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院八肖在哪發表
1. 遼國歷任南院大王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蒙古帝國大臣。字晉卿,號玉泉老人,法號湛然居士。出身於契丹貴族家庭,生長於燕京(今北京),世居金中都(今北京),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傳統,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年紀輕輕就已「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了。初仕金,為開州同知、左右司員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軍攻佔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派人向他詢問治國大計。[2][3]他早已對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對干戈四起、生靈塗炭的神州大地,他決定以自己的才華輔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十四年,隨成吉思汗西征,常曉以征伐、治國、安民之道,屢立奇功,備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隨成吉思汗征西夏,諫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發殺戮,使貪暴之風稍斂。
窩闊台汗即位後,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親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禮,以尊汗權。從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譽為「社稷之臣」。初執掌中原地區賦稅事宜,建議頒行《便宜一十八事》,設立州郡長官,使軍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對改漢地為牧場;建立賦稅制度,設置燕京等處十路徵收課稅所。窩闊台汗三年(1231),任中書令(宰相)。此後,他積極恢復文治,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和「定製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游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的政治主張。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殫精竭慮,創舉頗多。主要有保護農業,實行封建賦稅制度;改革政治體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對屠殺生命,保護百姓生命;禁止掠民為驅,實行編戶制度;反對撲買課稅,禁止以權謀私;主張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經典。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游牧生活方式,採用漢族以儒教為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中原。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為和平的盛世,使先進的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保存和繼續發展,也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
[6]耶律楚材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藝,是一個在文化藝術方面有卓越修養和多種貢獻的人。他是我國提出經度概念的第一人,編有《西征庚午元歷》,還主持修訂了《大明歷》。他酷愛詩歌,寫過不少詩作,現存於世的有《湛然居士文集》共14卷。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窩闊台汗兩朝任事近30年,多有襄助之功。後脫列哥那稱制時,因屢彈劾皇後寵信之奧都剌合蠻,漸被排擠。公元1244年的5月14日,悲憤而死。「砥柱中流斷,藏舟半夜移」,消息傳出,傾國悲哀,許多蒙古人都哭了,如同喪失了自己的親人。漢族的士大夫更是流著眼淚憑吊這位功勛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他們的良師益友。蒙古國數日內不聞樂聲。正如其同時代人暮之謙在《中書耶律公輓詞》中所言:忽報台星折,仍結薤露新,斯民感天極,灑淚叫蒼旻。
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遺願,將他的遺骸移葬於故鄉玉泉以東的瓮山,即今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卒後追封廣寧王,謚號文正。
