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說投稿
『壹』 我看輔導書上面說韋達定理可以判斷方程的根是正還是負,怎麼判斷啊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且△=b^2-4ac≥0)中, 設兩個根為X1和X2 韋達定理:
則X1+X2= -b/a X1*X2=c/a
1.c/a >0,則X1和X2同號,都為正或負
若 -b/a >0則X1和X2為正
若 -b/a <0則X1和X2為負
2.c/a <0,則X1和X2異號,再根據題目條件判斷吧。
用韋達定理判斷方程的根:
若b^2-4ac>0 則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若b^2-4ac=0 則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若b^2-4ac≥0則方程有實數根
若b^2-4ac<0 則方程沒有實數解
『貳』 牛頓與萬有引力定律的資料
牛頓第一定律為:一切物體總保持運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為: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牛頓第三定律為: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經典物理學大師—牛頓
您好!這是注釋區,是對正文中出現的一些詞彙、人物、事件等進行簡要說明的區域。
為了能更好的幫助人們閱讀文章,我們會對正文中的相關內容用鏈接標注。點擊這些鏈接,就會在本區域得到相應的注釋。將滑鼠指向正文中的圖片,就可看到該圖片的有關說明。
同時,我們也真誠的期望能得到您的幫助。如果您對正文中的某些內容有相應材料,或對部分內容有在科學性、准確性、通俗性、趣味性、易讀性等方面的修訂和充實意見,希望您能告訴給我們,以便使更多的人因您而受益!同時,您也能夠得到本網站的股權。共同經營「我們」的大科普網。
如果您提供注釋內容,請注意篇幅盡量控制在320字以內。
歡迎投稿給我們 >>>
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牛頓
少年牛頓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里,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它的家庭處境。
大約從五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少年時的牛頓並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製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鍾、折疊式提燈等等。
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後,自己製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的跑動,於是輪子不停的轉動;又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他還製造了一個小水鍾。每天早晨,小水鍾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他還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裡牆角、窗檯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牛頓12歲時進了離家不遠的格蘭瑟姆中學。牛頓的母親原希望他成為一個農民,但牛頓本人卻無意於此,而酷愛讀書。隨著年歲的增大,牛頓越發愛好讀書,喜歡沉思,做科學小實驗。他在格蘭瑟姆中學讀書時,曾經寄宿在一位葯劑師家裡,使他受到了化學試驗的熏陶。
牛頓在中學時代學習成績並不出眾,只是愛好讀書,對自然現象由好奇心,例如顏色、日影四季的移動,尤其是幾何學、哥白尼的日心說等等。他還分門別類的記讀書筆記,又喜歡別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發明、小試驗。
當時英國社會滲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頓家裡有兩位都以神父為職業的親戚,這可能影響牛頓晚年的宗教生活。從這些平凡的環境和活動中,還看不出幼年的牛頓是個才能出眾異於常人的兒童。
後來迫於生活,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贍養家庭。但牛頓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以至經常忘了幹活。每次,母親叫他同傭人一道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看書。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蹤牛頓上市鎮去,發現他的外甥伸著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鑽研一個數學問題。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並鼓勵牛頓上大學讀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飢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上的營養。
求學歲月
1661年,19歲的牛頓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靠為學院做雜務的收入支付學費,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
17世紀中葉,劍橋大學的教育制度還滲透著濃厚的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氣味,當牛頓進入劍橋時,哪裡還在傳授一些經院式課程,如邏輯、古文、語法、古代史、神學等等。兩年後三一學院出現了新氣象,盧卡斯創設了一個獨辟蹊徑的講座,規定講授自然科學知識,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數學課程。
講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的科學家。這位學者獨具慧眼,看出了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於是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包括計算曲線圖形面積的方法,全部傳授給牛頓,並把牛頓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
在這段學習過程中,牛頓掌握了算術、三角,讀了開普勒的《光學》,笛卡爾的《幾何學》和《哲學原理》,伽利略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胡克的《顯微圖集》,還有皇家學會的歷史和早期的哲學學報等。
