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開放獲取向出版商收費

開放獲取向出版商收費

發布時間: 2021-03-26 03:19:42

1. springer open access 多少錢

每個期刊的開放獲取都不一樣,在你投稿的時候,編輯會通過郵件告知你的,在其官網上也有相應說明,有些是免費,有些可要下點血本的!上千dollar也很正常。在開放獲取發表可以讓你的文章立即並永久地出現在網路上,供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閱讀。

施普林格為作者提供各種形式的開放獲取選擇。不論你選擇哪一種,施普林格所有的開放獲取期刊都能提供高水準的同行評審、編審以及生產流程。你可以保有作品版權。開放獲取政策也簡單易行。

施普林格Open Choice——自己的研究,自己選擇。

Open Choice項目 提供作者在施普林格大部分知名訂閱型期刊中發表開放獲取的選項。以Open Choice形式發表的文章可供世界各地的所有讀者免費閱讀。同時,開放獲取政策也簡單易行。

SpringerOpen——完全型開放獲取期刊和書籍的集合

開放獲取期刊集合 覆蓋所有科研領域,從專業性強的期刊到 SpringerPlus,施普林格交叉學科開放獲取期刊。 另外,我們還提供作者發表 開放獲取書籍 的機會。

BioMed Central——生物學、生物醫學和醫學領域的開放獲取期刊

BioMed Central,於2008年被施普林格收購,是該領域一家先鋒的開放獲取出版商。它旗下的期刊是SpringerOpen的很好補充,二者的專業結合可以為各類型的開放獲取期刊提供支持。

2. 什麼叫開放獲取 (Open Access,簡稱OA)期刊

開放存取(Open Access,簡稱OA)或開放獲取是國際學術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為了推動科研成果利用互聯網自由傳播而採取的行動。

其目的是促進科學及人文信息的廣泛交流,促進利用互聯網進行科學交流與出版,提升科學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保存,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

截至2010年,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開放存取期刊目錄)共收錄OA期刊4953種,其中2014種提供文章層次的瀏覽,共收錄文章384945篇。

在OpenDOAR(由英國的諾丁漢大學和瑞典的倫德大學圖書館於2005年2月共同創建的開放獲取機構資源庫、學科資源庫目錄檢索系統)注冊的OA倉庫已達1620個。

(2)開放獲取向出版商收費擴展閱讀:

類別:

1、OA期刊

開放存取期刊是一種免費的網路期刊,旨在使所有用戶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無限制地訪問期刊論文全文。

此種期刊一般採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免費獲得、無限制使用的運作模式,論文版權由作者保留。在論文質量控制方面,OA期刊與傳統期刊類似,採用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

開放存取期刊不再利用版許可權制獲取和使用所發布的文獻,而是利用版權和其他工具來確保文獻可永久公開獲取。

2、OA倉儲

OA存儲也稱為OA知識庫,包括基於學科的存儲和基於機構的存儲。學科OA存儲最早出現在物理、計算機、天文等自然科學領域,採取預印本的形式在網上進行專題領域的學術交流。

於是一些學術組織開始自發地收集這些可共享的學術信息,將其整理後存放於伺服器中供用戶免費訪問和使用。發展至今,很多學科OA倉儲仍主要以預印本資源庫的形式存在,對某一學科領域或多個學科領域中的所有研究者開放,提供免費的文獻存取和檢索服務,以供交流、學習。

3、其他OA資源

除上述兩種形式外,各種其他形式的OA資源也陸續涌現,如個人網站、電子圖書、博客、學術論壇、文件共享網路等。但這些資源的發布較為自由,缺乏嚴格的質量保障機制,較前兩類開放存取出版形式而言,隨意性更強,學術價值良莠不齊。

