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發表點弁言

發表點弁言

發布時間: 2021-03-30 14:48:39

⑴ 傅雷的兒子傅敏的資料

傅雷(1908-1966),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於色彩變化。翻譯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羅曼·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巨著《約翰·克里斯朵夫》,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琪傳》《托爾斯泰傳》;服爾德的《嘉爾曼》《高龍巴》;丹納的《藝術哲學》;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等名著十五部。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作為音樂鑒賞家,他寫下了優美的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蕭邦的賞析。
傅雷先生為人坦盪,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的走完了一生。傅雷的悲壯棄世,不但是對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那場荒謬絕倫的"文化大革命"的最強烈的控訴,同時也充分顯示了有良知和正義感的人文知識分子的尊嚴。
「永遠的傅雷先生」活動年譜

日期:年譜
⊙1921年,考入上海徐匯公學(天主教教會學校)讀初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辭激烈,為徐匯公學開除。仍以同等學歷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

⊙ 1925年,在大同大學附中參加「五卅」運動,上街遊行講演,控訴帝國主義的血腥暴行。9月習作短篇小說《夢中》,發表於次年1月《北新周刊》第13、14期。

⊙ 1926年,在北伐勝利的鼓舞下,與同學姚之訓等帶頭參加反學閥運動,大同校董吳稚暉下令逮捕,母親為安全起見,強行送子回鄉。8月寫短篇小說《回憶的一幕》,發表於次年1月《小說世界》第15卷第4期。秋後以同等學歷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

⊙ 1928年,到達馬賽港,次日抵巴黎,途中寫《法行通信)15篇(1月2日至2月9日),陸續發表於當年《貢獻旬刊》第1、2卷各期。後為文學家曹聚仁所推重,編入《名家書信集》。本年開始留法四年。為學法文,試譯都德的短篇小說和梅里美的《嘉爾曼》,均未投稿。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 1929年,在瑞士萊芒湖畔,譯《聖揚喬而夫的傳說》,載於次年出版的《華胥社文藝論集》。是為最初發表的譯作。 9月返回巴黎後,就投人休養中開始翻譯的丹納《藝術論》第1編第1章,並撰寫《譯者弁言》,載於《華胥社文藝論集》。

⊙ 1930年,撰寫《塞尚》一文,載同年10月《東方雜志》第27卷,第19號。

⊙ 1931年,譯屠格涅夫等散文詩四首,以「小青」、「萼子」等筆名發表於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的《藝術旬刊》。譯《貝多芬傳》,後應上海《國際譯報》編者之囑,節錄精要,改稱《貝多芬評傳》,刊於該《譯報》1934年第1期。11月與劉海粟合編《世界名畫集》,並為第2集撰寫題為《劉海粟》的序文。由中華書局出版。受聘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編寫美術史講義,一部分發表於《藝術旬刊》。譯法國Paul Gsell《羅丹藝術論》一書,作為美術講義,未正式出版,僅油印數百份。

⊙ 1932年,與留法期間認識的龐薰琹和在上海美專認識的倪貽德,出於對現實的不滿,意欲為改變現狀有所作為結成「決瀾社」,公開發表《決瀾社宣言》。傅雷在《宣言》上簽了名。並與倪貽德合編《藝術旬刊》,由美專出版。9月籌備並主持「決瀾社」第三次畫展,即龐薰琹個人畫展。9月為龐薰琹個人畫展寫短文《薰琹的夢》,刊於同月《藝術旬刊》第1卷第3期。10月譯George Lecomte文章《世紀病》,刊於同月28日《晨報》。10月至次年5月為《時事新報》「星期學燈」專欄,撰寫《現代法國文藝思潮》、《研究文學史的新趨向》、《喬治·蕭伯納評傳》、《從「工部局中國音樂會」說到中國音樂與戲劇底前途》和《現代青年的煩悶》等5文;並翻譯《高爾基文學生涯四十周年》、《精神被威脅了》和《一個意想不到的美國》三篇。為《藝術旬刊》撰寫《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文學對於外界現實底追求》等文章四篇;美術史講座十一講:世界文藝動態十八則;以「萼君」、「萼子」、「小青」等筆名譯短詩五首;以「狂且」筆名譯拉洛倏夫谷格言二十六則;以「疾風」筆名譯斐列浦·蘇卜《夏洛外傳》十二章。

