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出版業
❶ 18.19世紀的作家詩人怎麼出書是先在報紙雜志上連載,然後出版社來找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給你說:除了暢銷書作家(比如大仲馬),作家詩人靠稿費基本養活不了自己。
當然如果你不靠自己的作品過活,那麼就能活得很愜意——靠稿費,那要有一些資助人和好的時代
寫連載的作家,大多是暢銷書,或偵探小說的作者。大都還算富裕。
❷ 古代有出版社嗎怎麼出版書呢
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寫、刻繪書籍,是一定意義上的出版。正式的出版是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至唐代中葉盛行。
雖然出版一詞在中國出現於近代,但書籍出版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原始書籍的產生,即帛書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墨子·明鬼》有「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的記載。中國古代書籍的流傳,最初是由人們輾轉抄錄。以後有人抄書出賣,書籍開始成為商品。據記載,西漢時就出現了書肆。公元2世紀初,中國發明了紙張,使文字載體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書籍出版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公元7世紀,中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有了印本書,開創了書籍出版的新時代,正式的出版業開始出現了。11世紀,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書籍出版業又出現了一次突破性飛躍。15世紀50年代,德國人J.谷登堡發明了以機械的方法用鉛活字印刷圖書,使出版業朝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19世紀初,這種先進的印刷術逐漸傳入中國,中國的現代出版業也隨之逐步形成。
❸ 世界報業史的18~19世紀歐洲和日本報業的興起
18 ~ 19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進入成熟時期。歐洲大陸國家的資產階級陸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歐洲進入殖民和產業革命時期。亞洲的日本也進入資本主義時期。
在這一過程中,由於製造業的發展,大城市人口增長。許多國家取消了對選舉權的財產限制,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受過教育的人數迅速增加。市民文化程度和對政治興趣的提高,增加了對報紙的需要。金融資本逐漸形成,能為辦報提供巨額資金。鐵路的廣泛修建加快了運輸、郵遞速度。商品生產的迅速發展使報紙得以用刊登廣告來獲得豐厚的收入。這一切使報紙日益成為社會的需要。
產業革命使與報紙有關的造紙、印刷、電信等領域發展很快。1820年發明新造紙法,紙價下跌1/4。60年代發明用圓筒紙印報。用氯氣漂白使造紙原料從布頭過渡到棉花,後來又發明用木材製造紙漿,解決了廉價紙張問題。歐洲電報開通於1845年,英國與歐洲大陸間的海底電纜開通於1850年,歐洲與美洲間海底電纜開通於1866年。接著通訊社出現。新聞的采訪、傳遞,報紙的組織、機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印刷機械和印刷技術也不斷改進。1831年雙滾筒印刷機問世。1846年發明第1 台高速滾筒印刷機。1863年發明能自動連續進紙的印刷機。1872~1892年間發明了澆鑄排字機。1889年出現能雙面印刷並自動折疊的印刷機。這一系列發明和改進,加速了報紙走向現代化。(見外國印刷史)
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勝利,對新聞出版物的各種限制陸續取消。報紙的職能從傳遞信息發展成為進行政治斗爭、宣傳教育和表達輿論的工具。新聞出版物從「新聞書」形式的周刊發展為對開或 4開的日報,進而出現大眾化的廉價報紙,具有了當代報紙的形式。印刷業與報業、雜志與報紙逐漸分離。報業從私人辦的小企業發展成為與政黨、工業金融資本密切聯系的有利可圖的大企業。同時, 工人階級的報紙開始出現。
英國 1702年,倫敦出版英國第 1張日報《每日新聞》。這是 1張對開單面印刷的報紙,每頁兩欄,無標題, 反面印廣告。其出版宗旨是「每天提供公正新聞」。它很快成為倫敦權威報紙,出版6000期。