他曾隨從成吉思汗和窩闊台遠征四方,寫下了大量詩歌,其《湛然居士集》收錄了660餘首詩。他的詩應酬之作頗多,往往流於率易,缺少錘煉。他曾隨蒙古大軍西征萬里,熟悉邊疆的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在詩中生動真實地描繪了奇瑰壯麗的西域風光。其西域詩有50餘首,其中《西域河中十詠》尤為人稱道,如:「寂寞河中府,連甍及萬家。蒲萄親釀酒,杷欖看開花。飽啖雞舌肉,分餐馬首瓜。人生唯口腹,何礙過流沙。」「寂寞河中府,遐荒僻一隅。葡萄垂馬乳,杷欖燦牛酥。釀酒無輸課,耕田不納租。西行萬余里,誰謂乃良圖。」這些詩篇是後人研究西域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耶律楚材尤其擅寫律詩,詩文集中尤多七律。如《庚辰西域清明》:「清明時節過邊城,遠客臨風幾許情。野鳥間關難解語,山花爛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腸亂,瑪瑙杯寒醉眼明。遙想故園今好在,梨花深院鷓鴣聲。」如《陰山》:「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松檜叢中疏畎畝,藤羅深處有人家。橫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如《和移刺繼先韻》:「舊山盟約已愆期,一夢十年盡覺非。瀚海路難人去少,天山雪重雁飛稀。漸驚白發寧辭老,未濟蒼生曷敢歸。去國遲遲情幾許,倚樓空望白雲飛。」他的律詩韻律流暢沉穩,風骨雄健豪放,境界開闊,情調蒼涼。耶律楚材也能填詞,如《鷓鴣天·題七真洞》:「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沈思到酒邊?」詞中化用黃庭堅的詩句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耶律楚材作為契丹後人,十分重視保存遼代文化。現存遼代篇幅最長的契丹語詩篇《醉義歌》就是由耶律楚材譯為漢文七言歌行體長詩並保存於《湛然居士文集》中。即使拋開其政治上的貢獻,僅就其文化上的貢獻而言,耶律楚材也是一個足以彪炳史冊的巨人。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統制地域擴大了,統制所面臨的新問題也產生了:應當怎樣改變草原游牧民族的統治方式來適應中原的農業社會呢?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已經找到了一個「治天下匠」,名叫耶律楚材,他幫蒙古貴族完成了這一轉變。耶律楚材是個精通漢族文化的契丹人。他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父親耶律履在金朝做過尚書右丞。他從小博覽群書,天文、地理、歷法、數學、醫學,三教九流,無不精通,他也做過金朝的校官。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下中都,聽說耶律楚材很有才能,就下令召見他,讓他在自己身邊做事。
耶律楚才歸附成吉思汗後,跟隨他南征北伐,深得信任。
成吉思汗去世以後,窩闊台繼位當了大汗。他重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在改變蒙古國的統治方式的剝削方式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大蒙古國里雖然有貴賤尊卑之分,但是從來沒 有像中原地區封建王朝那樣有嚴格的君臣之別。窩闊台被選為大汗之後,耶律楚材使察哈台(窩闊台之兄)率領其部族向大汗下拜。從此,蒙古國才有了尊汗的下拜禮。
蒙古建國之初,實行軍政合一制度,只有萬戶、千戶、百戶等統帥軍隊的長官,,沒有治理政事的長官,攻下城鎮後不派兵鎮守。耶律楚材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出建議:「地方上應設置官吏統制老百姓,另設萬戶總管軍隊,使軍政相互遏制,防止獨斷獨行。」窩闊台採納了。窩闊台還根據他的建議,在中央設立了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任命耶律楚材為中書令。
蒙古軍隊侵略亞歐各國和征服國內各民族的時候,曾執行殘酷的屠城政策。在耶律楚材的勸說下,屠城的事漸漸少了。成吉思汗並沒有制定完整的法律,「札撒黑」只是一種適用於草原的習慣法。蒙古統制范圍擴大到中原以後,刑事案件大大增加了,情況也復雜得多了,耶律楚材提出《便宜十八事》作為臨時法律,嚴禁地方官吏擅自濫殺老百姓,不準商人財主貪污公物,打擊地痞流氓殺人盜竊,禁止地主富豪奪取農民田地,這樣,社會秩序就漸漸安定了下來。
此外,在耶律楚材的建議下,窩闊台改變了過去「裂土分區」的分封制,在各地設立十路徵收課稅使,並定下「五個絲」制(5個人繳納1斤絲),把征稅的權力收歸中央,耶律楚材還主張用孔孟之道作為治國之民的原則,還用儒士來擔任各級官吏。耶律楚才不愧為「治天下匠」,為蒙古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促進蒙古貴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人。人們為了紀念耶律楚材的功勞,專門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還保存在北京頤和園里。[1] [編輯本段]一代名相耶律楚材 蒙元時期是一個民族紛爭的時期。蒙古族的興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與異族文化發生了碰撞。蒙古作為一個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後的,它的金戈鐵馬征服世界之後,其本有的落後的制度文化能夠使一個地跨歐亞、包括各種各樣文化的龐大帝國正常運行嗎?在逐步的擴張與統治中,蒙古統治者明白只有適應各個不同統治區域的風俗與文化才能鞏固統治,所以在這個龐大帝國的內部,有很多汗國,有多種統治方式。對於中原文化來說,情況略有不同。蒙古統治者很重視中原地區,這塊土地可以供應其所需而其本身又製造不出來的東西,並且由於長期的交往,中原在他們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蒙古把統治的重心放在中原而不是其他汗國。但這不意味著蒙古人會主動並且全面的接收中原文化。首先是因為兩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差異太大了,漢族是典型的農耕民族,而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在民族差異上有著不可調和的部分,如果他們要自覺接受外族文化的話,一般是會選擇與他們自身有很多相通處的文化因素,比如推崇喇嘛教、大量吸收色目人的文化;蒙古族又是以一個征服者的身份臨尊中原的,他深深的以自己的文化為榮,這是一種勝利者的心態,蒙古人帶著這種優越感實行了民族等級制度,在這個等級中,金朝人和南宋人處於最後,如果他要推崇儒家文化的話,那麼南人和漢人的地位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面對這個矛盾蒙古人採取了形式上的運用,也就是說在蒙古貴族有意識的採用漢制的時候他們是把它當作權宜之計的。