⊙ 1933年,所譯《夏洛外傳》全書付印,冠有《卷頭語》及《譯者序》。9月以「自己出版社」名義自費出版。9月母親病故。堅決辭去美專職務。

⊙ 1934年,撰寫所譯羅曼·羅蘭《彌蓋朗琪羅傳》的《譯者弁言》。全書於次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又譯Paul Hazard長文《今日之倫敦》,連載於《國際譯報》1934年第6卷第5、6期。6月將在美專任教時編寫的美術史講義整理、補充為《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未發表),1985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6月《羅曼·羅蘭致譯者書》為所譯《托爾斯泰傳》的代序。全書於次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秋與葉常青合辦《時事匯報》周刊,任總編輯。「半夜在印刷所看拼版,是為接觸印刷出版事業之始。3個月後,以經濟虧損而停刊」。

⊙ 1935年,3月應滕固之請,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任編審科科長四個月。以筆名「傅汝霖」編譯《各國文物保管法規匯編》一部。6月由該委員會出版。6月譯《米勒》,作為序文刊於王濟遠選輯的《米勒素描集》(商務印書館出版)。7月撰寫所譯莫羅阿《人生五大問題》的《譯者弁言》。全書於次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9月寫《雨果的少年時代》一文,發表於12月出版的《中法大學月刊》第8卷第2期。12月為所譯莫羅阿《戀愛與犧牲》撰寫《譯者序》。全書於次年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1936年,4月譯畢莫羅阿《服爾德傳》,寫有《譯者附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1937年,所譯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第1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冠有《譯者獻詞》。7月應福建省教育廳之約,去福州為「中等學校教師暑期講習班」講美術史大要。

⊙ 1941年,2月所譯《約翰·克利斯朵夫》第2、3、4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第2卷冠有《譯者弁言》。

⊙ 1942年,1月翻譯英國羅素《幸福之路》,並撰寫《譯者並言》。該書於1947年1月由上海南國出版社出版。3月重譯《貝多芬傳》,並寫《譯者序》,以所撰《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作為附錄。全書於1946年4月由上海駱駝書店出版。4月翻譯法國杜哈曼《文明》。

⊙ 1944年,1月與裘柱常、顧飛、張菊生、葉玉甫、陳叔通、鄧秋枚、高吹萬、秦曼青等共同署名發起在滬舉辦「黃賓虹八秩誕辰書畫展覽會」,並刊印《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冊》和《黃賓虹畫展特刊》,特刊上以筆名「移山」,撰寫介紹黃賓虹繪畫之《觀畫答客問》。2月翻譯巴爾扎克《亞爾培·薩伐龍》,1946年5月由駱駝書店出版。4月以筆名「迅雨」寫《論張愛玲小說》,對張愛玲創作的發展趨向提出了精當中肯的批評。文章刊於柯靈所編《萬象》5月號。12月翻譯巴爾扎克《高老頭》。1946年8月由駱駝書店出版。

⊙ 1945年,9月與周煦良合編《新語》半月刊,共出五期,因郵局扣發停刊。10月至次年5月分別以「疾風」、「迅雨」、「移山」、「風」、「雷」等筆名,為《新語》寫文藝政治文章十六篇,翻譯政論兩篇;為《周報》寫政論兩篇;為《民主》寫書評一篇;為《文匯報》寫政論二篇。12月為柯靈主編的《周報》積極提供材料,出版《昆明血案實錄》。

⊙ 1947年,「痛改」杜哈曼《文明》的譯稿,並寫《譯者弁言》及《作者略傳》。5月由南國出版社出版。4月翻譯斯諾《美蘇關系檢討》,生活書店以知識出版社名義刊印兩百本。譯者代序《我們對美蘇關系的態度》先連載於4月24、25日《文匯報》。7月寫《所謂反美親蘇》一文,刊於儲安平主編的《觀察》第2卷第24期。

⊙ 1948年,受英國文化協會之託,翻譯牛頓《英國繪畫》,由商務印書館出版。8月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譯竣於廬山枯嶺。由三聯書店出版。

⊙ 1951年,譯畢巴爾扎克《貝姨》,寫有《譯者棄言》。8月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7月重譯《高老頭》。9月為《高老頭》撰寫《重譯本序》。全書於10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2年,2月巴爾扎克《邦斯舅舅》譯畢。5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9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1冊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3年,2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2冊出版。3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3冊出版。6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4冊出版。全書出齊。7月譯畢梅里美《嘉爾曼》(附《高龍巴》)。9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4年,譯畢巴爾扎克《夏倍上校》(附《奧諾麗納》、《禁治產》)。3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8月北京召開文學翻譯工作會議,因放不下手頭工作,未參加。所寫長篇書面意見《關於整頓及改善文藝翻譯工作的意見》,列為會議參考文件。8月譯華服爾德《老實人》(附《天真漢》)。次年2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9月20日華東美術家協會為黃賓虹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開幕式座談會上就國畫與西畫問題作一發言。