3. 開放獲取期刊能不能直接獲取全文

您好,開放性期刊是可以直接獲取論文全文的,不過您要去他的官方網站上下載,或者去開放性資料庫下載,不過現在這樣的資料庫和期刊都很少,因為知網等商業資料庫的收費

4. Hindawi只出版開放獲取期刊嗎

是開放獲取期刊

5. 誰能列幾家國外著名的學術刊物出版商

在這里介紹一下國際知名的一些學術期刊出版商和會議組織者,供各位研究人員和學生參考
IEEE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要讀作I-Triple-E,文盲才讀I—E—E---E)電子工程師協會嘍,最大的;也涉及到其他領域比如計算機,金融,經濟,數學等等。IEEE的資料庫貴的出名,每年接受大量期刊和會議文章。
IISTE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ation (IISTE),國際科技與教育協會,美國優秀的出版商,快速審稿、快速發表的英文雜志;特點是審稿人可以通過審稿賺錢,以此來提升審稿速度。同時也舉辦一些國際會議。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er Science, Technology, Medicine,德國優秀的出版商,德國人做事情嚴禁,科學出版物的質量自然也不差。同時也舉辦一些國際會議。
Elsevier
愛思唯爾(ELSEVIER)簡介. 愛思唯爾是一家經營科學、技術和醫學信息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大型出版集團。總公司是英國的Reed Elsevier,SciencDirect是國內知名大學必備產品。
Wiley-Blackwell
Wiley -Blackwell 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學協會出版商,與世界上550 多個學術和專業學會合作,出版國際性期刊700 余種。

6. 愛思唯爾的「學術之春」的勝利

在一系列持續的抵制活動後,「學術之春」迎來了階段性勝利:
英國政府計劃將撥出5000萬—6000萬英磅專款來資助學術研究成果的「開放獲取」。一些觀察家認為,雖然英國在學術出版業所佔份額很小,但這一政策可能會引起橫跨大西洋(600558,股吧)的漣漪效應,外界對於傳統學術出版的批評也將更激烈。
7月6日,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行了名為《數學論壇》(Forum of Mathematics)的「開放獲取」期刊,意在為數學研究者提供與傳統期刊質量相當、經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並在此基礎上,組建最權威的國際化同行評審隊伍。為推廣該期刊,劍橋大學出版社決定在該期刊發行的最初三年放棄出版盈利,並向論文作者提供期刊全部文章的獲取權。
劍橋大學此次大力推行「開放獲取」期刊,與期刊編輯委員會創始人之一、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著名數學家威廉·提摩西·高爾斯(William Timothy Gowers)發起的針對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文獻出版商之一荷蘭愛思唯爾集團(Elseiver Group)的「學術之春」抵制運動有關。
高爾斯早在1月曾發表博文列數了愛思唯爾集團的幾大「罪狀」,包括利用商業「捆綁手段」向高校圖書館出售期刊數字訂閱權和肆意提高訂閱費用等。他表示不會在該集團下的出版物上發表文章,並拒絕擔任外審專家和編輯。該博文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目前已有超過12000名學者表示支持該抵制運動。針對商業出版牟取暴利、縮緊學術傳播渠道等行為,學界和出版界都展開了廣泛討論。
牛津大學中斷與愛思唯爾的學術合作
高爾斯批評愛思唯爾的商業手段近乎專斷,除了「捆綁銷售」和不斷提高價格外,其還阻止實施開放型閱讀,並取消一些試圖討價還價的高校圖書館的訂閱資格。然而,為何愛思唯爾集團如此阻礙學術傳播、實行商業壟斷卻仍能穩居學術出版巨頭地位?高爾斯認為,許多圖書館為順利獲得學術期刊訂閱權不得不「忍氣吞聲」,加之眾多高校圖書館各自孤立、缺乏聯合,也使得愛思唯爾「趁虛而入」有利可圖。
實際上,部分學者已意識到自己有說「不」和抵制愛思唯爾商業專斷行為的權利。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最激烈的抵制源自該集團內部。2006年,愛思唯爾旗下《拓撲學》(Topology)雜志的整個編委會以辭職抗議訂閱費過高。編委會委員之一、牛津大學數學系教授馬克·賴肯貝(Marc Lackenby)說:「作為學術出版集團,愛思唯爾並未立足於學術傳播,而是以牟取商業利益為目的。如此高收費將有損《拓撲學》的名譽。」據悉,伴隨著《拓撲學》編委會辭職,牛津大學也與愛思唯爾中斷了學術合作。愛思 唯爾就辭職事件也做出了反思,「我們在學界已有千餘種期刊出版,所以面臨的內部管理問題自然也層出不窮,但這樣的編委會整體辭職事件還是第一次發生,這值得我們總結經驗教訓」。
「開放獲取」期刊學界與大眾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學家珍妮特·芬奇(Janet Finch)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未來的學術成果發布將會趨向「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自誕生以來就備受關注,加拿大電子健康創新研究中心(Centre for Global eHealth Innovation)鞏特爾·艾森巴仕(Gunther Eysenbach)總結稱「開放獲取」期刊主要有三點優勢,即方便引用,用戶多元,為跨學科研究提供更多可能。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數字人文中心主任梅麗莎·特拉(Melissa Terras)認為,藉助信息技術平台崛起的「開放獲取」期刊前途無量,「在社會媒體和網路傳播基礎上所建立的開放獲取期刊與傳統期刊相比,將會為學術研究帶來更多便利」。
然而,也有學者對「開放獲取」期刊的學術論文質量表示質疑。對此,挪威特羅姆瑟大學(University of Troms?覬)教授科特·賴斯(Curt Rice)認為:「出版商並不會因降低收費而將 文章質量大打折扣。網路媒體的傳播、大眾的監督都會為學術透明化、規范化和合理化營造生長環境。」
與其他學者不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斯蒂芬·庫里(Stephen Curry)對「開放獲取」期刊為學術界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深感擔憂。他認為,「充滿枯燥的專業語言的科學論文與高額的收費相比更為可怕。面對讀者群的擴大,科學論文也將面臨可讀性與普及性的雙重要求。尤其是那些關於轉基因、氣候、防疫、葯物政策和能源等專業性強、可讀性不高、缺乏與讀者互動的學術文章,將會在開放獲取期刊的推行中面臨更多考驗。」
出版界:高收費源於出版前的高投入
在一系列持續的抵制活動後,「學術之春」迎來了階段性勝利:英國政府計劃將撥出5000萬—6000萬英磅專款來資助學術研究成果的「開放獲取」。一些觀察家認為,雖然英國在學術出版業所佔份額很小,但這一政策可能會引起橫跨大西洋的漣漪效應,外界對於傳統學術出版的批評也將更激烈。
據悉,在英國,出版商每年向大學圖書館收取約2億英鎊的獲取費用。對這種高收費,各界都對出版商從納稅人資助的科研成果中牟利的行為表示不滿。面對來自學界的諸多批評,學術出版商予以回應稱,由傳統出版向「開放獲取」期刊轉變,首先需要考慮出版商在出版過程中添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然》(Nature)雜志主編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表示,「我認為有價值的學術成果背後凝聚了出版商付出的繁雜工作,如篩選論文、組織同行評審等,因此高收費是合理的。而如果要實現數字化平台運營,則需要額外的資金。」
「開放獲取」出版機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編輯部主任西奧多拉·布盧姆(Theodora Bloom)認為,考慮到隨著讀者的增加而增加的印刷與郵寄費用,訂閱模式在印刷媒體的現實中不無意義。但在網路世界中,相關費用是止於成果發布的那一刻,並不會因讀者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出版商所承擔的高風險需要高收費來支撐。
針對高校圖書館控訴出版商收取高額訂閱費的問題,愛思唯爾通用訪問總監艾莉西亞·懷斯(Alicia Wise)回應稱,造成學術界對訂閱價格不滿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學圖書館對其訂閱量的預期與他們可負擔的費用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這種差距的存在並非源於我們制定的價格或是獲取的等,而是這幾十年來,大學圖書館的預算與全球研究和發展投資之間存在差距。全球每年用於研發的投資超過萬億美元,且每年增幅高於4%。這就使得科研項目越來越多,達到發表水準的論文數量也不斷增加,而圖書館的負擔能力卻十分有限。這一問題亟須出版商、學者和資助人共同關注、共同解決。如果出版業沒有在電子期刊方面投資,那麼學者們可能至今還需費力地到圖書館查詢實物資料。出版業的投入帶動了電子期刊的發展、數字化存檔和標簽分類等,這些都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7. 如何評價開放獲取期刊日漸盛行這一現象