牛頓在巴羅門下的這段時間,是他學習的關鍵時期。巴羅比牛頓大12歲,精於數學和光學,他對牛頓的才華極為贊賞,認為牛頓的數學才超過自己。後來,牛頓在回憶時說道:「巴羅博士當時講授關於運動學的課程,也許正是這些課程促使我去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當時,牛頓在數學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學。他學習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笛卡兒的《幾何學》、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巴羅的《數學講義》及韋達等許多數學家的著作。其中,對牛頓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要數笛卡兒的《幾何學》和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它們將牛頓迅速引導到當時數學最前沿~解析幾何與微積分。1664年,牛頓被選為巴羅的助手,第二年,劍橋大學評議會通過了授予牛頓大學學士學位的決定。
1665~1666年嚴重的鼠疫席捲了倫敦,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因此而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離校返鄉。
由於牛頓在劍橋受到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熏陶和培養,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鄉安靜的環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飛翔。1665~1666年這段短暫的時光成為牛頓科學生涯中的黃金歲月,他在自然科學領域內思潮奔騰,才華迸發,思考前人從未思考過的問題,踏進了前人沒有涉及的領域,創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業績。
1665年初,牛頓創立級數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冪的二項式化為一個級數的規則;同年11月,創立正流數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鏡研究顏色理論;5月,開始研究反流數法(積分)。這一年內,牛頓開始想到研究重力問題,並想把重力理論推廣到月球的運動軌道上去。他還從開普勒定律中推導出使行星保持在它們的軌道上的力必定與它們到旋轉中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牛頓見蘋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傳說,說的也是此時發生的軼事。
總之,在家鄉居住的兩年中,牛頓以比此後任何時候更為旺盛的精力從事科學創造,並關心自然哲學問題。他的三大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光學分析的思想都是在這時孕育成形的。可以說此時的牛頓已經開始著手描繪他一生大多數科學創造的藍圖。
1667年復活節後不久,牛頓返回到劍橋大學,10月1日被選為三一學院的仲院侶(初級院委),翌年3月16日獲得碩士學位,同時成為正院侶(高級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羅為了提攜牛頓而辭去了教授之職,26歲的牛頓晉升為數學教授,並擔任盧卡斯講座的教授。巴羅為牛頓的科學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沒有牛頓的舅父和巴羅的幫助,牛頓這匹千里馬可能就不會馳騁在科學的大道上。巴羅讓賢,這在科學史上一直被傳為佳話。
偉大的成就~建立微積分
在牛頓的全部科學貢獻中,數學成就佔有突出的地位。他數學生涯中的第一項創造性成果就是發現了二項式定理。據牛頓本人回憶,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間的冬天,在研讀沃利斯博士的《無窮算術》時,試圖修改他的求圓面積的級數時發現這一定理的。
笛卡爾的解析幾何把描述運動的函數關系和幾何曲線相對應。牛頓在老師巴羅的指導下,在鑽研笛卡爾的解析幾何的基礎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時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時間范圍里的速度的平均值,這就是一個微小的路程和時間間隔的比值,當這個微小的時間間隔縮小到無窮小的時候,就是這一點的准確值。這就是微分的概念。
求微分相當於求時間和路程關系得在某點的切線斜率。一個變速的運動物體在一定時間范圍里走過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時間間隔里所走路程的和,這就是積分的概念。求積分相當於求時間和速度關系的曲線下面的面積。牛頓從這些基本概念出發,建立了微積分。
微積分的創立是牛頓最卓越的數學成就。牛頓為解決運動問題,才創立這種和物理概念直接聯系的數學理論的,牛頓稱之為"流數術"。它所處理的一些具體問題,如切線問題、求積問題、瞬時速度問題以及函數的極大和極小值問題等,在牛頓前已經得到人們的研究了。但牛頓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對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綜合,將自古希臘以來求解無限小問題的各種技巧統一為兩類普通的演算法——微分和積分,並確立了這兩類運算的互逆關系,從而完成了微積分發明中最關鍵的一步,為近代科學發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
牛頓沒有及時發表微積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積分可能比萊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萊布尼茨所採取的表達形式更加合理,而且關於微積分的著作出版時間也比牛頓早。
在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為爭論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的時候,竟然引起了一場悍然大波,這種爭吵在各自的學生、支持者和數學家中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造成了歐洲大陸的數學家和英國數學家的長期對立。英國數學在一個時期里閉關鎖國,囿於民族偏見,過於拘泥在牛頓的「流數術」中停步不前,因而數學發展整整落後了一百年。
應該說,一門科學的創立決不是某一個人的業績,它必定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後,在積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礎上,最後由某個人或幾個人總結完成的。微積分也是這樣,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礎上各自獨立的建立起來的。
1707年,牛頓的代數講義經整理後出版,定名為《普遍算術》。他主要討論了代數基礎及其(通過解方程)在解決各類問題中的應用。書中陳述了代數基本概念與基本運算,用大量實例說明了如何將各類問題化為代數方程,同時對方程的根及其性質進行了深入探討,引出了方程論方面的豐碩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與其判別式之間的關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數確定方程根之冪的和數,即「牛頓冪和公式」。
