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王文治出版

王文治出版

發布時間: 2021-03-28 21:06:52

㈠ 尋找關於寫植物的詩歌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詠蘭
徐 渭《墨蘭》
醉抹醒塗總是春,
百花枝上綴精神。
自從畫取湘蘭後,
更不閑題與別人。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屈 原《九歌》
綠葉兮素權,芳菲菲兮龔余。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
《離騷》
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佩......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張 衡《怨 篇》
猗猗秋蘭,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黃其葩。
雖曰幽深,厥美彌嘉。
之子雲遠,我勞如何。
釋無可《詠蘭》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李德裕《花葯欄》(花葯四時相續,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蘭花秋更紅。
四時發英艷,三徑滿芳叢。
秀色濯清露,鮮輝搖惠風。
王孫未知返,幽賞竟誰同。
陳 陶《種蘭》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
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
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
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
椒桂夾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鄰桃花島,右接蓮子塘。
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幽人飢如何,采蘭充餱糧。
幽人渴如何,醞蘭為酒漿。
地無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嘗仙人葯,端坐紅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來,佩花徒生光。
刈獲及葳蕤,無令見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葉豈可忘。
舉頭愧青天,鼓腹詠時康。
下有賢公卿,上有聖明王。
無階答風雨,願獻蘭一筐。
杜 牧《蘄州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溫庭筠《蘭》
芃余昔自西濱,得蘭數本,移熱於庭,亦既愈歲,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為遇矣,因悲夫物有厭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於此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淺,外物無重輕。
各言藝幽深,彼美香素莖。
豈為賞者設,自保孤根生。
易地無赤株,麗土亦同榮。
賞際林壑近,泛餘煙露清。
余懷既鬱陶,爾類徒縱橫。
妍媸苟不信,寵辱何為驚。
真隱諒無跡,激時猶簡名。
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唐彥謙《蘭》(二首)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黃 滔 《芳草》
澤國多芳草,年年長自春。
應從屈平後,更苦不歸人。

張友正《春草凝露》
蒼蒼芳草色,含露對青春。
已賴陽和長,仍漸潤澤頻。
日臨殘未滴,風度欲成津。
蕙葉垂偏重,蘭叢洗轉新。
將行愁浥逕,欲采畏濡身。
獨愛池塘畔,清華遠襲人。
崔 塗《幽蘭》
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
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韓 偓《偶題》
俟時輕進固相妨,實行丹心仗彼蒼。
蕭艾轉肥蘭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孫 顧《清露被皋蘭》
九皋蘭葉茂,八月露華清。
稍與秋陰合,還將曉色並。
向空羅細影,臨水泫微明。
的礫添幽興,芊綿動遠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鶴先驚。
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傾。

趙元淑《聞楊炯幽蘭之歌作》
昔聞蘭葉據龍圖,復道蘭林引鳳雛。
鴻歸燕去紫莖歇,露往霜來綠葉枯。
貫休《書陳處士屋壁》
有叟傲堯日,發白肌膚紅。
妻子亦讀書,種蘭清溪東。
白雲有奇色,紫桂含天風。
那應迎鶴書,肯羨於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靜躡紅蘭徑,憑高曠望時。
無端求句苦,永日壑風吹。
大月生峰角,殘霞在樹枝。
只應劉越曰,清嘯正相宜。

李世民《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賦得花庭霧》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彷彿隱遙空。
上官儀《假作幽蘭詩》
日月雖不照,馨香要自豐。
有怨生幽地,無由逐遠風。
李 嶠《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
英浮漢家酒,雪儷楚王琴。
廣殿輕香發,高台遠吹吟。
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王 勃《春蘭》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直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陳子昂《感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張九齡《園中時蔬盡皆鋤理唯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二章》
場藿已成歲,園葵亦向陽。
蘭時獨不偶,露節漸無芳。
旨異菁為蓄,甘非蔗有漿。
人多利一飽,誰復惜馨香。
幸得不鋤去,孤苗守舊根。
無心羨旨蓄,豈欲近名園。
遇賞寧充佩,為生莫礙門,
幽林芳意在,非是為人論。

《詠 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贈友人 三首其一》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
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
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於五松山贈南陵贊府》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賀蘭進明《古意》
崇蘭生澗底,香氣滿幽林。
采采欲為贈,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紉雜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畫蘭竹圖》
偶來絕頂興無窮,獨有山僧筆最工。
綠徑日長袁戶在,紫荃秋晚謝庭空。
離花影度湘江月,遺佩香生洛浦風。
欲結歲寒盟不去,忘機相對畫圖中。

韓 愈《猗蘭操》(一曰幽蘭操 孔子傷不逢時作)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劉禹錫《令孤相公見示新栽蕙蘭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國庭前草,移來漢水潯。
朱門雖易地,玉樹有餘陰。
艷彩凝還泛,清香絕復尋。
光華童子佩,柔軟美人心。
惜晚含遠思,賞幽空獨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風中琴。

白居易《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別》
幽芳本未闌,君去蕙花殘。
河漢秋期遠,關山世路難。
雲屏留粉絮,風幌引香蘭。
腸斷迴文錦,春深獨自看。
宋 朝

范成大《次韻溫伯種蘭》
靈均墮荒寒,采采紉蘭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崢嶸路孔棘,凄愴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與窮愁友。
不如湯子遠,情事只詩酒。
但知愛國香,此外付烏有。
栽培帶苔蘚,披拂護塵垢。
孤芳亦有遇,灑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沒隨藜莠。
朱 熹《秋蘭已悴以其根歸學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蘭皋一以悴,蕪穢不能治。
端居念離索,無以遺所思。
願言託孤根,歲晏以為期。
《詠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蘭 澗》
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蘭》
去歲,蒙學古分惠蘭花清賞,既歇復以根叢歸之故畹,而學古預有今歲之約,近聞頗已著花,輒賦小詩以尋前約。
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
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
夕風生遠思,晨露灑中林。
頗憶孤根在,幽期得重尋。
《蘭》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
劉克庄《詠蘭》
蕭艾榮枯各有意,深藏芳潔欲奚為。
世間鼻孔無憑托,且伴幽窗讀楚辭。
《蘭》(二首)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
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孤高可把供詩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門無佳子弟,數枝濯濯映階庭。
兩盆去歲共移來,一置雕闌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葉瘦,君能調護遣花開。
隸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澆泉走幾回。
亦欲效顰耘小圃,地荒終恐費栽培。

趙以夫《詠蘭》
一朵俄生幾案光,尚如逸士氣昂藏。
秋風試與平章看,何事當時林下香。
王 柏《蘭》
早受樵人貢,春蘭訪舊盟。
謝庭誇瑞物,楚澤擷芳名。
蒼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護巧,苔蘚日菁菁。

方 岳《買蘭》
幾人曾識離騷面,說與蘭花枉自開。
卻是樵夫生鼻孔,擔頭帶得入城來。

趙孟堅《題蘭》
六月衡湘署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
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

陳 旋《題畫蘭》
九畹光風轉,重岩墜露香。
紫宮祠太乙,瑤席薦瓊芳。

釋道潛《吟蘭》
陰崖月窟得芳叢,滿屋歸來誇所逢。
凈掃幽徑植蘚墀,紫莖綠葉弄奇姿。
疏簾風暖日華薄,芳馥滿懷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幾許,我欲問流鶯。
花影掃不去,草根鋤又生。
心安諸妄息,身老萬緣輕。
正是春風好,幽蘭不肯爭。

鄭思肖《墨蘭》
鍾得至清氣,精神欲照人。
抱香懷古意,戀國憶前身。
空色微開曉,晴光淡弄春。
凄涼如怨望,今日有遺民。

周竹坡《蘭》
藝蘭當九畹,蘭生香滿路。
紉君身上衣,光明奪縑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濕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遲暮。

張 詠《蕭蘭》
種蕭芳蘭中,蕭生蘭亦瘁。
它日秋風來,蕭蘭一齊敗。
自古賢者心,所憂在民泰。
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
丁 謂《蘭》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堯臣《蘭》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襲衣美。

