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作品出版年份
Ⅰ 簡 奧斯汀的簡介
簡奧斯汀 ( 1775年12月16日- 1817年7月18日)是英國小說家,其之間的浪漫小說作品集 紳士 為贏得最廣泛和最心愛的閱讀英語文學作家之一她的地方。其中學者和評論家,奧斯丁 現實主義 咬和社會評論,結下她作為一個作家的歷史意義。奧斯汀生活,作為對英國紳士下邊緣位於嚴密的家族的一員她的整個生活。她是受過教育的,主要由她的父親和哥哥以及通過自己的閱讀。她的家人的堅定支持是至關重要的奧斯丁的發展作為一個專業作家。[3] 奧斯丁的藝術學徒從她十幾歲的持續多年,直到她大約三十五歲。在此期間,她嘗試了各種文學形式,包括 書信體小說 她想,然後放棄,並撰寫和廣泛的修改三大小說,開始了第四位。從1811年到1816年,與釋放 理性與感性 ( 1811) 傲慢與偏見 ( 1813年) ; 曼斯菲爾德公園 ( 1814年)和 艾瑪 ( 1816年) ,她獲得了成功作為出版的作家。她說兩個額外的小說, 諾桑覺寺 和 勸說,都出版於1818年死後,並開始了第三次,這是最終名為 Sanditon,但在此之前完成其死亡。奧斯丁的作品的批評 小說的感性 對18世紀後半葉是對19世紀現實主義過渡的一部分。奧斯丁的情節,雖然從根本上漫畫,[5] 突出了婦女在婚姻的依賴,以確保社會地位和經濟安全. 像那些 塞繆爾約翰遜,對她寫作的影響最強烈的一次,她的作品與道德問題有關。在奧斯丁的一生她的作品帶來了她的個人名利,只有一些積極的評論。通過對19世紀中葉,她的小說被欽佩的文學精英為主。然而,出版她的侄兒 阿簡奧斯汀實錄 在1869年把她介紹給一個遠為更廣泛的公眾吸引力的個性和點燃在她的作品受歡迎的興趣。到了20世紀40年代,奧斯汀已經成為學術界廣泛接受的一個「偉大的英國作家「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看到了奧斯丁獎學金,其中探討了她的小說中的許多方面:擴散的藝術,思想和歷史。在流行文化, Janeite 球迷文化的發展,對奧斯汀的生活為中心,她的作品,其中的各種電影和電視改編。 小說理性與感性 ( 1811) 傲慢與偏見 ( 1813年) 曼斯菲爾德公園 ( 1814) 艾瑪 ( 1815年) 諾桑覺寺 (1817年)(追授) 勸說 (1817年)(追授) 短篇小說夫人蘇珊 (1794 ,1805 ) 未完成的小說屈臣氏 ( 1804) Sanditon (1817 ) 其他工程查爾斯爵士格蘭迪森 ( 1793年, 1800)[119] 一種新型的計劃 ( 1815年) 詩 祈禱 英皇 年輕時代- 卷第一[120]弗雷德里克&爾弗里達 傑克與愛麗絲 埃德加與艾瑪 亨利和伊萊扎 哈雷先生歷險記 威廉爵士Mountague 克利福德先生的回憶錄 卡桑德拉的美女 阿梅利亞韋伯斯特 該訪問 神秘 三姐妹 一個美麗的描述 那位慷慨柯特 頌遺憾 年輕時代-第二卷愛與弗賴因德希普 萊斯利城堡 英格蘭的歷史 收藏的信件 女性哲學家 一個喜劇的第一法 從一個年輕的夫人的信 A到威爾士旅遊 一個故事 年輕時代-第三卷埃弗蘭 凱瑟琳,或鮑爾
Ⅱ 簡奧斯汀的六部作品是什麼
簡·奧斯汀的六部作品是:
《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諾桑覺寺》、《曼斯菲爾德庄園》、《愛瑪》、《勸導》。
寫作經歷:
簡·奧斯汀出生在英國漢普郡斯蒂文頓鎮的一個牧師家庭,過著祥和、小康的鄉居生活。兄弟姐妹共八人,奧斯汀排行第六。她從未進過正規學校,九歲時曾被送往姐姐的學校伴讀。姐姐卡桑德拉是她畢生最好的朋友,然而奧斯汀的啟蒙教育卻更多得之於她的父親。奧斯汀酷愛讀書寫作,十一二歲時便已開始創作。成年後,奧斯汀隨全家遷居多次。1817年,奧斯汀抱病在身,為方便就醫,舉家遷往曼徹斯特,在兩個月後不治身亡。奧斯汀死後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簡·奧斯汀終身未嫁,逝世時僅為四十一歲。
創作過程:
奧斯丁創作的小說,幾乎都經過長時間的反復修訂改寫。她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是《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這兩部作品,加上她去世後出版的《諾桑覺寺》(1818),都寫於十八世紀的九十年代,為其早期創作的作品。而《曼斯菲爾德庄園》(1814)、《愛瑪》(1816)與《勸導》(1818)則寫於十九世紀,算是後期作品。這六部作品,總共不過一百五十萬字(中文),數量不算多。作品初出版時,銷量也不算很大。
Ⅲ 簡奧斯汀的作品
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傷》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Ⅳ 簡·奧斯汀代表作
簡·奧斯汀代表作品有:《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 《愛瑪》和 《勸導》。
人物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女小說家。
