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董建昌在上海發表的對日宣言

董建昌在上海發表的對日宣言

發布時間: 2021-03-25 08:08:14

㈠ 「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出自1932年4月發表的《對日戰爭宣言》,為什麼教科書卻

因為具體是什麼時候發表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9.18這個日子比較有象徵意味,更能激起我們對歷史的思考。

㈡ 1934年紅七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發布了什麼宣言

1934年7月7日 為擺脫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影響和推動抗日運動的發展;在軍事上威脅敵人後方,吸引敵人兵力,減輕對中央蘇區的壓力,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創造條件,中共中央決定以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政治委員樂少華)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前進。是日,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進軍福建。

7月15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

宣言提出了5項主張,即:①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出賣東三省、熱河、內蒙古、華北、福建以及全中國;②立刻宣布對日絕交、宣布「塘沽協定」與一切中日秘密條約無效,動員全中國海陸空軍對日作戰;③號召全國民眾武裝起來,直接參加反日戰爭,積極援助北上抗日先遣隊等抗日軍隊;④沒收日本帝國主義者及漢奸賣國賊的企業與財產;⑤組織民眾反日團體。

㈢ 中華民國是不是幫助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的這個歷史事實啊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朝鮮半島在日韓合並後,於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後搬遷至重慶的一個流亡政府,被稱為「韓國民族獨立運動的聖殿」。該臨時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認可,而國民政府當時雖未正式承認,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其極大的援助,如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人員,並為其在國際范圍擴大影響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於1940年9月17日在戰時首都重慶成立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李青天將軍出任總司令,李范奭將軍出任參謀長。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9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書,正式對軸心國宣戰,並宣布重慶為大韓民國「借地辦公」的臨時首都,重慶成為中韓兩個國家的首都,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個政府的領導人有金九、李承晚。
1919年3月1日,三一運動爆發,以孫秉熙為首的三十三位民族代表在明月館集體簽署獨立宣言書,宣布大韓民族有建立獨立國家的神聖權利。在三一運動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鎮壓後,韓國獨立志士競相出亡國外。1919年3月21日,流亡俄國的韓國志士在海參崴成立了大韓民國議會政府,以孫秉熙為大統領,李承晚為國務總理。留在韓國的韓國志士接著在漢城也組織了朝鮮民國臨時政府,初以李東輝為執政官總裁,李承晚為國務總理。4月9日又公布以孫秉熙為正都領,李承晚為副都領,旋舉李承晚為內閣總理。

4月10日,流亡上海的韓國志士經李光洙、孫貞道提議,同時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在位於法租界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22號的玄楯住所召開由來自韓國各地和海外的獨立運動代表29人出席的代表會議,決定成立臨時議政院,作為最高民意機關。4月11日,又在相同地點召開了大韓民國臨時議政院第一屆會議。選舉李東寧為議長,孫貞道為副議長,李光洙、白南士為書記。制訂《大韓民國臨時憲章》十條,決定埋葬君主制,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通過臨時政府《施政綱領》和政府成員《宣誓文》,確定採取國務總理制,選舉李承晚任國務總理,安昌浩任內務總長,金奎植任外務總長,李始榮任法務總長,崔在亨任財務總長,李東輝任軍務總長,文昌范(一說申錫雨)任交通總長,秘書長為趙素昂。由於當選者大多不在上海,遂又選舉申翼熙任內務次長、玄楯任外務次長、李春塾任財務次長,鮮於赫任交通次長、曹成煥任軍務次長、南亨佑任法務次長,負責各部日常工作。並通過了告全體國民《布告》和告世界各國政府《宣言書》。

4月1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正式宣布成立,發布《布告》和《宣言書》。《布告》號召全體國民為開創「子孫萬代自由幸福之路」和「恢復國權」而奮斗,宣布臨時政府「主張祖國絕對獨立」等6條施政綱領。《宣言書》強調大韓民國是承繼韓國民族歷史,順應世界大勢的合法政府。4月17日,得到法駐滬總領事署和法租界公董局的默許,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霞飛路(今淮海路)321號掛牌辦公。

