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格式模板 » 矛盾論經典摘要

矛盾論經典摘要

發布時間: 2021-03-06 18:11:42

⑴ 急求毛澤東《矛盾論》的摘要

題 目 : [矛盾論] 讀矛盾論
目 錄 : 1.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
2.辯證法的宇宙觀古已有之。如赫拉克立特的"一切皆流,一切皆變",老子的"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都是講的事物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的矛盾而互相轉化。
3.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4.同時,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論的一個表現。
5.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

原 文 :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且在許多方面發揮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復雜矛盾。
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他永恆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統的論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法則,發揮了列寧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的正確的認識論。毛澤東同志寫作矛盾論時,是為了使黨和人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條主義的錯誤,從實踐中認識到辯證法在認識世界中的巨大威力。其中,重點論述了以下幾方面:
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其核心思想為: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矛盾雙方又同意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相對和絕對的關系是矛盾問題的精髓。

關鍵詞 : 矛盾 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

⑵ 矛盾論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所講的《辯證法唯物論》的第三章第一節。後作者作了部分補充、刪節和修改,於1952年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再版時移入第一卷。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發揮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從宇宙觀的高度,發揮了列寧關於兩種發展觀的思想,不僅指出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徵,而且指出形而上學是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書中還闡明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論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該書從 5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論,明確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結又相互轉化 。並提出了「 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的論斷。③論證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認為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觀依據,規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義,說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論意義,並論述了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④具體地闡明了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認為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對立的互相排斥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⑤分析了矛盾斗爭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對抗性的矛盾和非對抗性的矛盾,並指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系統地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專著,其論述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哲學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⑶ 毛澤東《矛盾論》全文!

全文: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 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 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辨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列寧說:「對於發展 (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觀點是: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 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 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

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 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 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 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而上 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

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 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 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

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 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

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 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出處:出自毛澤東的哲學著作《矛盾論》。

(3)矛盾論經典摘要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實踐論》後寫的一篇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關於矛盾規律的重要哲學著作,是《實踐論》的姊妹篇。同《實踐論》一樣,原先是毛澤東同志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哲學講演用的《辨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一部分。

1937.8在延安油印發表,書名是《矛盾論統一法則》。解放後,重新發表時,才定名為《矛盾論》,並在內容上作了較大補充、修改和刪節。《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後為同一目的而寫的闡述唯物辨證法,特別是闡述它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著作。

如果說《實踐論》是以實踐為基礎,從認識論上揭露了「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的話,那麼《矛盾論》則是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闡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強調矛盾的特殊性。

從方法論上批判了「左」、「右傾」的錯誤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全面說明和發揮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所以,從理論上講,《矛盾論》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極為系統和深刻的發揮。

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在中國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社會生活的辯證法和錯綜復雜的矛盾運動在理論上反映,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⑷ 矛盾論的中心思想誰能給我分析一下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律就是對立統一規律。
這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動力及其實在的過程。它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是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⑸ 矛盾論的精髓賞析

《矛盾論》是繼《實踐論》之後,為著同一目的,即主要地為著反對黨內嚴重存在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重要的哲學著作。《矛盾論》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深刻、系統地闡發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因而也是唯物辯證法的精髓——關於矛盾的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銳利的思想武器。

首先,《矛盾論》對作為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對立統一規律作了深刻的發揮。

其次,《矛盾論》系統論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相互聯結,揭示了矛盾問題的精髓。

第三,《矛盾論》還特別深入研究了矛盾特殊性的三種具體情形,闡明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以及矛盾對抗的基本理論。

第四,《矛盾論》汲取了經典作家的有關思想和論據,並在總結中國革命斗爭經驗的基礎上,具體地闡明和發揮了矛盾諸方面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

整個《矛盾論》同《實踐論》一樣,是中國革命經驗的哲學總結,是同黨內」左「的和右的錯誤路線作斗爭的產物。《矛盾論》集中地研究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相互關系,提出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為我們深刻把握矛盾規律的豐富內容,真正懂得辯證法並融會貫通具有重要的意義。

