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電影節投稿

電影節投稿

發布時間: 2021-03-27 21:20:33

❶ 百年樹人 電影陽光行系列活動上海市中小學生「光輝歷程」影展活動系列:微電影故事徵集

百年樹人 電影陽光行系列活動

上海市中小學生「光輝歷程」影展活動系列:

微電影故事徵集大賽通知

各區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市教委德育處指導,上海聯和教育院線、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上海市學生活動管理中心)主辦,定於2011年12月至2012

年3月,共同舉辦「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系列活動——上海市中小學生『光輝歷程』微電影劇本徵集大賽」,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要求

(一)活動內容:撰寫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當代中小學生校園生活、謳歌當代社會公德和時代風尚的,適合於微電影拍攝的故事。

(二)比賽要求:

1.思想主題健康向上、內容新穎、富有想像力。

2.有故事性、有畫面感、有矛盾沖突。

3.思想性、藝術性盡可能完美統一。

4.投稿文體不限(劇本、記敘文均可),文章必須有完整故事結構,邏輯性強,字數要求:小學生500字以內,初中生800字以內,高中生1200字以內;格式要求:標題為華文中宋、小二號字體;正文為仿宋、四號字體。稿件請以電子版形式發至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務必在電子郵件中註明區縣、學校、年級、班級、作者姓名、聯系電話及參賽組別。

5.組織推薦與自由投稿相結合,組委會將安排專業培訓,獲獎作品以劇本朗讀會的形式匯報演出,並擇優將獲獎文本拍攝成微電影。

(三)比賽組別:

本次比賽面向本市中小學生,比賽分為高中組、初中組和小學組。

(四)評選程序:

組委會將組織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根據參賽作品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等方面進行評審。

二.活動時間

1.截稿時間: 2012年2月6日

2.培訓申報時間:即日起至12月29日

3.頒獎儀式時間:2012年3月下旬

三.賽事培訓

組委會將分批次對部分參賽團隊(單位)代表進行免費藝術培訓,提高參賽團隊的影視故事寫作能力。(培訓事宜另行通知)

四.獎勵辦法

高中組、初中組和小學組各設金、銀、銅及單項獎若干,並設優秀組織獎。將對獲獎個人與集體給予獎勵。

本次活動規則最終解釋權歸主辦單位所有。

五.組織單位及聯系方式

指導單位: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德育處

主辦單位:上海聯和教育院線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

(上海市學生活動管理中心)

徵集活動辦公室地址:上海戲劇學院團委(華山路630號)

郵編:200040

聯系電話: 62483576

聯系人: 牛文佳

❷ 3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怎麼投稿

3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想要投稿的話網上應該只有相關通道的,可以上網查查

❸ 新人電影節長沙分會場最近的IN長沙微電影展要的故事徵集是要什麼類型的呢

投稿要求:
1、所投稿件,必須原創!
2、來稿緊扣主題,事實准確,情節生動,語言精煉。
3、故事感情真摯,文明健康,積極向上,有時代特徵。
4、單篇稿件在2000字以內。
5、所有來稿將公開展示,接受評議。