文彥博《幽蘭》
燕姞夢魂唯是見,謝家庭戶本來多。
好將綠葉親芳穗,莫把清芬借敗荷。
避世已為騷客佩,繞梁還入郢人歌。
雖然九畹能香國,不奈三秋鵜鴂何。

王安石《朱朝議移法雲蘭》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乾闥婆。

楊 傑《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蕙 花》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詞中。

王 令《蔬蘭》
曉折寒蔬野圃間,荒林深處有芳蘭。
世無賢士紉為佩,猶有幽人日取餐。

蘇 軾《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為楊傑詩。

蘇 轍《次韻答人幽蘭》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
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幽蘭花》(二首)
李徑桃蹊次第開,穠香百和襲人來。
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珍重幽蘭開一枝,清香耿耿聽猶疑。
定應欲較香高下,故取群芳競發時。
《種蘭》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 更鄰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陰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淺,風物麗煙光。
澗草殷勤綠,岩花造次香。
浮根爭附絡,細葉正商量。
好在幽蘭徑,無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蘭》
幽芳別得化工栽,紅紫紛紛莫與偕。
珍重故人培養厚,真香獨許寄庭階。
楊萬里《詠蘭》
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
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蘭花》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
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老雲霞。
江籬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

陸 游《蘭》
南岩路最近,飯已時散策。
香來知有蘭,遽求乃弗獲。
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
無心托階庭,當門任君鋤。

薛季宣《種蘭》
蘭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
野人坐官曹,茲意極不淺。
西窗蔽斜日,松釵架春晚。
牆陰蒔花木,憔悴根日損。
植此山國香,坐與前事反。
扶疏可紉佩,心緒端有本。
芽生僅盈壇,高風成九畹。
群芳顏色好,祗自誇園苑。
何如淡嚼蠟,草莽曾誰混。
對我靜無言,忘形如莽篿。

《刈蘭》
東畹刈真香,靜院參瓶水。
高遠不勝情,時逐微風起。
和雨翦閑庭,誰作騷人語。
記得舊家山,香來無覓處。

明 朝
文 彭《蘭竹卷》
西齋半日雨浪浪,雨過新梢出短牆。
塵土不飛人跡斷,碧陰添得晚窗涼。
王谷祥《蘭》
綠葉轉光風,紫英泛清馥。
不受當門鋤,托根在空谷。
文 嘉《蕙》
清風從東來,幽香忽西去。
欲以寄所思,所思在何處。
《蘭》
幽蘭奕奕吐奇芳,風度深大泛遠香。
大似清真古君子,閉門高譽不能藏。
徐 渭《墨蘭》
醉抹醒塗總是春,百花枝上綴精神。
自從畫取湘蘭後,更不閑題與別人。
《題蘭竹》
蘭與竹相並,非關調不同。
氤氳香不遠,聊為引清風。
《題水仙蘭花》
水仙開最晚,何事伴蘭苕?
亦如摩詰叟,雪裡畫芭蕉。
《蘭》
蘭亭舊種越王蘭,碧浪紅香天下傳。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籃不值五文錢。
《寫蘭與某子》(仙華其號也)
仙華學杜詩,其詞拙而古。
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
《蘭谷歌》
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渚乃其處,
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
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
蘭花蘭葉垂雲紫。
近聞楚國之黃州,雄山絕谷通金牛,
蒼蒼元氣秘不得,一夫大嗓鳴天球。
門人歸來對我說,正是劉君稱彥哲,
於世百物無所耽,谷里種蘭盈百葉。
有時幾案拂玉光,鎮夜管毫僭蕊芒,
古來楚越本接疆,不待風吹兩國香。
《蘭》
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
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景翩翩《紫蘭》
碧玉參差簇紫英,當年剩有國香名。
風前漫結幽人佩,澧浦春深寄未成。

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李日華《蘭竹》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蘭》
燕泥欲墮濕凝香,楚畹經過斗蝶忙。
如何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李肇亨《竹下倚蘭》
翠織罘罳綠煙密,唇膏珠露香欲滴。
驂鸞舞鵠仙洞來,不與人間斗顏色。
《蘭石》
驀然香來我自知,山齋半雨半晴時。
卻思摩詰黃磁斗,曾向春前發幾枝。
胡應麟《猗蘭操》
泛泛崇蘭,在彼空谷。
以芬以芬,達於平陸。
大國之香,薄言掇之,以遺明王。
以遺明王,疇適逢自。
歲月行暮,芬芳將逝。
芬芳爰逝,羌不留神。
忡忡我心,曷維其憂。
《擬古》
采采叢蘭花,美人隔江沚。
褰裳涉其波,舟楫誰為理。
回風動羅裳,日暮聊徙倚。
安得雙鴛鴦,銜到篋中綺。
《寓懷》
崇蘭處深谷,綠葉凌朝陽。
回風一披拂,百里傳芬芳。
惜哉叢 林下,無人知國香。
燁燁桃李樹,托根歧路傍。
飛花落閨闥,弄影臨華堂。
詎以盛衰故,易此貞素常。
不見西山老,食薇終首陽。
《題畫》
亭亭卧幽谷,冉冉回陽春。
日暮馨香發,持將贈遠人。
《蘭》
瑤琴月下彈,羅帶風前解。
大似薛家娘,幽香勻素彩。
《滋蘭室》
移將九畹芬,散植雕楹畔。
悠然丈室中,如坐瀟湘岸。
《蘭薄》
采采幽蘭花,清香畏零落。
何處佳人來,含情坐林薄。
《題松茂蘭馨圖二十韻有序》
蔡啟明先生,家大人同榜也,年七秩初度,稱觴者四集而適,以是日舉家孫姻友,咸傳詫以為希遘;爰繪松茂蘭馨圖,而索余賦之。
霽日明松檜,光風毓蕙蘭。
一弧懸海上,雙舄墮雲端。
殿宇金莖矗,庭階玉樹團。
丹膏凝琥珀,翠萼綻琅玕。
五粒垂山徑,孤根翳石壇。
沅湘思楚客,泰岱覓秦官。
勁節回春意,幽芳襲歲寒。
亭亭標院落,冉冉拂欄桿。
突兀朝霞映,紛披夕露?。
當風旗獵獵,雜雨佩珊珊。
鸑鷟文猶貴,熊羆夢未闌。
燕台新驥足,渭渚舊漁竿。
象緯中天謫,波濤弱水殘。
含飴呈極樂,設醴助清歡。
火棗頻餐易,冰桃再得難。
後堂羅管龠,中路集衣冠。
北極催綸誥,南冥兆羽翰。
青雲傳上國,紫氣接長安。
奕葉清芬播,蘢蔥瑞靄蟠。
雲礽八千祀,絳闕下還丹。
朱 耷《蘭石》
王孫書畫出天姿,慟憶承平鬢欲絲。
長借墨花寄幽興,至今葉葉向南吹。
《石濤畫墨蘭》
南北宗開無法說,畫圖一向潑雲煙。
如何七十光年紀,夢得蘭花淮水邊。

釋遷俊《題畫蘭》
綠葉微風際,清香小雨餘。
湘江春水闊,悉殺楚三閭。

楊文聰舟過虎丘,月生索余作蘭卷,走筆圖之,並題其後。詩中之畫耶,畫中之人耶,唯月生自參之。
枯毫開數畝,指指生春風。
參差各異狀,花葉隨西東。
淡者若苦禪,性定水石中。
狂者若名士,傲僻羞雷同。
亦者嫵媚姿,美人臨青銅。
蛾眉遠於秋,素妝如書空。
性情等山理,盤礴圖修容,
國得與國色,皆有千秋功。
方治堯《蘭陰山》
紛紛游妓薦江蘋,暗祝江神站水濱。
鬥草擷蘭應待伴,桃花留與踏歌人。