政論作家出現。1704 ~ 1713年,D.笛福出版《評論》,初為雙月刊,後改為 3周刊。它與《手藝匠報》、《檢查者報》成為當時輝格黨與托利黨互相鬥爭的工具。笛福善於以動人和有說服力的文筆議論各種問題,在現代報紙「社論之父」之稱。1719年,他在《每日郵報》上發表《魯濱遜漂流記》,這是世界上第 1部由報紙連載的小說。
由於報紙參予黨派斗爭,1712年執政的托利黨為限制報紙的攻擊,制定了印花稅法案,對每一份報紙、報紙所用紙張、所登廣告均課以重稅,以約束出版業。這種被稱為「知識稅」的限制辦法到1861年才取消。這使英國報紙在此期間形成版面小、發行量小的特點。
1730年以後,倫敦報紙逐漸集中於大書商之手,報紙開始成為社會生活的必需品。18世紀中葉,重要政治報紙的發行均在 1萬份以上。報道面逐漸擴大,廣告開始成為報紙收入中的重要因素。1785年,J.沃爾特第一創辦 《每日天下記聞》,1788年改稱 《泰晤士報》。1803年 J.沃爾特第二接辦後, 善於反映、 引導輿論,使它成了有影響的大報,發行量在19世紀上半葉居全英報紙首位。
1832年, 英國通過了「國會改革法案」。 1833~1861年,對報紙、紙張、廣告的稅收逐漸廢除,報價下降,被稱為「一便士報」的廉價報紙紛紛出現。第 1張成功的廉價報紙是1855年創刊的《每日電訊報》。它的創刊號 4頁,許多新聞只以國名、地名作標題,售價比別的報紙便宜一半。不久由半價報改為一便士報,發行量迅速增長。18世紀末葉,英國開始出現星期日報。
隨著英國進入產業革命,報業也進入擴張時期。1821年,英國有報紙 267家,1861年增加到1102家。經過激烈競爭,到1880年,倫敦有日報18家,英格蘭96家,威爾士 4家,蘇格蘭21家,愛爾蘭17家。此外,還有專業報紙 157家,其中宗教報紙44家,禁酒報35家,幽默報33家,時裝報24家,體育報21家。
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英國從 18世紀末葉到 19世紀上半葉出現了激進報紙,如 《謝爾溫政治紀事報》、《曼徹斯特觀察家報》。其中有對工人階級進行階級教育、提供各種服務的工人報紙,多為不納印花稅的出版物。較有影響的工人報紙有 《戈根》、《一便士報》、《窮人衛報》、《毀滅》、《鐵手套》、《人民之聲》、《聯合行業報》、《窮人律師》等。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於1834年創辦了《新道德世界》周刊。
法國 18~19世紀,法國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進行了長期的反復較量,政局動盪不定。為不同階級服務的各種報紙也時生時滅,興衰無常。直到1870年第三共和國成立,資產階級確立了穩定的統治,法國報業才獲得了迅速發展。
1777年,法國第 1張日報《巴黎新聞》在巴黎創刊。以報道社會、藝術、戲劇新聞為主,迴避談論政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宣告思想和意見的自由是最寶貴的人權。此後 3年中,法國的新聞出版物達到約1000種,巴黎報紙達 300 多種。著名者有 《法蘭西愛國者報》、《人民之友報》、《杜歇老爹報》、《論壇報》。1792~1875年,共和與帝制在法國反復出現,對新聞出版業的控制也時松時緊,許多報紙曇花一現,1848年第二共和國建立後,法國涌現 450種報刊,著名者有《人民之友報》、《火炬報》、《羅伯斯比爾報》、《紅色便帽報》、《斷頭台報》等。拿破崙三世復辟後, 400多家報紙最後只剩下14家。但是政局動盪吸引人們關心政治,閱讀報紙,因而法國的日報發行量,從1815年到1870年增加19倍。在此時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在法國迅速傳播,出現了宣傳空想社會主義的報紙。較重要的有傅立葉主義的《法朗吉報》、《和平民主報》,聖西門主義的《地球報》。
1836年,法國第 1張成功的廉價報紙《新聞報》出版。1866年《費加羅報》改為日報,1887年成為巴黎的政治性報紙。其他成功的廉價報紙有1863年創刊的《小日報》,1876年創刊的《小巴黎人報》和1889年創刊的《日報》。它們的資金由金融業和工業康采恩提供。
1871年 3月, 巴黎工人階級起義, 建立巴黎公社,5 月28日起義失敗。在此間期間,巴黎出版了許多革命報紙,著名的有《口令報》、《人民呼聲報》、《杜歇老爹報》、《復仇者報》、《公社報》等。
1881年 7月29日,第三共和國政府制訂了歐洲當時最開明的新聞法,從此法國報業得到順利發展。
德意志地區 18世紀,德意志地區商業信息發展迅速,刊登商業信息的報刊紛紛出現,但沒有政治性的日報。普魯士對報紙的控制較松,奧地利則由政府和維也納大學對報紙實行嚴格檢查。在整個德意志地區,18世紀的出版物有兩種,一為以大學為基地,由學者、專家、官吏撰稿的學術刊物;一為由家族主辦的小城市報紙。後者有的延續到20世紀。到1926年, 1/5的德國報紙仍為家族所有。此種出版體制在俄國、瑞士、北歐國家都存在。
