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春節報紙版面

春節報紙版面

發布時間: 2021-03-09 09:10:27

① 關於採用word怎麼給春節簡報排版

使用文本框、圖片、藝術字、自選圖形等實現排版。

② 春節小報的內容能寫點啥,版面該怎樣設計各位幫幫忙。寒假作業實在太多!!!我的懸賞分是5分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0 小時

③ 急求春節和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版面!!

黑板報、牆報、手抄報版面設計
課時:一課時 課業類型:創作設計課 教學目的: 1、了解並掌握兩種版面布局格式; 2、掌握版面設計的基本步驟; 3、 理解版面設計的兩個設計重點。 教學重點: 掌握版面設計的基本步驟,理解版面設計兩個重點。 教學難點: 了解並掌握兩種布局格式。 教具: 微機、網路資源庫、實物投影、課件、學生例作; 學具: 微機、粘貼材料、剪報、手抄報材料、網路資源庫;

一、欣賞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回顧已學內容,利用學生的自豪感,激發學習興趣。(課件1) 2、評價虛擬社區內各部分版面的風格及特點。 3、利用學生對報紙版面的選擇、評價,增加學習興趣; 展示四幅手抄報圖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鑒賞能力。引導學生概括出版面設計的設計重點。 A、由評價版面圖樣、色彩的優劣,引出重點一:裝飾美化 B、由評價版面分割、規劃優劣,引出重點二:布局編排 教師小結: 我們所看到的黑板報或牆報、手抄報,除了文字稿件質量要好以外,版面的編排設計好壞也直接影響它的宣傳效果。(板書:版面設計)

二、新授版面設計知識,承前啟後; 1、解釋版面設計包含內容:以課件演示為主,通過一幅作品進行分解。 版面設計就是利用報頭、文稿、各級標題、欄圖、題圖、插圖、尾花、花邊等內容進行布局編排、裝飾美化的過程。 2、版面設計的一般步驟: (1)第一步:根據文稿主次進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學們討論一下,根據你們的經驗,進行版面設計要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學生討論,討論結果教師板書) (播放課件2第一步)一份手抄報的文稿內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塊面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塊面較小,我們在進行版面設計時,首先要針對文稿的主次進行大塊面的分割布局,這樣才能達到界面編排合理、塊面活潑統一的效果。 A。講解第一步的兩種布局方式: a.對稱式布局 b.均橫式布局 在版面設計的整體布局方面,我們經常運用的有兩種布局,下面請同學們看兩幅事例,觀察一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師出示課件3、4演示,學生觀察總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觀察結果的概括能力) a. 請看第一幅作品,從布局上看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出左右對稱的布局方式,以及這種布局的設計特點。 b. 生觀察並自行給第二種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養學生的觀察及運用學過知識概括能力。 B。利用兩個事例,辨別兩種布局方式,加深理解。 (2)第二步:設計報頭、欄圖、題圖及標題字體。 (課件5)在第一個步驟的基礎上,運用前幾節課所掌握的報頭、題圖、欄圖及標題字體幾方面內容,在版面上進行合理的安排。 (3)第三步:謄抄文稿、畫插圖。 (課件6)謄抄文稿時,字跡要工整,插圖要與文稿相輔相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最後,看看我們的版面上還缺少什麼? (4)第四步:畫尾花、花邊、總體調整。 (課件7)當所有的設計工作基本完成時,就要看看有沒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添加潤色,修修補補,讓你的作品更加優秀。 好的版面設計應該是篇目層次分明,文、圖塊面活潑多變、而又有統一感,色彩協調、醒目。

④ 中國的主流報紙有哪些

1、《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為展現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舞台,人民日報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記錄中國社會的變化,報道中國正在發生的變革。

2、《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所屬系列報之一,正式創刊於1997年,主打廣州、深圳兩大中心城市,是面向珠三角地區主流人群所創辦的綜合類日報。

3、《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創刊於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會,服務改革,貼近生活,激濁揚清」為特色。

4、《廣州日報》

中共廣州市委機關報,1952年12月1日創刊,編輯部設在豐寧路54號(現人民中路264號)。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投資興建的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在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

4、《中山日報》

廣東省中山市委機關報《中山日報》1992年8月28日創刊,原名《中山報》,《試刊日期為1992年6月28日,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中山日報》。

⑤ 慶元旦,迎新春 黑板報資料,主題版面怎麼辦。。。

我以前辦過 版面如果沒有什麼特殊規定的話最好不要大邊框 那樣氣氛可以活躍一些。
圖畫上面 我建議兩邊可以各畫一串 紅鞭炮 紅加黃最好 底下有爆破的效果 有爆米花筆更好,如果沒有粉筆也將就 。然後 主題元旦 的設計可以應用一些煙花的元素。 其餘小的版面不知道你們是怎麼要求的。
內容上 既然是新年 可以讓大家用比較好看的便利貼寫上新一年的想法 然後用一個版面貼成 你班的班號數字。 估計快期末了吧 可以加一些關於復習和備考心態的東西上去。
GOOD LUCK