牛頓對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都有貢獻。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幾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給出密切線圓(或稱曲線圓)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計算曲線的曲率方法。並將自己的許多研究成果總結成專論《三次曲線枚舉》,於1704年發表。此外,他的數學工作還涉及數值分析、概率論和初等數論等眾多領域。
偉大的成就~對光學的三大貢獻
在牛頓以前,墨子、培根、達·芬奇等人都研究過光學現象。反射定律是人們很早就認識的光學定律之一。近代科學興起的時候,伽利略靠望遠鏡發現了「新宇宙」,震驚了世界。荷蘭數學家斯涅爾首先發現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爾提出了光的微粒說……
牛頓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時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一樣,用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對光學進行研究。1666年,牛頓在家休假期間,得到了三棱鏡,他用來進行了著名的色散試驗。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分解成幾種顏色的光譜帶,牛頓再用一塊帶狹縫的擋板把其他顏色的光擋住,只讓一種顏色的光在通過第二個三棱鏡,結果出來的只是同樣顏色的光。這樣,他就發現了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這是第一大貢獻。
牛頓為了驗證這個發現,設法把幾種不同的單色光合成白光,並且計算出不同顏色光的折射率,精確地說明了色散現象。揭開了物質的顏色之謎,原來物質的色彩是不同顏色的光在物體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學會哲學雜志》上,這是他第一次公開發表的論文。
許多人研究光學是為了改進折射望遠鏡。牛頓由於發現了白光的組成,認為折射望遠鏡透鏡的色散現象是無法消除的(後來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組成的透鏡消除了色散現象),就設計和製造了反射望遠鏡。
牛頓不但擅長數學計算,而且能夠自己動手製造各種試驗設備並且作精細實驗。為了製造望遠鏡,他自己設計了研磨拋光機,實驗各種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製成了第一架反射望遠鏡樣機,這是第二大貢獻。公元1671年,牛頓把經過改進得反射望遠鏡獻給了皇家學會,牛頓名聲大震,並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反射望遠鏡的發明奠定了現代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的基礎。
同時,牛頓還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實驗和數學計算,比如研究惠更斯發現的冰川石的異常折射現象,胡克發現的肥皂泡的色彩現象,「牛頓環」的光學現象等等。
牛頓還提出了光的「微粒說」,認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並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線運動路徑。他的「微粒說」與後來惠更斯的「波動說」構成了關於光的兩大基本理論。此外,他還製作了牛頓色盤等多種光學儀器。
偉大的成就~構築力學大廈
牛頓是經典力學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系統的總結了伽利略、開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
在牛頓以前,天文學是最顯赫的學科。但是為什麼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規律圍繞太陽運行?天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這個問題。萬有引力的發現說明,天上星體運動和地面上物體運動都受到同樣的規律——力學規律的支配。
早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經有許多科學家嚴肅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比如開普勒就認識到,要維持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必定有一種力在起作用,他認為這種力類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鐵一樣。1659年,惠更斯從研究擺的運動中發現,保持物體沿圓周軌道運動需要一種向心力。胡克等人認為是引力,並且試圖推到引力和距離的關系。
1664年,胡克發現彗星靠近太陽時軌道彎曲是因為太陽引力作用的結果;1673年,惠更斯推導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從向心力定律和開普勒第三定律,推導出維持行星運動的萬有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牛頓自己回憶,1666年前後,他在老家居住的時候已經考慮過萬有引力的問題。最有名的一個說法是:在假期里,牛頓常常在花園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屢次發生的那樣,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
一個蘋果的偶然落地,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那個坐在花園里的人的頭腦開了竅,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切物體都受到差不多總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頓思索著。終於,他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
牛頓高明的地方就在於他解決了胡克等人沒有能夠解決的數學論證問題。1679年,胡克曾經寫信問牛頓,能不能根據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來證明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牛頓沒有回答這個問題。1685年,哈雷登門拜訪牛頓時,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有引力,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和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
當時已經有了地球半徑、日地距離等精確的數據可以供計算使用。牛頓向哈雷證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圍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也證明了在太陽引力作用下,行星運動符合開普勒運動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頓寫成劃時代的偉大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皇家學會經費不足,出不了這本書,後來靠了哈雷的資助,這部科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夠在1687年出版。