開放獲取出版的數量在過去的幾年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這是由於互聯網的革命,也是希望使科學更加透明和公眾開放的願望。同時也導致了許多關於開放獲取出版的好處和挑戰的討論。這種模式允許讀者無需支付訂閱費就可以訪問學術論文。開放獲取當然可以提高科學結果的可見性和影響。它還可能為研究人員和社區提供許多其他好處。然而,仍然有一些挑戰阻止它進一步發展。除了掠奪性期刊的泛濫,導致了許多開放獲取的質量問題,資金問題仍然是一個主要問題。


科學出版的成本

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主要的出版商被多次指責想要賺錢而不費力氣。然而事實是,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不能免費發表。當然,科學出版的成本,除了研究本身的成本之外,還必須單獨考慮。一般來說,出版過程包含一些步驟,包括獲取和管理提交、管理同行評審、編輯提交文件的文本、表格和數據、以適當的格式編寫最後的文章、期刊出版和傳播、協調市場營銷和社會媒體活動、歸檔等等。從訪問的角度來看,出版商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平台的開發和維護,以多種方式支持研究人員。例如,移動技術、文章增強、社交網路、法律支持、警報和引用通知、引用分析、文本挖掘工具、研究性能測量工具等等。此外,大多數期刊現在都可以電子化了。因此,出版商必須支付與開發和提供適當的基礎設施進行在線出版和歸檔相關的所有費用。在線文章被創建、數字化、組織、標記、存檔,並由發布者分發,所有這些都要花錢。然而,攻擊他們似乎比實際觀察他們所提供的更容易。事實上,大多數出版商願意擴大公共資助研究的渠道。然而,他們都同意,這只能成為一種經濟可行模式的一部分。


誰來支付?