⑹ 《矛盾論》心得體會或者讀書筆記

一月份里我仔細品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一書,學到很多東西,總結一下,該書有三個特點:特點之一,全文構思嚴謹,有一個縝密的邏輯結構。作者從七個方面來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第一部分介紹了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說明白……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對於客觀情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局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接著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進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第四部分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這一部分開頭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必須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後一段說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結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這是對前面內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講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又是對第五部分矛盾斗爭性的細化,作者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最後, 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系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領全局的能力。 特點之二,例證豐富。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閱讀廣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非常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鑒》、《水滸傳》、《山海經》、《淮南》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中,主要關於革命的例(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對象),但不局限於關於革命的例,還有關於自然科學等等的例。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可見淵博的知識是進行創作的前提條件。 特點之三,語言准確而生動。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准確性是第一位的。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作者論述運動的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時有這樣一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一、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中所顯現的面貌。而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面貌。」作者像連珠炮似地一下羅列了十數個詞彙來說明矛盾的統一的狀態,個個不同,但個個精當,個個准確,讓讀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統一狀態,是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同時,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還體現在生動性上,作者能夠用很通俗幽默的語言闡明深刻而嚴肅的哲學命題。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這個道理時,有這樣一段。「為什麼雞蛋能夠轉化為雞,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呢?為什麼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麼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這么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作為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毛澤東的矛盾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應該好好品味和領悟。