簡·奧斯丁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她與出版商聯系出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出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丁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庄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出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丁負責出版了《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丁這個真名。
Ⅳ 簡·奧斯丁一生的所有作品,最後一部是什麼
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庄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出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丁負責出版了《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丁這個真名。
Ⅵ 簡奧斯丁的所有作品
1794-95
《初次印象(傲慢與偏見)》動筆。
1796
《初次印象(傲慢與偏見)》完成,《埃莉諾和瑪麗安(理智與情感)》動筆
1798-99
《諾桑覺寺(蘇姍)》完成。
1803
《蘇姍(諾桑覺寺)》以10鎊價格賣給理查.克羅斯比,但未被出版。《沃森一家》動筆(1818年出版)
1805
《沃森一家》放棄。
1811
《曼斯菲爾德庄園》動筆。《理智與情感(埃麗諾和瑪麗安)》出版。
1813
《傲慢與偏見(<第一印象>
修訂版)》出版。《曼斯菲爾德庄園》完成。
1814
《曼斯菲爾德庄園》出版。《愛瑪》動筆。
1815
《愛瑪》完成並出版。《勸導》動筆。《蘇姍(諾桑覺寺)》從出版商理查.克羅斯比手中買回。
1816
《勸導》完成。《蘇姍(諾桑覺寺)》修訂。
1817
《沙地屯》動筆
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傲慢與偏見》
1818
《諾桑覺寺(<蘇姍>修訂版)》和《勸導》出版。
Ⅶ 簡·奧斯汀共有多少部著作
《曼斯菲爾德花園》、《勸導》。
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傷》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沖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盡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Ⅷ 簡 奧斯丁有哪些作品,介紹一下內容
1.《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系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判斷,細心的讀者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會自然而然隨著好的觀察而發展,等著最後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如果反過來重讀一遍,會發現導致必然結果的因素早見於字里行間。
小說的情節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著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潮流中,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惡習,重門第而不顧女子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小說中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獨立觀察、分析和選擇男子的自由。在當時的英國,這幾乎無異於反抗的吶喊。
2.《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3.《曼斯菲爾德花園》塑造了一對可愛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於貧困人家,十歲時被伯特倫爵士夫婦收養。來到姨父姨媽家後,雖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眾人的冷落,但她始終「有一顆溫柔親切的心,想要表現得體的強烈願望」。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始終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湯姆等人要在家裡排演有傷風化的情節劇,家裡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對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勞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輕浮,因而當克勞福德死死糾纏她時,她絲毫不為其所動,始終不渝地暗戀著埃德蒙;當克勞福德小姐對埃德蒙「舊情復發」的時候,她告誡表哥不要上她的當。最後,她的高尚人品贏得了托馬斯爵士的器重,也贏得了埃德蒙的愛,兩位年輕人終於結成伉儷。
