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結構設計心得摘要
A. 求一數據結構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資料庫課程設計大賽的塵囂漸漸遠去,懷著對這次大賽的些許不舍,懷著對當初課程設計開始時候的豪情萬丈的決心的留戀,懷著通過這次課程設計積累的信心與鬥志,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為自己的足跡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對自己彌足珍貴的痕跡並期望與大家共勉。
首先,讓我的記憶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勸我學asp.net),我接觸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產品。那個時候我已經學過vc和asp,因為windows程序設計實驗的課的關系,接觸過vb,但是沒有專門去學他,因為習慣了c++裡面的class,int,覺得vb的sub,var 看著就不是很順心。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突然看到了一個號稱「.net是用於創建下一代應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現實的開發工具」,而且主推c#語言,由於對c語言的一貫好感,我幾乎是立刻對他產生了興趣。我就開始了對c#的學習,任何語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數據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時候我把我們這學期的課本資料庫系統概論看了一遍。我記得以前用c語言編程的時候,數據是在內存中申請空間,譬如使用數組等等。很耗費內存空間。這個時候就是資料庫站出來的時候啦,於是我又裝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學asp的時候用的是access,那個時候只是照著人家做,理論是什麼也不是很清楚。
通過一個暑假的學習,基本搞清楚了理論方面的東西,具體怎麼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這為這學期的課程設計打下了鋪墊。
來到學校後,隨著這學期的資料庫課程大賽開始了,我有一個看法就是我自己應該具備的能力不是我會多少,而是我應該具備快速學會東西的能力。遇到什麼就學什麼。我們有時候很容易被一些專業名詞說嚇著,包括什麼建模,軟體工程,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等。我身邊就有很多同學被這些紙老虎所唬住,而沒有勇氣去接觸他們,總是說這個太難了之類的退堂鼓的話,他們低估了自己的潛力同時也壓抑住了他們自己的好奇心。其實都是紙老虎,又不是什麼國家科研難題,只是去用一些工具,發明工具是很難,但是用一個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記得我做這個資料庫之前,我們老師說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網上搜索用什麼分析工具好。最後我選擇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腦袋裡面沒有軟體建模的思想,什麼UML建模對我而言就是一張空白的紙。但是真正接觸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有什麼不懂的上網去搜索,這是一個信息橫流的世界,有google,就沒有不能解決的知識難題。以及後來的資料庫分析的時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樣。
開發的時候我想過用什麼架構,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麼選擇?我就上網搜索現在最流行的架構是什麼。結果搜到了MVC架構,就是你啦。我決定用這個架構,不會,沒關系,咱學。Just do it!前期工作準備好後,那麼我就得把我暑假學的.net加以實踐。這個時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ado.Net操縱資料庫的知識。並且對資料庫裡面的存儲過程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經過大概2個多星期的奮斗,我完成了我的資料庫課程設計--基於.net數據集的圖書館管理系統。並最後非常榮幸的獲得了大賽的一等獎以及以及新技術應用獎。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次資料庫課程設計給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興趣,就動手去做,困難在你的勇氣和毅力下是抬不了頭的。從做這個資料庫開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沒有一絲的放棄的念頭。出於對知識的渴望,出於對新技術的好奇,出於對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這次資料庫課程設計,不過這只是我學習路上的驛站,未來十年.NET的核心技術就是XML[至少微軟是這么宣傳的],我會繼續學習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試試,語言本來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語言並不重要畢竟它僅僅是工具,用好一個工具並不是一件值得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學習思想。古語說的好:學無止境啊!
