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一年級應用題答題格式

一年級應用題答題格式

發布時間: 2021-03-10 23:03:36

1. 數學應用題答題格式

解:
16÷4=4(天)
答:需要4天才能看完.

2.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應用題怎樣講解最好

小學一年級應用題,最好培養孩子用畫圖的方法去思考。對於低年級同學,教會孩子是不容易的,那麼就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去講解。
1、小朋友到花園里去澆花,澆好了18棵,還剩10棵沒有澆。問:小朋友一共要澆多少棵花?答案:28
2、王叔叔去參加同學聚會,他和每個人都握了1次手,王叔叔一共握了20次手 問:參加同學聚會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21
3、小朋和小月每人都有8支鉛筆。小朋給了小月3支後,小月比小朋多多少支?答案:6
4、媽媽買回來一籃子蘋果,吃了6個後,籃子里還剩下4個蘋果,問:籃子原來有多少個蘋果?答案:10
5、李老師給王芳布置20道數學題,王芳第一天做了幾道,第二天又做了幾道,她把剩下的數一數還有11道。問:王芳兩天一共做了多少道?答案:9
6、小紅參加游泳比賽,與參賽的選手每人合照一張照片,一共照了8張。問:一共有多少名選手參加游泳比賽? 答案:9
7、小葉參加羽毛球比賽。比賽共有12人參加,小葉與每個選手都握了1次手。 問:小葉共要握多少次手?答案:11
8、哥哥和弟弟每人都有10塊糖,哥哥給了弟弟2塊。問:現在哥哥比弟弟少幾塊? 答案:4
9、芳芳和軍軍都在看同一本書,芳芳看了40頁,軍軍看了41頁,問:誰剩下的多?多幾頁?答案:芳芳,1頁。

3.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怎樣才能讓孩子更明白什麼題應該怎麼做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加法

可以先舉一些例子,用實物。
應用題的話:兩堆東西放到一起算總數的就是加,從一堆里去走一些的就是減。(我已經初中了,不清楚這么講他懂不懂)

4. 小學一年級應用題解答方法和講解方法

一、多看即多觀察。
「解答應用題有助於學生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應用」,「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編排應用題時不急於求成,而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最開始出現的是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應用題(圖畫),運用數數等已有知識直接獲取一些表層信息。如教學時,可向學生提問:圖上畫了什麼?蘋果分為幾堆?左邊和右邊各有幾個?此外圖上還畫了什麼?數錯,不看問題是一年級學生解應用題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視學生的觀察訓練,效果會好得多。這樣可讓學生初步感知應用題由三個部分組成,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多讀
多讀即反復讀題,審題前必先通讀題中文字,理解在圖畫應用題中主要是通過觀察獲得表層信息,而對於圖文表格應用題及文字應用題則看不出所以然,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即使都認識,一年級孩子自製能力較差,注意力極容易無意識地分散,讓學生看獲取信息效果遠不如讀(文字)。對於理解這兩類應用題,多讀既可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學生對結構的印象和題意的理解。
三、多說
教師應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並且要鼓勵學生多說,即使錯了也不要批評學生。其實,數學就是找規律、找關系、形成表達式,這整個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我們應讓學生大膽地去說,去猜測,去嘗試。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理解同一道題的意思,不要擔心什麼無意識的思維浪費時間,往往這種思維能產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讓學生多說條件和問題,多讓學生創造性的「重復」某一題意,如僅「去掉」的意思,學生可以有「送去」、「拿掉」、「獎給」
、「吃掉」
、「藏起來」
、「遮住」
、「壞了」、「削好」等二十餘個表達詞語。此時,你一定會感覺到你的思維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創造性。「三個臭皮匠」能「抵」幾個「諸葛亮」呀!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學生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題意定會事半功倍。

