會風氣、人倫關系、風俗習慣等等,作出無情的抨擊和揭露;嘻笑怒罵,淋漓酣暢。
《儒林外史》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並深刻地反映人性,取材於耳聞目見的實際的日常生活,是不朽的現實主義作品,一掃過去小說中那些神鬼的荒誕,玄虛縹緲的奇談以及因果輪回的迷信。書中成功地刻畫出許多鮮明概括的反面典型,和一些正面人物,提高女性地位(如第37回)。
作者把希望寄託於古代的「純儒」,有「戀舊」氣味。
《儒林外史》長於描寫人物心理,往往通過同一人物的矛盾言行,展現其虛偽與矯飾,並善於使用帶諷刺的誇張手法,描繪人物的過分言行,暴露他們的丑態,又長於以人物與人物作對比。小說文筆生動,語言洗煉,鮮用土語方言,是國語的文學,善用口語,切合人物身份,語匯豐富傳神。
《儒林外史》對清朝時期的小說,有很大影響,盡管此書一開始並無預先設計的結構。特色是結構鬆散,沒有貫穿首尾的主幹,「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
胡適指出,「這部書是一種諷刺小說,頗帶一點寫實主義的技術,既沒有神怪的話,又很少英雄兒女的話。
況且書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談什麼舉業、選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說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廣」。對鞭笞社會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義。並且,對現代諷刺文學有深刻的啟迪。
刻本與真偽
《儒林外史》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懷人詩》,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1750年)的時候已經脫稿,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金兆燕官揚州府學教授時,將《儒林外史》刊刻印行,「人爭傳寫之」。這個刻本,今已失傳。
現存最早的刻本是嘉慶八年(1803年)鐫刻的卧閑草堂本。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部分的學者認為是後人偽作。
㈡ 儒林外史主要內容50字
《儒林外史》內容概述:元末時,諸暨縣一個村裡有個叫王冕的少年。他天性聰穎,不足二十歲就精通了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各種學問。他淡泊名利、不求仕進,自製了一頂極高的帽子和一件極肥的衣服,每逢花明柳媚之時,便以牛車載了母親到處玩耍,盡享天倫之樂。知縣派人請他出山,他辭別母親,離鄉背井而去;朝廷遣官來召,他就連夜逃往會稽山下。全書借王冕的一生引出一大批儒生來。
周進屢試不第,在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一所蒙館教課糊口。新中的年輕秀才梅玖當面嘲弄他,舉人王惠輕慢他,薦館的夏總甲嫌他不常去奉承,村裡人也嫌他呆頭呆腦,他眼看連這只破「飯碗」也端不住了,只能跟著姐夫金有餘去賣貨。一次,偶去省城「貢院」,他觸景生情,只覺無限辛酸,悲痛不已,一頭撞在號板,頓時不省人事。眾人不忍,湊錢幫他捐了個監生入場應考,不想居然中了,旁人阿諛拍馬且不說,他居然自此官運亨通,三年內升了御史,欽點廣東學道。他吃足科舉之苦,當了權後總要細細看卷,以免屈了真才。老童生范進,應考二十餘次,總是進不了學。此番應試,適逢周學道主考,出於同病相憐,擬將范進取為秀才。范進求官心切,不顧岳父胡屠戶的臭罵,繼續又去城裡參加鄉試,誰知中了舉人。范進得知中舉消息,欣喜若狂,兩手一拍,不省人事,被他岳父一記巴掌,方打得醒過神來。從此,范進家不是親的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來認作朋友,有送田地的,有送店房的,有投身為仆以圖蔭庇的,趨炎附勢,不一而足。三兩個月光景,家奴、丫鬢都有了,錢、米更不消說,不料樂極生悲,老母歡喜得一下子有口氣沒上來,命歸西天了。而「七七之期」一過,他便急著和張舉人一起奔赴各地去打秋風了。
嚴貢生是個品德惡劣的儒生。他霸佔窮人的豬,賴掉船家的工錢,還欺負守寡的弟媳,強送兒子「過繼」給弟媳,奪得其弟嚴監生遺產的十分之七左右。他的德行還比不上一個唱戲的優伶。鮑文卿和倪廷璽兩人雖是戲子,但廷璽過繼給鮑文卿倒是出於真心。倪廷璽改名鮑廷璽後,甚是聰明伶俐。他乘杜慎卿做勝會之機,請求賜些銀兩,讓他拉扯一個戲班子起來。杜慎卿將他介紹給堂弟杜少卿,從少卿那裡得了一百兩銀子,他便自去搭班營生了。
杜少卿為人善良、正直、慷慨。他家的婁太爺有病了,其實不過是他家先尊的一個門客,少卿卻把他養在家裡當祖宗看待,親自侍奉湯葯。他得知楊裁縫喪母缺錢,又把衣服當了予以接濟。最後,他終把田產賣光,以賣文為活,但卻「布衣蔬食,心裡淡然」。住在南京的時候,他居然一手攜著妻子,一手拿著金酒杯,不拘形跡地去游清涼山,使一路遊人不敢仰視。有一個叫沈瓊枝的,視富貴如土芥,寧肯刺綉賣字為生,就是不肯給鹽商做妾。少卿獲悉以後,極為贊賞她的反叛性格,與她結為知己。杜少卿鄙視功名利祿,但他虔誠地信奉儒家的禮樂教化,曾與遲衡山、虞育德、庄紹光等人一起,用古禮古樂祭祀「先賢」吳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