牛頓在這部書中,從力學的基本概念(質量、動量、慣性、力)和基本定律(運動三定律)出發,運用他所發明的微積分這一銳利的數學工具,不但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經典力學確立為完整而嚴密的體系,把天體力學和地面上的物體力學統一起來,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的綜合。
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頓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他除了在數學、光學、力學等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外,他還花費大量精力進行化學實驗。他常常六個星期一直留在實驗室里,不分晝夜的工作。他在化學上花費的時間並不少,卻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顯著的成就。為什麼同樣一個偉大的牛頓,在不同的領域取得的成就竟那麼不一樣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各個學科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在力學和天文學方面,有伽利略、開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頓有可能用已經准備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正象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在化學方面,因為正確的道路還沒有開辟出來,牛頓沒法走到可以砍伐材料的地方。
牛頓在臨終前對自己的生活道路是這樣總結的:「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這當然是牛頓的謙遜。
怪異的牛頓
牛頓並不善於教學,他在講授新近發現的微積分時,學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決疑難問題方面的能力,他卻遠遠超過了常人。還是學生時,牛頓就發現了一種計算無限量的方法。他用這個秘密的方法,算出了雙曲面積到二百五十位數。他曾經高價買下了一個棱鏡,並把它作為科學研究的工具,用它試驗了白光分解為的有顏色的光。
開始,他並不願意發表他的觀察所得,他的發現都只是一種個人的消遣,為的是使自己在寂靜的書齋中解悶,他獨自遨遊於自己所創造的超級世界裡。後來,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勸說下,才勉強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問世。
作為大學教授,牛頓常常忙得不修邊幅,往往領帶不結,襪帶不系好,馬褲也不紐扣,就走進了大學餐廳。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時思想又開了小差,他腦海了只剩下了無窮量的二項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錯誤的把它當成通煙斗的通條,硬往煙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離他而去。牛頓也因此終生未娶。
牛頓從容不迫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結果作出了科學史上一個個重要的發現。他馬虎拖沓,曾經鬧過許多的笑話。一次,他邊讀書,邊煮雞蛋,等他揭開鍋想吃雞蛋時,卻發現鍋里是一隻懷表。還有一次,他請朋友吃飯,當飯菜准備好時,牛頓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便獨自進了內室,朋友等了他好久還是不見他出來,於是朋友就自己動手把那份雞全吃了,雞骨頭留在盤子,不告而別了。等牛頓想起,出來後,發現了盤子里的骨頭,以為自己已經吃過了,便轉身又進了內室,繼續研究他的問題。
牛頓晚年
但是由於受時代的限制,牛頓基本上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他認為運動只是機械力學的運動,是空間位置的變化;宇宙和太陽一樣是沒有發展變化的;靠了萬有引力的作用,恆星永遠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位置上……
隨著科學聲譽的提高,牛頓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當選為國會中的大學代表。作為國會議員,牛頓逐漸開始疏遠給他帶來巨大成就的科學。他不時表示出對以他為代表的領域的厭惡。同時,他的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和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如胡克、萊布尼茲等進行科學優先權的爭論上。
晚年的牛頓在倫敦過著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為貴族。此時的牛頓非常富有,被普遍認為是生存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在他任職的二十四年時間里,他以鐵拳統治著學會。沒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選舉。
晚年的牛頓開始致力於對神學的研究,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埋頭於寫以神學為題材的著作。當他遇到難以解釋的天體運動時,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的謬論。他說「上帝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僕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偉大艾薩克·牛頓逝世。同其他很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鐫刻著:
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
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叄』 關於數學的名言有哪些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 ——赫爾曼外爾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數學是科學之王. ——高斯
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康扥爾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希爾伯特
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
——畢達哥拉斯
一門科學,只有當它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馬克思
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數學來度量.