鮑宴和《和廷秀山人題蘭》
絕谷窮源惠風和,幽蘭燦發蕤叢苕。
山人所獻置闌下,朝溉暮觀精勤調。
娟娟凈質世稀少,香逾梅花風味多。
詩出先生高胸臆,字珠詞玉重金貂。
清姿妙態雖畫得,淚溢寒窗濡輕綃。
欲寫草書芬馥句,牧羊山少吳公樵。
深居非是求顯達,歲晚山空甘寂寥。
根植紫泥素抱節。蘭花映向不凌凋。
宋玄僖《蘭谷 為王遁庵作》
中谷見芳草,令人憶沅湘。
沅湘不可往,極目煙塵黃。
獨醒一何苦,佩服垂幽光。
懷人千載下,楚越遠相望。
《蘭室》
幽人種芳草,宛在書室前。
天香熏夕寢,琴曲人春弦。
耿耿同心友,飄飄遺世賢。
相逢曾解佩,山澤往來便。
《蕙花圖》
香飄百畝正茵氳,作賦靈均豈厭聞。
我愛南風吹汝急,參差花葉總成文。
貝 瓊《蘭》
叢蘭何青青,羅生滿中澤。
阿那風葉翻,葳蕤露房拆。
芳潔終自持,光榮諒誰飾。
勿為時所化,歲晚同荊棘。

朱 右《題畫蘭》
九畹香清霧氣寒,三湘月落淚痕乾。
楚天空闊秋無際,誰復行吟澤畔看。

宋 濂《蘭花篇》
延佑戊午年賦,時予始九歲。屢焚舊詩,而此特以幼作存,今復錄之。
陽和煦九畹,晴芬溢青蘭。
潛姿發玄麝,幽葩凝紫檀。
綠蘿托芳鄰,白谷挹高寒。
玄聖未成調,湘纍久長嘆。
綠蔎雖外蔽,貞潔終能完。
豈知生平心,卒獲君子觀。
雜以青瑤芝,承以白玉盤。
靈風曉方薦,清露夜初溥。
此時不見知,駢羅混荒菅。
春風桃杏華,爛若霞綺攢。
徒媚誇毗子,千金買歌歡。
棄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願結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釋宗泐《題蘭》
溪寺曾栽數十叢,紫莖綠葉領春風。
年來蕭艾過三尺,白首看圖似夢中。
葉子奇《塘上聞蘭香》
大谷空無人,芝蘭花自香。
尋根竟不見,茅草如人長。
高 啟《題王翰林所藏畫蘭》
春到懷王舊渚宮,沙棠舟去水煙空。
孤叢不有幽香發,應沒江邊百草中。

劉 溥《蘭竹畫》
湘江雨晴白雲濕,湘妃愁抱香蘭泣。
望望夫君去不還,佩珠落盡無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橫白波。
請君莫唱竹枝曲,水遠山長其奈何。

朱瞻基《漪蘭操》
昔孔子自衛反魯,隱居谷中,見蘭之茂與眾草為伍,自傷不逢時而托為此操。予慮在野之賢有未出者,故擬作篇。
蘭生幽谷兮,曄曄其芳。
賢人在野兮,其道則光。
嗟蘭之茂兮,眾草為伍。
於乎賢人兮,汝其予輔。

史 鑒《子昂蘭》
國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李東陽《觀畫蘭有感》
春風吹香出芳林,叢蘭開傍西岩陰。
幾回欲采意不適,路轉溪回山更深。
虛堂披圖對幽襟,忽如攬衣度崎坎。
杏壇尼父去已遠,湘江屈原空獨沉。
我方揮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將晚。
冰箱欲來侵九畹,蘭兮蘭兮竟誰管。

文徵明《蘭》(二首)
葉?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
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
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
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玕。
《建蘭》
靈根珍重自甌東,紺碧吹香玉兩叢。
和露紉為湘水佩,臨風如到蕊珠宮。
誰言別有幽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
老去相如才思減,臨窗欲賦不能工。

《澤蘭圖》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漪蘭奕葉光。
千里故人來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夢回涼月甌江遠,思入風雲楚畹長。
漸覺不聞餘馥在,始知身境兩相忘。

陳道復《幽蘭》
翠帶何飄遙,紫莖多馥郁。
佳人千里心,日暮倚空谷。

《墨蘭》
楚畹蘭芽茁,分來結好盟。
茶杯輕渥處,覺有暗香生。

余同麓《詠蘭》 (三首)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處幽香撲酒樽,洲中杜若畹中蓀。
紉來為佩裁為服,不許瓷施掛蓽門。
楊 慎《采蘭引》
秋風眾草歇,叢蘭楊其香。
綠葉與紫莖,猗猗山之陽。
結根不當戶,無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鳴泉何湯湯。
欲采往無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馳目成,要予以昏黃。
山谷歲復晚,修佩為誰長。
采芳者何人,蓀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傷。
感此興中懷,弦琴不成章。

陸 治《丫蘭圖》(八首)
嘗聞東海仙崖種,若個分攜西畹香。
細數花枝參造化,卻因奇偶辨陰陽。

不與秋蘭並九英,仙葩二八自天成。
只緣無力禁香重,幻作髕支駕玉莖。

新栽魯縞袗秋衣,肌骨冰清酒暈微。
獨立嫣然風自舉,低回翻學舞容璣。

亭亭浴露立西清,澹薄秋容幻態輕。
獨有檀心禁不得,一庭香思動蜂櫻。

玉戟稜稜應節分,枝枝柔玉紉香雲,
凝妝擬待三更月,露染生綃六幅裙。

方空輕葉竊青黃,製得霓裳稱淡妝。
香抱幽懷嬌不語,含情渾欲待迎將。

瓊干涼叉蕊玉容,湘枝香魂引玲瓏。
分明月下歸環佩,恍似羅浮夢里逢。

三尺豐標高髻妝,兩行釵玉一奩香。
朝朝擬待煙屏展,徐攬輕羅上畫堂。

唐龍《蘭陰春馥》
丹嶂陰茫長谷雪,翠嵐光滴大江流。
蘭花十里照春水,山鳥無聲香自幽。

趙時齊《蘭陰秋馥》
玉露泠泠谷更幽,含芳香氣集枝頭。
扁舟欲買尋僧院,凝坐淡空澈素秋。

清 朝
高 朋《題畫蘭為鄭板橋作》
芳菲香氣動吟毫,疑是湘君下漢皋。
爭奈幽芳多惹怨,於今不忍讀離騷。

姚 范《記贈折枝蘭花》
屈原已死瀟湘空,蕙蘭不生芳草叢。
揭來南阮蕭齋中,美人不見相思瘦。
一枝折贈秋風後,夜雨西堂落紅豆。
我昔曾譜猗蘭篇,空山鼓之誰與傳。
煩君更乞冰絲弦。

鮑倚雲《蘭語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憶舊雨,冥濛曉煙里。
疇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淥如此。
蕭蕭秋雨惡,檐端孕花蕊。
酷臘釀奇寒,土乾未滋蟻。
引領期人房,吹衣北風起。
根發暗已朽,處堂昧生理。
怨長交不終,媒勞復誰倚。
釃酒與花盟,花光去若駛。
蓀兮獨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韻上人墨蘭卷子》 (四首)
誰將淡墨染春痕,瘦葉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掃,重簾著地月黃昏。

春眠初覺鳥聲忙,臨罷黃庭日漸長。
待與高僧參鼻觀,絕無香處是真香。

小池雨過看濡毫,更酌紅樓讀楚騷。
為與幽蘭多夙契,建牙猶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發華滋,視膳萱庭日景遲。
手擘倭箋如水碧,花前閑補廣微詩。
《蘭》
女俠金陵馬四娘,吮毫猶帶口脂香。
臨風故寫湘江怨,牽引騷人一帶腸。

羅 聘《秋蘭文石》
今年九月偏無菊,欲紉秋菊笑可拈。
畫畢自看還自悔,筆花端合讓江淹。

孔繼涵《從侄柞索蘭》 (二首)
幽蘭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風,芳馨襲庭院。
緬懷湘中君,含情發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夢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離騷有。