我很慶幸我參加了這次資料庫大賽,讓我確實打開了眼界。
B. 如何構建筆記系統的邏輯架構
摘要: 本文是在概要設計實踐和學習中的一些心得與學習筆記,希望與大家分享,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關鍵字: 概要設計,結構化,OOD 正文: 在需求明確、准備開始編碼之前,要做概要設計,而詳細設計可能大部分公司沒有做,有做的也大部分是和編碼同步進行,或者在編碼之後。因此,對大部分的公司來說,概要設計文檔是唯一的設計文檔,對後面的開發、測試、實施、維護工作起到關鍵性的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 概要設計寫什麼?概要設計怎麼做? 如何判斷設計的模塊是完整的? 為什麼說設計階段過於重視業務流程是個誤區? 以需求分析文檔還是以概要設計文檔來評估開發工作量、指導開發計劃准確? 結構化好還是面向對象好? 以上問題的答案請在文章中找。 二、概要設計的目的 將軟體系統需求轉換為未來系統的設計; 逐步開發強壯的系統構架; 使設計適合於實施環境,為提高性能而進行設計; 結構應該被分解為模塊和庫。 三、概要設計的任務 制定規范:代碼體系、介面規約、命名規則。這是項目小組今後共同作戰的基礎,有了開發規范和程序模塊之間和項目成員彼此之間的介面規則、方式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語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個軟體開發工作可以協調有序地進行。 總體結構設計: 功能(加工)->模塊:每個功能用那些模塊實現,保證每個功能都有相應的模塊來實現; 模塊層次結構:某個角度的軟體框架視圖; 模塊間的調用關系:模塊間的介面的總體描述; 模塊間的介面:傳遞的信息及其結構; 處理方式設計:滿足功能和性能的演算法 用戶界面設計; 數據結構設計: 詳細的數據結構:表、索引、文件; 演算法相關邏輯數據結構及其操作; 上述操作的程序模塊說明(在前台?在後台?用視圖?用過程?······) 介面控製表的數據結構和使用規則 其他性能設計。 四、概要設計寫什麼 結構化軟體設計說明書結構(因篇幅有限和過時嫌疑,在此不作過多解釋) 任務:目標、環境、需求、局限; 總體設計:處理流程、總體結構與模塊、功能與模塊的關系; 介面設計:總體說明外部用戶、軟、硬體介面;內部模塊間介面(注:介面≈系統界面) 數據結構:邏輯結構、物理結構,與程序結構的關系; 模塊設計:每個模塊「做什麼」、簡要說明「怎麼做」(輸入、輸出、處理邏輯、與其它模塊的介面,與其它系統或硬體的介面),處在什麼邏輯位置、物理位置; 運行設計:運行模塊組合、控制、時間; 出錯設計:出錯信息、處錯處理; 其他設計:保密、維護; OO軟體設計說明書結構 1 概述 系統簡述、軟體設計目標、參考資料、修訂版本記錄 這部分論述整個系統的設計目標,明確地說明哪些功能是系統決定實現而哪些時不準備實現的。同時,對於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性能、可用性等,亦需提及。需求規格說明書對於這部分的內容來說是很重要的參考,看看其中明確了的功能性以及非功能性的需求。這部分必須說清楚設計的全貌如何,務必使讀者看後知道將實現的系統有什麼特點和功能。在隨後的文檔部分,將解釋設計是怎麼來實現這些的。 2 術語表 對本文檔中所使用的各種術語進行說明。如果一些術語在需求規格說明書中已經說明過了,此處不用再重復,可以指引讀者參考需求說明。 3 用例 此處要求系統用用例圖表述(UML),對每個用例(正常處理的情況)要有中文敘述。 4 設計概述 4.1 簡述 這部分要求突出整個設計所採用的方法(是面向對象設計還是結構化設計)、系統的體系結構(例如客戶/伺服器結構)以及使用到的相應技術和工具(例如OMT、Rose) 4.2 系統結構設計 這部分要求提供高層系統結構(頂層系統結構、各子系統結構)的描述,使用方框圖來顯示主要的組件及組件間的交互。最好是把邏輯結構同物理結構分離,對前者進行描述。別忘了說明圖中用到的俗語和符號。 4.3 系統界面 各種提供給用戶的界面以及外部系統在此處要予以說明。如果在需求規格說明書中已經對用戶界面有了敘述,此處不用再重復,可以指引讀者參考需求說明。如果系統提供了對其它系統的介面,比如說從其它軟體系統導入/導出數據,必須在此說明。 4.4 約束和假定 描述系統設計中最主要的約束,這些是由客戶強制要求並在需求說明書寫明的。說明系統是如何來適應這些約束的。 另外如果本系統跟其它外部系統交互或者依賴其它外部系統提供一些功能輔助,那麼系統可能還受到其它的約束。這種情況下,要求清楚地描述與本系統有交互的軟體類型以及這樣導致的約束。 實現的語言和平台也會對系統有約束,同樣在此予以說明。 對於因選擇具體的設計實現而導致對系統的約束,簡要地描述你的想法思路,經過怎麼樣的權衡,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設計等等。 5 對象模型 提供整個系統的對象模型,如果模型過大,按照可行的標准把它劃分成小塊,例如可以把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對象模型分開成兩個圖表述。在其中應該包含所有的系統對象。這些對象都是從理解需求後得到的。要明確哪些應該、哪些不應該被放進圖中。所有對象之間的關聯必須被確定並且必須指明聯系的基數。聚合和繼承關系必須清楚地確定下來。