❹ 世界最大規模的動畫電影節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

是的
法國里昂國際動畫節
時間:每年6月初
地點:昂西
全稱:昂西國際動畫節
參賽理由 世界頂級動畫電影賽事,從1960年就開始為動畫業優秀作品的選拔而努力,不同於SIGGRAPH那樣對電腦技術格外熱衷,無論你是傳統手段還是現代技術,昂西國際動畫節都來者不拒。更何況,昂西動畫節上華人的身影頻頻出現,沒有理由不參加。 《鬼媽媽》獲得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
賽事簡介 ASIFA與昂西動西節 ASIFA全稱是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Film d'Animation,中文為世界動畫協會組織,1960年注冊於法國,目前輪值總部在克羅埃西亞,是唯一的全球性的國際動畫組織。在全球3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為ASIFA-China),擁有國際會員3000多人。ASIFA也是世界主要動畫節展和重要國際動畫賽事的授權人。世界著名動畫大師John Halas(約翰一哈拉斯)、Raoul ServaiS Michel Ocelot, Abi Feijo, and Thomas Renoldner都先後擔任世界動畫協會主席。 ASIFA參加了昂西動畫節以及其他多個重要動畫節的創建工作,它一直努力保持動畫節電影的非政治化,與東西方之間有一個為了保證動畫節永久地位的一般性協議:動畫節一年在昂西舉行,另一年則在馬邁亞,或者黑海,或者羅馬尼亞舉行。一開始動畫節偶數年在昂西舉行:1960,1962,然後從1963年開始在奇數年舉行。 昂西動畫節的發展 《瑪麗和馬克思》獲得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
第一次昂西動畫節是在1960年6月7日~12日舉行的,動畫節是由阿歷山大·阿萊克謝夫、麥克思·弗萊徹、保羅·格里莫、伊萬·伊萬諾夫—瓦諾和基里·特林卡資助的,迎接了不到20個國家的代表。就第一次舉辦動畫節來說,參加者的名單使人印象深刻:布魯諾·波賽托、喬治·丹寧、約翰·哈拉斯、約翰·哈勃利、格蘭特·門羅、厄內斯特·品托夫、布萊蒂斯拉夫·波亞爾、杜尚·維科威、卡雷爾·澤曼,及其他很多動畫界的著名人物。 在打造國際動畫共同體的過程中,ASIFA對最終已成為動畫界正式集會的昂西動畫節起到了關鍵作用。參會的動畫人同時來到這里,可以看到所有最新電影,甚至還會遇到大師。技術與風格的多樣性也使人大開眼界,另外,動畫節還是與其他電影製作人交流經驗的絕好時機。 1983年,參賽的電影增加了三倍,動畫節還增加了禮物、回顧展與展覽的數量,參加節目的專業人員數量猛增到1300人。同年,動畫節在緊鄰邦留劇院的展覽大廳推出一種電影市場的模式,雖然簡陋但促使他們在1985年建立起第一屆MIFA(國際動畫電影交易會)市場。1993年,動畫節設立了兩個不同的國際評委,為特定的樣式設立不同的獎項,但是只有一個大獎。這在1993年還運作得不錯,但是到了1995年,動畫節停止了並列獲獎者的做法,因為評選委員會之間會發生矛盾。結果,動畫節修改了1997年動畫節的規則,以保證每一種樣式都有自己的大獎和其他獎項。學生畢業獎設立於1995年,這個獎在1999年為了紀念1998年去逝的讓一呂克·西貝拉,改名為「讓一呂克·西貝拉獎」。