1848~1849年, 普魯士和奧地利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對報紙的限製得以取消。在奧地利,1848年創辦報刊200多家,其中90家為日報,最著名的是《新聞報》。1867年,奧地利通過基本法,建立議會政黨,逐步進入工業化。1889年出現政治報紙《工人報》。同一時期著名的報紙有《新自由新聞》和《新維也納日報》。維也納成為當時歐洲報業中心。普魯士在1848年以後創刊的重要報紙有1855年的《柏林交易報》,1856年的《法蘭克福新聞》。柏林成為普魯士地區報業競爭的場所。報紙發行量從1847年的不到10萬份, 增長到1870年的 900萬份。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工業和金融業的發展促進報業發展,創刊的重要報紙有1871年的《柏林日報》,1883年的《柏林地方通訊報》,1898年的《柏林晨郵報》。
俄國 18世紀初,彼得大帝於1702年在聖彼得堡創辦《新聞報》,1711年起出莫斯科版,刊登國外消息與官方文件。這是俄國最早的新聞出版物。1728年,沙俄政府又出版了每周 2期的《聖彼得堡新聞》。
1756年,莫斯科大學出版《莫斯科新聞》,每周 2期。與此同時,大量私人辦的刊物出現。此後歷代沙皇對出版物都進行嚴格的檢查。19世紀30~40年代,資本主義關系在俄國日益發展, 農奴起義連綿不斷。1847年,革命民主主義者ɑ.И.赫爾岑在倫敦創辦《鍾聲報》,偷運進入俄國,鼓吹改革,產生極大影響。1861年廢除農奴制,報業開始發展。著名的有《俄語報》、《時務報》。到1813年,俄國有報刊859種,發行270萬份。
比利時 1830年比利時獨立後,1844年弗拉芒語報紙《商報》出版。法語報紙也有發展。到1874年,比利時有日報68家,訂戶17.5萬個。
丹麥 1666年丹麥王室報紙《丹麥信使報》創刊,是丹麥最早的報紙。1749年《貝林時報》創刊。1849年政府發布新聞自由法令後,丹麥逐漸形成不同派系的報紙。1913年,丹麥有 143種獨立日報,至少30個城市中都有代表三四個黨派的報紙。
義大利 1714年《羅馬新聞》創刊。1770年,威尼斯出版仿效法國報紙的《公報》, 向義大利各地發行。19世紀初,義大利獨立運動興起。1820年,燒炭黨創辦《義大利周報》。1831年,G. 馬志尼建立青年義大利黨,1832年創辦《青年義大利報》。1847年,C.B.加富爾創辦《復興報》。1860年加富爾統一除羅馬、威尼斯以外的義大利各地,出版《人民公報》。1870年,羅馬歸屬義大利。梵蒂岡天主教教廷於這年出版機關報《羅馬觀察家報》。1876年米蘭《晚郵報》(義大利)創刊,它採取美英報紙的編排技術,發行量很大。這一時期創刊的重要報紙還有米蘭的《世紀報》,都靈的《郵報》,羅馬的《論壇報》和《義大利新聞》。
19世紀歐洲其他國家出版的重要報紙還有:瑞士的《新蘇黎世報》(1821),挪威的《晚郵報》(挪威)(1860),荷蘭的第 1張廉價報紙《每日新聞》(1869),西班牙的《西班牙先驅報》,瑞典的《瑞典日報》(1884),芬蘭的《赫爾辛基日報》(1889)。
在亞洲,日本於19世紀 70~80 年代實行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商業大眾化報紙陸續誕生。重要的有 《東京日日新聞》 (1872)、 《讀賣新聞》(1874)、《朝日新聞》(1879)。到1910年,日本有報紙250家。
❹ 談談」西學東漸「對近代出版事業的影響
西學書籍的翻譯和著述,是西學東漸相當重要的媒介,關於各種出版的書籍和簡介,見於後面的書籍列表以及各學科的相關內容,這里主要探討書籍的出版和流通。
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雖然出現了大量的由教士及士大夫合著合譯的書籍,但這些書籍未能受到當時一般社會的重視,未能打入晚明已十分發達的商業出版界,因此雖然西學書籍有刻印出版,但主要仍僅流通於少數有興趣的士大夫階層。
19世紀初以來,首先開始大量出版西學書籍的是西方的教會組織。如1843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上海創建《墨海書館》。墨海書館出版了一批關於西方政治、科學、宗教的書籍,如《新約全書》、《大美聯邦志略》、《博物新編》、《植物學》、《代微積拾級》、《代數學》,還出版中文期刊《六合叢談》,是道咸年間譯介西學最重要的出版組織,此外早期重要的西人出版社尚有美華書館等。
1887年起,由傳教事、外商組成的廣學會是另一個重要的西學出版機構,其出版翻譯的大量政治、科技、史地、法律等方面的書籍,尤其在1895年以後成為維新派如康有為等人思想的重要來源。
另一類重要的翻譯出版機構,是由清政府在洋務運動的推行下所成立的,其中1865年成立的上海的江南製造局譯書最多,影響最大,尤以科學技術方面書籍最多,北京的同文館,則以國際公法、化學、法律方面的書籍影響最大。除此之外,福州船政局、開平礦務局、天津機器局、上海廣方言館、廣州同文館等機構都設有翻譯出版的機構。