——拉奧
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馮紐曼說:「數學方法滲透並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來愈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志了。」
皮婁(加拿大生物學家)說:「生態學本質上是一門數學」
開普勒說:「數學對觀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貢獻,它解釋了規律結構中簡單的原始元素,而天體就是用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來的」
傅立葉說:「數學主要的目標是公眾的利益和自然現象的解釋」
羅巴切夫斯基說:「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是多麼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
萊布尼茲說:「用一,從無,可生萬物」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
努瓦列斯說:「數學家本質上是個著迷者,不迷就沒有數學」
柯普寧(前蘇聯哲學家)說:「當數學家導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麗的風景,聽到優美的曲調等等一樣而得到充分的快樂」
羅素說:「在數學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夠被證明的東西」
高斯說:「給我最大快樂的,不是已懂得知識,而是不斷的學習;不是已有的東西,而是不斷的獲取;不是已達到的高度,而是繼續不斷的攀登」
波利亞說:「從最簡單的做起」
高斯說:「寧可少些,但要好些」「二分之一個證明等於0」
希爾伯特說:「當我聽別人講解某些數學問題時,常覺得很難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這時便想,是否可以將問題化簡些呢﹖往往,在終於弄清楚之後,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更簡單的問題。」
廣中平佑(日本得菲爾茲獎數學家)說:「在數學里,分辨何是重要,何事不重要,知所選擇是很重要的」
華羅庚說:「下棋要找高手…。。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才能不斷進步」「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牛頓說:「如果我能夠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的成功歸功於精細的思考,只有不斷地思考,才能到達發現的彼岸」
牛頓說:「每一個目標,我都要它停留在我的眼前,從第一到曙光初現開始,一直保留,慢慢展開,直到整個大地光明為止」
愛因斯坦說:「每當我的頭腦沒有問題思考時,我就喜歡將已經知道的定理重新驗證一番。這樣做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讓自己有個機會充分享受一下專心思考的愉快」
華羅庚說:「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又說「要打好數學基礎有兩個必經過程:先學習、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煉「由厚到薄」」
蘇步青(大陸數學家)說:「學習數學要多做習題,邊做邊思索。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
拉碼努揚(印度的數學國寶)說:「天才?請你看看我的臂肘吧」
卡拉吉奧多里(希臘函數論數學家)說:「學數學,絕不會有過份的努力」
愛因斯坦說:「圓圈的裡面代表我現在學到的知識,圓圈的外面仍然有著無限的空白,而且隨著圓愈來愈大,圓周所接觸的空白也愈來愈大」。「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的選擇了勤奮,因為它是世間一切成就的催生者」。「我反復思索好幾個月,好幾年;有九十九次都是錯的,而第一百次我對了」
牛頓說:「我並無過人的智能,有的只是堅持不屑的思索精力而已。今天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許能做的更好」
韋達說(代數學之父):「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肆』 為什麼有人說韋達定理有些問題,現在我們考試都不讓用了
你最好能知道,這個有用。即使不讓用,有時坐小題也用得上,方便簡潔。
『伍』 三年級下冊數學名人名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
——愛因斯坦
我的成功歸功於精細的思考,只有不斷地思考,才能到達發現的彼岸。
韋達說(代數學之父):「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陳省身說:「早晨醒來,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數學。我的生活就是數學;終生不倦地追求就是數學,數十年如一日,從沒有懈怠過,現在依然如此。」又說「用功不是指每天在房裡看書,也不是光做習題,而是要經常想數學。一天至少有七、八個小時在思考數學。
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斗,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愛因斯坦
『陸』 有關數學的名人名言
陳省身
數學是一門演繹的學問,從一組公設,經過邏輯的推理,獲得結論。
科學需要實驗。但實驗不能絕對精確。如有數學理論,則全靠推論,就完全正確了。這科學不能離開數學的原因。許多科學的基本觀念,往往需要數學觀念來表示。所以數學家有飯吃了,但不能得諾貝爾獎,是自然的。
數學中沒有諾貝爾獎,這也許是件好事。諾貝爾獎太引人注目,會使數學家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我們欣賞數學,我們需要數學。