5. 小學數學應用題答題格式,內有詳題,煩請解答為例。

解:設這本書共有X頁,根據題意,得(X*1/2)/12=5解得X=120則小花平均每天讀120/(7+5)=10頁望採納

6. 小學數學一年級應用題要不要寫「答」

人教版一二年級課本上都是要求口答,意思就是口頭作答,三年級開始才要求手寫答。所以,一二年級只要有答的意識就可以了,原則上考試沒寫不扣分。

7. 小學應用題解題格式問題

都不對啊,問題是鯨魚的重量.給你個格式參考

答:鯨魚重量=450*9*20=81000(千克)

8. 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數學應用題題型

應用
(一)整數和小數的應用
1 簡單應用題
(1) 簡單應用題:只含有一種基本數量關系,或用一步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簡單應用題。
(2) 解題步驟:
a 審題理解題意:了解應用題的內容,知道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讀題時,不丟字不添字邊讀邊思考,弄明白題中每句話的意思。也可以復述條件和問題,幫助理解題意。
b選擇演算法和列式計算:這是解答應用題的中心工作。從題目中告訴什麼,要求什麼著手,逐步根據所給的條件和問題,聯系四則運算的含義,分析數量關系,確定演算法,進行解答並標明正確的單位名稱。
C檢驗:就是根據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進行檢查看所列算式和計算過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題意。如果發現錯誤,馬上改正。
2 復合應用題
(1)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數量關系組成的,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復合應用題。
(2)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個數的應用題。
比較兩數差與倍數關系的應用題。
(3)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已知兩數相差多少(或倍數關系)與其中一個數,求兩個數的和(或差)。
已知兩數之和與其中一個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或倍數關系)。
(4)解答連乘連除應用題。
(5)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6)解答小數計算的應用題:小數計算的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應用題,他們的數量關系、結構、和解題方式都與正式應用題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數或未知數中間含有小數。
d答案:根據計算的結果,先口答,逐步過渡到筆答。
( 3 ) 解答加法應用題:
a求總數的應用題:已知甲數是多少,乙數是多少,求甲乙兩數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應用題:已知甲數是多少和乙數比甲數多多少,求乙數是多少。
(4 ) 解答減法應用題:
a求剩餘的應用題:從已知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兩個數相差的多少的應用題:已知甲乙兩數各是多少,求甲數比乙數多多少,或乙數比甲數少多少。
c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已知甲數是多少,,乙數比甲數少多少,求乙數是多少。
(5 ) 解答乘法應用題:
a求相同加數和的應用題:已知相同的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求總數。
b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已知一個數是多少,另一個數是它的幾倍,求另一個數是多少。
( 6) 解答除法應用題:
a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應用題:已知一個數和把這個數平均分成幾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應用題:已知一個數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幾份。
C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的幾倍的應用題:已知甲數乙數各是多少,求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幾倍。
d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7)常見的數量關系:
總價= 單價×數量
路程= 速度×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效
總產量=單產量×數量
3典型應用題
具有獨特的結構特徵的和特定的解題規律的復合應用題,通常叫做典型應用題。
(1)平均數問題:平均數是等分除法的發展。
解題關鍵:在於確定總數量和與之相對應的總份數。
算術平均數:已知幾個不相等的同類量和與之相對應的份數,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數量關系式:數量之和÷數量的個數=算術平均數。
加權平均數:已知兩個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數,求總平均數是多少。
數量關系式 (部分平均數×權數)的總和÷(權數的和)=加權平均數。
差額平均數:是把各個大於或小於標准數的部分之和被總份數均分,求的是標准數與各數相差之和的平均數。
數量關系式:(大數-小數)÷2=小數應得數 最大數與各數之差的和÷總份數=最大數應給數 最大數與個數之差的和÷總份數=最小數應得數。
例:一輛汽車以每小時 100 千米 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又以每小時 60 千米的速度從乙地開往甲地。求這輛車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車的平均速度同樣可以利用公式。此題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設為「 1 」,則汽車行駛的總路程為「 2 」,從甲地到乙地的速度為 100 ,所用的時間為 ,汽車從乙地到甲地速度為 60 千米 ,所用的時間是 ,汽車共行的時間為 + = , 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2 ÷ =75 (千米)
2) 歸一問題:已知相互關聯的兩個量,其中一種量改變,另一種量也隨之而改變,其變化的規律是相同的,這種問題稱之為歸一問題。