高 鶚《幽蘭有贈》
九畹仙人竟體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靈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誰使當門逢忌諱,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離騷讀,天問從來最渺茫。

張士元《種蘭》
蘭生雜眾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蘭孤無容光。
我行適見之,小立還彷徨。
不恨草色滿,恨蘭不善藏。
移蘭種堂下,莖葉日以長。
閉門幽香發,眾草將安傷。

張綸英《蘭草》
幽蘭有高致,質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樹徒勞形。
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
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
悅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謝東皇,榮枯無定形。

孫原湘《蘭》(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葉葉靈芬出素豪。
一種離披煙雨態,剩泥殘壁畫離騷。
寫得靈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瀟湘。
春風吹過閑蝴蝶,畫里業尋畫外香。

張問陶《蘭》 (二首)
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
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
偶檢離騷寫數行,便思乘興畫瀟湘。
可憐百種沿江草,不及幽蘭一箭香。

褚 華《蘭花詠》
蒼煙漠漠松篁徑,萬朵瑤花破春冷。
月明老鶴飛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曉露洗,東風吹,香霧濕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許久,修蛾

㈡ 六年級寒假生活(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單元的答案有嗎,求求你了!謝謝

希望如燈 1支撐,絕境
古文
1.沒有辦法(錢)買書來看
2.不敢稍微超過還書的時間
益智增趣
1.哭: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
笑: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