斗爭哲學產生於延安時代,我們不知道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艾思奇和陳伯達,還是艾思奇和陳伯達的哲學思想左右了毛澤東,總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來到延安後,與延安的哲學家一起創立了了斗爭哲學,《矛盾論》就是斗爭哲學產生的標志。從《矛盾論》中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毛澤東並非是要建立一種自己的哲學,而是在於闡述馬列主義的哲學。將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的理論原則說成是唯物辯證法,是強加給馬克思和列寧的。從《矛盾論》引述的列寧的話就可以看出斗爭哲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來自於對列寧的誤解。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決不是列寧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人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曾引用了列寧的一句話,以證明斗爭性的絕對性和無條件性。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里說:「對立面的統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存的相對的。互相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①①轉引自《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第173頁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列寧的這句話就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基本原則的理論根據。令人不解的是,毛澤東《矛盾論》里引述列寧上述話的同時見,還引用了列寧的另外一句話,這句話卻有著與上述的說法有著極為相反的意見:「為什麼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看作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重點號是引者加的)」列寧《哲學筆記》第116——117頁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列寧在這里明顯地表達出「對立面」是「有條件」的意思,與上面的引述將對立面的斗爭說成是無條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讀者如果稍微仔細認真一點,就不難看出列寧的上述兩段話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句話列寧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列寧的第而句話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如果我們將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看成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就會看到列寧兩種矛盾的說法;如果我們看到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表達的是兩個問題,我們也就不會懷疑列寧自相矛盾了。《矛盾論》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寧兩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話,但卻沒有發現這里的矛盾。毛澤東是第一個這樣引用列寧話的人,從1937《矛盾論》發表到今天,幾乎斗爭哲學家們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論》的做法同時抄用列寧的這兩段話,令人奇怪的是竟沒有一個人看到或指出這兩句話的矛盾。既然列寧說矛盾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的,那麼列寧自然的成了這種斗爭哲學的發明人,因為斗爭哲學家們除了引用列寧的話外,並沒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證明同一性的相對性有條件性和斗爭性的絕對性無條件性。如果列寧能重生的話,一定也會說這即給了他過多的榮譽也給了他過多的毀譽。如果哲學家們稍微仔細一點的話,不難看出列寧的這兩句話中的有無條件性指得是兩種情況:列寧在第一句話中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的。列寧在第二句話中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如果囫圇吞棗地引用和理解上述的兩種說法,很容易造成誤解和混淆,將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誤解成同一個含東西。現在我們關鍵是要搞清楚: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個東西,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的區別何在,然後才能說誰是絕對的誰是相對的,誰是有條件的誰是無條件的。常識就告訴我們:同一性是指事物自身的同一,是事物本身的差別所共同具有的東西,即事物的共性,共性的東西是一般的、抽象的或絕對的和無規定性的東西,所以他的存在是無條件的,它僅僅是事物存在的一個方面;而對立面的同一即包含了同一性也包含了對立性,這時的同一性已經不是抽象的無差別的同一,而是相對於具體差別而存在的同一,如地球(同一性)包含南北極(差別)的對立統一,又如生命(同一)包含了生死(差別)的對立統一,所以辯證法認為對立統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那麼本來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對立統一,為什麼在斗爭哲學家那裡卻忽然演變成了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呢?這里關鍵是要搞清楚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個東西,如果能夠將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區別開來,知道同一性僅是對立統一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是對立面),就可以知道列寧所說的相對的、有條件的東西是指對立面的統一,而不是同一性本身,將有條件的相對的對立面的統一說成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顯然是由於對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兩個概念的混淆而而形成的對列寧的誤解造成的。常識還告訴我們:對立性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東西,是事物的個性。任何對立面都是相對的,如大小、上下、好壞等等,對立面的兩個方面的存在是互為條件的,無大也就無所謂小,無上、下也就不存在了,對立面和相對性簡直就可以說是同一個東西,而在斗爭哲學家那裡對立面卻變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東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這里對列寧的誤解與上述在同一性上的誤解一樣,關鍵是混淆了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這兩個范疇。下面我們就簡述以一下同一性、對立面的統一、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這幾個辯證法范疇之間的對立同一關系。為了下面簡述方便,我們先要明晰三概念:斗爭、絕對和條件。斗爭最早用斗爭一詞作為辯證法范疇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他曾把斗爭稱為「萬物之父」,但辯證法在古希臘還不是成熟的理論,黑格爾是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的。」人,可黑格爾很少用斗爭一詞作為辯證法的范疇使用,馬克思、恩格斯也是如此,列寧是比較多地用斗爭一詞用來表示矛盾的對立面,但他明確地告訴我們不能將日常用語的斗爭與辯證法的斗爭混為一談,所以有時他特意把斗爭一詞加上引號。我想這些辯證法的大師們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後人會把斗爭一詞提到辯證法的最高原則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斗爭一詞來取代對立統一的地位。在日常用語里斗爭一詞往往與矛盾、對立統一的內涵量相等,所以用斗爭一詞表示辯證法是很方便的。講這么多是想證明斗爭一詞在斗爭哲學里有著特殊的地位,斗爭可以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成了事物存在的最高原則,斗爭成了最終的目的,甚至成了生活的樂趣。但無論人們怎樣理解和誤解斗爭一詞,在辯證法里(包括斗爭哲學)斗爭一詞僅應該是用來表示矛盾的一個方面即對立面的。這樣我們完全可以說對立面的斗爭就是對立面的對立。就像具體同一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一樣,具體的對立的對立也是一種抽象的對立。絕對在辯證法中絕對一詞是有著明確的含義的,他與抽象是一個東西。黑格爾曾明確地表示;「絕對一詞除了常指抽象外而言外,沒有別的意義。譬如絕對空間,絕對時間,其實不過指抽象空間,抽象時間。」②② 黑格爾 《小邏輯》 第248頁 商務印書館 1982年版 所以當我們說絕對對立時,實際是指抽象對立,凡是抽象的都不是具體的,都是無規定的,無條件的,列寧講的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就是指這種抽象的對立或對立面的對立。條件毛澤東把事物存在的外因稱之為條件,而把內因稱之為根據。那麼有條件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斗爭性中的條件是指什麼呢?如果把條件當內因看,根據就成了條件,根據本身是同一性和對立性的統一,把同一性做同一性的條件是同意循環,沒有意義。如果把條件作為外因看,外因就成了矛盾或對立統一本身的條件,即外因既是同一的條件也是對立的條件,這樣的條件怎麼會是矛盾的一個方面同一性或斗爭性的條件呢!所以單就矛盾的一個方面講什麼有無條件是沒有意義的。在明晰了上述概念以後,現在就來簡述一下同一性、對立面的統一、斗爭和對立面的斗爭的辨證關系。首先同一性和對立面的統一是辯證法兩種同一概念,同一性一般的是表示抽象的或絕對同一,而對立面的同一則表示相對的具體的同一即對立統一。劃分抽象同一和具體同一,是黑格爾與形而上學的知性同一及謝林的絕對抽象同一分歧的一個關鍵,黑格爾認為凡是存在的同一都是具體的同一,抽象同一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抽象同一與具體同一的區別在於:具體同一是含有差別的同一,而抽象同一是抽掉了事物差別的同一。這種抽象同一對我們的分析十分重要,但他決不會獨立存在。如果我們沒有規定的只是講同一,這就是抽象的同一,抽象的同一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具體同一是這種抽象同一的具體化,這時的同一已是某一對立面的同一,已不是泛泛的同一,這種同一已經有了具體內容,如生與死的對立同一,這時的同一已經有了具體內容即生命,同一性是生命,對立面是生死。凡對立面的統一,同一性和對立面都是有具體內容的,如上面的同一性是生命,對立面是生死。這就是為什麼對立面的統一是相對的是無條件的原因。當我們只是講同一性時,這時的同一性還沒有具體的內容,僅是抽象的同一,所以它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具體的)對立面的同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抽象的)同一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此乃辯證法的基本常識,列寧說的是:對立面的同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斗爭哲學說家則將其扭曲成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現在我們再來看對立面和對立面的對立(斗爭)是絕對的。這個問題與同一性的問題具有同樣的性質。對立面本身是相對的,用不著思辯的理解就能做到,凡是對立面必然是兩方面,如上下、多少、生死等等;其存在也必然是有條件的和具體的,它的條件就是同一性,如生死的條件即同一性是生命,無生命存在也就無所謂生死。所以對立面這個范疇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和有條件的存在。我們再來看對立面的對立(斗爭)。對立面的斗爭明顯的是指對立面的對立,這種對立的對立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對立(指對立面的斗爭)已經由具體的、有條件的對立轉化成了抽象的無條件的對立,斗爭哲學家沒有理解對立面的斗爭指的不是具體的對立面,而是對立面的對立面即是抽象的對立。列寧此處講的絕對的對立就是這種抽象的對立,但斗爭哲學家卻將這種抽象的對立誤解成了具體的對立,並將絕對與對立面聯在一塊,得出了絕對的無條件的對立這一斗爭哲學的基本原則。但這是對辯證法的踐踏,是對列寧的曲解,是辯證法沒有貫徹到底的表現。絕對中有相對,相對里有絕對,列寧此處就是論證這一辨證關系。抽象的同一性本是絕對的,但在具體的對立同一時卻變成了相對的;對立面本身是相對的,但對立面的對立或抽象對立卻是絕對的。由於斗爭哲學家沒有理解絕對相對的這一辨證關系,從列寧的話里得出了反列寧的結論使辯證法蛻化成了斗爭哲學。其實列寧在講了上述話以後,可能預見到有人要歪曲他的話,馬上就做了一個補充說明,如果人們在引用列寧這句容易被誤解的話的時候,仔細看看列寧在說了上述話後的補充說明,並理解了說明的真實含義,斗爭哲學可能就不會這么固執了。列寧是這樣補充說明的:「注意:(列寧加了注意兩字並沒引起注意。引者。)順便說一下(懷疑論和詭辯論等等)和辯證法的區別在於:在(客觀的)辯證法中,絕對和相對的差別也是相對的。對於客觀的辯證法來說,相對中有絕對。對於主觀主義和詭辯論說來,相對只是相對,是排斥絕對的。」①① 列寧 《哲學筆記》 第398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列寧為什麼講完了被人們誤解的那句話後馬上作此說明,實際就是怕被人誤解(怕什麼有什麼這也是辯證法)。本來抽象的同一性是絕對的,但絕對的同一性卻要通過具體的同一性相對地表現出來,本來是具體的對立性卻可以在具體的對立統一中抽象出絕對的對立來。對列寧的誤解實際是對絕對相對的辨證關系的不理解,說到底是對對立統一本身的不理解,為此我們還有必要對對立統一規律作一詳細說明,作此分析以後才能徹底戳穿斗爭哲學的辯證法假象。在本文的第二、三兩部分分別分析同一性和對立性。