根據求「單一量」的步驟的多少,歸一問題可以分為一次歸一問題,兩次歸一問題。
根據球痴單一量之後,解題採用乘法還是除法,歸一問題可以分為正歸一問題,反歸一問題。
一次歸一問題,用一步運算就能求出「單一量」的歸一問題。又稱「單歸一。」
兩次歸一問題,用兩步運算就能求出「單一量」的歸一問題。又稱「雙歸一。」
正歸一問題:用等分除法求出「單一量」之後,再用乘法計算結果的歸一問題。
反歸一問題:用等分除法求出「單一量」之後,再用除法計算結果的歸一問題。
解題關鍵:從已知的一組對應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數量(單一量),然後以它為標准,根據題目的要求算出結果。
數量關系式:單一量×份數=總數量(正歸一)
總數量÷單一量=份數(反歸一)
例一個織布工人,在七月份織布 4774 米 , 照這樣計算,織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須先求出平均每天織布多少米,就是單一量。 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歸總問題:是已知單位數量和計量單位數量的個數,以及不同的單位數量(或單位數量的個數),通過求總數量求得單位數量的個數(或單位數量)。
特點:兩種相關聯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跟著變化,不過變化的規律相反,和反比例演算法彼此相通。
數量關系式:單位數量×單位個數÷另一個單位數量 = 另一個單位數量 單位數量×單位個數÷另一個單位數量= 另一個單位數量。
例 修一條水渠,原計劃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實際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為要求出每天修的長度,就必須先求出水渠的長度。所以也把這類應用題叫做「歸總問題」。不同之處是「歸一」先求出單一量,再求總量,歸總問題是先求出總量,再求單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問題: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以及他們的差,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叫做和差問題。
解題關鍵:是把大小兩個數的和轉化成兩個大數的和(或兩個小數的和),然後再求另一個數。
解題規律:(和+差)÷2 = 大數 大數-差=小數
(和-差)÷2=小數 和-小數= 大數
例 某加工廠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臨時從乙班調 46 人到甲班工作,這時乙班比甲班人數少 12 人,求原來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從乙班調 46 人到甲班,對於總數沒有變化,現在把乙數轉化成 2 個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現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調出 46 人之前應該為 41+46=87 (人),甲班為 9 4 - 87=7 (人)
(5)和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它們之間的倍數 關系,求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叫做和倍問題。
解題關鍵:找准標准數(即1倍數)一般說來,題中說是「誰」的幾倍,把誰就確定為標准數。求出倍數和之後,再求出標準的數量是多少。根據另一個數(也可能是幾個數)與標准數的倍數關系,再去求另一個數(或幾個數)的數量。
解題規律:和÷倍數和=標准數 標准數×倍數=另一個數
例:汽車運輸場有大小貨車 115 輛,大貨車比小貨車的 5 倍多 7 輛,運輸場有大貨車和小汽車各有多少輛?
分析:大貨車比小貨車的 5 倍還多 7 輛,這 7 輛也在總數 115 輛內,為了使總數與( 5+1 )倍對應,總車輛數應( 115-7 )輛 。
列式為( 115-7 )÷( 5+1 ) =18 (輛), 18 × 5+7=97 (輛)
(6)差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
解題規律:兩個數的差÷(倍數-1 )= 標准數 標准數×倍數=另一個數。
例 甲乙兩根繩子,甲繩長 63 米 ,乙繩長 29 米 ,兩根繩剪去同樣的長度,結果甲所剩的長度是乙繩 長的 3 倍,甲乙兩繩所剩長度各多少米? 各減去多少米?
分析:兩根繩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長度差沒變,甲繩所剩的長度是乙繩的 3 倍,實比乙繩多( 3-1 )倍,以乙繩的長度為標准數。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繩剩下的長度, 17 × 3=51 (米)…甲繩剩下的長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長度。
(7)行程問題:關於走路、行車等問題,一般都是計算路程、時間、速度,叫做行程問題。解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時間、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再根據這類問題的規律解答。
解題關鍵及規律:
同時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間=速度和×時間
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後):追及時間=路程速度差。
同時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後,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時間。
例 甲在乙的後面 28 千米 ,兩人同時同向而行,甲每小時行 16 千米 ,乙每小時行 9 千米 ,甲幾小時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時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時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後面 28 千米 (追擊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著幾個( 16-9 )千米,也就是追擊所需要的時間。列式 2 8 ÷ ( 16-9 ) =4 (小時)
(8)流水問題: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問題。它是行程問題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它也是一種和差問題。它的特點主要是考慮水速在逆行和順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靜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動的速度。