每個圖必須附有簡單的說明。 6 對象描述 在這個部分敘述每個對象的細節,它的屬性、它的方法。在這之前必須從邏輯上對對象進行組織。你可能需要用結構圖把對象按子系統劃分好。 為每個對象做一個條目。在系統對象模型中簡要的描述它的用途、約束(如只能有一個實例),列出它的屬性和方法。如果對象是存儲在持久的數據容器中,標明它是持久對象,否則說明它是個臨時對象(transient object)。 對每個對象的每個屬性詳細說明:名字、類型,如果屬性不是很直觀或者有約束(例如,每個對象的該屬性必須有一個唯一的值或者值域是有限正整數等)。 對每個對象的每個方法詳細說明:方法名,返回類型,返回值,參數,用途以及使用的演算法的簡要說明(如果不是特別簡單的話)。如果對變數或者返回值由什麼假定的話,Pre-conditions和Post-conditions必須在此說明。列出它或者被它調用的方法需要訪問或者修改的屬性。最後,提供可以驗證實現方法的測試案例。 7 動態模型 這部分的作用是描述系統如何響應各種事件。一般使用順序圖和狀態圖。 確定不同的場景(Scenario)是第一步,不需要確定所有可能的場景,但是必須至少要覆蓋典型的系統用例。不要自己去想當然地創造場景,通常的策略是描述那些客戶可以感受得到的場景。 7.1 場景(Scenarios) 對每個場景做一則條目,包括以下內容: 場景名:給它一個可以望文生義的名字 場景描述:簡要敘述場景是干什麼的以及發生的動作的順序。 順序圖:描述各種事件及事件發生的相對時間順序。 7.2 狀態圖 這部分的內容包括系統動態模型重要的部分的狀態圖。可能你想為每個對象畫一個狀態圖,但事實上會導致太多不期望的細節信息,只需要確定系統中一些重要的對象並為之提供狀態圖即可。 8 非功能性需求 五、概要設計怎麼做 結構化軟體設計方法: 詳細閱讀需求規格說明書,理解系統建設目標、業務現狀、現有系統、客戶需求的各功能說明; 分析數據流圖,弄清數據流加工的過程; 根據數據流圖決定數據處理問題的類型(變換型、事務型、其他型); 通過以上分析,推導出系統的初始結構圖; 對初始結構圖進行改進完善:所有的加工都要能對應到相應模塊(模塊的完整性在於他們完成了需求中的所有加工),消除完全相似或局部相似的重復功能(智者察同),理清模塊間的層次、控制關系,減少高扇出結構,隨著深度增大扇入,平衡模塊大小。 由對數據字典的修改補充完善,導出邏輯數據結構,導出每種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這些操作應當屬於某個模塊。 確定系統包含哪些應用服務系統、客戶端、資料庫管理系統; 確定每個模塊放在哪個應用伺服器或客戶端的哪個目錄、哪個文件(庫),或是在資料庫內部建立的對象。 對每個篩選後的模塊進行列表說明。 對邏輯數據結構進行列表說明。 根據結構化軟體設計說明書結構對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形成概要設計說明書。 OO軟體設計方法: 在OOA基礎上設計對象與類:在問題領域分析(業務建模和需求分析)之後,開始建立系統構架。 第一步是抽取建立領域的概念模型,在UML中表現為建立對象類圖、活動圖和交互圖。對象類就是從對象中經過「察同」找出某組對象之間的共同特徵而形成類: 對象與類的屬性:數據結構; 對象與類的服務操作:操作的實現演算法; 對象與類的各外部聯系的實現結構; 設計策略:充分利用現有的類; 方法:繼承、復用、演化; 活動圖用於定義工作流,主要說明工作流的5W(Do What、Who Do、When Do、Where Do、Why Do)等問題,交互圖把人員和業務聯系在一起是為了理解交互過程,發現業務工作流中相互交互的各種角色。 第二步是構建完善系統結構:對系統進行分解,將大系統分解為若乾子系統,子系統分解為若干軟體組件,並說明子系統之間的靜態和動態介面,每個子系統可以由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設計模型、測試模型表示。軟體系統結構的兩種方式:層次、塊狀 層次結構:系統、子系統、模塊、組件(同一層之間具有獨立性); 塊狀結構:相互之間弱耦合 系統的組成部分: 問題論域:業務相關類和對象(OOA的重點); 人機界面:窗口、菜單、按鈕、命令等等; 數據管理:數據管理方法、邏輯物理結構、操作對象類; 任務管理:任務協調和管理進程; 第三步是利用「4+1」視圖描述系統架構:用例視圖及劇本;說明體系結構的設計視圖;以模塊形式組成包和層包含概要實現模型的實現視圖;說明進程與線程及其架構、分配和相互交互關系的過程視圖;說明系統在操作平台上的物理節點和其上的任務分配的配置視圖。在RUP中還有可選的數據視圖。 第四步是性能優化(速度、資源、內存)、模型清晰化、簡單化(簡單就是享受)。 六、概要設計的原則 總體原則和方法:由粗到細的原則,互相結合的原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解和協調的方法和模型化方法。 要系統考慮系統的一般性、關聯性、整體性和層次性。 分解協調: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系統。