昂西動畫節從1998年開始改為每年一次。 募集作品種類 大賽分為普通項目競賽單元和國際項目競賽單元,其中,普通項目競賽單元包括短片、長片、TV和商業委託片、畢業作品五類。 獎項設置 評審委員會將評出以下獎項: a)動畫短片 .昂西水晶最佳動畫短片獎 .動畫短片評委特別獎 .「Jean-Luc Xiberras」最佳處女作獎 .動畫短片特別榮譽獎 b)動畫長片 .昂西水晶最佳動畫長片獎 .動畫長片特別榮譽獎 c)電視作品 .昂西水晶最佳電視作品獎 .電視動畫劇集特別獎 .最佳電視專欄節目獎 d)定製影片 .最佳教育、科教或工業影片 .最佳廣告及宣傳片獎 .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e)學生畢業作品 .最佳學生畢業作品 .學生畢業作品評委特別獎 .學生畢業作品特別榮譽獎 影片參賽要求 a) 動畫短片 b) 動畫長片(以影院播出為目的,片長超過60分鍾) c) 電視作品(視頻拷貝) 電視動畫劇集(之前參與過電影節的同一劇集不得再次參與評選) d) 電視專欄節目 定製影片(視頻拷貝) - 教育、科教或工業用影片 - 廣告或宣傳片 e) -音樂電視 學生畢業作品 技術規格 a) 用於選拔的影片 所有參與選拔的影片必須以視頻形式提交(Pal制Beta SP錄像帶、Pal制或NTSC制DVD光碟)。 只有動畫長片可以以35mm膠片拷貝或視頻形式提交。 在正式評選階段展映的影片 動畫電影節 昂西動畫節資歷非常老,到如今已經有48年的歷史,挑選出了該領域成百上千部經典的片子,它與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一起被人們稱為世界四大國際動畫電影節。每年參加活動的公司和個人都蜂擁至昂西,僅2007年,參會人數就達11萬,參加競賽和參展的作品來自60多個國家,總數達到1882部。 該動畫節依然對水彩、剪紙、黏土等古老動畫表現形式有熱情,而且將學生畢業作品作為一個單獨的類別提出來,單獨徵集和評選,這對於學生參賽很有利,因為組委會按照不同於其他專業和商業作品的標准來挑選,就可以避免學生在競賽中稍顯稚嫩的弱勢。在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共有三名學生的作品入圍,趙曄的《採薇》、李研的《風》,以及黃穎的《塘》,這是中國學生作品首次入圍昂西電影節。 當年這三部作品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術委員會集體推薦的48部動畫作品的成員,另外還有5部——《呆家家》、《水鎮》、《康超摩托》、《貓》、《拯救》入圍。到了2005年和2006年,獨立製作者蓮華的作品《溫柔殺手》、《桃花源》先後入圍這兩年的動畫節。南京藝術學院的邵奇、陳酈、唐李陽、戴永燁應用三維動畫技術共同創作的動畫短片《化蝶》,也在2006年成功入圍。 可以看出,集體組織參賽是參加這種動畫節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提高投稿數量,得獎的幾率就會相應大一些,而且一些比較繁雜的申請過程之類的工作,可以有序並按時完成。 在昂西動畫電影節上,中國人出現的頻率並不低。值得一提的就是:1993年上海美影馬克宣導演的作品《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獲得教育片獎;香港的《麥兜故事》在2003年獲得了電影節中的最高榮譽「最佳電影獎」。