順水速度:船順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順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題關鍵:因為順流速度是船速與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與水速的差,所以流水問題當作和差問題解答。 解題時要以水流為線索。
解題規律:船行速度=(順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順流速度× 順流航行所需時間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時間
例 一隻輪船從甲地開往乙地順水而行,每小時行 28 千米 ,到乙地後,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順水多行 2 小時,已知水速每小時 4 千米。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題必須先知道順水的速度和順水所需要的時間,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時間。已知順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難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順水所用的時間,逆水所用的時間不知道,只知道順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時,抓住這一點,就可以就能算出順水從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時間,這樣就能算出甲乙兩地的路程。列式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時) 28 × 5=140 (千米)。
(9) 還原問題:已知某未知數,經過一定的四則運算後所得的結果,求這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我們叫做還原問題。
解題關鍵:要弄清每一步變化與未知數的關系。
解題規律:從最後結果 出發,採用與原題中相反的運算(逆運算)方法,逐步推導出原數。
根據原題的運算順序列出數量關系,然後採用逆運算的方法計算推導出原數。
解答還原問題時注意觀察運算的順序。若需要先算加減法,後算乘除法時別忘記寫括弧。
例 某小學三年級四個班共有學生 168 人,如果四班調 3 人到三班,三班調 6 人到二班,二班調 6 人到一班,一班調 2 人到四班,則四個班的人數相等,四個班原有學生多少人?
分析:當四個班人數相等時,應為 168 ÷ 4 ,以四班為例,它調給三班 3 人,又從一班調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數減去 3 再加上 2 等於平均數。四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3+6=45 (人)。
(10)植樹問題:這類應用題是以「植樹」為內容。凡是研究總路程、株距、段數、棵樹四種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植樹問題首先要判斷地形,分清是否封閉圖形,從而確定是沿線段植樹還是沿周長植樹,然後按基本公式進行計算。
解題規律:沿線段植樹
棵樹=段數+1 棵樹=總路程÷株距+1
株距=總路程÷(棵樹-1) 總路程=株距×(棵樹-1)
沿周長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
株距=總路程÷棵樹
總路程=株距×棵樹
例 沿公路一旁埋電線桿 301 根,每相鄰的兩根的間距是 50 米 。後來全部改裝,只埋了201 根。求改裝後每相鄰兩根的間距。
分析:本題是沿線段埋電線桿,要把電線桿的根數減掉一。列式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虧問題: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他的特點是把一定數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給一定數量的人,在兩次分配中,一次有餘,一次不足(或兩次都有餘),或兩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數量,求物品適量和參加分配人數的問題,叫做盈虧問題。
解題關鍵:盈虧問題的解法要點是先求兩次分配中分配者沒份所得物品數量的差,再求兩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稱總差額),用前一個差去除後一個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數,進而再求得物品數。
解題規律:總差額÷每人差額=人數
總差額的求法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次多餘,第二次不足,總差額=多餘+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餘或不足 ,總差額=多餘或不足
第一次多餘,第二次也多餘,總差額=大多餘-小多餘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總差額=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參加美術小組的同學,每個人分的相同的支數的色筆,如果小組 10 人,則多 25 支,如果小組有 12 人,色筆多餘 5 支。求每人 分得幾支?共有多少支色鉛筆?
分析:每個同學分到的色筆相等。這個活動小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筆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個人多出 20 支,一個人分得 10 支。列式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齡問題:將差為一定值的兩個數作為題中的一個條件,這種應用題被稱為「年齡問題」。
解題關鍵:年齡問題與和差、和倍、 差倍問題類似,主要特點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年歲不斷增長,但大小兩個不同年齡的差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年齡問題是一種「差不變」的問題,解題時,要善於利用差不變的特點。