一個數學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數學。歷史上數學的進展不外兩途:增加對於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廣范圍。
祖沖之
(429-500)
遲序之數,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
劉徽
事類相推,各有攸歸,故枝條雖分而同本干知,發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辭,解體用圖
,庶亦約而能周,通而不黷,覽之者思過半矣。
「我國科學家王菊珍對待實驗失敗有句格言,叫做「幹下去還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幹便是100%的失敗。」
----王菊珍
「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就是減去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 ----華羅庚
「一個做學問的人, 除了學習知識外, 還要有「tast」, 這個詞不太好翻譯, 有的譯成品味, 喜愛。 一個人要有大的成就, 就要有相當清楚的「tast」。 」----楊振寧
「數學是一門演繹的學問,從一組公設,經過邏輯的推理,獲得結論。」----陳省身
「科學需要實驗。但實驗不能絕對精確。如有數學理論,則全靠推論,就完全正確了。這是科學不能離開數學的原因。許多科學的基本觀念,往往需要數學觀念來表示。所以數學家有飯吃了,但不能得諾貝爾獎,是自然的。」
---陳省身
「數學中沒有諾貝爾獎,這也許是件好事。諾貝爾獎太引人注目,會使數學家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陳省身
「我們欣賞數學,我們需要數學。」----陳省身
「一個數學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數學。歷史上數學的進展不外兩途:增加對於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廣范圍。」
----陳省身
「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華羅庚
「現代高能物理到了量子物理以後,有很多根本無法做實驗,在家用紙筆來算,這跟數學家想樣的差不了多遠,所以說數學在物理上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邱成桐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華羅庚
這是一個可靠的規律,當數學或哲學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奧的話寫作時,他是在胡說八道。 ――A.N.懷特海
我曾聽到有人說我是數學的反對者,是數學的敵人,但沒有人比我更尊重數學,因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業績。 ――哥德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 ――康托爾
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康托爾
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像無窮那樣深深地觸動人的情感,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沒有任何其它的概念能像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 ――希爾伯特
數統治著宇宙。 ――畢達哥拉斯
數學,科學的皇後;算術,數學的皇後。 ――高斯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 ――赫爾曼外爾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P.R.Halmos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希爾伯特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高斯
數學家就像戀人……給予一個數學家最少的原理,他將從中得出一個你必須認可的結論,從這個結論他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 ――豐泰內利
(算術)是人類知識最古老,也許是最最古老的一個分支;然而它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與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連的。 ――H.J.S.史密斯
也許聽起來奇怪,數學的力量在於它規避了一切不必要的思考和它驚人地節省了腦力勞動。 ――恩斯特·馬赫
但是數學享有盛譽還有另一個原因:正是數學給了各種精密自然科學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沒有數學,它們不可能獲得這樣的可靠性。――艾伯特·愛因斯坦
數學是特別適於處理任何種類的抽象概念的工具,在這個領域中它的力量是沒有限度的。由於這個原因,一本關於新興物理的書,只要不是純粹描述實驗的,實質上就必然是數學書。 ――P.A.M.狄拉克
為了創造一種健康的哲學,你應該拋棄形而上學,但要成為一個好數學家。
――伯特蘭·羅素
發現的每一個新的群體在形式上都是數學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有其它的指導。 ――C.G.達爾文
上帝乃幾何學家。 ――柏拉圖
上帝乃算術學家。 ――C.G.J.雅可比
數學是最精密的科學,它的全部結論都能絕對地證明。但所以會如此只是因為數學並不試圖得出絕對的結論。所有的數學真理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夏爾斯·普羅托伊斯·斯泰因梅茨
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學有關。 ――笛卡爾
數學方法滲透並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來愈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志了。 ――馮紐曼