系統分解是指將一個復雜的系統分解為若干個子系統,系統協調一是系統內協調,即根據系統的總結構、總功能、總任務和總目標的要求,使各個子系統之間互相協調配合,在各個子系統局部優化基礎上,通過內部平衡的協調控制,實現系統的整體優化; 屏蔽抽象:從簡單的框架開始,隱含細節; 一致性:統一的規范、統一的標准、統一的文件模式; 每個模塊應當有一個統一命名的容易理解的名字; 編碼:由外向內(界面->核心); 面向用戶:概要設計是對於按鈕按下後系統「怎麼做」的簡要說明; 模塊、組件的充分獨立性、封閉性; 同時考慮靜態結構與動態運行; 每個邏輯對象都應當說明其所處物理對象(非一一對應); 每個物理對象都有合適的開發人員,並且利於分工與組裝。(詳細說明見本人另一篇文章:系統構架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確立每個構架視圖的整體結構:視圖的詳細組織結構、元素的分組以及這些主要分組之間的介面; 軟體構架與使用的技術平台密切相關,目前常用的平台有J2EE、.NET、CORBA等等,因此具體的軟體構架人員應當具備使用這些平台的軟體開發經驗; 通過需求功能與設計模塊之間的列表對應,檢查每個需求功能是否都有相應的模塊來實現,保證需求功能的可追溯性和需求實現(模塊)的完整性,同時可以檢查重復和不必要的模塊。 在需求調研分析過程中對業務處理過程了解的完整性和准確性非常重要。調查了解清楚所有的業務流程才能設計出適合各流程業務節點用戶業務特點和習慣的軟體,使開發出來的軟體更受歡迎。當然在進行軟體概要設計時,要盡量排除業務流程的制約,即把流程中的各項業務結點工作作為獨立的對象,設計成獨立的模塊,充分考慮他們與其他各種業務對象模塊的介面,在流程之間通過業務對象模塊的相互調用實現各種業務,這樣,在業務流程發生有限的變化時(每個業務模塊本身的業務邏輯沒有變的情況下),就能夠比較方便地修改系統程序模塊間的調用關系而實現新的需求。如果這種調用關系被設計成存儲在配置庫的數據字典里,則連程序代碼都不用修改,只需修改數據字典里的模塊調用規則即可。 七、概要設計的重要輸出 編碼規范:信息形式、介面規約、命名規則; 物理模型:組件圖、配置圖; 不同角度的構架視圖:用例視圖、邏輯視圖、進程視圖、部署視圖、實施視圖、數據視圖(可選); 系統總體布局: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在物理上、邏輯上的相互關系; 兩個不可忽視的輸出: 與需求功能的關系:對於需求中的每一個功能,用哪一層、哪個模塊、哪個類、哪個對象來實現(一對多關系);反過來,應當說明將要創建的系統每一層、每個模塊、每個對象、每一個類「做什麼」,他們是為了幫助實現哪些功能(一對多關系)。(需求的顆粒度在一開始往往是比較粗的,因此根據功能點對於整體項目規模的估計或得到項目WBS其誤差范圍也是比較大的。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往往不是編碼工作分解的准確依據,因為一個需求的功能點可能對應多個代碼模塊,而多個需求的功能點也可能只對應一個或少數代碼模塊,同時還有軟體復用等因素要考慮,因此只有在概要設計完成以後才能准確地得到詳細設計或編碼階段的二次 WBS,並估計較為准確的整體項目規模。) 邏輯與物理位置:每個對象在邏輯上分別落在哪一層、哪個模塊、哪個類;在物理上每個模塊、每個對象、每一個類放在哪個應用伺服器或客戶端的哪個目錄、哪個文件(庫),或者是建立在資料庫管理系統中的什麼東東(過程、函數、視圖、觸發器等等)。 八、結構化與面向對象方法特點比較 1. 從概念方面看,結構化軟體是功能的集合,通過模塊以及模塊和模塊之間的分層調用關系實現;面向對象軟體是事物的集合,通過對象以及對象和對象之間的通訊聯系實現; 2. 從構成方面看,結構化軟體=過程+數據,以過程為中心;面向對象軟體=(數據+相應操作)的封裝,以數據為中心; 3. 從運行控制方面看,結構化軟體採用順序處理方式,由過程驅動控制;面向對象軟體採用互動式、並行處理方式,由消息驅動控制; 4. 從開發方面看,結構化方法的工作重點是設計;面向對象方法的工作重點是分析;但是,在結構化方法中,分析階段和設計階段採用了不相吻合的表達方式,需要把在分析階段採用的具有網路特徵的數據流圖轉換為設計階段採用的具有分層特徵的結構圖,在面向對象方法中則不存在這一問題。 5. 從應用方面看,相對而言,結構化方法更加適合數據類型比較簡單的數值計算和數據統計管理軟體的開發;面向對象方法更加適合大型復雜的人機互動式軟體和數據統計管理軟體的開發; 參考文獻: 《實用軟體工程》第二版,鄭人傑、殷人昆、陶永雷等著 《微軟項目:求生法則》Steve McConnell著,余孟學譯 《軟體工程:實踐者的研究方法》(第5版)Roger S.Pressman著 《軟體構架實踐》SEI軟體工程譯叢,林·巴斯著 《RUP2000》電子版; 《UML與系統分析設計》張龍祥著; 《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楊正甫著; 1、提升你的知道問題的排名,甚至可以排首頁 2、網路知道問答推廣,幫助你提問回答 3、優化你的廣告 4、刪除別人推廣,直接讓他不要和你競爭。 我 1 做 3 問 5 答 1 推 9 廣 9 關 6 鍵 9 詞 5 排 0 名 2 優化
C. 建築結構總結500字
建築結構總結
在教師宿舍樓處,我們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實習。對於之前學到的結構類知識,我從中得到了一定的理解。同時,關於平法規范的了解,如何識圖以及對結構的認識,我都收獲了不少。