⊙ 1955年,2月譯波蘭傑維茨基《關於表達蕭邦作品的一些感想》。3月譯法國Camille Bellaique《莫扎特》中之一節《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靈魂》。4月譯畢巴爾扎克《於絮爾·彌羅埃》。次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5月譯羅曼·羅蘭《論莫扎特》。刊於《外國名作曲家研究》第2集。

⊙ 1956年,寫《蕭邦的少年時代》和《蕭邦的壯年時代》。(未發表)。2月寫關於知識分子文章三篇,發表於《人民日報》和《文匯報》。3月譯畢服爾德《查第格》及其他七個短篇。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4月下旬參加政協視察團視察郊區農業生產合作社,並於5月執筆寫《第一階段郊區農業生產合作社視察報告》。6月去安徽參觀合肥淮南煤礦、佛子嶺水庫、梅山水庫。執筆寫出《政協上海市委安徽省建設事業參觀團第一組總結報告》。7月為紀念莫扎特誕辰二百周年,寫《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莫扎特》,發表於同年《文藝報》第14期。 8月擔任《文匯報》社外編委。11月所寫《與傅聰談音樂》一文,連載於《文匯報》。 12月寫《評<春種秋收>》,載於次年《文藝月報》1月號。自本年至翌年7月撰寫有關知識分子問題,整風問題,文藝界出版界問題的文章十二篇,刊於《文匯報》。

⊙ 1957年元旦《文匯報》載所寫短文《閑話新年》。5月寫《翻譯經驗點滴》,載《文藝報》第10期。

⊙ 1958年,譯畢巴爾扎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6月為所譯《賽查·皮羅多盛衰記》撰寫《譯者序》。全書於 1978年9月作為遺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丹納《藝術哲學》,至次年5月譯畢;並撰寫《譯者序》,精選插圖104幅。全書於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59年,翻譯巴爾扎克《攪水女人》。1月為《攪水女人》寫《譯者序》。全書於1962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月底抄錄編譯的《音樂筆記》,寄傅聰作學習參考。

⊙ 1961年,譯畢巴爾扎克《都爾的本堂神甫》、《比哀蘭德》,並撰《譯者序》。全書於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63年,因《高老頭》擬收入「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特在重譯本基礎上再次重改修訂,並撰寫《譯者序》11頁,譯序於十年浩劫中失散。

⊙ 1964年,譯完巴爾扎克《幻滅》三部曲,於8月改完謄清寄出,附有《譯者序》,序文佚失於十年浩劫中。該書於1978年3月作為遺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65年,第四次修改並謄寫巴爾扎克《貓兒打球號》。此稿在十年浩劫中失散,迄今未找到。

⊙ 1966年,十年浩劫伊始,即慘遭迫害,在人格和尊嚴備受凌辱的情況下,與夫人朱梅馥憤而棄世。

⊙ 1979年,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辦,隆重舉行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鄭重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十年浩劫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

2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可以說,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摯朴,令人動容。
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

3 傅聰,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於上海一個充滿藝術氣氛和學術精神的家族,父親傅雷為著名學者、藝術評論家和文學翻譯家。傅聰童年時代斷斷續續的上過幾年小學,主要在家由父親督教。八歲半開始學鋼琴,九歲師從義大利指揮家和鋼琴家、李斯特的再傳弟子梅·百器。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後,基本上是自學,一九四七年就讀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隨父母遷居昆明,先後就讀於昆明粵秀中學和雲南大學外文系,中斷了學琴。一九五一年隻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邊,跟蘇聯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學琴一年,因老師遷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奮自學。一九五三年與上海交響樂隊合作,彈奏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獲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羅馬尼亞布加斯特舉辦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蘭留學,師從著名音樂學者、鋼琴比賽中獲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蘭留學,師從著名音樂學學者、鋼琴教育家傑維茨基教授,並於一九五五年三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一九五八年深秋以優異的成績於華沙國立音樂學院提前畢業。一九五八年底,由於歷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國倫敦。一九七九年四月,應邀回國參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會和骨灰安放儀式。八十年代,年年回國演出和講學,一九八二年先後被聘為中央和上海兩所音樂學院的兼職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學頒發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聰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首次登台,與著名指揮家朱利成功合作。自此傅聰的足跡遍布五大洲,隻身馳聘於國際音樂舞台近五十餘年,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已故德國作家、詩人、音樂學者、評論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撰文贊頌傅聰,稱「從技法來看,傅聰的確表現得完美無瑕。較諸科爾托或魯賓斯坦毫不遜色。但是我所吸到的不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蕭邦。」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⑵ 付雷個人簡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現代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傅雷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2)發表點弁言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1、「傅雷的藝術造詣是極為深厚的,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但總是與流俗的氣氛格格不入,他無法與人共事,每次都半途而去,不能展其所長。」(翻譯家樓適夷評)