中國民營的出版社始自於1897年成立的商務印書館,由於商業性的考量,其出版重視較為通俗的知識介紹,以及配合新式教育的推而出版的新式教科書,同時由於其出版社分館及銷售點遍布全國,因此對於將西學新知傳布於更廣大的民眾,有很大的貢獻。其後於1912年成立與商務競爭的中華書局亦扮演著類似的角色。
書籍的流通方面,除了書局書店之外,各式的圖書館也在維新運動時期開始推展,希望能改變傳統中國官藏私藏書籍而不善加流通的情形。最早是維新派人士在全國各地成立學會並藏書向公眾開放借閱,其中藏書除傳統學術書籍外,增加了許多西學書籍。公共圖書館則要到1902年清政府規定各大學堂要設立圖書館,而1905年才有第一座大型公共圖書館在湖南成立,收藏大量西學書籍。其後各省也漸次成立。至民國時期,公私圖書館事業都更加發達,對於傳布新學於民間產生不小作用。
[編輯] 期刊
雜志報紙由於是定期出版,相較於圖書而言,對於傳播最新的西方知識有重要的角色。第一階段的西學東漸,尚無期刊的出現。
晚清早期的期刊多半是教會期刊。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國耶穌會教士馬禮遜和米憐1815年於馬六甲共同創立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雖然不在中國發行,但有不少流傳入中國。中國本土則是1833年由荷蘭教士郭士立在廣州成立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內容介紹西方文化、新聞、文學等。其後數十年間陸續有傳教士成立各種期刊,但大多延續時間不長(五年已算長),發行量影響力也都較小。1853年,理雅各和麥華陀在香港創辦《遐爾貫珍》;1854年,美國傳教士瑪高溫在寧波創辦《中外新報》;1857年,墨海書館偉列亞力出版中文期刊《六合叢談》;1862年,英國耶穌會士在上海創辦《中西雜述》;1868年由美國教士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成立的《中國教會新報》(1874改名《萬國公報》,廣泛介紹西方各種知識,其延續時間長,發行量大,是晚清傳播西學重要的媒介。1872年,京都施醫院在北京辦的《中國聞見錄》是北京最早的期刊。此外1876年由英國人傅蘭雅(原名John Fryer)在上海成立的《格致匯編》,是第一部科學專門的期刊,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具有重大影響力。
1895年甲午戰爭的刺激,使得大量各種國人所創的期刊興起,多用於宣傳西方政治思想及學術,最早包括康有為1895年成立的《萬國公報》(與林樂知所創同名),1896年成立的《強學報》,同年梁啟超成立的《時務報》等,這些刊物的發行量及影響力,都遠超過早期的教會期刊,戊戌變法失敗後,1898年在日本橫濱創辦了清議報。之後1901年因火災停刊,又創立《新民叢報》,同時革命派則在日本有《民報》,二報之間的互相爭論,激發起讀者們對於政治事務的熱心參與以及許多西方政治經濟社會理論的的認識。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晚清政治性期刊的熱潮減低,1915年成立的《新青年》,代表著新的一種,以文化的討論為主要目的期刊,《新青年》以及其他類似的期刊,對於民國時期西方思想的傳入產生的重大的影響。
[編輯] 報紙
報紙雖相較於期刊而言,多具有報道及商業性質而缺乏較深入的知識,但由於出刊時間快發行量大,有助於把西方知識和消息廣傳開去。影響力較大的報紙中,最早的是1861年由英商匹克伍德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新報》,其內容除新聞、商務消息外,也有西方科學技術等的介紹。1864年香港連續出版了《中外新報》、《近事編錄》和《德臣西報》中文版《華字日報》。其後,另一西商美查(Ernest Major)在1872年成立《申報》,之後成為晚清民國的重要報紙,其內容雖然以新聞、奇聞為主,但也包含對西方思想及消息的報道,以及在讀者投稿中對於中西文化接觸問題的討論(著名的是鐵路與風水的爭論)。1874年,王韜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世界上第一家中國人創辦的中文日報,王韜自任主筆,寫下大量鼓吹變法自強的政論。
在1895年以前,新式報紙的影響力仍然僅限於沿海口岸地區。但在1895後以後,這些報紙的發行量大增,如《申報》增加版面,發行地區也增加之外,有更多的報紙開始出現競爭,包括上海的《新聞報》、《時報》,天津的《大公報》等。此外,尚有革命派的報紙如《警鍾日報》,且各報紙開始漸由早期以文言為主,轉而以較多接近口語的文字來吸引更多的讀者,不少白話報也在晚清全國各地出現,這些對對於西方新思潮的傳布產生重大影響。
❺ 商務印書館創辦於19世紀( )年代