感覺到數學的美,感覺到數與形的協調,感覺到幾何的優雅,這是所有真正的數學家都清楚的真實的美的感覺。 — —龐加萊
『柒』 5次方程韋達定理
所有高次都能用,但是後面比較復雜
比如說3次方
ax^3+bx^2+cx+d=0
假設根為m,n,o
m+n+o=-a/b
mn+no+mo=a/c
mno=-a/d
其他高次都一樣
中間那個是兩根乘積的和
隨著次方增加,還有3根成績之和,等等
然後a b c d的那個 是一正一負的
『捌』 牛頓人物述評
他一生未婚,見不得女人。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了微積分。但是分別創立的,而且在當時還引起了很大的爭端。同時他也是一個小提琴手,平時的休息就是拉小提琴。這一點和愛因斯坦很象。他對流體運動學的供獻也很大。
『玖』 數學名言
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並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克萊因《西方文化中的數學》
數學是除了語言與音樂之外,人類心靈自由創造力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而且數學是經由理論的建構成為了解宇宙萬物的媒介。因此,數學必需保持為知識,技能與文化的主要構成要素,而知識與技能是得傳授給下一代,文化則得傳承給下一代的。——錄自德國數學家HermannWeyl語
數學是科學的皇後,而數論是數學的皇後高斯(Gauss)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克萊因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Cantor)
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扥爾(Cantor)
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希爾伯特(Hilbert)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赫爾曼外爾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Halmos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Hilbert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高斯
哲學家也要學數學,因為他必須跳出浩如煙海的萬變現象而抓住真正的實質。……又因為這是使靈魂過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徑。---柏拉圖
高斯(數學王子)說:「數學是科學之王」
羅素說:「數學是符號加邏輯」
畢達哥拉斯說:「數支配著宇宙」
哈爾莫斯說:「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
米斯拉說:「數學是人類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培根(英國哲學家)說:「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
布爾巴基學派(法國數學研究團體)認為:「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
黑格爾說:「數學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號」
魏爾德(美國數學學會主席)說:「數學是一種會不斷進化的文化」
柏拉圖說:「數學是一切知識中的最高形式」
考特說:「數學是人類智慧皇冠上最燦爛的明珠」
笛卡兒說:「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學有關。」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哲學家)說:「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數學
克萊因(美國數學家)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伽利略說:「給我空間、時間、及對數,我可以創造一個宇宙」「自然界的書是用數學的語言寫成的」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哈爾莫斯說:「數學的創作絕不是單靠推論可以得到的,首先通常是一些模糊的猜測,揣摩著可能的推廣,接著下了不十分有把握的結論。然後整理想法,直到看出事實的端倪,往往還要費好大的勁兒,才能將一切付諸邏輯式的證明。這過程並不是一蹴可幾的,要經過許多失敗、挫折,一再地猜測、揣摹,在試探中白花掉幾個月的時間是常有的。」
拉普拉斯說:「在數學中,我們發現真理的主要工具是歸納和模擬」
維特根斯坦說:「數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
華羅庚說:「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
納皮爾說:「我總是盡我的精力和才能來擺脫那種繁重而單調的計算」
開普勒說:「以我一生最好的時光追尋那個目標……書已經寫成了。現代人讀或後代讀都無關緊要,也許要等一百年才有一個讀者」
拿破崙說:「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立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
愛因斯坦說:「數學之所以比一切其它科學受到尊重,一個理由是因為他的命題是絕對可靠和無可爭辯的,而其它的科學經常處於被新發現的事實推翻的危險。…。數學之所以有高聲譽,另一個理由就是數學使得自然科學實現定理化,給予自然科學某種程度的可靠性。」
邱成桐說:「現代高能物理到了量子物理以後,有很多根本無法做實驗,在家用紙筆來算,這跟數學家想樣的差不了多遠,所以說數學在物理上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倫琴說:「第一是數學,第二是數學,第三是數學」