「平法」就是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對於梁的平法施工圖,它是系在梁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平面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梁的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當梁支座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例如:梁支座上部縱筋注寫為6(二級鋼筋)254/2,則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二級鋼筋)25,下一排縱筋為2(二級鋼筋)25。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部縱筋寫在前面等等。
此宿舍樓主要採用框架剪力牆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
建築結構如樓蓋是由梁、板等水平方向的構件組成的水平承重結構體系,其基本作用是:
1.在豎向,直接承受樓蓋中梁、板構件及裝修面層的重量;承受施加在樓面、屋面上的使用荷載,並傳給豎向結構。
2.在水平方向,把水平力傳給豎向結構或分配給豎向結構構件,同時樓蓋結構在房屋中起到水平隔板和連接豎向構件的作用,以保證與豎向結構構件空間工作和整體穩定
對於現澆肋梁樓蓋結構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三種構件組成,在肋梁樓蓋結構布置時,首先應根據房屋的平面尺寸、使用荷載的大小以及建築的使用要求確定承重牆位置和柱網尺寸。
在肋梁樓蓋中,柱或牆的間距往往決定了主梁和次梁的跨度,根據設計經驗及經濟效果,一般次梁的跨度以4~6m為宜,主梁的跨度以5~8m為宜。
本次實習,時間雖短,但基本達到了為實習目的,進一步完善所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重目的。
在實習工程中,我了解了房屋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發覺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培養,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思想准備。此外,通過實習,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建築施工的理性認識,同時給我們後面要學的專業課打下了基礎。
D. 讀後感的框架結構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通常來講,一篇讀後感在開頭需要點出所讀文章的名字,讀的背景包括,你為什麼讀這本書,書的作者是誰,作者的寫作背景是什麼,你是在什麼狀況下讀的本書,讀完之後的初步感受、感想,或者自己的看法、觀點等
通常,讀後感的開頭有三種方法:
(1)第一種是直接描寫法,就是直接描寫讀書的起因和背景。
例1:愉快的暑假到了,李老師推薦我們去閱讀《無鰾的鯊魚》這篇文章,讓我們體會如何面對生活中要遇到的困難和逆境。
例2:這幾天我在讀《80天環游地球》這本書,讀著讀著,我不知不覺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彷彿是剛剛經歷了探險而歸來,既感到緊張、奇異,又覺得輕松、有趣。
(2)第二種方法,是懸疑法,通過提問或者設問來引導讀者。
例1:我們每一個人一生要面對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困難,那麼我們對於困難應該具有怎樣的態度呢?所以,李老師讓我們閱讀《無鰾的鯊魚》,從中體會我們怎樣面對困難。
(3)第三種方法,是結論前置法,就是把讀後的結論放在開頭,開門見山,
例1:不管是動物界還是我們人類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逆境,而在面對這些困難和逆境的時候,我們不應消極和氣餒,而是應該積極面對和克服,這些困難和逆境可能會帶給我們更大的收獲。這是我在閱讀《無鰾的鯊魚》之後的最大感受。
例2:在我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的不多,但是《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無它,因為它讓我看到了不僅是當時的歷史,而是世間最深沉的靈魂,最深沉的呼喚。
二)、概——概括所讀的內容
概,就是概括原文,概括原文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簡要」兩個字。
「簡」就是要求引用原文時要簡介和概括,不能全部照抄,不能篇幅太長。這段概括性文字一般佔到自己所寫文章篇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比較合理。引用原文部分要簡練、准確,有針對性,有一定文采。
「要」就是要求概括原文是要寫出要點部分,在這里主要是指對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或者自己要發表自己感觸和觀點的部分。因為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所以,對原文的概括內容,要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原文內容。