㈢ ▲清對聯 nbsp;王文治

清對聯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省丹徒(今鎮江市)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中進士、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有「淡墨探花」雅稱。官翰林院編修、侍讀,揚州郡太守,雲南省姚安府知府。其書源出董其昌,兼法張即之,而得力於李邕,善以側媚取勢,罷歸。能詩,工書法。與劉墉、翁方綱、梁同書齊名,合稱四大家,時諺稱「天下三梁(梁同書、梁國治、梁詩正),不及江南一王。」晚年受戒,法名達無。清代著名書法(畫)家、文學家。
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12歲便吟詩作書,詩有唐人風范,書學米、董、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跟隨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中進士及第,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官翰林院編修、侍讀,揚州郡太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外官出任雲南省姚安府(今建水縣)知府。中年以後篤信佛教,長年吃齋,「嘗自言:吾詩字皆禪理也。」潛心禪理,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跡,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後罷歸,遂絕意仕途,而與姚鼐等文人墨客交遊。晚年受戒,法名達無。能詩,工書法,能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談墨翰林」。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並精音律之學。與翁方綱、劉墉、梁同書齊名,稱書壇「清四家」,並有「濃墨探花」雅稱。能詩,工書法,以行草尤擅勝場,能得董其昌神髓,時稱「淡墨探花」,「談墨翰林」。姚鼐《惜抱軒集》說他努力習書,到達「遺得喪,忘寒暑,窮晝夜」的地步。與劉墉、翁方綱、梁同書齊名,合稱四大家,當時有諺稱:「天下三梁(梁同書、梁國治、梁詩正),不及江南一王。」書名絕大,名聞於海外,朝鮮人嘗以餅金易其字。隨手所作行書,實饒天趣,自用己法,殊覺無味。時世人必以其己法為真本,以行書為贗作。其行書作品《待月之作》、《宿山寺五律詩軸》等,清妙妍美,俊朗疏秀,可見其晉唐功底深厚。在清代書壇上有一定的影響,傳世書跡較多。並精音律、善曲、家蓄戲班,親教家僮度曲,行無遠近,必以歌伶一部自隨,其辯論音律,窮極要眇,每有客至則張樂共聽。窮朝暮而不倦。海內求書者歲有饋贈,率費於聲伎,每日流連於花叢中。
清嘉慶七年(1802年)在家鄉丹徒病歿,終年72歲。著有《夢樓詩集》(24卷)、《賞雨軒題跋》、《論書絕句三十首》等傳世。
王文治自題聯
1、〖五言聯自題〗
海色青來座;慷慨談世事;孤舟殘雪岸;
山光凈照人。卓犖觀群書。獨樹夕陽山。
——自題姚安府署
2、〖六言聯自題〗
曉妍花露臨帖;
夜爇蘭膏撿書。
3、〖七言聯自題〗
得好友來如對月;古跡雖陳猶在目;人間歲月閑難得;*
有奇書讀勝看花。春風相遇不知年。天下知交老更親。
修和群品先咸苦;崇蘭清詠懷賢契;觴詠風流欣此日;
管領春風日亦長。修竹欣現長茂林。林亭遨攬契當年。
山間水靜天無事;翠竹不沾花外雨;清泉白石靜同趣;
竹少蘭初日有情。紅魚劃破水中天。奇文法書情獨耽。
——集蘭亭序字自題
古跡雖陳猶在目;文章最忌隨人後;玉子半枰敲凈幾;
春風相遇不知年。道德無多隻本心。爐香一縷上藏書。
——集蘭亭序字自題
天姿轅轢未須誇;林亭以外初無事;
集古終能自立家。山水之間大有人。
——自題集古字、句
槐為王氏傳家樹;
杏是唐人及第花。
——自題宅門春聯
上聯「槐為」句,化用王氏典故。典出宋王佑被貶時,在庭院中親手植三槐樹,並說他的後人必有為三公者,後來其子王旦果為宋真宗朝宰相,時稱三槐王氏。後就用三槐為王姓的典故。下聯「杏是」句:化用唐鄭谷《曲江紅杏》詩句:「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及第花」,即杏花。聯語化用典事,造句工穩,是富有個性特點的春聯(見《中華對聯大典》)。
附註 * :上聯「間」,或作「生」;下聯「天下」,或作「世上」。
4、〖八言聯自題〗
觀化東天,與山同靜;秋月春花,當前佳句;暫向林陰,或於竹所;
游和抱朗,隨地皆春。書法名畫,宿世良朋。寄情天外,流詠人間。
——集蘭亭序字自題
王文治撰題聯
流水今日;
修竹古時。
——題江蘇省蘇州拙政園玲瓏館
睡鴨爐溫舊夢;
回鸞箋錄新詩。
——題江蘇省蘇州拙政園遠香堂西側倚玉軒側門楹
不作風波於世上;
別有天地非人間。
——題四川省樂山縣烏龍寺小客堂
勝地千秋崇大隱;
名山萬古仰高賢。
——題江蘇省鎮江焦山漱石山房
窗前滄海憑開眼;
台上楞枷可印心。
——題江蘇省鎮江金山楞枷丈室
金山寺的建築格局,打破了中國多數寺廟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築傳統,而是依山就勢,大門西開,正對長江,寺內所有殿堂樓閣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華藏樓、枕江樓、觀瀾堂、永安堂、海岳樓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於金山之巔的慈壽塔。山頂的夕照閣,存有乾隆皇帝南巡逗留金山時書寫的七通御碑;夕照閣旁是觀音閣,金山寺的「鎮山四寶」便存列其中。觀音閣旁,便是佛印禪師任寺廟住持時住宅,相傳當時佛印與蘇東坡往從甚密,常在此吟詩作畫。法海洞位於山西北角頭陀岩(又名祖師岩),洞內石壁上,刻有「浮玉山」三字;法海初來寺時,便在洞內參禪打坐。山腰西南側的妙高台,又稱曬經台,宋元佑初年(1086年)由佛印了元禪師主持創建,妙高台是賞月的最好去處,相傳蘇東坡曾在中秋之夜,偕歌手陪客游金山,登妙高台賞月,對江望月,思緒聯翩,唱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句,唱罷,詩人翩翩起舞,連連稱贊「神仙境界」。這里也是梁紅玉擊鼓抗金兵的地方。相傳南宋抗金元帥韓世忠曾於山西的黃天盪,以8000士卒,圍困數萬金兵48天,其夫人梁紅玉在妙高台上親擂戰鼓,鼓舞士氣,大敗金兵。東南山腰的楞伽台,是一座上下錯落的三重樓閣,建築奇巧,每登一級,疑無去路,卻有洞口,可沿梯曲折而上。據說,這里是蘇東坡應佛印之託,書寫佛經《楞伽經》的地方,故又名「蘇經樓」。樓閣最高一層掛有清人王文治撰寫的這一副對聯。
情寄古懷同竹靜;
品殊群類契蘭修。
——集蘭亭序字題河南省輝縣關廟碑廊
數點梅花橫玉笛;
二分明月落金樽。
——題江蘇省揚州郡署戲台(1)
人世難逢開口笑;
老夫聊發少年狂。
——題江蘇省揚州郡署戲台(2)
鵷雛曉旭鳴丹谷;
棠棣和風秀紫芝。
——題江蘇省蘇州拙政園松風亭
事若求全何所樂;
人非有品不能閑。
——題江蘇省蘇州半園(今南半園)
蘇州半園有二,一在城南人民路倉米巷內,稱南半園,另一在城東北,白塔東路,稱北半園。北半園即陸氏半園,園系清乾隆年間沈奕所建,取名「止園」。後歸周勛齊,更名「朴園」,清咸豐年間,陸解眉改建,取名「半園」,因在倉米巷史氏半園之北,今俗稱「北半園」。園在住宅東部,水池居中,環以船廳、水榭、曲廊、半亭,建築多以「半」為特色。園東北部的二層半重檐樓閣,為蘇州園林所僅見。園中植有白皮鬆、黃楊、紫藤等花木。北半園住宅已無,現存園林面積1130平方米。園中花木繁盛,面積雖小,但布局緊湊,建築小巧,環境雅緻。南半園址原為一老宅,清同治年間先為俞樾在馬醫科購地建曲園第宅,遂將此處轉讓史偉堂,建東宅西園。時西鄰尚有隙地,但園主「知足而不求齊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園」,為與白塔東路陸氏半園區分,今俗稱「南半園」。入門處原有王文治撰書的這副對聯,點出了造園的立意。園中主廳名「半園草堂」,半園草堂前多植花木,又有荷池石橋,波光粼粼,山石累累。堂西南有屋如船,名「不系舟」。堂東南臨池有小屋,前荷後竹,名「君子居」。還有挹爽軒、雙蔭軒、還讀書齋、安樂窩、風亭、月榭諸勝。俞樾《半園記》評此園「少少許勝人多多許」,「高高下下,備登臨之勝;風亭月榭,極柏之華,視吳下名園無多讓焉。」 民國初,園曾開放,遊人甚多,又有隱社、半園女詩社、女學研會等在此吟詠集會。30年代,陸鴻儀於園中設律師事務所多年,參與辦理「七君子案」。南半園面積6130平方米,住宅兩路五進現狀尚可,其中東路楠木花籃對照廳最為精緻。園中僅存半園草堂、還讀書齋和部分亭廊。「半園草堂」俞樾書榜,吳雲書聯雲:
園雖得半,身有餘閑,便覺天空海闊;
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氣靜神怡。
山從西屬飛來活;
佛聽南無念處靈。
——題浙江省紹興清涼寺
婆娑青鳳舞松柏;
飄緲丹霞聚偓佺。
——題江蘇省蘇州拙政園倚虹亭
左壁觀圖右壁觀史;
西澗種柳東澗種松。
——題江蘇省蘇州耦園載酒堂大廳
耦園位於蘇州市內倉街小新巷,為清初陸錦涉園。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初保寧知府陸錦致仕歸里後於此始構涉園,一名小鬱林。後一度由書法家郭鳳梁賃居。繼為崇明祝氏別墅。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右,歸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畫家顧沄主持,重修擴建如今。因一宅而有兩園,遂稱耦園,並寓夫婦偕隱雙棲之意。1941年為常州實業家劉國鈞所得。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古時兩人耕種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東園面積約4畝,以山為主,以池為輔,重點突出,配搭得當。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一組重檐樓廳。這在蘇州園林中較為少見。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復道,總稱「城曲草堂」。西園面積更小,以書齋及織老屋為中心,前有月台,寬敞明亮,後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樹木又建書樓一座;其南亦有一院,為不規則形狀,西南角設假山,設置花木,間置湖石,顯得幽曲有趣。全園主景黃石假山,築於城曲草堂樓廳之前,石塊大小相間,手法逼真自然。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台及西側的石室;平台之東,山勢增高,轉為絕壁,直削而下,臨於水池,絕壁東南設磴道,依勢下至池邊,此處氣勢為全山最精彩處,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坡度漸緩,止於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穀道,兩側削壁如懸崖。而絕壁東臨水池,假山體量與池面寬度配合適當,空間相稱。山上不建亭閣,而於山頂山後鋪土之處,散置十餘種花木,隨風搖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隨假山向南伸展,曲橋架於水上,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築,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以山為主體的優美景區。載酒堂大廳面闊三間,氣宇恢宏,陳設精美。耦園落成之時,沈秉成曾在此宴請賓客。院南有「厚德載福」門樓與之相對。大廳後院即五開間兩夾廂的樓廳,前有磚細牌科門樓,額題「詩酒聯歡」,雕刻較為精緻。「載酒堂」堂匾為網師園主人李鴻裔所書。堂名取宋人「東園載酒西園醉」詩意,與耦園構思立意正好吻合。清乾嘉四大書法家之一王文治所撰書的這副抱柱聯,恰是沈秉成夫婦隱居耦園的生活寫照。