但歷史有她的必然性,在文化上蒙古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被先進的中原文化所征服。這就使得蒙古人在歷史進程中漸漸有了漢化的傾向與發展。我認為所謂「漢化」不是漢族把其他民族完全同化,這個「漢化」是一個異族吸收漢族文化因素的過程,是個量變的過程,程度有深有淺。我認為與遼金夏相比蒙古族的漢化程度顯然並不深,並且蒙古族的漢化道路實在是曲折而又艱難的,特別是在蒙元時期。在這個時期有一個人物對蒙古族的漢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耶律楚材。本文試從政治文化方面來論述他是如何使蒙古接近漢化道路的。耶律楚材之所以能推動當時的漢化是因為他是個漢化的遼貴族並且他在窩闊台時期主持了蒙古國對中原地區的行政事務,藉助蒙古軍國主義政府的力量從文化和政治上推動了漢化。耶律楚材的改革在當時並沒有取得完全的成效,但他對後來忽必烈及其後代的具有漢化性質的政策的推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從四方面來論述。
漢化的遼貴族
遼金在與宋朝的戰戰和和中先後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們後起用了其貴族官僚,這些官僚是最先讓蒙古貴族接觸漢制的先驅,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後裔,遼朝東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孫。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北宋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東丹,一概採用漢法。他對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漢學功底,契丹貴族內部動亂時他逃到中原度過了其後半生。他的後代有一段時間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後來才輾轉回到遼國並成為金朝的貴族。漢學的影響一直在這個家族延續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們家世代為金朝的達官貴族,常居燕京。當時燕京是北方封建社會的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有深厚的漢文化的基礎。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漢文化熏陶,形成了讀書知禮的家風。耶律楚材從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學說來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還曾師從曹洞宗宗師行秀,受到佛法的影響。王國維在《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中評價說:耶律楚材「雖洞達佛理,而其性格實與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為己任,古之士大夫學佛者,從未見有此種氣象」。他的一生在思想上一切以佛祖為歸依,在行動上又遵循儒家的濟世安民之道。他自己說:「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畢矣。」這使得他的思想另有一番特色:他雖崇尚漢文化,卻沒有漢族士大夫的狹隘的民族情緒和偏見。在他看來,沒有什麼華夷之分和華夷之防,他的政治理想是華夷一統,共享太平。
2. 姓肖的在歷使上都有哪大人物拜託各位大神
您好! ●蕭何,蕭姓最早的名相。漢初大臣。曾為沛縣吏。秦末佐劉邦起義。他隨起義軍入咸陽即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楚漢戰爭中,薦韓信為大將,以丞相身份留守關中,輸送土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後封酇侯。定律令制度,協助漢高祖消滅異姓諸侯王。 ●蕭勁光,蕭姓在解放軍軍銜最高的將領。1920年參加革命。次年赴前蘇聯學習。1922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共。1924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師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此後歷任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軍團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歷任陝甘寧留守兵團司令,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兼十二兵團司令和政委,解放軍海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七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共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蕭華,蕭姓最年輕出名的、解放軍最年輕的上將。客家聚居地興國人。12歲加入共青團。14歲轉入中共,同年參加紅軍。歷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17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後任軍區司令兼政委、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十四兵團政委。