例 父親 48 歲,兒子 21 歲。問幾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齡差為 48-21=27 (歲)。由於幾年前父親年齡是兒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齡的倍數差是( 4-1 )倍。這樣可以算出幾年前父子的年齡,從而可以求出幾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 4 倍。列式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雞兔問題:已知「雞兔」的總頭數和總腿數。求「雞」和「兔」各多少只的一類應用題。通常稱為「雞兔問題」又稱雞兔同籠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雞兔問題一般採用假設法,假設全是一種動物(如全是「雞」或全是「兔」,然後根據出現的腿數差,可推算出某一種的頭數。
解題規律:(總腿數-雞腿數×總頭數)÷一隻雞兔腿數的差=兔子只數
兔子只數=(總腿數-2×總頭數)÷2
如果假設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雞的只數=(4×總頭數-總腿數)÷2
兔的頭數=總頭數-雞的只數
例 雞兔同籠共 50 個頭, 170 條腿。問雞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數 ( 170-2 × 50 )÷ 2 =35 (只)
雞的只數 50-35=15 (只)
(二)分數和百分數的應用
1 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分數加減法的應用題與整數加減法的應用題的結構、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數或未知數中含有分數。
2分數乘法應用題:
是指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特徵: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解題關鍵:准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准要求問題所對應的分率,然後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3 分數除法應用題: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
特徵: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們的倍數關系。
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搞清把誰看作標準的數也就是把誰看作了「單位一」,誰和單位一的量作比較,誰就作被除數。
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是比較量,乙是標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減乙比乙多(或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關系式(甲數減乙數)/乙數或(甲數減乙數)/甲數 。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 ,求這個數。
特徵:已知一個實際數量和它相對應的分率,求單位「1」的量。
解題關鍵:准確判斷單位「1」的量把單位「1」的量看成x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方程,或者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列算式,但必須找准和分率相對應的已知實際
數量。
4 出勤率
發芽率=發芽種子數/試驗種子數×100%
小麥的出粉率= 麵粉的重量/小麥的重量×100%
產品的合格率=合格的產品數/產品總數×100%
職工的出勤率=實際出勤人數/應出勤人數×100%
5 工程問題:
是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它與整數的工作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解題關鍵: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後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
數量關系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6 納稅
納稅就是把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繳納的稅款叫應納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銷售額、營業額、應納稅所得額 ……)的比率叫做稅率。
* 利息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
一、某水產品市場管理部門規劃建造面積為2400平方米的大棚,大棚內設A種類型和B種類型的店面共80間,每間A種類型的店面的平均面積為28平方米,月租費為400元,每間B種類型的店面的平均面積為20平方米,,月租費為360元,全部店面的建造面積不低於大棚總面積的85%。
(1)試確定A種類型店面的數量? (2)該大棚管理部門通過了解,A種類型店面的出租率為75%,B種類型店面的出租率為90%,為使店面的月租費最高,應建造A種類型的店面多少間?
解:設A種類型店面為a間,B種為80-a間
根據題意
28a+20(80-a)≥2400×85%
28a+1600-20a≥2040
8a≥440
a≥55
A型店面至少55間
設月租費為y元
y=75%a×400+90%(80-a)×360
=300a+25920-324a
=25920-24a
很明顯,a≥55,所以當a=55時,可以獲得最大月租費為25920-24x55=24600元
1、一列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同時一列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當貨車行了180千米時,客車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當客車到達乙地時,貨車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把全部路程看作單位1
那麼客車到達終點行了全程,也就是單位1
當客車到達乙地時,貨車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
相同的時間,路程比就是速度比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客車貨車的速度比=1:7/8=8:7
所以客車行的路程是貨車的8/7倍
所以當客車行了全程的4/7時
貨車行了全程的(4/7)/(8/7)=1/2
那麼甲乙兩地相距180/(1/2)=360千米
1/2就是180千米的對應分率