⑥ 關於春節的黑板報版面設計

圖: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4ba088ad3c985521f31fe711.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4ba088ad3c985521f31fe711.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4ba088ad3c985521f31fe711.jpg
主題:約會春節 約會龍年
春節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中國改用世界通用公歷,也叫陽歷、新歷。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後,故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周,歷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歷正月初一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

臨近春節,人們采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貼年畫、春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春節慶祝活動更為豐富多彩。不僅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使春節具有新的時代氣息。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歷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是過「古爾邦節」。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

(春節傳說)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少數民族的春節 )
柯爾克孜族——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柯爾克孜族人便歡度「諾若孜」節,這與漢族的春節很相似。過節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飯菜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過節那天晚上,當畜群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著牲畜從上面跳過,預示消災解難,在新的一年裡人畜兩旺。

布依族——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後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大年初一在家裡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徵富富有餘,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製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後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製成。男女多於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

獨龍族——居住在雲南怒江貢山縣的獨龍族,將每年11月12日之間第一次大雪封地為歲首,因無固定時間,由族長擇日而定,一般3到5天。節日期間,各家各戶互相邀請,友好往來,同時舉行娛樂活動。

哈尼族——每年要過兩次年。一是十月節,二是六月節。哈尼族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即「大年」。過年這天,人們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六月年節」期間殺牲祭祖,開展盪鞦韆、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雲南新平縣境內的卡多人,過年時間在農歷正月初六。傳說古時勇敢的卡多青年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出征應戰,臨行時留下話,他們哪天還鄉,新的生活就從哪天開始。戰爭結束後,因征途遙遠,直到新年初六日他們才回家。家鄉人就把這一天定為新的一年開始。過年時,他們殺豬宰羊,跳大鼓舞,以此慶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眾多以臘月初六為歲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響,並吹海螺。然後家人團聚吃糯米飯。

勒墨人(白族的稱謂)——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碧江縣,他們有自己的推算節令的方法,春節日期也有差異。如桃花發苞時稱三月,漆樹發葉到五寸左右稱五月,這樣的推算結果,一年是十三個月,三月稱三月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基諾族——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群眾把公歷六月稱作過年月,歌手們輪番互相對歌,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過年時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婦女們一邊品嘗酒餚,一邊跳大鼓舞,男女青年們乘此時機談情說愛,尋找自己的情侶。

仡佬族——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節。因他們居住在氣溫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開始發芽,春天才開始。在這即將春耕大忙之際,大家團聚在一起過年,共同祈禱祖宗、山神保佑,諸事如意,五穀豐登。又因清明節常在三月初左右,這樣兩個節一起過,所以將這一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

瑤族——每年農歷七月的月半節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月半節前夕,家家戶戶忙得不亦樂乎,村寨內外到處是牛角聲和歡笑聲。

(各民族春節風俗)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採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哈尼族——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盪鞦韆。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塘旁,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

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春節習俗)
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凈凈地迎新春。

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

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綉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少數民族春節食俗 )
蒙古族——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高山族——台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里,象徵著長生不老。

滿族——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壯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對做得特別大,據說象徵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果實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腌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余錢余糧。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景頗族——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藏族——春節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春節的詩歌 )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來源:中國網)

這些都是在貼吧找的http://tieba..com/f?kw=%BA%DA%B0%E5%B1%A8
圖的話在網路圖片搜索打:『新年 黑板報「都能找到很多
希望能幫到你:)

⑦ 以春節元宵節為主題的手抄報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just like Christmas in the West. All people living away from home go back, becoming the busiest time fo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f about half a month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Airports, railway stations and long-distance bus stations are crowded with home returnees.

Strictly speak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tarts every year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and will last till the mid 1st lunar month of the next year. Of them, the most important days are Spring Festival Eve and the first three day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ow stipulates people have seven days off for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Many customs accompany the Spring Festival. Some are still followed today, but others have weakened.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many families make laba porridge, a delicious kind of porridge made with glutinous rice, millet, seeds of Job's tears, jujube berries, lotus seeds, beans, longan and gingko.

The 23rd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is called Preliminary Eve. At this time, people offer sacrifice to the kitchen god. Now however, most families make delicious food to enjoy themselves.

After the Preliminary Eve, people begin preparing for the coming New Year. This is called "Seeing the New Year in".

Store owners are busy then as everybody goes out to purchase necessities for the New Year. Materials not only include edible oil, rice, flour, chicken, ck, fish and meat, but also fruit, candies and kinds of nuts. What's more, various decorations, new clothes and shoes for the children as well as gifts for the elderly, friends and relatives, are all on the list of purchasing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簡介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

歡度春節

⑧ 春節的時候人民日報還給送嗎

春節前三天我記得是不中的,但是三天過以後報紙還是繼續會送的,一號到三號,總要給人家送信的一個休息的時間吧,總不可能一年365天天天都上班,對不對?比較人性化一點,然後三天過後啊報紙會繼續會送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