林蔭清和,蘭言曲暢;
流水今日,修竹古時。
——題江蘇省蘇州拙政園
聯意說:林木成蔭,天朗氣清,至愛親朋,暢敘共同的心聲,氣味香如蘭花;今天的名園也有茂林修竹,文人雅士曲水流觴,不遜當年。
倚蘭春芬,高松晚翠;
溫玉外朗,微瀾中深。
——題浙江省平湖市當湖鎮南河頭街莫氏庄園雲浦草堂中堂楹
莫氏庄園雲浦草堂即女廳,俗稱「堂樓廳」,又名「雲浦草堂」。它座落於中軸線上的最後一進,系二層建築。樓上是卧室區,為眷屬起居之所;樓下則是莫氏族人接待和應酬女賓的地方,廳內整套櫸木傢具造就出一種閑適、溫和的氣氛。而將女廳置於最後一進,更體現了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男女內外有別及婦女不登大雅之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道德。
門外秀雙峰,金蓮玉筍;
此中惠多士,時雨春風。
——題雲南省澄江縣萬壽宮門楹(今鳳山公園)
鳳山公園座落於澄江縣縣城北面,緊連環城北路,因背靠狀如丹鳳飛翔的舞鳳山而得名,為澄江歷史悠久的名園之一。清朝康熙年間,澄江知府張聖治出北門郊遊,登高烏瞰,看中此地「面帶撫水,金蓮、玉筍左右索旋,位正體尊」,與「城中煙火萬家互相掩映」。認為是個好的游樂休閑場所,便開始在這里建起閣、亭數處,四周砌圍牆,圍牆內栽松柏,亭間植花木。繼後遊人漸盛,便取名為「萬壽宮」。以後又經幾次修整,有了一定規模。但歷史的更迭,萬壽宮時盛時衰。到清末漸廢,民國初年已呈「草旺牆倒」之狀。1943年劉承功任縣長,又看中此地,便動用民力用2年的時間,在萬壽宮舊址上建成了鳳山公園。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勝利,縣府就召集縣城及附近的民眾在此舉行慶祝抗戰勝利以及新建鳳山公園落成典禮大會。鳳山公園佔地16畝,分為西區和東區。公園坐北朝南,大門正對縣城的北門。形如牌樓,因門上有樓,可觀撫仙湖,故又稱「望海樓」。門頭上用青石鐫刻民國33年立的「鳳山公園」四個大字。門前築一大平台,邊上有圍欄,拾級而上,栽有花草樹木,級以石條凳,可小願。舊園主體建築有高約15米,佔地320平方米的志舟樓,為重檐三層八翼角式木結構樓(建於1943年)。樓30米處立有高約4米的撫仙二聖白色塑像,正道兩側各有一個高4米的四角亭台。志舟樓四周旁側有滕本古樹所掩。其北面建有約5000米的後花院,院內設高8米的六角亭,及松柏、林道、花草灌叢。樓東北側建有縣圖書館和文化館及展覽室。新園位於舊園東側,設有兒童游樂場,配以電動飛機、蹦跳床、竹林、草坪。園中原有一副對聯(後遭損壞):
澄郡豈無方,造就他四境漚歌萬里福利;
江山真有意,助成我滿腔熱血一片丹心。
坐上蓮花,占斷西湖三月景;
瓶中楊柳,分來南海一枝春。
——題雲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鎮觀音寺
觀音寺座落在小街北門,佔地約10畝,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光緒年間重修。門外有石庫一座(供燒錢用),左右有兩棵數人合抱的大萬年青樹,大門雕刻彩繪,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雄偉高大,進門有彌勒佛像,背面為韋陀菩薩,兩旁塑有四大金剛。內庭呈四合五天井,大門通道上為戲台,與左右廂房樓道相連,俗稱這種建築為「走馬轉閣樓」。天井西側有石砌花台,種育緬桂和紫薇。經過磚鋪的天井,沿青石台階步入大殿。大殿的格子門上有「八仙」浮雕,大圓柱上掛有王文治親手撰書的這副楹聯。殿內正中為蓮台觀音塑像,左為騎白象的普賢。兩側塑有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正殿左偏塑有呂祖、金甲、大白三尊神像,右偏殿則為廚房。整座廟宇建築氣勢宏偉,工藝精湛,彩繪不凡,為小街古建築中之傑作。毆後還有兩株高大的公雞樹,把這里的景觀襯托得更加幽美。
上客盡知名,杜牧詩才,鮑照賦手;
前賢有遺韻,魏公芍葯,永叔荷花。
——題江蘇省揚州郡署客廳
以歐公平山傳荷飛觴為題的聯作數不勝數。最著名的當數清乾隆時揚州郡太守王文治的這副對聯。聯語說風流倜儻的小杜,俊逸格高的鮑照作客揚州,歌吹揚州,人盡知之。下聯「芍葯」、「荷花」,實指宋代兩位揚州太守韓琦四相簪花宴、歐陽修平山傳荷飛觴。此聯懸於府署客廳,甚為得體。上聯言賓,下聯言主。王文治以太守資歷作聯,一面恭維來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一面追思前賢,暗示揚州太守之斯文傳統,此情此景分外貼切。
王文治賀贈聯
詩人司空廿四品;
書臨大令十三行。
——贈桂漸齋
芍葯賦成因魏國;
荷花筵盛為歐陽。
——贈賓谷二兄
士仰昌黎同北斗;
人方永叔是洪河。
——贈清刑部雲南司郎中梁濟漉
梁濟漉,字靜峰,甘肅省皋蘭縣人。官翰林,刑部雲南司郎中。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職。錄朱熹《白鹿洞學規》,刻卧碑,立於文仁堂中,以約束學生。
前輩典型,秀才風味;
華蒿品格,河海文章。
——贈清代著名詩人蔣士銓(心餘)
紀念、題詠、嵌典(涉)王文治聯
荻花楓葉令千古;
紅袖青衫彼一時。
——佚名集清王文治詩句題江西省九江琵琶亭
附錄:【王文治軼事、趣聞】
〖妙迷一則〗
王文治是清代風流倜儻的才子,著名的書法家,和當時的翁方綱、劉墉、梁同書一起,有「清四家」的美譽。嘗雲:「吾詩、字,皆禪理也。」平日作字喜用淡墨,專取風神,善於自成面目。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將他和喜用濃墨的劉墉作比,又因其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高中進士一甲第三名,故送他「淡墨探花」的雅號。
清乾隆年間,王文治愛游戲筆墨,不但能詩善畫,尤擅書法,而且奇構佳迷。這年元宵燈節,王文治又在自家門上掛出一條燈謎並言明中者有獎。謎面為五言詩四句:
珍珠白小姐;許配葉先生。
穿衣去洗澡;脫光上牙床。
他的老師柳大年是位飽學老儒,這日路過見此燈謎,不禁捋須曰:「我這弟子嘴饞。」
原來此燈謎底乃端午節人們的一種食品。
〖光華夫人〗
庚辰科探花五文治,著有《夢樓詩集》、《賞雨軒題跋》等,是清代的文學家、書畫家。當時與紀曉嵐過從甚密,時常往來不斷。這天紀曉嵐忽然想起一副對聯:天恩春浩盪,文治日光華。這雖然是當時京中官宦人家常用的對聯,但卻大有來歷,乃是雍正皇帝賜給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後來大家都跟著用,貼的人家就逐漸多了起來。這下聯的頭兩個字,恰好與這位王探花的名字相同。紀曉嵐靈機一動,匆匆趕到王文治家中,向他的家人說:「今天我來賀喜,皇上封你們家夫人為『光華夫人』,難道貴府尚未接到聖旨?」家人趕快將他接到客廳,好生侍候,恰好王文治不在家中,紀曉嵐就要夫人出來相見,他對王夫人說:「我聽說皇上為夫人加封,賜為『光華夫人』,我適從宮里回來,特地先來報個喜訊,夫人快准備接旨吧!」說完之後,他不肯久留,便起身告辭。於是整個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歡天喜地,欣喜若狂。尤其是王夫人,刻意梳妝打扮,等候接旨。
可是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夫人打發人到大門外張望了好一陣子,一直不見動靜。最後王文治從朝中回來,一進門見家中喜氣洋洋非同尋常,便十分納悶。回到內室見了夫人,問出了什麼事,夫人興高彩烈的對丈夫說:「聽說皇上要策封妾身為『光華夫人』,聖旨快要到了!」王文治愕然不解:「哪有這事,我怎麼沒有聽說?」「怎麼?你不知道?」王夫人愣住了。「你是聽誰說的?」「紀學士啊!」夫人說「紀學士說,他在宮里看到了聖諭,特先來報個喜訊。」王文治一聽是紀曉嵐說的,立刻笑了。他太熟悉紀學士啦,這人戲謔無常,沒有開不到的玩笑。看夫人一副傻乎乎認真的樣,讓紀曉嵐耍了還不知道。王文治當著僕人不好說清楚,便對夫人說:「好了,不要說了,沒有這回事。」說完徑自更衣去了。
夫人不清楚其中緣故,看丈夫的神態有些慍怒,又說得不明不白,便跟在丈夫後面追問:「你倒說清楚,這是咋回事?」「哎,這是紀曉嵐在戲弄我們啊!」夫人更加不解,便又接著問道:「我還是不懂,紀學士膽子再大,也不敢假傳聖旨啊!再說他大老遠跑來,沒事兒怎麼開這樣的玩笑?」「哎,你就別問啦。」說到這里,王文治見夫人那副天真的模樣,兩眼還瞪得大大的,忍不住又說道:「告訴你說吧,有一副春聯,寫的是『天恩春浩盪,文治日光華』,是先皇雍正爺賜給大學士張廷玉的,如果說你封了『光華夫人』,上面加上我的名字文治,豈不是正應了下聯那句話?」王文治耐著性子向夫人解釋明白,王夫人恍然大悟,羞愧難當,又氣又惱地罵了一句:「呸,紀曉嵐這只騷狐狸,太可惡了。」
〖士林瑰寶〗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文治出任雲南臨安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過很多碑刻和對聯。至今滇南一帶尚有他的墨寶遺存,雖只尺中楮,民間亦視為拱璧。筆者珍藏的這幅行書中堂,是他在臨安任知府時所書,寫於綾上,長135厘米,寬44厘米,厚裱,品相完好,是難得的佳作。五文治學書雖宗「二王」,但對顏真卿卻深懷敬意。他在《論書絕句》中寫道:「曾經碧海掣鯨魚,神力蒼茫運太虛。間氣中興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並喜寫顏書內容。剛開始時,我對這幅字的真偽把握不定,主要原因是書中顏真卿的官職為「刑部尚書」,而查閱《中國美術辭典》、《書法辭典》等權威工具書,都明確記載顏真卿的官職是「吏部尚書」;後又查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書畫篆刻實用辭典》一書,顏真卿的官職確實是「刑部尚書」,心中懸著的一塊石頭方始落地。
這幅作品,無論從用筆到結體及風貌,均有濃郁的董書意味,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然而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卻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顯得果斷有致,干凈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總體上看,此作吸收了李北海、趙松雪、董思白的修長、端麗的結構形式和張即之的飛動用筆,也傳達出本人風流倜儻的人品。他的書法和其詩一樣,都寫得淡而有味,清爽淡雅 ,脫塵去俗,充滿著佛家清虛超脫的意趣。正如他自己所說:「吾詩字皆禪理。」這一點和他「曾經滄海」、「篤信佛教」是有密切聯系。
據王昶《湖海詩傳》稱:「禹卿尤工書,楷法河南,行書效《蘭亭》、《聖教》;入京師,士大夫多寶重之。」其實王文治20多歲時就書名遐邇傳揚。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兩位使臣仰慕王文治書名,特意邀請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應。琉球人素好書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國書法名家,紛紛重金求書,視為至寶,十分珍重,一時間王文治在琉球書名風靡。當時朝鮮人來華,專門以餅金購得王文治書法以歸,其書法聲名遠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時,在杭州寺廟中見其所書《錢塘僧寺碑》,大賞愛之。由於乾隆皇帝的贊賞,王文治的書法聲望一下大大提高,廣為流傳,為士林所寶。