❺ 我剛寫完一個電影劇本,該怎麼投稿呢

從保護個人知識產權的角度來說,建議先進圈子再投稿,至於如何進圈子,多關注大影院或者劇院和戲劇節電影節這些的線下活動,積極參加,虛心學習,主動結交圈內人,進了圈才是第一步的。

❻ 新人電影節in長沙的投稿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啊,什麼時候出結果呢會怎麼樣通知我啊

截止日期是10月10號,我們會根據您的聯系方式聯系你的,祝您好運!

❼ 新聞稿怎麼寫

新聞稿寫作技巧

有許多人正在從事或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它們包括各種媒體記者、各社會媒體通訊員、特約記者、新聞專業的等。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的的人來說:寫好第一篇新聞稿件十分關鍵。結合具體實踐經驗,本文將對次做如下論述:

一、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

什麼叫新聞敏感或新聞觸角呢?簡言之,它就是新聞工作者識別新聞的敏銳能力。一個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情,別人不能看出它是新聞,而你卻一下就能識別它是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沒有一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很難寫出一篇像樣的新聞稿。美國新聞學家卡斯柏.約斯特在《新聞學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形象的闡述了新聞敏感對於記者的重要性。他說:「一個不善於辨別色彩的人,不能成為一個畫家;一個不懂得和諧的人,不能成為一個音樂家;一個沒有『新聞敏感』的人,也不能成為一個新聞記者。」(1)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善於發現新聞線索,就能夠當事情還在「風起於清萍之末」時,就敏感地察覺到它,並預見它的去向,從而比較得心應手地寫出一篇新聞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不會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會興奮地發現「生活處處皆新聞了」。在上班下班、吃飯、出差旅遊、住宿乘車等看似沒有新聞的場合,都能發現新聞線索。發表在《人民日報》通訊《新風飯館有新風》(2),就是記者吃飯時發現的新聞。寫出這騙通訊的記者哪天外出采訪,中午趕不回報社吃飯,於是順便走進北京西單新風飯館。飯館里早已擠滿了人。記者正站在飯桌邊躊躇,一位熱情的老服務員笑著招呼,並且很快幫助記者找了座位。對比另外的一些飯館服務態度不好的情景,記者立即感到這里有新聞。經過一番采訪,記者寫出了這篇通訊,為飯館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當然,新聞敏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記者在采訪實踐中不斷培養訓練獲得的。新接觸新聞的記者,不用說缺乏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是基本的新聞知識也不具備。但是,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新聞工作實踐,刻苦學習,勤奮筆耕,最後才能成為有一定新聞敏感和寫作能力的記者。

二、積累新聞素材,選好新聞題材,找准新聞角度,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前提。

人民藝術家老舍曾經對初學寫作的年輕人說過:「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認為「材料少了不好辦。」有個外國記者說:「你要有作為嗎?*8小時寫稿不行,要做24小時的記者。」這些都說明積累素材對寫作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個初學寫作的記者,更應該重視積累新聞素材。新聞素材是進入記者視野並被記者所意識,所採摘的生活現象,即從社會生活攝取而來的、尚未通過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沒有新聞材料的積累過程,就談不上新聞寫作的問題,作為記者,要積累新聞素材,必須重視自己的「筆記本」。法國作家果戈里便有一個近五百頁的筆記本,他總愛把自己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傳聞趣事、警句諺語隨時記到這個筆記本上。他說:「一個作家。應該象畫家一樣,身上經常帶著鉛筆和紙張。一位畫家如果虛度了一天,沒有畫成一張畫稿,那很不好。一個作家如果虛度了一天。沒有記下一條思想,一個特點,也很不好。」每一個記者,要寫好一篇新聞稿,就必須養成隨得隨記的習慣,把所看到的一切相關、有可能產生新聞的素材積累起來。一個記者在幾年的采訪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筆記本」,將成為他從事新聞寫作和研究工作的「萬寶囊」。

新聞素材經選擇、集中、提煉,其中一部分被記者寫入新聞作品。我們常說:「收集材料要以一當十,使用材料要以十當一」。采訪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不想辦法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讓大量的、有生活氣息的材料「爛」在自己的筆記本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初學新聞報道的記者,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的不重視新聞材料的利用和選擇,他們恨不能將自己的采訪所得全部堆砌到新聞稿里去,或者面對大量的新聞素材,不知如何下筆。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呢?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盡量把精彩的新聞素材轉化為新聞題材。要選擇那些真實的、有較大新聞價值的、符合新聞政策的材料作為新聞題材,要使選擇的材料新穎、生動、有特色,能夠有助於說明、烘托和突出新聞主題。而沒有被選為新聞題材的素材,也不是全無用處。它還可以作為新聞背景,加強新聞報道的縱深度;或者作為新聞記者的生活積累,幫助記者捕捉和深化主題;或者應用到其他新聞體裁中,搞好新聞素材的綜合利用。