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馮紐曼說:「數學方法滲透並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來愈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志了。」
皮婁(加拿大生物學家)說:「生態學本質上是一門數學」
開普勒說:「數學對觀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貢獻,它解釋了規律結構中簡單的原始元素,而天體就是用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來的」
傅立葉說:「數學主要的目標是公眾的利益和自然現象的解釋」
羅巴切夫斯基說:「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是多麼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
萊布尼茲說:「用一,從無,可生萬物」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
努瓦列斯說:「數學家本質上是個著迷者,不迷就沒有數學」
柯普寧(前蘇聯哲學家)說:「當數學家導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麗的風景,聽到優美的曲調等等一樣而得到充分的快樂」
羅素說:「在數學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夠被證明的東西」
高斯說:「給我最大快樂的,不是已懂得知識,而是不斷的學習;不是已有的東西,而是不斷的獲取;不是已達到的高度,而是繼續不斷的攀登」
波利亞說:「從最簡單的做起」
高斯說:「寧可少些,但要好些」「二分之一個證明等於0」
希爾伯特說:「當我聽別人講解某些數學問題時,常覺得很難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這時便想,是否可以將問題化簡些呢﹖往往,在終於弄清楚之後,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更簡單的問題。」
廣中平佑(日本得菲爾茲獎數學家)說:「在數學里,分辨何是重要,何事不重要,知所選擇是很重要的」
華羅庚說:「下棋要找高手…。。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才能不斷進步」「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牛頓說:「如果我能夠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的成功歸功於精細的思考,只有不斷地思考,才能到達發現的彼岸」
牛頓說:「每一個目標,我都要它停留在我的眼前,從第一到曙光初現開始,一直保留,慢慢展開,直到整個大地光明為止」
愛因斯坦說:「每當我的頭腦沒有問題思考時,我就喜歡將已經知道的定理重新驗證一番。這樣做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讓自己有個機會充分享受一下專心思考的愉快」
華羅庚說:「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又說「要打好數學基礎有兩個必經過程:先學習、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煉「由厚到薄」」
蘇步青(大陸數學家)說:「學習數學要多做習題,邊做邊思索。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
拉碼努揚(印度的數學國寶)說:「天才?請你看看我的臂肘吧」
卡拉吉奧多里(希臘函數論數學家)說:「學數學,絕不會有過份的努力」
愛因斯坦說:「圓圈的裡面代表我現在學到的知識,圓圈的外面仍然有著無限的空白,而且隨著圓愈來愈大,圓周所接觸的空白也愈來愈大」。「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的選擇了勤奮,因為它是世間一切成就的催生者」。「我反復思索好幾個月,好幾年;有九十九次都是錯的,而第一百次我對了」
牛頓說:「我並無過人的智能,有的只是堅持不屑的思索精力而已。今天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許能做的更好」
韋達說(代數學之父):「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陳省身說:「早晨醒來,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數學。我的生活就是數學;終生不倦地追求就是數學,數十年如一日,從沒有懈怠過,現在依然如此。」又說「用功不是指每天在房裡看書,也不是光做習題,而是要經常想數學。一天至少有七、八個小時在思考數學。」
厄多斯說:「墳墓里有的時間去休息」
保羅。朗之萬(法數學家)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
牛頓說:「一個例子比十個定理有效」
康多塞說:「尤拉講課時喜歡給學生尋點開心,讓學生感到驚異」
黃武雄說(台大教授):「導引定義,經常可以從反例著手」
魏爾斯特拉斯說:「如果不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詩人,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數學老師」
歐幾里德說:「浮光掠影的東西終就會過去,但是天體圖案卻是巍然不動永世長存的」,華羅庚說:「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對這些把一輩子完全投入數學的數學家們,即使當他們走到人生旅程的最後一點,他們是否仍堅持當初的願望呢﹖
阿貝爾說:「我要活下去!我還有許多工作沒有做完…。。」
挪威數學家阿貝爾17歲便開始解五次方程式,22歲成為證明了五次方程沒有公式解的第一人,在橢圓函數論有出色的表現,27歲與世長辭。他是多麼想活下去,想多解決一些數學上的難題。
柯西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是,他們的業績永存」。
波利亞說:「我的數學興趣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