㈣ 已出版的小說

樓主列的那些都是青春都市類的呢..嘿..剛好我也喜歡的噢..也有在紅袖添香言情小說站看了一些..類似的..而且也都是出版小說噢..介紹你唄..希望你也能喜歡... 《一起寫我們的結局(全本+已上市)》/ 木子喵喵【木子喵喵出版作品,《一起寫我們的結局》。這里有好多你熟悉的情節,熟悉的畫面。純凈得讓人嫉妒的青蔥歲月,就如發生在你身邊一般,「如笙」,那個曾經每個人心中都隱匿過的男子。】大學時的她,溫柔善良;他,冷漠又敏感。她愛上他註定是一場劫數。 《陪你到世界的終結(簽約出版)》/ 然澈許暖遲千里迢迢奔赴成都去見自己的男友,先是火車出軌,後是酒吧遇險,更可恨之事乃是,經過這多方磨難之後,等來的,竟是男友要分手的冰冷宣言。哦SHIT!我許暖遲究竟是招惹了哪一路的神仙,要這么幾次三番苦我心智勞我筋骨?!不是不痛,只是哭泣無用,毅然回到北京繼續自己的生活,不想那狠心拋棄自己的男友不僅尾隨而至,甚至要陰魂不散地與她同住一個屋檐下?! 《與你同看世間繁盛(簽約出版)》文 / 卡其豆江和,我用盡了一生的熱情和力氣,想要站到你身側,與你一同看著這世間的繁盛和荒蕪。林嶼森,你用最純凈溫柔的感情,為我築起風雨無虞的美好世界。然而我能回報的,卻只是一個絕情的背影。我們這一生,註定不可能。李響,文森特,江柄生,蘭姨……一切在我生命中開過的花,最終一一敗落。我終於相信,面對變幻無窮的季節,誰能奢望,一覽無余?我終於明白,我們的一生,經歷的種種,不過是花開彼岸的風景 《末世·以愛之名(簽約出版)》文 / 孫丹陽他們是魔鬼與愛神,他們是青春季里的王子與公主,他們年輕卻不狂躁,他們有著明媚俊美的面孔和最善良可貴的靈魂,背景在校園里,故事在玄幻上,感情迷失在文字間。故事裡,尤莉曾對凌少華說:「若魔鬼的心是冰,你又怎麼會愛上我,若你說你為我的所有隻是在完成你魔鬼的使命而已,那麼我願意跟你走,我願意為溫暖你一個人的心而放棄整個世界!」故事裡,凌軒曾對蘇小茉說:「即使想流淚,也要沖著太陽努力、努力的微笑,把痛擱淺在心靈的角落,浮雲流水,願你做烈日下倔強的向日葵!」現實中,誰又會是屬於我們的魔鬼或愛神呢?友情之上,愛情之上,還有那一種可歌可泣的存在,使我們纏繞不能自拔。稚嫩的青春和成熟的疼痛,鮮紅的血液和悲戚的救贖,幸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字眼,愛情究竟是怎樣的一段承諾,茉莉花開,茉莉花敗,韶華遠逝,山河永寂。 《莎士比亞建議你這樣愛:微笑深愛【已上市】》文 / 微若潔茹莎士比亞說,相愛過的人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也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相愛過。可是,依然深愛著的兩個人分手之後,該如何呢?你恨他嗎?那個承諾給你幸福的男子,曾經你以為會給你幸福的男子,忽然冷了面容,硬了心腸,說,對不起,我不愛你。你還愛著他嗎,在你被傷害以後?如果,再見到他,你會怎樣。我會微笑。微笑,深愛。微笑,然後深愛。 《一千年以後,天氣晴【已上市】》文 / 微若潔茹他是美麗傾城的男子,帶著上一世的愛,輪回至今,得到了天下女人的心,卻依然得不到深愛過的女子。她只是一隻小狐狸,為了報答救命之恩,修煉千年來到人間。她不再是那隻無法保護自己的小狐狸,她擁有了千年的法力,和足以魅惑天下的容貌。她鉤鉤小指,就可以讓他愛上她。可是,她卻要用這樣的法力,把深愛的他推到別的女子身邊。她以為自己始終是那個深陷其中的局外人,可是這一次,愛情女神眷顧了她。他也愛上了她。狄金森說,等待一小時,太久,如果愛,恰巧在那以後。等待一萬年,也不算長,如果,最終有愛作為報償的話。如果,最終能有愛作為報償的話。那麼短短的一千年,又算得了什麼呢? 《假如深海不快樂(簽約出版)》文 / 薛玉蓉【假如深海不快樂】你自是萬人矚目,可曾注意我小心翼翼的目光;你自是冷漠輕佻,可曾為我改變一丁點的心意;我站在角落,深情地注視你,依然不曾換回你決然離開的腳步;薛錦寒,我不顧一切拋下自尊來愛你,把自己從公主的寶座下降為灰姑娘,你又怎能無動於衷?既然你轉身,我便只好放手,你會看得見,我沒有眼淚,亦沒有不舍。不是愛的不深,只是你不知道,因為你,我把自己藏身深海,我的眼淚,任何人都無法看見。深海沒有氧氣,沒有陽光,有的,只是自始至終的孤寂和刺骨的寒冷。然而我,始終守候在這里,我的眼眸,早已成為這深海的一眼泉,涓涓流著的眼淚,成為這深海的海水來源。親愛的你看,連珊瑚都已熟悉我等待的姿勢和容顏,為何你依然未曾深情注視一秒鍾。我為你沉溺在這一片深藍的海域,久久不願醒來,只為有一天你會懂得,我愛你。我等你。這樣的等待太漫長,太寂寥,太讓人心碎,深海的窒息讓我無法掙脫。親愛的,假如深海不快樂,你會帶我離開嗎?【說給你們】年輕的時候,你是否也會喜歡上這樣一個男孩子?他學習不好,體育很棒;他性格冷漠,長相迷人;他不是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小孩,卻偏偏迷倒一大片小女生崇拜的目光。你很好,你很乖,可是你卻和每一個青春期的小女生一樣,深深地迷戀他的一舉一動。