角度,是新聞寫作向自然科學借用來的一個概念。報道的角度,是記者認識被報道對象的思想方法及對被報道對象各「側面」把握水平的綜合反映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記者處理采訪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聞價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筆記本上和記憶中的材料,如何進入新聞的既成軌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構成為新聞的特殊由頭,就為記者進入材料的世界打開了一個突破口,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找出最便於讀者接受的角度,實質上是對材料的歸納和梳理,並對讀者認識、接受事實起到了一個「導讀」的作用。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供我們捕捉和選擇的信息很多。同樣一個新聞事實,選擇不同的角度進行報道就會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別是在學校里,它以學年度為單位,許多教育教學活動、文化活動以及生活學習方式,從時間上來說,都帶有周期性循環的特點。如每年上半年是畢業生就業的時期,每年秋季是學校招收新同學的時間,每年都有教師節,每年都有學生到工廠、學校、機關和農村實習等等。如果每年的新聞報道,都僅僅報道活動本身,而不的選擇一個新的角度和切入點,找出一個觀察人物、事物、問題的新角度,從人物、事物、問題的某一個側面入手,給讀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勢必使寫出來的新聞失去心意,似曾相識,讀者就會失去閱讀興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無味、如同嚼蠟,從而使時間失去報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選擇的恰當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新聞成功與否。最佳角度的選擇可以變平庸為新鮮,變枯燥為生動,變膚淺為深刻,甚至可以變新聞為舊聞。

要寫好一篇新聞稿,可以注重這樣幾個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啟發性的思想常常能夠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強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個班級的黨章小組開展的活動,單從范圍來說,算不上大的新聞,但如果從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角度來看,卻又有報道的價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節日的慶祝活動每年都大同小異,但我們如果找准了該年活動的特色內容進行報道,就能寫出有價值的新聞。

第三、讀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師生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緊密相連、普遍關心的問題,選擇發生在師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才能增強新聞的吸引力。作為一個大學生記者,只要經常深入到同學們的教室、寢室、圖書館、運動場,注意觀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的內容入手,才能寫出有意義的新聞。

第四、時間和空間角度。有些新聞事實,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空間其重要的程度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的事實發生在去年算不了新聞,但發生在今年卻要算新聞了;有的事實發生在A學院算不了新聞而發生在B學院卻又算新聞了;有的事件和話題,在一定時期內迫切需要解決,對實際工作能起推動作用;有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師生關注的焦點。

三、掌握新聞寫作的一般技巧,提煉新聞主題,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關鍵

記者要寫好一篇新聞稿件,就必須掌握各種新聞體裁寫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學寫第一篇新聞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基本掌握標題的製作技巧。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聞稿若有一條新穎別致的標題,就能象磁石那樣牢牢地吸引編輯和讀者的注意力。

第二、學會寫導語。導語是消息的開頭,是消息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國外新聞界有人稱導語是「抓心的手」這就是極言導語吸引作用的。沒有好的導語,就算不上成功的新聞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寫法和結構。不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基本寫法,就無法比較得心應手地進行新聞寫作。而謀篇布局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新聞稿件在受眾和編輯眼中的「身價」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實說話。擺事實,用事實說話,這是新聞獨特魅力所在,也是新聞事業不可代替的價值所在。初學新聞的記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觀評價和臆斷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聞事實,使寫出的新聞或空洞無物,或言不及義。

而孕育新聞主題,則是提高新聞稿價值的應有之義。新聞主題是一篇報道的主旨,我們寫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到底要表現什麼、反映什麼,若是心中無數,勢必信筆塗鴉,不知所雲。如果要反映記者對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使寫出的新聞報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導人、就必須注重提煉新聞主題。清代的袁枚對「主題思想」的問題講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銅錢,古代的銅錢外圓內方,可以用繩子穿起來,一串銅錢叫「一貫」,袁枚認為,文章的主題就好比是穿錢的繩子,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來統帥你的文字,那你寫的東西就像撒滿一地的銅錢,不能派上用場。如獲得1986年全國高校校報好消息一等獎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結良緣》(3),如果作者只是輕描淡寫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為中日友誼寫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嚮往中國、追求自我存在價值的高度,就不會使這篇消息給人以啟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聞主題是整篇報道的靈魂,它隱藏於新聞素材之中,一旦我們把它發掘出來,它就會統領全篇,成為整篇報道的中心內容。我們要站在時代和社會的高度,堅持實事求是、不落俗套、貼近生活、讀者至上等原則,運用追根究底法、對比聯系法、見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煉和深化新聞主題。