2、「傅雷滿頭稜角,動不動會觸犯人又加脾氣急躁,止不住要沖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園轉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書齋。」(文學家楊絳評)

3、傅雷非常愛這個國家,所以對這個國家的要求也很嚴格。他愛他自己的文章,愛他所翻譯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對它們非常認真。(畫家黃苗子評)

4、「傅雷是個有個性、有思想的鐵漢子、硬漢子,他把人格看得比什麼都重。」(原國家出版局局長石西民評)

5、「傅雷這個人,我覺得是,在反右裡面,應該講是最沒有反黨情緒的,最想我們的黨變得好一點的人。結果後來,在反右以後被批判的是最厲害。

這個我想傅雷的理想的頭,碰了一個那麼大的釘子,碰到的頭破血流,跟他後來不斷地失望,到最後走上自殺的道路,是應該有關系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評)

⑶ 談談你對徐志摩和劍橋的情感的理解

作為出身於巨商名門的富家子弟,又在劍橋那樣貴族化的學校受到深刻熏陶的人,徐志摩的思想性格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感召、對於西方文化的嚮往、深入頻繁的中西交往活動、活潑好動的個性和廣泛的社交生活,造就了徐志摩開闊的世界性文化視野。他的性格單純、熱情、沖動,思想駁雜、浮泛又多變化,既執著於對理想的追求又不免常常失望和痛苦,但始終不失快樂的基調。朱自清曾說,徐志摩「是跳著濺著不舍晝夜的一道生命水」[1],他也形容自己的性格:「我的心靈的活動是沖動性的,簡直可以說痙攣性的」(《落葉》)。正由於徐志摩性格的單純、透明的特性,其矛盾、駁雜的思想在創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而且,這種矛盾和駁雜還使他的詩作形成了一種多面體的結晶。
徐志摩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在他的不少作品裡都滲進了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為被壓迫者呼號的內容。面對黑暗腐朽社會底層民眾的痛苦生活,詩人吶喊著,要開放「寬闊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蠻的大膽的駭人的新歌」,鼓勵讀者「到民間去,聽衰老的,病痛的,貧苦的,殘毀的,受壓迫的,煩悶的,奴服的,懦怯的,醜陋的,罪惡的,自殺的」「靈魂的呻吟」(《灰色的人生》)。但徐志摩在本質上是一個個人主義和人道主義者。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們的性靈。他的理想是個人的性靈得到最大自由的發展,並宣稱是一個「不可教訓的個人主義者」,「只知道個人,只認得清個人,只信得過個人」,[2]並為尋求自由、愛、美而不停地歌唱。
他對理想是狂熱而堅執的,但思想又常常是矛盾、混亂的。尤其當嚴酷的現實與玫瑰色的理想形成尖銳對峙時,他失望、憂憤、痛心疾首,更因理想的狂熱、愛的深沉,使隨之而來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別強烈。他卻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他曾贊美列寧的精神,卻又聲稱「不希望他的主義傳布。我怕他」;他曾歡呼冬宮的紅旗,稱那紅色是一個偉大的象徵,「代表人類史里最偉大的一個時期」,「為人類立下了一個勇敢嘗試的榜樣」(《落葉》),轉而又抨擊十月革命為「人類史上最慘刻苦痛的一件事實」[3]。這使他在創作中總是同情多於批判,傷感多於憤怒,憂嘆多於吶喊,頹唐多於昂奮,詩稿多呈「殘破的花樣」。
徐志摩復雜而認真的藝術實踐,創造了迷人的藝術奇觀。駁雜的主題表現、濃烈的情感抒發、多樣的形式嘗試、華麗的詞藻和靈動的韻律,是徐志摩詩歌創作的風格特色。在其十年創作歷程中,這種藝術風格又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過程,其詩歌的情緒由早期的和諧、單純、昂揚、樂觀,到中期的復雜多元,失望、激憤與憂郁日漸濃重,信心開始動搖,在希望與絕望的交戰中,矛盾與猶疑成為這一時期的特色;再往後,詩人的理想、信心趨於崩潰,終於跌入消沉的深淵,凄涼、頹喪、孤獨、恐懼、自卑和危機感、宗教神秘以及宿命意識合成了寒氣逼人的氛圍。在尋找解脫的努力中,徐志摩實際上完成了其詩情由浪漫主義的生機勃勃向西方「世紀末」乃至現代主義氣質的過渡。在這由暖而寒,由春色盎然到寒氣襲人的詩歌世界裡,惟一貫穿全部三個時期的主題是對美的禮贊。相對來說,展示自然美的詩歌多出於前兩個階段;情詩則大量集中在第三階段。同時,詩人的視野也隨著情緒的更替,經歷了由外而內的轉換,即從早期的朝向廣闊天地的眼光,轉變為後期的自我內心的觀察和體味。從詩歌藝術的角度看,他經歷了從早期的「情感無關闌的泛濫」到中後期的對詩歌形式的嚴謹而多樣的探索嘗試,創作了如《沙揚娜拉》、《為要尋一顆明星》、《再別康橋》和《雲游》等一批融詩情、畫意、樂韻和建築形式美於一體的經典之作。
徐志摩對新文學的貢獻,還體現在其文學活動方面。作為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家,作為新月派的「盟主」,徐志摩的創作及其影響,總與新月派連在一起。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