解放後,曾任解放軍空軍政委、總政治部主任、總幹部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軍事科學院第二政委、蘭州軍區第一政委,中共八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39歲。著有著名的《長征組歌》。 ●蕭龍友,最著名的中醫之一。自幼攻讀經史的同時即自學中醫。1897年開始,任過一些官職,公暇鑽研中醫中葯學。1928年棄官從醫,1934年與名中醫孔伯華創辦北京國醫學院,任院長。解放後,歷任中醫研究院顧問、名譽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等。 ●蕭朝貴,太平天國最著名的主將。貧農出身。1844年經馮雲山介紹加入拜上帝會。善領導會眾,穩住群心。1851年1月參加領導金田起義,任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在永安晉封為西王。1852年率部永安突圍,大敗清軍,斬四總兵,在桂林城外擊斃清軍悍將烏蘭泰。同年率部奔襲長沙,中炮受傷而犧牲。 ●蕭統,蕭姓最著名的南朝梁文學家。武帝長子。武帝天監元年,立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信佛能文。曾招聚文學之士,編集《文選》30卷,對後代文學頗有影響。後人輯有《昭明太子集》。 ●蕭照,蕭姓最著名的南宋畫家。金兵陷汴京(今河南開封)時,他在太行山參加義兵,遇畫家李唐,隨至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得到李唐傳授畫藝。任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松石,墨重筆健氣勢郁茂。存世作品有《山腰樓觀》《中興瑞應》等圖。 ●蕭子顯,蕭姓最著名的南朝梁史學家。齊高帝蕭道成之孫。累官至吏部尚書、侍中,後出為吳太守。曾采各家《後漢書》,考正同異,成書百卷。又撰成《齊書》60卷,即《南齊書》。 ●蕭友梅,蕭姓最著名的現代音樂教育家。出自客家聚居地中山。曾留學日本、德國。歸國後,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科和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創辦國立音樂院(後改名為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撰有《普通樂學》等書,並作歌曲《問》《國恥歌》等數十首及鋼琴曲等。 ●蕭國寶,蕭姓最年輕犧牲的名人。1949年參加解放軍。次年加入中共。歷任戰士、副班長。1950年11月,在一次剿匪戰斗中,英勇沖入敵陣,為奪取匪機槍,3次負傷。部隊遭遇敵火力阻擊時,他用身體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發射口而犧牲,使後續部隊取得了重大勝利。他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蕭國寶英雄連」。 ●蕭穎士,字茂挺,蕭姓最著名的唐代散文家。唐開元年間進士,曾任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職。致力於寫作古文,自謂「平生屬文,格不近俗,凡所擬議,必希古文」,「魏晉以還,未嘗留意」。與李華齊名。後人輯有《蕭茂挺文集》。 ●蕭三,蕭姓最著名的現代詩人。出自客家聚居地湘鄉。1920年5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共,同年底到前蘇聯東方勞動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和陳喬年把《國際歌》譯成中文。1924年後任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中共張家口地委書記及共青團北方區委書記,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長、代理書記。1927年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1930年,任教於莫斯科東方學院。1939年5月回國到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翻譯部主任,陝甘寧邊區文協主任,主編《大眾文藝》及《中國導報》。1946年任華北文協主任,發表《毛澤東傳略》。解放後,歷任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全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對外文委主任。 共和國開國名人 ●蕭勁光,開國大將。 ●蕭華,開國上將。 ●蕭克,開國上將(嘉禾籍)。 ●開國中將:肖向榮(梅縣籍)、肖望東(吉安籍)、肖新槐(宜章籍)。 ●開國少將:肖平、肖前(萬安籍)、肖森(永新籍)、肖鋒(泰和籍)、肖大荃(吉安籍)、 肖元禮(萬安籍)、肖友明(攸縣籍)、肖文玖(吉水籍)、肖永正(麻城籍)、肖永銀、肖 全夫、肖遠久、肖志賢、肖應棠、肖學林(永豐籍)、肖榮昌(吉安籍)、肖思明(永新籍)、 肖選進、肖劍飛、肖新春(永新籍)、肖德明。以上2/3出自客家聚居地。 《黃埔軍校三百名將》列有肖芳(紅一軍三師師長)、肖乾(國民黨中將)、肖人鵠(工農革命軍五軍軍長)、肖作霖(原國民黨中將)。 蕭姓歷代名人:蕭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較顯赫,出現眾多的皇族。蕭姓族人曾出皇帝11人,皇親眾多。其在歷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詩善畫者眾。如唐宋時蕭姓10個宰相,均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詩人畫家也眾多。