4.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較有影響的長篇小說《愛瑪》創作於1815年,是奧斯汀作品中藝術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小說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明的地主小姐,喜歡與人作媒。她在無聊之中把鄰近的一個孤女哈麗埃特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主觀臆想地安排她的戀愛。哈麗埃特很隨和地一次又一次「愛」上了愛瑪給她選擇的「求婚者」。最後在愛瑪的不負責的慫恿下,竟自以為「愛」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利先生,這時愛瑪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是愛奈特利先生的,最後兩人都找到了與自己相匹配的伴侶。作者在小說中,已把愛情、婚姻與財產、社會地位聯系起來。書中還穿插了美麗優雅的簡費爾法克斯和愛瑪家庭女教師泰勒小姐的繼子,富家子弟弗蘭克丘吉爾的婚戀故事。小說現實主義成分增多,戲劇成分減少,結構精微巧妙,喜劇氣氛彌漫全書,趣味橫生。
或許沒有那部小說在喜劇效果方面,能使奧斯汀的《愛瑪》相形見絀。這是一部匠心西獨具的天才之作。作品風格毫不矯揉造作,然而卻在敘述事件的同時,不是恰到好處地搔及讀者心頭的癢處。作者以她女性細致而敏感的睿智、毫不妥協的態度、自信的道德意識、無所顧忌的膽略,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頌真、善、美,鞭勒假、惡,這無疑觸動了同時代那些與作品人物不無類似之處的人們。
5.奧斯丁寫作《諾桑覺寺》是在十八世紀末葉,在當時的英國,社會階層的高低決定了人們各自的命運,而社會的階層的高低首先取決於對土地的擁有。居首位的當然是貴族,他們擁有大片的土地;其次則是地主鄉紳,然後便是律師、醫生、牧師等(《諾桑覺寺》中的幾家人多屬後兩類),甚至商人也只位居次要地位,盡管只要有錢仍可做地產的投機買賣。《諾桑覺寺》中的蒂爾尼上將盡管自己是富有人家,擁有祖宗留下的產業,但在話語間對於擁有地產仍常常是洋洋自得的樣子(見第二十二章):
簡·奧斯汀(Jane Austen)於1818年(作者去世後第二年)出版的小說,並署上了真名。
6.《勸導》是作者最後一部完整的小說,比以前的作品寫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許多評論家視為奧斯丁最好的作品。書中作者以幽默和諷刺的筆調對中產階級的虛偽和勢利進行了鞭撻。如果說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強調理智應該戰勝情感,認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能獲得幸福,那麼,在她這最後一部小說中,奧斯丁卻用較長的篇幅描述了「謹慎」給女主人公帶來的多年的痛苦。《勸導》肯定人物性格從謹慎到浪漫的演變,無疑反映了作者本人創作思想的變化。這也是對當時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 本書結構嚴謹、筆法細膩,小說中有許多細節描寫,乍看平淡無奇,可是細細體會,卻感到餘味無窮。人們常把奧斯丁的小說比作「二寸牙雕」,經過此般精雕細琢的《勸導》,完全當得起這一美稱。
《勸導》描寫了一個曲折多磨的愛情故事。貴族小姐安妮·埃利奧特同青年軍官溫特沃思傾心相愛,訂下了婚約。可是,她的父親沃爾特爵士和教母拉塞爾夫人嫌溫特沃思出身卑賤,沒有財產,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安妮出於「謹慎」,接受了教母的勸導,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約。八年後,在戰爭中升了官、發了財的溫特沃思上校休役回鄉,隨姐姐、姐夫當上了沃爾特爵士的房客。他雖說對安妮怨忿未消,但兩人不忘舊情,終於歷盡曲折,排除干擾,結成良緣
Ⅸ 簡奧斯汀的六部作品是哪些
《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系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均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判斷,細心的讀者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會自然而然隨著好的觀察而發展,等著最後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如果反過來重讀一遍,會發現導致必然結果的因素早見於字里行間。 小說的情節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著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潮流中,以婚配作為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惡習,重門第而不顧女子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小說中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獨立觀察、分析和選擇男子的自由。在當時的英國,這幾乎無異於反抗的吶喊。