如果能用更有文採的語句,更好的結構來概括原文那就更好了。
三)、論——表述感觸點,表明觀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一般來說讀後感的觀點一般放在原文引述和分析之後的位置。但是文無定法,'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四)、聯——展開聯想,進一步闡述
聯想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只有聯想的越多,作文才越有話可說。做好了這一部分,最好可以避免作文無話可說的問題。
但是,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要讓感受深刻而具體,就必須讓書中的故事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接軌,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
例文:讀了這個故事,我還想到另外兩個故事:
莫言小時候很窮,媽媽叫他去賣雞蛋,他就去聽別人講故事,他爸故事說給媽媽聽。媽媽後來就同意讓他去聽。莫言後來成為著名的作家。而方仲永小時候是個神童,他五歲的時候就可以寫詩,但他後來不學習,他的技能也就沒了。這都說明了勤奮努力比天賦還重要(通過聯想,引用了兩個正反兩方面的事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聯系實際必須圍繞前面提出的觀點感點,聯系實際不可泛泛,也不可不切主題,必須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聯系實際的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五)、感——抒情感發倡議
最後總結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已的感動於什麼,自己怎麼想的。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讀後感結尾一般總結讀後的收獲,給你的啟示,往往是一些結論性的語言:
1、讀完了這本書。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寶貴的。人生如一條小溪,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與艱辛,如果沒有了困難,一路暢通無阻,那樣的人生也就毫無價值和意義了……
2、「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完全相信、理解了這句話,我應該用全部的精力努力學習,多讀書,讀好書,並使自己以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E. 學習心得體會的文章結構應該是怎樣
心得體會結構:1、先簡要介紹你學習了什麼;2、讓你體會、感受較深的有哪些方面(本部分可就事論事,也可結合生活實例來談,感受深的可詳寫,其他略寫——注意:往往感受體會較多,要抓最深的來寫,不必面面俱到!)3、結尾
F. 設計院結構實習總結1500字
你好!
在大學里我學習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我很有可能就是一名工程師了,這在目前是一項很不錯的職業。舊寨哎在將來,相信工程師也不會冷落下去,畢竟社會在發展,那麼多的建築需要拆毀重建,沒有工程師的指導是不行的。
但是工程師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工程師必須要有堅實的學術支持和理論涵養,最重要的是要有經驗,在建設建築物的同時不會有任何的失誤才行。所以我要多實習,這樣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才不至於沒有任何的經驗。
2009年5月9號到17號,我們全體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認識實習,實習范圍包括我們學校的第三教學樓、第二實驗樓、第四教學樓以及基礎施工工地,住宅小區,南充圖書館新館施工工地,上中壩大橋等。認識實習過程使我開闊了視野,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專業基本知識。
經過為期一個星期的認識實習,我了解了很多與專業有關的知識,還包括畢業設計的製作。實習時還學到不少建築基本常識,比如主教學樓道向都很明確,一般都是東西朝向,這樣可減少太陽直射的時間;公共建築都有很開闊的門廳和處於明顯位置的樓梯等。知道了這些知識,對於我們以後的專業學習有很大幫助。