前面提到的蕭望之,為西漢大臣,宣帝時歷任左馮翊、大鴻臚、太子太傅等官,公元前51年曾主持會議,評議儒生對《五經》同異的意見。元帝即位,以師傅甚受尊重。南朝時的蕭姓名人,均出自南蘭陵蕭氏家族,例如:齊武帝次子蕭子良,封竟陵王,官至太傅,曾延攬文士,抄五經百家,編成《四部要略》千卷,又著有內外文筆40卷;南齊宗室蕭子雲,通文史,著有《晉書》110卷,又善草隸書;梁武帝蕭衍,長於文學,精樂律,並善書法;蕭衍之弟蕭宏;為大富翁,家有庫房百間,積錢3億余,他物不計其數;蕭衍第三子即梁簡文帝蕭綱,亦長於文學,第七子即梁元帝蕭繹,生平著作甚多,今存《金樓子》輯本。隋末,有後梁宣帝曾孫蕭銑,於618年稱帝,都江陵,割據長江中游等地,有兵40萬。唐代有蕭瑀、蕭至忠、蕭嵩、蕭華、蕭復、蕭俛、蕭鄴、蕭寘、蕭仿、蕭遘等10人任宰相。南宋有詩人蕭德藻。遼國有景宗後蕭太後,聖宗時攝國政,還有精通契丹文、漢文的史學家蕭韓家奴,女詩人蕭觀音,大臣蕭思溫、蕭孝穆、蕭惠、蕭奉先,將領蕭撻凜。元代有戲曲作家蕭德祥。清代有畫家蕭雲從。近現代有著名京劇演員蕭長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蕭楚女。僑居大洋洲波利尼西亞的蕭瑞光,以擁有財富超過1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蕭(肖)姓贛南名人還有出自寧都的民族氣節堅強的宋代愛國詩人蕭立之;出自會昌的明代名醫蕭九賢;出自龍南的修築三南公路的主持人蕭升墀;出自於都的蒙冤而逝的紅軍青年將領紅二十軍代軍長蕭大鵬;出自信豐的革命從自家起的著名共產黨人蕭鳳鳴等。於此可見,蕭姓人才濟濟。
採納哦
3. 承包遼王墓返修 工程是哪個單位
在工程竣工驗收後還會前一份工程保修書,是施工單位。
4. 百家姓中有沒有「肖」
百家姓中有肖。
源出於子姓。春秋時,宋國勇將南宮長萬攻打魯國被俘,幾個月後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與宋閔公於後宮博戲。閔公無意嘲笑了長萬曾當俘虜,長萬頓時惱羞成怒,打死了宋閔公,又殺了幾個大臣,立公子游為國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
蕭邑大夫大心組織軍隊,殺逐南宮長萬及同黨,平息了內亂。宋閔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庸國,稱為蕭叔,其後人就是蕭姓即肖姓。
肖拼音:xiāo 、xiào
釋義:
肖xiāo(ㄒ一ㄠ)
1、衰微。
2、姓,如元朝有肖乃台。
肖xiào(ㄒ一ㄠˋ)
相似,像:肖像。不肖。惟妙惟肖。神情酷肖。
(4)遼王院八肖在哪發表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曲肖[qǔ xiāo]
曲似,完全相似。
2、肖翹[xiāo qiào]
細小能飛的生物。
3、肖形[xiāo xíng]
仿形。亦泛指形狀。
4、僭肖[jiàn xiāo]
超越了禮制的規定,過分類似。
5、象肖[xiàng xiāo]
德業與先人相似。
繁衍播遷:
肖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
肖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肖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肖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肖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肖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另一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涌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肖姓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一個顯貴、龐大的家族。
在此期間肖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肖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
元明清時期,肖姓徙居於南方貴州、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肖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肖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台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肖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
今日肖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肖姓約佔全國漢族肖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5. 遼國為什麼設置南院大王,還有北院大王呢
因為這是根據遼國的國情設定的, 南院大王掌管農耕,北院大王掌管游牧。
6. 肖氏家譜
肖
xiao xiào
其實這個姓氏在漢代就已經基本絕跡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