首先,從新月社成立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核心作用。他是前期新月詩派的核心成員,更是後期新月派的主要旗幟。1923年春,從英國回來不久的徐志摩就在北京辦起了新月俱樂部,俱樂部組織同仁舉行聚餐會,編戲演戲,吟詩作畫,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崇敬,徐志摩借用其一本詩集名字,提議以「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得名。不過,在1925年以前,新月社仍屬沙龍性質的團體。1926年《詩鐫》的創辦,以及其撰稿人努力於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詩藝的探討,標志著新月詩派的形成。除第三、四兩期由聞一多編輯,第五期由饒孟侃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編,創刊和終刊時所發表的《詩刊弁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志摩執筆。1927年春,部分新月社成員因政局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上海。在徐志摩積極努力下,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余上沅等作家一起,創辦了新月書店,新月派也進入了後期。1928年3月,徐志摩在光華、東吳、大夏大學等校任教的同時,又創辦了《新月》月刊。《新月》至1933年6月終刊,共出刊4卷43期,不僅刊出新月派成員的作品,也發表非新月派的郁達夫、巴金、丁玲、胡也頻等的作品。後期新月派的成員雖各有差異,但從事詩歌創作,研討新詩的傳統一直得以延續。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等又創辦了《詩刊》季刊,共出四期。同年9月,陳夢家從《詩鐫》、《新月》和《詩刊》選了18位詩人的80首新詩,編成《新月詩選》一書,從中大致見出新月詩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而在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去世後不到兩年,隨著《新月》的停刊,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也就中止了。
其次,徐志摩不僅在理論上積極倡導,更在創作中努力實踐新月詩派的創作追求。自郭沫若的《女神》徹底沖決了傳統的詩詞形式,為新詩的發展開辟道路之後,確立新的藝術形式和美學原則,是新詩走向「規范化」,「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4]的任務日漸迫切。於是,新月派詩人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與詩歌形式格律化的主張。
1926年,聞一多借《詩鐫》提出了著名的新詩格律理論,包括「樂音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和「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5],被公認為新月派詩歌特色的一個標志。徐志摩對聞一多十分尊崇,在《猛虎集·序文》里,更是坦誠地告白世人:「這五六年來,我們幾個寫詩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響」,在《詩刊弁言》中也聲稱「完美的形體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現」,詩人應當為新詩「搏造適當的軀殼」,尋找「詩文與各種美術的新格式與新音節」。同時,也對聞一多的格律化理論和創作上的偏向做出部分修正,認為「一首詩的字句是身體的外形,音節是血脈,'詩感』或原動的詩意是心臟的跳動,有它才有血脈的流轉」,而「單講外表的結果只是無意義乃至無意識的形式主義」[6],堅持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在詩歌創作中,徐志摩一方面繼續《志摩的詩》已經開始的體式探索。在《大帥》、《罪與罰(二)》中,引入戲劇對話和獨白,採用合乎人物身份的土白方言,通過具有一定戲劇性的情節,表現人物的獨特命運與感情,由此反映軍閥統治下下層民眾的不幸。另一方面努力剋制早期那種「像是山洪暴發,不分方向的亂沖」的情感,有意識地改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努力將情感的抒發與意象的營造、節奏的控制和音韻的選擇和諧地結合,創作出如《再別康橋》這樣近乎完美的抒情篇章。
朱自清曾說過:「現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7]但正因為徐志摩的詩名太大,往往使人們相對輕視了其散文成就。其實,同時代的不少作家如周作人、沈從文、梁實秋、楊振聲等,都對徐志摩的散文給予了高度評價。周作人在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卷》時,所收徐志摩的作品最多。他將徐志摩的散文歸於「流麗輕脆」的一類,「彷彿是鴨兒梨的樣子」,認為其特色是在白話的基礎上加入古文、方言和歐化成分,從而使引車賣漿之徒的話成為富有表現力的文章,僅就文體而言就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徐志摩散文的特色在於坦誠率真,在情感及其表達上沒有絲毫的做作和矯飾,哪怕按照習俗認為是丟臉的事,他也會在文章中直捷地說出;同時,其想像力的闊遠超脫、無羈無束,其詞藻的華麗秀逸,其音韻的富於節奏和旋律感,都在現代文壇上獨樹一幟。若按照內容來分,他的散文可分為寫景抒情、描述所崇拜的偶像及其創作、自我剖析、議論時政和懷悼親友等五類。這五類散文各具特色,而又尤以第一類最能體現其散文的特點。所有這些散體文字,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其詩歌情感的另一種形式的表達。楊振聲描述徐志摩的散文特色道:「那用字,有多生動活潑!那顏色,真是'濃得化不開』!那聯想的富麗,那生趣的充溢!尤其是他那態度與口吻,夠多輕清,多頑皮,多伶俐!而那氣力也真足,文章里永遠看不出懈怠,老那樣像夏雲的層涌,春泉的潺湲!」。[8]
徐志摩短短的一生,為中國新文學留下了一份獨特的遺產。他以一顆單純到透明的童心,把對自然的執著愛戀,對自由、美和愛的熱烈追求,對生命的真摯崇拜,對人世悲歡的感慨,對性靈的贊美歌唱,用豐潤優美的詩的語言,嚴謹又多樣的詩的形式,幽遠含蓄的詩的意境,奇麗不羈的詩的想像,親切又灑脫地表達出來,喚取了幾代讀者的美的情感。盡管由於意外的早逝,徐志摩的詩藝還沒有來得及在整體上達到完美的境界,但其大膽多樣的探索精神,已經取得的詩藝成就,已經在中國現代新詩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⑷ 傅雷的主要事跡簡述,分點答