如果我們想在不收取訂閱費的情況下提供文章,那麼就必須找到可持續的方法來支付出版成本。其中考慮了幾種模式: 在某些情況下,大學或社會支持小型出版商,允許他們的期刊自由開放。大多數贈款允許在開放存取和混合期刊上使用基金來覆蓋物品處理費用(apc)。一些出版商甚至同意減少發展中國家或特定社會成員的出版費用。 Pre -或post – print檔案和存儲庫,如arXiv或Wellcome Open Research,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並且,各個組織都支持這兩個平台。此外,依靠單一的實體意味著肯定存在一定的風險。合作資金可以通過與幾個組織合作來避免這個問題。開放的人文圖書館在這個模式下運作似乎風險較小,盡管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可能具有挑戰性。


涉及到社會、制度和圖書館

2014年,一種新的金融模式被提議用來支持開放獲取。它的開發基礎取決於大學和其他社會或機構的支付,這些機構或機構受益於發表的研究。這些費用取決於學生、教員、研究人員或在不同機構工作的學者的數量,基金進入中央管理,然後可以幫助支持分發、訪問和存檔手稿,以及用於發展和維持現代出版的基礎設施。

另一種方法是支付你能負擔得起的apc(PWYCA)模型。在這種方法中,期刊不收取固定的APC,但是存在一個建議的APC費用。然後,作者們可以支付他們所能支付的任何金額。ecancermedicalscience雜志從2014年開始使用這種新方法。 盡管開放獲取帶來了所有好處,但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已經減緩了它的增長。然而,目前仍正在討論一些有趣創新的想法。因此,許多學者對這一種如今非常流行的出版形式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