《矛盾論》讀書筆記

毛澤東的《矛盾論》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系,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系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
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指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自始至終存在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都帶有特殊性,每一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中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上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發展階段上矛盾雙方各有特殊性。
通過對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論述,毛澤東系統闡明了關於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即關於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轉化,使事物發生性質的變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轉化,使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

毛澤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斗爭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個性中存在共性,

毛澤東在文章最後以精闢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⑺ 毛澤東的矛盾論概要

題 目 : [矛盾論] 讀矛盾論
目 錄 : 1.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
2.辯證法的宇宙觀古已有之。如赫拉克立特的"一切皆流,一切皆變",老子的"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都是講的事物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的矛盾而互相轉化。
3.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4.同時,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論的一個表現。
5.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

原 文 :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且在許多方面發揮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復雜矛盾。
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他永恆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統的論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法則,發揮了列寧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的正確的認識論。毛澤東同志寫作矛盾論時,是為了使黨和人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條主義的錯誤,從實踐中認識到辯證法在認識世界中的巨大威力。其中,重點論述了以下幾方面:
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其核心思想為: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矛盾雙方又同意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相對和絕對的關系是矛盾問題的精髓。

關鍵詞 : 矛盾 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

⑻ 請問《實踐論》和《矛盾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實踐論》的主要內容是借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專義,屬特別是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錯誤,重點是揭露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這種主觀主義。

《矛盾論》的主要內容是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分六個部分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原理。

(8)矛盾論經典摘要擴展閱讀

《矛盾論》的指導意義:

1、實事求是,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發展。無論是過去還是現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是先決條件,實事求是,量體裁衣才是中國發展的決定因素。

2、明確方向,貫徹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的發展一定是有方向和目標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概括起來就是中國的方向和未來的問題,「兩論」則為我們奠定了研究正確方向的理論基礎。

3、堅定信念,提升善思明辨服務群眾的本領。在社會快速轉型的當代中國,我們面臨的問題將會更多,也更復雜,更需要深刻總結「兩論」經驗,著眼於實踐、著眼於群眾,不斷提高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本領,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