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摘要
1. 食養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安身抄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必有秧禍。我國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食養,在一系列養生專著中,所陳食養原則,主要的有以下八項,通稱為食養八原則:
(1)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
(2)食宜清淡,忌膏梁厚味;
(3)不可偏嗜,多食五穀雜糧;
(4)不勉強進食,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
(5)怒後勿進食古人常說食後不怒,怒後不食;
(6)飲食不可過冷過熱,過冷傷胃氣過熱灼內膜;
(7)食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8)注意食後養生。
食後基本原則
(1)食畢漱口;
(2)食後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
(3)食後環臍摩腹三十六次;
(4)食後小行漫步;
(5)食後遠視三分種。
2. 食養是什麼意思
食養 英文名稱: health preserving with food 定義: 選擇適宜的食物以養生的方法。
應用學科: 中醫葯學(版一級學科);推拿學、權養生學、康復學(二級學科)
介紹: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年齡、性別以及氣候、地理等環境因素的差異,選擇適宜的飲食以調節人體臟腑功能、滋養氣血津液、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養生保健方法。
飲食是為機體提供營養物質,維持人體生長、發育乃至保證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中國古代養生家、醫家從長期的實踐中認識到,人們只要能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食物進行調養,就能保證健康,益壽延年。中醫學歷來強調飲食調養,重視飲食的養生保健作用,認為「食治則身治」。就是說飲食調養得宜,身體就會健康,也就防止了疾病。唐代《千金要方》中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辨證施食是中醫食療的特點之一,食養同樣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3. 食品營養學的內容摘要
水分活度與食品的質構的關系食品的品質除了與它本身的組織結構和成分有關外,水是影響其品質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食品中水的含量、分布和狀態對食品的結構、外觀、質地、風味、新鮮程度產生極大的影響。一般的蔬菜、水果,組織結構鬆脆、含水量多,就顯得鮮嫩多汁,一旦失去一部分水分,組織細胞內的壓力降低,蔬菜就會枯蔫、皺縮和失重,水果表面干癟,其食用價值就會大大下降。水分活度對乾燥和半乾燥食品的質構有較大的影響。水分活度為0.4~0.5時,肉乾的硬度及耐嚼性最大,增加水分含量,肉乾的硬度及耐嚼性都降低。要想保持脆餅干、爆玉米花及油炸土豆片的脆性,避免糖粉、奶粉以及速溶咖啡結塊、變硬發黏,都需要使食品具有相當低的水分活度。要保持乾燥食品的理想性質,水分活度不能超過0.3~0.5。對含水量較高的食品(蛋糕、麵包等),為避免失水變硬,需要保持相當高的水分活度。(沈秀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學習要求掌握: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的定義及其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意義,單糖的氧化還原反應。熟悉:碳水化合物的分類、低聚糖的種類與結構。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澱粉的老化和糊化反應。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又稱糖類,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其衍生物的總稱。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為人類提供了主要的膳食能量,此外碳水化合物還具有節約蛋白質和抗生酮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在食物中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重要的能量來源;②單糖和低聚糖是重要的甜味劑;③與食品中其他成分反應產生色澤和香味;④具有高黏度、凝膠能力與穩定作用。一、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及化學性質根據碳水化合物能否水解和水解後生成的物質,可將它們分為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四大類。(一)單糖單糖是指不能再被水解的糖單位。單糖是構成各種寡糖和多糖的基本構成單位,每分子可含有3~9個碳原子。在食品中常見的有葡萄糖(glucose)和果糖(frucose)。葡萄糖有D型和L型,人體只能代謝D型葡萄糖而不能利用L型,所以有人用L型葡萄糖做甜味劑,可達到增加食品的甜味而又不增加熱能攝入的目的。果糖主要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人工製作的玉米糖漿中含果糖達40%~90%,是飲料、糖果生產的重要原料。糖醇是單糖的重要衍生物,常見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由於這些糖醇類物質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速度慢,提供能量較葡萄糖少,已被廣泛用於食品加工中。(二)雙糖雙糖是由兩分子單糖縮合而成。天然存在於食品中的雙糖,常見的有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和麥芽糖(maltose)。蔗糖在甘蔗、甜菜和蜂蜜中含量較多,日常食用的白糖就是蔗糖,是從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的。麥芽糖是由兩分子葡萄糖連接而成,澱粉在酶的作用下可降解生成麥芽糖。乳糖主要存在於奶和奶製品中。
4. 食養基本原則是什麼
安身之本,必資抄於食,不知食宜者,必有秧禍。我國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食養,在一系列養生專著中,所陳食養原則,主要的有以下八項,通稱為食養八原則:
(1)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
(2)食宜清淡,忌膏梁厚味;
(3)不可偏嗜,多食五穀雜糧;
(4)不勉強進食,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
(5)怒後勿進食古人常說食後不怒,怒後不食;
(6)飲食不可過冷過熱,過冷傷胃氣過熱灼內膜;
(7)食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8)注意食後養生。
食後基本原則
(1)食畢漱口;
(2)食後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
(3)食後環臍摩腹三十六次;
(4)食後小行漫步;
(5)食後遠視三分種。
5. 什麼是食養養生
主張飲食調養,補益精氣,糾正服腑陰陽之偏,以達到調治疾病、延年益壽之目的。內
《黃帝內經》提出:「謹和容五味」、「食飲有節」等飲食調養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邀是這個黨派的一代宗順,其主導思想是節制飲食,以食療痛,養老益壽。飲食宜清、淡、軟、簡,忌膩、厚、生冷。
6. 什麼是食養什麼是食療
食療又稱抄食治,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機體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
7. 首次記載食養食療理論的經典著作
這個著作的話確實是非常經典的,那你只需要仔細閱讀可以學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