8. 開放獲取是什麼求解

開放獲取(Open Access)被認為是未來學術出版的模型,是促進科研信息交流、溝通學界與大眾的有效途徑。
把同行評議過的科學論文或學術文獻放到互聯網上。使用戶可以免費獲得,而不需考慮版權或注冊的限制。開放獲取運動旨在打破學術研究的人為壁壘。
但現在「開放獲取」就是有可能要斷了這些出版社的財路,而這一運動在國外越來越風行,並逐漸得到了各國政府的支持,如我們國家最近簽署的「柏林宣言」就是推動「開放獲取」的一個政策性宣言。「開放獲取」與最近互聯網上爭論得很厲害的「是否要封殺BT的問題」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新的網路傳播與某種傳統商業模型的矛盾。 BT的流行可能會是對影視業娛樂業的一個沖擊,而開放獲取則是對學術出版業的沖擊。當然學術出版和影視娛樂比起來是一個小很多很多的行業,而且也不太受普通人的關注。
那麼學術研究領域里的「開放獲取」為什麼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呢?這還要從學術出版業為什麼會成為一個生意(Business)說起。真正意義上的學術出版出現在西方,伴隨著近代實驗科學在西方的興起而逐漸產生。出版商通過印刷哥白尼的《天體運行》、伽利略的《對話》、牛頓的《原理》,把近代科學的研究成果迅速地傳播到整個歐洲,並逐漸成為科學家社群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19世紀隨著科學分工的日益細化,又出現了一大批綜合或專門的科學期刊,進一步滿足了科學發展越來越專門,越來越快速的需要。審稿制度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往往由學會(科學家共同體)來「定義」一個學科研究的方法、問題和綱領,並規定什麼樣的文章才可以刊登在自己的刊物上。如當時巴黎語言學會成立時就在其會章中明確規定不接受討論「語言起源」的文章,認為這種文章都是猜測多於論證,是當時典型的「偽科學」。
由以上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學術出版的產生和發展是伴隨著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同步出現的,並滿足了科學家社群越來越迫切的學術交流需要,並通過審稿制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使人數不多、距離很遠的一群人成了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緊密社群,並創造出獨特的「科學文化」。學術出版業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有存在的必要,也確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了起來。
最近10年來,由於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傳統的出版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沖擊,新的網路傳播方式的出現,使傳統出版業正面臨著消亡或轉型的危機。在學術出版領域,這種危機只不過來得更早罷了。
一個學者為什麼要出版學術著作,或發表論文,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學術承認,在學術社群內獲得首先發現權,而不象大眾暢銷書的出版是為了追求銷量和「碼洋」。所以從這個角度,學術文章不存在「盜版」概念,文章傳播得越快、越廣,反而更有利於學術成果的傳播,有利於其他學者在此基礎上開展後續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所以通過網路「開放獲取」是對學者有利的。而經過同行評議過的文章,因其質量有更充分的保證,會更受讀者的歡迎。
可以發現在網路環境下,傳統出版社可發揮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其傳統的出版發行渠道,會在極短時間內被互聯網取代。唯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同行評議」,但「開放獲取」的支持者們正是在極力鼓動大家將「同行評議」過的文章通過網路共享。目前在國外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在「開放獲取」運動的壓力下正逐漸放寬對作者的限制,允許他們將自己的科研論文放到自己的主頁上或放到公共電子文庫內共享。同時也出現了象PloS「公共圖書館」那樣定位為「開放獲取」的新式期刊。
目前我國的「開放獲取」運動剛剛起步,僅有一些研究者或研究機構在對此進行研究和實踐,普通科研人員除個別學科外參與的並不多。而絕大多數中文期刊是不允許作者將文章放到互聯網上的,一些受到國家經費支持的知識工程(CNKI、萬方等),也都是以贏利為目的,與「開放獲取」的概念沒有任何關系。
而美國NIH也規定今後NIH贊助的研究論文必須盡快發布在公共電子文庫內向公眾共享,這里的邏輯也很簡單,研究經費是大眾提供的,其直接成果(論文)理應向公眾開放。在這種新的出版模型下,傳統學術出版商的地位就很值得懷疑了,由於科學家只關心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地被傳播,而互聯網又恰恰提供了一種復制零成本的快速傳播途徑。這樣,傳統的學術出版商就成了一個可以跳過的環節。
「開放獲取」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使學科間日益嚴重的「理解障礙」及大眾與學界間的「相互遠離」現象得到緩解,雖然說專業術語和專業方法仍然足以令外行畏懼,但至少我們可以不受限制地閱讀各專業最新最權威的文獻資料,這些人類文明最新的智慧成果,一兩年後也許就會變成商品出現在你我的身邊。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比任何時代都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進展。開放獲取也必然會從本質上提高民族的科學素質和國家的綜合競爭力。
傳統出版模型:科學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審稿費)-->學術刊物(審稿、組織同行評議)-->出版、印刷、渠道-->讀者(訂閱)
「開放獲取」出版模型:科學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審稿費)-->「開放獲取」期刊(審稿、組織同行評議)-->網路傳播-->讀者(免費)
在傳統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過銷售,用讀者的訂閱費來支付「審稿、組織同行評議」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過程中贏利。
在「開放獲取」出版模型中,「開放獲取」期刊向科學家收取審稿費,並同時接受國家及私人基金的贊助以維護「審稿、組織同行評議」及維護網路平台的費用,對讀者則是完全免費開放的。「開放獲取」期刊是典型的社會公共事業,是非贏利的,需要國家、社會向其注入資金。
因此,在我國現有條件下推廣「開放獲取」概念,還是很困難的。我們的科研教育總經費有限,也缺少關注公益事業的私人基金,我們也缺少鼓勵「開放獲取」科研成果的相關政策。這些都需要我們的政策制定者、普通科研工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共同關心和努力。

9. 什麼是開放獲取請列出至少三個開放獲取期刊或開放獲取網站

關於「開放獲取」,你在網路中搜索「開放獲取」即可得到很專業的解答。由於文內字較長,恕不贅述。開放獲取的容網站現在也較多,列舉國內的幾個:

  1. 「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 COAJ)」,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辦。

  2.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已經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版)。

  3. 「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與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聯合建設。

    這幾個網站的網址均可在網路中搜索到(網路不讓直接提供網址)。

10. 牛津大學出版社何時開始出版開放獲取的內容

從4月起,牛津大學出版社所有期刊均可實現開放獲取。該社是遵循英國研究理事會和英國惠康基版金會關於開放權獲取的規定作出上述決定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是最具國際性的大學出版社之一,在50多個國家設立辦事機構,每年出版6000多種新出版物,其開放獲取項目Oxford Open始於2004年。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