張華出去辦事兩個多小時,出門時他看了看鍾,到家時又看了看鍾,發現時針和分針互相換了位置,他離家多長時間?
此問題關鍵在於求具體多少分鍾,因為肯定是超過2個小時
我們把表盤看作一個環形路,那麼每一格就是距離單位,一圈是60格
分針每分鍾走1格,時針每分鍾走5/60=1/12格
鍾表按照順時針轉動,此題出門時時針在分針之後
時針和分針的路程差不變
整個過程分針走的路程是2x60+60-路程差,時針走的路程是路程差
所以時針和分針走過的路程和=3x60=180格
二者的速度和=1+1/12=13/12格/分
那麼經過的時間=180/(13/12)=2160/13分=36/13小時≈2小時46分
離家時間為2小時46分

王師傅加工一批零件,計劃在六月份每天都能超額完成當天任務的15%,後來因機器維修,最後的5天每天只完成當天任務的八成,就這樣,六月份共超額加工660個零件,王師傅原來的任務是每天加工多少個零件?
解:首先我們知道6月有30天
將額定每天完成的任務看作單位1
每天超額15%,一共工作30-5=25(天)
每天超額完成15%,25天共超額 25×15%=375%
每天完成八成,5天少完成 5×(1-80%)=100%
這個月共超額完成 375%-100%=275%
660÷275%=240(個)
5、甲乙兩車同時分別從兩地相對開出,5小時正好行了全程的2/3,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5:3。餘下的路程由乙車單獨走完,還要多少小時?
解:將全部路程看作單位1
那麼每小時甲乙行駛全程的(2/3)/5=2/15
乙車的速度=(2/15)×(3/8)=1/20
乙5小時行駛1/20×5=1/4
還剩下1-1/4=3/4沒有行駛
那麼乙還要(3/4)/(1/20)=15個小時到達終點
分析:此題和上一例題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把甲乙每小時行的路程看作一個整體,然後根據比例分別求出甲乙的速度(用份數表示),從而解決問題,關鍵之處就是把甲乙看作一個整體,這和工作問題,甲乙的工作效率和是一個道理。
6、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東站開往西站,甲車每小時比乙車多行12千米。甲車行駛4.5小時到達西站後沒有停留,立即從原路返回,在距西站31.5千米和乙車相遇。甲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解:設甲車速度為a小時/千米。則乙的速度為a-12千米/小時
甲車比乙車多行31.5x2=63千米
用的時間=63/12=5.25小時
所以
(a-12)×5.25+31.5=4.5a
0.75a=31.5
a=42千米/小時
或者
a(5.25-4.5)=31.5
a=42千米/小時
算術法:
相遇時甲比乙多行了31.5×2=63(千米)
相遇時走了 63/12=5.25小時
走31.5千米的路程用了 5.25-4.5=0.75小時
甲每小時行31.5/0.75=42千米
7、從甲地去乙地,如車速比原來提高1/9,就可比預定的時間提前20分鍾趕到,如先按原速行駛72千米,再將車速比原來提高1/3,就比預定時間提前30分鍾趕到。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20分鍾=1/3小時。30分鍾=1/2小時
因為路程一定,時間和速度成反比
那麼原來的車速和提高1/9後的車速之比為1:(1+1/9)=9:10
那麼時間比為10:9
將原來的時間看作單位1,那麼提速1/9後的時間為1x9/10=9/10
所以原來需要的時間為(1/3)/(1-9/10)=10/3小時
第二次行駛完72千米後,原來的速度和提高後的速度比為1:(1+1/3)=3:4
那麼時間比為4:3
將行駛完72千米後的時間看作單位1,那麼這一段用的時間為(1/2)/(1-3/4)=2小時
那麼原來行駛72千米用的時間=10/3-2=4/3小時
原來的速度=72/(4/3)=54千米/小時
甲乙兩地相距=54×10/3=180千米
8、清晨4時,甲車從A地,乙車從B地同時相對開出,原計劃在上午10時相遇,但在6時30分,乙車因故停在中途C地,甲車繼續前行350千米在C地與乙車相遇,相遇後,乙車立即以原來每小時60千米的速度向A地開去。問:乙車幾點才能到達A地?
解:原來的相遇時間=10-4=6小時
乙的速度=60千米/小時
BC距離=60×2.5=150千米(從凌晨4時到6時30分是2.5小時)
原來相遇時乙應該走的距離=60×6=360千米
甲比原來奪走360-150-210千米
那麼甲行駛6-2.5=3.5小時應該行駛的距離=350-210=140千米
所以甲的速度=140/3.5=40千米/小時
那麼AB距離=(40+60)×6=600千米
AC距離=600-150=450千米
實際相遇的時間=450/40=11.25小時=11小時15分鍾
那麼相遇時的時間是15小時15分
乙到達A地需要的時間=450/60=7.5小時=7小時30分
所以乙到達A地時間為15小時15分+7小時30分=22時45分
9、AB兩地相距60千米,甲車比乙車先行1小時從A地出發開往B地,結果乙車還比甲車早30分到達B地,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2:5,求乙車的速度。
如果甲不比乙車先行1小時,那麼乙車要比甲車早1+30/60=1.5小時到達B地
甲乙的速度比=2:5
那麼他們用的時間比為5:2
將甲用的時間看作單位1
那麼乙用的時間是甲的2/5
甲比乙多用1-2/5=3/5
所以甲行完全程用的時間為1.5/(3/5)=2.5小時
乙行完全程用的時間=2.5-1.5=1小時
那麼乙車的速度=60/1=60千米/小時
以上問題各舉一例,篇幅有限,可以到我的文庫下載