傅雷年譜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於江南望族,因出生時哭聲洪亮,長輩們便以「雷」為名,以「怒安」為字。
⊙1921年,考入上海徐匯公學(天主教教會學校)讀初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辭激烈,為徐匯公學開除。仍以同等學歷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
⊙ 1925年,在大同大學附中參加「五卅」運動,上街遊行講演,控訴帝國主義的血腥暴行。9月習作短篇小說《夢中》,發表於次年1月《北新周刊》第13、14期。
⊙ 1926年,在北伐勝利的鼓舞下,與同學姚之訓等帶頭參加反學閥運動,大同校董吳稚暉下令逮捕,母親為安全起見,強行送子回鄉。8月寫短篇小說《回憶的一幕》,發表於次年1月《小說世界》第15卷第4期。秋後以同等學歷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
⊙ 1928年,到達馬賽港,次日抵巴黎,途中寫《法行通信》15篇(1月2日至2月9日),陸續發表於當年《貢獻旬刊》第1、2卷各期。後為文學家曹聚仁所推重,編入《名家書信集》。本年開始留法四年。為學法文,試譯都德的短篇小說和梅里美的《嘉爾曼》,均未投稿。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 1929年,在瑞士萊芒湖畔,譯《聖揚喬而夫的傳說》,載於次年出版的《華胥社文藝論集》。是為最初發表的譯作。 9月返回巴黎後,就投人休養中開始翻譯的丹納《藝術論》第1編第1章,並撰寫《譯者弁言》,載於《華胥社文藝論集》。
⊙ 1930年,撰寫《塞尚》一文,載同年10月《東方雜志》第27卷,第19號。
⊙ 1931年,譯屠格涅夫等散文詩四首,以「小青」、「萼子」等筆名發表於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的《藝術旬刊》。譯《貝多芬傳》,後應上海《國際譯報》編者之囑,節錄精要,改稱《貝多芬評傳》,刊於該《譯報》1934年第1期。11月與劉海粟合編《世界名畫集》,並為第2集撰寫題為《劉海粟》的序文。由中華書局出版。受聘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編寫美術史講義,一部分發表於《藝術旬刊》。譯法國Paul Gsell《羅丹藝術論》一書,作為美術講義,未正式出版,僅油印數百份。
⊙ 1932年,與留法期間認識的龐薰琹和在上海美專認識的倪貽德,出於對現實的不滿,意欲為改變現狀有所作為結成「決瀾社」,公開發表《決瀾社宣言》。傅雷在《宣言》上簽了名。並與倪貽德合編《藝術旬刊》,由美專出版。9月籌備並主持「決瀾社」第三次畫展,即龐薰琹個人畫展。9月為龐薰琹個人畫展寫短文《薰琹的夢》,刊於同月《藝術旬刊》第1卷第3期。10月譯George Lecomte文章《世紀病》,刊於同月28日《晨報》。10月至次年5月為《時事新報》「星期學燈」專欄,撰寫《現代法國文藝思潮》、《研究文學史的新趨向》、《喬治·蕭伯納評傳》、《從「工部局中國音樂會」說到中國音樂與戲劇底前途》和《現代青年的煩悶》等5文;並翻譯《高爾基文學生涯四十周年》、《精神被威脅了》和《一個意想不到的美國》三篇。為《藝術旬刊》撰寫《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文學對於外界現實底追求》等文章四篇;美術史講座十一講:世界文藝動態十八則;以「萼君」、「萼子」、「小青」等筆名譯短詩五首;以「狂且」筆名譯拉洛倏夫谷格言二十六則;以「疾風」筆名譯斐列浦·蘇卜《夏洛外傳》十二章。
⊙ 1932年,傅雷與青梅竹馬的表妹朱梅馥結婚,朱把一切獻給了丈夫和孩子。按照他們的朋友楊絳女士的評價,朱梅馥是「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能乾的主婦」,還是傅雷的「秘書」。
⊙ 1933年,所譯《夏洛外傳》全書付印,冠有《卷頭語》及《譯者序》。9月以「自己出版社」名義自費出版。9月母親病故。堅決辭去美專職務。
⊙ 1934年,撰寫所譯羅曼·羅蘭《米開朗琪羅傳》的《譯者弁言》。全書於次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又譯Paul Hazard長文《今日之倫敦》,連載於《國際譯報》1934年第6卷第5、6期。6月將在美專任教時編寫的美術史講義整理、補充為《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未發表),1985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6月《羅曼·羅蘭致譯者書》為所譯《托爾斯泰傳》的代序。全書於次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秋與葉常青合辦《時事匯報》周刊,任總編輯。「半夜在印刷所看拼版,是為接觸印刷出版事業之始。3個月後,以經濟虧損而停刊」。