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尋根溯源 1、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2、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3、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得姓始祖 大心。蕭姓原出於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被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於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後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佔咸陽後,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另一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涌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蕭氏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一個顯貴、龐大的家族。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台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今日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佔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號 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幾大郡望,據《姓氏考略》所載,主要有三個:1、蘭陵郡,治今山東棗庄市;2、廣陵郡,治今江蘇揚州。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宗族特徵 1、蕭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較顯赫,出現眾多的皇族。蕭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親眾多。2、蕭姓在歷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詩善畫者眾。如唐宋時蕭姓十個宰相,均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詩人畫家也眾多。3、蕭姓適用楹聯眾多,且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家族特色。
名人精粹:
蕭何:沛縣(今屬江蘇)人,漢朝政治家,秦末隨劉邦起義,他知人善任,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重要作用,後因功被封為贊阝侯,與韓信、張良蕭望之:漢朝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人,從師後巷學詩,又從師夏侯勝學《禮》及《論語》,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蕭思話: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宋尚書左僕射,好書史,有令譽,後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國器許之,他先後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咸歸之,卒謚穆。
蕭道成:南朝南蘭陵人,仕宋為中領軍,後乘朝廷內亂,壯大勢力,擁立順帝劉准,自為太傅領揚州牧,升為相國,被封齊公,後廢宋稱帝,建立齊王朝,史稱齊高帝。
蕭統:南蘭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學家,梁武帝之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善詞賦,輯《文選》三十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
蕭衍:南朝南蘭陵人,南朝齊時著名大將,後因朝廷腐敗內亂,蕭衍於五零二年代齊稱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蕭琛:南朝梁南蘭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蕭穎士:蘭陵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於古文。
蕭良有:明代漢陽(今湖北武漢)人,生而聰穎異常,以神童名,萬曆中會試第一。領國子祭酒,著有《玉堂遺稿》流傳。蕭朝貴:廣西武宣東鄉人,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一,在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為西王,後在與清軍作戰中陣亡。
蕭楚女:原名蕭秋,湖北漢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曾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後在反革命屠殺中被害。蕭三:湖南湘鄉人,國際著名詩人,無產階級文化戰士,早年與毛澤東、蔡和森創建「新民學會」,參加「五四」運動,為我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著有《和平之歌》、《伏櫪集》譯本、《新木馬計》、《前線》等。
7. 「遼王墓室」是按什麼方式修築的
在荊州古城西北的八嶺山上有一處規模龐大的古墓群「遼王墓室」,至今保存極為完好,現有的墓院牆,是八嶺山古墓群按土築方式修築的。院牆上部用帶卷草的花紋圖案磚出檐,上蓋大型筒瓦。墓室的前、中、正殿還裝有大型石門和兩道木門,石門上有9排9行石制門釘。墓道蓋面上刻有「故遼簡王之墓」6個大字,底面上刻有遼簡王的生平。整個墓誌銘全被城磚密封。該墓在歷史上雖多次被盜掘,仍出土了100多件珍貴文物。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8. 那裡有關於大遼國皇後肖艷艷的歷史介紹,越詳細越好.