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曼斯菲爾德花園》塑造了一對可愛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於貧困人家,十歲時被伯特倫爵士夫婦收養。來到姨父姨媽家後,雖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眾人的冷落,但她始終「有一顆溫柔親切的心,想要表現得體的強烈願望」。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始終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湯姆等人要在家裡排演有傷風化的情節劇,家裡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對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勞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輕浮,因而當克勞福德死死糾纏她時,她絲毫不為其所動,始終不渝地暗戀著埃德蒙;當克勞福德小姐對埃德蒙「舊情復發」的時候,她告誡表哥不要上她的當。最後,她的高尚人品贏得了托馬斯爵士的器重,也贏得了埃德蒙的愛,兩位年輕人終於結成伉儷。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較有影響的長篇小說《愛瑪》創作於1815年,是奧斯汀作品中藝術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小說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明的地主小姐,喜歡與人作媒。她在無聊之中把鄰近的一個孤女哈麗埃特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主觀臆想地安排她的戀愛。哈麗埃特很隨和地一次又一次「愛」上了愛瑪給她選擇的「求婚者」。最後在愛瑪的不負責的慫恿下,竟自以為「愛」上了本地最大的地主兼地方官奈特利先生,這時愛瑪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是愛奈特利先生的,最後兩人都找到了與自己相匹配的伴侶。作者在小說中,已把愛情、婚姻與財產、社會地位聯系起來。書中還穿插了美麗優雅的簡費爾法克斯和愛瑪家庭女教師泰勒小姐的繼子,富家子弟弗蘭克丘吉爾的婚戀故事。小說現實主義成分增多,戲劇成分減少,結構精微巧妙,喜劇氣氛彌漫全書,趣味橫生。 或許沒有那部小說在喜劇效果方面,能使奧斯汀的《愛瑪》相形見絀。這是一部匠心西獨具的天才之作。作品風格毫不矯揉造作,然而卻在敘述事件的同時,不是恰到好處地搔及讀者心頭的癢處。作者以她女性細致而敏感的睿智、毫不妥協的態度、自信的道德意識、無所顧忌的膽略,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頌真、善、美,鞭勒假、惡,這無疑觸動了同時代那些與作品人物不無類似之處的人們。 奧斯丁寫作《諾桑覺寺》是在十八世紀末葉,在當時的英國,社會階層的高低決定了人們各自的命運,而社會的階層的高低首先取決於對土地的擁有。居首位的當然是貴族,他們擁有大片的土地;其次則是地主鄉紳,然後便是律師、醫生、牧師等(《諾桑覺寺》中的幾家人多屬後兩類),甚至商人也只位居次要地位,盡管只要有錢仍可做地產的投機買賣。《諾桑覺寺》中的蒂爾尼上將盡管自己是富有人家,擁有祖宗留下的產業,但在話語間對於擁有地產仍常常是洋洋自得的樣子(見第二十二章): 簡·奧斯汀(Jane Austen)於1818年(作者去世後第二年)出版的小說,並署上了真名。 《勸導》是作者最後一部完整的小說,比以前的作品寫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許多評論家視為奧斯丁最好的作品。書中作者以幽默和諷刺的筆調對中產階級的虛偽和勢利進行了鞭撻。如果說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強調理智應該戰勝情感,認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才能獲得幸福,那麼,在她這最後一部小說中,奧斯丁卻用較長的篇幅描述了「謹慎」給女主人公帶來的多年的痛苦。《勸導》肯定人物性格從謹慎到浪漫的演變,無疑反映了作者本人創作思想的變化。這也是對當時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 本書結構嚴謹、筆法細膩,小說中有許多細節描寫,乍看平淡無奇,可是細細體會,卻感到餘味無窮。人們常把奧斯丁的小說比作「二寸牙雕」,經過此般精雕細琢的《勸導》,完全當得起這一美稱。 《勸導》描寫了一個曲折多磨的愛情故事。貴族小姐安妮·埃利奧特同青年軍官溫特沃思傾心相愛,訂下了婚約。可是,她的父親沃爾特爵士和教母拉塞爾夫人嫌溫特沃思出身卑賤,沒有財產,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安妮出於「謹慎」,接受了教母的勸導,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約。八年後,在戰爭中升了官、發了財的溫特沃思上校休役回鄉,隨姐姐、姐夫當上了沃爾特爵士的房客。他雖說對安妮怨忿未消,但兩人不忘舊情,終於歷盡曲折,排除干擾,結成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