⊙ 1935年,3月應滕固之請,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任編審科科長四個月。以筆名「傅汝霖」編譯《各國文物保管法規匯編》一部。6月由該委員會出版。6月譯《米勒》,作為序文刊於王濟遠選輯的《米勒素描集》(商務印書館出版)。7月撰寫所譯莫羅阿《人生五大問題》的《譯者弁言》。全書於次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9月寫《雨果的少年時代》一文,發表於12月出版的《中法大學月刊》第8卷第2期。12月為所譯莫羅阿《戀愛與犧牲》撰寫《譯者序》。全書於次年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1936年,4月譯畢莫羅阿《服爾德傳》,寫有《譯者附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1937年,所譯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第1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冠有《譯者獻詞》。7月應福建省教育廳之約,去福州為「中等學校教師暑期講習班」講美術史大要。
⊙ 1941年,2月所譯《約翰·克利斯朵夫》第2、3、4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第2卷冠有《譯者弁言》。
⊙ 1942年,1月翻譯英國羅素《幸福之路》,並撰寫《譯者並言》。該書於1947年1月由上海南國出版社出版。3月重譯《貝多芬傳》,並寫《譯者序》,以所撰《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作為附錄。全書於1946年4月由上海駱駝書店出版。4月翻譯法國杜哈曼《文明》。
⊙ 1944年,1月與裘柱常、顧飛、張菊生、葉玉甫、陳叔通、鄧秋枚、高吹萬、秦曼青等共同署名發起在滬舉辦「黃賓虹八秩誕辰書畫展覽會」,並刊印《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冊》和《黃賓虹畫展特刊》,特刊上以筆名「移山」,撰寫介紹黃賓虹繪畫之《觀畫答客問》。2月翻譯巴爾扎克《亞爾培·薩伐龍》,1946年5月由駱駝書店出版。4月以筆名「迅雨」寫《論張愛玲小說》,對張愛玲創作的發展趨向提出了精當中肯的批評。文章刊於柯靈所編《萬象》5月號。12月翻譯巴爾扎克《高老頭》。1946年8月由駱駝書店出版。
⊙ 1945年,9月與周煦良合編《新語》半月刊,共出五期,因郵局扣發停刊。10月至次年5月分別以「疾風」、「迅雨」、「移山」、「風」、「雷」等筆名,為《新語》寫文藝政治文章十六篇,翻譯政論兩篇;為《周報》寫政論兩篇;為《民主》寫書評一篇;為《文匯報》寫政論二篇。12月為柯靈主編的《周報》積極提供材料,出版《昆明血案實錄》。
⊙ 1947年,「痛改」杜哈曼《文明》的譯稿,並寫《譯者弁言》及《作者略傳》。5月由南國出版社出版。4月翻譯斯諾《美蘇關系檢討》,生活書店以知識出版社名義刊印兩百本。譯者代序《我們對美蘇關系的態度》先連載於4月24、25日《文匯報》。7月寫《所謂反美親蘇》一文,刊於儲安平主編的《觀察》第2卷第24期。
⊙ 1948年,受英國文化協會之託,翻譯牛頓《英國繪畫》,由商務印書館出版。8月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譯竣於廬山枯嶺。由三聯書店出版。
⊙ 1951年,譯畢巴爾扎克《貝姨》,寫有《譯者棄言》。8月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7月重譯《高老頭》。9月為《高老頭》撰寫《重譯本序》。全書於10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2年,2月巴爾扎克《邦斯舅舅》譯畢。5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9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1冊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3年,2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2冊出版。3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3冊出版。6月《約翰·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4冊出版。全書出齊。7月譯畢梅里美《嘉爾曼》(附《高龍巴》)。9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 1954年,譯畢巴爾扎克《夏倍上校》(附《奧諾麗納》、《禁治產》)。3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8月北京召開文學翻譯工作會議,因放不下手頭工作,未參加。所寫長篇書面意見《關於整頓及改善文藝翻譯工作的意見》,列為會議參考文件。8月譯華服爾德《老實人》(附《天真漢》)。次年2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9月20日華東美術家協會為黃賓虹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開幕式座談會上就國畫與西畫問題作一發言。