9. 一年級數學應用題還用寫答嗎

一年級的應用題是不用寫「答」的。真正的規定,是三年級上冊才會寫。不過寫了也沒有錯誤之處,並不能說不規范。

小學數學中把含有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用語言或文字敘述出來,這樣所形成的題目叫做應用題。任何一道應用題都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條件(簡稱條件),第二部分是所求問題(簡稱問題)。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組成了應用題的結構。

第一步: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通過讀題理解題意,分清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第二步:分析數量關系。在理解題意後,就對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進行分析,主要弄清已知條件間有怎樣的關系。

第三步:列式計算。按照前邊擬定的解答步驟,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第四步:檢驗作答。

(9)一年級應用題答題格式擴展閱讀:

小學應用題分類

1、歸一問題 2、歸總問題 3、和差問題 4、和倍問題 5、差倍問題

6、倍比問題 7、相遇問題 8、追及問題 9、植樹問題 10、年齡問題

11、行船問題 12、列車問題 13、時鍾問題 14、盈虧問題 15、工程問題

16、正反比例問題 17、按比例分配 18、百分數問題 19、牛吃草問題 20、雞兔同籠問題

21、方陣問題 22、商品利潤問題 23、存款利率問題 24、溶液濃度問題 25、構圖布數問題

26、幻方問題 27、抽屜原則問題 28、公約公倍問題 29、最值問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