四、虛心請教,大膽投稿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必要過程

作為記者,由於缺乏對新聞知識較為系統的學習,新聞寫作經驗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寫出第一篇新聞稿難免不盡如人意。要使新聞稿基本上達到發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徑,就是虛心請教、不恥下問。一是向有一定經驗的記者請教。從事過一定新聞采訪寫作實踐的記者,具備了一定的新聞實踐經驗,能夠比較有針對性地解決在校園新聞采訪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使初學新聞的記者能夠少走彎路,盡快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技巧。且記者之間朝夕相處,便於接近,易於溝通,能夠大大縮短新聞稿的修改時間;一是向編輯、新聞學專業老師和社會媒體的老師請教。編輯老師能夠按照報紙的報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據自己所體驗的讀者心理和新聞寫作體驗,校正和知道記者的新聞采訪和寫作。新聞專業老師則可以主要從新聞寫作的一般規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導,使寫出來的新聞稿更加符合新聞呢理論的要求。社會媒體老師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會時間實踐的角度來指導寫作,為以後從事新聞工作大好基礎。

請教的時間,可以貫穿到新聞采訪寫作的全過程。如何培養新聞敏感,尋找新聞線索可以請教;如何擬訂采訪提綱、選好新聞題材、提煉和表現新聞主題可以請教;如何使寫出來的新聞更加符合新聞寫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應該虛心向學長、師長請教。

一篇新聞概寫好後,還得大膽投稿。有的初學新聞的記者,或者認為自己的作品羞於出手,即使寫好了,也不敢或不願寄出去,或者總是過分要求稿子的質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結果錯過了報道的時機。如果不搶時間積極投稿,就會讓別人搶得先機,即使你寫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練筆了。

當然,大膽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沒有任何目的,打的是無准備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為一個記者,一定要認真研究傳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結構、專欄設置、報道風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編輯部的人員構成、編輯姓名及聯系電話等。是郵寄的,還要弄清楚通訊地址,保證所投稿件萬無一失地寄到編輯部。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寫稿之前,針對傳播媒介的特點,引導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對寫作內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聞稿寫好之後也能夠有的放矢地投遞到報紙等媒體的相應版面、專欄及編輯手中,從而大大增強新聞稿見報幾率(或播出幾率)。

總之,作為初學新聞的記者,只有勇於實踐,大膽嘗試,深入采訪,勤奮筆耕,不斷提高新聞采訪寫作的技巧,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
個人體會:寫好新聞,主要是寫好消息。因為,消息,是新聞的主體。
那麼,消息,按具體行業或具體事件來分,有政治、經濟、會、文教、科技、體育、政法、國際等新聞。
按各行各業新聞報道的共性來分,有動態消息、綜合消息、典型報道、調查報告、新聞述評等。

怎麼寫最好?格式如何?簡單地說: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導語、主體、結尾三部分。或者,形象的講,一篇消息要求達到「鳳頭、豬肚、豹尾」。
1、導語:消息開頭的一段話。作用有兩個,一是用最簡明的語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告訴讀者;二是它應當像誘餌一樣把讀者吸引住,使他們有興趣往下看,欲罷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導語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謂「鳳頭」。
2、主體部分。要毫不矯柔造作,極少形容雕琢、清晰無誤地把事情說清楚; 內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謂「豬肚」。
3、結尾部分。結尾,對消息來說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的:「故事一講完,文章即結束。」所謂「豹尾」。但是,對有些消息來說,寫一個或者發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給人希望的結尾,也很有意義。