⊙ 1955年,2月譯波蘭傑維茨基《關於表達蕭邦作品的一些感想》。3月譯法國Camille Bellaique《莫扎特》中之一節《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靈魂》。4月譯畢巴爾扎克《於絮爾·彌羅埃》。次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5月譯羅曼·羅蘭《論莫扎特》。刊於《外國名作曲家研究》第2集。
⊙ 1956年,寫《蕭邦的少年時代》和《蕭邦的壯年時代》。(未發表)。2月寫關於知識分子文章三篇,發表於《人民日報》和《文匯報》。3月譯畢服爾德《查第格》及其他七個短篇。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4月下旬參加政協視察團視察郊區農業生產合作社,並於5月執筆寫《第一階段郊區農業生產合作社視察報告》。6月去安徽參觀合肥淮南煤礦、佛子嶺水庫、梅山水庫。執筆寫出《政協上海市委安徽省建設事業參觀團第一組總結報告》。7月為紀念莫扎特誕辰二百周年,寫《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莫扎特》,發表於同年《文藝報》第14期。 8月擔任《文匯報》社外編委。11月所寫《與傅聰談音樂》一文,連載於《文匯報》。 12月寫《評<春種秋收>》,載於次年《文藝月報》1月號。自本年至翌年7月撰寫有關知識分子問題,整風問題,文藝界出版界問題的文章十二篇,刊於《文匯報》。
⊙ 1957年元旦《文匯報》載所寫短文《閑話新年》。5月寫《翻譯經驗點滴》,載《文藝報》第10期。
⊙ 1958年,譯畢巴爾扎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6月為所譯《賽查·皮羅多盛衰記》撰寫《譯者序》。全書於 1978年9月作為遺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丹納《藝術哲學》,至次年5月譯畢;並撰寫《譯者序》,精選插圖104幅。全書於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59年,翻譯巴爾扎克《攪水女人》。1月為《攪水女人》寫《譯者序》。全書於1962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月底抄錄編譯的《音樂筆記》,寄傅聰作學習參考。
⊙ 1961年,譯畢巴爾扎克《都爾的本堂神甫》、《比哀蘭德》,並撰《譯者序》。全書於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63年,因《高老頭》擬收入「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特在重譯本基礎上再次重改修訂,並撰寫《譯者序》11頁,譯序於十年浩劫中失散。
⊙ 1964年,譯完巴爾扎克《幻滅》三部曲,於8月改完謄清寄出,附有《譯者序》,序文佚失於十年浩劫中。該書於1978年3月作為遺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1965年,第四次修改並謄寫巴爾扎克《貓兒打球號》。此稿在十年浩劫中失散,迄今未找到。
⊙ 1966年9月3日,在經歷了抄家和批鬥的凌辱後,傅雷夫婦在卧室自縊身亡。傅聰收到父親的最後贈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文革給中國文化史造成了又一巨大損失。
⊙ 1979年,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辦,隆重舉行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鄭重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十年浩劫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
傅雷(1908-1966),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於色彩變化。傅雷先生為人坦盪,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
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主要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傅雷家書》出版十八年來,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發行已達一百多萬冊,曾榮獲「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1986年),足以證明這本小書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輯印在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鍾,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