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1897年,上海創辦,創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咸昌、高鳳池等。
1901年,張元濟投資商務印書館。 代印張元濟與蔡元培創辦的《外交報》。《華英音韻字典集成》發售預約。嚴復譯《原富》(〔英〕亞丹·斯密著)由南洋公學印行(後歸商務印書館出版)。
1903年,設第一個分館於漢口。十月,正式成立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吸收日資,改進印刷。首次使用著作權印花。編印小學「最新教科書」。
❻ 為什麼這本書在19世紀銷量僅次於聖經,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因它被推動呢
1853年,有一本書風靡美國,一時間洛陽紙貴,出版社紛紛加印,這就是《湯姆叔叔的小屋》。書的作者斯托夫人評價這本小說時說:“這小說是上帝自己寫的,我不過是他手中的一支筆。”
斯托夫人出生於一個牧師的家庭,父親是著名牧師格曼·比徹。1832年,她跟隨全家遷到辛辛那提,在那兒上了一所女子學校。1836年,她與神學院的斯托教授結婚。在結婚期間,她訪問了肯塔基州,在那裡目睹了奴隸們的悲慘生活,讓她很悲憤。
❼ 出版事業的出版業歷程
在歐洲,15世紀J.谷登堡發明鉛活字印刷術以後,印刷和出版尚未明確分離,一般仍是印刷廠既經營印刷業務又編譯出版圖書。16世紀,圖書的出版發行才逐步從印刷工業分離出來。19世紀,圖書的出版和發行又進一步分離成為各自獨立經營的企業。在日本,很長時期寺院是圖書出版的中心。17世紀出現了小規模的私營出版業。到了18世紀德川時代以後,又出現了同人出版社性質的出版業,稱為「本屋仲間」。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圖書發行業從出版業分離出來,其後發行業中的批發行業和零售行業又有了進一步的分離。但是,不論在中國和外國,出版行業的這一種從綜合經營到分離獨立的趨勢都不是絕對的,在分離獨立的同時,仍然存在著綜合經營的形式。特別是西方一些大規模的出版企業,有的不僅經營出版、印刷、發行,還兼營其他行業 (如文具、電影);有的則成立跨國公司,以擴大對外圖書貿易。隨著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出版事業的涵蓋面也日益擴大,如音像、縮微等也已納入出版事業的范圍。
❽ 19世紀西方出版業職業審稿人的主要角色是什麼
審稿。。。
❾ 19世紀的中國社會背景
19世紀是清朝時期。
乾隆1799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落。[48]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官場中,結黨營私、相互傾軋、買官售爵、賄賂成風。 軍隊里,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階級矛盾激化,民變四起。
由於吏治的腐敗,導致海關走私嚴重,鴉片貿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史。
(9)19世紀出版業擴展閱讀:
發生的一些大事:
1、洪秀全1851年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兩年後攻陷並定都江寧,並且發動兩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
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後來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紛紛組織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後國力衰退,部分勢力轉入捻軍。太平天國最後於1864年被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常捷軍圍攻之下而亡。
2、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到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羅斯趁火打劫,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國北方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根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大量領土、主權和財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