新聞稿,一定不要過多引用晦澀難懂的「專家語言」、「專業語言」或大話空話套話,否則,讀者不買帳。
消息導語,即消息的開頭部分。一般指開頭部分的頭一句或幾句話,或第一個自然段。消息導語是消息這一文體特有的概念,是消息與其他文體區別的重要特徵。
重視並研究消息導語的寫作,歷來是新聞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導語的撰寫能力通常是作為選擇記者的主要標准之一。美國現代新聞學家麥爾文.曼切爾說:「寫作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寫好導語。」「寫好導語相當於寫好了消息。」
如何寫好消息導語,許多新聞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談論這一點時,首先應弄清楚,一條好的消息導語應具有哪些品格,然後才是考慮寫作中如何實現這些品格。
一條優秀的消息導語須具備的品格是:
第一,開啟全篇,吸引讀者;
第二,包含並突出了新聞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第三,表現新聞事實的時新性;
第四,簡短。
-如何開啟全篇吸引讀者-
任何一篇文章的開頭,都應具有開啟全篇吸引讀者的品格,消息導語尤其如此。從詞義的角度來看,英語中的「導語」一詞的意思是引導、引入;漢語中的「導」字,也有誘導、指導、引導之意。導語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吸引讀者往下讀,最好是非讀不可。美國新聞學者傑克.海敦說:「導語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它是促使讀者讀下去的誘餌。」

如何在「導」上做文章,至少有三個方面應予以注意。
第一,要吸引讀者,首先要在導語的內容上努力考慮如何去接近讀者。一些高明的記者常常善於把他所報道的新聞事實與普通讀者聯系起來,設法點明前者對後者的影響。請比較下面兩條導語的寫法:
你的財產稅終於減不成了。
市議會昨晚決定,保持稅收率不變……
——轉引自(美)威廉.梅茨《怎樣寫新聞》
為確保飛行安全,中國民航總局日前做出決定,從今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跑道將關閉整修。為此,中國民航總局要求有關航空公司盡量將被調整的航班安排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或石家莊正定機場。
(新華社1996年3月11日電)
在第一條導語中,作者著意用了第二人稱「你」,並且提到與「你」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兩點都無疑是接近讀者的橋梁。它將一件看上去似乎很遙遠的新聞事實與讀者的利益直接掛鉤,讀者讀這條消息時,與其說是關心政府出台的新政策,還不如說是在關心自己的事情。而第二條導語只是直接陳述一項「決定」,未考慮這項決定與讀者有何種聯系。如果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表明這將對讀者產生什麼影響,如讀者在這段時間內若乘機到北京,有可能發現飛機只是降落在天津或石家莊等等,這對吸引讀者無疑是有益的。
第二,手法上不拘一格,努力把導語寫得生動活潑。這一點,在第三代導語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在導語發展史上,第一代導語追求對事實的完整概括,通常是要素齊全而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第二代導語改變了這一情況,重點突出新聞中主要內容,以朴實見長。第三代導語則既要突出新聞的主要內容,同時又要在表現手法上突破單一的寫作形式,以多姿多態的面孔吸引讀者。例如:
全國財貿大會上傳說著這樣一件事: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組的職工,救活了兩只「鴛鴦」,換回一大筆外匯。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
這條消息是報道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的職工如何設計出一種更新更美的印有鴛鴦戲水圖案的床單,打開對外銷路的。鴛鴦戲水的圖案在「文革」中曾被斥為「鼓吹談情說愛」而被判了死刑。導語巧借這一事實,用比喻手法生動地突出了新聞中最有價值的內容。
要使導語寫得生動活潑,記者得有敢於創新的勇氣。多年來,有關追悼會的報道,幾乎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女記者郭玲春的報道《金山同志追悼會在京舉行》卻突破了以往寫作的老框框:
新華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電 鮮花、翠柏叢中,安放著中國共產黨黨員金山同志的遺像。千餘名群眾今天默默走進首都劇場,悼念這位人民的藝術家。
這里,作者僅用52字就把一個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交代出來了,而且一反陳規,用描寫式導語報道名人逝世,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語言表達應努力做到明晰易懂。如果讀者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把導語讀完,或者讀後不知所雲,那麼十有八九要把讀者的閱讀興趣沖走。
一些初學寫報道的人,總是千方百計想把消息導語寫漂亮些,結果是或堆砌辭藻,或雕琢生造,把本來可以表達得明曉的內容弄得晦澀費解,這就起不到誘導的作用。
-讓導語包含並突出新聞中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首先要考慮導語中是否包含了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美國亨特學院新聞學教授詹姆斯.阿倫森曾應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邀請來華講學,他舉例說明導語應有實質性內容:
我們訪問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植物細胞遺傳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陳英。
阿倫森認為,這樣的導語「只會令讀者望而生厭,不願再看下去。其結果是,往往由於導語的緣故,就使讀者錯過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有趣的新聞」。所以,他主張改為:
植物遺傳學家陳英在1973年和別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兩個水稻新品種。
其次,有些導語其中雖包含了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但並沒有將它放在突出的位置。試比較曾報道過去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兩條消息的導語:
我國政府新近頒布了一項計劃生育的新政策,即一對夫婦只准生兩個孩子,最好只生一個。
一位外國記者寫法不一樣,他寫道:
生兩個好,生一個更好——這就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第一條導語雖然也將計劃生育的新政策內容包含其中了,但兩相比較,後者則更加突出了,自然更受讀者歡迎。
要做到既「包含」又「突出」,在寫作時就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學會用比較的辦法確定新聞六要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請看關於擴建運動場報道的四條導語:
請看關於擴建運動場報道的四條導語:
昨天,西南大學校長宣布,由於上一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學校的足球場將擴大50%,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西南大學校長昨天宣布,由於上一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學校足球場將擴大50%,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西南大學將通過增加學費籌集資金,把足球場擴大50%,這是因為數以千計的球迷上季度沒有座位。該校鄉長昨天宣布說。
西南大學足球場將擴大50%,因為上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大學校長宣布說,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這四條導語所包含的新聞要素一致,但排列時卻有差異。這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各新聞要素的價值衡量。第一、二條導語強調的是新聞要素中的「為何」,第一條導語還特別把「何時」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這些並不是新聞的重要部分。第三條導語強調的是怎樣籌集資金的,突出的是「怎樣」這一要素,也不算最好的導語。第四條導語突出「何事」,開門見山地直接提出足球場擴建這一新聞事實。這才是最重要的內容。