在對建築的介紹中老師首先告訴我們什麼是容積率(容積率是項目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小數表示。);什麼是建築密度(建築密度是項目總佔地基地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什麼是綠地率(綠地率是項目綠地總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接著是框架結構,也就是指由柱子、縱向梁、橫向梁、樓板等構成的骨架作為承重結構,牆體是圍護結構。學校的第二實驗樓門廳跨度較大,採用鋼筋混凝土作成的折線型結構梁,不僅使造型更加美觀,而且也更加穩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實驗樓採用玻璃幕牆,可使看起來更加美觀,又減輕了自重,但是卻造成了光污染,產生城市熱導效應。房屋的外圍都有寬一米左右的散水,其主要目的是將雨水排往建築物外側,防止雨水侵入建築基礎內,造成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同時一定寬度要求的散水也可以把雨水引離建築。
橋梁施工時,先進行基礎施工,在架設橋墩時,要先圍堰,當基礎為樁基時,預制樁可用捶擊或震動下沉,此外也可通過自上而下地鑽孔並灌混凝土漿與鋼筋一起作為基礎橋墩,當水比較深時可採用沉箱施工的辦法。嘉陵江上的上中壩大橋是一座斜拉橋,採用單塔雙鎖面,鎖型為扇形,有6*24根斜拉鎖。斜拉橋由主梁、塔柱和斜鎖三種基本構件組成,用高強度的鋼材製成的斜鎖將主梁多點吊起,將主梁承受的恆載和車輛荷載傳至塔柱,再由塔柱傳給地基。大橋橋面兩頭比中間略底,為雙向四車道,另外還有人行觀光道。塔柱呈」h」型,在塔柱內側有上行樓梯,供維修使用。
我們在看錄像時看到房屋施工應切實做好建築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建築垃圾及粉塵控制的技術措施 (1)對施工現場場地進行硬化和綠化,並經常灑水和澆水,以減少粉塵污染。(2)裝卸有粉塵的材料時,要灑水濕潤或在倉庫內進行。 (3)建築物外腳手架全封閉,防止粉塵外漏。(4)嚴禁向建築物外拋擲垃圾,所有垃圾裝袋運出。現場主出入口外設有洗車台位,運輸車輛必須沖洗干凈後方能離場上路行駛;對裝運建築材料、土石方、建築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車輛,派專人負責清掃及沖洗,保證行駛途中不污梁道路和環境。(5)嚴格執行工程所在地有關運輸車輛管理的規定。 2.噪音控制的技術措施(1)施工中採用低噪音的工藝和施工方法。 (2)建立定期噪音監測制度,發現噪音超標,立即查找原因,及時進行整改。(3)建築施工作業的噪音可能超過建築施工現場的噪音限值時,應在開工前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申報,核准後再施工。(4)調整作業時間,混凝土攪拌及澆築等噪音較大的工序禁止夜晚作業。 3.施工現場周圍的環境保護施工過程中積極對現場周圍的環境進行保護。在整個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特別是土方工程施工階段對進出現場的車輛進行沖洗,嚴防污染路面。施工時如果現場出現古樹、文物等阻礙施工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施工並採取隔離措施,報有關單位治理完後再恢復施工。
在進行地基施工時,可採用土釘牆施工。土釘一般是通過鑽孔、插筋、注漿來設置,但也有通過直接打人較粗的鋼筋和型鋼、鋼管形成土釘。土釘沿通長與周圍土體接觸,依靠接觸界面上的粘結摩阻力,與其周圍土體形成復合土體,土釘在土體發生變形的條件下被動受力。並主要通過其受剪工作對土體進行加固,土釘一般與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稱之為斜向加固體。土釘牆施工時,坡度不應大於1:0.1。土釘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或經降水後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膠結砂土的基坑支護和邊坡加固。另外根據需要,也可採用護坡樁施工,錨桿施工,冒梁施工等。在採用護坡樁施工時,每進深一米,都要加模板並填充混凝土,防止坡面下滑和地下水滲漏。且挖五米以上時,還應考慮照明和通風的問題。地基施工時,還應注意樁間土的支護,以防止雨水滲透造成地基的不均勻沉降。
鋼筋混凝土樓蓋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為現澆式、裝配式和裝配整體式三種:1.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整體剛性好,抗震性強,防水性能好,適用於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樓面,有振動要求的樓面,公共建築的門廳部分,平面布置不規則的局部樓面(如劇院的耳光室),防水要求高的樓面(如衛生間、廚房等),高層建築和抗震結構的樓面等。現澆梁板結構按樓板受力和支承條件的不同,又分為單向板肋式樓蓋,雙向板肋式樓蓋,雙重井式樓蓋和無梁樓蓋等。2.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樓板採用預制構件,便於工業化生產,在多層民用建築和多層工業廠房中得到廣泛應用,此種樓面因其整體性、抗震性及防水性能較差,而且不便於開設孔洞,故對高層建築及有防水要求和開孔洞的樓蓋不宜採用。若在多層抗震設防的房屋使用,要按抗震規范採取加強措施。3.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其整體性較裝配式好,又較現澆式節省支模。但這種樓蓋要進行混凝土二次澆灌,有時還需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對施工進度和造價有不利影響。因此僅適用於荷載較大的多層工業廠房、高層民用建築及有抗震設防要求的一些建築。