蕭綽(953—1009),遼中期女政治家、軍事統帥。景宗皇後,聖宗生母。小宇燕燕。契丹族。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女。
幼年聰慧好學,才智過人。17歲被耶律賢(景宗)選為貴妃,景宗保寧元年(969)五月,冊為皇後。以景宗荒庸有疾,她多臨朝,「國事一決於其手」。凡大誅罰,大征討,多由其裁決。乾亨四年(982)九月,景宗卒,長子耶律隆緒(聖宗),年方十二,她奉詔攝政,受尊為皇太後。次年六月,上尊號承天皇太後,臨朝稱制,改國號契丹。統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增號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後。攝政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勸課農桑,禁伐桑梓,勸民種樹,拓墾荒地。知人善任,重用漢官。拜韓德讓為大丞相,總二樞府事,位於諸親王之上。用漢宮室肪、邢抱朴、張儉、馬得臣等理政。以「智略宏遠」的耶律休哥和「有經國才」的耶律斜軫主軍,多創戰績。故被譽為「明達治道」,「善馭左右」。大力整頓吏治,加強法制。命諸道舉賢才,察貪酷,禁搶掠,輔聖宗更定法令凡數十事,多合人心。並親決滯獄。使契丹逐步達於鼎盛。軍事上屢對宋用兵,她習知軍政,「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被甲督戰。以契丹諸京為基地,東降女真,西攻黨項、回鶻,北攻鐵驪,南攻宋,擴展了統治地區。統和四年(986),偕聖宗赴南京(今北京),為加強南京防禦,以耶律休哥阻滯東線宋軍主力北進,以耶律斜軫進軍山後,阻擊宋中、西路軍。並把握戰機,親率精騎數萬,經駝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進至涿州(今屬河北)附近,增援休哥,大敗宋軍主力曹彬部10萬。繼而遣軍10餘萬向西路宋軍實施反擊,敗宋軍於陳家谷口(今山西寧武北),擒宋名將楊業,挫敗宋軍北伐。此後,又充分發揮騎兵在平原曠野作戰的優勢,多次率軍攻宋。二十二年(1004),乘宋真宗多次喪師、畏懼怯戰之機,再度親征,攻保州(今河北保定)、瀛州(今河北河間),在攻瀛州(今河北河間)時,親自擊鼓激勵將士。旋揮軍南下千里,直趨澶州(今河南濮陽)城北。因遭宋軍反擊受挫,遂逼宋求和,主持訂立著名的「澶淵之盟」。從此,契丹與宋百餘年無較大沖突。二十七年(1009),歸政聖宗。十二月,病卒於南幸途中。終年57歲。次年四月,葬乾陵(今遼寧北鎮西南),謚聖神宣獻皇後。興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十一月,更謚睿智。執政27年,對契丹的興盛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蕭燕燕,遼國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女兒。公元969年,遼景宗即位,立蕭燕燕為貴妃。971年,她生了皇長子耶律隆緒,冊立為皇後。由於遼聖宗仁弱,即位後,遼國刑賞,政務,用兵等,一決於蕭皇後。公元983年,景宗死,耶律隆緒繼為聖宗,年僅11歲,尊蕭燕燕為承天太後,臨朝執政。
蕭太後政治上重用漢人,加強統治力量;經濟上推行賦稅制,發展農業,保護商業,使遼國進一步封建化。外交上拉攏西夏,對抗北宋。宋太宗曾趁遼景宗之死征遼。蕭太後沉著不驚,擊退宋軍。1004年,遼宋訂立「澶淵之盟」,恢復和平關系。從此,雙方獲得一百年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蕭太後是遼國著名的政漢家,史稱她「賞罰分明,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主,後教訓為多」。
1009年,承天太後死,時年57歲。謚曰:睿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