第二,從讀者的角度去考慮,什麼要素是讀者最為關心的。毫無疑問,讀者最為關心的內容,理所當然是記者在報道中應特別加以突出的。但在一些報道中,二者並未取得一致。
1994年11月24日《長沙晚報》頭版發了一條消息,主題是《電影盛會已落幕 無名英雄始登台》,報道「第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進行總結表彰」。從標題和報道的目的看,主要報道電影節組委會總結半個月前在長沙召開的電影節上社會各界作出的貢獻,表彰了一批「無名英雄」。這些「無名英雄」是誰,這當是讀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但這條消息的導語是這樣寫的:

本報訊 第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昨日在湖南賓館舉行總結表彰大會,省市領導和電影節組委會負責人XXX、XX……等出席。
「無名英雄」何在?直到文章的結尾才「始登台」。這種不分主次的錯誤做法成了某些會議新聞報道的模式,反映了在一些人心中的「官本位」觀念,關心的是誰出席了會議,而不是去滿足讀者的興趣。范長江說,「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越是群眾關注的,越應加以突出。
第三,在表達上應做到開門見山,力避空泛。導語寫作貴在開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滿概念和口號。前面提到的一些優秀導語,都是這方面的範例。然而在某些新聞導語中,空泛的語言、抽象的概念、流行的口號,往往擠掉了重要新鮮的事實。如:
XX市XX學校深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廣大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❽ 大學生拍攝的短片如何投向國外一些大學生電影節的參賽難道也要送審相關部門我的題材完全不敏感。

一般找官方網站投稿吧 至於具體有哪些可以網上搜一下 應該挺多的

❾ 戛納電影節怎麼投稿

投稿?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