4月22日至4月23日,69名議員在金神父路22號玄楯住所召開大韓民國臨時議政院第二屆會議,改選孫貞道為議長。制訂頒布《臨時議政院法》,規定臨時議政院有立法權和監督權。對臨時政府進行了組織和人事調整,改次長制為委員制。4月23日,漢城方面也秘密召開了國民大會,決議成立漢城臨時政府,選舉李承晚為執政官總裁,李東輝為國務總理。

當時除了大韓民國議會政府、朝鮮民國臨時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漢城臨時政府外,韓國國內還有大韓民間政府、平安道的新韓民國臨時政府等。出現了俄、華、韓三地政府並存的局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韓民國議會政府、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漢城臨時政府經過協商,9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改憲的形式,吸收大韓民國議會政府後,與漢城臨時政府統合,建立單一統合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同時改總理制為大統領制。以李承晚為大統領。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移情況一覽表

上海:1919年4月~ 1932年5月
杭州:1932年5月~ 1932年10月(一說為1932年5月~ 1935年11月)
鎮江:1932年10月~ 1932年11月
南京:1932年11月~1937年11月
長沙:1937年12月~1938年7月
廣州:1938年7月~1938年11月
柳州:1938年11月~1939年5月
綦江:1939年5月~ 1940年9月
重慶:1940年9月~ 1945年11月

㈣ 急求!!近代歷史上最早在上海發生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1842年第一個租借在上海出現。

1865年江南製造總局在上海建成。

1921年7月23日開始,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㈤ 宣言發表之後 國共兩黨的關系發生了什麼變化

國共關系的發展演變,直接關繫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也影響著中國歷史發展走向。從1924年到1949年,國共關系經歷了4個階段的曲折發展歷程。

1.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年)

原因:大革命時期,「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二七慘案」使中共認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國民黨是當時比較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其領導人孫中山真誠希望同共產黨合作;共產國際具體指導和推動國共合作。

成就:國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破裂: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右派和蔣介石加緊爭奪革命領導權;蔣介石、汪精衛先後發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

2.國共十年對峙(1927~1936年)

原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後,階級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表現:中共領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毛澤東創立「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紅色政權的建立與國民黨政府形成對峙狀態。

結束:九一八事變特別是華北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共從抗日大局出發,變「反蔣抗日」的政策為「擁蔣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揭開了國共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1946年)

實現:七七事變後,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號召國共兩黨親密合作,共同抗日。八一三事變後,國民黨政府發表自衛宣言,表示「抵抗暴力」。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兩黨共同走上抗日戰場。

維持:抗戰相持階段,隨著日本侵華方針的改變,國民黨政府的內外政策也發生變化,掀起了反共高潮,製造皖南事變。中共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繼續爭取同蔣介石集團維持合作關系。

破裂:抗戰勝利後,美、蔣勾結發動內戰。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等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蔣介石下令撤銷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代表團,封鎖《新華日報》,至此國共關系徹底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對抗。

4.國共雙方總較量(1946~1949年)

政治斗爭:國民黨堅持獨裁和內戰,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通過重慶談判、政治協商會議、「制憲國大」和北平談判等一系列斗爭,與國民黨進行針鋒相對的較量。

軍事斗爭:打退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1947年戰略反攻成為解放戰爭的轉折點;三大戰役成為國共雙方的總決戰;1949年4月渡江戰役後,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㈥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發表的宣言有什麼

《為復抗曰救國告全體同胞制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願在三個條件下與全國各軍隊共同抗曰宣言》,簡稱《共同抗曰三條件宣言》,《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為抗戰四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為抗戰五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等等。

㈦ 1945年8月8日誰發表宣言對日宣戰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

蘇聯紅軍。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

8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延安總部向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連續發布7道反攻命令,並限令敵偽向中共武裝繳械投降。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7)董建昌在上海發表的對日宣言擴展閱讀:

當蘇聯在1945年8月8日午夜前一小時宣戰時,日本被完全驚醒,8月9日午夜剛過,進攻行動便在三條戰線上同時展開。

蘇軍成鉗狀地包圍著和西歐大小相若的滿洲地區,蘇聯紅軍分別從西面、北面和東面進攻滿洲。在西線,紅軍穿過蒙古的山脈和沙漠,遠離他們的鐵路補給線。這出乎了日軍對蘇聯後勤的估計。

日軍未能預計蘇聯會這么快便對日宣戰,他們預計蘇聯最快要在10月才可出兵。在開戰後的最初18小時,日方將領幾乎不能作出有效率的指揮,而且部隊和指揮部的通訊也出現問題。

另外蘇軍使用了運輸機把部隊空降到各大小機場和城市中心,以及通過空軍為超出陸上補給線的部隊提供補給。蘇軍的陸空夾擊之下,日軍毫無招架之力。

蘇軍以高度機械化的絕對優勢迅速擊敗關東軍和偽滿軍。8月11日,溥儀及「滿洲國」政府官員開始乘火車撤退。13日晨到達通化市臨江縣大栗子車站。主要的戰斗持續了約一周。

在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電台宣讀終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並在翌日開始停火。溥儀也在8月17日宣讀《退位詔書》,宣布滿洲國政府解散,滿洲國正式滅亡。

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滿洲地區及朝鮮北緯38度線以北的日軍解除武裝,停止戰斗。

8月20日,蘇軍解放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8月22日,蘇軍解放旅順、大連。

然而,陸上的推進在紅軍越過鴨綠江後不久便停止了,因為空中補給線暫時中斷。

就在紅軍等候補給期間,麥克阿瑟帶領美軍在9月8日於仁川登陸,佔領了朝鮮半島南部,蘇美兩個以北緯38度作為雙方佔領區的分界線。

9月2日,日本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自此八月風暴行動以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作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㈧ 1917年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其中的「逆」主要是指

答案D
解析:注意從「討逆」二字入手,區分孫中山在護國運動和反對張勛復辟斗爭中所寫的文章。前者直接目標是「討袁」,後者直接目標是「討逆」,二者所用詞語明顯不同。

㈨ 中國共產黨於何時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

中國共產黨於1932年1月15日發布《對日戰爭宣言》

正式對日宣戰是1932年1月15日,中國共產黨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佔領錦州,號召全中國人民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宣言。

《宣言》指出,任何國民黨的派別跳上政治舞台,都只能投降帝國主義,出賣民族利益,只能加緊對於工農民眾的剝削;宣言還指出,全中國的民眾對於國民黨的統治,再不能有絲毫的幻想了,"對日宣戰"、"革命外交"在國民黨統治下,都是不可能的。

《宣言》號召全中國民眾必須堅決地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武裝起來,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建立工農民眾自己的政權,創造出工農自己的武裝力量,同日本帝國主義舉行民族的戰爭,爭取中國的獨立和統一。

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全國人民的抗日民主運動迅速高漲起來。

(9)董建昌在上海發表的對日宣言擴展閱讀:

為回答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宣言》庄嚴宣告: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對日戰爭,領導全中國工農紅軍和廣大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地解放和獨立」。

對日宣戰宣言脫稿後,毛澤東又起草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關於動員對日宣戰的訓令》,這時,偽滿殖民政權已粉墨登場,毛澤東在《訓令》中怒斥:「滿洲傀儡政府已在東三省建立起來了,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最忠順的走狗」。

在《訓令》中,毛澤東命令:「全蘇區紅色戰士應准備著更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到來」。[5]指示紅軍報刊經常不斷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和國民黨當局妥協退讓的事實,激發紅軍戰士的抗日熱忱和勇氣。特別強調了抗日義勇軍的組織和領導工作:

「在接近中心城市與帝國主義勢力直接統治的地方,可由游擊隊領導民眾組織抗日義勇軍,實行游擊行動」。

「當著紅色游擊隊向外發展到接近日本帝國主義勢力的地方,則應領導民眾組織抗日義勇軍,自動的武裝起來,實行游擊運動,直接對日作戰,吸引白軍士兵,自動對日作戰,共同組織指揮這一行動的革命軍事委員會,以脫離和推翻國民黨軍閥的統治」

最後,《訓令》指示:「加緊動員工農勞苦群眾自願到紅軍中去,向外發展革命戰爭,准備與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要使全蘇區勞動群眾不論男女,都有接受軍事訓練准備對日作戰的熱烈要求」。

㈩ 上海宣言的內容

《上海宣言》全文如下:

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上海宣言》
(2005年9月9日 上海)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世界法學家協會主辦的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於2005年9月4日至10日在中國北京和上海隆重舉行。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法律界、法學界的傑出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

大會感受到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領域近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及在民主與法治建設中取得的令人欽佩的進步。大會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盛情,特別是對中國組委會在會議籌備和順利進行方面投入的巨大精力和辛勤工作表示深切的謝意。

大會代表圍繞著「法治與國際和諧社會」這一主題,就法治、聯合國改革、國際恐怖主義、投資、司法與傳媒、國際環境、人權、非訴訟解決爭議等22個專題進行討論,達成廣泛共識。

大會認為,法治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通過法治構建國際和諧社會符合世界各國人民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心願,需要各國人民共同努力。

本次大會適逢人類歷史的關鍵時刻,在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相互依存的時代,人類面臨貧窮、疾病、國際恐怖主義肆虐以及環境退化的嚴峻挑戰,南北差距持續擴大。但是,創造一個基於法治、民主、正義、平等和尊嚴的國際和諧社會的前景同樣光明。

大會認為,在世界文明和文化之間開展基於互信和善意的國際合作,是創建和平與正義世界的基石。有效的聯合國、國家對國際法准則的恪守、對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是創建和平與正義世界的前提。

所有國家應通過對話和交流,在平等和互諒的基礎上,尊重並大力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大會呼籲,所有國家都應尊重和保障人權,加快簽署和批准現存國際人權文書的國內法律程序的進程。

大會呼籲所有國家忠實尊重和遵守國際法准則,在世界范圍內促進法治,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作為國際社會的行為准則。大會確認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核心作用,敦促參加9月14日至16日在紐約舉行的首腦峰會的世界領袖們,對聯合國進行廣泛的改革,使該組織得以有效應對未來的挑戰。

大會呼籲所有國家不斷加強雙邊和多邊互信,健全相應機制,完善沖突預防機制,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大會深切關注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對國際經濟體系的當前結構所導致的爭端及由此產生的大多數人遭受貧困、匱乏、疾病等狀況長期難以得到解決表示遺憾。

大會堅信所有國家應平等享有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機遇,呼籲國際經濟機構,包括但不限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採取適當措施,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大會呼籲所有國家共同努力完成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並共同致力於實現聯合國2000年首腦會議所確立的千年發展目標。

大會敦促各國以國際法律原則為指導來制定法律,規制自然資源和環境。各國應當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大會注意到當前國際社會對核擴散表示關切。呼籲各國通過政治、外交和國際合作手段妥善解決這一問題, 並致力於多邊軍控與裁軍,進一步加強防擴散體制。

大會贊賞各國在聯合國主持下,在國際法的框架內,通過地區、雙邊和本國所採取的措施,預防和阻遏恐怖主義、販毒、販賣人口、洗錢等國際犯罪。大會敦促各國在與國際犯罪開展的斗爭中,通過進一步締結和執行合作協定、頒布有關法律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加強協調。

大會倡儀法學教育界和法律實踐界的領導加強法學教育交流,推動司法制度的不斷完善,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大會堅信,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國際和諧社會,必將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大會代表重申世界法學家協會自創立以來所信守的宗旨——通過法治維護世界和平。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