對於房屋主體建設,應遵循一定的施工順序:彈劃平面線檢查柱、牆上的預留連結筋遺留的必須補齊砌築安裝或現澆門窗過梁頂部砌體。(1)排磚撂底(干擺磚樣):一般外牆第一皮磚撂底時,橫牆應排丁磚,前後縱牆應排順磚。根據已彈出的窗門洞墨線,核對門窗間隔間牆、附牆柱(垛)的長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磚模,如若不合模數時,則要考慮好砍磚及排放的計劃。砍的磚或丁磚應排在窗口中間、附牆柱(垛)旁或其他不明顯的部位。(2)選磚:選擇稜角整齊、無彎曲裂紋、規格基本一致的磚。 (3)盤角:砌牆前應先盤角,每次盤角砌築的磚牆角度不要超過五皮,並應及時進行吊靠,如發現偏差及時修整。盤角時要仔細對照皮數桿的磚層和標高,控制好灰縫大小,使水平灰縫均勻一致。每次盤角砌築後應檢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後才可以掛結砌牆。(4)掛線:砌築一磚厚及以下者,採用單面掛線;砌築一磚半厚及以上者,必須雙層掛線。如果長牆幾個個同時砌築共用一根通線,中間應設幾個支線點;小線要拉緊平直,每皮磚都要穿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5)砌磚:砌磚宜採用擠漿法,或者採用三一砌磚法。三一砌磚法的操作要領是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並隨手將擠出的砂漿颳去。操作時磚塊要平、跟線,砌築操作過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縫和亂縫。經常進行自檢,如發現有偏差,應隨時糾正,嚴禁事後採用撞磚糾正。應隨砌隨漿溢出磚牆面的灰跡刮除。(6)木磚預埋:木磚應經防腐處理,預埋時小頭在外,大頭在內,數量按洞口高度確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內者,每邊放2塊,高度在2~3m者每邊放4塊。預埋木磚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歧磚處開始,中間均勻分布。門窗洞口考慮預留後安裝門窗框,要注意門窗洞口寬度及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另外門窗過梁當洞口l0<800時,用鋼筋磚過梁,當l0≥800時,用預制鋼筋砼過梁,在磚牆上的支承長度不小於240;當支承長度不足時,應按過梁與柱、牆直接連接處理。當門窗洞邊無磚墩擱置過梁時,採用在相應洞頂位置的砼牆、柱上予埋鐵件或插筋,以便和過梁中的鋼筋焊接。
對於混凝土澆注,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方式為:(1)全面分層(2)分段分層(3)斜面分層 。等混凝土終凝後,在10小時內對混凝土面進行復蓋或淋水養護,保持混凝土表面處於潤濕狀態,保養時間不少於7天。拆除模板的時間要在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達到規定強度時,或依據可靠的參數資料,確定混凝土已超出標准強度。但是混凝土澆注時也要注意由於它的表面系數比較小,水泥水化熱釋放比較集中,內部溫升比較快。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時,會使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須從根本上分析它,來保證施工的質量。 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有:(1)水泥水化熱(2)外界氣溫變化(3)混凝土的收縮 。早期預防溫度裂縫的方法有:優先採用水化熱低的水泥,如礦渣硅酸鹽水泥。減少水泥用量,摻入適量的粉灰煤或在澆注時投入適量的毛石,放慢澆注速度和減少澆注厚度,採用人工降溫措施(拌制時用低溫水,養護時用循環水冷卻),澆注後應及時覆蓋。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有了更好的目標了,我在這次實習中知道了我所學知識中的很多不足,這事都是寶貴的經驗,我會在學習的時候重點考慮,一一的將我的不足之處慢慢改正,直至作對為止。
不過僅僅是這一次實習是不夠的,我還是要有更多的實習來發現我的不足之處,我的不足之處肯定還有很多的,只是我暫時沒有發現。只有在實習實踐中在可以將自己的缺點無限放大,我的缺點才會顯現出來,然後我重點改正。
我相信我會實現我做一個工程師的夢想的,雖然在成長道路上還有很多荊棘之路,不過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努力,我就會是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相信自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