㈤ 人世難逢開口笑下聯

網路可搜
人世難逢開口笑
老夫聊發少年狂
王文治曾築一樓,言「回夢樓」,因自號夢樓。其樓為召伶人在家演樂之所,故撰此聯以榜之。上句系出杜牧《九日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以「人」易「塵」,意無大殊;下句為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詞首句。蓋借他人聲口以自抒懷抱。(《1990年對聯台歷》申君編選,韓盈評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註:
(1) 王文治(1730-1802),清代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十二歲便吟詩作書,詩有唐人風范,書學米、董、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官至雲南臨安知府,罷歸。著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等。
(2)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3) 江城子 密州出獵①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讀後:
讀對聯,往往由於對作者不甚了解,又僅讀了其一副對聯,而不得要領,或理解偏頗。於是,從網上搜集了上述資料。韓盈評解王文治此聯「蓋借他人聲口以自抒懷抱」,信也。前人評價王文治「風流倜讜」,由此聯亦窺見一斑:既有杜牧的蕭灑,又兼蘇軾之豪放。

㈥ 吳欣主編的《最新實用印刷色彩》是哪一年出版的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瀏覽歷代書法,"晉 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淅地看到他與 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一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體。於是書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一、書法的起源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書法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三、商至西漢--渾然入序的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 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 、草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一)各種書法體簡介:
1、甲骨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後把占卜時期、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 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甲骨文發現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時的記錄,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後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
2、金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興盛於周代。 金文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依附於青銅器,鑄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種宗教祭祀的禮器。金文也被稱為鍾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線條較之於甲骨文更為粗壯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為濃重,最早的金文見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 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出土銘文最多。
此時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牆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盤》《毛公鼎》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傳說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時的《嶁碑》,刻詩文體格調與《詩經》大小雅相近。字體近於《說文解字》所載籀文,歷來對其書法評價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等。
4、簡帛墨跡
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用牛筋、絲線、麻繩。考古發現最早的簡帛墨跡,有湖北雲夢出土 的秦簡,山西侯馬出土的戰國盟書(盟書即寫於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帛書。中國書法經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了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 王夫差鑒 》。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為簡、帛、盟書等。
(二)開創先河的秦代書法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臣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 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四、求度追韻--東漢至南北朝

(一)兩漢書法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鯊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 ,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朴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 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楊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 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為"草聖"。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 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二)魏晉南北朝書法藝術: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2、兩晉時期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 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 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 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加 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謝安、 鑒 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雲、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 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五、求規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書法:
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後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啟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2、峻嚴方飭 如《董美人墓誌銘》等
3、深厚圓勁 如《信行禪師 塔銘》等
4、秀朗細挺 如《龍藏寺碑》等。
(二)書學鼎盛的唐代:
1、唐朝書法簡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初,國力強盛,書法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四家為書法主流。總特點結構嚴謹整潔,故後代論 書有'唐重間架'之說,一時尊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昇平,儒道結合,李邕變右軍行法,獨樹一幟,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余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而顏真卿一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於古意之外。董其昌謂唐人書取法,魯公大備。到晚唐五代,國勢轉衰,沈傳師。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進一步豐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楊凝式兼采顏柳之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 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
唐代最高學府有六種,即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書學,專門語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 的"二王顏柳"余韻。
2、隋唐五代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1)隋至唐初。
隋統一中國,將南北朝文化藝術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准,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公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由於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 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 消歇,以後北宋"四家" 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書法: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 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 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期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 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無認是天資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已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 宋的吳說.趙佶.陸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二)元代書法藝術 :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 雖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異族統治,然而在文化上卻被漢文化所同化,與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現 為刻意求工的開式美的追求,所以蘇軾標榜的是'我書意造本無法',趙孟俯鼓吹的是"用筆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後才強調有意之意。 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俯 ,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
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由於趙孟俯的書法思想絕對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書法對 王派書法的精之處頗有獨到的領悟,表現為"溫潤閑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這也和他信佛教。審美觀趨向飄逸的超然之態獲得一種精神解脫有一定聯系。在元朝書壇也享有盛名的還有 鮮於樞,鄧文原,雖然成就不及趙孟俯 ,然在書法風格上也有自已獨到之處。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
縱觀元代書法,元代書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還在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 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有 元一代書風,仍沿宋習盛於帖學,宗唐宗晉,雖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書壇,較之文 學,繪畫等藝術門類,尚顯冷落無成得多。
(三)明朝書法藝術 :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明初
明初書法"一字萬同","台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明初書法 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寵"三子"。
2、第二階段--明中
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 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這和當時思想觀念的開拓解放有關,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階段--明末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 滿紙煙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 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
七、抒情揚理--明中至清
明末與清,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的新型美學並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 。憤世疾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現出自我內在的生命和一種不可遇止的情緒表現。這一點在中期"揚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復現。於此同時,晚明的帖學統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揚,姜 英,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 方綱等人在刻意尊 傳統的時候,力圖表現出新面貌,或以淡墨書寫,或改變章法結構等。但由於 帖學長時期傳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認識,調整,某種積弊也日益加深,這就使帖學的頹勢 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正此時,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於尺牘轉而從事金石考據之學,一時朝野內外,學碑才趨之若 ,最後成為清朝書壇的發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為大力張揚,碑學作為一種 與帖學相抗衡的書學系統而存在。當時著名的書家如金農、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 張裕釗、康有為等紛紛用碑意寫字作畫,達到了盡性盡理。璀燦奪目的境地。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一在景觀。如果說,帖學家們力圖尋找質的願望沒有實現的話,那麼這種願望在碑學那裡實現了。
八、現代時尚--今天的書法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 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 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錯了

㈦ 有一首歌里有誰料皇榜中狀元的歌詞是什麼歌

「誰料皇榜中狀元」出自歌曲《誰料皇榜中狀元》。

《誰料皇榜中狀元》

詞:陸洪非

曲:王文治

演唱:卓依婷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

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哇

好新鮮哪,我也曾赴過瓊林宴

我也曾打馬御街前,人人誇我潘安貌

原來紗帽照哇,照嬋娟哪

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

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兒好月兒圓哪

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

為了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兒好月兒圓哪

(7)王文治出版擴展閱讀:

《誰料皇榜中狀元》於2003-03-01上線。歌曲時長03:37。收錄在2003年3月1日出版的專輯《黃梅戲名曲精粹》之中。一上線就收到了廣泛的關注,收獲了眾多的喜愛。

2007年,該歌曲獲得第十四屆東方風雲榜十大金曲獎。2007年,該歌曲獲得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內地金曲獎。2003年,該曲獲得第六屆華語音樂榜中榜《華語榜中榜'99》歌曲獎.

《誰料皇榜中狀元》有眾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1月,童麗、寧靜、張小威、杜美娜等都進行過翻唱。

㈧ 那個大作家劉墉是不是劉羅鍋啊

不是的哦
現代的劉墉,美籍華人,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他們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心的、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清代的劉墉,1719年生,1804年逝世,山東諸城人。清代書法家。字崇如,號石庵、青原、香岩、日觀峰道人。統勛子。乾隆進士、官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謚文清。書法渾厚雄勁,得鍾太傅、顏魯公神髓,一時名滿天下。在乾隆之際,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劉墉並享書法聲譽。當時人們稱翁、梁、王、劉「四大家」。

㈨ 王文治是誰

王文治(1730-1802),乾隆十三年探花,清代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乾隆進士,殿試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罷歸。
王文治工書法,能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談墨翰林」。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並精音律之學。
築「夢樓」。自滇歸,買僮度曲,行無遠近,必以歌伶自隨。嘗送女裝美少年給畢秋帆 ,有好事者載:
「某太守好以奇法為淫,飾女為男作仆,飾男為女作婢。」

昨宵僧院訪名花,今到清平太守家。
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飯香添石銚茶。
偶向閑中逢富貴,依然世外夢繁華。
半晌談禪復談藝,不覺花楦日西斜。

著有《夢樓詩集》、《論書絕句三十首》等,傳世書跡較多。

王文治
(1938.1—)河北人。擅長美術批評。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歷任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美編、天津市河東區文化館美工、天津人民出版社美編、新蕾出版社副編審。書籍裝幀《非洲班圖民間故事》入選第一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發表論文有《秦征的藝術追求》、《笑的藝術——評方成漫畫展》、《不知疲倦的探索者——馬達的版畫藝術追求》等。出版有《清氣滿乾坤——齊白石傳》。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